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涝河流域水生态保护策略研究

合集下载

水系生态修复工程的工程意义及思

水系生态修复工程的工程意义及思

水利水电2017年1期︱143︱ 水系生态修复工程的工程意义及思路张颖利陕西省西安市户县水务局涝河管理站,陕西 西安 710300摘要:渼涝河陂湖水系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动员大会2016年5月11渼日在户县举行。

涝河陂湖水系生态修复工程是我省坚持柔性治水理念,重点打造的关中水系三大湖池之一,是涝河蓄滞洪区建设的重点工程,是我市持续推进八水润西安工程的重要节点。

本文以此工程为例,对水系生态修复工程的工程意义及工程规划思路展开较为深入的探究,具体如下。

关键词:水系生态修复工程;意义;工程目标;工程规划中图分类号:[TV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8465(2017)01-0143-01西安市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深入实施生态优化提升工程,“积极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加快推进“八水润西安”工程,着力抓好新一轮渭河综合治理,继续加大浐河、泾河、清河等河流治理力度,启动涝河渼陂湖生态修复,达到新增生态水面2450亩、湿地6600亩的生态修复治理目标。

1 工程概述 涝河渼陂湖水系生态修复工程规划面积约9平方公里,总投资46.5亿元,主要包括涝河河道综合治理、渼陂湖水系生态修复两部分。

本水系生态修复工程所在的渼陂湖遗址位于户县以西1.5公里处,占地0.47平方公里。

在充分挖掘当地历史的前提下,利用和保护原有地形、地貌和自然景观特征,打造以生态治理为依托,集农业观光、历史文化展现、旅游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宜居宜游健康环保圣地,保留乡土文化和乡土遗产,突出地方特色,将其融入自然。

基地分为一湖、三心、六区,以内向、外向两条景观轴线贯穿场地。

围绕渼陂湖展开设计,以生态文化,休闲旅游,商业服务为三个中心,分为生态治理区、文化遗产区、商业服务区、农田体验区、生态教育观光区、休闲娱乐区。

设计以空翠堂纪念馆、温室花园、观光天桥、游船码头等景观节点为中心,将雨洪管理、雨水收集、生态护坡,水体净化等生态技术穿插其中[1]。

浅谈陕西“柔性治水”理念下的涝池建设

浅谈陕西“柔性治水”理念下的涝池建设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八水绕长安”水体生态环境及影响调研答辩

“八水绕长安”水体生态环境及影响调研答辩

了生物多样性,河流沿岸及河流各生物种类数量均有大幅度提升。基于城市整 体水环境和水系生态环境的修复及保持,西安市应进一步推进生态文化廊道的 构建。
14 3.4
社会效应
7月22日和23日,整理汇总并设计调查问卷,7月24日,前往汉城湖景区进行实地问 卷调查,并发布网上调查问卷。8月对问卷结果进行了整理分析。 结论:目前西安市居民对 “八水绕西安”工程及相关 政策了解度不高,关于“八 水绕西安”规划的落实对西 安市环境质量改善及城市综 合实力的提升,多数被调查 对象都予以了正面评价
结论:“八水润西安”以生态性、功能性、文化性、价值性和谐性为规划原则,对西安市水
利格局进行了全面合理规划。
1 3.2 1
环境效应
断面 时间 15夏 15秋 15冬 16春 16夏 16秋 16冬 17春 17夏 17秋 17冬 18春 18夏 皂河 入渭 河 临河 入渭 河 漕运 明渠 入渭 幸福 渠入 渭河 黑河 入渭 河 涝河 入渭 河 灞河 入渭 河 泾河 入渭 河 沣河 入渭 河 新河 入渭 河
1 2.1
研究思路
本次调研以“八水”工程为主要内容,涵盖西安市近八年水利主要建设事业,从其规划 理念、环境效应、生态效应、社会效应、文化效应、经济效应六个方面出发,展开了一次全
面的研究。
环境效应方面,以整理分析陕西省环境保护厅提供的西安 境内各主要河流2012年以来各个月份的水质数据为主。 生态效应方面,以生态文化廊道出发,对“八水”工程进 行科学解读,并分析生态方面取得的成果。
13 3.3
生态效应
询西安市生态情况,7月27日,前往潏河湿地公园、航天湖、杜陵湖实地调研生
7月25日,前往浐河浐河桃花潭附近调查生态改善情况,7月26日向有关部门咨

西安太平河景观生态保护方式研究

西安太平河景观生态保护方式研究

西安太平河景观生态保护方式研究摘要:太平河是西安市鄠邑区四大河流之一,发挥着重要的生态作用,但存在一系列现状问题。

本文从景观生态角度出发,通过河道生态修复、雨洪调蓄方式、断面形式、驳岸优化方式、河道景观植物营造五个方面的研究分析,探索出符合太平河特色的生态保护方式。

关键词:太平河;景观;生态保护西安太平河在生态休闲需求急速增加的今天备受西安市民出行的偏爱,但其现状存在着生态保护缺陷、景观有待提升、环境容量超载等一系列实际问题,现实矛盾亟需重视并解决。

1太平河基本情况太平河位于西安市秦岭北麓,为鄠邑区四大河流之一,发源于太平峪静峪脑,总长度32公里,流域面积200平方公里,山区集水面积163平方公里,平原区集水面积37平方公里,总落差204米,出山后又汇集神水峪、紫沟峪、子房峪、土地峪、牛心峪的流水,于长安区郭村汇入长安八水之一的沣河。

【1】河水流出太平峪口后,山外冲洪积漫滩宽4至5公里,洪水危害几乎年年出现,安全隐患极为严重。

太平峪是秦岭北麓重要的水源涵养区,也是西安市重要的水资源储备区,与周边其他峪道相比,其大部分河道平缓、宽阔、开敞;河水水质清澈,水量丰沛;河中坻、屿众多,水景要素丰富,水石斑驳;水岸郁郁葱葱、丛林掩映、山花烂漫、红叶灼灼,植被美观且丰富。

2 太平河保护方式研究2.1河道生态修复方式太平峪原生河道为自然弯曲形式,随着人类活动的干预,两侧村庄的建设,原生河道的宽度变窄,曲度变直;自然的河流堤岸被人工堤岸所取代,河滩湿地被人为与河道割裂以致干涸,生态结构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根据《大秦岭西安段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相关要求,太平峪河两侧应设置50米河道安全管理范围。

在安全管理范围内,禁止修建围堤、阻水渠道、阻水道路;种植高杆农作物、芦苇、杞柳、荻柴和树木(堤防防护林除外);设置拦河渔具;弃置矿渣、石渣、煤灰、泥土、垃圾等。

同时,要积极实施河道清淤工作,并严厉控制沿河道非法采石采砂活动,有效改善水质与水环境,提升河道水体循环的自身净化能力,提高河道排洪效果、扩大河流蓄水容量、美化河道周边环境。

西安市河湖水生态保护区管控制度

西安市河湖水生态保护区管控制度

西安市河湖水生态保护区管控制度
为加强对西安市河湖水生态环境的管理,维护水生态环境的稳定和生态安全,保护水生态资源,确保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性发展,制定本管控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管控制度适用于西安市范围内的河湖水生态保护区。

三、管控内容
(一)建立完善的河湖水生态监测系统,定期对河湖水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
(二)严格控制河湖水生态保护区内的污染源排放,禁止非法排放废水和废气;
(三)加强对河湖水生态保护区内的非法采砂、非法捕捞和破坏湿地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和惩治;
(四)加强对河湖水生态保护区内的植被和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
(五)促进河湖水生态保护区内的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业的发展,推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管理机构
西安市环境保护局负责对河湖水生态保护区进行监管和管理,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和监测标准。

同时,加强对相关企业和个人的宣传教育和监督管理,提高全社会对河湖水生态保护区的认识和意识。

五、处罚措施
对违反本管控制度的企业和个人,依法进行处罚,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同时,要求违法行为的企业和个人进行整改,消除影响,并赔偿相关损失。

六、附则
本管控制度由环保部门制定和修订,经过相应的程序后正式实施。

其中细则和标准的制定和修订,需要进行公开征求意见后再予以实施。

同时,本管控制度的解释权归环保部门所有。

洪涝灾害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保护措施研究

洪涝灾害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保护措施研究

洪涝灾害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保护措施研究洪涝灾害是自然灾害中一种常见的灾害类型,它会对生态环境造成重大的影响。

本文从洪涝灾害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相应的保护措施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洪涝灾害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一)土地破坏及水土流失洪涝灾害可能导致土地复杂破坏,如沉滞、冲刷、滑坡等,为生态环境带来较大的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这些土地破坏会减少土壤的稳定性,增加土地水土流失的风险,从而对当地的森林、草原、湿地等造成近乎致命的影响。

(二)气候变化洪涝灾害的发生与气候的变化直接相关。

洪涝灾害可能导致一系列生态环境的恶化,如降低雨林覆盖率、增加荒漠化比例等。

当这些生态环境因洪涝灾害而恶化,会直接影响气候的变化,使全球暖化、气候变化的问题更加严重。

(三)植被减少洪涝灾害常会导致植被减少,可能导致各种生态环境的变化,如山区森林涵养、草地保护等。

其中,山区森林涵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若该生态环境被破坏,极有可能引起水源的减少,甚至出现严重的干旱。

(四)水资源减少洪涝灾害常常引起水源的减少,直接影响水资源的供应。

从整体上讲,洪涝灾害会对全球的水资源产生影响,造成全球水资源更加缺乏的局面。

二、保护措施研究(一)建立生态保护法律制度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应当着重加强生态保护立法工作。

建立生态保护法律制度,明确土地破坏、水土流失、植被减少、水资源减少、气候变化等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以确保生态环境的合法、合理、科学的开发和利用。

(二)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为保护生态环境,建设更多的自然保护区、生态公园等,并将其作为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依托,这将有利于建立更好的生态环境保护系统,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

同时,还可以提高公众对自然环境保护问题的意识,积极保护生态环境。

(三)科学治理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是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应着重加强科学治理水土流失的工作,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防止水土流失的发生。

其中,亩均配套应用优秀耕作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理水土流失的方式,恢复土壤水分平衡,增加土壤的肥力和含水能力,还可以避免土地退化和水源枯竭的问题。

调研报告:关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和启示

调研报告:关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和启示

调研报告:关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和启示从“八水绕长安”时期丰沛的水资源到饱受水荒之苦,一部西安城市发展史,就是一部水变迁史。

目前,西安正全面加快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全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为保证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对水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西安市着力打造“八水润西安”工程。

该工程为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提供了可贵的经验与启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系统治理、永续发展;充分论证、科学规划;政企合作、双赢共享。

“八水”工程进入攻坚期后,建议做好以下工作:尽快建立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估指标体系;尽快划定城市蓝线,以防土地规划掣肘工程建设;经济新常态下创新投融资方式,建议分区域分类进行;充分发挥“八水润西安”生态工程的历史文化效益。

西安是一个资源性缺水城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3.49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278立方米,为全省和全国人均的1/3和1/6。

目前,西安正全面加快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全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为保证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对水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西安市正着力打造“八水润西安”工程,(后简称“八水”工程)为西安持续发展提供水动力。

一、“八水绕长安”:理水而兴,废水而衰历史上西安是一个水资源丰沛的城市。

刘邦选择国都时,就因“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而选择秦地,又“因其县有长安乡而取之以名也”,遂将都城定名为长安城。

可见,长安作为都城,与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汉武帝时,司马相如在辞赋《上林赋》中就明确指出“终始灞浐,出入泾渭,酆镐潦潏,纡余委蛇,经营乎其内,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

所谓八川就是指泾、渭、灞、浐、沣、滈、潏、潦。

其中的潦水就是现在的涝河,潏水的源头就是现在的交河。

八川中,泾渭在城北,灞浐在城东,沣涝在城西,滈潏在城南,渭水是主流,其余七水皆是渭水的支流。

在范围不大的地区中,一条主流拥有七条支流,而且四面围绕都城而流,在他处不是很少,简直是没有。

所以,当地自古以来就有“八水绕长安”的俗谚。

陕西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及其防治对策分析

陕西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及其防治对策分析

陕西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及其防治对策分析陕西省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状况非常严峻,存在着水土流失、沙质荒漠化、水资源环境恶化、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降低等严重生态环境问题。

目前,日益严重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不仅给陕西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影响着华北平原等周边地区的生态安全。

针对上述问题,作者提出了改善和保护陕西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思路与对策。

标签:陕西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防治对策1 前言陕西省位于中国内陆腹地,南抵四川、重庆、湖北,北接内蒙古,东临山西、河南,西连宁夏、甘肃,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居于连接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北、西南的重要位置。

陕西全省面积为20.58万平方公里,南北气候差异较大,横跨3个气候带,陕北属于温带气候,关中属于暖温带气候,陕南属于北亚热带气候。

陕西省气候特点是春暖干燥,降水较少,气温回升快而不稳定,多风沙天气;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湿润,气温下降较快;冬季寒冷干燥,气温低,雨雪稀少,全省年平均气温13.7℃,具备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典型特征。

陕西河流以秦岭为界,分属黄河、长江两大水系,而黄河流域存在诸多生态环境问题。

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是我國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为了响应这一基本方针,陕西省先后实施了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等大型生态环境建设项目,有效地治理了黄河流域水土流失。

虽然陕西省在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陕西省仍然存在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矛盾突出,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

2 陕西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2.1水土流失日趋严重据查,陕西省水土流失面积13.75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66.8%,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省份之一。

从陕西省区域分区看,陕北多为丘陵沟壑,渭北高原多为沟壑,二者水土流失最为严重,该区域有48个水土流失重点县。

目前,陕西省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市涝河流域水生态保护策略研究
作者:李苒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4年第05期
摘要:对西安市涝河流域概况、水质及污染状况、湿地资源、动植物资源的综合分析之下,结合实地调研指出水生态系统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基于可操作性层面提出策略。

关键词:涝河流域水生态保护策略
1 涝河水生态系统概况
1.1河流概况
涝河是户县境内的主要河流,是古长安八水之一,属渭河一级支流,接纳一级支流7条,二级支流11条,形成一个独立的水系。

主要支流有南庙河、头道峡、东流水、黑岔沟、石岔沟、栗峪河、皂峪河、甘河等,这些支流多汇集于右岸,右岸支流集水而积是左岸的1.6倍。

涝峪河流域地形西南高东北低,为土石山区,植被良好,河流含沙量小,水质无污染。

1.2水质现状
涝河流域源头至峪口段执行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二类标准,该处属户县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基本符合天然水水质标准;峪口至涝店执行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三级标准,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此段流经天桥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下水源地,对地下水源有补给作用;涝店至入渭口执行地面水环境质量四类标准,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甘河峪口以上河水很少受污染,水质较好;峪口以下主要接纳来自祖庵镇、甘河镇工业企业的废污水,水质开始变差。

1.3湿地资源
湿地可分为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

涝峪河流域主要以天然湿地为主,具体从户县天桥乡东岳庙到大王镇沿涝峪河至涝峪河与渭河交汇处,包括河流中的河道、河滩、泛洪区、荒滩等。

人工湿地主要以水田、水库、鱼塘为主,县城段以及河道两岸1公里范围内的人工湿地。

流域内主要的涉水景观有朱雀森林公园、甘峪水库风景区、涝河滨河新区、美坡湖、户县渭河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湿地等。

1.4野生动植物资源
涝河流域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

有很多动物都是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

流域内的湿地动物资源主要分布在涝峪口以上湿地区域。

很多植物是国家珍稀濒危植物,中草药资源也很丰富。

山区植物因海拔高度的不同,垂直分布较为明显。

平原区自然植被破坏较大,代之以农作物及人为的林木,其主要类别有草甸植被、草原植被和人工种植的数目及农作物。

2 涝河水生态系统主要问题分析
2.1现状水质污染严重,呈逐渐恶化趋势
涝河流域的水质污染己不容忽视。

全流域一、二类水质的河长下降,三、四类水质的河长显著增长。

峪口以下到渭河地段,特别是余万镇至县城段人口密集,工业较为集中。

2005年以前户县未建有污水处理厂。

河道两岸的工业、生活废水均排入河道,使得涝河平原段,尤其是入渭段水体污染严重,直接影响着渭河的水生态和水安全。

2.2河道两岸的垃圾堆积现象严重
现场调查时发现,沿涝河的村庄周围两岸河堤垃圾倾倒现象严重。

即使在靠近县城的甘亭镇西坡村周围,本来是正待开发的风影区,但是沿河两岸尽是垃圾,沿着河道倾斜而下,形成长长的垃圾道。

垃圾的无序堆放不仅影响周围的环境,而且使得水质变坏,水生生物的生长受到威胁。

2.3河道挖沙采石现象严重,生态环境恶化
据现场调查,在涝河流域环山路以下,采石挖沙现象较为严重,导致河道破碎,流路不顺畅而影响河势;河道挖沙己殃及到防洪堤的堤脚,河堤失稳,一旦发生洪水,都会使堤防溃决。

此外,据现场调查,在涝河流域上游八子口以下流段,由于70年代为了解决粮食问题,围湖造田、围河造田,而居住该区的村民在古河道中大量采砂采石,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环,目前在占河道区已形成一个南北长1100m、东西宽700m、深30-40m左右的采空区。

这样不仅加重了此区域的水土流失,而且破坏了周围的农田耕地和河道两岸的生态环境。

2.4部分河岸道路环境恶劣
涝河出山口处两岸的堤顶道路基本处于瘫痪状态。

从而影响了涝河河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要对河岸道路进行修复,为水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的改善提供便利的交通。

3 涝河流域水生态保护的策略
3.1实施河道疏浚和河岸植被修复工程
对峪口以下各河道进行疏浚治理。

同时把河岸植被的修复与防洪工程建设相结合,对没有植被的防洪大堤的堤顶公路的临水测进行绿化,地面种植绿草和低矮灌木,防护提外植树形成绿化地带。

3.2实施固体废弃物控制规划
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综合利用,实现固体废弃物资源化,这是控制固体废弃物及其污染的有效措施。

应建立垃圾转运站;推广农田秸秆、禽畜粪便制造沼气技术;涝河沿岸垃圾场进行规划整治,对其渗滤液实施在线监测,对已经造成的危害实施恢复治理工程。

3.3保护与修复湿地资源
在涝河流域,受人类活动等因素干扰遭到破坏,且具有保护与修护价值的湿地主要是河流湿地。

可在两岸滩地内大量种植芦苇、河岸种植柳树、杨树等树木,林下植草样化,形成一片湿地,净化涝河水质,为水生动植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地。

3.4健全法规和制度建设
在行政层面应积极实施“水务一体化”的管理体制改革。

在法律层面要加快水利建设立法步伐,出台《生态湿地水利旅游管理办法》、《涝河流域开发管理办法》、《涝河流域水景建设管理办法》、《涝河流域中污水治理回用实施办法》等地方性法规,进一步规范流域内水事活动,促进流域内水利建设有序开展。

在经济层面建议通过征收排污费、水资源保护费的经济手段,在限制工矿企业排污的同时,积累水资源水生态保护工程建设资金,使水资源水生态保护工作正在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段青维.户县秦岭北麓水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与措施[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1,17(7):32-33.
[2] 孙旭,宋孝玉.西安市浐灞河流域水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9,20(5):44-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