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模拟文言文阅读训练(一)复习过程
2019高考语文专题2.1 文言文阅读(教学案)-2019年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资料 Word版含解析【 】

《考试大纲》关于文言文阅读的总体要求为“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具体要求包括:(1)理解层级(B级)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C级)①筛选文中的信息;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鉴赏评价(E级)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对于文言文阅读来说,主要具备B级和C级两种能力。
一、快速有效地读懂一篇文言文如何在紧张的考场上快速读懂一篇文言文,解答好题目?有没有一些实用的快速的简便的方法?现将一种切实有效的文言文阅读方法——“三读法”简介如下:1、初读,整体感知,以“文”会意(1)看内容是什么文言文的阅读,整体感知是非常重要的。
整体感知包括:文章的体裁是什么,写了哪些人、哪些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品质。
(2)看题注有什么文本本身固然重要,但标题、尾注、出处这些内容也绝不可忽视,它们是整体把握文意、解决疑难的重要辅助内容。
整体感知,就是先抓住文本本身;其次,看标题、选文出处及尾注,看这些为整体把握提供了哪些或明或暗的辅助信息。
之所以这样读,在于文言文本身是“文”。
从高考试题来看,无论实词、虚词都强调根据语境答题,更不用说信息的筛选和文意的分析概括。
2、再读,圈点勾画,以“词”疏意为了读懂文言文,我们可以采取圈画关键词的方法。
那么,圈画什么?怎么圈画呢?一是知人。
传记文的写作对象就是人。
知人,就是要掌握文中所写之人。
具体地说,文章主要人物是谁,这个人有哪些性格特征;次要人物有哪些,和主人公之间有什么关系。
因此第一步先圈画出人物的姓名和人物的性格特征,对人物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二是明事。
事件是史传文的主体。
明事,就是要弄清楚作者围绕主要人物写了几件事。
如果只写一件事,就要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如果是写几件事,就要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事件之间是什么关系。
2019年上海高三一模语文汇编(文言文一)【精校Word版】

2019 年高三一模文言文一汇编【精校Word版】宝山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
(18分)大西洋(明)沈德符①①利玛窦字西泰,以入贡至,因留不去。
近以病终于邸上赐赙葬甚厚今其墓在西山。
往时予游京师,曾与卜邻..,果异人也。
②初来即寓香山岙,学华言读华书者凡二十年,比.至京,已斑白矣。
入都时在今上庚子年,途经天津,为税监马堂所谁何..,尽留其未名之宝,仅以天主像及天主母像②为献。
礼部以所称大西洋,为《会典》所不载,难比客部久贡诸夷,姑量赏遣还。
上不听,俾从便僦居。
③④③玛窦自云:其国名欧罗巴,去中国不知几千万里,今琐里诸国,亦称西洋,与中国附近,列于职贡,而实非也。
今中土士人授其学者遍宇内,而金陵尤甚。
盖天主之教,自是西方一种,释氏所云旁门外道,亦自奇快动人,若以为窥伺..中华,以待⑤风尘之警,失之远矣。
【注】①利玛窦(1552 —1610 ):意大利传教士,明朝万历十年来到中国。
后因病卒于北京。
②《会典》:朝廷职掌制度的书。
③琐里:古代南洋群岛上的一个小国名。
④西洋:当时将南海以西沿海各地都称为“西洋”。
⑤风尘之警:军事行动。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 2 分)(1)比.至京()(2)若以为窥伺..中华()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 2 分)(1)曾与卜.邻.()A.选择邻居B.寻找住所C.占卜验证D.询问邻居(2)为税监马堂所谁何..()A.斥责B. 盘问C.何人所为D.呵护何人17.第①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 分)A. 近以病终于邸上,赐赙葬甚厚,今其墓在西山。
B.近以病终,于邸上赐,赙葬甚厚今,其墓在西山。
C.近以病终于邸,上赐赙葬甚厚,今其墓在西山。
D.近以病终,于邸上赐赙,葬甚厚今,其墓在西山。
18.将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 6 分)19.根据文中内容推测,利玛窦是意大利人,为何自称自己来自大西洋?( 4 分)20.根据第③段内容,概括利玛窦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2019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模拟试题及解析Ⅲ

2019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模拟试题及解析Ⅲ(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贾生名谊,洛阳人也。
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
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
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
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適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
后岁余,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釐①,坐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
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
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
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注:①受釐: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
釐,胙肉,祭过神的福食。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適/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B.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適/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C.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適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D.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適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A.“博士”,古为官名。
2019高考真题(语文)——文言文阅读

2019高考真题(语文)——文言文阅读(2019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
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
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为长沙王太傅三年。
后岁余,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
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
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
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B.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C.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D.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2019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山水游记类

山水游记类文言文阅读游记类文言文阅读祖国山河壮丽,有许多风景优美的地方,今天让我们跟随古人一起进入游记类文言文的阅读,去领略更多的美景吧!阅读步骤第一步:总体阅读,整体把握。
初步阅读时做题必不可少的一步。
在第一遍阅读时要梳理出下面两个重要点:重要点一:初步完成表格何人何时何故何地何景重要点二:梳理作者的“游踪”完成表格游览地点所见景物景物特征作者情感例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先按照上面所讲的梳理出两个重要点,完成表格,然后回答问题。
游虞山记第二步:把握关键,深入分析。
通过第一遍的阅读。
我们初步把握了文章的基本脉络,接下来的阅读,我们就要找准文章及问题中的关键点,找到景和情的结合点,重点分析文章中作者评论的部分,这个分析在第一步的基础上,需要深入挖掘出情感及哲理。
即通过阅读,需要完成下面的表格。
何人何时何故何地何景何情何理例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醒心亭记曾巩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意。
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
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
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
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
故即其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
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
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材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
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
若公之贤,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
今同游之宾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
后百千年,有慕公之为人,而览公之迹,思欲见之,有不可及之叹,然后知公之难遇也。
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 文言文阅读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文言文阅读(一)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刘承规,字大方,楚州山阳人。
建隆中补高班,太宗即位,超拜北作坊副使。
会土民啸聚为寇,承规与知州乔维岳率兵讨定之。
真宗即位,为胜州刺史。
大中祥符初,议封泰山...,以掌发运使迁昭宣使、长州防御使。
会修玉清昭应宫,以承规为副使。
祀汾阴复命督运议者以自京至河中由陆则山险具舟则湍悍承规决议水运凡百供应悉安流而达礼成当进秩表求休致手诏敦勉仍作七言诗赐之。
拜宣政使、应州观察使。
五年,以疾求致仕。
修宫使丁谓言:“承规领宫职,藉其督辖,望勿许所请,第优赐告诏,特置景福殿使名以宠之,班在客省使上。
”仍改新州观察使,上作歌以赐。
承规以廉使月禀..归于有司,手诏褒美,复定殿使奉以给之。
本名承珪,以久疾羸瘵,上为取道家易名度厄之义,改珪为规。
疾甚,请解务还私第,听之。
七月卒,年六十四。
废朝..,赠左卫上将军、镇江军节度,谥曰忠肃。
承规事三朝,以精力闻,乐校簿领,孜孜无倦。
自掌内藏仅三十年,检察精密,动著条式。
又制定权衡法。
性沈毅徇公,深所倚信,尤好伺察,人多畏之。
上崇瑞命,修祠祀,饰宫观,承规悉预闻。
作玉清昭应宫,尤为精丽。
屋室有少不中程,虽金碧已具,必毁而更造,有司不敢计所费。
二圣殿塑配飨..功臣,特诏塑其像太宗之侧。
承规颇好儒学,喜聚书,间接文士质访故实,其有名于朝者多见礼待,或密为延荐。
自寝疾惟以公家之务为念,遗奏求免赠赙诏葬,上甚嗟惜之,遣内臣与鸿胪典丧,亲为祭文。
玉清昭应宫成,加赠侍中,遣内侍邓守恩就墓告祭。
(选自《宋史》卷四六六,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祀汾阴/复命督运/议者以自京至河中/由陆则山险/具舟则湍悍/承规决议水运/凡百供应/悉安流而达/礼成/当进秩/表求休致/手诏敦勉/仍作七言诗赐之/B.祀汾阴/复命督运议者/以自京至河中由陆/则山险具舟则湍悍/承规决议水运/凡百供应/悉安流而达/礼成/当进秩/表求休致/手诏敦勉/仍作七言诗赐之/C.祀汾阴/复命督运/议者以自京至河中/由陆则山险/具舟则湍悍/承规决议水运/凡百供应悉安流/而达礼成/当进秩/表求休致/手诏敦勉/仍作七言诗赐之/D.祀汾阴/复命督运议者/以自京至河中由陆/则山险具舟则湍悍/承规决议水运/凡百供应/悉安流而达/礼成/当进秩表/求休致手诏/敦勉仍作七言诗赐之/答案 A解析“督运”意为“监督运输(物资)”,是一个动宾短语。
2019年浙江省语文高考:文言文翻译“文言文阅读”综合提能练(一)(二)

“文言文阅读”综合提能练(一)(时间:40分钟满分: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20分)答周汜荇龚未斋[注]接手书,雒诵回环,恍同晤对。
承示公门颇堪造福,此中亦大有乐趣,在足下则然,在仆则万不能然。
即足下亦明知其未必能然,而以幕言幕,不得不姑以为然也。
夫谏行言听,膏泽.下于民,诚可为造福者矣。
或文采风流,著令闻于当世,亦至足乐也。
试问今之从政者何如?今之入幕者何如也?即有一二明体达用之才,博雅宏通之彦.,将焉.取之而焉用哉!曳裾之客,半属负腹之将军,初不知政事文章为何物,不过熟胥吏之腔套,竭刀笔之能事而已!仆尝谓愚民迫于饥寒,则流为盗贼;读书无成,迫于饥寒,则流为幕宾。
语虽过激,实为确论。
倘使家有负郭之田,则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此中自有真乐,必不出而造福也明矣。
所云素位而行,则.有道之言也。
盖素贫贱行乎贫贱也!即古之抱关击柝者,亦为贫而仕也。
吾辈囊无一钱,家有八口,既不能为陈仲子之身织屦,妻辟纟卢;又不能为蚯蚓之上食槁壤,下饮黄泉,则驱而之幕固宜。
虽然,言幕于今日,亦甚难矣!昌黎公云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为之后,虽盛弗传。
贤如昌黎,尚藉为之前后,矧其为碌碌者哉?唐人诗云:“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试思贤士手中,安得阿堵物耶?是以燕士不乏吹箫之客而柯亭竟无听竹之人炊烟不举僵卧雪中曾无过而问者是贫贱而且患难矣人而贫尚有分贝之存人而穷则躬无出穴之日,勇如子路,亦且愤然而.起也。
即或嗜痂有癖,而鹤料无多,枯砚甫安,而闲居又赋。
上不足以事父母,下不足以畜妻子,因贫而幕,因幕愈.贫,钟鸣漏尽,尚为拽磨之.牛;灯尽油干,永作羁魂之鬼,人孰无情,能不悲哉!(选自《雪鸿轩尺牍》,有删改) [注]龚未斋(1738—1811):清代绍兴师爷。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膏泽.下于民 泽:恩泽 B .博雅宏通之彦.彦:才德出众的人 C .因幕愈.贫 愈:越过 D .永作羁.魂之鬼 羁:客居在外 解析:选C 愈:更加。
2019高考语文 文言文 练习题(1).pptx

学海无 涯
民者,尚亦永有所托而因以不坠也。 (选自《王阳明全集》)
【注释】①皋:古代主管一省司法的官员。 1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盖所以布王政而兴治功 布:宣告,实施 B.执操纵予夺生死荣辱之柄 柄:权力 C.悬者呼而望解 悬者:受困的人 D.赖公之才,明知神武 明:清楚 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天子巡狩而.至诸侯之国 吾尝终日而.思矣 B.以.观民风 作《师说》以.贻之 C.公之.始至吾浙 句读之.不知 D.天子其.能久容于外乎 吾其.还也 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古代帝王就有通过下级官员献上的诗歌来观察民情、了解施政得失的制度,后来这一制度曾经因为无人献 上诗歌而废弃。 B.陈公初到浙江任职就遇上旱灾,百姓难以生存,情势十分危急;但最终平安渡过了这段艰难时期,靠的是 陈公处事得当。 C.文章既赞赏陈公能够采取慰劳百姓劝勉学习的利民政策,也赞赏他落实政策后能够游览美好江山的修身养 性的行为。 D.作为一篇书序,本文感情真诚饱满,用词造句既有法度可循又有自由率意的表达,体现出情理结合的写作 特色。
17.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 分) 亦既无所不至矣公唯忧民之忧是以民亦乐公之乐而相与欢欣鼓舞以颂公德然则今日观风之作岂独见吾人之厚
公抑以见公之厚于吾人也。
1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 虽皆谓之观风,而其实代天予以行巡狩之事。 (3 分) 2则公虽去,而所以忧其民者,尚亦永有所托而因以不坠也。 (5 分) 14. (3 分)D(明,英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高考模拟文言文阅读训练(一)一、(济宁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宁字武子。
少笃学,多所通览。
简文帝为相,将辟之,为桓温所讽,遂寝不行。
故终温之世,兄弟无在列位者。
时以浮虚相扇,儒雅日替,宁以为其源始于王弼、何晏,二人之罪深于桀纣。
乃著论曰:“王何叨海内之浮誉,资膏粱之傲诞,画螭魅以为巧,扇无检以为俗。
郑声之乱乐,利口之覆邦,信矣哉!”宁崇儒抑俗,率皆如此。
温薨之后,始解褐为余杭令,在县兴学校,养生徒,洁己修礼,志行之士莫不宗之。
期年之后,风化大行。
自中兴已来,崇学敦教,未有如宁者也。
征拜中书侍郎。
在职多所献替,有益政道。
孝武帝雅好文学,甚被亲爱,朝廷疑议,辄谘访之。
宁指斥朝士,直言无讳。
王国宝,宁之甥也,以谄媚事会稽王道子,惧为宁所不容,刀相驱扇,因被疏隔。
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宁不信卜占,固请行。
宁在郡又大设庠序,遣人往交州采磐石,以供学用,改革旧制,不拘常宪。
远近至者千余人,资给众费,一出私禄。
并取郡四姓子弟,皆充学生,课读五经。
又起学台,功用弥广。
江州刺史王凝之上言曰:“豫章郡居此州之半。
太守臣宁入参机省,出宰名郡,而肆其奢浊,所为狼藉。
郡城先有六门,宁悉改作重楼,复更开二门,合前为八。
私立下舍七所……愿出臣表下太常,议之礼典。
”诏曰:“汉宣云:可与共治天下者,良二千石也!若范宁果如凝之所表者,岂可复宰郡乎!”以此抵罪。
子泰时为天门太守,弃官称诉。
帝以宁所务惟学,事久不判。
会赦,免。
既免官,家于丹阳,犹勤经学,终年不辍。
年六十三,卒于家。
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节选自《(晋书•范宁传》,有删节)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B.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C.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D.初/宁以春秋谷粱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11.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解褐”,义与“释褐”相同,指开始担任官职,“褐”是指粗布或粗布衣服。
B.“庠”“序”二者皆为古时候学校的名称,后来“庠”“序”连用,泛指学校。
C.“五经”指《易》《书》《诗》《礼》《春秋》五部经典,加《论语》为“六经”。
D.“太常”,官名,秦称“奉常”,掌宗庙礼仪,汉取“尊大”意,改名为“太常”。
12.下列对于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范宁崇尚儒学。
范宁认为王弼、何晏二人的玄理之说导致儒学衰微、其罪孽超过了桀纣,于是专门写文章斥责他们。
B.范宁热心教育。
范宁崇尚儒学、重视教化,任地方官职时都积极兴办学校,甚至还拿出自己的俸禄来资助求学之人。
C.范宁正直无私。
范宁敢于直言指斥朝臣的不端行为,对巴结会稽王司马道子的亲外甥王国宝也毫不留情地予以指斥。
D.范宁勤于治学。
范宁在少年时期就专心于学问,博览群书,即使晚年免官闲居于丹阳,也仍然勤于经学,毫不松懈。
13.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简文帝为相,将辟之,为桓温所讽,遂寝不行。
(5分)(2)孝武帝雅好文学,甚被亲爱,朝廷疑议,辄谘访之。
(5分)二、(河南省2019届高三毕业生上学期阶段检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周迪,临川南城人也。
少居山谷,有膂力,能挽强弩,以弋猎为事。
侯景之乱,迪宗人周续起兵于临川,梁始兴王萧毅以郡让续,迪召募乡人从之,每战必勇冠众军。
续所部渠帅,皆郡中豪族,稍骄横,续颇禁之,渠帅等并怨望,乃相率杀续,推迪为主,迪乃据有临川之地,筑城于工塘。
周文育之讨萧勃也,迪按甲保境,以观成败。
文育使长史陆山才说迪,迪乃大出粮饷,以资文育。
勃平,以功加振远将军,迁江州刺史。
高祖受禅,王琳东下,迪欲自据南川,乃总召所部八郡守宰结盟,声言入赴,朝廷恐其为变,因厚慰抚之。
世祖嗣位,进号安南将军。
熊昙朗之反也,迪与周敷、黄法抃等率兵共围昙朗,屠之,尽有其众。
王琳败后,世祖征迪出镇湓城,又征其子入朝,迪趑趄顾望,并不至。
豫章太守周敷本属于迪。
至是与黄法抃率其所部诣阙,世祖录其破熊昙朗之功,并加官赏,迪闻之,甚不平,乃阴与留异相结。
及王师讨异,迪疑惧不自安,乃使其弟方兴率兵袭周敷,敷与战,破之。
天嘉三年春,世祖乃下诏赦南川士民为迪所诖误者,使江州刺史吴明彻都督众军,与高州刺史黄法抃、豫章太守周敷讨迪。
初,侯景之乱也,百姓皆弃本业,群聚为盗,唯迪所部,独不侵扰,并分给田畴,督其耕作,民下肆业,各有赢储,政教严明,征敛必至,余郡乏绝者,皆仰以取给。
迪性质朴,不事威仪,然轻财好施,凡所周赡,毫厘必钧,讷于言语,而襟怀信实,临川人皆德之。
至是并共藏匿,虽加诛戮,无肯言者。
世祖遣都督程灵洗击破之,迪又与十余人窜于山穴中。
日月转久相随者亦稍苦之后遣人潜出临川郡市鱼鲑足痛舍于邑子邑子告临川太守骆牙牙执之令取迪自效。
因使腹心勇士随入山中,诱迪出猎,伏兵于道傍,斩之,传首京都。
(选自《陈书•周迪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日月转久/相随者亦稍苦之/后遣人潜出/临川郡市鱼鲑/足痛/舍于邑子/邑子告临川太守骆牙/牙执之令/取迪自效B.日月转久/相随者/亦稍苦之/后遣人潜出临川郡市鱼鲑/足痛/舍于邑子/邑子告临川太守骆牙/牙执之令/取迪自效C.日月转久/相随者亦稍苦之/后遣人潜出/临川郡市鱼鲑/足痛/舍于邑子/邑子告临川太守骆牙/牙执之/令取迪自效D.日月转久/相随者亦稍苦之/后遣人潜出临川郡市鱼鲑/足痛/舍于邑子/邑子告临川太守骆牙/牙执之/令取迪自效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受禅”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
B.“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一般奉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
C.“阙”是指古代王宫祠庙门前两边的高建筑物,诣阙指赴朝堂或指赴京都。
D.“王师”指天子的军队、国家的军队。
如“王师北定中原日”中“王师”。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迪作战勇敢,被拥为主。
侯景叛乱时,周迪跟随周续作战,每次战斗必定勇冠三军;后周续对部下严加约束,被部下怨恨而杀,大家推举周迪为主。
B.周迪明辨局势,受到封赏。
周文育讨伐萧勃时,周迪按兵不动观望成败;后来周迪主动提供大量粮饷来资助周文育,平定萧勃后他因功加封为振远将军。
C.周迪心有不平,怒而反叛。
世祖因周敷、黄法抃等打败熊昙朗的功劳,对他们升官赐赏,周迪知道后甚感不平,就和留异勾结,并派弟弟领军袭击了周敷。
D.周迪体恤民情,受民保护。
侯景叛乱时,周迪保境安民,政教十分严明;世祖讨伐周迪时,百姓感念其德,虽遭诛戮,也无人说出他的踪迹。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迪欲自据南川,乃总召所部八郡守宰结盟,声言入赴,朝廷恐其为变,因厚慰抚之。
(2)然轻财好施,凡所周赡,毫厘必钧,讷于言语,而襟怀信实,临川人皆德之。
三、(四川省眉山2019届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袁滋,字德深。
强学博记。
少依道州刺史元结,读书自解其义,结重之。
建中初,黜陟使赵赞荐于朝。
累辟张伯仪、何士干幕府。
部官以盗金下狱,滋直其冤。
刑部、大理核罪人,失其平,惮滋守法,因权势以请,滋终不署奏。
韦皋始招来西南夷。
德宗选郎吏可抚循者,皆惮行,至滋不辞,帝嘉之。
赐金紫,持节往。
逾年还,使有指,进谏议大夫。
求外迁,为华州刺史。
政清简,流民至者,给地居之,名其里日义合。
然专以慈惠为本,未尝设条教,民爱向之。
有犯令,时时法外纵舍。
得盗贼,或哀其穷,出财为偿所亡。
召为左金吾卫大将军,以杨于陵代之。
滋行,耆老遮道不得去,于陵使谕曰:“吾不敢易袁公政。
”人皆罗拜,乃得去,莫不流涕。
宪宗监国,刘辟反,诏滋为剑南两川安抚大使,半道,为剑南东、西川节度使。
是时,贼方炽,又滋兄峰在蜀为辟所劫,滋畏不得全,久不进,未几,徙义成节度使。
滑,用武地,滋严备而推诚信,务在怀来,李师道等畏服之。
居七年,百姓立祠祝祭。
以户部尚书召,徙荆南。
吴元济之反,滋言蔡兵劲与下同欲非朝夕计可下宜广方略离溃其心及宿兵三年调发益屈诏出禁钱继之滋揣天子且厌兵,自表入朝,欲议罢淮西事,道闻萧俯、钱徽坐沮议黜去,滋翻其谋,更言必胜,顺可天子意,乃得还。
卒,年七十,赠太子少保。
滋既病,作遗令处后事,讫三年,皆有条次。
性宽易,与之接者,皆自谓可见肺肝,至家人不得见喜愠。
薄居处衣食。
(节选自《新唐书•袁滋传》)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滋言蔡兵劲/与下同欲/非朝夕计可下/宜广方略/离溃其心及宿兵/三年调发/益屈诏/出禁钱继之/B.滋言蔡兵劲/与下同欲/非朝夕计可下/宜广方略/离溃其心/及宿兵三年/调发益屈/诏出禁钱继之/C.滋言蔡兵劲/与下同欲/非朝夕计可下/宜广方略/离溃其心及宿兵/三年调/发益屈/诏出禁钱继之/D.滋言蔡兵劲/与下同欲/非朝夕计可下/宜广方略/离溃其心/及宿兵三年调发/益屈诏/出禁钱继之/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辟,指由中央官署征聘,向上推荐,任以官职,与“察”“举”等词意思接近。
B.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
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
C.尚书,是我国古代六部的长官,地位仅次于侍郎,属于封建时代国家的高官。
D.表,是我国古代臣下向帝王陈述、请求、建议、议论朝政时使用的一种文体。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袁滋聪颖善学,屡受重用。
无需他人帮助,他读书,自己便能领悟其意义,后受到赵赞举荐入朝,并曾在很多人的幕府中工作过。
B.袁滋公正守法,为政仁厚。
他曾为官员伸冤,拒绝有关部门不道义的请求;为政期间,他善待流民百姓,对犯法者常法外施恩。
C.袁滋敢于担当,积极效命。
治理滑州时,他严密戒备又采取怀柔政策,让李师道等人畏服;吴元济造反后,他两次进言,兴兵伐贼。
D.袁滋为人直厚,平易简朴。
曾与他交往的人都认为他耿直厚道,与他交往的人都很难看见他的极端情绪,同时,他居处简陋,衣食俭朴。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德宗选郎吏可抚循者,皆惮行,至滋不辞,帝嘉之。
(4分)(2)滋行,耆老遮道不得去,于陵使谕曰:“吾不敢易袁公政。
”(4分)一、10.B11.C12.C(C项,“对巴结会稽王司马道子的亲外甥王国宝也毫不留情地予以指斥”属于无中生有,文中并未提到范宁指斥王国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