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文县阳山超大型金矿床成矿作用及成矿模式

合集下载

甘肃省文县阳山超大型金矿床成矿作用及成矿模式

甘肃省文县阳山超大型金矿床成矿作用及成矿模式

7 。长 3 m, 达数 百 米 . 裂带 内褶 皱 较 为发 育 , 0 , 0k 宽 断
该矿床控制金资源量 38 ,达超大型规模. 0 t 前人针对
该 矿床 开展 了矿床 地质 地球化 学 、控矿 因素及 构造 控
矿模式 、 微量元素及稳定 同位素、 成矿年代学和流体包 裹体等方面的研究o1] [ , 但对其成矿作用及成矿模式 研 究程 度不 够深入 . 者通过 对 区域构造 演化 、 笔 岩浆 活 动、 矿床地球化学等资料分析 , 并联系区域 内其他一些 同类型金矿床的研究成果认为 ,阳山金矿床的成矿作
纪以来 , 与区域构造演化有关 的多次岩浆热液活动与 阳山金矿成矿作用存在密切相关. 综合分析认为 , 阳山金矿床成矿
作用是 多期岩浆热液活动叠加的复合 成矿作用. 在此基础上提 出了阳山金矿床 的成矿模式. 关键词 : 甘肃省 ; 文县 ; 阳山 ; 金矿床 ; 成矿作用 ; 成矿模式
阳山金 矿位 于甘肃 省文 县 ,由武警 黄金 十二支 队 于 19 在 该 区进 行 水 系沉 积 物测 量 时发 现 . 97年 目前 ,
于 斜长 花 岗斑 岩脉 的 内外 接触 带 附 近. 据最 新航 磁 等 资 料推 断 , 区北 部 有大 面积 的隐伏岩 体存 在 ( 1 , 矿 图 )
矿床产出于隐伏岩体的南侧——预示着金成矿与岩浆 活 动存在 内在关 系 .
2 矿床 地质 特征 21 矿体地 质 特征 .
断裂、 白马 一临江 断裂 等 . 山金矿 床 即位于 安 昌河 一 阳 观 音坝 断裂 带 内 , 断 裂带 走 向 N E, 该 E 北倾 , 角 5 倾 0~
用 具有 多期性 和继 承 陛,是 多种有 利成 矿要 素耦合 的 结 果 , 体 表现 为在地 史发展 过程 的不 同时期 、 同阶 具 不 段 岩浆 活动 叠加 的成 矿作用 特点 .

甘肃省文县阳山特大型金矿床成矿作用研究

甘肃省文县阳山特大型金矿床成矿作用研究

素 、 定 同位 素 、 体 包裹 体 等 测 定 结 果 后认 为 , 山金 矿 成 矿 物 质 来 源 复 杂 , 有 地 层 和 岩 浆岩 双 重 来 稳 流 阳 具 源特征 ; 成矿 热液 来源 具 有 岩 浆 热液 、 下 热 卤水 、 质 热 液 以及 大 气 降水 多 种 来 源 ; 地 变 自三 叠 纪 以 来 , 与 区域 构 造 演化 有 关的 多 次 岩 浆 热 液 活 动 与 阳 山 金 矿 成 矿作 用存 在 密 切相 关 。 合 分 析 认 为 , 综 阳山 金 矿 床
成 矿模 式具 有复 合 成 矿 作 用 的特 点 。 关键词 : 金矿 床 ; 矿 作 用 ; 矿 模 式 ; 山 ; 县 ; 肃 省 成 成 阳 文 甘
中图 分 类 号 : 6 85 P 1.1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1 6 3 2 0 ) 4 0 0 —0 10 —5 6 ( 0 70 - 4 4 6
1 成 矿地质背景
阳 山金 矿床产 出于扬子板 块北缘 松潘 一甘孜 褶皱
细 晶 岩 以 及 霏 细 斑 岩 等 。岩 石 中 的 W( i ) 为 SO。 值
6. 5 ~ 8 . 7 , ( O + Na 9 8 0 7 W K2 2 值 为 3 1 ~ O) .7 7 8 , . 2 里特 曼指数为 0 3 . , . ~0 4 属钙碱性 系列 。野外
的文县 弧形 构造 , 由一 系列近 E 向断裂构造构 成 , 它 W 包括 松柏一黎坪 断裂、 昌河 一观音坝 断裂 、 安 白马 一临 江断裂等。阳山金矿 田主要矿段即位于安 昌河一观音坝 断裂内 , 断裂走 向为NE 倾 向为N, 该 E, 倾角为 5。 0 , 0~7 。 长 度为 3k 宽度为达数 百米, 0 m, 区内褶皱发育 , 金矿体 就赋存于褶皱翼部的次级剪切带或断裂 中。 区内出露 的地层主 要有 : 元古 宇碧 口群碳 酸盐岩 、 硅质 岩、 千枚 岩 、 岩及 绿 片岩 等 ; 盆系砂 岩 、 岩 、 板 泥 板 干枚 岩 、 灰岩 、 含铁石英 岩等 ; 石炭 系和二 叠系灰 岩 、 白 云岩 、 砂岩 、 岩等 。此 外 , 板 还出露少量 三叠纪 、 罗纪 侏 地层, 以碎屑岩为 主 ( 1 。 图 ) 其中 , 泥盆系三河 口组为阳 山金矿 田的主 要赋 矿 围岩 , 一套 热水 沉积 型碳 、 为 硅、 泥质 沉积地层n 具非史 密斯 地层特征n , 。 本 区出露的 岩浆 岩主 要为 浅成 的花 岗质 岩脉 、 小 岩株 , 岩性 为斜 长花 岗斑 岩 、 云二 长花 岗斑岩 、 岗 黑 花

甘肃阳山超大型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

甘肃阳山超大型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

甘肃阳山超大型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毛世东;余金元;李建忠;南争路【期刊名称】《四川地质学报》【年(卷),期】2012(032)0z1【摘要】秦岭造山带是中生代华北和扬子大陆碰撞形成的造山带,甘肃阳山超大型金矿是秦岭造山带内储量最大、代表性最强的金矿床,也是中国最大的金矿床之一本文对阳山金矿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系统总结表明,阳山金矿矿体形成受断裂构造控制;主要赋存在泥盆系三河口群泥质、粉砂质千枚岩内,部分矿体赋存在花岗斑岩内或两侧;主要的金属矿物为黄铁矿和毒砂;流体包裹体和C、H、O、S、Sr、Pb同位素研究显示,成矿流体主要源自变质热液或地层改造热液;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泥盆系三河口群和碧口群阳山金矿矿化作用时间为190Ma左右,滞后花岗斑岩岩浆侵位时间约30Ma.排除了金成矿与晚三叠世的花岗岩浆作用有关的可能.阳山金矿矿床地质特征类似于卡林型金矿,成矿流体则具造山型矿床特征,总体上属造山型向卡林型金矿过渡性质的类卡林型金矿床.由于阳山金矿的矿化时间与西秦岭陆陆碰撞和大规模流体成矿事件相一致,因此阳山金矿是陆陆碰撞体制下流体演化和成矿作用形成的卡林-类卡林型金矿的代表.【总页数】10页(P50-59)【作者】毛世东;余金元;李建忠;南争路【作者单位】武警黄金第十二支队,成都610036;武警黄金第十二支队,成都610036;武警黄金第十二支队,成都610036;武警黄金第十二支队,成都610036【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西秦岭阳山超大型金矿床成因探讨 [J], 胡琴霞;方月新;张圣潇;陈建满2.甘肃省阳山金矿带金矿成矿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 [J], 文成敏3.西秦岭阳山超大型金矿床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J], 刘远华;杨贵才;张轮;齐金忠;李文良4.甘肃省礼县中川地区李坝式金矿床载金矿物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意义 [J], 王爱军;程彧5.甘肃省阳山超大型金矿床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J], 秦艳;周振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阳山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浅析阳山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浅析阳山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姚远【摘要】阳山金矿位于甘肃文县境内,为近年发现的特大微细浸染型金矿床.文章在矿床地质特征、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该矿床的成因及成矿模式.【期刊名称】《世界有色金属》【年(卷),期】2017(000)003【总页数】2页(P104,106)【关键词】阳山金矿;成矿地质;成矿模式【作者】姚远【作者单位】新疆大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松潘-甘孜褶皱系与秦岭微板块和碧口板块之间的区域共同构成了阳山金矿带。

中泥盆统碳酸盐岩与碎屑岩是其主要的区域地层(图1),在其西部区域分布有石炭系-三叠系地层,尤以碎屑岩比较突出[1]。

北部区域有白垩纪在陷盆中出露。

金矿化产生于中泥盆统千枚岩破碎带中,特别是碎裂岩化花岗岩脉周围更为突出,金矿体在此形成。

阳山金矿带断裂构造呈一系列弧形,发育有皱褶特征,层间剪切带以及次级断裂就分布于皱褶的翼部位置,随地层产出,安昌河-观音坝断裂带是金矿体的主要产出区域,同时在其次级断裂中也有产出。

中泥盆统三河口群第三岩性是阳山金矿的主要赋矿地层。

灰岩、千枚岩、中厚层硅质岩(石英岩)是其主要岩性。

本套地层沉积与碳、泥质以及硅的沉积特点相同,属于一套热水沉积特征。

与破碎带方向一致方向上产出一些比较小的岩株和系列岩脉。

中细粒斜长花岗斑岩为矿区的主要岩性特征,尤为突出,跟金矿体存在很大关系。

岩石富硅、富铝,里特曼指数为0.3~0.4,属钙碱性系列。

该矿带的矿脉组成比较复杂,毒砂化、斜长花岗斑岩、黄铁矿化等构成了该矿带的矿石种类,尤以黄铁矿、毒砂矿石中有自然金呈微细浸染状态被包裹。

而且还有少量的扁豆状明金石英脉型金矿化同样产出。

黄铁矿、自然金等是其主要的金属矿物,也有绢云母和石英等非金属类的矿物产出。

3.1 成矿流体分析流体包裹体中液相组分以H2O为主,气相成分以CO2和CO为主,含一定量的CH4和H2。

甘肃文县阳山金矿带安坝里南矿段金矿床控矿规律及探矿思路

甘肃文县阳山金矿带安坝里南矿段金矿床控矿规律及探矿思路

床的控制作用最明显。 2 . 1 地 层对 矿体 的控 制作 用 阳山金矿带安坝里南矿段金矿床 , 不同矿段赋 矿 围岩 的岩 性有 一 定 的 差 异 , 有硅化砂岩 、 千枚岩、 灰岩以及硅质岩 。但从槽探 、 钻探 、 P D 3 1 l 、 Y M 1 0 1 、 1 8 2 5中段 、 1 7 8 0中段 工程来看 , 金矿体主要赋存于 泥 质千枚 岩 和斜 长花 岗斑 岩 中。

面层理本身形成 的粒序变化对矿质沉淀也有一定 的 影响 。
2 . 2 构造控 矿 作用

构造对阳山金矿带的控矿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
几 个 方面 。
2 . 2 . 1 区域 构造 控矿 作 用
阳山金矿矿石氢氧同位素分析资料表明 , 成矿 热液的主要成分为同生水。反映地层 中所含 的层 间 水是矿质运移 、 富集的主要媒介 。在侏 罗系早期 , 由
中图分类号 : P 6 1 8
通过对控制阳山金矿带安坝里南矿段金矿床形
成 的地质 因 素进行 总 结 , 进 而探 讨其 成矿 规律 , 为 下

造带南缘 、 松潘 一 甘孜褶皱系东侧与龙 门山北向构 造 带 相交 汇部 位 的 文县 弧形 构 造 内。 区域 上 断裂 、 褶皱发育 , 矿区位于安昌河 一 观音坝断裂带内, 总体 展 布 方 向为 N E E 向。矿 区 出露 地 层 为 泥 盆 系 中 统 三河 口组第三岩性的一套千枚 岩、 砂岩及灰岩 、 硅质 岩层 、 砂质板岩和第 四系。如 图 1 所示 。
从勉县 一略阳 一 康县的断裂构造为碧 口微板块
与秦 岭微板 块 的分 界 线 , 所 以该 断 裂 为控 制 本 区构
于本区岩浆侵人导致火山活动频繁 , 使得 同生水持 续受热 , 甚至部分 同生水与岩浆水混合 , 进入成矿热

甘肃省文县阳山金矿带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甘肃省文县阳山金矿带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甘肃省文县阳山金矿带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甘肃省文县阳山金矿带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金矿资源集中地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

本文将对该金矿带的成矿地质特征和找矿方向进行详细的介绍。

首先,文县阳山金矿带的成矿地质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岩石类型多样。

矿区内出露的岩石主要有花岗岩、变质岩、砂岩、页岩等,这些岩石的成分和特征各异,对金的富集起到了不同的作用。

二是矿体类型复杂。

该金矿带的矿体类型多样,包括石英脉、变质岩化脉状体、砂岩层间矿体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矿体在富集金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同的作用。

三是成矿流体复杂。

矿体富集金的成因与矿化的流体密切相关,文县阳山金矿带的成矿流体较为复杂,包括热液、卤水和地下水等多种类型,这些流体在不同的岩石中运移、混合、反应,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矿体。

以上特征为文县阳山金矿带的成矿地质特征,下面将阐述该金矿带的找矿方向。

一是在地表找矿。

文县阳山金矿带的一些矿体露头出露在地表,可通过人工勘探、物探等方法测绘出矿体的空间大小和分布规律,为后续的勘探开采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二是在地下找矿。

虽然文县阳山金矿带的一些矿体露头出露在地表,但更多的金矿是隐藏在地下的,找矿难度较大。

在地下找矿需要依靠现代的技术手段,如地球物理勘探、化探勘探、遥感技术等,通过对地下矿体的物理、化学、矿物学特征来推测金矿的分布规律。

三是在深部找矿。

由于文县阳山金矿带的矿体比较复杂,不同类型的矿体在垂深方向上可能发生变化,深部找矿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深部找矿需要借助现代的地下勘探技术,如井下钻探、三维电磁测量等,来探测地下较深的矿体。

总之,从文县阳山金矿带的成矿地质特征和找矿方向来看,该金矿带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和开采潜力,对于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分析文县阳山金矿带的相关数据时,主要涉及到的数据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金矿储量。

文县阳山金矿带总储量达到了2000吨以上,其中金品位较高的矿区储量较大。

西秦岭阳山超大型金矿床成因探讨

西秦岭阳山超大型金矿床成因探讨

西秦岭阳山超大型金矿床成因探讨
胡琴霞;方月新;张圣潇;陈建满
【期刊名称】《四川地质学报》
【年(卷),期】2013(000)004
【摘要】阳山超大型金矿位于西秦岭南缘勉略缝合带弧顶。

目前,该矿床共发现了115条金矿脉,金资源量(包括预测的)超过300t[1]。

由于西秦岭地区长期的构造多旋回和多阶段的历史演化,导致了多期构造-热事件和大规模成矿作用的发生,使成矿物质在文县一带的安昌河-观音坝断裂带中聚集成矿。

关于该矿床的成因问题讨论颇多,本文从有利的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变质及长期稳定的热流场等成矿环境5个方面论述了阳山超大型金矿的成因。

【总页数】5页(P450-453,458)
【作者】胡琴霞;方月新;张圣潇;陈建满
【作者单位】武警黄金三总队,成都 610036;武警黄金三总队,成都 610036;长春工程学院勘测学院,长春 130012;武警黄金三总队,成都 61003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51
【相关文献】
1.西秦岭阳山金矿床控矿构造特征探讨 [J], 张帆;王根厚;王阳;周洁;吴春娇
2.西秦岭阳山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J], 魏居珍;刘云华;王海林;王志军;滕飞;韩一筱;田润青
3.西秦岭阳山超大型金矿床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J], 刘远华;杨贵才;张轮;齐金忠;李文良
4.西秦岭阳山金矿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J], 张静;李临位;杨立强;宛家俊
5.西秦岭阳山金矿带安坝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矿床成因 [J], 马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甘肃文县阳山金矿区深部探矿方向探讨

甘肃文县阳山金矿区深部探矿方向探讨

甘肃文县阳山金矿区深部探矿方向探讨发布时间:2021-11-11T09:05:35.389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23期作者:谢杰桥勾宗洋[导读] 甘肃文县阳山金矿区位于陕甘川交界地带,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属西秦岭南亚带,矿床产于中泥盆统三河口组浅变质岩地层中,受文县弧形构造控制。

谢杰桥勾宗洋中国地质调查局应用地质研究中心,四川成都 610036 摘要:甘肃文县阳山金矿区位于陕甘川交界地带,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属西秦岭南亚带,矿床产于中泥盆统三河口组浅变质岩地层中,受文县弧形构造控制。

成矿与区域上三叠纪末期—侏罗纪早期的构造、岩浆活动关系密切。

矿床受地层、构造及岩浆活动共同控制。

经过20年的勘查工作,阳山金矿带已完成安坝、葛条湾、阳山、高楼山等六个矿段的勘查工作,形成一条近似20km长的成矿带。

虽然阳山金矿已取得重大找矿突破,但缺乏对深部找矿工作开展甚少,阳山金矿面临新一轮找矿瓶颈。

本文详细总结阳山金矿控矿地质特征、分析金矿主控因素和找矿勘查标志,以此建立阳山金矿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找矿综合模型。

综合分析认为,阳山金矿依然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尤其是安坝深部具备较大找矿潜力。

关键词:甘肃;阳山金矿区;深部找矿阳山金矿区位于川陕甘交界地带甘肃省文县境内,地理坐标为104°39′27″E-104°40′50″E,33°02′27″N-33°03′06″N。

该区原以开采砂金为主,1997 年,武警黄金第十二支队在进行水系沉积物测量时发现了该金矿床。

目前,矿床勘查出推断的金资源量已超过390吨,为一超大型金矿床。

本文主要从构造叠加晕等因素进行总结,进而进行成矿预测,希望为今后探矿生产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1.矿区地质阳山金矿带西起泥山、汤卜沟,东至张家山一带,全长近30km,基本沿安昌河-观音坝断裂分布。

1.1地层矿区出露地层为泥盆系中统三河口组第三岩性段和第三岩性段(图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文县阳山超大型金矿床成矿作用及成矿模式袁士松,李文良,张勇,常春郊(武警黄金地质研究所,河北廊坊065000)摘要:阳山金矿床位于甘肃省文县.区域构造演化分析、成矿年代学研究及野外地质观察表明,矿区岩浆岩与金成矿在空间及时间上均存在密切关系.通过对阳山地区区域地层成矿元素含量及阳山金矿各类矿石元素含量分析,确定泥盆系三河口组地层为阳山金矿床的矿源层.进一步研究矿床稀土元素、稳定同位素、流体包裹体等测定结果,认为阳山金矿成矿物质来源复杂,具地层和岩浆岩双重来源;成矿热液具有岩浆热液、变质热液以及大气降水多种来源.自三叠纪以来,与区域构造演化有关的多次岩浆热液活动与阳山金矿成矿作用存在密切相关.综合分析认为,阳山金矿床成矿作用是多期岩浆热液活动叠加的复合成矿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阳山金矿床的成矿模式.关键词:甘肃省;文县;阳山;金矿床;成矿作用;成矿模式阳山金矿位于甘肃省文县,由武警黄金十二支队于1997年在该区进行水系沉积物测量时发现.目前,该矿床控制金资源量308t,达超大型规模.前人针对该矿床开展了矿床地质地球化学、控矿因素及构造控矿模式、微量元素及稳定同位素、成矿年代学和流体包裹体等方面的研究![1~8],但对其成矿作用及成矿模式研究程度不够深入.笔者通过对区域构造演化、岩浆活动、矿床地球化学等资料分析,并联系区域内其他一些同类型金矿床的研究成果认为,阳山金矿床的成矿作用具有多期性和继承性,是多种有利成矿要素耦合的结果,具体表现为在地史发展过程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岩浆活动叠加的成矿作用特点.1区域地质背景阳山金矿床产出于扬子板块北缘松潘-甘孜褶皱带西秦岭南亚带中的金三角区[9](图1).该区经历了超大陆裂解、洋陆演化、碰撞造山、板内伸展和陆内叠覆造山等复杂的构造演化[10,11].矿区位于玛曲-略阳深大断裂南侧.控制矿床的主要构造为白龙江复背斜构造带中的文县弧形构造,它由一系列近E-W向断裂构造构成,包括松柏-黎坪断裂、安昌河-观音坝断裂、白马-临江断裂等.阳山金矿床即位于安昌河-观音坝断裂带内,该断裂带走向NEE,北倾,倾角50~70°,长30km,宽达数百米.断裂带内褶皱较为发育,而且在褶皱翼部有一系列次级层间剪切带或断裂伴生,其产状与地层产状近于一致.金矿体主要赋存于这些次级层间剪切带或断裂中.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有:元古宇碧口群碳酸盐岩、硅质岩、千枚岩、板岩及绿片岩等,泥盆系砂岩、板岩、千枚岩、灰岩、含铁石英岩等,石炭系和二叠系灰岩、白云岩、砂岩、板岩等.此外,还出露少量三叠系、侏罗系地层,以碎屑岩为主(图1).其中,泥盆系三河口组地层为阳山金矿田的主要赋矿围岩,为一套热水沉积型碳、硅、泥质沉积地层[12],具非史密斯地层特征[13].本区出露的岩浆岩主要为浅成的花岗质岩脉、小岩株,岩性为斜长花岗斑岩、黑云二长花岗斑岩、花岗细晶岩以及霏细斑岩等.岩石SiO2含量为69.85%~80.77%,K2O+Na2O为3.17%~7.82%,里特曼指数为0.3~0.4,属钙碱性系列.野外观测表明金矿体一般产于斜长花岗斑岩脉的内外接触带附近.据最新航磁等资料推断,矿区北部有大面积的隐伏岩体存在(图1),矿床产出于隐伏岩体的南侧———预示着金成矿与岩浆活动存在内在关系.2矿床地质特征2.1矿体地质特征阳山金矿床东西全长12km,分为4个矿段,即葛收稿日期:2007-08-08;修回日期:2007-11-19.张哲编辑.基金项目: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指挥部专项基金资助项目(编号HJ0201).!齐金忠,袁士松,等.甘肃省文县阳山金矿带控矿构造研究与成矿预测.武警黄金地质研究所,2003.文章编号:1671-1947(2008)02-0092-10中图分类号:P618.51;P612文献标识码:A地质与资源GEOLOGYANDRESOURCES第17卷第2期2008年6月Vol.17No.2June2008图1阳山金矿田地质简图Fig.1SketchedgeologicmapoftheYangshangoldorefieldJ1-2a—下-中侏罗统红色砾岩(redconglomerateofLower-MiddleJurassic);J1-2b—下-中侏罗统泥灰岩、页岩(marlandshaleofLower-MiddleJurassic);J1-2c—下-中侏罗统红色砾岩(yellowconglomerateofLower-MiddleJurassic);T—三叠系砂岩、板岩(sandstoneandslateofTriassic);p12-4—下二叠统中部四段板岩、灰岩(slateandlimestoneofthe4thmemberofthemiddleformation,LowerPermian);D2s5—中泥盆统三河口组五段灰岩(limestoneofthe5thmem.ofSanhekoufm.,MiddleDevonian);D2s4—中泥盆统三河口组四段千枚岩夹薄层灰岩(phyllitewiththinlimestonelayerofthe4thmem.ofSanhekoufm.);D2s3—中泥盆统三河口组三段灰岩、砂质板岩(limestoneandsandyslateofthe3rdmem.ofSanhekoufm.);D2s1+2—中泥盆统三河口组一、二段砂岩、板岩(sandstoneandslateofthe1stand2ndmems.ofSanhekoufm.);Pt2bk11—中元古界碧口群下部一段灰岩、变质砂岩(limestoneandmeta-sandstoneofthe1stmemberofthelowerformation,Bikougroup,Mesoproterozoic);γπ52—燕山期斜长花岗斑岩(Yanshanianplagiogranite-porphyry);1—俯冲带(subductionzone);2—断层(fault);3—推测断层(inferredfault);4—不整合界线(unconformity);5—金矿化体及编号(goldmineralizationandnumber);6—推测隐伏岩体边界(inferredborderofhiddenrockbody)条湾矿段、安坝矿段、高楼山矿段和阳山矿段.目前已发现49条金矿化脉.其中规模最大的305#、314#矿脉均位于安坝矿段.305#脉位于安坝背斜南翼破碎带中,由碎裂岩化、黄铁矿化千枚岩及斜长花岗斑岩组成.矿脉在平面上呈舒缓波状,剖面上呈脉状,走向NEE,南倾,倾角45~70°.圈定1条矿体,地表控制长度1800m,控制最大斜深440m,平均厚度5.58m,Au平均品位7.06×10-6,计算获得Au资源量56133kg.314#脉平行于305#脉并位于其上盘,圈定1条矿体,控制长度2100m,斜深330m,平均厚度5.61m,Au平均品位5.52×10-6,计算获得Au资源量27570kg.2.2矿石类型及特征矿区矿石按氧化程度可分为原生矿石和氧化石,以原生矿石为主.按矿石原岩类型又可分为蚀变砂岩型、蚀变千枚岩型、蚀变灰岩型和蚀变斜长花岗斑岩型4种,其中以黄铁矿化蚀变千枚岩和黄铁矿化蚀变斜长花岗斑岩型矿石为主.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自然金、银金矿、毒砂、黄铁矿、辉锑矿,其次有钛铁矿、钒钛磁铁矿、磁铁矿、磁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白铁矿、硫锑铅矿、钦锰矿、硬锰矿、褐铁矿等.其中毒砂和黄铁矿为细粒(<2mm).脉石矿物为石英、方解石、白云石、长石等.微量矿物有锆石、电气石等.金矿物以自然金为主,其次为银金矿.金矿物主要赋存于毒砂、黄铁矿、辉锑矿和黏土矿物中.有3种赋存状态:包裹体形式,占85.46%;粒间金形式,占12.72%;裂隙金,占1.82%.金矿物嵌布粒度细微,镜下见到的最大金矿物颗粒仅5~6μm,大部分粒度在2~3μm或更小.2.3围岩蚀变及成矿期次矿床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黏土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毒砂化、褐铁矿化等,表现为浅成低93袁士松等:甘肃省文县阳山超大型金矿床成矿作用及成矿模式2008年温热液蚀变特征,其中绢云母化、黏土化、碳酸盐化在区内广泛发育.从矿体到围岩有一定的蚀变分带现象,表现为近矿部位硅化、黄铁矿化较强,而远矿部位黏土化、碳酸盐化较发育.阳山金矿床的成矿期次可分为热液期和表生期.热液期又可分为4个成矿阶段,即Ⅰ)无矿石英阶段;Ⅱ)石英-黄铁矿阶段;Ⅲ)石英-黄铁矿-毒砂阶段;Ⅳ)石英-碳酸盐岩阶段.其中Ⅱ、Ⅲ阶段为主要矿化阶段.3矿区岩浆岩与金成矿时空关系在陕甘川邻接区金矿床成因研究中,早期具主导地位的认识是层控-构造多期成矿观点[4],对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的研究基本是空白.但近年来与脉岩有关的金矿床如哲波山金矿、阿西金矿等的陆续发现,揭示岩浆活动在该区金成矿作用中的重要作用.而野外调研和矿区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阳山金矿区岩浆活动与全成矿作用在空间分布及时间演化上均存在密切的关系.矿区金成矿在空间上与岩浆岩的密切关系表现为,①控制金矿带的安昌河-观音坝断裂构造带制约着岩浆岩的空间分布,矿区各类岩浆岩均沿该断裂构造带产出;②阳山金矿带内,金的成矿作用部分基本与岩浆岩的空间位置重叠,在岩浆岩发育的矿段如安坝矿段、阳山矿段,矿体的产出部位沿斜长花岗斑岩与围岩的接触带及其附近,部分破碎、蚀变的岩脉本身就是矿体.矿区金矿化在时间演化上与岩浆岩的密切关系表现在,①矿区内与金矿成矿关系密切的斜长花岗斑岩脉全岩K-Ar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为171~209Ma,5件样品平均年龄为189.4Ma,显示斜长花岗斑岩脉的形成时代应在三叠纪末及侏罗纪初,而杜子图等(1998)对西秦岭地区岩浆岩同位素年龄值统计结果表明,在三叠纪末期—侏罗纪初期本区有较为强烈的岩浆-构造活动;②矿区微细浸染型矿石中细脉状石英40Ar-39Ar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表明,石英黄铁矿细脉中石英的坪年龄为195.31±0.86Ma,其等时线年龄为190.71±2.37Ma,显示其成矿时代为早侏罗纪,与碧口群铜矿床形成时代(206.1±6.1Ma)较为接近[15];③矿区微细浸染型矿体内石英细脉中锆石U-PbSHRIMP年龄测定结果表明,石英细脉中锆石有3个年龄组,分别为195.4~200.9Ma、126.9±3.2Ma、51.2±1.3Ma,锆石均为自形柱状,环带结构清晰,其Th/U比值为0.44~0.87,具岩浆岩的锆石特征[16],其中第一组锆石年龄值与①②所讨论年龄值均较为一致,表明该时期岩浆活动引起的热液活动参与了阳山金矿的成矿作用,后两组年龄值反映了白垩纪及第三纪本区又发生过两次重要的岩浆活动,同时与西秦岭花岗岩同位素年龄对比可知,本区侏罗纪早期的岩浆活动(195.4~200Ma锆石组)与西秦岭地区长英质岩浆侵入活动的高峰期(190~220Ma)[17]相吻合,而白垩纪早期的岩浆活动(126.9±3.2Ma锆石组)与西秦岭地区花岗岩活动的另一高峰期(120~150Ma)[18]相对应,这两个时期也是我国金矿床成矿的高峰期[19,20],而第三纪早期的岩浆活动(51.2±1.3Ma锆石组)可能与50Ma左右以印度陆块嵌入为标志的陆-陆碰撞[21]有关.可见,中生代以来我国几次重要的构造岩浆活动在本区都有反映,多时期的岩浆(热液)活动在空间上的耦合对于阳山超大型金矿的形成可能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4矿床成因分析4.1成矿物质来源对于西秦岭地区金矿床,部分学者认为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深部(王建业等,1995;毛景文,2001),而更多的人则认为成矿物质来源于围岩地层(郑明华等,1994;李通国等,1999;孙明,2000;贾大成等,2002).4.1.1矿源层(岩)的确定碧口群是研究区的变质基底,为一套海相变质火山岩系,长期以来被认为是陕甘川三角区Au重要矿源层.泥盆系三河口组地层为秦岭地区重要的赋矿地层[22].由表1区域元素含量特征可知,区域上只有碧口群和三河口组地层Au、Ag、As、Sb、Bi、W、Mo含量均高于地壳克拉克值.据赵振华和涂光炽对矿源层的总结认识,三河口组即为阳山金矿的矿源层.依据有①阳山金矿主矿体均赋存于泥盆统三河口组中,且与三河口组岩石呈渐变关系;②区域上三河口组地层Au的平均含量为4.6×10-9,明显高于南秦岭沉积盖层中Au的丰度值1.7×10-9,具造矿能力;③阳山金矿区三河口组地层是区域上高金背景区中的低异常区段,显示Au在成矿过程中发生了活化、迁移,向矿体集中的特征.而碧口群为矿源层成矿物质的陆源.阳山金矿区地层、围岩、岩浆岩及不同类型矿石中94地质与资源2008年地层样品数AuAgCuPbZnAsSbBiHgWMo碧口群2500.00450.17936.720.5104.515.51.420.1970.071.751.9三河口组2080.00460.23142.1521.1124.819.252.130.250.1031.893.8石炭系470.00150.14337.919.997.916.51.720.240.1971.753.1二叠系1470.00190.07927.318.773.116.51.360.210.111.770.8三叠系1280.00140.08231.821.579.515.41.160.230.091.920.7侏罗系430.00150.07328.121.372.513.51.090.260.0391.790.7岩浆岩140.00150.11731.720.790.610.70.830.240.0541.421.8地壳克拉克值0.0030.08758801.00.20.0060.0891.01.0地壳克拉克值:Hg据黎彤(1981),其他据Taylor(1985).各地层元素平均含量值据文献[23],含量单位:10-6.表1区域各地层元素含量表Table1Elementcontentsofstrataintheregion测试单位:廊坊物探大队中心实验室.三河口组据甘肃省地质矿产局化探队研究分队(1986),其余为本文数据.矿区地层为矿区及外围未受矿化影响的86件样品数据.含量单位:Au、Ag为10-9,其余为10-6.地质体样品数AuAgCuPbZnAsSbBiHgWMo矿区地层2.327321.4228.4478.7932.853.141.510.2112.991.31三河口组4.123142.1521.1124.819.252.130.250.1031.893.75矿区岩浆岩45550.335.6922.6532.98102.981.153.4412395.035.72蚀变岩浆岩型矿石13229692.99.2345.9101.5165.8222.810.742.1550.259.11蚀变灰岩型矿石981.711615.4450.7767.04180059.313.5159.72336.04蚀变千枚岩型矿石29266618329.4548.63105.9618150.30.3430517.61.33蚀变砂岩型矿石467117016.4873.634.635265.6228.1151.85265.62石英脉型矿石787032.1910.836.0386.398480.43.7931.982231.2表2不同矿石元素含量对比表Table2TheaveragecontentsofelementsindifferentsorefromtheYangshangolddeposit元素含量见表2.由表可知,各类矿石中,以蚀变千枚岩型矿石平均含金品位最高,其次为蚀变岩浆岩型矿石;各类矿石中Au、As、Sb、Bi、Hg、W等元素明显富集;与三河口组地层对比,矿区岩浆岩及各类矿石中Au、As、Sb、Bi、Hg、W、Mo等元素明显富集,而Ag、Cu、Pb、Zn等元素平均值则接近地层相应值;且各类矿石中Au、As、Sb、Bi、Hg、W等元素的含量接近矿区岩浆岩的元素相应含量,明显高于矿区地层.表明阳山金矿田的形成与该区岩浆活动存在密切的关系,Au及其伴生元素主要来源于岩浆岩,其次为地层贡献.4.1.2稀土元素特征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表3)表明,不同岩石、矿石的REE含量变化较大,∑REE变化范围为16.1×10-6~202.2×10-6.千枚岩的∑REE含量最高,平均值为152×10-6;斜长花岗斑岩∑REE含量平均值为84.04×10-6;石英脉∑REE含量最低,平均值仅为25.45×10-6.REE分布图呈较陡的向右倾斜的曲线,但平滑性差,呈浅谷V字型(图2).δEu为0.08~0.83,显示弱-中等Eu异常.LREE/HREE为4.57~17.96,表明轻稀土相对富集.就总体而言,矿石或矿化石英细脉与千枚岩以及斜长花岗斑岩脉的REE组成模式较为相似,REE分量吻合较好,反映矿石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围岩地层的物质成分.4.1.3硫同位素特征硫同位素组成测试结果(表4、5)表明,阳山金矿床的矿石硫同位素组成以离散性较大为特征,δ34S为-3.47‰~+13.23%.与滇黔桂地区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硫同位素组成[23,24]对比表明,阳山金矿成矿过程中95袁士松等:甘肃省文县阳山超大型金矿床成矿作用及成矿模式2008年样品号岩石类型LaCePrNdSmEuGdTbDyHoErTmYbLuYΣREEZK035-7斜长花岗斑岩19.537.13.1010.42.640.411.490.271.080.170.510.090.570.095.683YS4-1斜长花岗斑岩14.229.62.729.622.630.462.150.392.620.541.530.241.400.2216.785.07YS4-2千枚岩19.236.63.3712.73.440.582.610.482.710.421.100.201.320.1816.9101.8ZK035-5千枚岩49.589.27.2822.55.050.832.630.482.770.611.780.211.040.1918.2202.2GL3千枚岩6.709.551.172.990.920.321.000.181.370.220.500.080.490.0810.335.9葛1石英脉2.504.210.551.250.460.080.460.080.710.120.260.050.250.055.116.10BT513石英脉5.489.470.962.620.480.311.130.201.430.230.500.080.490.0810.834.8S1△4千枚岩42.571.97.0630.25.861.165.330.915.521.132.920.42.500.2824.0202.2△AB31斜长花岗斑岩23.538.54.0216.13.170.712.700.402.130.440.980.120.720.108.2102.3△AB49千枚岩22.237.54.3116.84.280.883.400.402.830.521.190.191.020.137.9103.5△AB3斜长花岗斑岩3.855.610.582.560.760.130.510.080.460.100.130.040.160.031.917.13△AB17千枚岩14.526.22.6911.82.900.472.360.341.850.461.080.160.790.18.273.9△AB23千枚岩30.545.95.6823.45.471.315.850.975.351.052.530.382.010.2522.4153.1△AB11千枚岩55.580.28.8938.57.451.315.560.975.871.203.210.422.530.3024.0235.9△402#千枚岩12.322.28.7716.88.563.1913.12.6418.13.349.421.176.590.6981.1207.9△AB40斜长花岗斑岩46.191.09.0840.78.721.626.801.196.251.082.750.41.900.2322.8240.6表3阳山金矿床矿石稀土元素分析结果Table3REEanalysisofrocksandorefromtheYangshangolddeposit测试单位: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2000.含量单位:10-6.可能存在两个硫源.其一是硫同位素组成值δ34SCDT以较小的负值(-3.47‰~-0.7‰)为特征,推测为岩浆成矿作用期的岩浆硫;其二是硫同位素组成值δ34SCDT为较高的正值(9.56‰~13.23‰),即以富集重硫为特征,应为地层中的沉积硫.二者硫同位素组成差别较大,显示阳山金矿床地层硫和岩浆硫均参与了成矿作用,并且阳山金矿矿体中的硫主要为岩浆硫.4.2成矿热液来源阳山金矿区石英氢氧同位素组成(表4、5)表现为:δ18O石英(SMOW),值在14.2‰~22.7‰之间,δDSMOW值在-75‰~-56‰之间.δ18OH2O(SMOW)的同位素值据Clayton(1972)的计算公式求得,即1000lnα=δ18O含水矿物-δ18OH2O=3.38×106T-2-3.4,获得平衡矿液(水)的氧同位素组成δ18OH2O(SMOW)值为3.7‰~12.2‰.将本区的δDSMOW和δ18OH2O(SMOW)值投影于图3中可见,本区的氢氧同位素组成主要分布于标准岩浆水及变质水附近,与我国川西北地区东北寨金矿、马脑壳金矿接近,而与我国滇黔桂地区的微细浸染金矿床(板其、丫他金矿)以及美国卡林型金矿床(卡林、杰里特、科特兹)有着较为明显的的差别,后者成矿流体为大气降水.反映了阳山金矿成矿热液源于岩浆热液及变质热液.同时矿区全岩碳同位素组成分析结果表明",图2阳山金矿床稀土配分模式图Fig.2Chondrite-normalizedREEpatternsofrocksandoresfromYangshangolddeposit1—千枚岩(phyllite);2—蚀变干枚岩(alteredphyllite);3—斜长花岗斑岩(plagiogranite-porphyry);4—蚀变花岗斑岩(alteredplagiogranite-porphyry);5—高楼山矿石(orefromGaoloushan);6—安坝矿石(orefromAnba);7—葛条湾矿石(orefromGetiaowan)96地质与资源2008年"齐金忠,袁士松,等.甘肃省文县阳山金矿带控矿构造研究与成矿预测.武警黄金地质研究所,2003.矿化石英脉的δ13C全岩(PDB)值为-8.36‰~-2.19‰,较为离散.据前人[25]的研究,岩浆来源的碳δ13CPDB值上限为-4‰,大于-4‰者暗示有沉积碳成分.据此可以认为本区碳具多来源特征,既有岩浆成因碳,又有沉积碳的成分.此外,矿化石英脉的δ18O全岩(PDB)值为-13.54‰~-9.06‰,更接近斜长花岗斑岩的δ18O全岩(PDB)值(-9.77‰~-9.75‰),反映成矿作用与岩浆热液活动有关.4.3成矿热液的性质及金的富集机制由冷冻法获得的盐度显示,阳山金矿床成矿流体的盐度变化范围在1.6%~10.4%(NaCl)之间,主要集中在1.6%~6.5%(NaCl)之间.选用不同体系的相图进行投点,估计本区的流体密度在0.35~1.02g/cm3之间.从流体包裹体成分分析获得的pH值在6.91~7.1之间,还原参数(CH4+CO+H2)/CO2的摩尔数比值在测试单位: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2001.表中“*”号为重复测试样.表4阳山金矿床碳、氧、硫同位素分析结果Table4C,OandSisotopiccompositionofYangshangolddeposit样品号位置测定对象δ34SCDT/‰δ13CCO2(PDB)/‰δ13C全岩(PDB)/‰δ18O全岩(PDB)/‰AB40安坝矿段斜长花岗斑岩-9.14-9.77*AB40安坝矿段斜长花岗斑岩-9.09-9.57402#V葛条湾矿段脉石英-2.19-13.54AB11安坝矿段脉石英12.19-8.36-9.06AB3安坝矿段辉锑矿-3.28*AB3安坝矿段辉锑矿-3.47AB17安坝矿段矿化千枚岩9.56-8.15AB23安坝矿段矿化千枚岩13.23GL3高楼山矿段石英-15.41ZK47-1安坝钻孔方解石2.60BTS13安坝矿段石英-2.03葛1葛条湾矿段石英-1.72表5阳山金矿床及外围矿点氢氧硫同位素分析结果一览表Table5H,OandSisotopiccompositionoftheYangshangolddeposit测试单位: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研究所,2003.样品号采样位置测定对象δ34SCDT/‰δD包裹体(SMOW)/‰SG-1阳山13#脉黄铁矿石英脉-7221.310.8AB-5安坝305#脉黄铁矿石英脉-7222.512PD13-3安坝矿段黄铁矿石英脉-6920.610.1GTW-1葛条湾403#脉黄铁矿石英脉-6122.712.2Y03-172冯家楞干黄铁矿石英脉-6021.410.9Y03-51观音坝西石英脉-6214.23.7Y03-163北金山矿点黄铁矿石英脉-56176.5D342高家山南砂岩中硅化脉-6317.67.1KT-1口头坝矿点黄铁矿石英脉-7517.16.6L34-3-1马营南石英脉-6219.99.4PD1301-13安坝矿段黄铁矿-2.1δ18O石英(PDB)(SMOW)/‰δ18OH2O(SMOW)/‰GLS-1YM2-26YA-4LJ-6高楼山矿段安坝311#脉安坝矿段泥盆系地层黄铁矿黄铁矿黄铁矿黄铁矿-0.7-2.2-1.610.997袁士松等:甘肃省文县阳山超大型金矿床成矿作用及成矿模式2008年图3阳山金矿床氢氧同位素组成Fig.3DiagramshowingδD-δ18OoforefluidofYangshangolddeposit东北寨资料据郑明华,1994;马脑壳资料据王可勇等,2001;板其、丫他资料据袁万春等,1995;杰里特、科特兹及卡林金矿资料据G.B.Arehart,1996(afterZHENGMing-hua,1994;WANGKe-yong,2001;YUANWan-chun,1995;andG.B.Arehart,1996)0.009~0.05之间,具有浅成中偏碱性和弱还原环境成矿特点[26].按Roedder(1984)的研究,岩浆热液的Na+/K+<1.变质热液富K(Na/K≈1),F-/C1-较小时成矿可能与原生沉积或地下热卤水有关.本区流体包裹体化学成分分析表明,Na+/K+多数接近1,且富Cl,贫F,表明阳山金矿具有成矿流体多来源的特点,即成矿可能与大气降水、地下热卤水、变质热液以及岩浆热液等多种流体的相互作用有关.在低温、低盐度、中到碱性pH值、高H2S活度和较低的氧逸度的热液中,有利于金呈[Au(HS)2]-络离子形式迁移[27].结合以上流体包裹体成分分析资料及阳山金矿矿石矿物组合特征!,推测金可能以[Au(HS)2]-络离子形式迁移,并最终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于有利的构造部位富集成矿.4.4成矿温度和深度矿区19件样品62个包裹体显微测温分析结果表明,阳山金矿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05~310℃,表明成矿时为中-低温条件;且总体显示3个峰值范围(图4),从高到低依次为310~260℃、240~220℃、190~150℃,反映了阳山金矿床成矿的多阶段性.与川西北地区典型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包裹体均一温度140~240℃)[28]及我国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包裹体均一温度(125~275℃)[29]对比,阳山金矿成矿温度偏高,预示着阳山金矿成矿过程中有岩浆作用参与.参考C02—H2O体系相图,估计阳山金矿床形成压力为40~80MPa,若按27.5MPa/km推算,阳山金矿成矿深度约为1.5~2.9km,属于浅-中等深度.5成矿作用及成矿模式分析以上研究表明,阳山金矿床的成矿过程复杂,具长期演化的特点,印支期至燕山期,甚至更晚到喜马拉雅期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成矿作用.阳山金矿是直接受构造控制的,与沉积作用和岩浆活动有成因联系的金矿床,即在泥盆纪本区沉积了一套金含量较高的碳、硅、泥质地层,在沉积成岩及其后(印支期)的区域浅变质过程中金被初步富集,而后多期岩浆及岩浆热液活动叠加于其上,并使其中金进一步活化、运移、富集成矿.复杂的成矿作用造就成矿物质、成矿流体来源多样.结合阳山金矿床构造控矿模式[3]及区域构造演化,可将阳山金矿床成矿模式归结如下(图5).泥盆纪时,川西北地区伴随着次稳定浅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的形成,沉积了一套Au、Ag、Pb、Zn、As、Sb、Hg等元素含量较高的碳、硅、泥质地层,并且在沉积成岩及其后(印支期)的区域浅变质过程中金被初步富集,形成了这些元素区域上的高丰度背景,为区域上金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在晚三叠世,随着扬子板块沿勉略带向南秦岭板!齐金忠,袁士松,等.甘肃省文县阳山金矿带控矿构造研究与成矿预测.武警黄金地质研究所,2003.98地质与资源2008年图5阳山金矿床成矿模式示意图Fig.5MetallogcnicmodelofYangshangolddepositJ1-2a—下-中侏罗统红色砾岩(redconglomerateofLower-MiddleJurassic);J1-2b—下-中侏罗统泥灰岩、页岩(marlandshaleofLower-MiddleJurassic);J1-2c—下-中侏罗统黄色砾岩(yellowconglomerateofLower-MiddleJurassic);T—三叠系砂岩、板岩(sandstoneandslateofTriassic);P12-4—下二叠统中部四段板岩、灰岩(slateandlimestoneofthe4thmemberofthemiddleformation,LowerPermian);D2s5—中泥盆统三河口组五段灰岩(limestoneofthe5thmem.ofSanhekoufm.,MiddleDevonian);D2s4—中泥盆统三河口组四段千枚岩夹薄层灰岩(phyllitewiththinlimestonelayerofthe4thmem.ofSanhekoufro.)D2s3—中泥盆统三河口组三段灰岩、砂质板岩(limestoneandsandyslateofthe3rdmem.ofSanhekoufm.);D2s1+2—中泥盆统三河口组一、二段砂岩、板岩(sandstoneandslateofthe1stand2ndmems.ofSanhekoufm.);Pt2bk11—中元古界碧口群下部一段灰岩、变质砂岩(limestoneandmeta-sandstoneofthe1stmemberofthelowerformation,Bikougroup,Mesoproterozoic);γπ52—燕山期斜长花岗斑岩(Yanshanianplagiogranite-porphyry);1—玛曲一略阳深断裂带(Maqu-Lueyangdeepfault);2—观音坝断裂带(Guanyinbafaultzone);3—深成成矿热流体(hypogeneorefluid);4—大气降水(meteoricwater);5—断层(fault);6—不整合界线(unconformity);7—金矿化体及编号(goldmineralizationandnumber);8—碎屑岩(clasticrock);9—碳酸盐岩(carbonaterock)块之下的俯冲和勉略洋盆闭合,进入陆内造山演化阶段(240~220Ma)[30~33],与此有关的褶皱、断裂、区域变质、变形以及岩浆活动和逆冲推覆构造开始广泛发育.玛曲-略阳深断裂带在该时期开始形成并持续活动[34].在晚三叠世末到早侏罗世,勉略缝合带以北的西秦岭地区发生隆升和伸展塌陷作用[35],此时期是西秦岭地区长英质岩浆侵入活动高峰期之一(190~220Ma)[18].在此段构造演化时期,本区地层受到近N-S向水平挤压,形成了一系列近E-W向大型逆断层(玛曲-略阳深大断裂及其分支断裂———安昌河-观音坝断裂带),并伴有褶皱构造、推覆构造以及地层层间剪切构造带等.地层内原生卤水受构造作用加热循环,活化、萃取围岩(泥盆系三河口组)中Au、As、Sb、Hg等成矿物质并转化为含矿热液,运移至容矿空间与深部成矿99袁士松等:甘肃省文县阳山超大型金矿床成矿作用及成矿模式2008年热液混合,随着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矿液在减压带(安昌河-观音坝断裂带及其次级构造带)中卸载成矿发生成矿作用(图5).同时区域上伴有大规模中-酸性岩浆侵位.该时期开始形成并持续活动的玛曲-略阳深断裂带为岩浆上升、侵位提供了有利条件和空间,这些上升侵位的岩浆携带的大量的深源流体以及深部Au、Bi、W、Mo等成矿物质与地层水、大气降水相混合,其物理化学条件发生改变,导致流体内的Au以特定形式在一定范围内迁移到有利的构造部位(安昌河-观音坝断裂带及其次级构造带),成矿流体发生分解、沉淀和Au的富集成矿作用(图5).在早白垩世,伴随秦岭中央造山系整体的急剧隆升,西秦岭地区发生新的伸展裂陷作用,形成了规模相对较大、数量众多、具有红色磨拉石建造特征的箕形断陷盆地以及分布广泛但规模较小的燕山期酸性岩脉和小岩珠,该时期是西秦岭地区酸性侵入活动的另一高峰期(120~150Ma)[18].此时的岩浆活动为变质热液的热循环提供了热动力,围岩中原有的金进一步活化迁移,并在有利的构造部位进一步富集.至第三纪初期,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开始碰撞拼合[36],二者的碰撞造成了松潘-甘孜造山带的双向收缩、深层滑脱、侧向及垂向挤出[37].该时期在西秦岭地区发生了规模较小的岩浆侵入活动.阳山金矿再次叠加了复杂的成矿作用.总之,阳山金矿是受地层、构造及岩浆活动共同控制的金矿床,区内印支期末期及其后发生的多期岩浆热液活动伴随了多次成矿作用,是形成阳山超大型金矿的主要因素.致谢:本文数据为课题组集体成果,对工作中给予指导的齐金忠博士后表示真挚的感谢!同时在本文撰写过程中得到卿敏高级工程师、葛良胜高级工程师、路彦明高级工程师等人的悉心指导,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参考文献:[1]袁士松,齐金忠,葛良胜,等.甘肃文县阳山特大型金矿田微量元素特征及其找矿意义[J].西北地质,2006,39(3):20—27.[2]齐金忠,袁士松,李丽,等.甘肃省文县阳山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研究[J].矿床地质,2003,22(1):24—31.[3]袁士松,张继武,齐金忠,等.甘肃阳山金矿构造控矿模式[J].黄金地质,2004,10(4):23—27.[4]齐金忠,袁士松,李丽,等.甘肃省文县阳山特大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分析[J].地质论评,2003,49(1):86—92.[5]罗锡明,齐金忠,袁士松,等.甘肃阳山金矿床微量元素及稳定同位素的地球化学研究[J].现代地质,2004,18(4):203—209.[6]齐金忠,李丽,袁士松,等.甘肃省阳山金矿床石英脉中锆石SHRIMPU-Pb年代学研究[J].矿床地质,2005,24(2):141—150.[7]刘伟,范永香,齐金忠,等.甘肃省文县阳山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的地球化学特征[J].现代地质,2003,17(4):444—452.[8]QIJin-zhong,YUANShi-song,LIUZhi-jie.U-PbSHRIMPdatingofzirconfromquartzveinsoftheYangshangolddepositinGansuProvinceanditsgeologicalsignificance[J].ActaGeologicaSinica(Englishedition),2004,78(2):443—451.[9]曾佐勋.陕甘川邻接区滑脱挤出构造与金矿关系[J].地球科学,2001,26:(6):631—637.[10]冯益民,曹宣铎,张二朋,等.西秦岭造山带的演化、构造格局和性质[J].西北地质,2003,36(1):1—10.[11]方国庆,张晓宝,李育慈.西秦岭华力西—印支期幕式裂陷活动初探[J].西北地质,1994,15(1):1—5.[12]杜乐天.地壳流体与地幔流体间的关系[J].地学前缘,1996,3(4):172—180.[13]杜远生,盛吉虎,冯庆来,等.南秦岭勉略缝合带非史密斯地层和古海洋新知[J].现代地质,1998,12(1):25—31.[14]郑明华,周渝峰,刘建明,等.喷流型与浊积型层控金矿床[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5]丁振举,刘丛强,姚书振,等.碧口群铜矿床的成矿时限及其意义[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99,23(4):368—372.[16]杨经绥,刘福来,吴才来,等.中央碰撞造山带中两期超高压变质作用:来自含柯石英锆石的定年证据[J].地质学报,2003,77(4):462—477.[17]尚瑞均,严陈.秦巴花岗岩[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88.[18]杜子图,吴淦国.西秦岭地区构造体系及金成矿构造动力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8.[19]罗镇宽,苗来成,关康,等.中国大地构造演化与金矿成矿作用[J].地质找矿论丛,1998,13(3):24—34.[20]翟裕生,苗来成,向运川,等.华北克拉通绿岩带型金成矿系统初析[J].地球科学,2002,27(5):522—531.[21]KerrichR,GoldfarbR,GrovesD,etal.Thecharacteristics,originsandgeodynamicsettingsofsupergiantgoldmetallogenicprovinces[J].ScienceinChina(SeriesD),2000,43(Supplement):1—68.[22]王学明,邵世才,汪东波.甘肃文康地区金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J].有色金属矿产与勘查,1999,8(4):220—226.[23]袁万春.滇黔桂地区汞锑金砷等低温矿床组合碳、氢、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J],矿物学报,1997,17(4):422—426.[24]贾大成,等.滇黔桂地区卡林型金矿床成因探讨[J].矿床地质,2001,20(4):378—384.[25]于津生,李耀菘.中国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621.[26]张贻侠.中国金矿床:进展与思考[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27]刘英俊,马东升.金的地球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28]王小春.川西北地区微细粒浸染型金矿的成矿过程[J].四川地质学报,1995,15(1):41—48.[29]王小春.中国微细浸染型金矿矿质迁移沉淀机制[J].地质找矿论丛,1998,13(2):47—55.100地质与资源2008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