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年代表
大清年表(整理编辑)

太祖(努尔哈赤) 天命1616年--1626年(在位10年)努尔哈赤,姓爱新觉罗,号淑勒贝勒,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出生在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辽宁省新宾县)的一个满族奴隶主的家庭。
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自中称王”。
万历四十四年(1616),在赫图阿拉建元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与明将袁崇焕在宁远交战中,大败而回并受伤,于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死去。
终年68岁。
太宗(皇太极) 天聪崇德1627年--1643年(在位16年)皇太极,是清朝开创者努尔哈赤的第八子,其母叶赫那拉氏。
皇太极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十月二十五日。
努尔哈赤宁远战败身亡后即后金汗位,在位17年,卒于清崇德八年(1643)。
庙号“太宗”。
世祖(福临) 顺治1643年--1661年(在位18年)顺治帝福临,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
他是皇太极的第九子,生于崇德三年(1638)崇德八年八月二十六日在沈阳即位,改元顺治,在位18年。
卒于顺治十八年(1661),终24岁。
圣祖(玄烨) 康熙1661年--1722年(在位61年)康熙帝玄烨,是顺治的第三子,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5月4日)。
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61年。
世宗(胤禛) 雍正1722年--1735年(在位13年)雍正帝胤禛,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是康熙的第四子。
康熙61年,45岁的胤禛继承帝位,在位13年,死于圆明园。
庙号世宗。
仁宗(顒琰) 嘉庆1796年--1820年(在位24年)嘉庆帝顒琰,清高宗弘历的第十五子。
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五十四年被封为嘉亲王,乾隆六十年登基,改元嘉庆,在位25年。
卒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终年61岁。
庙号“仁宗”。
宣宗(旻宁) 道光1821年--1850年(在位29年)道光帝旻宁是清朝入关后的帝六代皇帝,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9月16日),卒于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
在位30年,终年69岁。
清朝年代表_图文

长安
五代十国
53
907-960
“五代十国”
/
/
宋朝
北宋
167
960-1127
科举制度、租佃制、活字印刷、指南针及火药、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
赵匡胤
开封
南宋
152
1127-1279
高宗
临安
辽朝
209
916-1125
“澶渊之盟”、民族独特的文字——契丹文
耶律阿宝机
上京
西夏
189
1038-1227
“庆历和议”
载淳
咸丰十一年十月(1861.11)
6
13
19
奕宁之第一子
光绪
德宗
载恬
光绪元年正月(1875.2)
4
34
38
奕宁之侄
宣统
溥仪
光绪三十四年十一月(1908.12)
3
3
61
载恬之侄
年号
庙号
名字
即位时间
即位
年龄
在位
年数
死时
年龄
世系
顺治
世祖
福临
崇德八年八月(1643.10)
6
18
24
皇太极之第九子
康熙
圣祖
玄烨
八王之乱、九品中正
司马炎
洛阳
东晋
103
317-420
/
司马睿
建康
十六国
135
304-439
/
/
/
南北朝
161
420-581
孝文帝改革
六镇大起义、玄学盛极
/
/
隋朝
37
581-618
清代皇帝年号简表

顺治
孝陵
4
清圣祖
仁皇帝
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
1661年~1722年
康熙
景陵
5
清世宗
宪皇帝
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
1722年~1735年
雍正
泰陵
6
清高宗
纯皇帝
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
1735年~1795年
乾隆
裕陵
7
清仁宗
睿皇帝
爱新觉罗颙琰(1760—1820)
1796年~1820年
嘉庆
昌陵
8
清宣宗
成皇帝
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
1820年~1850年
道光
慕陵
9
清文宗
显皇帝
爱新觉罗奕詝(1830—1861)
1850年~1861年
咸丰
定陵
10
清穆宗
毅皇帝
爱新觉罗载淳(1856—1875)
1861年~1875年
祺祥
同治
惠陵
11
清德宗
景皇帝
爱新觉罗载湉(1871—1908)
1875年~1908年
光绪
崇陵
12
无
无
爱新觉罗溥仪(1906—1967)
1908年~1912年
宣统
华龙陵园(1)
清代(1616年至1911年),统治全国268年
清朝皇帝:
庙号
谥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年号
皇陵
1
清太祖
高皇帝(追尊)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
1616年~1626年
天命
福陵
清朝历史年表

清朝历史年表清朝历史年表清﹙女真●满﹚﹙公元1616年—公元1911年﹚太祖努尔哈赤在位时间:公元1616年—公元1626年公元1559年,出生公元1577年,开始了他六年的游历生涯公元1584年,祖父与父亲被明军杀害, 努尔哈赤继建州左卫都指挥史公元1586年,击败叶赫等九部联军。
公元1587年,建赫图阿拉城公元1593年,统一了建州女真,又把目标盯向海西女真公元1601年,以黄,白,红,蓝四色旗为标志,从而建立八旗公元1607年,灭辉发公元1611年,灭扈伦公元1616年,称帝,建国,国号金,年号天命公元1618年,宣读告天“七大恨”,誓师伐明,并在萨尔浒大败明军公元1619年,灭叶赫,统一海西女真,在此期间内也统一了东海女真,完成了统一所有女真部落的大业.公元1621年,发动辽沈之战公元1625年,迁都沈阳,推行“计丁授天,按丁编庄”制度,公元1626年,兵败宁远,不久伤重而亡,庙号太祖,葬福陵谥号: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太宗皇太极在位时间:公元1626年—公元1643年公元1592年,出生公元1612年,第一次出征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建国后,与代善,阿敏,莽古尔泰一同成为辅政四大贝勒公元1626年,被推举为后金大汗,年号天聪公元1627年,出兵剿灭朝鲜,使其成为后金的咐属国公元1631年,颁布《离主条例》,得到汉人的拥护公元1635年,改国号为大清,年号崇德公元1638年,下令解放农奴,大大增加了劳动力公元1639年,发动松锦大战,歼明军13万,俘洪承畴,并劝降.公元1643年,因操劳过度,于清入关前一年驾崩, 庙号太宗,葬清东陵谥号: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世祖福临在位时间:公元1643年—公元1661年 18年公元1638年,出生 23年公元1643年,即位,年号顺治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开始统一全国.公元1645年,“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百姓死亡人数过百万.公元1650年,亲政公元1661年, 驾崩, 庙号世祖,葬清东陵﹙此乃一家之言﹚谥号: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圣祖玄烨在位时间:公元1661年—公元1722年 61年公元1654年,出生 68年公元1661年,即位,年号康熙公元1667年,亲政公元1669年,软禁鳌拜,下诏停止满州贵族圈地公元1673年,开始裁撤三藩公元1681年,平定三藩公元1683年,收复台湾公元1685年,进兵沙俄的雅克萨城公元1689年,与沙俄政府签订《尼布楚条约》,明确了两国疆界公元1690年,亲征准葛尔公元1696年,再次亲征准葛尔公元1697年,第三次亲征准葛尔,并消灭首领葛尔丹公元1712年,宣布全国赋税以康熙五十年为准.以后多增人口不再征税,称为“盛世滋丁、永不加赋”公元1722年, 驾崩, 庙号圣祖,葬清东陵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世宗胤禛在位时间:公元1722年—公元1735年 13年公元1678年,出生 57年公元1722年,即位,年号雍正公元1725年,实行“火耗归公”、“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等国策. 公元1728年,平定阿尔布巴叛乱公元1729年,设立军机处,权力逐渐取代内阁公元1735年, 驾崩, 庙号世宗,葬泰陵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高宗弘历在位时间:公元1735年—公元1795年 60年公元1711年,出生 88年公元1735年,即位,年号乾隆公元1747年与1766年,两次平定大小金川公元1755年,平定准葛尔叛乱公元1757年,平定大小和卓木叛乱公元1791年,清军入藏公元1792年,亲自撰写《十全武功记》,并花费15年时间完成《四库全书》公元1795年,退位,传位嘉庆公元1799年, 驾崩, 庙号高宗,葬裕陵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仁宗顒琰在位时间:公元1796年—公元1820年 24年公元1760年,出生 60年公元1795年,即位,年号嘉庆公元1799年,赐死和珅公元1804年,镇压白莲教起义公元1813年,天理教起义,闯入紫禁城,史称“葵酉之变”公元1820年, 驾崩, 庙号仁宗,葬清西陵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宣宗旻宁在位时间:公元1820年—公元1850年 30年公元1782年,出生 68年公元1820年,即位,年号道光公元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暴发公元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公元1850年, 驾崩, 庙号宣宗,葬慕陵谥号: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文宗奕泞在位时间:公元1850年—公元1861年 11年公元1831年,出生 30年公元1850年,即位,年号咸丰公元1850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公元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暴发公元1858年,与英法签订《天津天约》公元1861年, 驾崩, 庙号文宗.谥号: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显皇帝穆宗载淳在位时间:公元1861年—公元1874年 13年公元1856年,出生 18年公元1861年,即位,年号同治公元1874年, 驾崩, 庙号穆宗,葬惠陵。
古代中国年代表

北齐
550年-577年
西魏
535年-557年
北周
557年-581年
隋朝
581年-618年
唐朝
618年-907年
武周
690年-705年
五代十国 89 1年-979年
五代
907年-960年
后梁
907年-923年
后唐
923年-936年
后晋
Hale Waihona Puke 936年-947年后汉
947年-951年
后周
951年-960年
220年-280年
魏
220年-266年
蜀
221年-263年
吴
222年-280年
西晋
266年-316年
东晋
317年-420年
十六国
304年-439年
南朝
420年-589年
宋
420年-479年
齐
479年-502年
梁
502年-557年
陈
557年-589年
北朝
386年-581年
北魏
386年-557年
东魏
534年-550年
朝代
起止时间
夏朝
BC2070年-BC1600年
商朝
BC1559年-BC1046年
周朝
BC1046年-BC256年
西周
BC1046年-BC771年
东周
BC770年-BC256年
秦朝
BC221年-BC207年
西汉
BC202年-AD8年
新朝
AD8年12月-AD23年
玄汉
23年-25年
东汉
25年-220年
三国
十国
中国历朝历代顺序年代表

夏朝
约前2146-1675年
安邑
山西夏县
禹
查看夏朝>>
商朝
约前1675-1029年
亳
河南商丘
查看商朝>>
周
西周
约前1029-771年
镐京
陕西西安
周文王70-256年
洛邑
河南洛阳
周平王姬宜臼
春秋
前770-476年
查看春秋>>
战国
前475-221年
查看战国>>
周:西周:前11世纪-前771
东周:前770-前771
春秋:前770-前256
战国:前475-前221
秦:前221-前206
汉:西汉:前206-公元23
东汉:25-220
三国:魏:220-265
蜀:221-263
吴:222-280
晋:西晋:265-316
东晋:317-420
十六国:304-439
南北朝:南朝:宋:420-479
建业
江苏南京
吴大帝孙权
晋
西晋
265-316
洛阳
河南洛阳
晋武帝司马炎
查看西晋>>
东晋
317-420
建康
江苏南京
晋元帝司马睿
查看东晋>>
十六国
304-439
南朝
宋
420-479
建康
江苏南京
宋武帝刘裕
查看南朝>>
齐
479-502
建康
江苏南京
齐高帝萧道成
梁
502-557
建康
江苏南京
梁武帝萧衍
清朝年号干支纪年对照表

清朝年号干支纪年对照表清(公元1616年-公元1911年)皇帝年号公元日期干支日期后金太祖:姓名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庙号:清太祖,年号:天命。
执政时间:1616年-1626年09月天命纪年:元年 2年 3年 4年 5年 6年 7年 8年 9年 10年 11年公元纪年:1616 1617 1618 1619 1620 1621 1622 1623 1624 16 25 1626年09月止干支纪年: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甲子乙丑丙寅后金大宗:姓名:爱新觉罗皇太极,庙号:清太宗,年号:天聪、崇德,执政时间:1626年9月-1643年09月崇德纪年:元年 2年 3年 4年 5年 6年 7年 8年 9年 10年公元纪年:1627 1628 1629 1630 1631 1632 1633 1634 1635 16 36干支纪年: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丙子崇德纪年:11年 12年 13年 14年 15年 16年 17年公元纪年:1637 1638 1639 1640 1641 1642 1643年09月止干支纪年: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清世祖:姓名:爱新觉罗福临。
庙号:清世祖。
年号:顺治。
执政时间:1626年9月-1643年9月顺治纪年:元年 2年 3年 4年 5年 6年 7年 8年 9年公元纪年:1644 1645 1646 1647 1648 1649 1650 1651 1652 干支纪年: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顺治纪年:10年 11年 12年 13年 14年 15年 16年 17年 18年公元纪年:1653 1654 1655 1656 1657 1658 1659 1660 1661 干支纪年: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清圣祖:姓名:爱新觉罗·玄烨,庙号:清圣祖,年号:康熙。
执政时间:1661年2月-1722年12月康熙纪年:元年 2年 3年 4年 5年 6年 7年 8年 9年 10年 11年 12年 13年公元纪年:1662 1663 1664 1665 1666 1667 1668 1669 1670 167 1 1672 1673 1674干支纪年: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甲寅康熙纪年:14年 15年 16年 17年 18年 19年 20年 21年 22年 23年 24年 25年 26年公元纪年:1675 1676 1677 1678 1679 1680 1681 1682 1683 1684 1685 1686 1687干支纪年: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甲子乙丑丙寅丁卯康熙纪年:27年 28年 29年 30年 31年 32年 33年 34年 35年 36年 37年 38年 39年公元纪年:1688 1689 1690 1691 1692 1693 1694 1695 1696 1697 1698 1699 1700干支纪年: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康熙纪年:40年 41年 42年 43年 44年 45年 46年 47年 48年 49年 50年 51年 52年公元纪年:1701 1702 1703 1704 1705 1706 1707 1708 1709 1710 1711 1712 1713干支纪年: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康熙纪年:53年 54年 55年 56年 57年 58年 59年 60年 61年公元纪年:1714 1715 1716 1717 1718 1719 1720 1721 1722 干支纪年: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清世宗:姓名:爱新觉罗·胤禛。
中国历史年代表(简)

夏朝 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共471年)商朝 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共554年)西周 前1046年-前771年 周朝 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 (共791年)春秋 前770~476年 东周 前770年-前256年战国 前475~221年 秦朝 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共15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首称皇帝西楚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共4年)---西楚霸王项羽西汉 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共210年)---汉高祖刘邦汉朝 新朝 公元8年-公元23年(共15年)---新太祖建兴帝王莽公元前202年-220年 玄汉 公元23-25年(共2年)---汉更始帝刘玄东汉 公元25-220年(共195年)---汉光武帝刘秀三国 公元220年-280年(共60年)---魏、蜀、吴三足鼎立西晋 265年-316年(51年)---晋武帝司马炎晋朝 公元265年-420年(共155年)东晋 317年-420年(103年)---晋元帝司马睿五胡十六国 公元304年-439年 南朝420年-589年(169 南北朝 公元420-589年(共169年) 北朝386年-581年(195隋朝 公元581-公元618年(共37年)---隋文帝杨坚唐朝 公元618-907年(共290年)---唐高祖李渊五代 公元907-960年(共53年)十国 公元891-979年(共88年)北宋 960年-1127年---宋太祖赵匡胤宋朝 公元960-1279年(共319年)南宋 1127年-1279年---宋高宗赵构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共97年)---元世祖忽必烈明朝 公元1368年-1644年(共276年)---明太祖朱元璋清朝:公元1644年-1912年(共268年)---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兴庆
金朝
119
1115-1234
/
阿骨大
中都
元朝
97
1271-1368
领户分封制、怯薛军、四等民族划分、元曲灿烂辉煌
忽必烈
大都
明朝
276
1368-1644
内阁大学士、郑和七下西洋、土木之变、永乐大典
朱元璋
南京→
北京
清朝
267
1644-1911
康乾盛世、更名田
摊丁入亩、四库全书
努尔哈赤
北京
中
国
近
嘉庆元年元旦(1796.2)
37
25
61
弘历之第十五子
道光
宣宗
旻宁
嘉庆二十五年八月(1821.8)
39
30
69
禺琰之第二子
咸丰
文宗
奕宁
道光三十年正月(1850.3)
20
11
31
文宁之第四子
同治
穆宗
载淳
咸丰十一年十月(1861.11)
6
13
19
奕宁之第一子
光绪
德宗
载恬
光绪元年正月(1875.2)
4
34
39
30
69
禺琰之第二子
咸丰
文宗
奕宁
道光三十年正月(1850.3)
20
11
31
文宁之第四子
同治
穆宗
载淳
咸丰十一年十月(1861.11)
6
13
19
奕宁之第一子
光绪
德宗
载恬
光绪元年正月(1875.2)
4
34
38
奕宁之侄
宣统
溥仪
光绪三十四年十一月(1908.12)
3
3
61
载恬之侄
年号
庙号
名字
即位时间
即位
年龄
秦始皇
咸阳
西汉
210
前202-公元8年
推恩令
张骞出使西域、独尊儒术
汉高祖
长安
新朝
15
8-23
/
王莽
长安
东汉
195
25-220
党锢之祸、黄巾起义、佛教
光武帝
洛阳
三
国
魏
60
220-265
九品中正制、屯田制
曹操
洛阳
蜀
221-263
平定南中、五次北伐
刘备
成都
吴
229-280
卫温首次出使台湾
孙权
建业
西晋
51
265-316
89
胤禎之第四子
嘉庆
仁宗
禺琰
嘉庆元年元旦(1796.2)
37
25
61
弘历之第十五子
道光
宣宗
旻宁
嘉庆二十五年八月(1821.8)
39
30
69
禺琰之第二子
咸丰
文宗
奕宁
道光三十年正月(1850.3)
20
11
31
文宁之第四子
同治
穆宗
载淳
咸丰十一年十月(1861.11)
6
13
19
奕宁之第一子
光绪
德宗
载恬
光绪元年正月(1875.2)
八王之乱、九品中正
司马炎
洛阳
东晋
103
317-420
/
司马睿
建康
十六国
135
304-439
/
/
/
南北朝
161
420-581
孝文帝改革
六镇大起义、玄学盛极
/
/
隋朝
37
581-618
三省六部制
瓦岗军农民大起义
杨坚
大兴
唐朝
289
618-907
均田制、租庸调、贞观之治、武则天建周、开元盛世、安史之乱、黄巢起义
4
34
38
奕宁之侄
宣统
溥仪
光绪三十四年十一月(1908.12)
3
3
61
载恬之侄
年号
庙号
名字
即位时间
即位
年龄
在位
年数
死时
年龄
世系
顺治
世祖
福临
崇德八年八月(1643.10)
6
18
24
皇太极之第九子
康熙
圣祖
玄烨
顺治十八年正月(1661.2)
8
61
69
福临之第三子
雍正
世宗
胤禎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1722.12)
38
奕宁之侄
宣统
溥仪
光绪三十四年十一月(1908.12)
3
3
61
载恬之侄
中国历史年代表
历史
社会
朝代
年数
起止年代(年)
重要事件
创建人
都城
中
国
古
代
史
原始
社会
黄帝
尧舜禹
约170万-4000年前
史前禅让传说
黄帝
尧|舜
/
奴
隶
社
会
夏朝
500
前2100-1600
第一个国家
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启
阳城
商朝
500
前1600-1100
武丁中兴、文字接近成熟
汤
亳→殷
西周
329
前1100-771
国人暴动、共和行政
武王
镐
东周
514
前770-256
/
周平王
洛邑
春秋
296
前770-476
春秋五霸、弭兵运动
新兴地主阶级
/
洛邑
战国
254
前475-221
战国“七雄”、百家争鸣
/
/
封
建
社
会
秦朝
15
前221-206
大一统的封建集权王朝
焚书坑儒、商鞅变法
代
史
半封
建半
殖民
地社
会
第一次鸦片战争
2
1840-1842
/
/
/
第二次鸦片战争
4
1856-1860
/
/
/
太平天国
5
1851-1864
/
洪秀全
/
戊戌变法
1898
/
/
/
八国侵华
1900
/
/
/
辛亥革命
1911
/
孙中山
/
唐高祖
长安
五代十国
53
907-960
“五代十国”
/
/
宋朝
北宋
167
960-1127
科举制度、租佃制、活字印刷、指南针及火药、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
赵匡胤
开封
南宋
152
1127-1279
高宗
临安
辽朝
209
916-1125
“澶渊之盟”、民族独特的文字——契丹文
耶律阿宝机
上京
西夏
189
1038-1227
“庆历和议”
年号
庙号
名字
即位时间
即位
年龄
在位
年数
死时
年龄
世系
顺治
世祖
福临
崇德八年八月(1643.10)
6
18
24
皇太极之第九子
康熙
圣祖
玄烨
顺治十八年正月(1661.2)
8
61
69
福临之第三子
雍正
世宗
胤禎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1722.12)
45
13
58
玄烨之第四子
乾隆
高宗
弘历
雍正十三年九月(1735.10)
25
60
顺治十八年正月(1661.2)
8
61
69
福临之第三子
雍正
世宗
胤禎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1722.12)
45
13
58
玄烨之第四子
乾隆
高宗
弘历
雍正十三年九月(1735.10)
25
60
89
胤禎之第四子
嘉庆
仁宗
禺琰
嘉庆元年元旦(1796.2)
37
25
61
弘历之第十五子
道光
宣宗
旻宁
嘉庆二十五年八月(1821.8)
在位
年数
死时
年龄
世系
顺治
世祖
福临
崇德八年八月(1643.10)
6
18
24
皇太极之第九子
康熙
圣祖
玄烨
顺治十八年正月(1661.2)
8
61
69
福临之第三子
雍正
世宗
胤禎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1722.12)
45
13
58
玄烨之第四子
乾隆
高宗
弘历
雍正十三年九月(1735.10)
25
60
89
胤禎之第四子
嘉庆
仁宗
禺琰
45
13
58
玄烨之第四子
乾隆
高宗
弘历
雍正十三年九月(1735.10)
25
60
89
胤禎之第四子
嘉庆
仁宗
禺琰
嘉庆元年元旦(1796.2)
37
25
61
弘历之第十五子
道光
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