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种子LOX活性与电导率的相关性研究
大豆种子活力与环境的关系最新研究进展

大豆种子活力与环境的关系最新研究进展
关于大豆种子活力与环境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以下是一些可能有参考价值的内容:
1. 温度影响:研究表明,大豆种子对温度的敏感性较高。
种子在高温下容易发生脱水和活力降低,而低温可能导致种子变硬、发芽受阻。
因此,合适的温度条件对于大豆种子的活力和发芽能力至关重要。
2. 水分状况:适当的水分含量是保持大豆种子活力的关键因素。
湿润的环境有助于保持种子的水分平衡,维持细胞活动和生理过程的正常进行。
然而,过高的湿度可能导致霉菌和病原体的生长,从而影响种子的发芽能力。
3. 土壤条件:适宜的土壤条件对大豆种子的活力和发芽能力也至关重要。
土壤通透性好、保水性强、排水良好的土壤有利于种子的生长发育,而贫瘠的土壤和有害的土壤条件可能对种子产生不利影响。
4. 光照条件:光照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条件之一,也对种子的活力和发芽能力具有影响。
大豆种子对光照的需求较高,缺乏光照可能导致种子萌发缓慢或停滞。
综上所述,大豆种子的活力与温度、水分、土壤和光照等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合理管理种植环境,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有助于保持大豆种子的活力和提高发芽率。
大豆种子活力与贮藏蛋白关系的研究

2. 2 不同活力的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贮藏蛋白含量 的变化
以电导率作为种子活力评定指标 ,选择出高 、中 、 低 3种活力水平的大豆品种 S 16 (高活力 ) 、中豆 26 (中活力 ) 、大青豆 (低活力 ) 。种子在智能人工气候培 养箱中光照发芽 ,分别测定萌发 0、2、4、6、8 d等萌发 时间段的贮藏蛋白含量变化 ,结果见表 4、图 1。
表 2列出了 6个大豆品种的电导率和幼苗生长测 定所测的有关活力指标 。可以看出 ,各品种的发芽率 均在 85%以上 ,差异不明显 ,但幼苗鲜重 、干重均有较 明显的差异 ,电导率的差异也较大 。若以电导率来反 应种子活力 ,则不同蛋白质含量的种子活力也有明显 差异 。相关分析结果 (表 3)表明 ,蛋白质含量与千粒 重 、幼苗鲜重 、幼苗干重均存在一定的负相关 ,但不显 著 ;蛋白质含量与电导率间有正相关关系 ,相关亦不显 著 。由此说明 ,大粒品种大豆种子的蛋白质含量反而 低 ,活力水平也不高 。这一试验结果与 Fox ( 1957 ) 、 R ice (1973)等在小麦种子蛋白质含量研究中所提出的 “比重大的种子活力高 ”的观点不一致 ,与刘军 、黄上 志等的研究中的结论“种子大小造成玉米种子活力差 异的实质是种子贮藏物质如贮藏蛋白等含量上的差 异 ”亦相悖 [ 11 ] 。在大豆种子中 ,种子活力与贮藏蛋白 含量的相关性不显著 。
《大豆miR1510a和miR2109基因的调控转录因子鉴定及其功能研究》范文

《大豆miR1510a和miR2109基因的调控转录因子鉴定及其功能研究》篇一一、引言大豆(Glycine max)是全球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的改良一直是农业科学研究的热点。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大豆基因的调控机制。
其中,microRNA(miRNA)作为一种重要的基因调控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和抗逆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研究旨在鉴定大豆miR1510a和miR2109基因的调控转录因子,并对其功能进行深入研究。
二、材料与方法2.1 材料本研究选用的材料为大豆不同品种的基因组DNA、mRNA及cDNA。
实验中使用的转录因子预测软件为PlantTFDB(Plant Transcription Factor Database)。
2.2 方法2.2.1 基因序列分析首先,从NCBI数据库中获取大豆miR1510a和miR2109的基因序列,进行序列比对和结构分析。
2.2.2 转录因子预测利用PlantTFDB软件,结合基因表达谱数据,预测可能与miR1510a和miR2109相互作用的转录因子。
2.2.3 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根据预测结果,克隆候选转录因子的全长cDNA序列,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等方法,分析其在不同大豆品种中的表达模式。
2.2.4 功能验证通过构建转基因植物,验证转录因子对miR1510a和miR2109的调控作用及其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
三、结果与分析3.1 基因序列分析通过对NCBI数据库中获取的大豆miR1510a和miR2109的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和结构分析,发现这两个基因具有高度保守性,可能具有相似的功能。
3.2 转录因子预测与克隆利用PlantTFDB软件,结合基因表达谱数据,成功预测到可能与miR1510a和miR2109相互作用的多个转录因子。
根据预测结果,成功克隆了部分候选转录因子的全长cDNA序列。
利用电导法测定杂交水稻种子活力的探讨_段永红

数从浸泡 2 h 开始均呈极显著负相关,活力下降缓
慢的品种其电导率与发芽率、活力指数的相关性在
浸泡初期呈不明显的负相关性。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97 浸出液的
电导率与发芽率、活力指数的相关性在浸泡前 6 h
随时间的延长呈逐渐明显的正相关,这是否与其电 导率始终明显高于其它品种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表 2 杂交水稻种子不同浸泡时间的电导率与发芽率、 活力指数的相关系数
Key words: seed of hybrid rice; conductivity; activity; soak time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 国最主要的栽培作物之一[1]。尤其是杂交水稻的成功 研究和推广,为保障我国和全球的粮食安全作出了 巨大的贡献。然而,由于杂交水稻种子的特征特性与 常规水稻种子有较大的差异,其耐贮藏性明显不如 常规水稻种子[2]。因此,及时、快速掌握种子活力衰变 情况,对保障杂交水稻种子的播种品质,充分发挥种 子的杂种优势种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
力水平的杂交水稻种子的电导率均随着种子的浸 泡时间的延长而升高;(2) 不同浸泡时间的电导率 与活力水平的关系为:高活力种子的电导率始终最 小,中活力种子其次,低活力与极低活力种子的电 导率均大于高、中活力种子,浸泡 24 h 的电导率大 小与种子的活力水平成反比。但在浸泡初期,低活 力种子的电导率大于极低活力,出现这种波动性变 化的原因尚不清楚。
2.5 杂交水稻种子适宜浸泡时间的电导率 与种子活力生理指标的相关性
表 2 结果表明,各个杂交水稻组合种子在浸泡 24 h 的电导率与发芽率、活力指数等指标存在显著 或极显著负相关,衰变速度快的品种浸泡 2 h 的电 导率即与发芽率、活力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 在种子老化劣变过程中,细胞膜结构与功能受损, 引起选择性渗透能力降低,导致吸胀过程中细胞内 含物外渗[4]。渗漏越多,细胞膜的完整性越低,浸泡 液的电导性越高。因此,利用浸泡液的电导率数值 可以定量地描述种子活力[7]。表 3 列出了代表种子 活力生理指标的四项指标与种子 24 h 浸出液的电 导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从中看出:(1)种子活力生理 测定的各项指标之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说明种 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等指标反 映了种子衰老与萌发特性;(2) 电导率与种子活力 之间均显示不显著的负相关,这与颜启传等同样由 人工老化处理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说明人工老化 种子在受高温伤害的同时又在自行修补,细胞器没 有受到严重的伤害[8]。但这一结果与各个品种分别
种子电导率活力测定

种子电导率活力测定四、程序1.预备试验(1)校正电极(2)核查对照种子批的电导率(3)检查仪器清洁度(4)检查温度第四节电导率测定2.测定每一种子批的程序(1)检查种子水分如果不知道测定种子批的水分,应采用烘箱法测定种子批的水分。
对于水分低于10%或高于14%的种子批,应在浸种前将其水分调至10%~14%。
第四节电导率测定(2)准备烧杯准确量取250mL去离子水或蒸馏水,放入500mL的烧杯中。
每种子批测定4个烧杯。
含水的所有烧杯应用铝箔或薄膜盖子盖好,以防止污染。
在盛放种子前,先在20℃下平衡24h。
为了控制水的质量,每次测定准备两个只含去离子水或蒸馏水的对照杯。
(3)准备试样随机从种子批净种子部分数取每个各为50粒的四个次级样品,称重至0.01g。
第四节电导率测定(4)浸种已称重的试样放入已盛有250mL去离子水的500mL、先粘有标鉴的容器中。
轻轻摇晃容器,确保所有种子完全浸没。
所有容器用铝箔或薄膜盖盖好,在(20±1) ℃放置24h。
在同一时间内测定的烧杯的数量不能太多,不能超过电导率评定的数目,通常为10~12个容器,一批测定一般不超过15min。
(5)准备电导仪试验前先启动电导仪至少15min。
每次测定同时用去离子水或蒸馏水填满容器杯400~600mL 冲洗电极,作为冲洗水,去离子水电导率不应超过2μScm-1或蒸馏水不超过5μScm-1。
第四节电导率测定(6)测定溶液电导率24h(±15min)的浸种结束后,应马上测定溶液的电导率。
盛有种子的烧杯应轻微摇晃10~15s,移去铝箱或薄膜盖,电极插入不要过滤的溶液,注意不要把电极放在种子上。
测定几次直到获得一个稳定值。
测定一个试样重复后,用去离子水或蒸馏水冲洗电极两次,用滤纸吸干,再测定下一个试样重复。
如果在测定期间观察到硬实,测定电导率后应将其除去,记数,干燥表面,称量,并从50 粒种子样品重量中减去其重量。
第四节电导率测定(7)扣除试验用水的电导率在(20±1) ℃测定对照杯的去离子水或蒸馏水的电导率,比较该数与日常的水源记录(如果读数高于日常水源读数,表明电极清洁度有问题,应重新清洗电极,重新测定另一对照杯)。
大豆脂肪氧化酶研究进展

大豆脂肪氧化酶研究进展刘博1,卫玲1,肖俊红1,杨海峰1,段学艳1,陈爱萍1,任瑞兰1,肖磊2(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山西临汾041000;2.邯郸市农业科学院,河北邯郸056001)摘要:脂肪氧化酶在豆腥味形成和大豆贮藏中起重要作用。
脂肪氧化酶缺失可以从根本上减轻或消除豆腥味,并提高大豆营养品质,延长保质期。
从遗传机制及育种改良、检测技术与方法、脂肪氧化酶缺失对大豆贮藏的影响3个方面,综述了大豆脂肪氧化酶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大豆;脂肪氧化酶;机制;贮藏;检测中图分类号:S56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481(2018)02-0303-03Research Progress in Soybean LipoxygenaseLIU Bo 1,WEI Ling 1,XIAO Junhong 1,YANG Haifeng 1,DUAN Xueyan 1,CHEN Aiping 1,REN Ruilan 1,XIAO Lei 2(1.Institute of Wheat ,Shan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Linfen 041000,China ;2.Hand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Handan 056001,China )Abstract :Lipoxygenas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beany flavor and soybean storage.Lipoxygenase deletion can reduce or eliminate beany flavor fundamentally,and improve the nutritional quality,prolong the shelf life of soybean.So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soybean lipoxygenase was reviewed from three aspects :the genetic mechanism and breeding improvement,the detection techniques and methods,the effect of lipoxygenase deletion on soybean storage.Key words :soybean;lipoxygenase;mechanism;storage;detection收稿日期:2017-08-23基金项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重点攻关项目(YGG1613)作者简介:刘博(1982-),男,河南灵宝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作物遗传育种及栽培技术研究工作。
大豆脂肪氧合酶同工酶活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S 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Food Industry
活作用 ,对 Lox- 3具有较强的激活作用 。
研究与探讨
215 络合物的影响
大豆脂肪氧化酶含有一个铁离子 ,在酶促氧化 反应中 ,铁离子是不可缺少的电子传递体 ,如果能把 酶分子中的铁离子束缚住 ,就能够有效抑制酶活性 。 酒石酸 、柠檬酸和 ED TA 是常用的金属络合物 ,并且 均可适用食品加工 。
A b s tra c t: The a c tiv ity of lip oxyg e na s e is ozym e s d is tille d from d e fa tte d s oyb e a n flou r in d iffe re n t p H, d iffe re n t ions, m e ta llic c om p le xe s a nd a n tiox id a n t w a s s tud ie d 1 The re s u lt s how e d tha t: a c tiv ity of L ox w a s p la ye d d ow n to d iffe re n t e x te n t in the c ond ition of litm us le s s a nd a lka line; the re s tra ina b ility of N a2 CO 3 on L ox w a s the b e s t in d iffe re n t c om p ound of N a + ; C a2 + c ou ld s trong ly a c tiva te d L ox- 2 a nd L ox- 3; the re s tra ina b le e ffe c t of ta rta ric a c id on L ox w a s b e tte r in the m e ta llic c om p le xe s; the re s tra ina b ility of a s c o rb ic a c id on L ox w a s b e tte r tha n p y roc a te c h in in the a n tiox id a n t1 Ke y wo rd s: s oyb e a n lip oxyg e na s e s; is ozym e; re s tra ina b ility 中图分类号 : TS20112+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1002- 0306 ( 2008) 01- 0156- 04
植物脂肪氧化酶的特性与功能

植物脂肪氧化酶的特性与功能谢鸿光;许惠滨;潘丽燕;连玲;江敏榕;魏林艳;张建福【摘要】脂质过氧化普遍存在于植物的发育及其与环境互作过程中,而脂肪氧化酶是催化脂质过氧化的关键酶,也是一种多功能酶,催化多种生理反应.综述了植物脂肪氧化酶的生理特性及其生物学功能.【期刊名称】《福建稻麦科技》【年(卷),期】2019(037)001【总页数】5页(P56-60)【关键词】脂质过氧化;脂肪氧化酶;生理特性;生物学功能【作者】谢鸿光;许惠滨;潘丽燕;连玲;江敏榕;魏林艳;张建福【作者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18;农业部华南杂交水稻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福州(国家)水稻改良分中心/福建省作物分子育种工程实验室/福建省水稻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福建省作物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南研究基地/水稻国家工程实验室,福建福州350003;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18;农业部华南杂交水稻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福州(国家)水稻改良分中心/福建省作物分子育种工程实验室/福建省水稻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福建省作物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南研究基地/水稻国家工程实验室,福建福州350003;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18;农业部华南杂交水稻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福州(国家)水稻改良分中心/福建省作物分子育种工程实验室/福建省水稻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福建省作物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南研究基地/水稻国家工程实验室,福建福州350003;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18;农业部华南杂交水稻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福州(国家)水稻改良分中心/福建省作物分子育种工程实验室/福建省水稻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福建省作物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南研究基地/水稻国家工程实验室,福建福州350003;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18;农业部华南杂交水稻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福州(国家)水稻改良分中心/福建省作物分子育种工程实验室/福建省水稻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福建省作物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南研究基地/水稻国家工程实验室,福建福州350003;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18;农业部华南杂交水稻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福州(国家)水稻改良分中心/福建省作物分子育种工程实验室/福建省水稻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福建省作物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南研究基地/水稻国家工程实验室,福建福州350003;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18;农业部华南杂交水稻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福州(国家)水稻改良分中心/福建省作物分子育种工程实验室/福建省水稻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福建省作物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南研究基地/水稻国家工程实验室,福建福州35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6脂肪氧化酶(LOXs,亚油酸:氧化还原酶)含有非血红素铁或锰,是一类专一催化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加氧反应的双加氧酶,其催化的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含有顺,顺-1,4-戊二烯结构,生成的多元不饱和脂肪酸的氢过氧化物含有共轭双键[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豆种子LOX活性与电导率的相关性研究作者:顾骞骞等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第24期摘要[目的]研究大豆种子脂肪氧化酶(LOX)活性与种子活力及耐藏性的关系。
[方法]以107个大豆品种(系)为试验材料,测定新收获种子的LOX活性和电导率;将种子常规贮藏7个月,再测定陈种子的LOX活性和电导率,对新、陈种子分别进行LOX活性与电导率的相关分析。
[结果]新、陈大豆种子的LOX活性均与种子浸泡液电导率不存在相关性。
[结论]研究初步认为,大豆LOX活性与种子活力及耐藏性没有明显关系。
关键词大豆;LOX活性;电导率;耐藏性中图分类号S56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24-08330-03Study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eed Storability and Activity of Soybean LipoxidasesGU Qianqian, ZHANG Wenming et al(Agricultural School,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036)Abstract[Objective] The paper was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of LOX activity between soybean seed vigor and storability. [Method] The new seeds and old seeds stored in 7 monthes conventionallly of 107 soybean varieties were taken advantage of materials to determine the lipoxygenase (LOX)activity and the electric conductivity. The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ed storability and the lipoxidases activity in soybean was analyzed. [Result] The result showed there are no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ipoxygenase activity and the soaked electric conductivity in new and old soybeans seed. [Conclusion] It was preliminary thought tha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lipoxygenase activity and seed storability in soybean seed.Key wordsSoybean; LOX activity;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Storability大豆是世界上最经济的食物蛋白质来源,人类获取植物蛋白大多数来自于大豆。
目前我国农业工作者更多关注的是作物高产、优质及抗病虫害等目标,种子检验也主要检验种子的纯度、净度、发芽率和水分等指标,而对种子耐藏性问题的研究不够深入。
随着我国粮食作物的连年增产,粮食贮藏问题日益凸显,据估计,我国贮藏1年以上的粮食损失率平均约为8%,有些地区损失率高达25%,特别是不耐贮藏的油料作物,损失率相对较高[1]。
脂肪氧化酶(EC1.13.11.12,Lipoxygenase,简写为LOX)普遍存在于植物细胞的微粒、胞质和液泡中[2-3],是一类不含血红素铁、催化含有顺-顺1,4戊二烯结构的多聚不饱和脂肪酸加氧反应、生成具有共轭双键过氧化氢物的酶蛋白,是多聚不饱和脂类的酶系家族[4]。
LOX参与的生理过程涉及损伤、病原攻击、种子萌芽、果实熟化、植物衰老、脱落酸和茉莉酸合成,LOX 也在正常的植物生长和生殖生长过程中作为营养储藏蛋白,参与脂类迁移、响应营养胁迫、调节“源”与“库”的分配[3]。
LOX最先在大豆蛋白制品中被发现[5],它能催化大豆及其制品中不饱和脂肪酸氧化,产生醛、酮等有害物质,使大豆发生酸败等劣变现象[6]。
大豆种子中LOX的含量比较多,约占大豆种子蛋白质总量2%。
因此,广泛深入开展大豆LOX在生长发育、种子劣变、伤害反应和抗有害生物等方面功能的研究,对植物新品种的选育和种子的安全贮藏具有重要意义。
3讨论测定种子活力的方法有很多种,如幼苗生长测定、电导率测定、加速老化试验、抗冷测定、复合逆境测定等,但这些方法仍在不断完善,不同的研究及作物其适宜的种子活力测定方法也不尽相同。
目前,浸泡液电导率测定和加速老化试验已被列入国际种子检验规程,是种子活力测定的标准化方法。
该试验采用电导率法测定大豆种子活力,并以电导率作为大豆种子活力及耐藏性的间接指标,通过对新、陈大豆种子LOX活性与电导率的相关分析,推测大豆LOX活性与种子活力及耐藏性的关系。
许多研究证实,由于LOX能催化细胞膜中不饱和脂肪酸和贮藏脂质氧化,形成脂肪酸氢过氧化物和自由基,细胞膜中多不饱和脂肪酸氧化会引起细胞膜通透性增加,从而导致细胞中Ca2+水平增加、磷脂酶活化和游离脂肪酸释放,不饱和脂肪酸氧化形成自由基、氢过氧化物和碳酰化合物又会对蛋白质、膜结构、细胞组织及DNA造成破坏,细胞膜的破坏又会引起种子活力丧失[20-21]。
Trawatha研究大豆种子LOX与种子劣变关系的结果表明,大豆品种Century及其LOX缺失近等位基因系(缺LOXl,3、缺LOX2,3和缺LOX 3 3种类型)在贮藏期间种子发芽率和活力丧失的规律和速率相同,贮藏条件一致的情况下,正常材料和缺失体材料种子短期内寿命没有明显差异,因此认为大豆种子中LOX与大豆种子劣变可能无关[21-22]。
有学者的研究亦表明,大豆种子LOX的缺失对种子劣变没有明显影响[23]。
但李金库等对玉米LOX的初步研究则认为,LOX2可能是玉米种子脂质过氧化过程中的关键酶,LOX1,2的缺失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丙二醛的合成而减轻玉米种子陈化的程度[24]。
该试验得出,大豆新、陈种子LOX活性与浸泡液电导率不存在相关性,但均与绝对电导率显著正相关,大豆新种子与相对电导率极显著负相关,大豆陈种子与浸泡液电导率、相对电导率均不存在相关性,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1] 胡晋.种子贮藏加工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0.[2] LOISEAU J,VU B L,MACHEREL M H,et al.Seed lipoxygeanses:occurrence and functions[J].Seed Science Research,2001,11:199-211.[3] 胡廷章,胡宗利,屈霄霄,等.植物脂肪氧化酶的研究进展[J].生物工程学报,2009,25(1):1-9.[4] KHN H,THIELE B J.The diversity of the lipoxeygenase family[J].FEBS LEtt,1999,449:7-11.[5] TAKANO K.Advances in cereal chemistry and technology in Japan[J].Cereal Foods World,1993,38:695-698.[6] 麻浩,官春云.大豆LOX生理作用研究进展[J].大豆科学,1999,18(1):62-67.[7] 王景升.种子活力及其检测方法[J].种子,1987(2):51-55.[8] 张春山,雷平.玉米种子活力测定方法及其评价[J].种子,1994(2):27-28.[9] YAKLICH R W,ABDULBAKI A.Variability in metabolism of individual axes of soybean seeds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vigor[J].Crop Sci,1975,15(3):424-426.[10] DENNIES TEKRONG.Soybean seed referee for the accelerated ageing test1999,2000[J].Seed Technology,2001,23(2):173-179.[11] 张文明,郑文寅,任冲,等.电导法测定大豆种子活力的初步研究[J].种子,2003(2):34-36.[12] 郑文寅,姚大年,张文明.大豆种子活力评定指标的研究[J].种子,2007,26(12):70-73.[13] 汪瀚宇,刘佳赢,项超,等.浅谈种子活力测定方法[J].新农村,2010(4):27-28.[14] BEWIEY J D,BLACK M.种子生理[M].何译英,等,译.Heidelberg:SpringerVerlag,1982.[15] 王文秀,杨春燕,张孟臣.大豆LOX的遗传规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1,24(3):17-25.[16] 阎彩霞,张彩英,马峙英,等.大豆种子LOX研究进展[J].河北农业科学,2005,9(2): 82-88.[17] 蒋和体,今泉勝已,佐藤匡央.大豆LOX酶活性变化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2006,21(3):133-135.[18] 余友玲,张文明,郑文寅,等.大豆种子活力及其与LOX活性相关性的研究[J].种子,2013,32(4):9-12.[19] 张春庆,王建华.种子检验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0] HILDEBRAND D F.Peroxidative responses of leaves in two soybean genotypes injured by two spotted spidermites[J].Economic Entomology, 1989,79:1459-1465.[21] TRAWATHS S E,TEKRONY D M,HILDEBRAND D F.Soybearl lipoxygenase mutants and seed longevity[J].Crop Sci,1995 35:862-868.[22] 王金龙,李星华,陈宛妹,等.大豆LOX与籽粒营养品质关系的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2000,15(3):36-39.[23] 高荣岐,张春庆.作物种子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24] 李金库,王玉娟,张瑛,等.玉米LOX缺失种质耐储藏特性的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2006,21(6):143-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