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含答案)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一)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一)前言本文以“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为主题,旨在总结和整理该教材中三年级下册的科学知识点,帮助读者快速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正文一、物体与材料 - 物体是由什么组成的? - 物体有哪些性质?- 材料有哪些种类? - 材料的使用有什么要求?二、天气与季节 - 四季变换的原因是什么? - 不同季节的特点和气候有什么区别? - 天气预报是如何做出来的? - 如何保护自己在不同季节的天气条件下?三、植物与动物 - 植物的种类有哪些? - 植物的结构和生长过程是怎样的? - 动物的种类有哪些? - 动物如何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四、人体与健康 - 人体有哪些器官和系统? - 如何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 如何预防常见疾病? - 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身体?结尾通过对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的总结,我们了解到了物体与材料、天气与季节、植物与动物以及人体与健康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知识点对于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增强他们对自然世界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促进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为了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阅读教材:仔细阅读教材中的相关章节,理解每个知识点的概念和内容。
2.做习题:完成教材中的习题,巩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3.实践与观察:通过实践和观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例如,观察四季的变化,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等。
4.进行实验:选择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如水的汽化和凝结、材料的性质测试等,通过实验提高实践能力并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5.互动讨论:和同学、老师或家人进行互动讨论,分享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观点,促进和他人的思考和交流。
总之,通过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我们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同时也能提高对自然和生活的理解和认识水平。
持续学习和实践,我们将成为更加全面发展的创作者和有思想的人。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三年级下册知识点1、身边的材料:(第一课时)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用材料制成的。
按材料给物品分类:木材、金属、纸、布、塑料。
第二课时:我们身边的材料可以分为:人造材料和天然材料。
石油、木头、棉花、沙子都是天然材料。
▲像玻璃这种由天然材料加工成的材料叫人造材料。
2、塑料第一课时:▲塑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人造材料。
▲塑料可以代替钢铁作建筑材料。
▲塑料和木头相比。
优点:轻便、透明、防水耐磨。
缺点:易污染环境。
▲用塑料代替木头的优点:不怕水、不易弯形、透明。
缺点:废弃后易污染环境。
▲塑料杯遇热水会变软、说明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塑料手套和棉布手套比较:塑料手套:透气性能差,防水性好。
棉布手套:透气性能好,防水性差。
▲天然材料远远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因此人们利用一些技术、设计、制选出许多人造材料。
包括一些新材料。
▲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融合而成的合金,具有更优良的性能。
如铝合金、钛合金。
▲认识新材料:变色材料,防弹材料。
拓展:人们随意抛弃在自然界中的废旧塑料包装制品,飘挂在树上,散落在路边、草坪、街头、水面、农田及住地周围等处的这种随处课件的污染环境的现象,成为:白色污染。
3、倾听声音:活动1,我们的生活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声音。
如:风声、雨声、读书声。
活动2:物体出声时的共同点:物体发生时都在来回运动,这种来回往复的运动可以用振动来表示。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使物体停止发生的方法是:停止振动。
4、物体传声固体能够传播声音。
▲液体能够传播声音。
▲气体能够传播声音。
▲游泳的时候,头浸在水下能听到声音。
▲我们知道声音可以透过气体、液体、固体传到我们的耳朵里。
▲声音是以声波的方式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5、自制小乐器。
▲声音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6、声音与生活▲声音与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它给我们传来很多信息,帮助我们认识周围世界。
▲有些声音使我们心情愉快,称为乐声。
▲有些声音会使我们烦躁,称为噪音。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书本知识点汇总(带答案)

第一课身边的材料1、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用(材料)制成的,一种物品往往有(多)种材料制成。
2、材料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天然材料),比如(石油)、(木头)、(橡胶)、(棉花)等;一类是(人造材料),比如(玻璃)、(金属)、(塑料)、(汽油)等。
3、像玻璃这种由(天然材料)加工成的材料叫(人造材料)第二课塑料1、(塑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人造材料。
2、塑料在日常生活中已经被广泛应用,其独特的优点有(轻便)、(透明)、(防水)、(耐磨)等,但是塑料也有缺点,它的缺点是不易腐烂,容易形成(白色污染)。
3、塑料遇热水会(变软),遇冷水(变硬)。
4、一只手戴塑料手套,一只手戴棉布手套,戴塑料手套的手会感觉到(湿润),戴棉布手套的手会感到(干燥)。
5、(天然材料)远远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因此人们利用一些技术设计、制造出许多(人造材料),包括一些(新材料)。
6、几种(金属)或(金属)和(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合金,具有更优良的性能,如(铝合金)、(钛合金)等应用于日常生活及航天等领域。
7、最近,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晶粒微小)、(强度)却很高的(纳米材料),用纳米材料制成的小机器人只有一粒尘埃那么大,可以在人体血管里游泳。
8、1米=10亿纳米。
9、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会制造出更多的(新材料)。
10、我知道用新材料制造的物品有:(防弹衣)、(防弹玻璃柜)、(变色眼镜)、(“记忆”眼镜框)、(人造钻石)、(变色勺)等。
11、人们随意抛弃在自然界中的废旧塑料包装制品,飘挂在树上、散落在路边、草坪、街头、水面、农田及住地周围等处的这种随处可见的污染环境现象,称为(“白色污染”)12、减少白色污染的建议:(回收塑料制品)(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研制可以替代塑料的新材料)等。
第三课倾听声音1、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就置身于(声音)的海洋中。
2、在我们的生活中,风声、雨声、读书声,处处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声音)。
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精品文档第一课:生物和非生物一、填空题1、(猫)是一种动物,(蒲公英)是一种植物。
2、(动物)、(植物)和(人)都是生物。
3、生物的共同点是:(能生长)、(能繁殖)、(生长过程需要水和营养)。
4、(毛绒玩具)和(石子)都是非生物,非生物的特点是:(不能生长)、(不能繁殖)、(也不需要水和营养)。
5、毛绒玩具是(人类制造的),石子是(天然的)。
二、问答题1、寻找你家周围有哪些生物和非生物。
答:生物有:鸡、狗、猪、猫、牛、树木、花草、人等;非生物有:玩具、椅子、桌子、房屋、石子等。
2、机器人是生物吗?为什么?它能完全取代人的劳动吗?答:机器人不是生物;机器人虽然能活动,但它不具备生物的特点,不能生长、不能繁殖、不需要水和营养;机器人不能完全取代人的劳动,因为它的行为判断都在一定的程序下进行,是一种运算模式。
物质的东西永远决策不了意识。
第二课:树与草1、填空题1、树和草都是(植物),他们都有(根)、(茎)、(叶)、(花)、和(种子),它们的生长和生存都需要(阳光)、(水)和(营养物质)。
2、草的茎很柔软,叫(草质茎);树的茎与枝干很硬,叫(木质茎)。
二、名词解释蒸馏水———是指自来水经过一种分离工艺,去掉其中的矿物、有机物等,获得的比较纯净的水。
三、问答题1、比较蟋蟀草和桃树根、茎、叶等器官的主要特征。
答:蟋蟀草:根比较细、比较多;叶片平展,细长条形;茎秆丛生,茎的顶端有2-7个指花穗。
桃树:主干不太高,茎比较硬;叶子为长椭圆形;通常花瓣为5片,也有很多桃树品种为重瓣花,果实里有硬核。
2、说一说制作植物标本的过程?答:(1)采集漂亮的叶子与花;2)找一本厚厚的书;3)将叶片与花展平后夹在书中;4)每隔一天将标本翻个面;5)将标本牢固在硬纸板上;6)将植物的名称、采集地点、采集人、采集数据记录在上面。
第三课植物与我们的生活一、填空题1、我们的(衣食住行)离不开植物,植物为我们提供了(粮食)(蔬菜)(水果)(纺织材料)佳构文档等丰富的物质资本。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汇

冀三科下知识点一、身边的材料1.我们身边的常见物品都是由材料制成的,有的物品由(一种)材料制成,有的物品由(几种)材料制成。
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性)和不同的(用途)。
2. 材料的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就不同。
材料可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3. 像土、沙子、石头、木头、棉花、蚕丝、亚麻、竹子、煤石油都是天然材料。
4. 像塑料、尼龙(石油和煤)、玻璃(沙)、陶瓷(黏土)、棉布(棉花)、丝绸(蚕丝)、金属(金属矿石)、合金、人造纤维、石灰、砖瓦、等这种由(天然材料)加工而成的材料叫做人造材料。
5. 人造材料都是以天然材料材料为原料制成的。
没有天然材料就没有人造材料。
6.天然纤维材料:棉、麻、丝等。
人造纤维材料:尼龙、涤纶、晴纶棉等。
7.我们穿的衣服中,有一部分是由化学纤维制成的,化学纤维是人造材料。
二、塑料1.废旧塑料制品背弃于自然界中,长期不能腐烂,就形成白色污染。
怎样减少白色污染? 1.减少使用塑料袋2.减少使用一次性饭盒3.塑料制品回收再利用4.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2.塑料的优点:防水轻便又透明,容易加工有弹性。
保温便宜不生锈,色彩鲜艳不导电。
塑料的缺点:易老化,遇热易变形,不易降解,造成白色污染。
3.塑料与棉花相比较,塑料(不具有透水性和透气性)。
4.用塑料代替木头有什么优点?有什么不足?优点:节约木材,减少森林破坏不足:造成白色污染。
5.你认识哪些新材料?合金、复合玻璃、合成纤维、纳米材料、变色材料等。
6.随着社会的发展,天然材料已远远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因此人们利用一些技术设计制造出许多人造材料,包括一些新材料。
7.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混合而成的人造材料具有良好的性能,如:铝合金,钛合金等应用与日常生活和航天领域。
8. 田间塑料大棚主要是人们利用了塑料的保温性。
9.汽车的轮胎和皮鞋的鞋底都是由橡胶做的,夏天的拖鞋大部分是塑料做的。
10.通常用塑料做电线的外皮,这说明塑料不能导电。
11.光碟和树脂眼镜的镜片是用塑料制成的。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含答案)

第一单元常见材料1、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用(材料)制成的。
2、有的材料可以从大自然中直接获取,如石油、木头、棉花、沙、丝、土等,它们被称为(天然材料)。
3、我们穿的衣服是用(布)制成的。
4、像玻璃这种由天然材料加工成的材料叫(人造材料)。
5、玻璃是怎样加工的?答:玻璃是用含石英的沙子、石灰石、纯碱等混合后,在高温炉中融化,经过成型,冷却后制成的。
6、塑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人造材料)。
塑料还可以代替钢铁做(建筑材料)。
7、塑料具有(加工容易)、(不怕水)、(不易变形)、(不生锈)等优点。
8、我们身边用塑料制成的物品有(水桶)、(尺子)、(自动笔)、(计算器)、(饮料瓶)、(电话机)等。
9、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合金),具有优良的性能,如(铝合金)、(钛合金)等应用于日常生活及航天等领域。
10、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会制造出更多的(新材料)。
11、最近,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晶粒微小、强度却很高的(纳米材料)。
12、塑料杯遇到热水会(变软)。
13、一种复合玻璃、强度很大,子弹都穿不透,用于(军事)、(国防)等领域。
14、人们随意抛弃在自然界中的废旧塑料包装制品,飘挂在树上、散落在路边、草坪、街头、水面、农田及住地周围等处的这种随处可见的污染环境现象,称为(白色污染)。
15、减少对“白色污染”建议:(①减少使用塑料袋。
②塑料制品回收再利用。
③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16、用塑料代替木头有什么好处?又有什么不足?(答:塑料具有防水、轻便、透明等性质,用塑料代替木头可以节约木材,减少森林破坏。
但塑料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17、一只手戴塑料手套,另一只手戴棉布手套,两只手感觉一样吗?(答:不一样。
塑料手套不透气,手掌湿润;棉布手套透气,手掌干燥。
)18、什么叫人造材料?人造材料可以完全取代天然材料吗?为什么?(答:像玻璃、塑料这种由天然材料加工而成的材料叫做人造材料。
人造材料不能取代天然材料,因为人造材料都是以天然材料为原料加工成的。
新版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1、动物、植物与人都就是生物,生物能生长、能繁殖,在生长过程中需要水与营养。
毛绒玩具与石子都就是非生物。
非生物不能生长,不能繁殖,也不需要水与营养。
非生物有些就是人类制造的有些就是天然的。
2、机器人并不具备的生命现象,如没有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殖等特征、所以不就是生物。
3、小草与大树在形态上都有各自的特点,有的大,有的小,但它们都有根、茎、叶、花、种子等器官。
4、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与营养物质。
5、植物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有许多种类的植物属于经济作物,这出经济作物可分为油料作物、药用作勿等,可以食用、药用、观赏,也可用作工业原料等。
6、植物为人类生活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原材,它们制成的产品应用到了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因此我们要更加珍惜植物资源。
7、人类脊柱由33块椎骨组成,脊柱就是身体的支柱,位于背部正中,上端接颅骨,下端达尾骨尖。
8、我们把有脊柱的动物叫脊椎动物,没有脊柱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
9、:珍稀动物稀少的原因有两点:一就是自然环境的变化,例如温度、湿度等变化,植物生长不好致使食物减少,从而使一些动物缺少食物而大量死亡;二就是一些不法分子乱捕乱杀,致使它们的数量逐渐减少。
10、动物就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珍稀动物,大力宣传保护珍稀动物的必要性。
11、昆虫的共同特征就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具有3对足,2对翅,1对触角。
12、昆虫的种类很多,有些能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益处,如蜜蜂、蚕、七星瓢虫等;有些会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害处,如青刺蛾、蝗虫、蚊子等。
13、水、空气就是植物生长必需的外界条件、仙人掌生活在干早的沙漠,通过减少蒸腾作用,为自身保存水分;莲生活在水里,水里空气比较少,通过加大蒸腾作用,可以从水里吸收更多的空气。
14、仙人掌的叶子变成了刺;茎肉质充当“水库”;根系发达,能多吸水。
这些特点有助于仙人掌保持水分维持生存。
莲的叶柄与藕中有很多孔,孔与孔彼此相通形成一个气体通道,即使在缺氧的环境中仍可生存。
新版冀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第二单元知识点填空第六课1.地球上的动植物(千姿百态),生活习性(多种多样),深不可测的(海底)高入云的山,干旱贫瘠的(沙漠),冰天雪地的(两极)……到处都有(动物)的足迹。
2仙人掌生活在(干早高温的沙漠)中,莲生活在(水)中。
3.仙人掌有很多(刺),防止被扎伤!实验完毕,要及时(去掉)套在植物上的塑料装。
4仙人掌的叶子变成了刺;茎肉质充当“水库”;根系发达,能多吸水。
这些特点有助于仙人掌(在干旱的环境中生存)。
5.莲的(叶柄)和(藕)中有很多孔,孔与孔彼此相通,形成一个(气体通道),即使在(缺氧)的环境中仍可生存。
6.观察植物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观察,(1)看外观:(颜色)、(形状)等;(2)手感:(软硬)、(粗糙程度)等;(3)看内部结构:从不同的角度切开,观察(颜色)、(纹理)等7.能在水中生长的植物,称为(水生植物),如莲、芦苇等。
在陆地上生长的植物,称为(陆生植物),如仙人掌、柳树等。
8.自然界的动植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离开了所依赖的(环境),动植物就不能生存。
第七课1、春天,鸟类陆续从温暖的南方飞回北方(繁殖后代);秋天,它们又陆续飞到南方度过寒冬。
生物学家把动物这种依季节不同而变更栖息地区的习性,称为(迁徙)。
2.每到天气将要变冷的(秋天),燕子总会成群结队地飞往天气温暖的(南方)。
3.有迁徒习性的鸟类被称为(候鸟),如(大雁)、(燕子)、(天鹅)等:没有迁徒的习性的鸟类被称为(留鸟),如(麻雀)、(喜)、(雷鸟)等。
4.古人说:“(动君莫打三春鸟),儿在巢中盼母归。
”我国人民对于鸟类的爱护有着悠久的历史。
第八课1、冬去春来,气温上升,很多动物纷纷脱下旧的“衣服”换上了“(新装)”。
隆冬季节,寒风刺骨,许多动物又换上了“(棉衣)”。
2.针毛硬而坚韧,具有(保护)作用。
绒毛位于针毛的下层,(保温性)强。
冬季,动物的(绒毛)会增多,以适应寒冷的环境。
3.动物冬天换毛的主要原因是(御寒过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常见材料1、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用(材料)制成的。
2、有的材料可以从大自然中直接获取,如石油、木头、棉花、沙、丝、土等,它们被称为(天然材料)。
3、我们穿的衣服是用(布)制成的。
4、像玻璃这种由天然材料加工成的材料叫(人造材料)。
5、玻璃是怎样加工的?答:玻璃是用含石英的沙子、石灰石、纯碱等混合后,在高温炉中融化,经过成型,冷却后制成的。
6、塑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人造材料)。
塑料还可以代替钢铁做(建筑材料)。
7、塑料具有(加工容易)、(不怕水)、(不易变形)、(不生锈)等优点。
8、我们身边用塑料制成的物品有(水桶)、(尺子)、(自动笔)、(计算器)、(饮料瓶)、(电话机)等。
9、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合金),具有优良的性能,如(铝合金)、(钛合金)等应用于日常生活及航天等领域。
10、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会制造出更多的(新材料)。
11、最近,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晶粒微小、强度却很高的(纳米材料)。
12、塑料杯遇到热水会(变软)。
13、一种复合玻璃、强度很大,子弹都穿不透,用于(军事)、(国防)等领域。
14、人们随意抛弃在自然界中的废旧塑料包装制品,飘挂在树上、散落在路边、草坪、街头、水面、农田及住地周围等处的这种随处可见的污染环境现象,称为(白色污染)。
15、减少对“白色污染”建议:(①减少使用塑料袋。
②塑料制品回收再利用。
③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16、用塑料代替木头有什么好处?又有什么不足?(答:塑料具有防水、轻便、透明等性质,用塑料代替木头可以节约木材,减少森林破坏。
但塑料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17、一只手戴塑料手套,另一只手戴棉布手套,两只手感觉一样吗?(答:不一样。
塑料手套不透气,手掌湿润;棉布手套透气,手掌干燥。
)18、什么叫人造材料?人造材料可以完全取代天然材料吗?为什么?(答:像玻璃、塑料这种由天然材料加工而成的材料叫做人造材料。
人造材料不能取代天然材料,因为人造材料都是以天然材料为原料加工成的。
)19、你认识哪些新材料?(答:合金、复合玻璃、合成纤维、纳米材料、变色材料等。
)20、什么叫做人造材料?(答:由天然材料加工成的材料叫做人造材料。
)21、儿童玩具大部分是用什么做的?用这种材料有什么好处?(答:大部分是用塑料做的塑料的优点:防水轻便又透明,容易加工有弹性。
保温便宜不生锈,色彩鲜艳不导电。
)第二单元:声1、在我们的生活中,(风声)、(雨声)、(读书声),处处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声音。
2、声音是有物体(振动)产生的。
3、声音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的,声音的大小是由物体振动的(强弱)决定的。
4、用手拨动橡皮筋,橡皮筋(越细),声音越高,橡皮筋(越粗),声音越低。
皮筋绷在纸盒上,绷得越紧,振动发出的声音越(高);绷得越松,振动发出的声音越(低)。
5、用手拨动钢尺时,听到声音,并发现(钢尺正在振动)。
6、我们能听到声音,必须有传播声音的介质,(空气)、(水)、(木头)等都能传播声音。
7、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声音的传播离不开(物质)。
8、声音是以(声波)的方式,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9、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在月球上听不到对方发出的声音,他们只能依靠(特殊装置)来传递信息。
10、使我们烦躁的声音是(噪声)。
噪声是现代社会的一大(公害),它的单位是(分贝)。
11、马路两旁的树木不仅可以遮挡阳光,还可以降低(噪声)的强度,这是因为浓密的树叶有很强(吸音)能力。
科学实验证明:10米宽的树带能使噪声减弱(30%),20米宽的树带能使噪声减弱(40%)。
12、声音与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它能给我们(传递)信息和知识,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世界)。
13、声音有好有坏,即可以分为(乐音)和(噪音)两大类。
14、为了减少噪音危害,人们通过(禁止鸣喇叭)(植树)、(装消音器)等措施来降低噪声的危害。
15、分贝用字母(dB)表示,鸟类的鸣叫声大约在(20)分贝,人的痛觉区域在(130)分贝以上,人的听觉区域在(0)分贝以上。
16、风声是(空气)的振动产生的。
人说话时,(声带)在振动。
17、(固体)传声效果最快、最好,(气体)传声效果最慢、最差。
18、声音的传播都需要(介质),也叫媒体、媒介。
木头、水、空气等都是声音传播的介质,声音可以透过(固体)、(液体)、(气体)传到我们的耳朵里。
19、人们在耳机里垫上厚厚的垫子是为了减少(振动),降低(音量)。
20、使物体停止发生的方法是:(停止振动)。
21、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现象?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答:物体发声时都在振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2、物体停止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现象?说明了什么?答:物体停止发声时振动也停止。
这说明了没有振动,就不会产生声音。
23、说一说声音的产生与那些因素有关?(答: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还与材料有关。
)24、声音有什么用处?(答:1.医生利用听诊器看病。
2.利用超声波可以找到沉船。
3.门铃声告诉我们有人来了。
4.声音还能报警。
)25、什么是噪声?(答:影响人们工作、生活、学习使人烦躁的声音叫噪声。
)26、噪声有哪些危害?(答:失眠症、精力不集中、损伤听力,致人耳聋。
)27、怎样减弱噪声造成的危害?(答:(1)多种树,浓密的树叶有很强的吸音能力。
(2)安消声器。
(3)安装双层玻璃。
(4)禁止鸣笛(5)关上门窗)28、演奏者如何使锣鼓停止发声呢?(答:用手按在乐器上使它停止振动。
)29、游泳时头在水下能听到声音吗?(答:能,水能传播声音。
)30、在月球上声音能传播吗?为什么?在月球上宇航员怎样通话?(答:不能,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
用无线电话互相通信。
)31、为什么地球上可以听到声音,声音可以通过什么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答:地球上有空气,声音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到耳朵里。
)32、为什么在古代,人趴到地上听一会儿就知道远方有人来了没有?(答:因为土地能够传声,而且比空气传播声音要快,远处脚步声通过土地传过来,使我们听到声音。
)33、当你走到小河边,水面的小鱼便立即游开,这是怎么回事?(答:因为声音能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脚步声通过大地和水传给小鱼,小鱼听到脚步声音便游开了。
)34、把书卷成筒,对着筒喊话,为什么声音传得远?(答:这是因为它能使声波集中向前方,不让它向四面分散,因此传得远。
)35、把闹钟放在玻璃罩里,抽去空气,听不到铃声,为什么?(答:是因为玻璃罩里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
)36、钢琴弹完一区,停止演奏后还能听到琴声,为什么?(答:钢琴虽然不弹了,但琴弦仍在振动,所以琴声还能持续一会儿。
)37、医生通过听诊器为什么能听到心脏跳动的声音?答:心跳声是通过固体和气体传到医生耳朵里的。
38、把耳朵贴在铁轨上,就可以断定是否有火车要来,这说明什么?(答:火车的声音是通过固体铁轨传递的,并且固体比气体传声效果既好又快。
)39、有三根长度不同的钢条分别固定在木板上。
弹拨钢条,发出的声音相同吗?为什么?(答:发出的声音不同,钢条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钢长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这说明声音的高低与钢条的长短直接有关。
)40、用钢勺敲击几只相同的装不同量水的杯子,发出的声音一样吗?为什么?(答:不一样。
杯子里水越多,声音越低,杯子里水越少,声音越高。
)41、不同的鼓发出的声音为什么会不一样?(答:因为敲击鼓面的强度不一样,鼓面的材料、大小也不一样。
)42、音乐可以使人心情愉快,所以我们可以用喇叭大声播放音乐,使大家心情愉快。
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答:不对。
因为音乐在音量大小适度时,才能使人心情愉快。
音量过大的持续播放音乐,会使音乐变成噪声。
)43、设计一个“无噪声书房”,用文字和图表示出来。
(答:(1)房屋外部要选择容易反射声音的材料(如塑料、玻璃)。
(2)房屋内部要选择容易吸收声音的材料(如地面要铺上地毯、内墙表面凹凸不平)。
(3)玻璃要做成双层的、窗帘要做成带皱褶的,这样可减少噪声的传。
(4)在房屋的周围设立标牌、植树等来减少噪声。
)44、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现象,填下表。
听到的声音看到的现象敲鼓(鼓面放几粒豆子)咚、咚(豆子在跳动)拨钢尺嘣、嘣(钢尺在振动)敲音叉(音叉接触水面)当、当(水面溅起水花)风吹树叶沙、沙(树叶在抖动)青蛙叫呱、呱(青蛙腹部一鼓一鼓的)小河水的流动哗、哗(河水在流动)第三单元:光1、我们的生活不能没有光。
有了光,我们才能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
2、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它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大类。
(太阳)、(闪电)、(萤火虫)等为天然光源,(电灯)、(激光)、(火把)等为人造光源。
3、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当三块纸板上的孔(在一条直线上)时,光能穿过孔照射在墙上。
这个实验结论证明了(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4、根据材料的透光程度,可将物体分为(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三种。
能让绝大部分光通过的物体叫做(透明)物体,例如(玻璃)、(空气)、(水);只能让部分光通过的物体叫做(半透明)物体,例如(毛玻璃)、(太阳镜)、(塑料板);几乎不能让光通过的物体叫做(不透明)物体,例如(铁片)、(木板)、(陶瓷)。
5、光照在不透明物体上时,会在物体(背光)的一面(形成影子)。
6、同一个人在阳光下的影子是早晚(长)、中午(短)。
7、光照射在物体上时,有一部分光线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8、物体反射光的能力与(物体表面的光滑程度)和(制造物体的材料)有关。
物体表面越(光滑),光的反射效果越好。
(镜子)、(不锈钢板)和(锡纸)是反射光能力很强的物体。
9、平面镜里的像与实际物体大小(相等),上下方向(相同),左右方向(相反),成像的特点:(大小相等,左右相反)。
10、一个人要想看到自己脑后的头发,至少需要(两)块平面镜。
11、(红)(绿)(蓝)三种颜色被称为光的三原色。
12、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发生(折射),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这就说明: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阳光是(七色光)。
七色光混合后成为(白光)13、彩虹是下雨时(天空)中悬浮着许多(小水珠),它们会像(三棱镜)一样,将阳光分散成(七)种色光而形成的。
14、太阳光是沿着(直线)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15、表面是(平)的镜子,叫做平面镜,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镜子能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16、红光与绿光混合在一起会出现(黄光);红光与蓝光混合在一起会出现(品红色光);蓝光与绿光混合在一起会出现(青色光),三种样色的光混合在一起会出现(灰色白光),七种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会出现(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