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董大

合集下载

高适《别董大》全诗及赏析

高适《别董大》全诗及赏析

高适《别董大》全诗及赏析
高适《别董大》全诗及赏析
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
1.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

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2.曛:昏暗。

3.君:指的是董大。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

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

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

”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

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

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

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别董大的意思和解释赏析

别董大的意思和解释赏析

别董大的意思和解释赏析《别董大》通过对与友人送别时的萧瑟景象进行描写,表达出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下面是由小编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别董大的意思和解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黄云蔽天,绵延千里,太阳黯淡无光,呼啸的北风刚刚送走了雁群,又带来了纷纷扬扬的大雪。

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你呢?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

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

白日曛(xūn):太阳黯淡无光。

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

谁人:哪个人。

君:你,这里指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这两句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

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

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

高适于此自是作手。

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

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

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

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两句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于慰藉之中充满信心和力量。

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诗人在即将分手之际,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

诗之所以卓绝,是因为高适“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以气质自高”(《唐诗纪事》),因而能为志士增色,为游子拭泪。

别董大古诗意思简单解释

别董大古诗意思简单解释

别董大古诗意思简单解释
《别董大二首》是唐代诗人高适的组诗作品。

这两首诗是诗人在唐玄宗天宝六载(747)春天于睢阳送别友人时所作。

第一首诗为: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译文:
黄云蔽天,绵延千里,太阳黯淡无光,呼啸的北风刚刚送走了雁群,又带来了纷纷扬扬的大雪。

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你呢?
注释:
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

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

白日曛(xūn):太阳黯淡无光。

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

谁人:哪个人。

君:你,这里指董大。

第二首诗为: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谁须怨,自遣长才空自眠。

译文:
鸟儿四处奔波无果只能自伤自怜,离开京洛已经十多年。

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

注释:
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

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

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

曛:昏暗。

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谁人:哪个人。

君:你,这里指董大。

翮(hé):鸟的羽翼。

飘飖(yáo):飘动。

六翮飘飖,比喻四处奔波而无结果。

别董大的诗意

别董大的诗意

别董大的诗意
今天选了一首诗《别董大》与大家一起赏析,欢迎查阅。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
1、董大:唐玄宗时着名的琴客董庭兰。

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2、曛:昏暗。

3、君:指的是董大。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送别的对象是着名的琴师董庭兰。

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

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冷,此艺知音自古难。

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

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

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
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刺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

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洁的队形向南飞往。

诗人在这荒冷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尽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往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布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往奋斗、往拼搏。

别董大古诗的意思翻译

别董大古诗的意思翻译

董大古诗的意思翻译别董大的意思是送别董大,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

别董大是指《别董大二首》,古诗的意思是:其一: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

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其二:就像鸟儿六翮飘摇自伤自怜,离开京城已经十多年。

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

《别董大二首》原文为:其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其二: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别董大二首》释义:①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

②白日曛(xūn):太阳黯淡无光。

③谁人:哪个人。

④君:你,这里指董大。

⑤六翮(hé):谓鸟类双翅中的正羽,用以指鸟的两翼。

⑥京洛:本指洛阳,后多泛指国都。

《别董大二首》赏析:第一首诗,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胸襟开阔,雄壮豪迈。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

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

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

高适于此自是作手。

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

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

这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

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

话说得响亮而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第二首诗,“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两句点明诗人十多年前离开京城,现在正处于浪游中。

高适《别董大》的赏析与译文

高适《别董大》的赏析与译文

高适《别董大》的赏析与译文高适《别董大》的赏析与译文别董大(二首其一)高适唐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①董大:唐玄宗时代著名的艺人董庭兰,善弹琴,被誉为"古琴王子"。

大,表示在兄弟中排行第一。

②曛:日色昏暗。

这里是说天空阴云密布,太阳黯然无光。

③知己:知心朋友。

④识:赏识。

⑤君:古代对人的尊称。

这里指董大。

【译文】:一望无边的昏黄阴云笼罩着昏暗的天地,连太阳也显得昏黄暗淡,失去了光芒。

只有一群群叫声凄婉的大雁,在北风劲吹、大雪纷飞的'秋冬之际匆匆南迁。

此去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之人谁会不赏识像你这样优秀的人呢?【赏析】:本篇是一首写朋友送别的诗作,诗人送别的对象就是诗作中的董大,当时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当时诗人和董大的境况都不佳,处于相同贫贱的境遇之中,正所谓“同是天涯沦落人”。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作者才能写出这样的佳作。

诗人在诗作中起笔便采用白描的手法写眼前景物:呼啸的北风,遮天蔽日的千里黄沙,昏黄的阴云,原本明媚耀眼的太阳此时也黯淡无光。

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着,成群结队迫于北风严威而于雪中南飞的大雁,渲染了一个荒凉、凄寒而又令人仿佛没有了着落的送别背景。

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送别这样一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复杂的别离心绪可想而之,难免溢于字里行间。

北风呼啸,苍穹昏黄,阳光惨淡,大雪纷飞,雁叫凄凉,不禁使人产生伤感,同是才人却要遭如此漂泊沦落,教人欲哭无泪。

此两句虽是叙景,内心之郁积,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却溢之于笔端。

诗的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劝慰朋友,你此去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响亮,有力,于宽慰之中充满着激励,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朋友董大还有什么理由不去为自己的前途奋斗和抗争呢!此诗作一反唐人赠别诗的那种凄清缠绵,低徊留连,表现了送别时刻的一种超乎他人的昂扬和悲壮,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给后人以启示,“天生我材必有用”,是金子,放在哪里都会发光。

高适《别董大》原文翻译及

高适《别董大》原文翻译及

高适《别董大》原文翻译及赏析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
1.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

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2.曛:昏暗。

3.君:指的是董大。

[简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

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

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

”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

但在这
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
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
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
的余辉一般。

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

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别董大高适古诗二首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别董大高适古诗二首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别董大高适古诗二首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别董大二首朝代:唐代作者: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译文就像鸟儿六翮飘摇自伤自怜,离开京洛已经十多年。

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

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

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注释⑴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

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

⑵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

曛:昏暗。

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⑶谁人:哪个人。

君:你,这里指董大。

⑷翮(hé):鸟的羽翼。

飘飖(yáo):飘动。

六翮飘飖,比喻四处奔波而无结果。

⑸京洛:长安和洛阳。

创作背景公元747年(唐玄宗天宝六年)春天,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安。

是年冬,与高适会于睢阳(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南),高适写了《别董大二首》。

赏析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

高适的《别董大二首》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这两首送别诗作于公元747年(天宝六年),当时高适在睢阳,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

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

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

”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

但在这两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从诗的内容来看,这两篇作品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

而且,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

诗的第二首可作如是理解。

第一首却胸襟开阔,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境相媲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别董大》教学设计
张家庄镇赵庄小学马素芬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

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

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

”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

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很好的地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了,但整首诗所蕴含的意境并不能完全理解。

教学目标
1、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咀嚼和揣摩重点诗句的情味,体验诗人流露出的感情。

2、在送别主题古诗的对比参读中,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体悟诗人内心的独特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诗歌语言的揣摩,让学生对古诗的情感体验更为厚实。

塑造学生完美人格,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

设计理念
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咀嚼和揣摩重点诗句的情味,体验诗人流露出的感情。

教学用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言
“相见时难别亦难”同学们,有人说离别是诗,有人说离别是歌,是画,有人说离别是泪水。

我们读过“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我们读过“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从这千古流传的送别佳句中,我们读出的是古
人那浓浓的友情、亲情。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送别诗——高适的《别董大》。

(板书课题,生读题)
二、研读与赏析
1、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别董大》这首诗,看看在这首诗中,到底是什么感动了你?(出示古诗《别董大》,学生自由反复诵读全诗)
2、通过刚才的读,大家已经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

(1)写的是谁在哪里送别谁?
(明确:高适在塞外送别董大)
(2)高适?高适是谁?
(明确:高适是唐代诗人。

字达夫,渤海蓨(tiǎo),今天的河北省景县人。

因为官至散骑常侍,所以又称高常侍。

他的诗大多反映边塞生活,诗情奔放。

作品集为《高常侍集》。


(3)董大?多奇怪的名字啊?谁能说说呢?
(明确: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

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4)我记得这样的称呼在王维的一首古诗中也出现过?(见机点拔:那首诗是“渭城朝雨浥轻尘……”)
(5)这首诗是《送元二使安西》,这里的“元二”就是?
(明确:在家中排行第二,所以称他为——元二。


3、这首诗前两句写的是当时分别时的环境。

(1)读了诗以后,你了解到他们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分别的?看图,想象一下,此情此景,你的感受如何?(学生自由发言)
(明确:荒寒凄凉。

)(板书:荒寒凄凉的环境)。

(2)现在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古诗的前两句,读一读。

(请学生读——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

)失意流落,好友分别,本身就是人生两大憾事,而天空亦不作美呀,细细读读前两句,你觉得那些景物最能反衬出当时的心情的?你能来把它划出来吗?
(明确:黄云、白日、北风、雁、雪。


(3)黄云?白云、乌云大家听得多了,这里怎么是黄云?你读读诗,猜猜看,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点拔:当时他们分别是在塞外,那里大部分都是沙漠,黄沙飞扬,以至于云都成了黄色的了。


(4)读这句诗,突出“千里”;再读这句诗,突出“曛”。

个别试读,男生试读,女生试读,全班试读。

(5)同学们,在这样的环境中,你注意到这只大雁了吗?
大雁在这样的环境中奋力高飞(读重音),它会怎么想,对自己会怎么说?诗人高适也看到了这只雁,他又有什么想法,又有什么感触呢?
(学生说)
(是啊!这如果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如何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

它不仅仅是在对董大说,其实也在对自己说。

同学们,要知道诗人怀才不遇,将近有30年啊,直到50岁才得了一个“有道科”的官衔。

他在困境面前是多么自信,多么乐观,积极地面对人生。

我想这就是高适的人格魅力所在,也正是这首诗广为传诵的原因所在吧!)
4、后两句是高适在临行前对董大说的赠言。

(1)你能从诗中找到根据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是高适对董大说的?
(明确:是从“君”字中看出的,因为“君”在诗中就是您,指董大。


(2)好友分别,难分难舍,董大的心情一定糟糕到了极点了,而真正的朋友这时候最应该怎么办?
(3)读一读,看诗人是怎样劝慰朋友的?
(4)这两句中哪些词表现出了安慰与鼓励?
(5)如果你是董大,你会说一些什么呢?(小组说说)
(6)感情升华: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从中得到什么启迪?
学生自由讨论赏析
(董大是个人才,但暂时无人赏识,只要他不沉沦,不灰心,振作起来,他就会走出一条阳光大道来的。

让我们祝福他吧。

那样凄苦难耐的黄昏,诗人却能勃发出如此昂扬的豪情来,确实让人佩服。

)(板书:豪情昂扬)
(学生读——全班读、男生读、女生读、再全班读)
三、对比参读,感悟诗蕴
是啊,人生自古伤离别。

送别主题的古诗我们学过的还有很多,老师今天随
手也抄了几首,与大家共同欣赏。

(出示古诗:《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请同学们比较一下,看看这些古诗之间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1、学生比较,指名汇报。

2、同是送别之诗,这些诗又各有什么特色?自己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3、汇报交流。

四、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