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疗法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最新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有氧运动在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研究进展

有氧运动在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研究进展

有氧运动在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研究进展一、有氧运动对骨质疏松症的益处有氧运动是一种通过增加心肺活动量,提高身体对氧气的利用能力,加强心脏和肺部的功能的运动方式。

研究表明,有氧运动可以通过负荷骨骼、增加骨骼负荷和促进骨骼形成,从而提高骨密度,减少骨骼疏松的发生可能性。

有氧运动还可以促进肌肉的伸展和力量的增加,有助于提高平衡能力和减少跌倒风险,从而减少老年人骨折的可能性。

在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中,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可以增强骨骼和肌肉的协调性,从而提高日常生活中的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有氧运动还可以改善心血管功能、减少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发生,这些因素都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的关联。

通过有氧运动可以综合性地提高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降低骨折的风险。

1. 有氧运动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有氧运动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一些研究表明,进行有氧运动可以显著提高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尤其是在持续时间较长、强度适中的有氧运动下,其效果更为显著。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有氧运动对改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有氧运动可以改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肌肉力量和心肺功能,提高他们的日常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一些研究发现,参加有氧运动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在运动后,其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心理健康状态也有所提高。

这表明,有氧运动不仅对骨骼健康有益,也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有着重要的积极影响。

1. 制定科学合理的运动方案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在进行有氧运动前,应该根据自身的身体条件和健康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运动方案。

建议选择适宜的有氧运动方式,如快步走、跳绳、游泳等,持续时间和运动强度适中,避免过度运动,以免加重骨骼负担。

2. 定期进行运动评估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在进行有氧运动后,应定期进行运动评估,包括骨密度、骨折风险评估等。

及时调整运动方案,确保运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骨质疏松的最新研究进展有哪些

骨质疏松的最新研究进展有哪些

骨质疏松的最新研究进展有哪些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其特征是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因此,对骨质疏松的研究一直是医学领域的热点之一。

近年来,在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等方面都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

一、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1、遗传因素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骨质疏松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已经发现了多个与骨质疏松相关的基因位点,如 LRP5、ESR1、VDR 等。

这些基因的变异可能影响骨代谢的过程,如骨形成、骨吸收和骨重塑等,从而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病风险。

2、激素调节激素在维持骨代谢平衡中起着关键作用。

雌激素、甲状旁腺激素(PTH)、维生素 D 等激素的异常变化与骨质疏松的发生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绝经后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骨吸收增加,骨形成减少,从而容易发生骨质疏松。

此外,PTH 和维生素 D 对骨代谢的调节作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阐明,为骨质疏松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3、细胞因子和信号通路多种细胞因子和信号通路参与了骨质疏松的发病过程。

例如,RANKL/RANK/OPG 信号通路在骨吸收的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

RANKL 与破骨细胞前体细胞表面的 RANK 受体结合,促进破骨细胞的分化和活化,而骨保护素(OPG)则可以与 RANKL 结合,抑制破骨细胞的生成。

此外,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在骨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异常调节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

4、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慢性炎症反应也与骨质疏松的发病有关。

氧化应激产生的活性氧物质可以损伤骨细胞,影响骨代谢。

慢性炎症状态下,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等的释放增加,促进骨吸收,抑制骨形成,从而导致骨量减少。

二、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1、骨密度测量技术双能 X 线吸收测定法(DXA)是目前诊断骨质疏松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进展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其特征是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骨骼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

近年来,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涉及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目前认为,雌激素缺乏、甲状旁腺激素(PTH)和维生素 D 代谢紊乱、遗传因素、营养失衡、生活方式等均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雌激素在维持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绝经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显著下降,导致破骨细胞活性增强,骨吸收增加,骨量逐渐减少。

PTH 可通过调节钙磷代谢影响骨代谢,当 PTH 分泌过多时,会促进骨吸收,导致骨质疏松。

维生素 D 不仅可以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还能调节骨细胞的功能。

维生素 D 缺乏会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进而导致骨量减少。

遗传因素在骨质疏松症的发病中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一些基因的突变或多态性与骨密度、骨代谢相关,增加了个体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此外,长期低钙、低维生素 D 饮食、吸烟、酗酒、缺乏运动、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因素也会影响骨代谢,增加骨质疏松症的发病风险。

二、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方法准确的诊断是有效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前提。

目前,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骨密度测量、骨代谢标志物检测、影像学检查等。

双能X 线吸收法(DXA)是测量骨密度的金标准,通过测量腰椎、髋部等部位的骨密度,可以评估患者的骨质疏松程度。

骨代谢标志物如骨钙素、Ⅰ型胶原交联 C 末端肽(CTX)等,能够反映骨形成和骨吸收的情况,有助于早期诊断和监测治疗效果。

影像学检查如X 线、CT、MRI 等,可以发现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骨小梁稀疏等改变。

其中,X 线检查常用于诊断骨质疏松性骨折,但其对早期骨质疏松的诊断价值有限。

CT 和 MRI 则在评估骨折的严重程度和部位、以及发现脊柱等部位的微小骨折方面具有优势。

有氧运动在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研究进展

有氧运动在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研究进展

有氧运动在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研究进展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其特点是骨密度下降和骨微结构的破坏,导致骨骼易碎和骨折风险增加。

目前,有氧运动被普遍认为是预防和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方法。

本文将对有氧运动在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有氧运动是指能增加心血管耐力和呼吸系统运作效率的运动,如快走、慢跑、跳绳、游泳等。

有氧运动通过增加骨密度、改善骨质、增强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等多种途径,发挥着预防和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一些研究表明,有氧运动可以提高老年人的骨密度。

一项对140名妇女进行的研究发现,进行长时间有氧运动的妇女,其腰椎骨密度显著增加。

一项对120名老年人进行的研究发现,每周进行至少3次30分钟的有氧运动,可以显著增加股骨颈骨密度。

除了增加骨密度外,有氧运动还可以改善骨质。

一个临床试验研究发现,进行有氧运动的老年妇女,其骨微结构相较于不进行有氧运动的老年妇女,有所改善。

有氧运动还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

肌肉力量的增强可以减少老年人的跌倒风险,而平衡能力的提高可以预防跌倒和骨折。

一项对300名老年人进行的研究发现,进行有氧运动的人比不进行有氧运动的人有更好的平衡能力和较低的跌倒风险。

有氧运动还可以改善老年人的心血管健康和心理健康。

心血管健康的改善可以提高血液循环,增加骨细胞的养分供应。

心理健康的改善可以减轻老年人的抑郁和焦虑情绪,促进骨骼的生长和修复。

有氧运动在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具有许多有益的作用。

它可以增加骨密度,改善骨质,增强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改善心血管健康和心理健康。

老年人可以通过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来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

具体的运动类型、运动频率和运动强度需根据个体情况来确定,最好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

中西医疗法联合运动康复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疗法联合运动康复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课题来源:2020年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项目编号202013980014Y(KD2020DXSCXCY01);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2019年度科研发展基金项目 课题项目编号KD2019KYJJYB002;南京医科大学2019年度教育研究课题 项目编号2019LX032(NY4032019059);2019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项目编号2019SJA2243(KD201922JYTZS08);2019年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一般项目 项目编号NMUB2019274中西医疗法联合运动康复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牟魏 王承烁 吴龙凤 龚沁媛 屠晨坤 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医学的不断发展,疾病的临床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重,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也在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增加,因其具有庞大的患病人群,所以受到了广大医学研究者的关注。

目前骨质疏松症已严重影响我国老年人的日常起居生活。

如今我国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方式众多,其治疗机制与治疗效果均不相同。

单纯的药物治疗只能短期缓解骨质疏松症引起的并发症,后期很容易再次发作,不能达到骨质疏松症的综合治疗效果。

笔者就中西医疗法联合运动康复治疗骨质疏松症做一归纳和讨论。

关键词:中西医疗法;运动康复;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指的是有多种原因所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被破坏,造成骨脆性增加,从而更容易引起骨折的全身性骨病,有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之分。

数据调查显示,我国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正在以较高速度增长,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9.2%,65岁以上女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更是达到了51.6%[1]。

发生在任何年龄段的雌激素和睾酮缺乏都将加速骨量丢失。

随着年龄不断增长,性腺(雌激素和睾酮)功能水平的不断下滑。

尤其女性群体,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降低,雌激素对破骨细胞的抑制作用减弱,破骨细胞的数量增加、凋亡减少、寿命延长,导致其骨吸收功能增强。

运动疗法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运动疗法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研 究 报 道 , 出进 行 至 少 1年 以上 负 重 或 有 氧 运 动 的肌 肉 提
锻 炼 可 增 强 骨 密 度 . 而 降 低 发 生 骨 折 的 机 会 。 n o等 从 Re n
发 育 起 着重 要 的 调节 作 用 :应 力 刺 激 引起 骨 间 隙液 体 运 动 , 可 使 细 胞 活 动 的 方 向 与方 式 改 变 ,增 加 营 养 和 代 谢 物 质 转
负 荷 通 过 直 接 施 加 在 骨 骼 的机 械 作 用 和 肌 肉 收 缩 力 的 间接
能性 适 应 ” 即骨 骼适 应 载 荷 的需 要 而 改 变 。黄 何平 等l报 道 , 1 】 1
2—6 0 5岁 人 群 纵 跳 高 度 与 跟 骨 骨 密 度 和 骨 强 度 存 在 线 性 关 系 , 安 全 范 围 内纵 跳 高 度 越 高 , 跟 骨 的 直 接 刺 刺激 越 大 , 在 对 其 骨密 度 和 骨强 度 越 高 , 折 危险 性 随 之降 低 。 骨 1 运 动 负 荷 对骨 的间 接 刺激 作 用 . 3 运 动负荷对骨的间接刺激是 指运动 中肌肉收缩产生 的 拉 力 、 压 力 和 剪切 力 对 骨骼 的作 用 。Wo f 律提 出应 力或 挤 l定 f 机 械 负 荷可 通 过 肌 肉和 跟腱 作 用 于 骨 , 而 影 响 到 骨 的形 成 从
随着 社 会 老龄 化 的发 展 , 骨质 疏 松 症 (s o oo i,P) ot p rss 0 已 e
应 力 效 应相 当重 要 , 在骨 应 力 不 足 情 况 下 补 充过 多 的 钙对 增 加 骨 密度 和 骨 量方 面 是 无 太大 作 用 的 。 1 . 运 动负 荷 对 骨 的直 接 刺激 作 用 2 骨 细 胞 是 骨 的 初 级 感 应 细 胞 , 直 接 被 外 力 激 活 , 外 能 对 界 机械 刺 激 做 出反 应 。 ug r 9 为骨 陷 窝 和 骨小 管 是感 B r 等f- e -认 }

骨质疏松治疗新进展

骨质疏松治疗新进展

骨质疏松治疗新进展近年来,骨质疏松逐渐成为困扰中老年人群体健康的重要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于骨质疏松的治疗也有了新的突破和进展。

本文将从药物治疗、运动疗法以及生物制品应用等方面详细介绍骨质疏松治疗的新进展。

一、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一直是骨质疏松的主要手段之一。

随着药物研发技术的不断提高,各种新型药物开始应用于骨质疏松的治疗。

例如,经过多年研究和临床验证,专家们发现单克隆抗体酸钠琥珀酸盐(Denosumab)对于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重建和骨折风险的降低效果显著。

此外,还有一种称为膳食补钙素(Calcilytic)的药物,它通过调节钙离子在细胞内的浓度,能够显著促进骨细胞的增殖和骨密度的提高。

二、运动疗法运动疗法在骨质疏松治疗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认识是骨质疏松患者需要尽量减少运动,以免加重骨骼负担。

但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适度的运动对于骨质疏松的治疗和预防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例如,研究发现,每周进行3次高强度的重力锻炼,可以显著增加骨密度并降低骨折风险。

此外,骑自行车、游泳和太极等有氧运动也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和增加骨密度,对骨质疏松患者的康复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生物制品应用生物制品是近年来骨质疏松治疗的另一个新进展。

生物制品的主要成分是人体自身产生的蛋白质,通过注射等方式输入到患者体内,起到促进骨细胞生长和修复的作用。

目前,有一种被称为BMP-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的生物制品被广泛应用于骨折和骨缺损的治疗中。

BMP-2可以刺激干细胞向骨细胞分化,并促进骨细胞的增殖和骨组织的重建。

综上所述,骨质疏松治疗在药物治疗、运动疗法以及生物制品应用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进展。

虽然目前仍存在一些挑战和局限,但是这些新的治疗方法为骨质疏松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希望。

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骨质疏松治疗将会有更大的突破,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康复效果。

2024肌少—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2024肌少—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2024肌少—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肌肉骨骼均减少,或称肌肉骨骼老化,会导致机体平衡力降低,增加跌倒、骨折风险,进而加剧老年人的致残率和致死率。

2009年Bi n kl e y等首次提出“肌少—骨质疏松症”(os t eos a rc o peni a)的概念。

目前,老年人骨折防治重点主要聚焦千骨骼或增加骨量,但忽略了骨骼和肌肉的交互关系及其共同的调控网络。

只有将骨骼和肌肉作为共同的治疗靶点,同时防治骨质疏松症和肌少症,才能真正切实地防止跌倒和骨折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存预后。

本文主要针对骨质疏松—肌少症的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干预措施等进行综述。

一、肌少—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1.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决定了人体的峰值骨量。

峰值骨量越低,发生骨质疏松症的风险越高。

同时,研究表明遗传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肌肉力量。

多种基因与肌肉萎缩、骨量流失相关,包括氨基乙酸-N-乙酰转移酶(GLYAT)、a­辅肌动蛋白3(a-a t n n3)、甲基转移酶样21C(METTL21 C)、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y辅激活子1a抗原(PGC-1a)、肌细胞增强因子2(MEF-2C)等基因。

近年来,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的相关M eta分析揭示了7个位点的单核昔酸多态性(SNPs)与瘦体重相关;并且发现有73个位点与瘦体重握力、步速相关。

另有研究表明握力与骨折风险相关,发现了16个与握力相关的位寺,包含与骨骼肌纤维的结构和功能、神经元维持和信号转导等基因,如肌动蛋白y1基因(ACTG1)、溶质运载蛋白家族8成员A1(SL C8A1)等。

2.机城力学作用:研究证实骨骼与肌肉之间存在机械力学关系。

骨骼对千肌肉的机械力学刺激十分敏感。

肌肉收缩产生的机械调节作用可刺激成骨细胞,维持骨量并增加骨骼强度。

老年人体力活动下降或因疾病状态(卧床、骨折等)导致这种机械剌激作用减弱,进而增加肌肉萎缩、骨量流失风险。

3.内分泌调节激素及旁分泌调控:影响骨骼和肌肉的内分泌激素主要包括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维生素D、糖皮质激素(GC)、性激素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以防止骨量决速丢失 , 改善骨密度(MD , ! 贡疏松性骨折的发生。 B )减 滑
《 求医问药 》 半月刊 S e ei l n s h dc e 0 2 下 ek dc dA kT e M aA Mei n 2 1 年第 l i O卷 第 1 期 但是 , 由于运动类型的多种多样, 且运动持续的时间、 强度, 参与者的顺应
()68 6 9 4 :5- 5
运动疗法治疗 骨质疏松症的最新研 究进展
丁小刚 樊继波 覃 勇 鄂建设
( 三峡大学第一 临床医学 院康 复医学 科 湖北
李 莎
宜昌 4 30 ) 4 0 1
【 摘要 】 骨质疏松症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健康 问 有关运动疗法与人体骨骼健康的研究也越来越 多。 题, 本文对近几年 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结果进行
出的公共健康问题, 有关骨质琉 松症的研究已 达到比较成熟的阶段。 一些 研究表明, 运动疗法是一种对防冶骨质疏松症( P) O 有价值的、 值得探讨的
基本方法。 本文根据国内 外文献对骨质疏松症运动疗法作一简要论述。 从 而进行有效的防治并提高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运动疗法是运动在医学中的应用 , 是以运动科学、 生物力学和神经发 育学为基础 , 以达到改善躯体、 、 生理 心理和精神的功能障碍为主要 目标, 【 用力和反作用力为主要因子的一种治疗方 ” 丛 作 。 研究表明 , 运动 适当
骨质疏松症(s o o s O ) O t  ̄rs , P是以骨量减少、 e i 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
特征的, 以致骨的脆性增加及易发生骨折的—种全身骨骼疾病。 本病是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着社会老龄化而到来的常见病, 我国现有老年人E 亿, l 约l 预计 ̄2s , ] o e# 将达到2 千多万, 2 _ 的老年人将患骨质疏松症。 日 亿1 其中 r7 作为 益突
术监 督局 、 工商局 、 食品药 品管理局共 同管理 , 而卫生 防疫站 也划分 为疾病
实验室必须使用通过技术监督局的计量认证使用的高压灭菌器、 水浴
箱、 二氧化碳培养箱 、 培养箱 、 天平、 冰箱等仪器设备, 定期正确维护、 校准 和 质控实验用仪器设备。 工作开始和结束时记录培养箱、 每日 冰箱、 水浴箱 的温度, 不符合要求时及时进行调整, 水浴箱定期加水同时冰箱要定期除 霜。 每月1 次定期检测高压灭菌器, 不同部位放置灭菌指示物用以全面评价 大 容量高压灭菌器灭菌效果, 通常使用化学指示剂如a 试剂, K 留点温度计, 生物指示剂嗜热芽孢杆菌A C 9 319O TC 75 、28 菌片( 含菌量为5 16 片) ,0/ 等。 使用权威机构或认可部门提供的标准菌株作为微生物质控物, 如美国 菌种保藏中  ̄ A C ) ( T C 英国国家菌种保藏中 6 N T ) (C C, 我国的卫生部药

松症, 可在一定程度 E 起到增加骨密度和减少骨折危险性的作用。 然而, 抗 骨吸收药物对老年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不尽理想, 其原因除与骨量丢失 和骨结构改变程度较重有关外, 还与对骨质疏松的患者的骨细胞病理特点 各不相同 , 目前对该病的防治却仍局限于对局部发病环节的调整。 如降钙
素用以缓解降钙素水平的下降, 从而抑制骨的吸收・ 使用雌激素来对抗女 性雌激素水平的下降; 钙制剂可补充钙的吸收不足, 骨形成刺激剂如氟制 剂, 甲状旁腺素等可治疗骨的形成不足等 。 这种仅仅局 限于纠正局部病 理环节的治疗对于一个涉及多环节、 多系统的全身 帔 显然是不够全面

《 求医问 》 药 下半月刊S e ekMei l n s h Me in 2 1 年第 1 卷 第 1 dc A dA kT e dc e 0 2 a i 0 期
影响微 生物检验 室 内质量控 制 的因素分析
王建伟
( 辽宁省北票市卫 生监督所
【 关键词 】 微 生物实验室 ; 室内质量控制 ; 【 中图分类号 】 4 6 R4. 5 【 文献 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6 22 2( 0 2 0 -0 80 17 — 532 1 ) 10 0- 1
【 卫生部办公厅 . 1 】 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 0 . 2 1 0
[ 陈志清, 2 】 杨更发, 林军明。 微生物检验净化实 验室的设计建造【. J 中国 ]
卫生检 验 杂志 ,03 1()3-3 20 ,34 :2 f i
【 潘新南. 5 】 卫生检验的标准菌株管理要点[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 J 】 o51 5
整理 与 分析. 重点对运动疗法的机制、 运动干预方案和效果等进行综述。 结果表明 抗阻力量练习等运动方式可有效 改善人体的骨密 。 . 度
【 关键词 】 骨质疏 松症 ; 动疗 法 ; 运 骨密度 ; 综述
【 中图分类号 】 5 R8 【 文献标识 码 】 A 【 文章编号 】6 2 22( 0 2 0 —0 8 0 17 — 532 1 ) 10 0 2
品生物制品墅定所菌种保藏中 心等。 选取质控标准菌株时还要考虑单个试 验l厦的差别和对于标准菌株不同的生物学性状的需求。 生 相关人员需要专
门设霉用I保管菌种, 规范其职责所在, 避免其他的无关人员随意接触。 ’ 在室内的质蕈控制进程中 影响检测质萤的关键环节的控制与监督 , 从 而保证检测结果的精确性。 除此之外, 还要参加室间质评以便发现试验的 准确性如何。 通过室间质评, 能够全面的判断实验室的能力和水平. 还可以 检验室内的质量控制效果, 在全国范围内对本实验室进行定位, 寻找不足 和可以改进的地方, 切实加强提升实验室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所两家单位 , 原先由卫生防疫站监管的食品加 工、 餐饮、 食品销售领域尽数移交。 因此, 随着监管领域的缩水, 财政经费和 行政l 生事业收费也出现了大幅的缩水, 一些新仪器、 新设备的购置就会受 到经费的困扰而无法添置, 仪器、 设备到了校验期而不能按时检定从而超 期服役 。 2 实验 室净化 问题 技术和经济的双方面的限制使得当前很多的微生物无菌实验室仍采 用传统模式, 由缓冲间和操作间组成, 只有简便的一些紫外线消毒灯就可 以进行消毒和隔离。 在很多的基层单位存在这种问题, 采用的是菌落计数 等参数来控制。 显然, 这种局面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要求 , 传统无菌实验 室密闭浑浊的空气和难以控制温度等不足使得其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限制。 虽说当前有的实验室配备了空调等设备, 但是缺乏基本的除菌设施 , 不仅 造成了实验室的污染和结果的获得, 同时也对人员健康有害。 金华市疾病 预防控制中心陈志清设计的净化实验室给我们树立了优秀的样本I : I 。 3 培 养基 、 断血 清 和试 剂 问题 诊 31 采购 诊断用的试剂、 . 血清、 培养基等的购置都必须在许可证、 注册 证、 经销证齐全的供应商处购买 , 最好是生产厂家通过了Io90认汪。 S 0D 首
和提高[在骨重建过程中, 引 。 其形状 、 骨量及其内部结构的变化取决于力学 环境的需要, 控制这些变化的主要因素只能是外力作用( 生物力学因素) , 而
A a gCr 2 I .76:10 7 . mJM n ae 0 1 I() -{6 a 7
【] N hl .F n 2 io ,J .adM.J ahLni d a cagsi bn irl c s .Ru . g ui l hne n oemn a o t n e dni nm l mse ccisadnntl e[ . Sr ghCn , esy i a atr ylt n oah ts 】J t nt odRs t e s e J e e
进肌肉力量。 抗阻力训练是增加肌力的主要方法 , 对骨质疏松症患者B MD 的作用具有部位针对性。 因此可以说 , 科学合理的运动对骨质疏松患者而
言, 可以有效地增加其骨量及延缓骨量的丢失 , 从而起到防治骨质疏松症 的 目的。
参考 文献
的。 而运动疗法与这种局部用药相比, 就显得更为合理。
总之, 将运动锻炼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是增强骨骼健康的不可或缺的途 径。 期从事有氧运动是干预骨质疏松症的最积极的疗法, 长 负重运动( 步 女 口 行、 慢跑) 和高冲击运动( 踏步和跳跃) 女 日 对骨量和骨骼结构有重要的功能性 影响。 肌肉力量对骨质疏松症患者非常重要, 可以利用负重法或阻抗法增
性和 中 途退出 率及测量技术的千差万别, 所得结论也有所不同。
1 运 动疗 法 防治骨质 疏松 症的 地位

疗的 研究和进一步深入到有关机制的研究中去。
3 骨质 疏松 症的 运动 疗法
抗阻训练在防治骨质疏松方面的效果是肯定的。 不仅如此, 许多学者 认为, 抗阻训练相对于其他运动项 目 如跑步 、 ( 游泳、 登山、 球类等) , 来说 具 有简单、 易于操作、 便于控制和不受场地限制等优点, 在防治骨质疏松中 将
2 运 动预防 老年 性骨质 疏松症 的 机制
【】 Lv e .P dnict n i ns .adp vni fo epr iJ. I ei ,J .i ti i ,d goi n r e o o s oo s[ n e fao a s e t n t o s】
骨对应力的适应遵循Wo  ̄ ¥ 即骨在需要的地方生长( i f , 承重和接应 力的部位) , 不需要的地方吸收, 并且在适宜的负荷下, 运动强度与骨密度呈 正相关, 运动强度越大, 对骨的应力刺激也较大, 也越有利于骨密度的维持
会有厂1 L词的应用前景。 运动疗法是骨质疏松症的基础疗法, 如施行得法, 对 患者来说肯定是有益、 有效的, 是任何药物所不能代替的。
骨质疏松症 已被国际医学界放在同高血压 , 动脉硬化 , 糖尿病肿瘤并 列的位置上, 是当前世界的五大疾病之一。 以往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主要
是抑制破骨细胞骨吸收, 如双磷酸盐、 降钙素和雌激素等一类药物的应用 口 J 这些药物由于降低骨重建空间和延长骨矿化时间, 对于绝经后的骨质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