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河》教学课件(第2课时) (1)
母亲河——长江 课件(25张PPT)

四、洪涝灾害(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频繁)
长江流域广,支流多,流经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 期长,水量大,防洪工作尤其重要。 • 长江中下游地区历来就是我国洪涝灾害最为严重 的地区之一。宜昌以上的干支流,以及南面的洞庭湖、 鄱阳湖两大水系,北面的汉江,是中下游洪水的三个 主要来源。有些年份,流域内普降暴雨,三股主要洪 水来自同一时期,河水猛涨,就会使长江干流出现特 大洪水。一旦堤防决口,沿江地带就要发生严重水灾。
思考: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频繁的原因?
(1)原因
自然原因:降水量大而集中,夏季多暴雨; 支流众多;
人为原因:中上游山区滥伐森林,水土流失严 重,河湖淤塞;围湖造田,湖泊面积急剧减 少,调蓄能力下降
“千里长江,险 在荆江”。荆江 河段特别弯曲, 水流不畅,泥沙 大量沉积,使河 床高出两岸平地, 有长江的“地上 河”之称。 新中国成立后, 首先修建了荆江 分洪工程, 接着又完成了几处河段的裁弯取直工程,加固了荆江大堤, 对防洪、航运起到了良好作用。
一、概况
长江源头和注入的海洋
各拉丹东峰
唐古拉山
东 海
长江干流流经省级行政区 长江干流流经十一个省级行政区
青 海
安 江 苏
西藏自治区
四
川
湖
北
徽
重庆
江
上海
西
湖 南 高 原 四川 盆地
横 断 山 区
支流和湖泊
长江干流与众多支流组成一个庞大的水系,流域广阔。
三峡
嘉 大 岷 陵 渡 江 江 河 重庆
长江干流剖面图
葛 洲 坝 水 利 枢 纽 工 程
长江三峡工程,发电量为葛洲坝水电站发电量的6倍。
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东到湖北宜昌,依次由瞿 塘峡(最短、最险峻)、巫峡(以曲折、秀丽闻名)、 西陵峡(以滩多水急著称)组成,全长204千米。河谷 特征是峡谷与宽谷相间排列。 重
人教版地理八上2.3河流 课件(共30张PPT)

水土流失
地上河
荒漠化 凌汛
目标 自主 合作 展示 检测 导学 探学 研学 赏学 评学
第一篇:望闻问切 知黄河
第三篇:中西结合 治黄河
第二篇:专家会诊 忧黄河
23
三、中西结合—治黄河
目标 自主 合合作作 展示 检测 导学 探学 研研学学 赏学 评学
上游
中游
下游
三、解决的措施
荒漠化
水土流失
地地上上河河
泥沙过多会带来下游的什么问题?
目标 自主 合合作作 展示 检测 导学 探学 研研学学 赏学 评学
1、请思考: 地上河是怎么形成的?
(试从地形地势、气候、人为角度分析)
举世闻名的地上河,又称“悬河”, 自古有“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之说”。
目标 自主 合作 展示 检测 导学 探学 研学 赏学 评学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
三门峡黄河大坝
贡献2——黄河上中游多在高山、高原峡谷中穿行,蕴藏着丰富 的水能资源。
目标 自自主 合作 展示 检测 导学 探探学学 研学 赏学 评学
新中国成立以前,由于种种条件限制,黄河上还没有出现一座 水坝,滚滚河水白白流入大海。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黄河的水 能资源进行了梯级开发,已陆续建成了多座大型的水电站。
目标 自自主 合作 展示 检测 导学 探探学学 研学 赏学 评学
壶口瀑布
陕西黄帝陵
贡献3——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
目标 自自主 合作 展示 检测 导学 探探学学 研学 赏学 评学
壶口瀑布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我国的第二大瀑布。该处 黄河水面从400余米的宽度突然缩窄为40米,在壶口处骤然下跌 30米左右,这时波浪翻滚,惊涛怒吼,震声数里可闻。
目标标 自主 合作 展示 检测 导学学 探学 研学 赏学 评学
(新)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4《中国的河流和湖泊》(第2课时)课件

新课学习
上、中、下游分界处
上、中游分界处: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口 中、下游分界处:河南省郑州市的桃花峪
中 读图 游
找到河口、桃花峪,用不同颜色的笔描出黄河的上游、中游、下游。
开封附近的黄河—“地上河”
新课学习
汛期
降水集中在7、8月份,汛期短
有凌汛 黄河凌汛 阅读
黄河在甘肃、宁夏、内蒙古和山东境内一些由低纬度流向
高纬度的河段,春季解冻时,上游先解冻,浮冰顺水而下,
而下游尚未解冻,这就会造成浮冰堵塞河道、水位上涨的凌 汛现象。如果浮冰切割堤岸,有可能会穿堤造 黄河凌汛 成水患。发生凌汛时,经常采用爆破方法以排 除险情。
“塞上江南”
拓展延伸
河西走廊
黄河沿岸有哪些灌溉农业区域? 河套平原 华北平原
湟水谷地
新课学习
矿产丰富
山西、陕西、内蒙古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 钼、铝土和稀土的储量居全国前列 河南、山东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储量可观,发展潜力很大
新课学习
灾害
下游河段易淤积、易决口和迁徙,引发了多次灾害 1889年黄河决口 1933年黄河决口
新课学习
母亲河
2.黄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文化
我国历史上建都最多的区域
秦始皇兵马俑 文物古 迹丰富
阿房宫遗址
新课学习
水能资源
黄河干流水能资源丰富,特别是上游, 约占干流的43% 青铜峡水电站
龙羊峡水电站
新课学习
水资源
黄河是北方沿岸9个省区重要的水资源 引黄河水灌溉农田 农产品:小麦、棉花、油料、烟叶等
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5 黄河颂 课件(共39张ppt)

板书设计
序曲——黄河伟大坚强
黄 河 主体 颂
近镜头特写→俯瞰全景式总写 望 →纵向描写→横向描写
文化摇篮 颂 民族屏障
哺育民族精神
坚强 不屈
奋斗 不止
尾声——学习黄河精神
主旨概括
诗人借歌颂黄河来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顽 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意志,激起中华儿女的 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 大坚强。
河吟》,后来被改写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 共有8个乐章:
《黄河船夫曲》
《黄河颂》
《黄河之水天上来》 《黄河对口曲》
《黄水谣》
《黄河怨》
《保卫黄河》
《怒吼吧,黄河!》
字词注音
山巅( diān )
狂澜(
)
宛转( lán )
筑成( wǎn )
哺育(
)
zhù
bǔ
澎湃( pénɡ )
运用了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
4.把“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中的“望”字换成“看”好不好?
不好。“望”字表示向远处看,而“看”的距 离一般较近,与整首诗所表达的气势不符。
5.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语言凝练,富有表现力,充满了昂扬向上的激 情,给人以鼓舞和力量。
6.全诗的诗眼是什么? 伟大坚强。
浊流(
)
劈( zhuó)
屏障(pī )
pínɡ
澎湃:形容波浪冲击岸边或互相撞击,比喻声势浩大。 狂宛澜转::巨大而汹涌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哺育:辗转,经过许多地方。 屏障:比喻培养。 气魄:指屏风或阻挡之物,也有保护遮蔽的含义。 九曲连气环势:。 一泻千万丈:
【关爱河湖】保护母亲河保卫黄河 保护母亲河日课件(共24张PPT)

2
以严打整治黄河流域治 安突出问题和乱点为牵 引,坚决维护黄河流域 社会治安大局稳定;
3
以推进黄河流域扫黑除 恶专项斗争为牵引,坚 决铲除危害黄河流域生 态环境安全和高质量发 展的黑恶势力。
保护黄河 国家在行动
打击侵害企业合法权益违法活动
以开展进企业访民意活动为牵引,精准打击影响企业创新发展、生产 经营各类违法犯罪问题,切实保护企业和公民合法权益,维护良好营 商环境,为沿黄企业健康发展创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以打击侵害 黄河经济带企业合法权益违法犯罪活动、黄河经济带涉众型经济违法 犯罪活动、黄河经济带涉侵犯知识产权、制售伪劣商品、制假贩假等 违法犯罪活动为重点,为企业生产经营营造良好治安环境。
黄河洪水威胁一直是中华民族的 “心腹之患”,其根源就是黄河 中游的水土流失。与水灾一样, 黄河流域的旱灾,也存在着灾情 重、频率高的特点。
母亲河现状
水资源供需矛盾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面临的形势将更加严峻。
2010年缺水 40亿立方米,
2030年缺水 110亿立方米,
2050年缺水 160亿立方米。
水土流失
母亲河现状
许多地区由于全球变暖、植被破坏、灌溉方式落后,引起森林、 草原和耕地的严重退化以及水土流失和沙漠化。
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 15.6%,水土流失最严重的黄土高 原竟达到90%。黄河在上中游地区, 流经世界上最大的黄土高原,由于 黄土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造 成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
母亲河黄河
中国文明初始阶段的夏、商、周三代以及后来的西汉、东汉、魏、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十国、宋、金等几十个强大的王朝,其政治经济活动的核心地区也 都在黄河中下游一带;
反映中华民族智慧的
18《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教学课件(共21张PPT)

➢ 新课导入
➢ 可以编辑修改 ➢ 最新 2023-2024学年
六年级语文上册《浪淘沙》课件
浪 淘 沙
册
以下为备用PPT母版与图标和背景图供使用(原创)
授课老师:
时间:2023年9月9日
此为PPT课件母版和背景图供使用(原创)
2
0 2
六年级语文上册
3
六 年 级
《浪淘沙》
浪 淘 沙
语 文
(2023版)课件系列
板书设计
2 0
九曲黄河 写
万里沙 壮
2
3
六
年 级
浪淘沙
实 浪淘风簸 自天涯 观
语 文 上 册
(其一)
想
上
九天银河去 奇
象到
特 牵牛织女家
气势非凡
浪 淘 沙
愿望美好
课后小结
2
《古诗三首》是六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其中包括《浪淘沙(其一)》等三首古诗。
0
2
1
在《浪淘沙(其一)》中,诗人通过描绘黄河的雄伟景象,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自豪感。
同到 牵牛 织女家。
多音字
2 0
用簸(bò)箕颠动米粮,
2 3
扬去糠秕和灰尘。用作名
六 年
词时读四声。
级 语
簸
浪 淘 沙
文
上 册
上下颠动,摇晃。用作动
词时读bǒ。如颠簸。
诗文解读
2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0
2
3
六
注释
年
级
浪 淘 沙
语 文
【九曲】形容河道弯弯曲曲。
上
册
【浪淘】被大浪淘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黄河,母亲河》教案

《黄河,母亲河》教案《黄河,母亲河》教案《黄河,母亲河》教案1活动目标:1、了解黄河的发源、历史,感受黄河文明,体会黄河作为“母亲河”是怎样全面深入地积淀在中国文化中的。
2、培养学生根据主题搜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分析运用所得资料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自由、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培养学生在综合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5、关注母亲河,加强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课前准备:1、引导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2、明确本次活动的目标和具体要求。
3、指导学生选定活动主题。
4、通过书刊、音像、影视、网络、音乐、个人采访、图书馆等途径搜寻有关黄河材料。
5、指导学生选择材料,做到有所取舍。
6、训练主持。
教学设想:本节课分二大环节由师生轮流主持:l师由动态黄河图导入,引出学生活动一:(学生主持)黄河知识竞答: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l然后由两则材料引出学生活动二:不废江河万古流。
(师主持)l最后进行反思,了解学习效果。
教学过程:一、导语(1分钟)课件(1)(大屏幕:以澎湃汹涌的黄河为背景,展示课题《黄河,母亲河》及师激情讲述)“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
”可以说,只要是中国人,就没有不知道黄河的。
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用它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
今天,就让我们作一次黄河文化的巡礼,来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黄河情。
这节课我们继续进行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出示课题)。
首先让我们欣赏一组动态的黄河实景。
请同学描述观后的感受。
师引出活动:我们在第6课学习了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黄河颂》,这一首《黄河颂》使我们澎湃,壮怀激越。
它激发了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黄河,哺育了世代炎黄子孙,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那么,有关黄河的知识你又了解多少呢?下面我们进行本节课第一个活动:黄河知识竞答。
未来版品德与社会五下《我们的母亲河》表格式教学设计

未来版品德与社会五下《我们的母亲河》表格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们的母亲河》是一篇介绍中国主要河流的文章,通过讲解长江、黄河、珠江等河流的地理位置、特点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使学生了解中国的水资源,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文章内容丰富,语言简练,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
本课教学内容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导入、正文讲解、课后小结、家庭作业和板书设计。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地理知识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和特点,以及环保意识,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巩固和提高。
此外,学生对于图文结合的学习方式较为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采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主要河流,包括长江、黄河、珠江等,以及它们的地理位置、特点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水资源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中国主要河流的地理位置、特点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难点:让学生理解并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情感教育法:通过讲解河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珍惜水资源,提高环保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文章、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的主要河流。
提问:“你们知道中国的主要河流有哪些吗?”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板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段聆听歌曲
(1)教师范唱歌曲的第一乐段,学生听辨发现 这四乐句旋律的特点。(旋律的进行由同音反复的 切分节奏和大跳音程开始,按缓缓的音阶式下行, 四乐句的节奏都比较紧密。) (2)学生边用切分节奏拍击边随乐跟唱。
分段聆听歌曲
(3)学生随录音跟唱第二乐段,学生找出第二 乐段乐句之间的变化。(节奏动感—舒展—动感, 音区从低—高—低,情绪更激动。) (4)学生随录音将这种变化跟唱出来。 (5)学生为舒展的乐句设计相应的伴奏音型。
母亲河(第2课时)
初次聆听
教师:大家听到的这首歌曲具有我国什么地方 的音乐特点?(新疆)它特别在哪里呢?(节奏极 具典型舞蹈性)
再次聆听
(1)教师:你能模仿歌曲中的典型节奏吗?( 切分节奏) (2)教师:歌曲还有什么特别之处呢?(乐器 也独具特色)老师出示新疆维吾尔族的特色乐器: “达卜”、“都塔尔”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片或实物。
再次聆听
(3)教师用切分节奏型示范演奏:教师演奏“ 达卜”时,双手“虎口”扶住鼓框,除拇指外,其 余各指均可用于击鼓。手指敲击鼓面的不同部位, 能发出音响有别的“咚”、“哒”之声,也可以摇 动鼓身,使小铁环撞击鼓框,亦能发出“沙沙”的 音响。在维吾尔族,“达卜”一般由男子演奏。 (4)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尝试为歌曲编配有切分 节奏的伴奏型,为歌曲伴奏。
再次聆听
(5)教师:切分节奏是新疆音乐作品中常见的 节奏型,正是这种节奏型的运用使新疆的作品都带 有一种独特的舞蹈性。 (6)请学习新疆舞蹈中的典型动作:移颈、托 帽、转手腕。边哼唱边做舞蹈动作。 (7)学生分成男女生来随乐律动。(男生做击 切分节奏的手鼓动作,女生做新疆舞蹈动作。)
简介歌曲
(1)学生说说歌曲歌唱的内容? (2)教师:《塔里木河》是一首典型的新疆维 吾尔族歌曲,塔里木河它是中国第一大内流河,全 长2179公里,它的流域主要位于新疆南部,对于每 一个新疆人来说,她不仅是故乡之河,也是母亲之 河、生命之河,她的神奇、她的壮美,永远铭刻在 他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