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防震减灾教案
小学防震减灾主题班会教案

小学防震减灾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震的基本概念和危害;2.掌握地震发生时的正确自救方法;3.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4.通过班会活动,促进学生的团结合作和互助精神。
二、教学准备1.教学PPT;2.地震发生的模拟器材(如震感器、地震模拟器等);3.图片和视频资料;4.小组活动准备。
三、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利用PPT播放一些地震发生的真实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地震的兴趣和好奇。
2.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地震是什么吗?地震对我们有什么影响?知识讲解1.通过PPT讲解地震的基本概念和地震的危害,包括房屋倒塌、地面开裂、山体滑坡等。
2.讲解地震发生的原因和地震带的概念。
自救方法学习1.介绍地震发生时的自救方法,包括室内、室外两种情况下的应对措施。
2.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正确的逃生方式和避险区域的选择。
模拟演练1.利用地震发生的模拟器材,进行地震演练活动。
老师安排学生在教室内模拟地震情况下的自救行动,包括躲避、保护头部和迅速离开教室等。
2.在活动后,进行反馈,总结学生在演练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小组讨论1.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思考如何提高地震发生时的自救能力和应对能力。
2.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建议和措施。
安全知识探究1.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安全知识探究活动,通过查找资料和讨论,了解其他自然灾害的基本知识和应对方法。
2.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调研成果,并与全班分享。
总结活动1.总结地震防灾教育的重要性,强调预防和应对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
四、教学延伸1.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地震科普馆或邀请地震专家进行讲座,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地震的了解。
2.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地震应急演练活动,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班会活动,学生充分了解了地震的基本概念和自救方法,培养了应对灾害的意识和能力。
活动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互助,体现了团结和互助精神。
但在模拟演练环节中,需要更加注重安全,确保学生的身体安全。
小学生抗震减灾安全教案

小学生抗震减灾安全教案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抗震减灾安全知识,提高他们在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能力。
一、导入老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向学生展示地震的场景,引导学生讨论地震对人们的危害以及地震发生时应该如何保护自己。
二、讲解1. 介绍地震的定义和危害2. 讲解地震发生时应该做些什么3. 教授地震安全避险知识,例如躲在桌子底下、站在门框旁边、躲在墙角等等三、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假设他们在学校或者家里突然发生地震,他们应该如何行动才能保护自己。
四、小测验出一些与地震安全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并交流讨论。
五、应急演练在教室里组织学生进行地震避险演练,每个学生都要在规定时间内找到最安全的避难点。
六、总结再次强调地震发生时应该怎样保护自己,并提醒学生要及时向老师或家长报告自己的安全情况。
七、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整理自己在家和学校的避震方案,写出自己在地震发生时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方法。
八、家庭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回家和家人一起探讨家庭的防震减灾措施,整理出家庭防震减灾预案。
九、家访安排老师和学校工作人员对学生的家庭进行走访,了解家庭的防震减灾情况,并向家长宣传防震减灾知识,提醒他们与孩子一起熟悉家庭防震减灾预案。
十、反馈鼓励学生在平时多加练习,让他们掌握更多的地震安全知识。
同时鼓励学生主动向家长、亲友传播所学的抗震减灾知识,帮助他们也增强防震减灾意识。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和实践,相信学生们会更加了解地震的危害和自我保护的重要性,提高自己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
希望他们能够牢记这些知识,做到时刻关注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为灾害来临时有所准备,将自己置于更安全的环境中。
小学二年级防震减灾主题班会教案

小学二年级防震减灾主题班会教案【篇一】小学二年级防震减灾主题班会教案活动目标:1、通过学谚语和顺口溜,让学生初步了解地震前自然界的异常表现,培养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2、学生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演练遇到地震这种突发事件时有秩序地逃生自救的技能,让学生掌握来不及逃离的情况下如何躲避地震伤害的本领。
活动准备:有关地震防震图片和VCD,防震科普片和防震科普宣传画。
活动过程:一、通过学谚语和顺口溜,让学生初步了解地震前自然界的异常表现,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1、讲解(地震预兆)2、震前井水变化的谚语:井水是个宝,地震有前兆。
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
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3、动物反常情形的谚语: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
牛羊骡马不进厩,猪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大鼠叼着小鼠跑。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跃水面惶惶跳。
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
家家户户都观察,发现异常快报告。
植物在震前也有异常反应,如不适季节的发芽、开花、结果或大面积枯萎与异常繁茂等。
二、教师讲解有关地震时应注意的问题:调地震来时注意的问题:1、家庭应准备好食物、水、手电筒、毛巾、简便衣物、塑料布和简易帐篷、收音机、呼叫机等,对煤气、电闸等做好关闭的应急准备。
易燃易爆、剧毒物品不宜放在室内,要妥善安置。
较高家俱上不堆放笨重物品。
房屋正门、楼道、走廊内不堆放杂物,以利人员疏散。
发布临震预报后,家庭成员都要听从当地政府的指挥,按指定路线和地点疏散。
2、地震发生时,如何进行个人防护?a、如果你在室内,应就近躲到坚实的家具下,如写字台、结实的`床、农村土炕的炕沿下,也可躲到墙角或管道多、整体性好的小跨度卫生间和厨房等处。
注意不要躲到外墙窗下、电梯间,更不要跳楼,这些都是十分危险的。
b、如果你在教室里,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蹲到各自的课桌下。
地震一停,迅速有秩序撤离,撤离时千万不要拥挤。
小学防震减灾班会教案(精选7篇)

小学防震减灾班会教案小学防震减灾班会教案防震减灾就是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防震减灾班会教案(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防震减灾班会教案1主题:加强防震减灾,关注生命安全时间:20xx年xx月xx日地点:多功能报告厅参加人员:xxx活动目的:为了进一步增强大家的防震减灾的安全意识,提高同学们在地震中的逃生自救、互救能力和抵御、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确保灾难来临时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一)活动意义:以主题班会的形式,让同学们通过活动了解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成因分布、危害及防御措施。
初步了解地震、各种灾害之间的关联性,掌握相关的防震减灾知识,提高保护自己意识,明确地震时的疏散路线,提高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尽可能的将损失降到最低。
(二)活动内容:由主持人致词,宣布这次班会活动正式开始,并宣布这次班会的主题是“加强防震减灾,关注生命安全”。
1、首先,先由大家相互交流,了解地震的成因。
2、通过播放地震成因相关影片和展示同学们搜集到的有关地震知识的PPT,向大家阐明是地震以及它的形成、发展、致灾的规律,和其他各灾害之间的关联性,使大家对地震及其一系列的地质灾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3、由工商管理一班发言人、工商二班发言人、我班发言人轮流上讲台发表自己在地震时的亲身经历,感悟,总结以及对地震知识的补充和扩展,发言期间,发言人语言幽默风趣,气氛热烈,同学们兴致勃勃,教室里频频传出欢快的笑声。
4、由辅导员老师向大家重点介绍地质灾害的防御工作和在灾时自防自救的方法,并详细介绍了地震时的自救四大常识(1)大地震时不要急,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几秒钟,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
如果住的是一楼或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
如果是在高层,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
(2)人多先找藏身处在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坚固的三角形区域内,如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
小学防震减灾活动教案

小学防震减灾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知道地震造成的危害和灾害;2. 学习正确的逃生方法和自救技巧;3. 培养学生对地震的预警和应对能力;4. 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5.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学习正确的避震和逃生姿势;2. 学习应对地震时的自救技巧;3. 学习合理利用教室和家庭逃生工具。
三、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正确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2.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地震模拟器;2. 视频资料和图片资料;3. 教室和家庭逃生装备。
五、教学过程:1.导入(1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地震的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和造成的危害和灾害。
2.活动一:避震和逃生姿势的学习(3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正确的避震和逃生姿势,让学生模仿教师的动作进行练习。
教师通过实地演示和学生的模仿操作,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避震和逃生姿势。
3.活动二:自救技巧的学习(3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地震自救的基本技巧,包括找到安全位置、迅速躲避、保护头部等。
通过学生的模仿操作和角色扮演,让学生掌握地震自救的基本技巧。
4.活动三:逃生工具的利用(3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教室和家庭逃生工具的使用方法,包括应急灯、防毒面具、应急包等。
通过让学生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逃生工具的使用技巧。
5.活动四:合作逃生演练(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逃生演练,让学生分组进行模拟地震逃生演练。
教师会提前设置逃生路线和障碍物,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按照正确的逃生姿势迅速逃离教室。
6.总结(15分钟)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强调地震防护的重要性和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
引导学生思考在面临地震时应该如何正确应对,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相关防震减灾活动。
六、教学评价: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情况,以及学生在逃生演练中的表现。
可以通过观察和学生的参与反馈进行综合评价。
防震减灾主题班会教案6篇

防震减灾主题班会教案6篇防震减灾主题班会教案(一):活动目的:1、使学生懂得地震防护知识及防其它灾害小常识。
2、使学生了解有关生命的来之不易与宝贵,感悟生命的可贵。
活动过程:一、地震知识介绍:地震是威胁人类安全的一种严重自然灾害。
那些曾发生在居民区,尤其是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地震,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使不少人心理上蒙上一层恐惧地震的阴影,甚至谈震色变。
一次地震,从感觉到震动到房屋倒塌,通常仅有十几秒的时间。
在这十几秒的时间里,无论是跑出去还是就地躲避,都要迅速采取措施,不要犹豫,以免在犹豫中丧失生存的机会。
经验证明,震时就地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避震中较好的办法。
避震时要重点保护好头部、颈部、眼睛、口、鼻等身体重要部位。
二、介绍几种能够简单辨识的地震前兆1.地下水异常: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
无雨水质浑,天旱井水冒。
水位变化大,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2.动物异常:震前动物有预兆,密切监视最重要。
骡马牛羊不进圈,鸭不下水狗狂叫。
老鼠搬家往外逃,鸽子惊飞不回巢。
冰天雪地蛇出洞,鱼儿惊惶水面跳。
3.地光和地声:地光和地声是地震前或地震时从地下或地面发出的光亮及声音,是重要的临震报。
临震前,一瞬间,地声隆隆地光闪。
大震将至要果断,迅速行动快避险三、在震中紧急避险的方法1、在家中或办公室,应就近躲到坚实的家具下,如写字台、结实的床、农村土炕的炕沿下,也可躲到墙角或管道多、整体性好的小跨度卫生间和厨房等容易构成三角区的地方,要注意保护头部,注意不要躲到外墙窗下、电梯间,更不要跳楼。
震后20秒左右要立即跑出室外,到开阔地避免受余震的伤害。
2、在教室里,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蹲到各自的课桌下。
地震一停,迅速有秩序撤离,撤离时千万不要拥挤。
3、在影剧院、体育场或饭店,要迅速抱头卧在座位下头;也可在舞台或乐池下躲避;门口的观众可迅速跑出门外。
4、在百货商场或超市,应就近躲藏在柱子或大型商品旁,但要尽量避开高大的货架或玻璃柜。
地震安全教育班会教案 小学生防震减灾教学设计6篇

地震应急知识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学习有关的地震知识,了解地震时我们应采取哪些自救措施。
提高学生的自救意识。
二、教学内容:地震应急知识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好!我们是21世纪的主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我们爱学习、爱劳动,是充满生机的新一代。
我们在党的温暖的阳光下成长,在老师的悉心哺育下一天天成熟。
我们是肩负重任、跨世纪的新苗。
所以要“时时处处注意安全”可是,我们却经常听到一些无端横祸向我们小学生飞来的噩耗;看到一些触目惊心、惨不忍睹的灾难在我们身边发生。
老师小结:是啊!这多危险啊!为了小小的足球,送上一条腿,落个终身遗憾,真可惜!交通安全,我们可得随时注意。
今天我们学习地震知识。
(二)、探究新知:地震按其震动强度可分为四种:(1)微震。
此种地震是小于2级的地震,人是感觉不到的,只有通过精密的仪器才可以测定出来。
(2)有感地震。
这类地震大约处于2级至4级之间,人可以感觉到,但一般没有什么危险。
(3)破坏性地震。
这是指5级以上的地震。
这类地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4)强烈地震。
6.5级以上地震,都属于强烈地震,这类地震具有很强的破坏性。
(三)、地震中常见的逃生方法介绍。
地震造成的损失要比大火、洪水大得多,往往会使整座城市处于瘫痪,大地震可使整个城市顷刻之间化为废墟;因此,一旦发生了强烈地震,很难立刻得到救援。
地震时的伤亡,主要是地震引起的火灾和房屋崩塌造成的。
当地震来临的时候,首先不要慌乱,要沉着冷静。
马上趴在地上,同时要用书包或者其他能保护头部的物件遮住脑袋,钻到桌子底下。
因为桌子能起到缓冲的作用,用书包等物件可以保护脑部不直接受到冲击。
如果不能躲在桌子底下,那么应该跑到教室的墙角。
墙角有个三角支撑点,东西不会直接砸在头上。
但是站墙角以一两人为宜。
第一波大地震过去之后,老师应该组织学生有序地离开教室,逃到比较空旷的地方。
“秩序”十分重要,如果不按秩序,很容易引起踩踏等其他事故。
小学生防地震安全教育教案

小学生防地震安全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地震的原因和形成过程。
2.掌握地震发生时的正确行为。
3.培养学生有关地震安全的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内容:1.地震的原因和形成过程。
2.地震发生时的正确行为。
3.地震安全的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重点:1.掌握地震发生时的正确行为。
2.培养学生有关地震安全的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难点:1.地震发生时的正确行为。
2.培养学生有关地震安全的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方法:1.情境导入法:通过引入相关的真实情境,调动学生的兴趣,主动参与学习。
2.讲解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地震安全的知识和技能。
3.模拟演练法:通过模拟地震场景的演练,让学生实际操作,掌握地震发生时的正确行为。
六、教学过程:第一步:情境导入(5分钟)1.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地震发生时的视频,让学生感受一下地震的威力和危险性。
2.教师问学生是否知道地震的原因和形成过程,引发学生对地震知识的思考。
第二步:讲解地震知识(10分钟)1.教师讲解地震的原因和形成过程,向学生传授地震基础知识。
2.教师重点强调地震发生时的预警信号和应对方法。
第三步:模拟演练(30分钟)1.将学生分组,每组3-5人,进行地震演练。
2.教师向学生介绍演练的目的和步骤。
3.学生根据教师的指示,模拟地震发生时的行为,如采取掩护姿势、躲避掉落物等。
4.教师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5.在演练结束后,教师与学生进行总结和讨论。
第四步:巩固地震安全知识(15分钟)1.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讲解地震后的安全事项,如不乱跑、不乱喊、躲避掉落物等。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列举更多地震安全知识和技能。
第五步:作业布置(5分钟)1.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地震安全的小短文,要求包括地震的原因、应对方法等内容。
2.教师提醒学生要注意语言表达和逻辑结构。
七、教学评价:1.教师观察学生在模拟演练中的表现,评价学生是否掌握地震发生时的正确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防震减灾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成因分布、危害及防御措施。
初步了解地震、各种灾害之间的关联性。
教学重难点: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成因分布、危害及防御措施。
初步了解地震、各种灾害之间的关联性。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地震的相关材料;排练节目;课件制作等。
活动过程:
1、各小队相互交流,了解地震的成因。
2、播放地震成因影片。
3、学生出示搜集到的有关地震知识。
学生1:地震是指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释放出来,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
大部分地震的发生与地质结构有关。
在地壳中有断层,而且断层又具有一定活动性的地带,地震最容易发生。
世界上有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学生2:地震的大小通常用里氏震级来表示。
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越大,震级越高。
震级每增加1级,能量约增加30倍。
通常,3级以下的地震,人无感觉,成为微震;5级以上地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成为破坏性地震。
学生3:地震是一种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
我国是世界上
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大部分省区都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
1976年7月28日发生在唐山的7.8级大地震,使这个百万人口的工业重镇,倾刻成为一片废墟.这是20世纪全球破坏性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
学生4:我国川、滇、黔接壤地带,该地带现代地壳活动强烈,地震濒发,震级高。
由于地壳活动强烈,山体中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上干湿季节分明,暴雨集中。
促使滑坡、泥石流灾害突发。
这次日本发生了9.0级的地震,震后到目前为止,还发生了五次6级以上的余震,以唐山大地震的破坏性更大。
4、初步了解各种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各种地质灾害既具有各自形成、发展、致灾的规律,各灾害之间以及它们与其他因素之间又有一定的关联性。
一个地域内的地质灾害可能有若干种,它们在成因上是有关联的。
例如,在一次灾害发生过程中,往往有一种原发性的主灾诱发其他灾害,例如,地震因毁坏生产和生活设施而成灾,同时造成地裂,并引发火灾,又由于人员伤亡和医疗设施的破坏,可能会引起疫病曼延等。
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间接或直接诱发地质灾害。
例如,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使地表径流的水量和速度加大,是泥石流日趋频繁的重要原因。
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造成滑坡等灾害的事件时有发生。
5、地质灾害的防御
当今世界,由于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密集发展,加之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地质灾害发生的频度和成灾的强度不断提高。
这已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广泛关注。
学生5: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报系统。
学生6: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学生7:实施一些预防措施。
例如,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实施护坡工程,防止滑坡和崩塌。
除采取工程措施外,还可进行植树造林等综合治理措施,如通过恢复地表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治理水土流失,以减少泥石流或滑坡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学生8: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能够更有效地开展和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三、班会小结。
二年级防震减灾教案
教学目的:
1、通过学谚语和顺口溜,让学生初步了解地震前自然界的异常表现,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2、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演练遇到地震这种突发事件时有秩序地逃生自救的技能,让学生掌握来不及逃离的情况下如何躲避地震伤害的本领。
教学准备:有关地震防震图片和VCD,防震科普片和防震科普宣传画。
活动过程:
一. 1、观看PPT 课件(地震预兆)
2、震前井水变化的谚语: 井水是个宝,地震有前兆。
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
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3、动物反常情形的谚语: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
牛羊骡马不进厩,猪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大鼠叼着小鼠跑。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跃水面惶惶跳。
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
家家户户都观察,发现异常快报告。
植物在震前也有异常反应,如不适季节的发芽、开花、结果或大面积枯萎与异常繁茂等。
二、教师讲解有关地震时应注意的问题:播放远教资源——地质灾害视频。
讨论强调地震来时注意的问题:
1、家庭应准备好食物、水、手电筒、毛巾、简便衣物、塑料布和简易帐篷、收音机、呼叫机等,对煤气、电闸等做好关闭的应急准备。
易燃易爆、剧毒物品不宜放在室内,要妥善安置。
较高家俱上不堆放笨重物品。
房屋正门、楼道、走廊内不堆放杂物,以利人员疏散。
发布临震预报后,家庭成员都要听从当地政府的指挥,按指定路线和地点疏散。
2、地震发生时,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a. 如果你在室内,应就近躲到坚实的家具下,如写字台、结实的床、农村土炕的炕沿下,也可躲到墙角或管道多、整体性好的小跨度卫生间和厨房等处。
注意不要躲到外墙窗下、电梯间,更不要跳楼,这些都是十分危险的。
b. 如果你在教室里,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蹲到各自的课桌下。
地震一停,迅速有秩序撤离,撤离时千万不要拥挤。
c. 如果你在室外,要尽量远离狭窄街道、高大建筑、高烟囱、变压器、玻璃幕墙建筑、高架桥和存有危险品、易燃品的场院所。
地震停下后,为防止余震伤人,不要轻易跑回未倒塌的建筑物内。
d 如果你在百货商场,应就近躲藏在柱子或大型商品旁,但要尽量避开玻璃柜。
在楼上时,要看准机会逐步向底层转移。
六、课外拓展: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和朋友听,或者考考他们掌握多少防震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