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城乡建设简介

合集下载

江津区功能分区与生产力布局现状分析

江津区功能分区与生产力布局现状分析

江津区功能分区与生产力布局现状分析(一)江津区功能分区现状江津是重庆市规划建设的区域性中心大城市之一,是一小时经济圈向川南、黔北地区辐射的关键节点,同时也是重庆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物流基地,区域性商业中心和旅游服务中心,是个宜居宜业的森林城市。

全区幅员面积占一小时经济圈域总面积的11.15%,是圈内幅员面积最大的区县。

根据国土空间综合分析评价结果和服务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按照优化提升、重点开发、适度开发、禁止开发方向和城市、农业、生态的不同功能要求为基本导向,将全间划分为四种不同类型的主体功能区:城市核心区、城市拓展区、农业保养区和生态保障区。

1、城市核心区(1)范围城市核心区包括几江街道办事处和德感街道办事处,即几江-德感主中心,几江—德感主中心又称一江两岸,指沿长江布设的江津城市核心区几江、德感两大片区。

这是江津融入主城的先行区,主城建成区面积21.5平方公里,其中几江18平方公里,德感3.5平方公里,主城区人口几江16.36万人,德感5.22万人。

(2)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城市核心区是目前江津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最高,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最完善,资源条件最优越的地区。

几江是江津的行政、商业、金融、文化中心和旅游服务中心,德感是现代制造业、物流业为主体的综合区。

2、城市拓展区(1)范围城市拓展区包括支坪街道办事处、双福镇以及珞璜镇,这三个地方与上面的几江和德感一起构成江津区的中心城区。

主城建成区面积为7.5平方公里,其中支坪1.35平方公里,双福3.45平方公里,珞璜镇2.7平方公里;主城区人口支坪1.22万人,双福4.5万人,珞璜镇1.86万。

(2)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双福镇是江津中心城区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主要拓展区和居住主要拓展区,与九龙坡西部新城共同建设以信息电子、新材料、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支坪组团是以居住为主的综合功能区。

3、农业保养区(1)范围农业保养区包括白沙镇、油溪镇、李市镇、先锋镇、慈云镇、杜市镇、石蟆镇、吴滩镇、贾嗣镇、龙华镇、石门镇、朱杨镇、西湖镇、夏坝镇、广兴镇的江津中部地区的广大片区,这里的区域面积是这几个功能区里最大的,人口也是最多的。

09.12.21重庆市江津区东部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整合—说明书

09.12.21重庆市江津区东部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整合—说明书

重庆市江津区东部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整合规划说明书说明书目录一、规划背景................................................................................................................ 1二、规划依据................................................................................................................ 11主要法律、法规及技术依据............................................................................................ 1三、规划目标与原则.................................................................................................... 11规划目标............................................................................................................................ 12规划原则............................................................................................................................ 1四、规划区功能与规模................................................................................................ 21规划功能............................................................................................................................ 22规划规模............................................................................................................................ 2五、用地布局................................................................................................................ 21规划结构............................................................................................................................ 22功能分区............................................................................................................................ 2六、土地使用规划........................................................................................................ 31地块划分的原则................................................................................................................ 32用地布局............................................................................................................................ 3七、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41中小学规划........................................................................................................................ 42幼儿园................................................................................................................................ 43医疗卫生设施.................................................................................................................... 4八、“四线”规划(强制性)...................................................................................... 51蓝线.................................................................................................................................... 52绿线.................................................................................................................................... 53紫线.................................................................................................................................... 54黄线.................................................................................................................................... 5九、道路交通规划........................................................................................................ 51对外交通............................................................................................................................ 52城市交通............................................................................................................................ 53步行交通系统.................................................................................................................... 64城市静态交通设施............................................................................................................ 65轨道交通............................................................................................................................ 66公共交通系统.................................................................................................................... 67道路竖向设计.................................................................................................................... 6十、工程管线规划 ........................................................................................................ 71给水工程............................................................................................................................ 72排水工程............................................................................................................................ 83电力工程............................................................................................................................ 94通信工程............................................................................................................................ 95燃气工程........................................................................................................................ 106工程管线综合................................................................................................................ 11十一、城市设计导引 .............................................................................................. 111导引原则........................................................................................................................ 112建设强度控制................................................................................................................ 113建筑高度控制................................................................................................................ 124天际线景观控制............................................................................................................ 125滨江风貌控制................................................................................................................ 126建筑布局控制................................................................................................................ 127建筑风格与色彩、体量控制........................................................................................ 12十二、绿地系统规划 .............................................................................................. 131规划原则........................................................................................................................ 132公园绿地........................................................................................................................ 133防护绿地........................................................................................................................ 134绿地指标........................................................................................................................ 13十三、景观系统规划 .............................................................................................. 131规划原则........................................................................................................................ 132景观轴线........................................................................................................................ 133景观节点........................................................................................................................ 144建筑景观........................................................................................................................ 14十四、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41环境保护一般原则........................................................................................................ 142环境影响控制标准........................................................................................................ 143环境保护建设控制措施................................................................................................ 14十五、防灾规划...................................................................................................... 141城市防震........................................................................................................................ 142防洪................................................................................................................................ 153消防规划........................................................................................................................ 154人防................................................................................................................................ 155地质灾害防治................................................................................................................ 15十六、规划管理和实施.......................................................................................... 151建立完善的规划管理机制............................................................................................ 152建立有效的土地市场运作机制.................................................................................... 163科学合理地控制土地开发强度.................................................................................... 16一、规划背景江津区在撤市建区以来,城区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人居环境获得了提升。

江津先锋组团规划方案

江津先锋组团规划方案

江津先锋组团规划方案1. 引言江津先锋组团规划方案旨在对江津地区进行综合规划,以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和改善生活质量。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江津先锋组团规划方案的背景、目标、范围、参与方和步骤。

2. 背景江津地区是一个经济发展迅速的城市,但在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仍面临一些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江津市政府决定制定先锋组团规划方案,旨在提高城市的整体功能、优化空间结构、改善环境质量,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品质。

3. 目标江津先锋组团规划方案的目标如下:•提高城市的整体功能和服务水平,满足居民的需求。

•优化空间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4. 范围江津先锋组团规划方案的范围涵盖以下几个方面:4.1 城市设计在江津地区选择适当的土地进行城市设计,包括道路网、建筑物布局、公园和绿地等。

4.2 基础设施规划制定完善的基础设施规划,包括供水、供电、通信和交通等方面,以确保城市能够顺利运行。

4.3 环境保护保护江津地区的自然环境,包括水体保护、空气质量改善、垃圾处理等方面。

4.4 社会经济发展促进江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吸引投资、提供就业机会和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5. 参与方江津先锋组团规划方案的制定将涉及以下参与方:•江津市政府:负责规划的组织和协调工作,提供资源和支持。

•市民:提供反馈意见,以确保规划方案符合居民需求。

•专业团队:包括城市规划师、建筑师、环境专家等,提供专业知识和技术支持。

6. 步骤江津先锋组团规划方案的制定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6.1 调研和分析对江津地区进行详细调研和分析,包括土地利用、人口分布、交通状况、环境状况等方面的情况了解。

6.2 制定目标和策略根据调研结果制定明确的规划目标和相应的策略,确保规划方案能够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

6.3 制定具体规划方案在制定具体规划方案时,考虑城市设计、基础设施规划、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要求,并进行综合评估。

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江津区新型城镇化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

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江津区新型城镇化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

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江津区新型城镇化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8.26•【字号】江津府发〔2021〕17号•【施行日期】2021.08.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江津区新型城镇化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重庆市江津区新型城镇化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已经区政府第126次常务会议审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2021年8月26日重庆市江津区新型城镇化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重庆市江津区新型城镇化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根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市委五届九次全会、区委十四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和《江津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远期目标纲要》编制,围绕深入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主要阐明促进农业转移人口有效融入城市、提升城镇现代化建设水平、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等领域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重点着眼2021-2025年中期发展,展望2026-2035年远景目标,是推进全区新型城镇化的行动指南。

第一章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第一阶段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江津区持续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新阶段。

第一节发展基础“十三五”时期,江津区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推动城市同城、扩容、提质和小城镇提档升级,城镇化进程持续加快,城镇化成效显著,为未来高质量推进新型城镇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人口市民化有序推进。

双福新区、滨江新城等新城区常住人口加速流入,全区城镇化进程持续加快,2020年,城镇常住人口达81.87万人,比2015年增加6.63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0.16%,比2015年提高2.26个百分点,仍处于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户籍人口城镇化率48.28%(人口统计代码、区划调整前数据)。

改革开放30年促进江津经济社会大发展 (概述)

改革开放30年促进江津经济社会大发展 (概述)

改革开放30年促进江津经济社会大发展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我们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30年的改革开放,深刻地改变着中国人民的命运,也深刻地改变着江津人民的命运。

30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历届县、市、区党委和政府的团结带领下,广大帅乡儿女艰苦创业、奋力拼搏、开拓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

30年来,江津思想观念历经了从封闭到开放包容的转变,历经了经济体制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变革,历经了从农业大县到工业强区、区域性中心大城市的跨越,历经了行政体制从撤县设市到撤市设区的提升,历经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变迁。

这30年,是江津经济社会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是城乡面貌变化最大最多的时期,也是人民群众受益最深最广的时期。

30年来我们一届接着一届干,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江津品牌,江津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中国花椒之乡”、“中国柑橘之乡”、“重庆工业十强区县”、“全国食品工业强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新农村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示范县(市)”、“全国农村公路建设示范县(市)”、“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试点县(市)”、“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全国亿万农民健康行动先进县(市)”、“全国双拥模范县(市)”、“中国武术之乡”、“中国人居范例奖”等等。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是江津历届领导班子呕心沥血、艰苦创业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开拓进取、奋勇拼博的结果,是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共同努力的结果,更离不开江津籍在外领导和江津老乡的热情帮助和鼎力支持。

在此,我代表区委、区人大常委会、区人民政府、区政协和147万帅乡人民,向为江津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付出辛勤劳动的历届老领导、同志们、朋友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30年来,江津的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

江津现代农业园区总体规划

江津现代农业园区总体规划

江津现代农业园区总体规划1. 引言江津现代农业园区是江津市政府提出的一个重要规划项目,旨在推动江津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推动农村经济的增长。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江津现代农业园区的总体规划。

2. 建设目标江津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目标包括:•打造现代化的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引进高新技术,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加强农产品加工和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创造良好的农业生产环境,重视生态保护;•促进农村就业,改善农民收入水平。

3. 规划内容江津现代农业园区的规划内容包括:3.1 地理位置和规模江津现代农业园区位于江津市中心,占地面积1000平方公里,包括农田、园艺区、畜牧区等。

3.2 产业布局江津现代农业园区将按照“四化”发展理念,即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加工企业化、农村市场化和农民生活社会化的要求,布局多种农业产业,包括粮食种植、园艺、畜牧、水产养殖等。

3.3 基础设施建设为了支持江津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包括农田水利设施、农业机械设备、农产品储运设施等。

3.4 科技创新江津现代农业园区将加强与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引进前沿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3.5 生态环保江津现代农业园区将注重生态保护,强化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提倡绿色种植、有机农业等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

4. 实施计划为了确保江津现代农业园区的顺利建设,制定了以下实施计划:•第一阶段(2022-2024年):完成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产业培育等工作。

•第二阶段(2025-2029年):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等工作。

•第三阶段(2030年以后):全面实施规划,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5. 风险与挑战江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面临一些风险与挑战,包括自然灾害、市场风险、技术创新风险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加强风险防范措施,提高农业灾害预警、农产品质量监控等能力。

我的家乡--江津

我的家乡--江津

家乡简介
交通
江津地处重庆西南长江要津,地跨长江两岸,东邻綦江、 巴南,西接永川,南连四川合江、贵州习水,北与璧山县、 九龙坡区相邻,长江流经境内,成渝、川黔铁路环绕市境, 是川南、黔北通往重庆的必经之地,重庆西南方向的交通 总口。
津,中国共产
党创始人陈独秀晚年在江津寓居四年,天下第一长联作
者钟云舫、白屋诗人吴芳吉、两弹元勋邓稼先等名人辈
出,聂帅晚年深情写到“
江津是个”。好地方
聂荣臻
陈独秀
吴芳吉
邓稼先
江津四面山景区属国家4A级
家乡风景
江津四面山景区属国家4A级
家乡风景
江津音乐喷泉
请点击黑色屏幕
家乡特产
江津米花糖,因产于重庆江津区而得名,是重庆市的 著名特产之一。以优质糯米、核桃仁、花生仁、芝麻、 白糖、动植物油、饴糖、玫瑰糖等为原料,经10余道 工序精工制成
家乡简介
人口数量
第五次总人口1322890人,其中:几江镇118934人、德感镇77113人、临峰镇6259人、 享堂镇15322人、津福镇11692人、双溪镇14090人、油溪镇28828人、长冲镇 12034人、金刚镇17788人、吴滩镇26747人、吴市镇13236人、碑槽镇8798人、 石门镇27792人、秦家镇15136人、朱杨镇30802人、滩盘镇14782人、石蟆镇 54227人、稿子镇11622人、羊石镇15054人、白沙镇89694人、永兴镇28261人、 塘河镇14141人、鹅公镇13363人、龙门滩镇26160人、罗坝镇23161人、李市镇 33006人、慈云镇10260人、两岔镇9283人、蔡家镇24920人、龙吟镇16100人、 中山镇15943人、嘉平镇13892人、柏林镇14722人、傅家镇10880人、东胜镇 6069人、四面山镇11465人、先锋镇39447人、夹滩镇15215人、仁沱镇34217人、 和平镇14841人、马宗镇16162人、珞璜镇51206人、贾嗣镇39979人、西湖镇 26304人、骆崃山镇13008人、夏坝镇20195人、杜市镇22218人、广兴镇14551人、 高歇镇13782人、现龙乡7536人、毗罗乡10443人、刁家乡12754人、洞塘乡7684 人、沙埂乡5965人、大桥乡7026人、月沱乡8234人、嘉乐乡6915人、清溪沟乡 6616人、紫云乡10889人、凤场乡7180人、麻柳乡9009人、金泉乡14178人、长 林乡5760人。

农业园区招商引资推介PPT5.19(千姿湖)

农业园区招商引资推介PPT5.19(千姿湖)
道路:建成各类道路262公里、生产便道150公里。水利:新建6座、整治20座小二型水库;建有山坪塘395口、已 建成“315”主水管道为园区企业供水。土地:实施宜机化土地整治3万亩。供电:三条10千伏主干线路供电、白沙变电站至现代农业园区 35千伏新线正在规划建设中。供气:建成4条天然气管线。
杜 市 太 公 山
重点推介地块一
千姿湖,地处江津区慈云镇,毗邻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白沙镇和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金色黄庄,规划面积3000亩,距江津城区38公里,离重庆主城核心60公里。周边布局有渝泸高速、江习高速、合璧津高速、江永高速,10分钟车程可达白沙、刁家、李市高速路口,通过白沙长江大桥与成渝铁路、江永高速和渝泸高速复线相连,距重庆第二机场(规划中)45公里。
创丰稻田酒店
5个院士专家工作站6名院士10余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农业科研院所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江津分院
现代农业气象试验站
建成江津农业气象试验站、重庆市花椒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科技研发服务平台10个,农业科普示范基地20个,为园区产业赋能。
人才政策
研发激励
设备补贴
土地政策
其他政策
四、项目地块推介
自然资源
杜 市 太 公 山
规划区内常年平均气温18.3℃;年日照1200-1600小时;长江、驴溪河、笋溪河三大干流;多年平均降水量1025.2毫升、年最少降水量663.8毫升、年最大降水量1643.8毫升;地势多为浅丘;大部分土壤以沙溪庙组成灰棕紫泥为主;含硒量在中硒及以上
基础设施
杜 市 太 公 山
杜 市 太 公 山
建成粮油、花椒、柑橘、标准化养殖、果蔬、中药材等5万亩特色产业基地
欣时达虫草养殖基地
中药材:以欣时达、宏龙金为代表,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津城乡建设简介
(送审稿)
江津,位于重庆市西南部,是长江上游重要的航运枢纽和物资集散地。

南齐永明五年(公元487年)设县,县名为江州;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因县城地处长江一要津,改为江津。

此后,名称沿用至今。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春风,使江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行政区划历经县到市、由市改区的变迁;城市建设从1983年至2013年,历经八版规划编修,实现由普通小县城提升到中等城市,由中等城市过渡到区域性中心大城市、“双百”现代化大城市、再到产城融合美丽滨江城市的历史性跨越。

30年来,一代代江津建设人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城乡建委的悉心指导下,开拓进取,不懈奋斗,江津这座千年古城焕发出勃勃生机,先后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宜居宜业典范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长寿之乡、重庆市环保模范区等数十项殊荣。

——撤县设市,从小县城迈向中等城市。

从上世纪80年代到1992年撤县设市,是江津城市建设的起步阶段。

在历时十多年的大规模旧城改造中,加宽了马路,拆除棚户区,盖起了新楼,
聚集了人口。

到上世纪90年代初,城区人均居住面积达到7平方米,道路拓宽为18-25平方米,城市基础设施有了改善。

1992年12月,江津撤县设市,瞄准建设一个中等城市的目标,城市建设步入发展阶段,设立琅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迅速拓展城市规模;启动几江河岸综合治理,滨江路大道上一幢幢现代化的高楼拔地而起。

特别是1997年以来,中马合作修建的长江大桥竣工通车,长途汽车枢纽站江津客运中心建成投用,城市综合配套设施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相继建成,自来水厂供水能力提升到日供水30万吨等一批城市重点基础设施,使江津中等城市格局基本形成。

——撤市设区,由中等城市迈向“一江两岸”区域性中心城市。

2002年,十六大召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途中,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江津城市建设开始进入跨越式发展的崭新阶段。

2003年6月27日,重庆市委二届三次全委会提出把万州、涪陵、江津、合川、永川、黔江打造为区域性中心城市。

2006年底,国务院批准江津撤市设区,城市建设迎来跨越式发展的春天,江津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调整城市发展思路,以城市规划修编为抓手,主动对接主城功能的外溢,努力打造具有卫星城特点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2009年底,重庆绕城高速和渝泸高速江津至白沙段建成通车,结束了江津无高速公路的历史。

从此,江津城市建设驶入快车道:在城市构架和发展走向上,城市跨江北上,加快构筑以几江、德感“一江两岸”为主的城市核
心区。

同时,通过已建成的江津长江公路大桥、观音岩长江大桥、鼎山长江大桥和正在建设的几江长江大桥等四座跨江大桥的有机链接,重点实施区中心医院扩建工程、体育中心新建工程、几江中学和琅山小学迁建工程等七大工程,着力搭建开放型城市框架,实现长江南岸的几江城区与长江北岸的德感、双福并驾齐驱、联袂发展,形成“一主一副一组团”的城市形态。

到2009年底,滨江大道延伸到化肥厂,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路,滨江路由此成为这座城市一张靓丽的名片;城市道路形成“一环三横五纵”的网络,主城区面积扩大到 32.34平方公里,“一江两岸”区域性中心大城市雏形初现。

——实施融城战略,建设产城融合美丽滨江城市。

2013年,市委市政府实施功能区发展战略,把江津确定为全市未来城镇化的主战场,集聚新增产业和人口的重要区域。

于是,江津城市建设打出一套加快发展的组合拳:调整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融城发展战略,确定了“承接主城、联动周边”的发展定位,并将中心城区确定为“一核两副”架构,“一核”包括几江老城、滨江新城两个组团,“两副”即双福、支坪两个副中心、副组团。

几江老城定位为商业中心;滨江新城定位为行政中心、文化中心、金融中心和滨江宜居区;双福新区定位为主城副中心;支坪组团定位为以居住为主的综合功能区。

同时,搭建加快发展的平台。

按照“四化”同步发展、城乡统筹先行的要求,立足“重庆大都市区重要功能板块”功能定位,突出“产城融合、追求品质、滨江
亲水”三大理念,着力打好“品质、亲水、生态、文化”四张牌,提升“一城”品质,做强滨江新城、双福新区、德感工业园、珞璜工业园、白沙工业园、现代农业园区和四面山4A景区“七大平台”,加快推进城市建设“融城、扩容、提质”,加快推进2000亩鼎山公园、1500亩篆山坪公园建设,10公里长江防洪堤及滨江路、滨江公园工程(三位一体)建设,一座产城融合的美丽滨江之城正在崛起。

三十年风雨兼程,三十年沧桑巨变。

目前,江津正朝着重庆城市发展新区“领头羊”的目标挺进。

中心城区面积达58.2平方公里、人口52.5万,全区城镇化率60.9%。

力争到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00亿元,全社会工业总产值达到2000亿元,全区城镇化率达到65%。

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00亿元,全社会工业总产值达到4000亿元,全区城镇化率达到70%,基本建成产城融合的美丽滨江城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