焙烧温度对杂多酸催化氧化脱除烟气中SO_2的研究

合集下载

软锰矿催化氧化脱除烟气中的SO_2

软锰矿催化氧化脱除烟气中的SO_2

软锰矿催化氧化脱除烟气中的SO_2
郭翠香;肖维鹏
【期刊名称】《污染防治技术》
【年(卷),期】2003(16)4
【摘要】对软锰矿催化氧化法去除烟气中SO2的方法进行了探索,研究了各工艺参数对烟气中SO2去除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MnO2与Mn2+的催化效果较好,传质过程对脱硫过程的影响较大,软锰矿浆在合适条件下能有效吸收低浓度的SO2。

【总页数】3页(P66-67)
【关键词】软锰矿;催化氧化;烟气;SO2;大气污染;污染治理
【作者】郭翠香;肖维鹏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中船重工集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51
【相关文献】
1.软锰矿催化氧化脱除烟气中的SO2 [J], 郭翠香;肖维鹏
2.液相催化氧化脱除烟气中SO_2技术的研究 [J], 蔡伟建;李济吾
3.锰离子催化氧化脱除烟气中SO_2的研究 [J], 陈昭琼;童志权
4.软锰矿水悬浮液脱除低浓度工业废气中 SO_2的研究 [J], 冯国忠;葛喜臣;雷一东
5.Fe^(2+)液相催化氧化脱除烟气中SO_2 [J], 张玉;周集体;王一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原矿焙烧烟气中二氧化硫的治理研究

原矿焙烧烟气中二氧化硫的治理研究
关键 词 :原矿 焙烧 ;烟 气治理 ;二氧 化硫 ;排 放标 准
中图分类 号 :TF 046.2 X 701.3 文献标 志码 :A 文章编 号 :1001—1277(2012)06—0054—04
在 黄金 工 业 生产 中 ,难 处 理金 矿石 的预 处 理工 艺 主 要 有焙烧 、生物 氧化 、压 热 氧化 。其 中 ,焙烧 工艺 应 用 于 工业 生产 时 间最 长 、技 术 成 熟 、适 应性 强 。硫 化 物 细粒 包 裹型 、细粒浸 染 型 、含 有 “劫 金 ”物 质 等 难 处 理 金 矿石 及金 精 矿 ,经 焙 烧 后 可 以使 包 裹 金 暴 露 ,消 除硫 、砷 及 “劫 金 ”物 质 对 氰 化 浸 金 的影 响 。原 矿 焙 烧 工 艺适 宜处 理 微 细 粒 浸 染 型 金 矿 石 。这 类 矿 石 中 金 矿 物 以微 细粒 均 匀分 布 在硫 化物 和脉 石矿 物 中;载 金 硫 化矿 物也 呈 微 细粒 ,用 常规磨 矿 不能 使之 与 脉石 矿物分离 ,用浮选法 富集后 ,金精矿 品位及 回收率都 很 低 。在 原 矿 焙 烧 过 程 中 ,常 常 会 产 生 一 些 含 硫 等 有 害 烟气 ,所 以须 要对 焙 烧烟 气进 行 治理 达标 后才 能 排 放 ,否则 将会 对 周 围大 气环 境质 量产 生一 定 的影 响。目前 ,国内外对含二氧化硫等物质的烟气治理工 艺 比较成 熟 J,但 还有 许 多新 的 治理 工艺 在 不 断地 研 究 开 发之 中。笔 者 主 要 阐述 了原 矿 焙烧 过 程 中产 生 的二 氧化 硫烟 气 治理 工 艺研 究和 方案 选择 。
表 1 原矿焙烧工艺 中砷 、硫 化结果
注 :加入 固化剂 的焙烧温度为 650℃。

焙烧温度对Ni-S2O82-ZrO2催化剂异构化性能的影响

焙烧温度对Ni-S2O82-ZrO2催化剂异构化性能的影响

一、前言随着环境保护法规的日益严格,高辛烷值“清洁”汽油调和组分需求量的增加,轻质正构烷烃异构化备受重视,并已成为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组分的重要工艺,研究制备高活性环境友好的异构化催化剂一直是催化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固体超强酸因具有催化活性高、选择性好、不腐蚀设备、不污染环境、可重复使用等突出优点,在异构化、烷基化、脱水及酯化等酸催化反应中得到广泛研究。

焙烧温度是影响催化剂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本实验制备了Ni-S2O82-/ZrO2催化剂,并以正戊烷异构化为探针反应,考察了焙烧温度对其结构及正戊烷异构化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部分1.试剂与仪器ZrOCl2·8H2O; 过硫酸铵和正戊烷; 硝酸镍;浓氨水。

2.催化剂的活性评价催化剂的活性评价采用高压微反-色谱联合装置,平行测定2组,每组连续测定5次,取平均值。

催化剂用H2还原后进行异构化反应,产物用气相色谱在线分析。

三、结果与讨论1.不同温度焙烧的催化剂的FTIR分析不同温度焙烧制备的催化剂的FTIR 谱图如图1所示。

其中1255cm-1是O=S=O 共价双键的反对称伸缩振动峰,该共价键的存在提高了金属离子的吸附电子的能力,该峰的强度及劈裂程度一定程度的反映了金属氧化物表面结合S2O82-的多少,也反映了催化剂表面活性中心的多少;在1040 and 1145 cm-1处出现的是O-S-O的对称振动吸收峰。

焙烧温度为550 ℃时,超强酸的特征峰的面积最大,表明催化剂表面有更多的硫以硫氧单键或双键形式存在,但因此时ZrO2以无定型形式存在,硫酸根离子存在于载体氧化物结构当中,超强酸的特征峰的劈裂程度较小。

随着焙烧温度的提高,超强酸的特征峰的面积有所减弱,表明焙烧过程中,表面部分与催化剂表面结合较弱的S分解挥发,当焙烧温度升高至650 ℃时,谱图中超强酸的特征峰的劈裂程度最大,这是因为酸根与四方晶相的ZrO2在催化剂表面上形成较稳定的S-O-Zr键,提高了催化剂L酸位的酸强度,使催化剂具有稳定的强酸性。

制备方法及焙烧温度对Co3O4/CeO2催化剂上CO低温氧化反应的影响

制备方法及焙烧温度对Co3O4/CeO2催化剂上CO低温氧化反应的影响

Lo Te p r t r w- m e a u e CO i a i n o e 3 / O2Ca a y t Ox d to v rCo O4 Ce t l s
S 0 Ja jn 一,Z A ig , N igw ,Z A a c i, HA inu H NG Pn TA G X n f H NG B o a
a omp e a in.o usi n me h d .Th a ay t r e o c t l z o tm p r t e CO x d to nd r nd c lx to - mb to t o s c e c t ls swe eus d t a ay e lw—e甲兵 工 程 学 院 装备 再 制 造 国 防 科 技 重 点 实 验 室 ,北 京 1 0 7 ; 0 0 2 2 中国 科 学 院 大 连 化 学 物 理 研 究所 催 化 基 础 国 家 重 点 实 验 室 , 宁 大连 1 6 2 ) 辽 10 3
摘 要 :分 别 采 用 沉 淀 氧 化 法 、 匀 沉 淀 法 及 络 合 燃 烧 法 制 备 了 c 3 4C O2 合 氧 化 物 催 化 剂 , 在 干燥 及 湿 气 条 件 下 进 行 了 均 oo / e 复 并 C 氧 化 反 应 . 果 表 明 , 用 沉 淀 氧 化 法 经 5 8K 焙 烧 制 得 的 C 3 4C< O 结 采 3 oo /  ̄h催 化 剂 具 有 优 异 的 C 低 温 氧 化 活 性 和较 高 的 抗 O 湿 性 能 .在 16K 条 件 下 , 催 化 剂 上 C 氧 化 的转 化 率 为 9 % , 且 可 连 续 保 持 4 0mi 9 该 O 9 并 0 n以上 ;当温 度 上 升 到 2 8K 时 , 9 经 过 2 0 n反 应 后 , O 的 转 化 率 仍 可 达 到 9 % ;当 反应 气 中 含 3 1 0mi 4 C 4 . %湿 气 , 度 为 3 3K 时 , 过24 0mi 温 8 经 0 n反应 后 , O 的 C 转 化 率 仍 保 持 在 7 % .实 验 表 明 , 00 / e 2 化 剂 的 制 备 方 法 及 焙 烧 温 度 对 c 3 4与 C 0 之 间 的 相 互 作 用 有 显 著 的 影 9 c 34C0 催 oo e2 响 , 而 影 响催 化 剂 催 化 C 低 温 氧化 的活 性 . 进 O

焙烧温度对CU/ZRO2和CU—LA2O3/ZRO2催化性能的影响

焙烧温度对CU/ZRO2和CU—LA2O3/ZRO2催化性能的影响

完全改变 了合成 醇的反应机理, r z ZO 为催化剂提供 了合成 醇 的反应场所, 铜组分 的作 用为解离 吸附 H 和非解 离吸附 C , z O 并将 吸附物种 向 ZOz I 传递 . 】 本文通过考察焙烧温 度对 C / r ̄ u ZO 和
C .aO / r z 化 剂性 能 的影 响 ,一 方 面 验证 铜 锆 分 散 度 为 合 成 甲醇 重 要 因 素,另一 方 面 ,从 uL z, ZO 催 反应角度证 实铜锆之间 的相互作用对催化剂活性 影响不容忽视 .
明显,但其 在 4 3 7 K反 应活性随焙烧 温度 显著增加 .因而催化剂 C / r 2 C -a ,z 随 u Z O 与 uL2 / m: O
焙 烧 温 度 表 现 出 相类 似 的 规 律 , 一 定 的焙 烧 温 度 范 围 内, 化 荆 活 性 随 焙 烧 温度 增 加 而增 加, 在 催 当焙 烧 温 度 增 至 一定 值 , 化 剂 活 性 随焙 烧 温 度显 著 降 低 . 催
1 实 验部 分
1 1 催 化 剂 制 备 . 采 用 并 流共 沉淀 法 制 备 催 化 剂 .在 p H值 保 持 为 1 0和 温度 控 制 为 3 3 的条 件下 , 硝 酸 3K 将 铜 和 氧 氯 化 锆 混 和液 ( 含 有 一 定 量 的硝 酸 镧 ) 1 % ( 量 百 分 数 。 同) 碳 酸钠 溶 液进 行 或 与 5 质 下 的 并 流 共 沉 淀 ,沉 淀 经 老 化 ,抽 滤 ,洗 涤,焙 烧 制 得 催 化剂 C . C ZT) ZT( L - .T代 表 催 化 剂 的焙 烧 温 度 , 有 催 化剂 的 原 子 组 成 为 : u Z :1 1L : r . 2 1 所 C : r :; a Z :0 1 : . 12 催 化 剂 反 应 性 能 评 价 . 催 化 剂 反 应 性 能 测 试 在 6 mm 的 不 锈 钢 固 定 床 反 应 器 中进 行 .催 化 剂 用 量 为 15 L .m (0—4 2 0目) ,用 空速 为 2 0 h 的纯 氢 气 还 原 1h 还 原 最 高 温 度 为 6 3 ,待 温 度 降至 33 00 0( 2 K) 7K 后 + 换 成 合 成 气 , 后 升 至 反 应 温 度 .反 应 压 力 为 6 0 a 原 料 气 氢 碳 比 为 2 空 速 为 切 然 . MP , ,

杂多酸催化剂催化氧化脱硫研究进展

杂多酸催化剂催化氧化脱硫研究进展

杂多酸催化剂催化氧化脱硫研究进展一、简述伴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环境问题逐渐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

油气、生物质以及煤等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所排放的硫化物不仅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而且还对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在油品升级和清洁能源利用的过程中,硫含量的降低变得尤为关键。

在这一背景下,杂多酸催化剂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固体酸催化剂,在催化氧化脱硫领域展现出了极大的潜力。

通过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质,杂多酸能够有效地促使有机硫化物进行氧化反应,从而将其转化为易于去除的二氧化硫或硫酸盐,实现对燃料中的硫含量的有效控制。

本文将对近年来杂多酸催化剂在催化氧化脱硫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其制备方法、催化性能、影响因素以及应用前景等方面的内容。

1. 硫在环境中的重要性在当今世界,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

硫是大气污染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燃煤和工业过程产生的硫化物排放到大气中,形成酸雨、雾霾等恶劣天气现象。

硫还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和土壤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了有效控制硫污染,各国政府和企业正逐步提高对硫排放的监管力度。

脱硫技术作为减少硫排放的关键手段,受到了广泛关注。

杂多酸催化剂在脱硫反应中具有高活性、高选择性和良好的热稳定性等优点,成为了研究热点。

借助杂多酸催化氧化脱硫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硫化物的排放,保护环境。

本文将对杂多酸催化剂催化氧化脱硫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探讨硫在环境中的重要性及杂多酸催化剂在这一领域的应用前景。

2. 排放污染的挑战与硫氧化物处理技术的发展伴随着工业化进程,人类活动带来的污染物排放,特别是硫氧化物(SOx),已成为环境领域的主要问题之一。

硫氧化物主要来源于燃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以及有色重金属冶炼、矿石加工等生产工艺过程中的尾气。

这些含硫气体不仅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还对社会经济和人类健康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传统的硫氧化物处理方法如催化转化、吸收法、吸附法、膜分离法等,在处理效率和环境友好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V2O5AC催化剂脱除烟气中SO2和NO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V2O5AC催化剂脱除烟气中SO2和NO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V2O5AC催化剂脱除烟气中SO2和NO的研究的开题报告【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V2O5AC催化剂在脱除烟气中SO2和NO方面的应用。

通过文献调研和理论分析,发现V2O5AC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和稳定性,且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仍能发挥较好的脱除效果。

本研究将主要围绕催化剂制备、实验方法和测试结果三个方面展开,以期为烟气治理技术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V2O5AC催化剂;脱除烟气;SO2;NO【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V2O5AC catalyst in removing SO2 and NO in flue gas. Through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it was found that V2O5AC catalyst has good catalytic performance and stability, and can still play a good removal effect in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humidity environment. This study will mainly focus on catalyst preparation, experimental methods and test results, in order to provide new ideas and direc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lue gas treatment technology.【Keywords】V2O5AC catalyst; removal of flue gas; SO2; NO【正文】一、研究背景随着工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的废气排放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危害。

液相催化氧化脱除烟道气中SO_2和NO_x的研究

液相催化氧化脱除烟道气中SO_2和NO_x的研究

中国环境科学 2001,21(1)华北电力大学环境工程系,河北保定 071003针对我国国情提出了液相催化氧化脱硫脱氮的新方法,在鼓泡反应器内进行了液相催化氧化脱硫脱氮的实验.就催化剂的选择催化剂浓度等对SO2和NOx吸收效率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氨中和Fe3+液相催化氧化法脱硫脱硝有较好的效果,采用本方法可以脱除90%以上的SO2以及50%左右的NOx.关键词烟气脱硫联合脱硫脱氮技术中图分类号A文章编号33∼37Abstractaqueous catalytic oxidation denitrogenationMn离子为催化剂采用液相催化氧化SO2和NO x,再用氨吸收的脱硫脱氮新工艺.由于氨水在我国广大地区来源丰富,且反应最终产物是肥料,不产生二次污染,降低了烟道气净化费用.联合脱硫脱氮技术是当前烟道气治理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1],而液相同时催化氧化SO2和NO x的研究[2−6]在国内外尚不多见,本文将从实验的角度进一步研究采用液相催化氧化法同时脱除SO2及NO x.1 实验部分1.1 实验装置实验采用的是鼓泡反应吸收器,通入N2赶走吸收器及管路中的空气,钢瓶中的N2NO x 和SO2气体经减压阀后按烟道气的体积比进入配气瓶混合,配制一定浓度的SO2NO x的原始浓度,然后将模拟烟道气通入吸收器,通过吸收器进气下端的玻砂气体分布板鼓泡进行反应,出口气体经装有无水CaCl2的干燥管除水后通入烟道气分析仪,测定吸收后烟道气中SO2°²×°ÁËͼ1所示的实验装置.收稿日期华北电力大学青年科研基金资助项目(98QN005)34 中 国 环 境 科 学 21卷图1 烟道气脱硫脱硝实验装置Fig.1 Diagram of the exerperimental apparatus forreducing SO 2 and NO x in flue gas1.SO 2钢瓶2.NO x 钢瓶3.N 2钢瓶4.O 2钢瓶5.钢瓶减压阀6.配气瓶7.玻璃转子气体流量计8. 玻璃三通阀9.鼓泡反应吸收器 10.液体流量计 11.吸收液低位槽 12.装有无水CaCl 2的干燥管 13.烟道气分析仪 14. 液体流量计15.吸收液高位槽1.2 测试方法采用德国产MRU 95/3CD 烟气分析仪对SO 2×ÔÀ´Ë®NO x 的效果对比 分别取自来水NO x ,在气体流量为0.2m 3/h,液气比为2L/m 3时,测定对烟道气中SO 2×ÔÀ´Ë®,还是氨水溶液,脱硝效率都很低,只有5%左右,达不到脱除要求,这主要是由于NO 难溶于水的缘故.为取得较好的脱硝效果,进行了过渡金属离子催化氧化实验.2.2 催化剂的选择实验对SO 2水溶液,Cu 2+Fe 3+Ìú¿É¼ÓËÙÍÑÏõ½ø³Ì,但也有人认为NO 是抑制剂,加入锰NO x 吸收效果对比实验Fig.2 Contrast exp eriment of absorbing efficiencyof SO 2 and NO x自来水NO x 催化氧化实验,结果见图3.从图3可以看出,对于SO 2水溶液的催化氧化,铁和锰效果比较好.铜的催化效果不太显著,这主要由于Cu 2+不是一种足够强的氧化剂,在低pH 值下,不可能从S 4+物种中产生链媒介物.溶液中加入过渡金属离子后,锰NO x催化氧化实验也1441期马双忱等0.01mol/LFe2(SO4)30.01 mol/LMnSO4NO x吸收效率的影响许多研究表明,对于SO2的催化氧化,协同作用很重要.过渡金属离子催化氧化SO2的协同作用由两种影响导致.一方面,协同作用的过渡金属离子作为催化剂导致的氧化速率比单一过渡金属离子作为催化剂导致的氧化速率的总和要大;另一方面,就氧化还原循环来说,协同作用是由于加快了还原性金属离子的再氧化.Fe-Mn 系统对SO2的催化氧化的正协同作用最明显,可以大幅度提高SO2的吸收效率.而目前对NO x 液相催化氧化方面的研究仍然很少,为了得出这方面的结论,对含有Fe3+的溶液,通过加入Mn2+进行协同效应的研究.用去离子水配制成含有0.01 mol/L Fe2(SO4)3的溶液,加入不同浓度的Mn2+作吸收液,在气体流量为0.2 m3/h NO x吸收实验,结果见图4.由图4可见,Fe-Mn系统脱硫效率显著增加,并且随Mn(%%NO x吸收效率的影响用氨水溶液配制的Fe2(SO4)3溶液作吸收液,改变加入溶液中Fe3+浓度,在气体流量为0.2 m3/h 和液气比为2L/m3时,考察在不同Fe3+浓度下的氨水溶液吸收SO2和NO x的能力.实验结果见图5.Mn2+浓度(mol/L)Mn2+浓度(mol/L)36 中国环境科学 21卷由图5可以看出,在实验浓度范围内,随着氨水溶液中Fe3+浓度的增加,吸收液对SO2%NOx吸收效率的影响Fig.5 The effect of concentration of Fe3+ on absorbingefficiency of SO2 and NOx当氨水溶液中Fe3+浓度为0.01mol/L时,SO2吸收效率为95%,NO x吸收效率为47%,比单纯用氨水溶液的吸收效率大幅度提高.但在实际应用中最佳的催化剂用量涉及到吸收效果NO x吸收效率的影响在Fe3+浓度为0.01 mol/L,气体流量为0.2m3/h和液气比2L/m3时,用氨水调节吸收液pH值,考察在不同pH值下对SO2NOx吸收效率的影响Fig.6 The effect of pH of absorbing solution onabsorption efficiency of SO2and NOx20%(NH4)2SO4溶液进气浓度对SO2NO x的效果较好.考察进气浓度对SO21期马双忱等[1]马双忱,赵毅. 联合脱除SO2和NOx的烟气治理技术 [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0,27(3):87−92.[2]傅军.液相溶液中SO2和NOx的反应进展 [J]. 化工进展,1999,(1):26−28.[3]Christian Brandt, Rudi Van Eldik. Transition metal catalyzedoxidation of sulfur() catalyzed sulphur dioxide o-xidation in aqueous solution over a wide range of pH [J].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1978,12:1439−1442.[5]Martha H Conklin, Michael R Hoffmann. Metal ion sulfur()-sulfur() in the sulfite induced autoxidation of metal ions and complexes in aqueous solution [J]. Atmospheric E-nvironment,1992,26A(13):2295−2300.作者简介一定场合下要运回废物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 July 1,302A(20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催 化 剂脱 硫 活性 评价 过 程所 用设 备见 表 3 。
1 0 —2 0目大 小 , 水 洗 至 中性 后 , 在 1 0 0  ̄ C温度下 烘 干
3 催 化 剂 脱 硫 性 能 评 价
3 . 1 催化 剂 制备
2 4 h备 用 , 此 时 的 活 性 炭 标 记 为 AC。对 AC进 行
配 位桥 联而 形成 的含 氧多 元酸 的总称 。杂 多酸按 其
化性 能 , 考察 不 同种 杂 多酸 的焙 烧 温 度对 反 应 结 果
的影 响 。
2 实验 材料及化学试剂
2 . 1 实验 材料及 化学试 剂 实验 所用化 学试 剂及材 料见 表 】 。
2 . 2 实验 装置及 设 备
5 0
四川化 工
第1 8卷
2 0 1 5 年 第 2期
焙 烧 温度 对 杂 多酸催 化 氧化 脱 除烟 气 中 S O2 的研 究
杨梦柳 朱 伟。 李 建军 。 ( 1 _ 四川 大 学建 筑与环境 学院 , 四川成都 , 6 ] 0 0 6 5 ;
2 . 成都 国化环 保科技 有 限公 司 , 四川 成都 , 6 ] O 0 6 5 ;
性 炭是 杂 多酸 固载牢度 较好 的载体 之一 。本 实验 将 杂多 酸固载在 微 孔 和介 孔 丰 富 的活 性 炭 上 , 并 且 通
二氧化硫 , 这些方法存在二次污染严重 、 污染物难以 处理 以及 设 备腐蚀 严 重 等 问题 , 不 符合 环 保 节 能 的
要求 。
过高温焙烧使其更牢固的负载于载体上 , 同时, 活性 炭也起 到 了一定 吸附 S O z 的作用 。本 文 主要研 究 不
催 化剂 制备 过程所 用设 备见 表 2 。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 和四川 省科 技厅 支持基金 号 : 5 1 3 7 8 3 2 5 , 四川省科技厅项 目号 : 2 0 1 3 Z氧 化脱 除烟 气 中 S Oz 的研 究
5 1
3 . 国 家烟 气脱硫 工程技 术研 究 中心 , 四川成都 , 6 1 0 0 6 5 )
摘 要
在炭基载体上选用三种不同的杂多酸 H。 [ P ( Mo 。 0 。 ) ] ・ x Hz 0、 H [ s i ( w 0 ) ]・ x H。 0、 H 。
P O ・ 1 2 WO。・ x Hz O 为催化 剂 , 在 烟气 浓度 为 l O 0 0 p p m 评价 S O。 脱 除 的催 化性 能 , 考 察 三种 不 同 杂 多酸 的制备 工艺 条件 及催化 剂活性 对烟 气脱硫 的影 响 。结 果 显示 , 三 种 酸 的最 优 焙烧 温 度 分 别 是7 0 0  ̄ C, 6 0 0  ̄ C和 8 0 0 。 C。催化 性 能从高 到低依 次是 H。 [ P ( Mo 。 O 。 ) ]・x H2 O> H E s i ( w O ) ]
用_ l 卜引, 国内 的研 究 则侧 重于 杂多 酸 的改性 、 在新 反
中脱硫 和燃 烧后 脱 硫 。对 于 前 两种 脱 硫 方 法 , 其 主 要 有脱硫 效 率低 、 投 资成本过 高 、 烟道 结渣堵 塞等 问 题, 因 而 在 工 业 应 用 中 受 到 限 制 。 而 烟 气 脱 硫 ( F D G) 则具 有 成本 低 、 易 操作 、 脱 硫 剂 容 易再 生 、 脱 硫产 物 可 回收 利 用 等 优 点 , 因 而 被 大规 模 应 用 ・ 。 传统 的烟气脱 硫 主要 是采 用 吸 附 、 吸 收 的方 法 脱 除
阴离子 结构 可分 为 Ke g g i n 、 D a ws o n 、 An d e r s o n等类
型 j , 它们 之 间的 主要 区别在 于中 心体 的配位 数 和
作 为配 位体 的八 面 单 元 ( MO 6 ) 的 聚集 状 态 不 同[ 。 这 些结 构有 利 于它们 在原 子或 分子水 平上合 成催 化
剂[ 2 ] 。与传 统催 化剂相 比 , 它具有 确定 的内部 结构 , 在 极性 溶液 中有 良好 的溶 解性 , 反应 条件 温 和 , 活性
高, 选择性好 , 是一种多功能的绿色新型催化剂, 因 此近年 来受 到广 泛关 注 。 目前 , 国外 研 究 较 多 的是
负载型 杂 多 酸催 化 剂 在有 机 反 应 中 的 回 收 和 再 利
同种 固载化 的杂 多酸催化 脱 除模拟 烟气 中 S Oz 的催
杂 多酸 ( HP A) 具有 较高 的催 化 活性 和 “ 假 液 相 性” L 2 ] , 在近 2 0年 的催 化 剂领 域 中 一直 是研 究 的热 点 。杂 多酸 是 由 中心 原子 ( 如 P、 S i 、 As 、 Ge 等) 和 配 位 原子 ( 如 Mo 、 V、 W 等) 以一 定 的 结构 通过 氧 原 子
应领域 里 的应 用 及载体 的改进 [ 6 - 7 ] 。 但 是 杂多 酸 易溶 于 水 , 运 用其 水 溶 液脱 除烟 气 中的 S ( ) 2 , 仍会 造成 管 道 的 轻 微腐 蚀 以及 能 源 的 浪
费 。中国科 学 院长 春研 究 所 通 过 研 究 表 明[ 8 - 9 ] , 活
3 O 稀 硝 酸改 性 处 理 , 6 0  ̄ C水 浴 条 件 下 改 性 2 h , 水 洗至 中性 后 , 1 0 0 ℃温 度 烘 干 , 此 时 的 活性 炭 标 记 为
・x H2 O: >H 3 P O4・1 2 W O3・x H2 O。
关 键词 : 烟 气脱硫
杂 多酸
固载
1 前 言
S O z 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 有效
控制和治理工业烟气中的二氧化硫一直是工业发展 中必须 面对 的环境 治 理 问题 。而 目前 已经工 业化 的
控制 二 氧化硫 排放 的方 法概 括 为 : 燃烧 前脱硫 、 燃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