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城镇建设规划(——)

合集下载

肇肇庆市鼎湖区莲花镇城镇总体规划文本

肇肇庆市鼎湖区莲花镇城镇总体规划文本
第二十条 生态保护区规划控制绿线:广义的讲,指镇域内除非农建设区和控制发展区外的林地和农田边界线, 规划镇区范围内的非城镇建设区分为面、带和点。其中面为北面山体;带为沿铁路、高速公路公路两侧的绿化隔离带, 镇区西面水涌两边各20米为控制的绿线范围;点是规划区内的公园。
4
肇庆市鼎湖区莲花镇城镇总体规划.文本
第二节 城镇化水平
第十三条 规划期内,镇域人口、产业以镇区为中心集中,镇区成为集聚中心和地方增长极,形成单中心结构。 第十四条 提高镇域城市化水平,预测到2005年城市化水平为42-45%,城镇人口3.54万,镇域总人口为6.02万; 2010年城市化水平为58-62%,城镇人口4.85万,镇域总人口为7.56万;2020年城市化水平为75-78%,城镇人口9.29 万,镇域总人口为12.58万。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九届二、三次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广东省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推进中心镇发展,加快率先基 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乡建设,推进城市化进程的若干意见》(粤发 〔2000〕8号)和《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意见》(粤发〔2000〕10号)的要求,以及省人 民政府就进一步推进中心镇发展所提出的《关于加快中心镇发展的意见》(粤府〔2003〕57号),在莲花镇人民政府的组织下对 肇庆市莲花镇城镇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

大布
并入镇区
六桥
并入镇区
富廊 合


布基


依坑一

并 依坑二
以运输业为主 以加工、种植业为主
以运输业为主 以运输业为主源自2187 2422 1515 1326
9.04万
以户籍 人口算 以户籍 人口算 以户籍 人口算 以户籍 人口算

浅谈城镇建设规划战略环境影响评价

浅谈城镇建设规划战略环境影响评价

浅谈城镇建设规划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吴玉生(山西省环境保护技术评估中心,山西太原030024)摘要:城镇建设规划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应以人为本,优先考虑城镇生态环境质量。

要从“一控双达标”原则出发,对产业结构和规模、建设布局、城镇污染综合防治工程等进行重点评价。

关键词:城镇建设;规划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中图分类号:X8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8-8881(2007)01-0139-02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城镇建设、人居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城镇建设规划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面向未来,高起点地编制城镇建设规划不能不考虑环境保护问题,城镇规划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无疑可以在这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评价的适宜时间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城镇建设规划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与一般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相比较,前者更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它应在城镇建设规划的编制过程中进行。

城镇建设规划与城镇建设规划的战略环评工作要经过充分的磋商、磨合、协调,以期使城镇建设规划在环境保护方面最优化。

在城镇建设规划基本思路形成后(如初稿———征求意见稿阶段),即可进行战略环境影响评价。

对于在原有旧城镇基础上规划的城镇,评价工作应充分利用当地历史资料(如污染源资料,监测数据,气象、土地、水文、林业资料,国民经济统计资料等),针对城镇自然、社会特点,选取有代表性的评价因子进行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对于在原非城镇地区新规划的城镇,除收集规划城镇所在区域自然和社会历史背景资料外,还应进行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和水质、空气质量等方面的监测工作。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应先于城镇建设规划的评审,以利于城镇建设规划定稿前更多地吸收来自社会和专业方面的环保意见,做到溶城镇建设规划与城镇环境保护规划于一体。

二、环境保护目标城镇的环境保护目标关系到城镇居民的根本利益,通过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使环境保护目标的位置、规模、性质、保护要求等更为明确。

鸭溪镇健康乡镇发展规划方案

鸭溪镇健康乡镇发展规划方案

鸭溪镇健康乡镇发展规划方案按照“城乡统筹、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提质扩容”的思路,突出创新,张扬个性,全面构筑与特色镇相适应的硬件基础和功能内涵,以“六个优先”为统揽,园城共建为载体,强力推进特色镇建设。

一、规划引领,推进园城一体1、实施板块功能定位xx镇坚持东部现代农业、中部城镇建设、西部新型工业的规划布局,坚持工业向园区集中、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的原则,重点打造了东部现代农业观光旅游示范区、中部生态宜居示范区、西部新型工业集聚区。

2、现代农业观光旅游示范区。

采取土地流转、引进大户、龙头带动的思路,积极引进公司“大规模、高品位、精加工”发展现代农业,规划集镇以东30平方公里为现代农业示范区,重点打造以花卉、苗圃、果蔬为主的现代农业,现在辣椒、苗圃、草莓、西瓜、蔬菜已成为观光农业的主导产业。

3、生态宜居示范区。

以交通、水域、生态为依托,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城镇,大力发展房地产,按照“外引内联、东联西出”的思路,打造以现有集镇区为核心,拓展区为辐射的集镇建设,核心区规划面积为12平方公里,城镇规划区面积为25平方公里,到2015年新增新城区面积5平方公里,新增集镇人口3万人。

4、新型工业集聚区。

按照“五园四市场”定位,规划集镇以西为新型工业集聚区,依托xx电厂,发展建材产业集聚区;依托煤炭,发展煤炭(煤焦)产业集聚区;依托白酒,发展白酒、纸箱及相关配套产业集聚区,工业集聚区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

二、实施园城一体规划1、立足开发区建设,坚持规划优先积极依托遵义市卫星城市建设和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申报,科学编制了“一区五园四市场”总体规划、功能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规,做到园区规划、城镇规划、产业规划、土地规划、交通规划“五规合一”,完善了以城镇总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和村庄规划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城镇规划体系,同时建立xx镇城建规划展示厅,向社会公布规划,听取百姓意见,接受群众监督。

永康市石柱镇森林城镇建设规划探析

永康市石柱镇森林城镇建设规划探析
园艺 与 种 苗 . H I } 1 l I I l l m
t ・ t I 2 ( ) I 7 ( 0 6 ) : 3 4 — 3 6
h i f : 1 0 I 6 5 3 0 / j . ( 。 n k i f 。 n 2 I 一 1 5 7 4 / s . 2 0 1 7 . 0 6 . 0 1 3
i l d r e g i o na 1 e h a r a e t e r i s l i  ̄ s,t h e p l ’ i n( i pl e s o t ’ i l l ' 1 ) a l 1 c o 1 ] s i nl ( ・ t i o i 1 pl a n ni n g,e e ( 4 o g i  ̄ - a l | r I 1 、 、 n i n f I ) l i g k a n g Ci i xa
P i l l t } I 1 n t a i i l S a l i i l r i v e l ・ s o f S h i z h u t o wi l w a s d i s e u s s e  ̄ I .
Ke y wo r d s Yo n g k a i l g Ci l y;Sh i z h t i To wn;Ui ’ b a i 1 i> f l ’ e s l ;( ) v e i ’ a l l p l a n n i n g
永康 市石柱镇森林城 镇建设规划探 析 D
严玲玲 , 金 攀
( 浙i 工首水染 市 农林 局 , 浙 江 水怅 3 2 I 3 0 0 )
i s c u s s i o n o n Co n s t r u c t i o n Pl a n n i n g o f Fo r e s t To wn i n S h i z h u To wn o f Yo ng ka n g Ci t y

XXX县XX镇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

XXX县XX镇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

XX县XX镇小城镇发展规划第一章总则改革开放30年来,XX镇充分发挥本镇的特点和区位优势,全面实施开发开放战略,根据本镇交通、工业、商贸区域的具体特点,不断加强政治、经济、文化和各项事业的建设,从而使本镇经济逐步走向健康发展轨道。

几年来,在省级“十强镇”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绩,经济上有了明显的发展,各项配套改革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小城镇建设有了质的飞跃,促进了二三产业的迅猛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有了明显增强,XX镇也一跃成为省级综合配套改革“十强镇“预备镇。

第一条:为科学合理地指导XX镇小城镇建设,加强镇村规划和管理工作,保证城镇总体规划的实施,实现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法》、《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东辽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建安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等国家、省、市相关的法规、文件。

第三条:本规划实施和监督管理权由镇人民政府行使,在建安镇行政区域内,制定和审批村庄、集镇规划、个人、国有建房、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在镇区内使用土地进行建设,必须遵守本规则,并服从镇人民政府及其主管部门的统一管理。

第四条:规划期限近期:2009年—2010年中期:2011年—2015年远期:2016年—2020年第五条:规划范围:建安镇镇域。

第二章发展条件分析第六条:XX镇现状幅员面积248平方公里,现状人口35000人,镇辖23个行政村,129个自然组,1个社区委员会,全镇有耕地10万亩,与6个乡镇毗邻,是辽源市主要卫星城之一。

(一)有利条件1、优越的地理位置,XX镇周边与6个乡镇接壤,交通便捷,辐射区域大,是XX市北部的中心镇和商品流通的主要集散地之一,发展小城镇建设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2、坚实的工业基础,XX镇有民营企业13家,较大的有XX县驰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两家分厂、中佳大地兽药、三龙空心砖厂、耘野机械制造等。

关于我镇小城镇建设规划的建议

关于我镇小城镇建设规划的建议

关于小城镇建设规划的建议小城镇建设事关我镇发展的全局,随着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发展,我镇小城镇建设规划应在新形势下科学布局,并应赋予新的内涵。

1、在规划理念上要解放思想,实现三个转变。

一是要由单纯建设城镇向发展城镇、经营城镇转变,即城镇规划建设必须要以经济为基础,产业为依托,“以产业化带动城镇化”,而不能离开经济的发展,去搞计划规划布镇。

二要把城镇当成政府最大的一笔有形固有资产,一个综合的基本大产业来规划经营。

而是由单纯抓基础设施向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经管建设统一规划、协调发展转变。

三是规划建设要由“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

在规划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规划建设上要坚持始终把为人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与发展环境放在突出的位置;始终把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广大农村人口的素质,推进整个社会进步,作为城镇建设规划的着眼点和出发点;始终把人口与就业问题,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安置问题作为城镇规划建设的一个核心问题认真加以解决。

2、进一步明确城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我镇城镇规划建设总的指导思想应是:重点建设镇驻地中心区,全面提高城镇发展质量的城市化和城镇发展基本方针,坚持“三农”(强农、富农、非农)战略、“三化”(农村城镇化、城市现代化、城乡一体化)战略、“三生”(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二元结构”转换,逐步消灭“三大差别”,促进城乡经济与社会协调、持续、快速发展,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为根本目的,大力提高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经营水平,逐步建立起规划科学、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功能健全、优势互补、结构优化、环境优美、层次分明、梯度辐射和各具特色的现代城镇体系。

规划原则:统筹兼顾、综合平衡,全镇一盘棋。

既要重视人口集聚,又要重视产业集聚;既要重视资金集聚,又要重视人才集聚;既要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又要重视生态环境建设;既要重视经济发展,又要重视社会进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镇(乡)域规划导则(试行)》的通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镇(乡)域规划导则(试行)》的通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镇(乡)域规划导则(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日期】2010.11.04•【文号】建村[2010]184号•【施行日期】2010.11.0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镇(乡)域规划导则(试行)》的通知(建村〔2010〕184号)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建交委),规划局(规委)、农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为适应我国农村地区发展需要,充分发挥乡镇规划对村镇建设的引导作用,规范和加强镇(乡)域规划的编制和实施管理,促进镇(乡)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我部制定了《镇(乡)域规划导则(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实际施行。

施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进一步完善的建议,请及时反馈我部村镇建设司。

联系人:卫琳电话:010-******** 010-********传真:************电子信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二〇一〇年十一月四日附件:镇(乡)域规划导则(试行)1 总则1.1为适应我国农村发展需要,促进镇(乡)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充分发挥镇(乡)规划指导镇(乡)发展的作用,加强镇(乡)规划建设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导则。

1.2本导则所指的镇、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规定的基层行政区域。

镇(乡)域规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规定的镇规划和乡规划的一种形式,其规划区范围覆盖镇(乡)行政辖区的全部。

有条件的镇和乡,应依据本导则编制镇(乡)域规划。

1.3镇(乡)域规划编制应坚持全域统筹、注重发展、节约用地、因地制宜的原则,突出对镇(乡)全域发展的指导,协调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统筹对建设用地和非建设用地合理布局。

体现地域特色、乡村特色和民族特色,尊重农村地区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镇总体规划的内容

镇总体规划的内容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课程名称:专业前沿专题讲座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班级:2008级学号:210893852学生姓名:赖桂才起讫日期:2011年7月指导教师:罗敏职称:讲师镇总体规划的内容一、镇总体规划总则(绪论)1.规划背景与目的根据具体村镇规划与发展的背景,进一步为进一步强化中心镇的规划管理和建设,适应新时期城镇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指导城镇建设,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

确立村镇规划发展目标,如完善设施、优美环境、实现城乡一体化等。

2.规划依据镇总体规划的编制依据主要有国家关于城镇规划建设方向法律、法规及行业规范,省、市、县有关小城镇发展的文件和精神等,主要依据有: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3.中华人民共和《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5)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5.所隶属省、市、县等相关规划及地方相关基础资料3.规划期限近期规划一般为5年。

远期规划一般为20年。

4.规划范围镇区及其行政管辖村庄等二、镇域体系规划1.概况1.地理位置:区域位置,即在某省某市某县及周围比较有特色的地方;经纬度,即镇所在地区的经度纬度。

2.历史沿革:镇的发展历史,历史规划成果及经验等。

3.自然条件:气候、地质及水文,土地资源、农副资源。

气候:气候带、年最高/低气温、年平均气温、长年主导风向、年平均降水量、无霜期等自然条件。

地质及水文:镇地质结构、地下水、地表水等地质水文条件。

土地资源:土地面积、土壤是否适宜农作物、耕地面积所占比例大小等土地状况。

农副资源:农业一般都是镇得主导产业,大棚蔬菜基地、养殖业等。

4.经济概况:经济规模、产业类型与产业结构等。

2.发展战略与发展目标主要发展什么(具体产业)、重点发展在哪里、发展目标。

3.镇域规模人口规模:流动人口、常住人口、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等。

用地规模:用地面积、人均用地面积。

人口、GDP、人均GDP、农民纯收入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镇城镇建设规划(——)
***镇城镇建设规划(20xx年——20xx年)
一、县城现状概况
1、自然概况***县城镇位于***县南部,额尔齐斯河与***河汇合处的三角洲上。

南部、西部邻额尔齐斯河,北靠***河,东接杜来提乡。

***县属于大陆性北温带寒凉气候区,夏季凉爽,冬季冷而不剧,降水量小,蒸发量大,以温差大,光照充足,1月平均气温-17.6℃,7月平均气温22.4℃,年均降水量118.7mm,无霜期平均142天,春夏多风,主导风向西北风,最大冻土深度1.6米。

2、人口现状
20xx年城镇现状实际居住人口为18072人,其中流动人口872人。

城镇人口中 __族占29;汉族人口占13;族人口占3.8,回族人口占2.6,其它民族占1.6。

3、工业现状
位于***城镇的工业企业有17家。

其中规模较大的有:毛纺厂、
酒厂、水泥厂、电力公司、矿产公司、冶炼厂、喀纳斯纯净水厂、肉联厂、纸塑制品厂。

4、城镇建设用地现状
A、用地
城镇现建设用地4.18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230.87平方米,
其中居住用地215.28平方米,占51.5;工业用地30.33万平方米,占7.26;公共设施用地47.57万平方米,占11.38;仓储用地12.67万平方米,占3.03;道路广场用地45.29万平方米,占10.83;对外交通用地3.21万平方米,占0.78。

B、道路交通
建成区内现有城市道路总长约12.89公里,其中混凝土路面长
1.84公里,城镇道路网密度3.08公里/平方公里,道路面积密度10.15,城区居民拥有道路面积25.03平方米/人。

C、公共设施
⑴县级医院1个,总床位数110个,防疫1个,妇幼保健站1个。

⑵城区内现有老年活动中心1个,文化活动中心1座,体育训练场1个,图书拥有量3万册。

⑶现有集贸市场3个。

现有进修学校1个,党校1个,农广校1个,驾驶培训学校1个。

二、规划指导思想
充分考虑县域中心城市职能,依据现状,从实际出发,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合理确定城市性质、发展方向及城市形态。

利用现有基础设施,集中紧凑发展,少占良田,加大改善城市绿化的力度,建成良好的自然生态旅游城市。

三、城镇发展目标
规划期末,***县城镇将发展成为具有3万人的小城市,其内部功能合理,生活环境舒适优美,并充分利用两河夹小城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把***城镇建成园林旅游城市。

规划期末,城镇几项指标应达到如下目标:
经济水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0000元/人。

城镇自然环境水平——人均公共绿地超过16平方米/人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不大于150平方米/人
社会教育水平——人均拥有公共图书藏书数1本/人
居住水平——人均居住面积20平方米/人
供水普及率——达到100
排水处理率——不低于85
燃气普及率——达到80
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80
绿化覆盖率——不低于40
绿地率——不低于35
通话水平——每百人拥有电话40部
四、规划期限20xx年—20xx年
***镇人民政府
20xx年7月26日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