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工作实务完全手册--会计报表粉饰

财务工作实务完全手册--会计报表粉饰
财务工作实务完全手册--会计报表粉饰

会计报表粉饰

会计报表的排列及数据勾稽在设计上是严谨的,但严谨的设计未能挡住滔滔的假账逆流。如今,会计报表粉饰已成了会计圈里的显学,这无论如何都是让人难以接受的。盈余管理、财务粉饰、做假账,或许程度轻重有别,但操刀者内心的欲念却是相同的。边界在哪里、红线在哪里,会计人不可不知。

一、会计报表的不同视角

98.底子、面子、日子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合在一起称为会计主表,会计主表往往被视为会计核算的工作成果。这三张报表对企业而言地位与价值各不相同,它们分别被戏说为底子、面子、日子。资产负债表是企业的底子,利润表是企业的面子,现金流量表是企业的日子。底子因为难以看清楚,所以大多数人更关注面子。底子下的“浮肿”有的好识别,如其他应收款里的费用、应收账款中的逾期;有的“病灶不扎肉里”去,摸不清深浅,如无形资产、在建工程中的“猫腻”。流动资产里的“脓包”好挤,而一旦藏到长期资产里,谁又能奈何?现金流入与流出可以直接反映企业“日子”的好坏。

99.会计报表中数据的勾稽关系

会计报表中数据的勾稽关系如下:

(1)利润表中的净利润数=期末资产负债表中的未分配利润数-期初资产负债表中的未分配利润数;

(2)不存在受限制使用的资金时,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期末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资金数-期初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资金数。

会计人员检验会计报表平不平,一看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是否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二看这两项数据的勾稽关系。

100.会计报表排列顺序有讲究

会计报表中各项目的排列顺序是有讲究的。资产负债表左右按重要性排列,以左为尊,如我们在炫耀企业规模时会讲总资产多大;上下按照流动性高低排列,货币资金永远排最上方。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上下分布,以重要性排列,重要的排上面。因此,利润表的第一项就是营业收入,现金流量表的第一项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101.利润表变迁承载的观念改革

你知道利润表的变迁承载了多少思想与观念的改革吗?我上大学时,利润表叫损益表,是反映经营成果的报表,现在的名字有了喜庆的味道。我一直觉得叫损益表更贴切,亏了为“损”,赚了为“盈”,这两种可能都在一个名字之中。利润表这个叫法存在一个问题,亏损了怎么办?亏损现在有个自欺欺人的叫法——负利润。净利润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中叫未分配利润,没有足够的现金,未分配利润就是镜花水月。

102.企业所得税在利润表中的角色转换

企业所得税在利润表中的列示经历过重大变化。以前企业所得税税率高达33%,可外企是15%,并且享受这一待遇多年,现在统一为25%了。企业所得税曾经不是作为费用存在的,而是作为利润分配的一种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出台后,股权意识提升,企业所得税还原了它的真实面貌。对股东而言,所得税是企业被强制承担的费用,企业只有交完了所得税,利润才真正属于股东。

103.产品好却未形成品牌在利润表中的体现

企业有好产品却未形成品牌时,利润表会如何体现呢?一是各期利润表中收入的规模不断增加,产品好必然会有口碑效应,选择的人会越来越多;二是销售毛利率不断提升,为了打开市场,产品刚推出时定价会偏低,之后再逐步提升;三是随着销售毛利率提升,销售费用会不断增加,企业的市场推广、广告宣传力度会逐步加大。

104.合并报表时对清关联交易并不易

集团公司做会计报表合并时,先要让下属单位填报关联往来,审核同一业务两方的挂账科目,如果金额一致,就可以做抵销处理了。这种模式要求各子公司预先详细对账,账对齐后再填报集团财务部。对账工作无疑要由子公司财务人员承担。很多关联交易对清账并不容易,有些关联交易很可能被刻意瞒报。

105.现金流量表是会计主表中的附表

现金流量表是打入会计主表中的附表。以前我们常说三大会计主表,实际上主表仅指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是后来凭实力打

败财务状况变动表后才跻身主表之列的,不算“正根儿”。现金流量表能左右逢源,在于它切中了主表的要害。现金流量表不同于资产负债表,它属于动态报表;也不同于利润表,它是按收付实现制编制的。

106.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收支该如何列示

会计人员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及“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这两项的填写有个细节需注意:如果企业资金管理欠规范,员工备用金借款、还款频繁,机械地按资金流向编制现金流量表就会同时撑大两项的总计金额。这可能会导致记录与实际脱节。对此,建议将借款、还款的差额仅填列在一项中。

二、资产负债表科目的另类解读

107.固定资产应着眼于“固定”二字

目前,很多企业还在机械地沿用会计制度的规定,价值2 000元以上,使用年限超过一年的资产计入固定资产。然而,几十年前的2 000元和今天的2 000元购买力相差何止10倍。另外,企业有几项资产只能使用一年以下呢?从金额与使用年限角度定义固定资产是严重的误读。从字面看,固定资产应着眼于“固定”二字,本意是指不动产。

108.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符合企业现实需求

固定资产可以加速折旧,折旧政策与市场竞争何关?我们暂且分析一下,谁会利用加速折旧政策呢?自然是那些想节税且不在意账面会计利润的企业,民营企业正契合这两项条件。未来民营企业能快速回笼固

定资产投入,自然有利于设备的更新换代,竞争优势不就形成了吗!

109.有些银行存款要在其他资产中核算

并非所有的银行存款都在资产负债表的“货币资金”科目中列示。如果银行存款不能被企业完全掌控,它在资产负债表中就要异地而居。例如,银行存款被法院冻结了;银行存款被其他企业、个人或银行监管和监控;银行存款被抵押给其他企业或个人。在这些情形下,银行存款流动性大打折扣,只能在“其他流动资产”科目中列示。

110.资本公积曾经是个筐

2000年以前,监管部门为了制约上市公司耍手段做大利润,要求上市公司将营业外利润计入资本公积。这使资本公积成了装非经营利润的筐,里面的内容越来越多。折腾了几年,没起到任何作用,又恢复了资本公积本来的面目。

111.账外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

企业账外资产可分为账外无形资产和账外有形资产。账外无形资产越大越好,账外有形资产要具体分析。账外无形资产如凝聚力、品牌等,虽看不见,却能帮企业赚钱。这类账外资产自然越大越好。账外有形资产可分为账外流动资产与账外非流动资产。账外流动资产如小金库,其金额越大漏洞越多;账外非流动资产则不同,如提完折旧的设备、厂房,其是企业压箱底的“体己”,越大越好。

112.无形资产虚多实少

无形资产是一个尴尬的科目。它核算的内容除土地使用权外,大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虚无之物。土地使用权实际就是土地,它等同于固定资产。剩下的无形资产似乎更像待摊销的费用。然而,企业真正的无形资产,如文化、团队、口碑等,在正常情况下却无法核算于其中。我通过观察发现,账面无形资产大的企业往往真实无形资产少。

113.资产负债表里的“垃圾筐”

资产负债表里有个“垃圾筐”,那就是“其他应收款”,它虽归属于流动资产,实则装填了许多虚胖的“伪资产”。例如:

(1)没有拿到发票的费用或者挂账的员工薪酬;

(2)收不回来的员工借款;

(3)收不回来的押金;

(4)股东为了不交税而拿走的分红款;

(5)资金拆借形成的坏账等。

这里要注意一点,其他应收款畸高的企业,往往隐藏着巨额的潜亏。

114.“其他”类科目猫腻多

会计科目里的“其他”类科目说不清道不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里的“其他支出”一项,经常遭受质疑。企业会计科目中涉及的“其他”更多,如资产类科目有“其他应收款”“其他资产”,负债类科目有“其他应付款”,收入类科目有“其他业务收入”,费用类科目明细最后一项大都预留给“其他”。“其他”神神秘秘,就像一个不知底细的孩子,不好惹、不好碰。

115.商誉为何少见于资产负债表

我们应该先搞清楚商誉是什么。它看不见、摸不着,其存在可使企业获得超额利润。如此说来,企业未来年度超额利润的现值之和应该是商誉的价值了。既然计量基础有了,为何做账时仍不核算商誉呢?作为资产,商誉与企业不可分割是关键原因。因此,只有在企业合并及业务合并时,商誉才会在资产负债表中浮出。

116.难以理解的会计科目

难以理解的会计科目有两类:一类是人为搞复杂的,如“金融资产”,仅分类就让人看得头晕;另一类是雌雄莫辨的,如“递延资产”“待处理财产损溢”,这类科目面目模糊,说是资产,却又可能是负债,让人混淆不清,甚至连名字都叫不利索,大家理解困难自在情理之中。对此,会计人员应加强学习,将这些会计科目理解透彻。

117.资本公积与盈余公积名字的由来

“公积”本意是公共积累,资本公积意指“公积”来自资本,盈余公积意指“公积”来自盈余(利)。字面意思清楚了,就好理解其中的含义了。资本公积来自部分股东的投资,却由全体股东按股比分享。盈余公积来自利润,目的是不让股东把利润分光了,给企业备点余粮。

118.为什么计提盈余公积

企业为什么要从未分配利润中计提盈余公积呢?目的很有趣,即限制企业向股东无节制地分红,从而保存企业实力,间接保护债权人的利益。盈余公积不是资金的占用形态,其本质是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分

为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具有强制性,按每年净利润的10%提取,上限为企业注册资本的50%。任意盈余公积根据企业章程与股东大会的决议,从企业盈余中提取。

119.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与权益法的划分依据

对于“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以前的规定是占股20%以下用成本法,20%以上用权益法;现行的规定是占股20%以下仍保持成本法,50%以上改用成本法,20%~50%保持权益法。我一直不太明白这样变更的目的与意义,如果用现实情况做参考的话,似乎占股50%以下用成本法,50%以上用权益法更为恰当。

三、利润表科目的另类解读

120.“税金及附加”名称的变迁

“营改增”以后,“营业税金及附加”这个科目名不副实了,没了“营业税”这个主体,科目名称有必要做变更,于是改名为“税金及附加”。其实更早的时候它叫“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主营业务收入与其他业务收入合并列示后,“主营”两个字就被拿掉了。现在“税金及附加”科目核算所有体现在利润表中的税费,如消费税、资源税、附加税、印花税、土地使用税、房产税以及车船使用税等。

121.开办费不用摊销了

开办费归集的时间段为两段:

(1)从企业被批准筹建到注册成立;

(2)从注册成立到正式开始生产、经营。

开办费的核算范围包括筹办人员的薪酬、办公费、培训费、差旅费、印刷费以及注册登记费等。现行会计准则下开办费在“管理费用”科目核算,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不再记为“长期待摊费用”,而且现行税法对开办费的税务处理要求与会计准则一致。

122.邮电费科目的渊源

目前,一些老国企的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的二级会计科目仍有“邮电费”。很多人未必理解这个科目,不明白为什么要把电话费、邮寄费合并为邮电费,这两者压根儿就不搭界啊!实际上,“邮电费”这个科目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20世纪,我国官方的邮政、电信是一家,中央有邮电部,企业自然要把和邮电相关的费用整合在一起。时过境迁,个别企业的会计核算却未能与时俱进。

123.业务招待费都应计入管理费用

很多会计人员都没有把业务招待费的账做对,他们将业务招待费按部门属性归集,如将行政部门发生的招待费计入管理费用,将销售部门发生的招待费计入销售费用,将研发部门发生的招待费计入研发费用……业务招待费正确的做账方法是一律计入管理费用,不得在销售费用、研发费用、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在建工程等科目归集,已归集的要调整至管理费用科目。

124.销售费用的曾用名

销售费用曾改名为营业费用,后来又改回销售费用。我更认可销售

费用这个名称,营业费用则太抽象。企业所有经营管理活动都可以叫营业活动,因之发生的费用都可以称为营业费用。这样一来,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研发费用都可涵盖其中。销售费用则不一样,它的定位很精准,锁定市场销售行为。

125.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是企业的反常现象

营业外收入实际是意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实际是意外支出。营业外支出多,说明企业管理存在问题,因为管理不善才多意外。营业外收入多,同样说明企业管理不善。试想,哪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呢?营业外收入表面上看是意外收入,其实是过去多计的支出。因此,无论是营业外收入还是营业外支出,都是企业的反常现象。

126.营业外收入一分为三

“营业外收入”这个科目原本是个大杂烩,企业不好界定的收益都在该科目核算,但现在发生变化了,营业外收入被一分为三。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企业会计准则第42号——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组和终止经营》的规定,增加了“其他收益”“资产处置损益”两个科目,把原来“营业外收入”相应的核算内容剥离到这两个科目中。

127.期间费用在利润表中的列示

利润表中期间费用的列示一直在改进。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主要包括研发、生产、销售,把生产的资金流向记录在营业成本中,把研发投入记录于管理费用是有歧

义的。因此,仅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三元架构记录经营管理活动不够明晰。2018年财政部发文,明确利润表要分别列示研发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以及财务费用。

四、会计报表粉饰的尺度

128.做假账、财务粉饰、财务包装和盈余管理的差别

做假账、财务粉饰、财务包装和盈余管理这四个词有何差别呢?本质都是想让财务数据变得好看,但操作手法却有拙巧之别,名词选择上有掩耳盗铃之嫌。巧在什么地方呢?无非是打时间差。如果放宽会计期限,收入和利润必然是一定的,“会计化妆师”不求永远,他们要的是在某段时间内让会计数据容光焕发。

129.会计利润具有欺骗性

会计利润具有欺骗性。一方面,会计利润是基于权责发生制核算出来的,有利润不见得有现金流,即会计利润只是账面利润;另一方面,计算会计利润时没有考虑机会成本与货币的时间价值,不尽客观。一般而言,会计利润不适用于做投资决策,会计人应跳出会计利润思维,多考量经济利润。

130.盈余管理的四个意图

盈余管理的真实意图是什么?简言之为“四看”:

一是给税务看,把该交的税控制在企业愿意交的范围内;

二是给董事看,让董事觉得企业业绩稳定,经营班子可靠;

三是给股东或潜在股东看,让股东对企业充满信心,将来愿意继续给企业投资;

四是给银行看,让银行对企业有信心,放心给企业贷款。

131.会计报表粉饰的底线

人们对美的追求不仅希望有“清水芙蓉”之美,还希望有“巧夺天工”之美。大家对会计报表“美”的要求与此类似,天然去雕饰的数据固然可信可靠,但有时却未必可取。会计报表要展示的会计数据有时恰恰是企业丑的一面,而这丑的一面或许并不能代表企业的真实形象。若如此,对会计报表进行一番不出格的“化妆”,也是一种理性选择。

如同女孩子化妆,现实中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粉饰会计报表的现象,对这种现象我们不能因为心理上反感就一概否定。在某些情况下,对企业利益各方而言,进行会计报表粉饰会比提供原始的会计报表更有利。但企业粉饰会计报表要有节制以及有对法律法规的敬畏,不出格、不冒险、不存心欺诈是财务化妆术的底线。

132.识别粉饰会计报表常见的方式

上市公司粉饰会计报表的方式有很多,但违法操纵盈余的手段并不多见。下面是我见过的几种手段:(1)提早确认收入;(2)延后确认费用;(3)研发费用资本化;(4)做大在建工程等长期资产;(5)转圈做贸易撑收入;(6)自产自销、中间过桥规避关联抵销;(7)一次亏够再反转利润;(8)重大资产处置。

133.看清虚增的收入与掩藏的成本

企业过度粉饰会计报表就是把利润做大,手段不外乎虚增收入、掩藏成本。被虚增的收入因为没有现金流入,所以一定会在账面体现为应收账款。被掩藏的成本因为没有结转为主营业务成本,所以一定是在存货中虚挂。因此,搞清楚企业是否过度粉饰会计报表并不难,一是对应收账款进行函证,看看债权是否真实存在;二是盘点存货。

134.虚增收入的常见方式

你清楚收入跨越式增长背后的故事吗?

某医药企业刚上市时收入10亿元,董事长提出下一年度做到40亿元。这样的大飞跃能实现吗?他真的做到了,办法是先在各地收购一批医药企业,但规模还不够,于是又收购了一批医药销售企业。合并报表后,收入真达到了40亿元。但祸根埋下了,收购的这些企业能盈利者寥寥无几。

企业虚增收入的常见方式有以下几种:

(1)提早确认收入,寅吃卯粮;

(2)联合几家外部公司转圈倒货,为做收入而折腾;

(3)虚构合同,凭空捏造收入,这是最令人痛心的,企业要为这点假收入承担流转税和所得税。

即便理由万千,企业经营者也不能因虚增收入让股东受损。

135.商誉爆雷

2018年年底,上市公司因商誉爆雷的问题浮现出来了。何谓商誉,本就是一个“荒唐”的概念。按照我的理解,商誉就是混进资产里的潜亏。多年以前,出台的关于商誉的会计准则规定,商誉不做分摊处理,而是搞减值测试。但减值测试大概没有人能做出准确的评判,结果成了

摆设。

136.警惕有净利润却没有现金流入的企业

实务中,我们要警惕净利润为正,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为负,筹资活动净现金流量为正的上市公司。这些上市公司的利润往往是假象,现金流量会说真话。这三项综合来看,最靠谱的解释是,利润做出来了,但货款没有收回来,企业资金链紧张,于是靠借款度日。如果一家上市公司连续几年如此,基本是步入没落了。一旦银行惜贷,后果不堪设想。

137.如何评判利润的含金量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评判利润的含金量。

(1)企业投入是多少。投入越少,利润含金量越高。衡量指标

为“净利润÷净资产”。

(2)利润有多少变成了现金。利润变现越多,其含金量越高。衡量指标为“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净利润”。

(3)利润有多少是经营活动带来的。经营活动创利越多,利润含金量越高。

(4)利润可否持续。若利润持续增长,则其含金量高。

138.短期行为会导致企业关门

有这样一个案例:某娱乐连锁企业与某红酒商签订协议,一次性采购红酒2亿元,获返点3 000万元,随后该企业将返点计入收入,将红酒采购额计入存货。

通过这一案例,我们可以判断出以下三点:

(1)企业乱用收入确认政策,返点应作为商业折扣;

(2)红酒采购量占压了巨额运营资金,可能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

(3)经理人的短期行为可以要了一家企业的命。

139.微利与巨亏背后的信号

微利与巨亏背后的信号是什么?微利大多是做出来的,更有可能是微亏,但经会计涂脂抹粉,把亏损捯饬成了盈利。微利透着经营者的虚荣心,巨亏则是持续微利的续集,以前做出来的微利终究是兜不住的。企业巨亏后有两种结局:一是就此沉沦;二是甩掉包袱,轻装上阵。

140.假账存在的原因

假账经常出现在企业引入风投、IPO以及增发股票等过程中。这些情形都不难理解,另外还有一种情形也值得注意,即有些集团公司绩效考核非常残酷,排名靠后的高管要下课,高管如不甘心就此出局,可能会挖空心思搞短期操作,但求保住位置于一时。对此,总部若耳目不灵,就可能酿成灾难性后果。

总体而言,假账的存在主要源自四个方面的原因:

(1)企业老板小家子气,这也是有些小微企业做假账的主因,目的是偷税漏税;

(2)企业创始人贪婪,一切只为在资本市场大捞一笔;

(3)职业经理人傲慢,他们要应付考核,要获得奖金,难免会有意无意地把会计报表做得好看一点;

(4)个别会计人有限理性,总觉得自己对会计准则的理解较为透

彻,总以为自己能钻制度的空子。

141.看透财务造假的乱象

企业财务造假的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1)做小利润,具体做法有账外确认收入,多记成本费用。这样做的目的是偷税,操作者以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居多。

(2)做大利润,具体操作花样比较多,常见的有多确认收入、提早确认收入、少结转成本费用、成本费用资本化。这样操作的企业以上市公司、IPO公司,或拟寻找风投的公司为主。

为什么小企业挖空心思做小利润,上市公司挖空心思做大利润呢?本质都是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小企业股东利益体现在企业的净资产,利润做得小,交税就少,股东落下的利润就多。等到企业上市后,状况就不同了,股东的利益体现在股市,与企业净资产脱钩了,这时利润做得越大,市盈率可能越高,股价就越高。

142.如何区别会计差错与会计做假

会计差错与会计做假,前者是无心之过,后者是主动为之,道理简单明了。在实际情景中,应该如何区分二者呢?对于会计做假行为,会计人员可以辩解自己能力有限、工作马虎,以致造成会计差错。这种情况该怎么界定呢?我不由得想起了偷税漏税的概念,同样是有心、无心之别,税务机关分不清,干脆全当成偷税处理。

143.警惕模糊处理的会计摘要与自制凭证

企业做假账总会留下痕迹,为了便于解释,个别会计人员在做账时

会对摘要与自制凭证模糊化处理,对事项描述故意语焉不详。对审计而言,这种一眼看不透的支出需要格外留心,不妨列作审计重点。这样看来,不清不楚的假账增加了审计的难度。

144.合理设定KPI可以预防做假收入

杜绝企业虚增收入,需要在制定KPI时让其他指标牵制收入指标。单一的收入指标做假很容易,增加销售毛利率指标后,虚增收入就难多了,至少倒货贸易无法再做假;如果再加入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指标,提早确认收入就不可行了;如果再对应收账款增长率加以考核,基本就可以堵住虚增收入的口子了。

五、研发费用的重要性

145.研发支出在会计报表中如何列示

如果你注意观察最新的会计报表样式就会发现,不仅资产负债表资产类科目有“开发支出”,利润表也新增了一个费用类科目“研发费用”。有了这两个科目,所有的研发支出在会计报表中都有了落脚处。开发阶段的支出直接资本化,记入“开发支出”科目即可;研究阶段的支出直接费用化,记入“研发费用”科目即可。

146.研发费用在利润表中单列所释放的信号

研发费用在利润表中单独列示释放出一个信号:研发费用高的企业是有长远发展规划的企业,重视研发的企业将得到更多尊重与认可。研发费用之前一直混在管理费用中核算,这既模糊了研发费用的本来面

目,也歪曲了管理费用的实质。现在的改革等于拨乱反正,为企业在研发上所做的努力而正名。

147.研发费用能否资本化

研发费用能否资本化,关键在于企业的研发工作是处于研究阶段还是开发阶段。处于研究阶段,意味着事情尚未成形,花的钱就当打水漂了,全部作为费用。处于开发阶段,好比看到了黎明前的曙光,花的每分钱都将有价值。实操中有两点不好把握:一是研究、开发临界点怎么分;二是谁敢说到了开发阶段成果就一定有价值。

148.研发费用费用化更符合谨慎性原则

研发费用资本化是给利润粉饰开的一个口子。研发不到最后一刻,谁能预知成败呢?把研发行为硬生生截为研究、开发两段并不科学;研发从来是行百里半九十,不到最后一刻没人敢说研发成功。从这点看,研究、开发是不可分的。即便研发成功了,研发成果就一定有价值吗?研发成功与市场成功差得远呢!按谨慎性原则,研发费用同样应费用化。另外,站在节税的角度看,研发费用可立即加计扣除,企业理应乐意费用化。如果会计账面上资本化的研发支出过于高企,那是值得关注的信号,基本可以断定企业在滥用此款粉饰报表。

149.企业的好“三高”与坏“三高”

产业发展通常有两条路径:

(1)低价格、低质量、轻创新;

(2)高价格、高质量、重研发。

第一条路径多为仿制,企业做着做着就成了“血汗工厂”,甚至成了“假冒伪劣工厂”。第二条路径早期艰难,企业要耐得住寂寞,一旦做起来,会形成品牌影响力,华为就是例子。对此,我们把高毛利率、高预收账款、高研发费用加一块称为“好三高”,有这三高的企业几乎可断定是好企业。高毛利率、高应收账款、高销售费用加一块是“坏三高”,有这三高的企业往往一时显赫,结局凄凉。好坏三高的差别在于推动高毛利率的动因不同,前者靠研发创新,后者靠市场运作。

150.衡量企业发展后劲看研发投入

创新是高科技企业之魂。衡量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后劲,可以看它每年的研发投入。华为每年至少拿出收入的10%投入研发。华为CFO孟晚舟曾表示,研发投入要像跑马拉松,而不是百米冲刺。华为能在完全竞争的通信市场笑傲群雄,与产品、技术过硬分不开,这些又与华为研发领先的战略分不开。

研发是企业的立足之本,但也具有不确定性。企业该如何降低研发的不确定性呢?任正非有个生动的比方,先开一枪,再打一炮,然后继之以“范弗里特弹药量”。先开一枪,就是企业在不同前沿技术方向开展研究,探索中没有失败这个词,但要控制节奏;当感觉到企业发展会有突破时,就再打一炮;当觉得有点把握时,再进行密集投入,这就是运用“范弗里特弹药量”。

151.想要预收账款,必须研发创新

“预收账款”科目贷方的发生数可以反映企业产品的竞争力,以及企业对研发创新的态度。通常,企业只有开发生产新产品、稀缺产品才能做到先收钱后发货。竞争者同样会看到这种商机,要想持续保持领先优

势,企业需要不断地研发创新,苹果公司的产品就是例证。深究一下你会发现,预收款项大的企业往往研发支出也大。这也算天道酬勤吧!

六、外部审计亟须规范

152.勿让年报审计沦落为走过场

现在,有些企业的年报审计已沦落为走过场。企业发过去三张报表,审计的一份报告就出来了。这中间凭证抽查、盘点、函证、询证一概全无,甚至审计人员都不来现场。这样的审计报告究竟谁会需要呢?管理层心里清楚,他们不需要。股东如果真要了解企业,一定会另行委托事务所做专项审计。如此说来,这些企业的年审就是可有可无的形式了。

153.审计委托权应属于真实会计信息的需要者

我的硕士论文《试论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托权的定位》提出,审计委托权应属于真实会计信息的需要者。后来该文获得了杨纪琬奖学金,颁奖词说它为解决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真实性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我对审计委托权的思考这些年一直在继续,以前的观点虽正确,但理论要落地,我主张谁需要审计就由谁委托审计。

154.审计怎么查账

对于查账,没有经验的审计人员会一头扎进财务账里,半天也瞧不出端倪;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会先看银行流水单,把脉企业资金的进出,再有针对性地翻阅会计凭证,警惕现金收付频繁以及个人资金进出

常用的财务报表有哪几种类型

常用的财务报表有哪几种类型 会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财务状况变动表、各种附表以及附注说明。 三大财务报表: (1)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年末、季末或月末)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数额及其构成情况的会计报表。它是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恒等式为理论根据,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与次序把企业一定日期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予以适当排列,并从企业的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等基本会计资料中摘取相关的数据编制而成的。资产负债表主要能够向各类报表使用者提供以下几个方面的会计信息: ①企业所掌握的经济资源。 ②企业所负担的债务。 ③企业的偿债能力。 ④企业所有者享有的权益。 ⑤企业未来的财务趋向。 借助于资产负债表,会计信息使用者可以了解企业特定时日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基本情况,分析、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以便做出各自的相关决策。 (2)利润表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生产经营成果及其分配情况的会计报表。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可合并编制成一张表,也可分别编制成两张表,我国现行会计制度采用后者。利润表是以“收入-费用=利润”这一平衡公式所包含的经济内容为依据编制的。收入项目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费用项目包括各种费用、成本以及从收入中补偿的各种税金及附加,如主营业务成本、营业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利润类项目如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利润总额等。 利润表表体部分列示收入、费用和利润项目时,根据排列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单步式利润表和多步式利润表,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制度采用了后者。 (3)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会计期间内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等对现金及现金等价

会计报表编制说明包括什么内容

会计报表编制说明包括什么内容会计报表编制说明包括什么内容 (一)资产负债表编制说明 1.本表反映小企业一定日期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情况。 2.本表“年初数”栏内各项数字,应根据上年末资产负债表“期末数”栏内所列数字填列。如果本年度资产负债表规定的各个项目 的名称和内容同上年度不相一致,应对上年年末资产负债表各项目 的名称和数字按照本年度的规定进行调整,填入本表“年初数”栏内。 3.本表“期末数”各项目的内容和填列方法: (2)“短期投资”项目,反映小企业购入的各种能随时变现、并 准备随时变现的、持有时间不超过1年(含1年)的股票、债券等, 减去已计提跌价准备后的净额。本项目应根据“短期投资”科目的 期末余额,减去“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科目的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3)“应收票据”项目,反映小企业收到的未到期收款也未向银 行贴现的应收票据,包括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本项目应 根据“应收票据”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已向银行贴现和已背书转 让的应收票据不包括在本项目内,其中已贴现的商业承兑汇票应在 会计报表附注中单独披露。 (4)“应收股息”项目,反映小企业因进行股权投资和债权投资 应收取的现金股利和利息,应收其他单位的利润,也包括在本项目内。本项目应根据“应收股息”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5)“应收账款”项目,反映小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和提供劳 务等而应向购买单位收取的各种款项,减去已计提的坏账准备后的

净额。本项目应根据“应收账款”科目所属各明细科目的期末借方 余额合计,减去“坏账准备”科目中有关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 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如“应收账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期末有 贷方余额,应在本表中增设“预收账款”项目填列。 (6)“其他应收款”项目,反映小企业对其他单位和个人的应收 和暂付的款项,减去已计提的坏账准备后的净额。本项目应根据 “其他应收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坏账准备”科目中有关其 他应收款计提的坏账准备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7)“存货”项目,反映小企业期末在库、在途和在加工中的各 项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包括各种材料、商品、在产品、半成品、包 装物、低值易耗品、委托代销商品等。本项目应根据“在途物资”、“材料”、“低值易耗品”、“库存商品”、“委托加工物资”、“委托代销商品”、“生产成本”等科目的期末余额合计,减去 “存货跌价准备”科目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材料采用计划成本 核算,以及库存商品采用计划成本或售价核算的企业,应按加或减 材料成本差异、商品进销差价后的金额填列。 (8)“待摊费用”项目,反映小企业已经支出但应由以后各期分 期摊销的费用。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其他待摊费用, 应在本表“长期待摊费用”项目反映,不包括在本项目内。本项目 应根据“待摊费用”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长期待摊费用”科目 中将于1年内到期的部分,也在本项目内反映。 (9)“其他流动资产”项目,反映小企业除以上流动资产项目外 的其他流动资产,本项目应根据有关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10)“长期股权投资”项目,反映小企业不准备在1年内(含1年)变现的各种股权性质投资的账面余额。本项目应根据“长期股权 投资”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11)“长期债权投资”项目,反映小企业不准备在1年内(含1年)变现的各种债权性质投资的账面余额。长期债权投资中,将于1 年内到期的长期债权投资,应在流动资产类下“1年内到期的长期

一个完整的财务情况说明书及财务报告 模板

一个完整的财务情况说明书及财务报告 一、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情况 (一)企业主营业务范围和附属其他业务,纳入年度会计决算报表合并范围内企业从事业务的行业分布情况;未纳入合并的应明确说明原因;企业人员、职工数量和专业素质的情况;报表编报口径说明。 (二)本年度生产经营情况,包括主要产品的产量、主营业务量、销售量(出口额、进口额)及同比增减量,在所处行业中的地位,如按销售额排列的名次;经营环境变化对企业生产销售(经营)的影响;营业范围的调整情况;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开发及投入情况。 (三)开发、在建项目的预期进度及工程竣工决算情况。 (四)经营中出现的问题与困难,以及需要披露的其他业务情况与事项等。 二、利润实现、分配及企业亏损情况 (一)主营业务收入的同比增减额及主要影响因素,包括销售量、销售价格、销售结构变动和新产品销售,以及影响销售量的滞销产品种类、库存数量等。 (二)成本费用变动的主要因素,包括原材料费用、能源费用、工资性支出、借款利率调整对利润增减的影响。 (三)其他业务收入、支出的增减变化,若其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10%(含10%)以上的,则应按类别披露有关数据。 (四)同比影响其他收益的主要事项,包括投资收益,特别是长期投资损失的金额及原因;补贴收入各款项来源、金额、以及扣除补贴收入的利润情况;影响营业外收支的主要事项、金额。 (五)利润分配情况 (六)利润表中的项目,如两个期间的数据变动幅度达30%(含30%)以上,且占报告期利润总额10%(含10%)以上的,应明确说明原因。 (七)会计政策变更的原因及其对利润总额的影响数额,会计估计变更对利润总额的影响数额。 (八)其他。 三、资金增减和周转情况 (一)各项资产所占比重,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存货、长期投资等变化是否正常,增减原因;长期投资占所有者权益的比率及同比增减情况、原因、购买和处置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的情况。 (二)资产损失情况,包括待处理财产损益主要内容及其处理情况,按账龄分析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未收回原因及坏账处理办法,长期积压商品物资、不良长期投资等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三)流动负债与长期负债的比重,长期借款、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同比增加金额及原因;企业尝还债务的能力和财务风险状况;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和其他应付款金额、主要债权人及未付原因;逾期借款本金和未还利息情况。 (四)企业从事证券买卖、期货交易、房地产开发等业务占用资金和效益情况。 (五)企业债务重组事项及对本期损益的影响。 (六)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项目中,如两个期间的数据变动幅度达30%(含30%)以上,且占报告期资产总额5%(含5%)以上的,应明确说明原因。 四、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增减变动情况 (一)会计处理追溯调整影响年初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的变动情况,并应具体说明增减差额及原因。 (二)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本年初与上年末因其他原因变动情况,并应具体说明增减差额及原因。 (三)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本年度内经营因素增减情况。 (四)对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产生影响的主要客观因素情况及增减数额。 五、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重大影响的其他事项。 六、对企业收支利指标进行全面分析,从数据后面阐述问题的原因,从分析得出企业的经营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新年度拟采取的改进管理和提高经营业绩的具体措施。 财务情况说明书的基本要求: 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对上级领导比较关心的问题和当前经济运行重点、热点、变动指标比较大的情况进行分析,如去年非典对支出影响,今年宏观调控,铁路全力运电煤是赢钱还是赔钱,煤、电涨价对支出影响,煤电运输增大和支出比较是否有赢利,加息对支出影响,这些要是定量分析,不能定性); 观点明确、抓住关键(有主有次抓住问题,要让人明白、让人看出你写的当期经营情况到底怎么样,不能模棱两可,总之一句话知道你讲什么); 注重实效、抓住关键(时效性对报告质量影响很大,目前报表由于清算数出的慢已经严重影响了报表质量,大家应理解很深,因为时效不强对决策意义不大,甚至出现负面影响); 客观公正、真实可靠(依赖于我们报表的质量,报表数据是真实的完整的,报告就越有科学性); 报告清楚、文字简练(一篇文章要结构清楚,看的人也舒服,如果缺乏条理、缺乏逻辑你分析的再好也可能达不到效果)。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分析的步骤和主要方法: 财务会计报告分析的主要步骤:

财务报表的最新基本要求

附件三 企业会计准则第××号——财务报表列报(草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财务报表的列报,保证同一企业不同期间和同一期间不同企业的财务报表之间相互可比,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号——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财务报表是指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书面文件。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以下组成部分: (一)资产负债表; (二)利润表; (三)利润分配表; (四)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表; (五)现金流量表;

(六)附注。 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合并财务报表和个别财务报表的列报。 第四条本准则不涉及下列各项: (一)财务报表中交易和事项的确认与计量; (二)其他具体会计准则中规定的特殊列报要求; (三)现金流量表列报的内容和格式,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号——现金流量表》的规定进行处理。 第二章财务报表列报的基本要求 第五条企业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基础,根据实际发生的交易和事项,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号——基本准则》和其他各项具体会计准则的规定编制财务报表。 第六条财务报表项目的列报应当在各个会计期间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具体会计准则的列报要求发生改变,或者企业的主要经营业务发生重大变化除外。

第七条性质或功能不同的项目,应当在财务报表中单独列报,不具有重要性的项目除外;性质或功能类似的项目,其所属类别具有重要性的,应当按其类别在财务报表中单独列报。 第八条财务报表中的资产项目和负债项目、收入项目和费用项目的金额不得相互抵销,具体会计准则另有规定除外。 资产项目按扣除减值准备后的净额列报,不属于抵销。 第九条企业列报当期财务报表时,至少应当提供上一会计期间所有列报项目的比较数据,以及与理解当期财务报表相关的说明,具体会计准则另有规定除外。 财务报表项目的列报发生变化时,应当对上期比较数据按照当期的列报要求进行调整,并在附注中披露调整情况;如果企业难以对上期比较数据进行调整,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不能调整的原因。 第十条企业应当在财务报表的显著位置披露以下各项:(一)编报企业的名称; (二)财务报表是个别财务报表或合并财务报表;

会计报表说明

附件1: 行政事业单位类会计报表 种类、格式、说明及填报口径 一、报表种类 行政事业单位类会计报表共六套。具体报表分别为: 1、资产负债表(月报) 2、收入支出总表(月报) 3、财政性资金拨款支出明细表(月报、季报) 4、资产情况表(季报) 5、国有资产收益情况表(季报) 6、基本数字表(季报) 二、报表格式 具体格式见表样。 三、报表说明 (一)资产负债表 本表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资产负债等情况。按单位执行会计制度的种类分别对应选择填列,其中:“行政单位”反映执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单位各项资产、负债及净资产情况,以及按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核算的基本建设类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情况;“事业单位”反映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单位各项资产、负债及净

资产情况,以及按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核算的基本建设类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情况。具体填列要求如下:1.本表指标填报口径请参考《会计科目与部门决算报表对应关系表》。 2.行政单位 (1)外币存款:填列行政单位外币存款按规定折合人民币数。 (2)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填列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后,下达给行政单位的财政授权支付用款额度。(下同)(3)财政应返还额度:填列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单位本年尚未支用结存在国库的累计预算指标数(下同)。 (4)基本建设资金占用合计:填列按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核算的基本建设类资金占用情况,根据单位“资金平衡表”(会建01 表)的“资金占用合计”填列。如单位无基本建设项目或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并已交付使用转入行政事业账资产,则此行为零;如单位基本建设项目为在建工程,则按“资金平衡表”的“资金占用合计”填列;如单位基本建设项目部分竣工并已交付使用,部分为在建工程,则按“资金平衡表”的“资金占用合计”金额扣减已交付使用资产价值后余额填列。 (5)应付工资(离退休费):填列单位应发未发的工资或离退休费。单位应根据有关规定,按照行政账中“应付工

《财务报表分析从入门到精通》读书笔记

财经学院 专业学习论坛读书笔记 题目《财务报表分析从入门到精通》读书笔记 阅读时间 2014.8.25 专业班级 2014级金融工程一班 学生姓名郭效源 学号 20141499011117 填写时间:年月日

书名《财务报表分析从入门到精通》,是一本论说性实用型书籍,阐述了财务报表的基础知识、以及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和规则,主旨是普及财务知识,帮助那些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接触到财务知识的人更好地认识最基本的财务知识。选择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因为这本书的写作风格比较“小说化”,对于我这样的非专业人士来说,是个很好的入门读本,阅读这本书应该能让我相对轻松的掌握财务知识。 本书作者宋娟,会计师中级职称,注册会计师,专业财务人士。从事财务主管工作多年,这边书可说是业内人士的经验总结。 通过阅读内容简介、前言和目录,我得到的第一印象是:此书是从财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利用夏洛老母亲餐厅的经营实例来解释说明、介绍财务报表怎么看,怎么分析,语言风格比较通俗易懂,贴近实际。可以说,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对财务知识有一个入门的了解,值得阅读。 通过阅读目录和粗略翻看,我对本书架构的概括是: 全书共13章,可以分4个部分。 第一部分即第1章,介绍了财务报表的基本格式和内容,即什么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以及财务报表附注。 第二部分为第2~6章,详细阐述了各类报表的具体内容和特点。 第三个部分为第7~12章,论述了财务分析的基础知识、标准以及各类报表的分析方法以及若干重要项目的分析方法。 第四部分为第13章,介绍了两种财务综合分析法——杜邦综合分析法和沃尔综合评分法的运用和实例。 第一章的主旨是“介绍财务报表的基本知识和内容” 关键词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附注” 财务报表时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组成中至少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表动表、附注。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中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财务状况。 能够反映企业资产总量多少,资产是什么,流动资产有多少、长期投资有什么。 负债,即企业在特定时间承担的债务、偿还时间和偿还对象。 企业的资产=负债+股东权益。 利润表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收入的情况,耗费的情况以及获得利润或发生亏损的数额。 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现金流出和流入的信息情况。说明公司的偿还能力和支付能力,分析和评价企业经济活动是否有效。 所有者权益表反映了企业利润的分配情况。 财务报表的附注作用是对财务报表的进一步说明,使会计报表对企业整个经营状态和财务状态的披露更加充分、详细。 第二章的主旨是“详细介绍资产负债表的内容和作用” 关键词是:“借贷平衡”、“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借贷平衡”即“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资产负债表的

财务报表(2013版)及填表说明_

(一)财务报表种类和格式 编号报表名称编报期 会小企01表资产负债表月报、年报 会小企02表利润表月报、年报 会小企03表现金流量表月报、年报 (二)资产负债表格式及编制说明 资产负债表 表编制单位: 年月日单位: 元 资产 行 次期末 余额 年初 余额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行次 期末 余额 年初 余额 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货币资金1短期借款31短期投资2应付票据32应收票据3应付账款33应收账款4预收账款34预付账款5应付职工薪酬35应收股利6应交税费36应收利息7应付利息37其他应收款8应付利润38存货9其他应付款39其中:原材料10其他流动负债40在产品11流动负债合计41

库存商品12非流动负债: 周转材料13长期借款42 其他流动资产14长期应付款43 流动资产合计15递延收益44 非流动资产:其他非流动负债45 长期债券投资16非流动负债合计46 长期股权投资17负债合计47 固定资产原价18 减:累计折旧19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20 在建工程21 工程物资22 固定资产清理23 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 生产性生物资产24 益): 无形资产25实收资本(或股本)48 开发支出26资本公积49 长期待摊费用27盈余公积50 其他非流动资产28未分配利润51 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 非流动资产合计29 52 益)合计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或 53 资产总计30 股东权益)总计 根据合同规定在合作期间归还投资者的投资,应在“实收资本(或股本)”项目下增加“减:

已归还投资”项目单独列示。 1.本表反映小企业某一特定日期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情况。 2.本表“年初余额”栏内各项数字,应根据上年末资产负债表“期末余额”栏内所列数字填列。3.本表“期末余额”各项目的内容和填列方法: (1)“货币资金”项目,反映小企业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的合计数。本项目应根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科目的期末余额合计填列。 (2)“短期投资”项目,反映小企业购入的能随时变现并且持有时间不准备超过1年的股票、债券和基金投资的余额。本项目应根据“短期投资”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3)“应收票据”项目,反映小企业收到的未到期收款也未向银行贴现的应收票据(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本项目应根据“应收票据”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4)“应收账款”项目,反映小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应收取的款项。本项目应根据“应收账款”的期末余额分析填列。如“应收账款”科目期末为贷方余额,应当在“预收账款”项目列示。 (5)“预付账款”项目,反映小企业按照合同规定预付的款项。包括:根据合同规定预付的购货款、租金、工程款等。本项目应根据“预付账款”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填列;如“预付账款”科目期末为贷方余额,应当在“应付账款”项目列示。 属于超过1年期以上的预付账款的借方余额应当在“其他非流动资产”项目列示。 (6)“应收股利”项目,反映小企业应收取的现金股利或利润。本项目应根据“应收股利”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7)“应收利息”项目,反映小企业债券投资应收取的利息。小企业购入一次还本付息债券应收的利息,不包括在本项目内。本项目应根据“应收利息”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8)“其他应收款”项目,反映小企业除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股利、应收利息等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及暂付款项。包括:各种应收的赔款、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项等。本项目应根据“其他应收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9)“存货”项目,反映小企业期末在库、在途和在加工中的各项存货的成本。包括:各种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商品、周转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消耗性生物资产等。本项目应根据“材料采购”、“在途物资”、“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生产成本”、“库存商品”、“商品进销差价”、“委托加工物资”、“周转材料”、“消耗性生物资产”等科目的期末余额分析填列。 (10)“其他流动资产”项目,反映小企业除以上流动资产项目外的其他流动资产(含1年内

财务三大报表基础知识

财务三大报表基础知识 会计基础知识汇总 第一节会计的基础知识 会计的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会计的基本前提: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会计的主要原则: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客观性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贯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及时性原则 会计的对象:核算和监督 会计的六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第二节会计报表 一、财务报告概述 (一)概念:财务报告是综合反映企业一定时期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情况的书面报告文件,主体为资产负债

表、利润表(也称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三张基本会计报表,为了使读者更加详细地理解基本会计报表,企业通常编制基本会计报表的附表和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提供有关生产经营情况、财务状况以及指标体系的文字说明。 会计报表是财务会计报告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根据会计账簿记录和有关资料,按照规定的报表格式,总括反映一定期间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情况及其结果的一种报告文件。 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包括附表)、财务情况说明书通称为财务报告。 (二)财务报告应提供的信息 1、为现有的与潜在的投资者和债权人做出合理的投资和贷款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 2、为那些对营业与经济活动具有合理的理解能力并愿意以合理的勤勉来研究这些信息的人提供可理解的信息; 3、关于企业经济资源及其对它们的索取权,以及资源和资源索取权变动的交易事项所产生影响的信息; 4、关于企业某一时期内财务成果的信息; (三)企业会计报表的种类

下面分别简要介绍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个人财务报表。 二、资产负债表 (一)资产负债表的概念 资产负债表是静态反映企业在报告期末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情况及其相互关系的会计报表。 它根据基本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将某一会计期间结束日的全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账户余额,依照既定的分类标准和次序编制成报表,集中反映企业以往的融资、投资、经营活动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产生的累计影响。 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相关人员,通过该报表可以了解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结构是否合理,企业的财务实力和偿债能力如何等。 (二)资产负债表的格式 我国的资产负债表按账户式反映,即资产负债表分为左方和右方,左方列示资产各项目,右方列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各项目,资产各项目的合计等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各项目的合计。

会计报表编制说明

会计报表编制说明 资产负债表 一、高等学校资产负债表分月报和年报两种格式。月末资产负债表反映学校月末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的状况,年末资产负债表反映学校年末全部资产、负债和净资产的状况。 二、本表“期初数”栏内各项数字,应根据上月或上年末资产负债表“期末数”栏内所列数字填列。年初资产负债表月报与上年年报规定的各项目名称和数字不相一致,应按规定进行调整后,再填入月报“期初数”栏内。 三、本表各项目的内容和填列方法: 1.“货币资金”项目,反映高等学校现金和银行存款合计数,编制年度报表时按“现金”和“银行存款”科目的年末余额合计填列。 编制月报时,本项目分为“现金”、“银行存款”两个项目。其中,“现金”项目反映高等学校月末库存现金数,根据“现金”科目的月末余额填列:“银行存款”项目反映高等学校的月末银行存款数,按“银行存款”科目的月末余额填列。 2.“应收票据”项目,反映高等学校收到的未到收款期,也未向银行贴现的应收票据,包括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本项目应根据“应收票据”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已向银行贴现的应收票据不包括在本项目内,其中已贴现的商业承兑汇票应在本表下端补充资料内另行反映。 3.“应收及暂付款”项目,反映高等学校应向各单位或个人收取的各种应收、暂付款项。本项目应根据“应收及暂付款”科目所属各明细科目的期末余额合计填列。 4.“借出款”项目,反映高等学校应向所属单位收回的周转金借款。本项目应根据“借出款”科目所属各明细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5.“材料”项目,反映高等学校年末材料的实际成本,包括专用材料、文具、办公用品、低值易耗品和教材书籍等。本项目应根据“材料”科目的年末余额填列。 6.“对外投资”项目,反映高等学校各类对外投资总额,编制年度会计报表时按“对校办产业投资”和“其他对外投资”两个科目的年末余额合计填列。 编制月报时,本项目分为“对校办产业投资”和“其他对外投资”两个项目。其中,“对校办产业投资”项目反映高等学校对校办产业的投资数,根据“对校办产业投资”科目的月末余额填列:“其他对外投资”项目反映高等学校除校办产业投资以外的对外投资数,根据“其他对外投资”科目的月末余额填列。 7.“固定资产”项目,反映高等学校的各种固定资产原价。本项目应根据“固定资产”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内容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内容 财务报表分析通过分析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和内部报表等,揭示企业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变动的情况及其原因;偿债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构成了财务报表分析的大致框架。 对财务报表的解读与分析 资产负债表分析 资产结构分析 资产结构的弹性分析 资产结构的弹性分析,就是要比较报告期和基期的资产结构,从中判断金融资产比重的变化情况,以确定企业资产结构的弹性水平。资产结构的弹性,就是资产总量随时调整的可能性及资产内部结构可随时调整的可能性,这取决于弹性资产,即金融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金融资产,具体指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权投资、长期投资中的股票和债券投资。 保持一定数量的金融资产,可以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和资产风险,但金融资产的机会成本较高,过量的金融资产会导致企业效率和效益的下降。因此,金融资产的持有量应根据企业自身经营特点和宏观经济等因素合理确定。资产结构的收益性分析 将资产划分为收益性资产、保值性资产和支出性资产。为了提高盈利水平,应尽可能直接增加形成企业收益资产的比重,减少其他两类资产的

比重。 资产结构的风险性分析 实践中,存在着三种资产风险结构类型:保守性资产结构、中庸性资产结构和风险性资产结构。三种风险结构的差别在于使流动资产保持在什么水平以及维持什么水平的金融资产、存货资产和信用资产。一般来说,流动资产的风险比较小。 企业应尽力构建一种既能满足生产经营对不同资产的要求,又使经营风险最小的资产结构。 融资结构分析 融资结构包括:a.融资的期限结构:按时间长短,分为长期融资和短期融资,长期融资包括所有者权益和长期负债,短期融资包括短期负债;b.融资的流动性结构:流动性,主要是由于到期偿还约束性的高低而引起的;融资的方式结构:c.融资方式即企业获得资金的手段,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各项目的划分,实际上已反映出了各自的融资方式。 不同的融资结构,其成本和风险是各不相同的。最佳的融资结构应是成本最低而风险最小的融资结构。 企业要得以正常生存和发展,其资金来源必须可靠而又稳定,资金运用必须有效而又合理,企业流动负债、长期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间,以及各项 资产之间,必须保持一个较为合理的比例关系。 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分析 通过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可以考察企业投入的资本是否完整、判断企业盈利能力大小或经营效益好坏、评价利润分配是否合理。利润表的项目

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

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 1.会计年度 会计年度是以年度为单位进行会计核算的时间区间,是反映单位财务状况、核算经营成果的时间界限。通常情况下,一个单位的经营和业务活动,总是连续不断进行的,如果等到单位的经营和业务活动全部结束后,才核算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既不利于单位外部利益关系方了解单位的经营情况,也不能满足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的需要。因此,会计上就将连续不断的经营过程人为地划分为若干相等的时段,分段进行结算,分段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分段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种分段进行会计核算的时间区间,会计上称为会计期间。 2.记账本位币 记账本位币是指用于日常登记账簿时用以表示计量的货币。《会计法》规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在一般情况下,企业采用的记账本位币都是企业所在国使用的货币,记账本位币是与外币相对而言的,凡是记账本位币以外的货币都是外币。 3.会计计量所运用的计量属性 根据2006年版《企业会计准则》的描述,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 4.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构成 现金等价物是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现金等价物虽然不是现金,但其支付能力与现金的差别不大,可视为现金。如企业为保证支付能力,手持必要的现金,为了不使现金闲置,可以购买短期债券,在需要现金时,随时可以变现。 企业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基础,根据实际发生的交易和事项,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其他各项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确认和计量,在此基础上编制财务报表。 以持续经营为基础编制财务报表不再合理,企业应当采用其他基础编制财务报表,并在附注中声明财务报表未以持续经营为基础编制的事实、披露未以持续经营为基础编制的原因和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且在编制会计报表时,企业应当对持续经营的能力进行估计。如果已决定进行清算或停止营业,或者已确定在下一个会计期间将被迫进行清算或停止营业,则不应再以持续经营为基础编制会计报表。如果某些不确定的因素导致对企业能否持续经营产生重大怀疑时,则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这些不确定因素。如果会计报表不是以持续经营为基础编制的,则企业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对此应当首先予以披露,并进一步披露会计报表的编制基础,以及企业未能以持续经营为基础编制会计报表的原因。

最新小企业财务报表(2013版)及填表说明.

小企业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附注。 (一)财务报表种类和格式 编号报表名称编报期 会小企01表资产负债表月报、年报 会小企02表利润表月报、年报 会小企03表现金流量表月报、年报 (二)小企业资产负债表格式及编制说明 资产负债表 会小企01 表编制单位: 年月日单位: 元 资产 行 次期末 余额 年初 余额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行次 期末 余额 年初 余额 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货币资金1短期借款31短期投资2应付票据32应收票据3应付账款33应收账款4预收账款34预付账款5应付职工薪酬35应收股利6应交税费36应收利息7应付利息37其他应收款8应付利润38存货9其他应付款39其中:原材料10其他流动负债40在产品11流动负债合计41

库存商品12非流动负债: 周转材料13长期借款42 其他流动资产14长期应付款43 流动资产合计15递延收益44 非流动资产:其他非流动负债45 长期债券投资16非流动负债合计46 长期股权投资17负债合计47 固定资产原价18 减:累计折旧19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20 在建工程21 工程物资22 固定资产清理23 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 生产性生物资产24 益): 无形资产25实收资本(或股本)48 开发支出26资本公积49 长期待摊费用27盈余公积50 其他非流动资产28未分配利润51 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 52 非流动资产合计29 益)合计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或 资产总计30 53 股东权益)总计 小企业(中外合作经营)根据合同规定在合作期间归还投资者的投资,应在“实收资本(或股本)”项目下增加“减:已归还投资”项目单独列示。 1.本表反映小企业某一特定日期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情况。

财务报表基础

财务报表基础 一、报表概念: 会计的三大报表是指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资产负债表是指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报表。,是要搞清楚企业目前有多少钱和欠多少钱。 利润表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报表。是要搞清楚企业这一段时间是赚了是赔了,如是赚了,赚多少,如果是赔了,赔多少。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报表。是要搞清楚这一段时间企业手头上经手了多少实实在在的票子,收了多少票子,支出去了多少票子。二、报表功能: 三大报表功能决定资产负债表反映财务状况,利润表反映经营成果,现金流量表详细描述了公司的经营、投资与筹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这三大报表涵盖了企业的全面财务数据,除一些特殊情况或需要明细分析的数据之外,三大报表已经能准确表述该企业情况。 三、各报表含义: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如月末、季末、年末)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的会计报表,是企业经营活动的静态体现,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平衡公式,依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一定的次序,将某一特定日期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具体项目予以适当的排列编制而成。 它表明权益在某一特定日期所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所承担的现有义务和所有者对净资产的要求权。它是一张揭示企业在一定时点财务状况的静态报表。资产负债表利用会计平衡原则,将合乎会计原则的资产、负债、股东权益”交易科目分为“资产”和“负债及股东权益”两大区块。在经过分录、转账、分类账、试算、调整等等会计程序后,以特定日期的

静态企业情况为基准,浓缩成一张报表。其报表功用除了企业内部除错、经营方向、防止弊端外,也可让所有阅读者于最短时间了解企业经营状况。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当前国际上常用的利润表格式有单步式和多步式两种。单步式是将当期收入总额相加,然后将所有费用总额相加,一次计算出当期收益的方式,其特点是所提供的信息都是原始数据,便于理解;多步式是将各种利润分多步计算求得净利润的方式,便于使用人对企业经营情况和盈利能力进行比较和分析。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由于它反映的是某一期间的情况,所以,又被称为动态报表。有时,利润表也称为损益表、收益表。 现金流量表是财务报表的三个基本报告之一,所表达的是在一固定期间(通常是每月或每季)内,一家机构的现金(包含银行存款)的增减变动情形。 现金流量表的出现,主要是要反映出资产负债表中各个项目对现金流量的影响,并根据其用途划分为经营、投资及融资三个活动分类。现金流量表可用于分析一家机构在短期内有没有足够现金去应付开销。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7号公报规范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四、报表间关系 勾稽关系”,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表内的“勾稽关系”,另一种是表间“勾稽关系”。第一种就是表内各项目之间的加加减减,看一看加减得对不对,汇总是否有误等;第二种是一张报表的某一项或几项,与另一张报表的某一项或几项,有一个确定的关系,可以通过一定的公式来验证。 (一)表内“勾稽关系” 资产负债表,这张报表主要是告诉我们,在出报表的那一时刻,这个公司资产负债情况如何,是短缺还是盈余。所以,这张报表,关键一点是看是什么时候出的,时点对这张报表的影响很大。在这张报表时,最重要的一个“勾稽关系”就是资产等于负债加上权益。既我

2018年度国有企业财务会计决算报表编制说明

附件2: 2018年度国有企业财务会计决算报表 编制说明 财政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按照贯彻落实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制度,以管资本为主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相关要求,制订本套国有企业财务会计决算报表。 一、填报范围 本套报表适用于境内、境外具有法人资格、独立核算、并能够编制完整会计报表的所有国有及国有控股的企业和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城镇集体企业填报。具体指各类国有企业(单位),以及供销合作社、二轻集体企业、劳动就业服务企业、民政福利企业、街道企业、校办企业等城镇集体企业、厂办大集体。 (一)国有控股企业是指国家或国有企业(单位)作为出资人之一,国有投资份额(包括国家资本和国有法人资本)占被投资企业实收资本50%以上(含50%),或者虽未拥有多数股权,但对被投资企业拥有实际控制力的企业。具体包括: 1.国有间接控制的企业,指通过子公司间接拥有其过半数以上国有权益性资本的企业。 2.国有直接与间接控制的企业,指母公司虽然只拥有其半数以下的权益性资本,但通过与子公司合计拥有其过半数以上国有权益性资本。 3.多方国有单位投资的、具有实际控制权的企业,控制权指能够决定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能据以从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的权力。 (二)境外企业是指以下三类企业(单位): 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设立的国有境外企业集团(以下简称境外企业集团)及所属子公司。 2.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投资设立企业或办事机构的境内国有及国有控股的投资单位(以下简称境内投资单位)。 3.境内投资单位直接投资控股的境外企业。

1104基础报表填报说明(最新)

目录 G01《资产负债项目统计表》填报说明 (2) G01《资产负债项目表附注》填报说明 (13) 第Ⅰ部分:非应计贷款、委托业务及债券发行情况报表 (14) 第Ⅱ部分:贷款质量五级分类情况简表 (15) 第Ⅳ部分:存贷款明细报表(二) (16) 第Ⅴ部分:人民币备付率报表 (17) 第Ⅵ部分:各项垫款情况表 (18) G02《衍生产品交易业务情况表》填报说明 (20) G03《各项资产减值损失准备情况表》填报说明 (24) G04《利润表》填报说明 (28) G05《利润分配表》填报说明 (36) G06《个人理财业务统计表》填报说明 (39) G11《资产质量五级分类情况表》填报说明 (42) G12《贷款质量迁徙情况表》填报说明 (51) G13《最大十家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贷款情况表》填报说明 (64) G14《授信集中情况表》填报说明 (68) G15《最大二十家关联方关联交易情况表》填报说明 (76) G16《抵债资产账龄情况表》填报说明 (82) G17《银行卡业务情况表》填报说明 (84) G21《流动性期限缺口统计表》填报说明 (88) G22《流动性比例监测表》填报说明 (95) G23《最大十家存款客户情况表》填报说明 (100) G24《最大十家金融机构同业拆入情况表》填报说明 (102) G31《有价证券及投资情况表》填报说明 (104) G32《外汇风险敞口情况表》填报说明 (108) G33《利率重新定价风险情况表》填报说明 (114) G41《资本充足率汇总表》填报说明 (122) G42《表内加权风险资产计算表》填报说明 (128) G43《表外加权风险资产计算表》填报说明 (133) G53《分地区情况表》填报说明 (141)

[财务报表]财务报表表样

[财务报表]财务报表表 样

附件1: 2013版财务会计报表表样 1、小企业会计准则类报表 (1)小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4 (2)小企业会计准则——利润表(月报)6 (3)小企业会计准则——利润表(年报)8 (4)小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月报)10 (5)小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年报)12 (6)小企业会计准则——附注——短期投资披露14 (7)小企业会计准则——附注——应收账款按账龄结构披露15 (8)小企业会计准则——附注——存货披露16 (9)小企业会计准则——附注——固定资产披露18 (10)小企业会计准则——附注——应付职工薪酬明细表19 (11)小企业会计准则——附注——应交税费明细表21 (12)小企业会计准则——附注——利润分配表23 2、一般企业财务报表 (1)一般企业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25 (2)一般企业财务报表——利润表27 (3)一般企业财务报表——现金流量表29 (4)一般企业财务报表——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变动表32 3、金融企业财务报表(银行类) (1)金融企业财务报表(银行类)——资产负债表34

(2)金融企业财务报表(银行类)——利润表36 (3)金融企业财务报表(银行类)——现金流量表38 (4)金融企业财务报表(银行类)——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变动表42 4、金融企业财务报表(保险业) (1)金融企业财务报表(保险业)——资产负债表48 (2)金融企业财务报表(保险业)——利润表50 (3)金融企业财务报表(保险业)——现金流量表52 (4)金融企业财务报表(保险业)——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变动表54 5、金融企业财务报表(证券类) (1)金融企业财务报表(证券类)——资产负债表57 (2)金融企业财务报表(证券类)——利润表59 (3)金融企业财务报表(证券类)——现金流量表62 (4)金融企业财务报表(证券类)——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变动表64 6、金融企业财务报表(担保类) (1)金融企业财务报表(担保类)——资产负债表67 (2)金融企业财务报表(担保类)——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69 (3)金融企业财务报表(担保类)——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71

企业财务预算报表编制说明(doc 26页)

企业财务预算报表编制说明(doc 26页)

附件2 2009年度中央企业财务预算报表编制说明 一、编制范围 本套报表编制范围包括中央企业及其所能控制的全资或控股的子企业(含境外子企业、金融子企业、事业单位、实行法人责任制基建项目等)。 二、编制会计政策 本套报表编制会计政策是《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 三、录入级次 凡纳入本套报表范围的企业及其二级子企业都应逐户录入本套报表,所属二级以下子企业并入第二级进行填报。需单独上报预算报表的二级以下重要子企业由国资委另行规定。 四、报表组成 本套报表包括: (一)报表封面。 (二)主表:资产负债预算表(国资企预01表)、利润预算表(国资企预02表)、现金流量预算表(国资企预03表)。 (三)附表:成本费用预算表(国资企预04表)、主要业务损益预算表(国资企预05表)、主要业务经营预算表(国资企预06表)、对外筹资预算表(国资企预07表)、金融工具情况预算表(国资企预08表)、长期股权投资预算表(国资企预09表)、固定资产投资预算表(国资企预10表)、2009年度主要财务指标预报表(国资企预补01表)、2009年度财务预算调整主要指标表(国资企预补02表)、主要分析指标表。 五、报表封面填制说明

其中“上一级企业代码”与“集团企业(公司)总部代码”相同。 ③集团公司本部视同集团二级企业填列,“本企业代码”“上一级企业代码”与“集团企业(公司)总部代码”相同。 2.隶属关系:本代码由“行政隶属关系代码”和“部门标识代码”两部分组成。中央企业“行政隶属关系代码”均填“0”,后3位“部门标识代码”根据国家标准《中央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及其他机构名称代码》(GB/T4657-2002)编制。 3.所在地区:根据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2002),按企业主要办事机构所在的省、市、县或区的代码直接填列。境外企业所在地区代码统一填“900000”。 4.所属行业码:“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代码”依据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2002),结合企业主要从事的社会经济活动性质,按“小类”划分填列。其中:各类国有资本运营管理公司、投资控股公司填列“7412”。 5.经营规模:按照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中小企业标准暂行通知》(国经贸中小企[2003]143号)、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办法(暂行)》(国统字[2003]17号),以及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在财务统计工作中执行新的企业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国资厅评价函[2003]327号)规定的分类标准填列。 6.组织形式:根据企业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类型及有关性质填列。国有独资的有限责任公司选“1.独资公司”项填列。 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还应填报其股票代码,为6位数字。如果企业已发行A股股票并有其他类别股票上市(如B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