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防治骨质疏松专家共识

合集下载

老年人运动管理国际专家共识指南解读

老年人运动管理国际专家共识指南解读

老年人运动管理国际专家共识指南解读人口老龄化进展加剧了老年人对医疗保健、家庭照护及社会支持等各方面的需求。

老年人活动减少和久坐的生活方式增加了患衰弱、肌少症、肥胖和慢性疾病的风险。

研究发现,运动可改善老年人的躯体功能和生活质量,减少非传染性疾病和全因死亡的风险。

尽管运动在预防和治疗一些与年龄相关的疾病和症状方面有多种益处,但它尚未完全融入老年医学实践中。

目前关于老年人运动的建议仍存在差异,且临床实践中该技能也尚未纳入老年医学专家和其他医疗保健专业人员的常规核心培训内容中。

此外,由于该领域研究相对较少,个体化运动对老年人的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或其他内在能力领域,如认知、心理、感官缺陷(视力或听力减退)、日常运动和活力的影响尚不明确。

既往国际指南中推荐衰弱老年人可进行包含阻力训练的运动、有氧运动及多组分运动形式,但缺乏具体的运动量等相关建议。

因此,近期国际衰弱与肌肉减少症研究会议工作组就老年人运动管理制定了国际专家共识指南,旨在为临床实践中老年人运动提供具体建议,从而促进健康老龄化,改善生活质量。

一、概述该指南的目标人群为老年人,包括健康老年人、伴有慢性疾病和(或)综合征的老年人。

根据是否运动将衰老表型分为2类。

指南对老年人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进行了探讨,推荐了6种适用于老年人的特定运动方式,并提出了基于循证证据的具体建议。

老年人长期运动有助于维持骨骼健康,增加肌肉质量和力量,并减少脂肪组织,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

同时,指南也为合并衰弱和肌少症、跌倒、认知障碍等老年综合征的老年人提供了详细的运动方案。

此外,指南还讨论了特殊老年人群的运动建议,如急性疾病住院老年人,旨在为老年人通过运动以促进健康及疾病预防和治疗提供循证证据。

本文对该指南的重要内容进行解读,以期为我国老年人的运动管理提供参考。

二、衰老的独特表型指南提出根据老年人的生活方式,特别是有无体力活动(PA)和锻炼,可分为两种不同的衰老表型,即健康衰老表型和非健康衰老表型。

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合理应用专家共识(2023)

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合理应用专家共识(2023)
关节痛、头痛、肌肉痉挛、外周水肿、乏力、颈部疼痛、失眠及感觉异常。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包括血管性水肿、多形性红斑、皮炎、皮疹、荨麻疹等。 需要关注的是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在前1年发生过心肌梗死或中风患者不应使用罗莫佐单抗。若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心肌梗死或中风,应停用罗莫佐单抗
免责声明:本账号所分享的图片和文字,不做任何医疗建议与引导,不保证正确性、有效性,也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只做设计制作思路分享,请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决策。在应用或参考本演示文稿中的任何信息时,应结合当前的临床指南、专家共识以及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综合评估。强烈建议医疗专业人员在做出任何医疗决策前,咨询相关领域的专家,并参考最新的医学研究和临床试验结果。
2050年
高医疗费用
2050
2035
1320亿
1630亿
药物治疗仍是临床OP的主要治疗手段,有效的药物治 疗能够增加骨密度,改善骨质量,并显著降低骨折风险
治疗药物包括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剂、双重作 用药物和其他机制类药物
免责声明:本账号所分享的图片和文字,不做任何医疗建议与引导,不保证正确性、有效性,也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只做设计制作思路分享,请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决策。在应用或参考本演示文稿中的任何信息时,应结合当前的临床指南、专家共识以及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综合评估。强烈建议医疗专业人员在做出任何医疗决策前,咨询相关领域的专家,并参考最新的医学研究和临床试验结果。
2
对于成年男性OP患者的初始治疗,需考虑骨折风险情况,推荐药物包括双膦酸盐(阿仑膦酸钠、利塞膦酸钠或唑 来膦酸)或地舒单抗。
1a, A
3
对于 GIOP 患者的初始治疗,需考虑骨折风险情况,推荐药物包括双膦酸盐(阿仑膦酸钠、利塞膦酸钠或唑来膦 酸)、地舒单抗或特立帕肽。

《基层医疗机构骨质疏松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21)》要点

《基层医疗机构骨质疏松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21)》要点

《基层医疗机构骨质疏松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21)》要点1 骨质疏松症的定义和分类骨质疏松症(OP)是最常见的骨骼疾病,是一种以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可发于任何年龄。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青少年型)。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女性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70岁以后发生的骨质疏松;特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未明。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指由任何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和(或)药物及其他明确病因导致的骨质疏松。

2 基层医疗机构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情况虽然DXA测量值作为骨质疏松症诊断的通用标准广泛用于各大医院,但据调查显示,基层医务人员对骨质疏松症诊断依据认知水平仍不足,脆性骨折史和DXA知晓率分别仅占17%和11%,医生往往是在患者发生骨折就诊时才发现骨质疏松症。

目前临床上使用DXA对骨质疏松症进行诊断、疗效评估和骨折预测,跟骨定量超声测定法(QUS)易进行社区筛查。

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较多,基层抗骨质疏松药物配置和医师对其使用要求掌握迥然不同。

3 基层骨质疏松症的筛查3.1 骨质疏松症的高危因素(1)不可控因素:包含种族、年龄、女性绝经、脆性骨折家族史。

其中种族罹患骨质疏松症风险从高到低依次为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

(2)可控因素:包括不健康生活方式,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和药物,跌倒及其危险因素,环境因素及自身因素。

3.2 骨质疏松症的筛查工具(1)推荐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OF)骨质疏松风险一分钟测试题(表1)和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A)作为疾病风险评估的初筛工具(表2)。

(2)WHO推荐的骨折风险预测工具(FRAX)可用于评估患者未来10年发生髋部骨折及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概率。

针对中国人群的FRAX可以通过以下网址获得:https://www.sheffield.ac.uk/FRAX/tool.aspx?country=2。

中医药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专家共识_2015_葛继荣

中医药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专家共识_2015_葛继荣

·论著·*通讯作者:葛继荣,Email :gjrrjgcy@sohu.com ;郑洪新,Email :zhenghx2002@126.com 编者按国医大师刘柏龄教授的建议:“中医药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专家共识”很好,请将此文发到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广为宣传,以利防治工作的实施。

中医药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专家共识(2015)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中医药与骨病学科组组长:葛继荣1*郑洪新2*副组长(姓氏笔画为序):万小明3王拥军4卢敏5杨鸫祥6罗毅文7赵咏芳8鞠大宏9咨询专家:刘柏龄孙树椿王和鸣施杞石印玉刘忠厚1.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2.辽宁中医药大学;3.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4.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5.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6.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7.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8.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9.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图分类号:R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08(2015)09-1023-06摘要: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中医药与骨病学科组在前期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实践指南和专家共识的基础上,检索和评价相关文献资料,通过临床医师的问卷调查和学科组讨论,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并咨询我国中医骨伤科界名老专家意见,制定本共识,旨在为中医学或中西医结合医学专业医师提供参考。

共识提出:根据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为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肾虚血瘀证、脾胃虚弱证和血瘀气滞证,明确相应治法和中药方剂;原则是“辨证施治,整体调节,防治结合”,合理选择治疗方案、观察指标和检测项目,关注长期用药的安全性,以及临床疗效评价与监测;并强调预防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原则与方法,充分发挥中医学的特色和优势。

关键词: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中药;辨证论治;预防Expert consensus o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for primary osteoporosis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GE Jirong 1,ZHENG Hongxin 2,WAN Xiaoming 3,WANG Yongjun 4,LU Min 5,YANG Dongxiang 6,LUO Yiwen 7,ZHAO Yongfang 8,JU Dahong 9,LIU Bailing 10,SUN Shuchun 10,WANG Heming 10,SHI Qi 10,SHI Yinyu 10,LIU Zhonghou 101.Fujian Academ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3.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4.Longhua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5.The First Hospit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6.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7.Traumatology Hospital Affiliated to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8.Shugua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9.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10.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Osteopathy Group of the Osteoporosis Committee of China Gerontological Society ;1-2Group leader ,3-9Vice-group leader ,10.Expert consultantCorresponding author :GE Jirong ,Email :gjrrjgcy@sohu.com ;ZHENG Hongxin ,Email :zhenghx2002@126.comAbstract :Based on the previous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and expert consensus of primary osteoporosis (OP ),the searching and evaluating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literatures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s of clinicians and expert discussion ,the situation of clinical practice ,and the expert consulting of traditional medical traumatology and orthopedics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Osteopathy Group of the Osteoporosis Committee of China Gerontological Society formulates the consensus.It provides references for the clinicians of TCM or integrated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According to TCM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primary OP ,types of syndrome of OP can be divided into kidney Yang deficiency syndrome ,liver and kidney Yin3201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5年9月第21卷第9期Chin J Osteoporos ,September 2015,Vol 21,No.9Published online www.wanfangdate.com.cn doi :10.3969/j.issn.1006-7108.2015.09.001deficiency syndrome,spleen and kidney Yang deficiency,blood stasis and kidney deficiency syndrome,asthenia of the spleen and stomach syndrome,blood stasis and Qi stagnation.The aim is to confirm the present therapy and Chinese medicinal formulas.The principle is“treatment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integral adjustments,and combination of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It needs to select the treatment plan,observation and testing items rationally and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long-term medication safety and the evaluation and monitoring of clinical efficacy.It also needs to emphasize the principle and methods of prevention of primary OP,i.e.,“prevention before occurrence of the disease,prevention deterioration after occurrence of the disease,prevention of the recrudescence of the disease”.And fully it needs to exert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Key words:Primary osteoporosi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inese medicinal herb;Treatment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Prevention根据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要求,中医药与骨病学科组对近年有关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方面的中文、英文文献进行检索和评价,结合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临床医师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预防及辨证施治调查问卷”调查,经过3次专家组的会议讨论,并充分咨询我国中医骨伤科界名老专家和中医药与骨病学科组成员的意见,形成2015版“中医药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专家共识”。

改善骨质疏松的运动指南

改善骨质疏松的运动指南

01
04
每周2次轻量力量训 练
轻量力量训练有助于增强骨骼密度 轻量力量训练有助于塑造身体线条
02
每周1次平衡和稳定 性训练
平衡和稳定性训练有助于提高身体协调性
03
平衡和稳定性训练有助于预防跌倒
Unified fonts make reading more fluent.
Theme color makes PPT more convenient to change.
骨质疏松症的危害
增加骨折风险 预防和治疗重要
易导致骨折,尤其是髋部和脊椎骨折 及时干预可有效减少症状发展
残疾和生活质量下 降
影响日常生活能力,降低生活质量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方 法
01 摄取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
02 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
03 避免烟草和酗酒
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方法
药物疗法
包括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的药物
药物治疗风险和禁 忌
药物治疗可能引发 不良反应
用药需慎重,避免 自行调整剂量
部分人群存在禁忌 症
注意观察身体反应 保障用药安全
需避免不适药物
● 06
第6章 骨密度检测与预防
Unified fonts make reading more fluent.
Theme color makes PPT more convenient to change.
● 04
第4章 女性骨质疏松症预防
Unified fonts make reading more fluent.
Theme color makes PPT more convenient to change.
Adjust the spacing to adapt to Chinese typesetting, use the reference line in PPT.

中国人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专家共识

中国人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专家共识

中国人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专家共识一、本文概述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趋势的加剧,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已成为影响公众健康的重要问题。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其特征是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

为了更好地规范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骨折等并发症的发生,我们组织专家团队制定了《中国人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专家共识》。

本共识旨在提供一套适用于中国人群的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为临床医生提供决策支持,同时促进骨质疏松症防治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

共识内容涵盖了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方法、评估标准以及治疗策略等方面,力求为临床实践提供全面、科学、实用的指导。

在制定本共识的过程中,我们充分参考了国内外相关指南和研究成果,结合中国人群的特点和实际需求,力求确保诊断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我们也期望通过本共识的推广和实施,提高全社会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共同推动中国骨质疏松症防治工作的进步和发展。

二、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骨质疏松症作为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其在中国人群中的流行病学特征日益受到关注。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呈现出明显上升的趋势。

根据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影响公众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骨质疏松症在不同年龄段、性别和地域之间存在差异。

老年人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患病人群,尤其是绝经后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质流失加速,患病风险增加。

城市与农村之间也存在差异,城市居民由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因素,骨质疏松症患病率相对较高。

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年龄、性别、遗传因素、营养状况、生活方式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逐渐老化,骨质流失加速,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增加。

遗传因素也是影响骨质疏松症发病的重要因素,家族中有骨质疏松症病史的人群患病风险较高。

营养状况对骨骼健康也有重要影响,钙、磷、维生素D等营养素的摄入不足或过量都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2020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防治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0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防治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0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防治专家共识(完整版)关键词:围绝经期;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防治;专家共识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重,骨质疏松症已严重威胁中老年人尤其是中老年女性的健康,女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男性的3倍。

据估计到2020年,国内骨质疏松症患者将增至 2.866亿人,髋部骨折人数将达到163.82万人,骨质疏松症患者2050年将会上升至5.333亿人[1]。

在中国,随着预期寿命的增加和7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不断增长,骨质疏松和骨折的负担将大幅增长,与骨质疏松症相关的骨折到2035年将增加1倍。

骨质疏松症和相关的骨折是增加绝经后妇女死亡率和患病率的重要因素,更年期的女性发生较严重的骨折后的剩余寿命比发生乳腺癌后的剩余寿命要短[2]。

绝经后骨量快速减少,如绝经后早期,前臂远端每年平均减少骨密度约3%,脊椎和股骨颈绝经后3年内平均每年减少骨密度2%~3%,绝经早的女性(45岁前),骨密度下降更快速,平均每年骨密度减少3%~4%[3]。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分会妇产科专家委员会及围绝经期骨质疏松防控培训部基于国内外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参考近年国际最新相关指南,结合妇产科诊疗具体情况,制定中国围绝经期与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防治首个专家共识。

01绝经的分期根据WHO的标准,研究绝经时可分为4个时期:①绝经前(月经停止以前的生命过程);②绝经(卵巢功能彻底衰退,月经停止>12个月,出现绝经相关的生物学改变,卵泡刺激素>40IU/L);③围绝经期(依据STRAW+10分期[4],从临床特征、内分泌学及生物学上开始出现绝经趋势的迹象,直至绝经1年);④绝经后期(绝经后的生命过程)。

02围绝经期或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诊断绝经后骨质流失加速与雌激素缺乏有关。

围绝经和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初期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患者会出现疼痛、骨骼变形,严重者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同时可出现焦虑、恐惧等心理影响[5],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绝经后妇女腰腿痛的主要原因,可引起脊椎变形及椎体压缩性骨折,又称I型骨质疏松症,主要由绝经后卵巢合成的雌激素减少所致[6]。

中国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防治专家共识(2020全文版)

中国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防治专家共识(2020全文版)

中国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防治专家共识(2020全文版)骨质疏松症(OP)是以骨强度(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和骨折风险增高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1]。

OP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后者由影响骨代谢的任何疾病和/或药物所致,其中药物以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最为常见。

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glucocorticoid-induced osteoporosis,GIOP)是激素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严重者可致椎体、肋骨和髋骨等部位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

GIOP重在预防与早期治疗,但目前仍未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防治往往不积极[3]。

2013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结合我国国情,制定了我国GIOP 诊治的专家共识,该共识的推出对促进国内GIOP的规范诊治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GIOP的流行病学、评估体系和防治药物等领域取得了巨大进展。

国内大规模GIOP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接受激素治疗的风湿病患者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发生率超过80%,而约有1/3的患者从未接受过任何规范的防治[4, 5]。

国内外经验显示,采用以骨折风险预测工具(FRAX)为核心的骨折风险评估体系,对于GIOP 的分层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地舒单抗等新型治疗药物的研发、药物转换和减停方案的探索,为GIOP的最佳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选择。

因此,修订适合我国实际国情的GIOP防治指南刻不容缓。

一、发病机制激素引起骨质疏松的病理生理机制非常复杂,主要特征是持续骨形成下降伴早期一过性骨吸收增加[2]激素可直接作用于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和骨细胞[2]。

(1)激素对骨形成的影响:早期激素可降低成骨细胞的招募,加速成骨细胞凋亡,随后持续地影响成骨细胞的数量、合成能力,导致骨形成下降。

目前认为,激素主要是通过上调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受体2和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成骨细胞产生上述影响[6]。

(2)激素对骨吸收的影响:激素能增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的生成,减少骨保护素的生成[7],从而增加破骨细胞的寿命、数量和活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 骨质疏松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 。 运动防治骨质疏松的效果已被医学界所认可 , 但是 防治骨质疏松的运动方案至今尚未有统一的标准 。在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的组织下 , 我们邀请多名运动与骨代 谢领域的专家, 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 , 共同撰写运动防治骨质疏松专家共识 , 旨在为大众及医学工作者提供运动预防 骨质疏松的理论基础 。共识主要概述了运动防治骨质疏松的机制 , 总结了不同类型运动防治骨质疏松的效果及特点 , 在结合 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 , 根据目标人群及我国大众体育的特点 , 设计了绝经性骨质疏松及老年性骨质疏松的运动预防及治疗方 案以及青少年骨骼健康运动方案 。其中老年性骨质疏松 、 绝经性骨质疏松预防及治疗方案主要以有氧运动 、 传统养生运动为 主, 低强度抗阻力量训练及低强度冲击性运动为辅 , 青少年骨骼健康运动方案则以中高强度的冲击性运动为主 , 有氧运动及 抗阻力量训练为辅, 运动强度及运动量根据个体情况进行阶段性调整 。 关键词: 运动; 骨质疏松; 运动处方; 专家共识
Expe rt conse nsus of e xe rcise in pre ve ntion and tre atme nt of oste oporosis
ZOU Jun1 ,ZHANG Lan2 ,REN Hong 3 ,WANG Guoxiang 4 ,BO Shumin5 ,WANG Yong 6 1.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Shanghai 200438 ,China 2. Shandong Sport University ,Jinan 250102 ,China 3.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4. Suzhou University ,Suzhou 215021 ,China 5. Capital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Beijing 100191 ,China 6. Wuhan Sport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ZOU Jun,Email: zoujun777@ 126. com Abstract : With the population aging ,osteoporosis has now become a global public health problem. It has been recognized in medical field that exercise has positive effect o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but the protocol of exercise to prevent osteoporosis remains no unified standard. With the organization of Osteoporosis Committee of China Gerontological Society ,w e invite several experts in the field of exercise and bone metabolism and combined w ith the related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to w rite an Expert Consensus of exercise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w hich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of exercise for the prevention of osteoporosis for the public and medical w orkers. The consensus mainly summarizes the mechanism of exercise in prevention of osteoporosis,and review s the effec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types of exercise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 On the basis of combination of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research,an exercise program for the prevention of postmenopausal and senile osteoporosis and an exercise program for bone health in teenagers are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target popula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ss sports in China. Exercise program for the prevention of postmenopausal and senile osteoporosis is mainly composed of aerobic exercise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national sports,and is supplemented w ith low
[20 ]
1
1. 1
运动防治骨质疏松的机制
机械应力对骨骼的刺激作用
机械应力引起骨的应答以及骨功能性适应外力 [6 ] 的能力早在 19 世纪末已被发现 。 机体在运动过 程中地面的反作用力、 不同肌肉、 肌腱间相互牵拉产 、 生的拉力 切力以及挤压力均能对骨骼产生一定的 刺激, 这些机械应力提高了骨的强度及生物力学特 。 性 体外研究已证实多种骨细胞如成骨细胞、 骨髓 干细胞均可以对内环境中各种机械力的刺激作用进 [7 ] 行应答从而产生各种生物学效应 。 适宜的机械 应力能够促进骨形成, 提高骨密度, 从而预防骨质疏 松。Calendo 等报道, 肌肉活动增加能促进骨形成, 提高绝经后妇女腰椎骨密度 0. 5% ~ 0. 7% , 髋部骨 [8 ] 。在一定的范围内, 机械应力 密度 0. 8% ~ 0. 9% 刺激越大, 越能促进骨骼生长。 高冲击力项目的运 动员比低冲击力项目运动员及静坐对照组拥有更高 [9 , 10 ] , 球拍类项目的运动员 的骨密度以及断面系数 优势臂比对侧臂有更高的骨密度及断面系数
1291
· · 论著
运动防治骨质疏松专家共识
邹军
1*
章岚
2
任弘
3
王国祥
4
卜淑敏
5
王勇
6
1. 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学院 , 上海 200438 2. 山东体育学院科研处 , 济南 250102 3.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 , 北京 100084 4.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 苏州 215021 5. 首都体育学院运动科学与健康学院 , 北京 100191 6. 武汉体育学院健康科学学院 , 武汉 430079 中图分类号: R681 文献标识码: A 7108 ( 2015 ) 11129113 文章编号: 1006-
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 随着世界人口的老龄化, 也逐年上升, 现已成为世界普遍关注的公逐渐流失。 相反, 有研究报道, 长期卧床及航空飞行可以引起人体骨 密度的降低 1. 2
[12 , 13 ]
。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性骨量减少、 骨组织微

观结构退化、 骨脆性增加、 骨强度降低的骨代谢性疾 [2 ] 病 。它严重地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患者不仅 周身疼痛, 还伴有身高降低、 驼背、 骨折等临床症状。 一直以来, 对于骨质疏松的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 主, 药物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骨量丢失 , 但却 无法治愈, 且还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近年来, 越来越 多的研究表明运动对骨质疏松有着一定的防治效 [3 , 4 ] 。因此, 运动预防骨质疏松也一度成为了研 果 究的焦点。而运动也开始成为了临床治疗骨质疏松 的一种辅助手段。 但到目前为止, 预防骨质疏松的 运动方案至今尚未有统一的标准。 在《中国人群骨 质疏松症防治手册 2013 版 》 中关于运动防治骨质 , 鉴于此, 我们组织 多名运动与骨代谢领域的专家, 结合近年来国内外 疏松方法的介绍也较为单一 相关研究, 共同研讨并撰写运动防治骨质疏松专家 共识, 为骨质疏松风险人群及医学工作者提供防治 骨质疏松的运动方案及理论基础 。
Vol 21 ,No. 11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15 年 11 月第 21 卷第 11 期 Chin J Osteoporos,November 2015 , 7108. 2015. 11. 001 Published online www. wanfangdate. com. cn doi : 10. 3969 / j. issn. 1006-
[5 ]
运动诱导激素的变化对骨代谢的影响 已有大量研究 激素与骨代谢有着密切的关系,
表明, 雌二醇、 甲状旁腺素、 糖皮质激素等参与骨代 [14 , 15 ] 。 其中雌激素水平下降是导致中老 谢的调节 年女性尤其是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之 一。鉴于此, 激素替代疗法曾被广泛地用于中老年 女性骨质疏松的临床治疗当中, 但长期应用激素易 [16 ] 导致子宫癌等生殖系统疾病 。 而适宜的运动不 仅能够产生机械刺激促进骨形成, 还能调节机体内 分泌系统, 提高机体雌激素的水平, 进而起到预防及 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 大量的研究表明, 运动能够 提高机体的雌激素水平, 其影响程度与运动强度及 运动量有关
Email: zoujun777@ 126. com * 通讯作者: 邹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