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模拟训练

合集下载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杨时《蔺相如论》(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杨时《蔺相如论》(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杨时《蔺相如论》(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周室之季,天下分裂为战国,游谈之士出于其间,各挟术以干时君。

视其喜怒悲惧而捭阖..之,微名射利,固无足道者。

予读《蔺相如传》,未尝不壮.其为人,而惜其如此也。

夫秦籍.累世之资,肆虎狼之暴,搏噬天下,有并吞诸侯之心,非可与礼义接而论曲直也。

相如区区掉三寸舌,入眦眶不测之秦,卒能以完璧归,亦足壮哉!然当其捧璧睨柱,示以必死,盖亦摩虎牙矣。

夫死非难,死不失义、不伤勇,君子所难也。

且秦赵之不敌,盖雄雌之国也。

身之存亡,非特一璧之重;而社稷安危之机,亦不在夫璧之存亡也。

然则赵之有璧,存可也,亡可也。

初,相如捧璧入秦,赵之君臣计议,非有亲秦之心,特迫其威强耳。

夫以小事大,古之人有以皮币犬马..珠玉而不得免者,至弃国而逃,况一璧乎?虽与之可也。

相如计不出此,乃以孤单之使逞螳怒之威抗臂秦庭当车辙之势其危如一发引千钧,岂不殆哉?当是时,使秦知赵璧终不可得,则欲侥幸不死难矣。

若是则尚安得为不失义、不伤勇乎?不三数年,赵卒有覆军陷城之厄者,徒以壁为之祟也。

然则全壁归赵何益哉?至于渑池之会,则其危又甚矣。

方赵王之西也,廉颇约以一月不返则立太子,以绝秦望,则是行也非有万全之计矣,虽无往可也。

传曰:“智者虑,义者行,仁者守,然后可以会。

”三者一阙焉,则危事矣。

挟万乘之君蹈危事,非得计也。

相如为赵卿相,其智勇不足重赵,使秦不敢惴焉,乃欲以颈血溅之,岂孔子所谓暴虎凭河、死而无悔者欤?(节选自杨时《蔺相如论》)10.文中画波浪线的地方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打“√”。

(3分)乃A以B孤C单D之E使F逞G螳H怒I之J威K抗L臂M秦N庭O当P 车Q辙R之S势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捭阖,文中指分化或联合,与成语“纵横捭阖”中的“捭阖”意思相同。

B.壮,文中指赞赏,与《苏武传》中“单于壮其节”的“壮”意思相同。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袁宗道《外大母赵太夫人行状》(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袁宗道《外大母赵太夫人行状》(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袁宗道《外大母赵太夫人行状》(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外大母赵太夫人行状..袁宗道天乎,天乎!何乃遽以吾外大母逝耶!不肖宗道,稚年丧母,外大母每见不肖,辄泪涔涔下,且泣且拊曰:“儿饥否?将无寒乎?”辄取衣食衣食之。

故不肖即茕然弱子乎,无殊乎在母膝下也。

今壮矣,而外大母何在耶?悲哉,悲哉!太夫人姓赵氏,其先江陵人,赠中宪东谷因公悉太夫人勤慎状,曰:“是真我家妇。

”遂命方伯公委禽①焉。

笄四年而归.。

赠中宪公性嗜饮,日偕诸酒人游,顾以生计萧疏,不无阻酣畅也。

自有妇卜太夫人,而甘滑盈几,取办咄嗟。

诸故酒人惊相语:“前从夫夫饮,且少鲑菜耳,今何突致此衎衎者?”遍视其囷箧而索然若故,然后乃知太夫人啬腹龟手适舅姑..,心力竭矣。

无何,姑钱恭人婴疾且亟,则尽斥鞶珥②授方伯公,俾迎医,医无问遐近。

恭人不食,外大母亦绝噉。

恭人不起,而太夫人哀可知也。

即逮今五十余年,而语及辄涕。

居尝语子:“吾今裕,故能施耳,不若先姑贫而好施也。

若所以有兹日,微先姑之德不及此,子孙无忘先姑哉!”乙卯,方伯公成进士,己未,官比部郎。

太夫人相从京师。

居四年,不置一鲜丽服。

癸亥,中宪公殁,太夫人佐方伯公襄事如礼。

丙寅,方伯公佥宪江西,时长宪者喜敲扑..,公庭号楚声不绝。

太夫人闻之,戚然曰:“彼盛怒易解耳,而生命难续,且若之何以人灼骨之痛,博己一快也?”方伯公为之改容。

是时鸿胪及孝廉、驾部公并为诸生,学稍怠,辄督责之曰:“汝辈若是而望踵父躅耶!夫岂有不簏蓘③而饔飧者!”稍精进,辄沾沾喜,亟为酒脯佐劳。

丙子,方伯公备兵温、处,太夫人亦从。

于时矿寇猖獗,众议调遣大创之。

太夫人闻谓方伯公曰贼与兵等人耳曷先声散之无劳兵无滥杀两利也卒如其言。

不肖宗道,义不敢饰吾外大母之行,然亦不敢隐也。

惟慨惠之铭,以肉百年骨,则家舅氏厚幸,宗道厚幸!【注】①委禽:即纳采,古代男方用雁作为订婚的聘礼。

②鞶珥:首饰。

③麓蓘:耕耘。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韩非子-晋文公将与楚人战》(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韩非子-晋文公将与楚人战》(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韩非子-晋文公将与楚人战》(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晋文公将与楚人战,召舅犯问之,曰:“吾将与楚人战,彼众我寡,为之奈何?”舅犯曰:“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君其诈之而已矣。

”文公辞舅犯,因召雍季而问之,曰:“我将与楚人战,彼众我寡,为之奈何?”雍季对曰:“焚林而田,偷取多兽,后必无兽;以诈遇民,偷取一时,后必无复。

”文公曰:“善。

”辞雍季,以舅犯之谋与楚人战以败之。

归而行爵,先雍季而后舅犯。

群臣曰:“城濮之事,舅犯谋也。

夫用其言而后其身,可乎?”文公曰:“此非若所知也。

夫舅犯言,一时之权.也;雍季言,万世之利也。

”仲尼闻之,曰:“文公之霸也,宜哉!既知一时之权,又知万世之利。

”或曰:雍季之对,不当文公之问。

凡对问者,有因问小大缓急而对也。

所问高大,而对以卑狭,则明主弗受也。

今文公问“以少遇众”,而对曰“后必无复”,此非所以应也。

且文公不知一时之权,又不知万世之利。

战而胜,则国安而身定,兵强而威立,虽有后复,莫大于此,万世之利奚患不至?战而不胜则国亡兵弱身死名息安暇待万世之利?待万世之利,在今日之胜;今日之胜,在诈于敌;诈敌,万世之利而已。

故曰:雍季之对,不当文公之问。

且文公又不知舅犯之言。

舅犯所谓“不厌诈伪”者,不谓诈其民,谓诈其敌也。

敌者,所伐之国也,后虽无复,何伤..哉? 文公之所以先雍季者,以其功耶? 则所以胜楚破军者,舅犯之谋也。

以其善言耶?则雍季乃道.其“后之无复”也,此未有善言也。

舅犯则以兼之矣。

舅犯曰“繁礼君子,不厌忠信”者:忠,所以爱其下也;信,所以不欺其民也。

夫既以爱而不欺矣,言孰善于此?然必曰“出于诈伪”者,军旅之计也。

舅犯前有善言,后有战胜,故舅犯有二功而后论,雍季无一焉而先赏。

“文公之霸,不亦宜乎?”仲尼不知善赏也。

(选自《韩非子·难一》,有删改)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旧五代史-李存勖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旧五代史-李存勖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旧五代史·李存勖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庄宗,讳存勖,武皇帝之长子也。

及为婴儿,体貌奇特,沈厚不群,武皇特所钟爱。

帝洞晓音律,常令歌舞于前。

十三习《春秋》,手自缮写,略通大义。

及壮,便射骑,胆略绝人,其心豁如也。

及武皇厌代..,帝乃嗣王位于晋阳,时年二十有四。

是日,诏曰:“皇纲已正,紫禁方严,凡事内官,不合更居外地。

诏诸道应有内官,不计高低,逐一并家口发遣赴阙.,不得辄有停滞。

”帝龙潜时,寺人数已及五百,至是合诸道赴阙者,约千余人,皆给赐优赡,服玩华侈,委之事务,付以腹心。

唐时宦官为内诸司使务、诸镇监军,出纳王命,造作威福,昭宗以此亡国。

及帝奄有天下,当知戒彼前车,以为殷鉴,一朝复兴兹弊,议者惜之。

同光二年夏五月壬寅,以教坊使陈俊为景州刺史、内园使储德源为宪州刺史,皆梁之伶人也。

初帝平梁俊与德源皆为宠伶周匝所荐帝因许除郡郭崇韬以为不可伶官言之者众帝密召崇韬谓之曰:“予已许除郡,经年来行,我惭见二人,卿当屈意行之。

”故有是命。

高季兴,从梁祖平青州,改知宿州事,擢为荆南兵马留后。

及庄宗定天下,季兴来朝于洛阳,加兼中书令。

谓宾佐曰:“新主百战方得河南,对勋臣夸手抄《春秋》;又竖手指云:‘我于指头上得天下。

’如此则功在一人,臣佐何有!且猎旬日不回,中外之情,其何以堪,吾高枕无忧矣。

(节选自《旧五代史》)文本二: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

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左传-晋侯秦伯围郑》(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左传-晋侯秦伯围郑》(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左传·晋侯秦伯围郑》(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选自《左传..》)智伯率韩、魏二国伐赵。

囤晋阳,决晋水而灌之。

城下缘木而处,县釜而炊。

襄子谓张孟谈曰:“城中力已尽,粮食匮乏,大夫病,为之奈何?”张孟谈曰:“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

”乃见韩、魏之君,说之曰:“臣闻之,唇亡而齿寒。

今智伯率二君而伐赵,赵将亡矣。

赵亡,则君为之次矣。

及今而不图之,祸将及二君!”二君曰:“智伯之为人也,粗中而少亲,我谋而泄,事必败,为之奈何?”张孟谈曰:“言出君之口,入臣之耳,人孰知之者乎?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

君其图之。

!”二君乃与张孟谈阴谋与之期。

张孟谈乃报襄子。

至其日之夜,赵氏杀其守提之吏,决水灌智伯。

智伯军救水而乱。

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军,杀其身而三分其国。

襄子乃赏有功者,而高赫为赏首。

群臣请曰:“晋阳之存,张孟谈之功也。

而赫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围也,寡人国家危,社稷殆。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资治通鉴-新州司马卢杞遇赦》(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资治通鉴-新州司马卢杞遇赦》(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资治通鉴-新州司马卢杞遇赦》(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新州司马卢杞遇赦,移吉州长史,谓人曰:“吾必再入。

”未几,上(唐德宗)果用为饶州刺史。

给事中袁高应草制,执以白卢翰、刘从一曰:“卢杞作相,致銮典播迁,海内疮痍,奈何速迁大郡!愿相公执奏。

”翰等不从,更命他舍人草制。

乙卯,制出,高执之不下,且奏:“杞极恶穷凶百辟疾之若仇六军思食其肉何可复用?”上不听。

补阙陈京、赵需等上疏曰:“杞三年撞权,百揆失叙,天地神祇所知,华夏、蛮夷同弃。

倘加巨奸之宠,必失万姓之心。

”丁巳,袁高复于正牙论奏。

上曰:“杞已再更赦。

”高曰:“赦者止.原其罪,不可为刺史。

”陈京等亦争之不已,曰:“杞之执政,百官常如兵在其颈。

今复用之,则奸党皆唾掌而起。

”上大怒,左右辟易,谏者稍引却。

京顾曰:“赵需等勿退,此国大事,当以死争之。

”上怒稍解.。

戌午,上谓宰相:“与杞小州刺史,可乎?"李勉曰:“陛下欲与.之,虽大州亦可,其如天下失望何!”壬戌,以杞为澧州别驾。

使谓袁高曰:“朕徐思卿言,诚为至当。

”又谓李泌曰:“朕已可.袁高所奏。

”泌曰:“累日外人窃议,比陛下于桓、灵;今承德音,乃尧、舜之不逮也!”上悦,杞竟卒于澧州。

四年春二月,李泌自陈衰老,独任宰相,精力耗竭,既未听其去,乞更除一相。

上曰:“朕深知卿劳苦,但未得其人耳。

”上从容与泌论即位以来宰相曰:“卢杞忠清强介,人言杞奸邪,朕殊不觉其然。

”泌曰:“人言杞奸邪而陛下独不觉其奸邪,此乃杞之所以为奸邪也。

倘陛下觉之,岂有建中之乱乎?杞以私隙杀杨炎,挤颜真卿于死地,激李怀光使叛,赖陛下圣明窜逐之,人心顿喜,天亦悔祸。

不然,乱何由弭?"(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改)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杞极恶A穷凶B百辟疾之C若仇D六军思E食F其肉G何H可复用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赦者止原其罪”与“而不知其所止”(《赤壁赋》)两句中的“止”意思不同。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晋书-谢安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晋书-谢安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晋书·谢安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谢安,字安石,尚从弟..也。

父裒,太常卿。

安年四岁时,谯郡桓彝见而叹曰:“此儿风神秀彻,后当不减王东海。

”及总角,神识沈敏,风宇条畅,善行书。

弱冠,诣王蒙,清言良久,既去,蒙子修曰:“向客何如大人?”蒙曰:“此客亹亹,为来逼人。

”王导亦深器之。

由是少有重名。

征西大将军桓温请为司马..,将发新亮朝士咸送中丞高崧戏之曰卿累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苍生今亦将如卿何!安甚有愧色。

既到,温甚喜,言生平,欢笑竟日。

简文帝疾笃,温上疏荐安宜受顾命。

及帝崩..,温入赴山陵,止新亭,大陈兵卫,将移晋室。

呼安及王坦之,欲于坐害之。

坦之甚惧,问计于安。

安神色不变,曰:“晋祚存亡,在此一行。

”既见温,坦之流汗沾衣,倒执手版。

安从容就席,坐定,谓温曰:“安闻诸侯有道,守在四邻,明公何须壁后置人邪?”温笑曰:“正自不能不尔耳。

”遂笑语移日。

坦之与安初齐名,至是方知坦之之劣。

时苻坚强盛,疆场多虞,诸将败退相继。

安遣弟石及兄子玄等应机征讨,所在克捷。

拜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建昌县公。

坚后率众,号百万,次于淮、肥,京师震恐。

加安征讨大都督。

玄入问计,安夷然无惧色,答曰:“已别有旨。

”既而寂然。

玄不敢复言,乃令张玄重请。

安遂命驾出山墅,亲朋毕集,方与玄围.棋.赌别墅。

安常棋劣于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

安顾谓其甥羊昙曰:“以墅乞汝。

”安遂游涉,至夜乃还,指授将帅,率当其任。

玄等既破坚,有驿书至,安方对客围棋,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

客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

”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其矫情镇物如此。

以总统功,进拜太保。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四十九》)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将发新亭/朝士咸送/中丞高崧戏之曰/卿累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苍生今亦将如卿何/B. 将发/新亭朝士咸送/中丞高崧戏之曰/卿累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苍生今亦将如卿何/C将发/新亭朝士咸送/中丞高崧戏之曰/卿累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苍生今亦将如卿何/D. 将发新亭/朝士咸送/中丞高崧/戏之曰卿累/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苍生今亦将如卿何/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从弟,古代以同曾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同辈男性为从弟,唐宋时则同祖不同父。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吕氏春秋-缪公兴师以袭郑》(附参考答案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吕氏春秋-缪公兴师以袭郑》(附参考答案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吕氏春秋·缪公兴师以袭郑》(附参考答案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文本一:缪公兴师以袭郑,蹇叔谏曰:“不可。

臣闻之袭国邑以车不过百里以人不过三十里,皆以其力之盛至,是以犯敌能灭,去之能速,今行数千里,又绝诸侯之地以袭国,臣不知其可也。

君其重图之。

”缪公不听也。

蹇叔送师於门外而哭曰:“师乎!见其出而不见其入也。

”蹇叔有子曰申与视,与师偕行。

蹇叔谓其子曰:“晋若遏师必於淆。

”缪公闻之,使人让蹇叔曰:“寡人兴师,未知何如。

今哭而送之,是哭吾师也。

”蹇叔对曰:“臣不敢哭师也。

臣老矣,有子二人,皆与师行。

比其反也,非彼死,则臣必死矣,是故哭。

”郑贾人弦高、奚施将西市於周,道遇秦师,曰:“嘻!师所从来者远矣。

此必袭郑。

”遽使奚施归告,乃矫郑伯之命以劳之,曰:“寡君固闻大国之将至久矣。

大国不至,寡君与士卒窃为大国忧,日无所与焉,惟恐士卒罢弊与糗粮匮乏。

何其久也!使人臣犒劳以璧,膳以十二牛。

”秦三帅不敢固辞,再拜稽首..受之。

三帅乃惧而谋曰:“我行数千里,数绝诸侯之地以袭人,未至而人已先知之矣,此其备必已盛矣。

”还师去之。

当是时也,晋文公适薨..,未葬。

先轸言于襄公,曰:“秦师不可不击也,臣请击之。

”襄公许之。

先轸遏秦师于觳而击之,大败之,获其三帅以归。

(节选自《吕氏春秋》)文本二:五年,晋献公灭虞、虢,虏虞君与其大夫百里奚,以璧马赂于虞故也。

既虏百里奚,以为秦缪公夫人媵于秦。

百里奚亡秦走宛,楚鄙人执之。

缪公闻百里奚贤,欲重赎之,恐楚人不与.,乃使人谓楚曰:“吾媵臣百里奚在焉,请以五羖羊皮赎之。

”楚人遂许与之。

当是时,百里奚年已七十余。

缪公释其囚,与语国事。

谢曰:“臣亡国之臣,何足问!”缪公曰:“虞君不用子,故亡,非子罪也。

”固问,语三日,缪公大说,授之国政,号曰五羖大夫。

百里奚让曰:“臣不及臣友蹇叔,蹇叔贤而世莫知。

”於是缪公使人厚币迎蹇叔,以为上大夫。

(《史记·秦本纪》)10.文中画破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涂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公输》中考模拟(一)1.下面选项中加黑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此城危急存亡之秋也/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C.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D.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虽杀臣,不能绝也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不可谓知类./ 为与此同类.B.公输班不说./ 请说.之C.虽然.,公输班为我为云梯/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D.风吹草低见.牛羊/ 图穷匕见.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A.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B.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4.子墨子在与楚王的最后交锋中,为什么要提及“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的情况?(2分)(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

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

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1.下面加黑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B.不可谓知类 /为与此同类C.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 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D.于是见公输盘 / 胡不见我于王3.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抵御倭寇.B.子墨子九距.之/ 相距.甚远C.将以.攻宋/ 吾之所以.距子矣D.知而不争./ 争.分夺秒2.翻译下面的句子。

A.夫子何命焉为?B.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3.文中第一部分写墨子舌战公输盘。

墨子先设下圈套,诱使公输盘说出“”这句话,再抓住这句话进行批判,最后用“”揭示公输盘“义”的欺骗性,让公输盘理屈词穷。

2.《伤仲永》中考模拟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一)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 宾客意.少舒B.得.为众人而已耶 / 得.无异乎C.父异.焉 / 异.想天开 D.或.以钱币乞之 / 或.明或暗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未尝.识书具/ 吾尝.求古仁人之心B.即书.诗四句/ 无从致书.以观C.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 固.若金汤D.或.以钱币乞之/ 或.以二者之为2. 翻译句子。

A.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3. (1)方仲永由五岁时的奇才初露,到少年时的“”,再到二十岁时的“”,完全是因为父亲“”,可见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2)方仲永的父亲因为“”而“不使学”,他“”,以致方仲永失去了学习的机会,变成一个才能平庸的人。

(二)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未尝.识书具 / 吾尝.求古仁人之心B.即书.诗四句 / 无从致书.以观C.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 / 固.若金汤D.或.以钱币乞之 / 或.以二者之为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受.之天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B.不能称.前时之闻/ 称.心如意C.并自为其名./ 名.副其实D.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一蹴而就.2.翻译句子。

A.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B.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3. 最后一段的议论讲了什么道理?3.《孙权劝学》中考模拟(一)1..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A.蒙辞以军中多务/或以钱币乞之B.孰若孤/若毒之乎C.及鲁肃过寻阳/人恒过,然后能改D.见往事耳/ 有时见日2.下列对句中加点词意思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卿今当涂掌事(古代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代王侯的自称)C.非复吴下阿蒙(在名字前面加“阿”,有亲昵的味道)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古代对自家兄长的尊称)3.翻译句子。

A.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B.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长兄何见事之晚乎!4.简答(不得直接摘抄原文句子)(1)孙权劝吕蒙读书的原因是什么?(2)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吕蒙学有所成?(二)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蒙乃.始就学/ 家祭无忘告乃.翁B.及.鲁肃过寻阳/ 及.郡下,诣太守C.即更.刮目相看/ 自力更.生D.蒙辞.以军中多务/ 不辞.而别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结友而.别/ 足肤皲裂而.不知B.自以为大有所益./ 益.慕圣贤之道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当余之.从师也D.蒙辞.以军中多务/ 未尝稍降辞.色3.翻译句子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B.“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4.用原文语句填空。

(1)孙权劝吕蒙学习,吕蒙先是不愿意学,以“”推辞,后认为孙权说得有道理,“”。

(2)孙权用一句“,!”表达了他对吕蒙的爱护和器重,他希望吕蒙通过学习“”。

5.从文中找一个成语形容吕蒙的变化。

吕蒙的变化给你什么启示?成语:启示:4.《口技》中考模拟(一)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以为妙绝. / 绝.巘多生怪柏B.手有百指. / 指.其一端C.名.其一处 / 有仙则名.D.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又何间.焉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众妙毕.备 / 群响毕.绝B.宾客意.少舒 / 明知不能通其意.C.指.其一端 / 屈指.可数 D.名.其一处 / 莫名.其妙3.翻译句子。

A.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堂寂然,无敢哗者。

B.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4.用原文语句填空。

(1)文章以“”点明了口技者献技的时间和事由,又用“”点明了表演的地点和简单设施。

(2)文章逼真地描绘了口技表演中的各种声音,并用“”盛赞口技者的技艺之“善”。

(二)1.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2分)A.无敢哗者/念无与为乐者B.以为妙绝/愚以为宫中之事C.以弹絮为业/以丛草为林D.酷类其声耳/其真无马邪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京中有善口技者/ 择其善者而从之B.宾客意少舒/ 稍稍宾客其父C.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但少闲人者如吾两人者D.会宾客大宴/ 心领神会3.翻译句子A.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B.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4.文中前后两次把极简单的道具交代得清清楚楚,这对文章的结构和表现口技表演者的技艺有什么作用?5.从文中找出统领全文的关键字,请问作者是怎样多方面突出“善”的?5.《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模拟(一)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时时而间.进/ 又何间.焉B.吾妻之美.我者/ 徐公不若君之美.者C.朝服衣冠./ 张冠.李戴D.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不宜偏私.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予观.夫巴陵胜状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年且九十,面.山而居C.闻.寡人之耳者/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D.能谤讥于市朝./ 朝.而往,暮而归3.翻译句子。

A.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4.用原文语句填空。

(1)文章先写了邹忌与徐公比美的情况,然后写邹忌由己及君,说明“”的事实,而“”则写出齐王纳谏而达到国内大治的效果。

(2)文章“”一词,表明齐王对邹忌进谏的态度,而“”依据表明邹忌预见的正确性。

最后“”则说明“王之蔽”得到彻底的根除,齐王纳谏取得很好的效果。

(二)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朝服衣冠,窥镜(察看)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C.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弊端) 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偶尔)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徐公来,孰视之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C.吾妻之美我者D.暮寝而思之3. 翻译句子。

A.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B.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4. 文章写齐威王下令后有哪些变化?从这些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5. 本文先写邹忌在与徐公比美的过程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接着写邹忌以设喻讽谏齐王,最后写及其结果。

6.《陋室铭》中考模拟1. 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①草色入帘青②色愈恭,礼愈至B. ①斯是陋室②何陋之有C. ①可以调素琴②素湍绿潭2.下面句中加点的“之”,同“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用法相同的是()A.何陋之有 B.公与之乘,战于长勺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醉翁之意不在酒3.下列各组此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登斯楼也B. 无丝竹之乱耳/吾视其辙乱C. 何陋之有/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D.有仙则名/故虽有名马4.下列各组此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不副实B. 无案牍之劳.形/劳.其筋骨C. 卷卷有爷名./不能名.其一处也D. 无丝竹之.乱耳/花之.隐逸者也5.下列各组此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 草色入.帘青/入.则无法家拂士B. 不能名.其一处也/卷卷有爷名.C. 可以调素.琴/训练有素.D. 孔子云./.不知所云.3.翻译下面句子。

A。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写出文中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的句子:5.本文在对陋室进行描写时,从、、三方面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的节操和的情趣。

6.用原文语句填空(1)文章描写“陋室”恬静。

雅致环境的句子是“,”,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2)文章表现作者交往之雅的句子是“,”,用类比的手法赞美“陋室”的句子是“,”。

(3)全文分三层:开头运用类比立论,以“,”概括全文主旨。

类比即指山“”、水“”——这是当时人们公认的道理。

7.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引用孔子的话目的何在?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模拟1.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区域、地域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选拔,被起用D、必先苦其心志苦:使……受苦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必先苦其心志便扶向路,处处志之B.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C.舜发于畎亩之中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D.人恒过然后能改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3.下列各组此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舜发于.畎亩之中/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B. 齐师.伐我/师.出无名C.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D.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居间.调停4.下列各组此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不言而喻B.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手之劳C. 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小人 D.牺牲玉帛,弗也加.也/加.人一等5.下列各组此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B. 必先苦其.心志/其.如土石何C.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人不知而.不愠D. 管夷吾举于.士/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6.翻译句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