2014中级经济基础讲义 第二十五章

合集下载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习题讲解 (25)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习题讲解 (25)

第二十五章抽样调查【单项选择】北京市旅游管理部门要通过抽样调查了解2015年北京市常驻居民出境旅游总消费金额,该抽样调查的总体参数是2015年北京市()。

A.所有常住居民旅游总消费金额B.被调查的常住居民出境旅游总消费金额C.被调查的每一位常驻居民出境旅游消费金额D.所有常住居民出境旅游总消费金额『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抽样调查基本概念。

总体参数是我们所关心变量的数字特征,它是根据总体中所有单位的数值计算的。

对于不放回简单随机抽样,所有可能的样本均值取值的平均值总是等于总体均值。

这就是样本均值估计量的()。

A.无偏性B.有效性C.一致性D.渐进性『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估计量的性质。

对于不放回简单随机抽样,所有可能的样本均值取值的平均值总是等于总体均值,这就是样本均值估计量的无偏性。

在街边或居民小区拦住行人进行调查的抽样方法属于()。

A.判断抽样B.自愿抽样C.配额抽样D.方便抽样『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

方便抽样指在抽取样本时,依据方便原则,以达到最大限度降低调查成本的目的。

比如“拦截式”调查,在街边或居民小区拦住行人进行调查。

在某市随机抽取2000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并据此调查有对外合作意向的企业,该抽样调查中的总体是()。

A.该市所有企业B.该市所有对外合作意向的企业C.抽中的2000家企业D.抽中的2000家企业中有对外合作意向的企业『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抽样调查的基本概念。

总体即调查对象的全体,要抽取2000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所以总体是该市所有企业。

影响样本量的因素不包括()。

A.调查的难度B.总体的离散程度C.无回答情况D.总体的规模『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影响样本量的因素有以下几个:调查的精度、总体的离散程度、总体的规模、无回答情况和经费的制约。

下列抽样方法中,属于非概率抽样的是()。

A.分层抽样B.整群抽样C.判断抽样D.等距抽样『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选项ABD属于概率抽样。

中级经济师-经济学基础--第二十五章 抽样调查

中级经济师-经济学基础--第二十五章 抽样调查

1、基本概念:(1)总体:调查对象的全体。

(2)样本:由从总体中按一定原则或程序抽出的部分个体所组成。

(3)入样单位:每个被抽中进入样本的单位。

(4)样本量:样本中包含的入样单位的个数。

2、非概率抽样:(1)判断抽样:人为确定样本单元。

(2)方便抽样:比如“拦截式”调查。

(3)自愿样本:比较典型的是网上调查。

(4)配额抽样:先将总体按一定标准分类,将样本数额分配到各类型中,各类型样本抽取一般采用方便抽样方法。

3、抽样调查中的误差:(1)抽样误差:由于抽样的随机性造成的(抽样误差产生的根本原因),与总体分布、样本量、抽样方式、估计量选择有关。

(2)非抽样误差:抽样框误差、无回答误差、计量误差(获得的数据与真值之间不一致)。

*调查的精度影响样本量,难度不影响。

4、概率抽样:(1)简单随机抽样:最基本的随机抽样方法。

(2)分层抽样:先按某种规则把总体分为不同的层,然后在不同的层内独立、随机地抽取样本。

(不仅可以估计总体参数,同时也可估计各层参数,便于组织,可降低误差)(3)系统抽样: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单元按一定顺序排列,在规定范围内随机抽取一个初始单元,然后按事先规定的规则抽取其他样本单元。

(4)整群抽样:将总体中所有的基本单位按照一定规则划分为互不重叠的群,抽样时直接抽取群,对抽中的群调查其全部的基本单位,对没有抽中的群则不进行调查。

(实施调查方便,可以节约时间,提高效率)(5)多阶段抽样:经过两个及以上抽样阶段抽样方法的统称。

5、(不放回简单随机抽样)估计量的性质:(1)无偏性:样本均值取值的平均值总是等于总体均值。

(2)有效性:方差越小的估计参数的效率越高,越有效。

(3)一致性:随着样本量的增大,估计量的值稳定于总体参数的真值。

6、样本的影响因素:调查的精度、总体的离散程度、总体的规模(小规模正比,大规模无影响)、无回答情况、经费的制约。

中级经济师基础第二十五章抽样调查习题

中级经济师基础第二十五章抽样调查习题

第二十五章抽样调查一、单项选择题1、总体参数真值与()之间的差异称为误差。

A、个体参数值B、样本估计值C、总体方差D、个体方差2、在调查时,被调查者恰巧不在家,这种调查减少了有效样本量,会造成估计量方差增大,这种情况属于()。

A、系统误差B、计量误差C、无回答误差D、抽样框误差3、抽样调查中调查的具体实施是针对()而言的。

A、总体B、样本C、抽样框D、抽样单元4、在研究某城市居民的家庭消费结构时,在全部50万户家庭中随机抽取3000户进行入户调查。

这项抽样调查中的样本是指该城市中()。

A、抽取出来的3000户家庭B、50万户家庭C、每一户家庭D、抽取出来的每一户家庭5、关于样本量的影响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其他条件相同,调查的精度要求越高,所需样本量越小B、其他条件相同,总体离散程度越大,所需样本量也越大C、其他条件相同,无回答率越高,所需样本量越小D、其他条件相同,大规模总体的规模越大,所需样本量越大6、下列抽样方法中,属于概率抽样的是()。

A、判断抽样B、配额抽样C、方便抽样D、整群抽样7、对于不放回简单随机抽样,所有可能的样本均值取值的平均值总是等于总体均值。

这就是样本均值估计量的()。

A、无偏性B、有效性C、一致性D、渐近性8、对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调查,按平原、丘陵、山区分组来抽选样本单位,此种抽样方法为()。

A、整群抽样B、分层抽样C、多阶段抽样D、简单随机抽样9、某工厂连续性生产,为检验产品的质量,按每隔2小时取下10分钟的产品,并做全部检验这是()。

A、简单随机抽样B、等距抽样C、类型抽样D、整群抽样10、整群抽样调查适用的情形是()。

A、群内差异小,群间差异大B、群内差异大,群间差异大C、群内差异小,群间差异小D、群内差异大,群间差异小11、某城市为调查居民对市政建设的满意度,先从该市所有居委会中随机抽取20个居委会,再从每个被抽中的居委会中随机抽取30个居民家庭进行入户调查。

2014版经济基础知识(中级)教材新解读

2014版经济基础知识(中级)教材新解读

政转移支付制度改为规范财 政转移支付制度的任务 总体无变化 总体无变化
总体无变化
总体无变化
总体无变化
总体无变化
总体无变化
总体无变化 总体无变化
总体无变化 总体无变化
增加(四)会计制度 总体无变化 总体无变化 总体无变化
内容变化,增加企业会计核算 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区别 总体无变化
总体无变化 总体无变化 总体无变化
考点二 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方向与主要任务 我国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方向是: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
算,提高效率。 我国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主要任务如下: (1)建立完整、规范、透明、高效的现代政府预算管理制度。现代政府预算制度是现
代财政制度的基础。 (2)建设有利于科学发展、社会公平、市场统一的税收制度体系。深化税制改革的目
(2)建立健全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责任制,严肃追究责任。 (3)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稳步推进投融资、财税等体制机制改革。 (4)建立健全债务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妥善处理存量债务,防范债务风险。
典·题·精·练
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措施主要有( ) A.严格限制地方政府借债 B.建立健全债务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 C.减少中央与地方的资金往来 D.建立健全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责任制 E.建立规范的政府举债融资机制 BDE【解析】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的主要措施:(1)建立规范的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健全政 府性债务管理制度。(2)建立健全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责任制,严肃追究责任。(3)进一步 转变政府职能,稳步推进投融资、财税等体制机制改革。(4)建立健全债务风险预警和应急 处置机制,妥善处理存量债务,防范债务风险。
标取向:一是优化税制结构。二是完善调节功能。三是稳定宏观税负。四是推进依法治税。 (3)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一是要完善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基础练习题-第二十五章抽样调查-二、几种基本概率抽样方法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基础练习题-第二十五章抽样调查-二、几种基本概率抽样方法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基础练习题-第二十五章抽样调查-二、几种基本概率抽样方法[单选题]1.某单位共有职工1500人,其中管理人员300人,其余为普通员工,现采取分层抽样法抽取容量为200的(江南博哥)样本调查员工薪酬,那么管理人员、普通员工抽取的人数分别为()A.50,150B.40,160C.100,100D.60,140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先按照某种规则把总体分为不同的层,然后在不同的层内独立、随机的抽取样本,这样所得到的样本称为分层样本。

如果每层中的抽样都是简单随机抽样,则称为分层随机抽样。

样本量占总体容量的比=200÷1500。

所以,抽取管理人员数量=(200÷1500)×300=40人,抽取普通员工数量=(200÷1500)×1200=160人[单选题]5.最基本的随机抽样方法是()。

A.分层抽样B.简单随机抽样C.系统抽样D.整群抽样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简单随机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是最基本的随机抽样方法。

[单选题]6.某校高三年级学生共1000人参加考试,将1000份试卷编好号码后,从中随机抽取30份计算平均成绩,此种抽样方法为()。

A.简单随机抽样B.系统随机抽样C.分层随机抽样D.整群抽样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简单随机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分为有放回简单随机抽样和不放回简单随机抽样。

本题所述是不放回简单随机抽样。

[单选题]7.对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进行调查,按平原、丘陵、山区分组来抽选样本单位,然后在不同的组内独立、随机地抽取样本,此种抽样方法为()。

A.整群抽样B.分层抽样C.多阶段抽样D.简单随机抽样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本题考查分层抽样。

分层抽样是先按照某种规则把总体分为不同的层,然后在不同的层内独立、随机地抽取样本。

[单选题]8.在大规模的抽样调查中,很有必要采用的调查方法是()。

A.分层抽样B.系统抽样C.整群抽样D.多阶段抽样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本题考查多阶段抽样。

2014年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精讲讲义

2014年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精讲讲义

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一、市场需求
(一)需求的含义
1.需求的定义: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构成要素:①购买欲望;②支付能力。

2.市场需求的定义:在一定时间内、一定价格条件下和一定的市场上所有的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三)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
1.需求函数:在假定价格之外的其他各种因素不变情况下,需求函数表明某商品的消费者随价格变化愿意购买的数量:Q d=Q d(p)。

2.需求规律:一般情况下,需求与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化。

【特例】如钻石的价格和其需求量之间的关系是正方向变化。

3.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4.变动:
二、市场供给
(一)供给的含义和影响供给的因素
1.供给的定义:某一时间内和一定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2.市场供给的定义: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二)供给规律和供给曲线
1.供给规律:一般情况下,供给与价格之间呈正向变化关系。

2.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3.区别
三、均衡价格
(一)均衡价格的形成和变动
1.均衡价格: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时的价格。

2.特点:任何市场上供求平衡都是偶然的、暂时的、相对的。

(二)均衡价格模型的应用
四、弹性
(一)需求价格弹性
1.定义:需求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变动率)/价格的相对变动(变动率)
【注意】E d为负数,为简便起见,取其绝对值。

2.公式。

中级经济师讲义

中级经济师讲义

第一部分经济学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考试目的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对-市场需求、市场供给和市场价格的基本理论的基本内容的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一、市场需求需求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的含义和内容。

二、市场供给市场供给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供给规律和供给曲线的含义和内容。

三、均衡价格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的含义,均衡价格模型的应用,最高限价、最低保护价格的含义和运行机制。

四、弹性各种弹性的含义、公式和类型,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需求价格弹性往企业价格决策中的应用。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考试目的通过本章考试,测查应考人员对消费者偏好、预算约束、消费者均衡条件和需求曲线的推导、价格变动的效应等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一、无差异曲线效用的含义和分类,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设,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和基本特征,商品边际替代率及其递减规律。

二、预算约束消费者预算约束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预算线的形状和变动特性。

三、消费者均衡和需求曲线消费者均衡的含义和条件,需求曲线的推导过程,价格变动的两种效应。

第三章生产和成本理论考试目的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对生产者的组织形式、企业基本性质理论,生产函数的含义和生产函数的各种曲线的基本形状和特征、成本函数的含义和基本形式、短期成本函数的各种曲线的基本形状和特征等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一、生产者的组织形式和企业理论生产者的基本假设,生产者的组织形式,科斯的企业理论的主要内容。

二、生产函数和生产曲线生产函数的含义及主要形式,一种要素的生产函数的各种曲线的基本形状和特征。

三、成本函数和成本曲线成本的含义和类型,成本函数的含义和形式,短期成本函数的各种曲线的基本形状和特征。

第四章市场结构理论考试目的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对市场结构和生产者决策理论的基本内容的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一、市场结构的类型市场结构的含义及其划分的依据,不同类型的市场结构的特征。

二、完全竞争市场中生产者的行为完全竞争市场中生产者的最优决策原则,各种收益概论的含义及其公式。

中级经济师考试辅导经济基础知识25章

中级经济师考试辅导经济基础知识25章

第四部分统计——第二十五章抽样调查本章重点:1.抽样调查基本概念:总体、样本、样本量、总体参数、样本统计量与抽样框;2.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抽样调查一般步骤,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抽样框误差、无回答误差、计量误差);3.几种基本概率抽样方法: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和多阶段抽样;4.估计量的性质,抽样误差影响因素,样本量的影响因素。

知识点一:抽样调查基本概念(一)抽样调查基本概念1.总体:即调查对象的全体,调查总体必须是明确的而不能是模糊的。

【示例】研究全国钢铁企业盈利状况,所有钢铁企业是总体。

样本:总体的一部分,它由从总体中按一定原则或程序抽出的部分个体所组成。

【示例】选取了20家钢铁企业是样本。

样本量:样本中包含的入样单位的个数。

2.抽样框:供抽样所用的所有抽样单元的名单,是抽样总体的具体表现。

【示例】工商局注册的20家企业;公司200名注册在职人员名册。

3.总体参数:变量的数字特征,根据总体中所有单位的数值计算的。

【示例】所有钢铁企业盈利总额,所有钢铁企业盈利均值。

4.样本统计量:根据样本中各单位的数值计算的,是对总体参数的估计,因此也称为估计量。

常用的样本统计量:样本均值,样本比例、样本方差等。

【示例】 20家企业盈利总额,20家企业盈利均值。

【例题·单选题】(2017年)从某单位所有在职员工中随机抽取300人进行抽样调查,来研究该单位在职职工中亚健康人员占比状况,该项调查的总体是()。

A.随机抽取的300名在职员工B.该单位所有亚健康在职员工C.该单位所有在职员工D.被调查的300名在职员工中的亚健康员工『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抽样调查的基本概念。

总体即调查对象的全体,也就是该单位所有在职员工。

【例题·单选题】(2016年)北京市旅游管理部门要通过抽样调查了解2015年北京市常驻居民出境旅游总消费金额,该抽样调查的总体参数是2015年北京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手关注环球网校官方微信号:hqjingjishi2014中级经济基础讲义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五章 时间序列一、时间序列及其分类(两星)1.时间序列(动态数列):将某一统计指标在各个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编制形成的序列。

2.基本因素:(1)被研究现象所属时间(2)反映该现象一定时间条件下数量特征的指标值。

【注意】同一时间序列中,各指标值的时间单位一般要求相等。

3.分类:按照其构成要素中统计指标值的表现形式按照其构成要素中统计指标值的表现形式绝对数时间序列时期序列 指标值是绝对数一定时期内发展的结果 时点序列 一定时点上的瞬间水平 相对数时间序列 统计指标值是相对数 平均数时间序列统计指标值是平均数二、时间序列的水平分析 (一)发展水平(一星)1.发展水平:发展水平是时间序列中对应于具体时间的指标数值。

2.最初水平、最末水平、中间水平:序列中第一项的指标值称为最初水平,最末项的指标值称为最末水平,处于二者之间的各期指标值则称为中间水平。

3.基期水平和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是作为对比的基础时期的水平;报告期水平是所要反映与研究的那一时期的水平。

(二)平均发展水平(三星)随手关注环球网校官方微信号:hqjingjishi平均发展水平也称序时平均数或动态平均数,是对时间序列中各时期发展水平计算的平均数,它可以概括性描述现象在一段时期内所达到的一般水平。

1.绝对数时间序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1)由时期序列计算序时平均数——简单算术平均数【教材196页例题】1991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国内生产总值 21618 266383463446759584786788574772【答案】(21618+26638+34634+46759+58478+67885+74772)/7=47254.857亿元 【例题·单】某地区1999~2003年原煤产量如下:年份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原煤产量(万吨)4546596872该地区1999~2003年的平均每年原煤产量为( )万吨。

A.58 B.57.875 C.59 D.60 【答案】A【解析】原煤产量是时期指标。

平均产量=(45+46+59+68+72)/5=58万吨。

(2)由时点序列计算序时平均数随手关注环球网校官方微信号:hqjingjishi①第一种情况:连续时点A.资料逐日登记且逐日排列——简单算术平均数B.资料登记的时间单位仍然是1天,但实际上只在指标值发生变动时才记录一次。

——加权算术平均数权数:每一指标值的持续天数【教材197页表25-2】某种商品6月份的库存量记录如下日期 1-4 5-7 8-13 14-20 21-23 24-28 29-30 库存量49523929433851【答案】(49×4+52×3+39×6+29×7+43×3+38×5+51×2)/(4+3+6+7+3+5+2)=40(台) 或49×4/30+52×3/30+39×6/30+29×7/30+43×3/30+38×5/30+51×2/30=40(台) ②第二种情况:间断时点A.每隔一定的时间登记一次,每次登记的间隔相等。

【思路】“两次平均”:两次简单算术平均(先求各个时间间隔内的简单算术平均数,再对这些平均数进行简单算术平均) 【教材195页表25-1】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年底总人口数115823117171118517119850121121122389123626随手关注环球网校官方微信号:hqjingjishi【答案】[(115823+117171)/2+(117171+118517)/2+(118517+119850)/2+(119850+121121)/2 +(121121+122389)/2+(122389+123626)/2]/6B.每隔一定的时间登记一次,每次登记的间隔不相等。

【思路】“两次平均”:第一次简单算术平均,第二次加权平均(先求各个时间间隔内的简单算术平均数,再对这些平均数以持续时间为权重进行加权平均)2.相对数或平均数时间序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1)定义:相对数或平均数时间序列是派生数列,相对数或平均数通常是由两个绝对数对比形成的。

(2)计算思路:分别求出分子指标和分母指标时间序列的序时平均数,然后再进行对比。

不能就序列中的相对数或平均数直接进行平均计算;而必须分别求出分子指标和分母指标时间序列的序时平均数,然后再进行对比。

例:根据表25-4计算我国1992年至19997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数占总从业人员数比重的年平均数。

【教材198页表25-4】我国1992-1997年从业人员数(年底数)年份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从业人员数 65554 66373 67199 67947 68850 69600 其中:第三产业人数 12979 14071 15456 16851 17901 18375 第三产业所占比重 19.8021.2023.0024.8026.0026.40【答案】随手关注环球网校官方微信号:hqjingjishi【总结】绝对数时间序列 时期序列简单算术平均数 时点序列连续时点逐日登记且排列简单算术平均数 登记单位仍是1天,只在指标值发生变动时才记录 加权算术平均数 间断时点间隔相等 两次简单算术平均间隔不等一次简单算术平均,一次加权算术平均 相对数或平均数时间序列 平均数/平均数(三)增长量与平均增长量(三星)1.增长量: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之差,反映报告期比基期增加(减少)的绝对数量。

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1)逐期增长量: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之差(2)累计增长量: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通常是时间序列最初水平)水平之差。

【注意】同一时间序列中,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时期逐期增长量之和。

【推导过程】【示例】假设四年工资的情况如下:年份 2008 2009 2010 2011 工资(万元)34610【答案】逐期增长量2009年=4-3=1万,2010年=6-4=2万,2011年=10-6=4万 累计增长量=10-3=7万,累计增长量=1+2+4=7万 【提示】逐期增长量只会有n-1个随手关注环球网校官方微信号:hqjingjishi【例题·单】在同一时间序列中,累计增长量与相应时期逐期增长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

A.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时期逐期增长量的加权平均数 B.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时期逐期增长量之积C.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时期逐期增长量之和除以逐期增长量个数D.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时期逐期增长量之和 【答案】D【解析】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时期逐期增长量之和。

【例题-单】某商品2004—2008年销售额(单位:万元)如下:年份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销售额3235435176该商品2004—2008年销售额的平均增长量为( )万元。

A.8 B.11 C.13 D.15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平均增长量的计算。

平均增长量=累计增长量/(n-1)=(76-32)/4=11(万元),因此选B 。

【例题·多】根据基期的不同,增长量可分为( )。

A.累计增长量随手关注环球网校官方微信号:hqjingjishiB.平均增长量C.逐期增长量D.环比增长量E.最终增长量 【答案】AC【解析】根据基期的不同,增长量可分为累计增长量和逐期增长量。

三、时间序列的速度分析(一)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三星)1.发展速度:是以相对数形式表示的两个不同时期发展水平的比值。

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定基发展速度 环比发展速度 定义 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通常是最初水平)的比值,用ai 表示。

报告期水平与其前一期水平的比值,用bi 表示。

公式定基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固定水平环比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前一期水平关系 1.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时期内各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定基等于乘积 2.两个相邻时期定基发展速度的比率等于相应时期的环比发展速度——环比等于相比 【推导】定基等于乘积定基发展速度=各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推导】环比等于相比环比发展速度= = /=定基发展速度的比率随手关注环球网校官方微信号:hqjingjishi【例题-单】已知一个序列的环比发展速度为101%、102%、104%,则该序列的定基发展速度为( )。

A.110% B.103% C.105% D.107%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的关系。

101%×102%×104%≈107%,因此选D 。

2.增长速度:报告期增长量与基期水平的比值。

增长速度=定基增长速度 用Ai 表示,定基增长速度=累计增长量/固定水平=(报告期水平-固定水平)/固定水平=定基发展速度-1定基增长速度与环比增长速度之间的推算,必须通过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才能进行。

环比增长速度用Bi 表示,环比增长速度=逐期增长量/前一期水平=(报告期水平-前一期水平)/前一期水平=环比发展速度-1 【例题·单】已知某地区2002-200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4%、6%、9%、10%,则这一时期该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定基增长速度为( )。

A. 4%×6%×9%×10% B.(4%×6%×9%×10%)+1 C.(104%×106%×109%×110%)-1 D. 104%×106%×109%×110% 【答案】C随手关注环球网校官方微信号:hqjingjishi【解析】步骤一:环比增长速度→环比发展速度环比发展速度=1+环比增长速度,所以分别为104%、106%、109%、110%。

步骤二:环比发展速度→定基发展速度定基等于乘积,所以定基发展速度=104%×106%×109%×110% 步骤三:定基发展速度→定基增长速度定基增长速度=定基发展速度-1=(104%×106%×109%×l10%)-1(二)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两星)1.平均发展速度:反映现象在一定时期内逐期发展变化的一般程度,是一定时期内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的序时平均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