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8课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教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第六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教案新人教版

第18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一、课程标准讲述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等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18课,主要讲述了两个问题: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是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的扩展和延伸,在本单元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可以使学生了解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祖国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使学生真正悟到“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这一基本规律,以及对当前台湾问题的现实指导意义。
激励学生奋发图强,将来为维护祖国统一多做贡献。
三、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年龄小,知识储备不足,对历史的想象能力、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应该运用多媒体补充大量的相关的图片和资料,通过历史场景的再现,增加历史知识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充分激发学生的热情,可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了解荷兰侵占台湾、沙俄入侵黑龙江流域的简况2.掌握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雅克萨之战和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等史实。
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对历史的认识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有关台湾、黑龙江流域方面的知识进行回忆、梳理,培养学生纵向归纳、综合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认识到荷兰侵占台湾、沙俄入侵黑龙江流域都是非正义的,而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政府抗击沙俄侵略的斗争都是维护我国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正义斗争。
2.激励学生继承民族英雄的爱国主义传统,培养为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和民族利益英勇斗争的精神。
五、教学重点1.郑成功收复台湾。
2.雅克萨之战和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六、教学难点中俄《尼布楚条约》既是本课重点,又是本课难点。
学生对中俄东段边界的具体界限难于掌握。
七、教法和学法教法:主要运用讲述法、阅读法、讨论法等。
学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从书本、影像资料中分析思考,提出问题,通过讨论,小组合作等学习方法,得出结论。
使学生在参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8课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十八课的内容,是中国古代史的主要内容,本课主要讲述了两个问题: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是清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扩展和延伸,在本单元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古以来我国就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祖国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这一基本规律,以及对当前台湾问题的现实指导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励学生奋发图强,将来为维护祖国统一做自己的贡献。
本课主要讲述了两个子目的内容:第一子目开辟荆榛逐荷夷、第二子目雅克萨之战。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从中提升学习能力。
建议一个课时。
○学情分析····通过新课标的学习知道,新课程标准要求以能力目标而非知识目标为主导组织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初一学生正处于童年期向少年期过渡阶段,从心理上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他们喜欢表现自己,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好争辩,但是学习时精力不够集中,而且精力主要集中在形象生动的形式上,所以在上课时尽量的采用直观、生动的手段来解决问题,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整体设计·····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学生掌握以下知识:①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和沙俄入侵黑龙江②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设台湾府③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2.通过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有关台湾等方面知识进行回忆、梳理,培养学生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政府抗击沙俄侵略的斗争是维护了我国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正义斗争,激发学生继承爱国主义传统,培养为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和民族利益英勇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点郑成功收复台湾。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624年荷兰殖民者入侵台湾,逐渐占据了整个台湾岛,郑成功收复台湾,在我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上具有突出的地位。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8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教案

回顾16课的内容,结合本课知识
师生共同总结:(1)戚继光抗倭;
(2)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3)清朝康熙帝时取得两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的胜利,遏制了沙俄在我国黑龙江流域的侵略;(4)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段边界。
2.督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完成学案中自主探究问题。
教师:提出问题与要求,督导学生阅读课文。
学生:(用时:4—6分钟)
1.速读课文,勾画重点知识,初步掌握基础知识。
2.同桌合作,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自己初步尝试解决问题。
3.标示疑难问题。
合作交流
展示提高
一、开辟荆榛逐荷夷
1.“荆榛”和“荷夷”的含义是什么?如何理解“开辟荆榛逐荷夷”?
方案二: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是海峡两岸人民的一致呼声和共同愿望,可是台湾当局从李登辉的“两国论”、陈水扁的“一边一国论”到近来搞得沸沸扬扬的“公投立宪”,都是对一个中国原则的公然挑衅。
他们都忽视了一点,台湾历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今天将要再次证明台湾是不容侵略、不容分割的。
自主
探究
1.学生速读课文,了解《同步》中探究过程,掌握本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2.台湾何时归属中国版图?简述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和意义?针对今天少数“台独”分子的活动,谈谈你的认识。
3.你知道为加强对台湾的管辖,清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为什么说清政府设立台湾府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二.雅克萨之战
1.清朝建立初期,沙俄在何处筑城对我国黑龙江一带进行侵略活动?
2.中国历代政府对黑龙江的管辖说明了什么问题?
第18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教案(优秀10篇)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教案(优秀10篇)郑成功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郑成功生平的主要功绩,感受这位民族英雄的丰功伟绩,增强对民族英雄的崇敬缅怀之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清课文的层次结构,用小标题概括课文第二部分收复中国台湾各小节的大意。
3、重点学习第五自然段描写战斗场面的方法,运用方法描绘一个战斗场面。
4、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词和一些重点词。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简单了解郑成功的生平事迹。
学生在自读1、2两小节的基础上,练习介绍郑成功的籍贯、伟大功业等。
2、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识课文的层次结构。
3、学习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1、出示郑成功的图片,师简单介绍他的基本情况。
2、生读1、9自然段,再介绍。
(师板书:伟大功业收复中国台湾建设中国台湾)3、默读浏览全文,划分层次。
4、学习建设中国台湾:郑成功是从哪两方面建设中国台湾的?5、初读,读正确,读流利。
(1)指名读(2)结合指名读课文时,学习生字词,扫除阅读障碍。
6、布置课堂作业。
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完整地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过程,给2、3、4、5、6各小节概括小标题,重点学习第五自然段的写法,感受郑成功的爱国情怀、善于带军和郑军官兵的英勇善战。
2、正确、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读第二部分,补充相关资料,加强学生对侵略者和郑成功的认识和感受。
3、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绘一个战斗场面。
4、简要复述郑成功收复中国台湾和建设中国台湾的丰功伟绩。
教学过程;一、复习:课文介绍了郑成功的哪两个事迹?过渡:郑成功怎么会收复中国台湾呢?他又是如何收复的呢?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自然引导到重点段的学习]二、学习第二段和第三段。
1、默读,思考小标题,用四字概括。
2、交流小标题。
[使学生对两部分获得整体印象,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3、师指急需收复,这一节中首先一个强占应引起我们的思考。
(1)强占什么意思?(2)他们为什么要强占中国台湾?(3)他们是凭借着什么强占中国台湾的?师简介强占情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8课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名师精编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名校名师推荐…………………………………………………【课题】第18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学习目标】了解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领土台湾,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的简况。
掌握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雅克萨之战和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等史实。
【学习诊断】1.中国有句俗语;“宰相肚里能撑船。
”是说人的心胸要宽广。
那么你知道我国古代废除实现了一千五百多年的宰相制度是在什么时候?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2.穿越时空隧道小明来到明朝,他想参加科举考试,那么他必须准备复习的内容是A.唐诗 B.策问 C.《三国演义》 D.四书五经3.你知道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创立和开始失去积极意义分别是在什么时期?A.隋朝、明朝 B.唐朝、清朝 C.隋朝、清朝 D.唐朝、明朝【学习过程】一、普读求是(认真阅读课文,标记出关键词!)1.“开辟荆榛逐荷夷”:明朝后期,侵占台湾。
年,郑成功率领将士,从横渡海峡,他一面指挥舰队驶近荷军盘踞的和之间的海湾,一面包围了,最后荷军兵败投降。
荷军头目要求郑军退出台湾,被郑成功严词拒绝。
年,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年,清军进入台湾,郑成功的后代归顺清朝。
年,清朝设置了,隶属。
台湾府设置的意义:2.雅克萨之战:中期,的势力侵入我国的流域,在和修筑城堡,作为扩大侵略的据点。
他们在中国的领土上无恶不作,清军和各族人民,进行了坚决的抵抗。
3.两次雅克萨之战:为保卫祖国的疆土,命令水陆并进,围攻盘踞的侵略军,经过半年的激战,侵略军头目被击毙,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问题。
年,中俄双方代表在进行谈判,经过协商,签订了第个边界条约《》。
《尼布楚条约》意义:二、思考与探究:联系学过的知识,想一想,为什么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效果检测】《新课堂》单项选择填空【知者加速】1. 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好“北京”在我国古代的称呼()①大都②中都③涿郡④北京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C、①②④③ D、③①④②2.下列人物属于民族英雄的是()①岳飞②文天祥③戚继光④郑成功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尼布楚条约》的平等性表现在()A、双方经过平等协商而签订B、彼此保证对方领土完整C、双方皆无领土损失D、双方自愿进行谈判签订【自主建网】可以时间为线索【因人作业】掌握“普读求是”;掌握“思考与探究”1。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8课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第18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学习目标:
1、知道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及郑成功收复台湾,清设台湾府的史实
2、了解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雅克萨之战和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学习过程:
一、阅读课文第一个子目
1、通过阅读课文,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课文中包含的几个事件,或一个事件中包含的线索、要素等)用简练的语言进行表述。
(写在学案上)
2、通过学习这些新知识,你有哪些新的发现?有哪些启示?
二、雅克萨之战(教师讲授)
1、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
2、两次雅克萨之战
3、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
思维提升:
知识梳理:用你喜欢的方式呈现
1、教材第一子目用的是“开辟荆榛逐荷夷”,根据所学内容回答:
(1)荆榛的含义是什么?
(2)荷夷的含义是什么?
(3)如何理解“开辟荆榛逐荷夷”?
2、中俄两国以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和外兴安岭往东至海为界。
外兴安岭以北,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西属俄国;外兴安岭以南,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东属中国。
(1)这是什么条约的内容?出现于哪一年?
(2)这一条约是在什么条件下签订的?在历史上有什么意义?中国当时最高统治者是谁?。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8课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学案 新人教版 (2)

第18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课型:审核:审批:班级:小组:姓名:使用时间:月日星期课题:第 1 课时累计 18 课时学习过程(定向导学:教材第 103 页至第 108 页)流程及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和方法一、目标解读1、知道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雅克萨之战和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等史实。
2、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和两次雅克萨之战的性质;《尼布楚条约》的意义。
3、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感受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与世界各国和平相处是我国的外交原则。
二、夯实基础1、阅读教材P103-104,标记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背景、过程、意义。
2、阅读教材P104,记住清政府设置台湾府的时间和意义。
3、阅读教材P105-106,标记雅克萨之战的背景、过程、结果。
4、阅读教材P106,理解《尼布楚条约》的相关情况:(1)时间:;(2)地点: _ _;(3)交战双方:、两国(4)特点:经过协商签订了第一个条约。
(5)意义:从法律上肯定了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三、能力提升5、材料一: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
——郑成功《复台诗》材料二:“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阅读上述材料,请回答:(1)材料一中,“荆榛”的含义是什么?“荷夷”的含义是什么?(2)赶走荷夷、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谁?收复台湾后,清政府是如何对台湾和黑龙江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温馨提示:在书上标记的时候记得写上关键词。
独学:1、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夯实基础,在书上写上关键词。
2、将独学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
对学:检查笔记情况,解决独学时遇到的疑难之处。
群学:在独学与对学时没有解决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讨,组长注意纪律与分工。
仔细阅读教材P103-104,找到有关台湾的内容。
其进行管辖的?流程及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和方法。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山东省高密市银鹰文昌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学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学案总编号:No.181.掌握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雅克萨之战和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等史实。
2.通过对已学过的有关台湾等知识进行回忆、梳理,培养学生纵向归纳、综合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本课中郑成功收复台湾,培养为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和民族利益英勇斗争的精神。
【课前预习、课内探究】(我学习,我快乐;我思考,我收获!)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一、“开辟荆榛逐荷夷”1.收复台湾⑴背景:①②⑵过程:①②③④⑤⑶评价:2.设置台湾府⑴设置:年,清军进入台湾;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省。
⑵意义:二、雅克萨之战1.雅克萨之战⑴背景:世纪中期,沙皇俄国的势力侵入我国流域,在和修筑城堡,作为扩大侵略的据点。
⑵目的:⑶在位皇帝:⑷交战双方:⑸结果:①②2.《尼布楚条约》的签订⑴时间:年⑵签约双方:⑶地位:⑷内容:1.为什么郑成功说‘台湾一向属于中国’2.康熙皇帝为维护中国统一和领土主权完整还做出了哪些巨大贡献?【自我测评】(细心造就成功!)23【夯实基础】 1.郭沫若同志写的一幅对联“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虏,一代英雄。
”这幅对联中的“一代英雄”是指 ( ) A .岳飞 B .戚继光 C .郑成功 D .张骞 2.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民族英雄郑成功在给殖民者的信中说:“台湾者,中国之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信中所说的“贵国”是( ) A .葡萄牙 B .俄国 C .英国 D .荷兰 3.清朝初期,康熙帝两次组织雅克萨之战,战胜了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的( )A .沙俄侵略者B .荷兰侵略者C .法国侵略者D .英国侵略者 4.清朝下列皇帝在抗击外来侵略、平定国内叛乱和分裂势力、维护国家统一的斗争中做出了杰出贡献是 ( )学科网A .顺治帝B .康熙帝C .雍正帝D .道光帝学5.《尼布楚条约》产生作用 【综合提高】 6.某校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以“明清时期反抗外来侵略”为主题的探究活动,其收集的历史资料中不恰当的是( ) A .靖难之役 B .戚继光抗倭 C .郑成功收复台湾 D .雅克萨之战 7.抗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八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班级姓名【教学目标】1、了解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领土台湾,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的简况。
掌握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雅克萨之战和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等史实。
2、对已学过的有关台湾、黑龙江流域方面的知识进行回忆、梳理,培养纵向归纳、综合历史问题的能力3、认识中华民族各族人民有着坚决反抗外敌侵略的光荣传统,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激情导入、明确目标】多媒体展示郑成功塑像及其《复台诗》复台诗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
这是民族英雄郑成功写的一首复台诗,诗中的“荷夷”是指哪个国家?它是怎样占领台湾的?郑成功又是怎样“开辟荆榛”,克服重重困难,完成复台大业的?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同走进第18课的学习。
【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发现问题㈠.阅读教材,第一标题“开辟荆榛逐荷夷”完成学案。
明朝中后期,_________ 侵占我国宝岛台湾。
1661~1662年_______ 率军收复台湾,他是我国历史上的______________。
1683年,_________进入台湾。
1684年,清朝设置_________ ,隶属___________,加强了台湾同_________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________ 海防。
㈡.阅读教材,第二标题“雅克萨之战”完成学案。
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侵占_______和_______。
康熙帝组织了两次雅克萨之战,击毙侵略军头目___________。
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____________》,从法律上肯定了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二、合作交流、质疑探究:联系学过的知识,想一想,为什么郑成功说“台湾一向属于中国”?【扣标整合】:【达标检测】1、侵占我国台湾达38年之久的殖民者是_______2、明末清初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__________3、台湾回归祖国的时间是________4、中俄双方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是__________5、亲征雅克萨的清朝皇帝是_________6、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历史意义是什么?二、选择题1、“孽子孤臣一雅儒,填膺大义抗强胡。
圣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
”这是张学良先生称赞收复台湾的英雄人物的一首诗。
台湾“入版图”后,清政府设置的管辖台湾的机构是()A、澎湖巡检司B、奴儿干都司C、台湾府D、台湾行省2、“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除荷虏,一代英雄。
”是现代著名学者郭沫若所写的挽联。
它歌颂的()A、岳飞B、戚继光C、郑成功D、林则徐3、中俄《尼布楚条约》解决的主要问题是()A、中俄双方贸易争端B、中俄两国西北部边界问题C、中俄两国东段的边界问题D、蒙古地区的归属问题4、1684年,设立台湾府的清朝皇帝是()A、努尔哈赤B、皇太极C、顺治皇帝D、康熙皇帝5、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能取得胜利的最重要的共同点是()A.外国势力较弱 B.中国军民进行的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C.中国军队的战斗力较强 D.中国军队统帅的正确指挥6、2004年10日,胡锦涛主席和普京总统共同宣布:中俄边界走向已全部确定。
双方表示:两国间4300多公里的共同边界,从此将成为两国人民和平、友好、合作、发展的纽带。
请你回忆一下历史上中俄双方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是A.《南京条约》B.《尼布楚条约》C.《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D.《中俄北京条约》7、关于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叙述错误的是A.明朝后期,女真首领努尔哈赤逐渐统一了女真各部B.明朝后期,努尔哈赤于1616年称帝,定都沈阳C.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皇帝,改国号为清D.1644年,清军入关,迁都北京,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8、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于A.浙江省B.广东省C.福建省D.台湾省【教后反思】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②今文字系统隶书——草书——行书——楷书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狂草在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行书出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峰,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请学生谈一下对今文字是怎样理解的?),教师进行归纳: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B主要书体的形式特征①古文字:甲骨文,由于它处于文明的萌芽时期,故字形错落有致辞,纯古可爱,目前发现的总共有3000多字,可认识的约1800字。
金文,处在文明的发展初期,线条朴实质感饱满而丰腴,因它多附在金属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
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的文字,记载的是君王外出狩猎和祈祷丰年,秦篆是一种严谨刻板的纯实用性的字体,艺术价值很小。
②今文字:隶书是在秦篆严谨的压抑下出现的一种潇洒开放型的新字体,课本图例《张迁碑》结构方正,四周平稳,刚劲沉着,是汉碑方笔的典范,章草是在隶书基础上更艺术化,实用化的字体,索靖《急就章》便是这种字体的代表作,字字独立,高古凝重,楷书有两大部分构成:魏碑、唐楷魏碑是北魏时期优秀书法作品的统称。
《郑文公碑》和《始平公造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前者气势纵横,雄浑深厚,劲健绝逸是圆笔的典型;唐楷中的《醴泉铭》法度森严、遒劲雄强,浑穆古拙、浑厚刚健,《神策军碑》精练苍劲、风神整峻、法度谨严,以上三种书体分别代表了唐楷三个时期的不同特点。
《兰亭序》和《洛神赋》作者分别是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前者气骨雄骏、风神跌宕、秀逸萧散的境界,后者在技法上达到了由拙到巧、笔墨洗练、丝丝入扣的微妙的境界。
他们都是不拘泥于传统的章法和技能,对后世学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文征明的书法文雅自如,现代书家沈尹默在继承传统书法方面起到了不可魔灭的作用。
3、欣赏要点:先找几位同学说一下自己评价书法作品的标准或原则是什么?[或如何来欣赏一幅书法作品?]学生谈完后,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
然后自己要谈一下自己的观点:书法艺术的欣赏活动,有着不同于其它艺术门类的特征,欣赏书法伤口不可能获得相对直接的印象、辨识与教益,也不可能单纯为了使学生辨识书写的内容,去探讨言词语汇上的优劣。
进而得出:书法主要是通过对抽象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结合讲授出示古代书法名作的图片,并与一般的书法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出什么是格调节器高雅,什么是粗庸平常)。
书法可以说是无声的音乐,抽象的绘画,线条流动的诗歌。
四、课堂评价: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结合板书。
让学生体会到祖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着重分析学生在书体形式特点和审美欣赏方面表现出的得失。
让学生懂得在欣赏书法时主要是通过对抽像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