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灌溉概论与技术

合集下载

第一章节水灌溉概论-1

第一章节水灌溉概论-1

微灌
包括微喷灌和滴灌。
渗灌:是一种地下微灌形式,在低压条件下,通过埋于 作物根系活动层的灌水器(微孔渗灌管),根据作物 的生长需水量定时定量地向土壤中渗水供给作物。 水借毛细管作用自下而上湿润土壤,也叫地下灌溉。
渠道防渗:为了减少输水渠道渠床的透水或建立 不易透水的防护层而采取的各种技术措施。
*我国水资源分布很不均匀,北方水资源贫乏,南 方水资源相对丰富,南北相差悬殊。
占全国的百分比%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长江以南 长江以北 流域面积 水资源量
水土资源分布不均
占全国的百分比%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东北 黄淮海 内蒙及西北 长江中下游 东南沿海 云贵、青藏高原
地下水的严重超载引起了一系列环境问 题:海水回灌、地下漏斗等
* 用水浪费现象普遍存在。
用水浪费
* 水污染加剧水资源短缺。
*满足国家战略水安全和粮食安全战略的要求: 满足国家战略水安全必须确保我国农业用水量 维持零增长或负增长, 但要满足我国粮食安全战略需求必须增加农业 用水量约1200亿m3, 这二个现实需求也形成了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
低压管道输水:利用低压输水管道 代替土渠将水直接送到田间沟畦灌 溉作物,以减少在输水过程中的渗 漏和蒸发损失的技术措施。
地面节水灌溉技术:包括沟灌、畦灌、波涌灌等。
田间闸管系统与波涌 灌溉控制阀配套使用
田间闸管系统在农田灌溉中应用
沟灌
农艺节水措施
为了充分、高效利用农作物根层水分,达到作 物增产的目的,采用的所有农艺技术。 农艺节水技术措施 主 要 技 术 措 施
高含沙水的利 用——迷宫式沉 淀池

浅议农田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技术

浅议农田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技术

浅议农田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技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对于可持续发展和节约资源的意识越来越强。

而在农田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技术就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它可以通过合理使用水资源,降低灌溉用水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为农田生产带来多种好处。

一、节水灌溉技术的种类目前,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常见的节水灌溉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滴灌技术:滴灌是一种在土壤中点滴给水的灌溉方法,它可以避免水分蒸发,减少淋溶损失,提高水分转化率,节约水资源。

2. 喷灌技术:喷灌是一种将水以一定的压力喷洒到植物上的灌溉方法,可以使喷淋区域达到均匀浸润,提高水分利用率。

3. 土壤改良技术:如深松,改良土壤质地等,可以增加土壤透气性和渗透性,降低积水量,有利于水分渗透和根系生长。

4. 土壤水分监测技术:通过实时监测土壤水分的变化情况,调整灌溉的时间和用水量,避免浪费水资源。

1. 优化用水结构,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利用滴灌和喷灌等技术,可以实现精准灌溉,根据植物生长需要在适合的时机给予恰到好处的灌溉水量,减少浪费和损失。

同时,通过深耕、改良土壤等技术手段,也可以提高土壤的渗透性和透气性,增加土壤储水能力和饱和度,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2. 减少环境污染,保护水资源。

传统的灌溉方式容易造成大量的土地侵蚀和水土流失,导致土地贫瘠化和水质恶化。

而采用滴灌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则可以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避免农药、化肥等物质对地下水、河流等水源的污染。

3. 降低灌溉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通过合理使用节水灌溉技术,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降低灌溉用水的成本。

同时,它还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降低种植成本,从而实现增产增收,提高经济效益。

三、节水灌溉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与挑战尽管节水灌溉技术有多种好处,但在实际应用中,它也面临着不少挑战和问题。

包括:1. 技术不成熟,可靠性较低。

虽然节水灌溉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但滴灌、喷灌等技术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失效、堵塞、漏水等问题,机械设备的稳定性仍有待完善。

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

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

填空1.喷灌系统的组成(水源)、(水泵)、(动力设备)、(输配水管道系统)、(喷头)、(附属设备)、(附属工程)等组成。

2.喷头按工作压力可分为(低压喷头<近射程喷头>)、(中压喷头<中射程喷头>)和(高压喷头<远射程喷头>),按结构形成可分为(旋转式喷头)、(固定式喷头)、(孔管式喷头)。

3.喷头的主要水力参数有(射程)、(喷灌强度)、(喷洒均匀度)、(水滴直径)、(工作压力)、(流量)。

4.影响喷头射程的因素有(喷嘴压力)、(<喷水流量>或<喷嘴直径>)、(喷射仰角、转速、水舌性状)、(喷嘴形状)、(喷管结构)等五个因素。

5.喷灌系统的喷灌强度与土壤允许的喷灌强度间的关系是(小于)。

6.喷管的主要技术要素有(喷灌强度)、(喷灌均匀度)、(<水滴打击强度>或<水滴直径>)。

7.喷灌均匀度的表示方法有(喷灌均匀系数)、(水量分布图)、(分布均匀度)。

8.水滴直径的测定方法有(滤纸法)、(面粉法)。

9.喷头雾化指标与作物允许雾化指标间的关系是(大于)。

10.喷灌系统常用的管道系统有(固定式喷灌系统)、(移动式喷灌系统)、(半固定式喷灌系统)。

11.常用的固定式管道有(铸铁管)、(钢管)、(钢筋混凝土管)、(塑料管)、(石棉水泥管)。

12.喷头的组合形式<布置形式>通常有(正方形布置)、(正三角形布置)、(矩形布置)、(三角形布置)。

13.简述进行一个喷灌系统规划设计需要的基本资料有(地形)、(气象)、(土壤<地质、土层厚度、冻土深度、土壤入渗率等>)、(作物种类)、(种植制度)、(动力)、(水源<出水量、动水位等>)、(社会经济条件)、(生产条件)。

14.微灌系统按出流方式分为(滴灌)、(地下滴灌)、(微喷灌)、(涌泉灌溉)。

15.微灌系统按田间毛管布置方式可分为(地面固定式微灌系统)、(地下固定式微灌系统)、(移动式微灌系统)、(间歇式微灌系统)。

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

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

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第一章绪论节水灌溉(water saving irrigation,缩写WSI):是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及当地供水条件,为了有效地利用降水和灌溉水,获取农业的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而采取的多种措施的总称。

提高农业水利用效率的途径:1)提高全民的节水意识:2)加大对工业企业的污水排放和污水净化处理监督;3)强化渠道陈彻改造,增加管道输水比重;4)加快研发节水新技术、新设备步伐,分阶段推广先进的地面灌水技术;5)增大科研投入,制定科学的灌水制度和合理的作物用水定额,提高作物水分生产效率。

发展节水灌溉的重要意义:①节约灌溉用水,改变传统的用水、管水方法;②促进农田水利科学技术进步,提高灌溉的科技含量;③减轻劳动强度,同时所节省出的水用于工业和城镇生活,缓解用水供需矛盾,有利于国民经济快速、健康、持续的发展;④有利于促进人们在用水方面的思想观念更新,提高用水管理水平。

我国传统灌溉面临的问题:灌溉工程设施老化、灌水技术比较老化、管理水平低国内外现阶段采用的主要节水灌溉技术包括:1、节水工程技术:①渠道防渗技术②低压管道输水技术③喷灌与微灌技术④地面灌溉改进技术2、节水农业技术:①耕作保墒技术②覆盖保墒技术③培肥改土,土肥耦合技术④节水生化制剂实用技术⑤抗旱品种选育3、节水灌溉管理技术:①制度管理②制定节水灌溉制度③采用先进的水分监测,控制设备和计算机技术第二章节水灌溉理论基础农田水分状况:农田水分状况是指农田地面水、土壤水和地下水数量的多少,存在的形式及其在时空上的分布规律与变化情况。

吸湿系数:干燥的土粒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汽而成为吸湿水,当空气相对湿度接近饱和时,土壤的吸湿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称土壤的吸湿系数。

凋萎系数:作物产生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量,称凋萎系数,也称凋萎含水量。

毛管断裂含水量:随着作物的吸收和土表的蒸发土壤水分不断减少,当减少一定程度时,土壤空隙中的毛管水连续状态将会遭到破坏而断裂,对应的土壤含水量称为毛管断裂含水量。

农业节水灌溉概述

农业节水灌溉概述

国内外节水农业的发展趋势
5、节水农业涉及面--“经济→经济+生态+社会”
水资源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基础构件,与食物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安定
息息相关。
6、节水农业的技术核心—-以减少田间和输水过程中蒸发量的“资源型” 节水和降低作物耗水系数的“效益型”综合节水技术
即高技术与大资本结合,实现短缺水资源的技术与资金替代是未来节水农业 的关键。
效益、生态环境效益而采取的多种措施的总称。
1、水源开发与优化利用技术
2、节水灌溉工程技术
节水灌溉体系
3、农业耕作栽培节水技术
4、节水管理技术
节水灌溉技术
节水灌溉技术是指灌溉水(包括降水)进入农田后,通 过采用良好的灌溉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灌溉水利用率 和利用效率的灌溉技术。 其主要包括地面节水灌溉技术、喷灌和微灌等新的灌溉技术。 好的灌水技术不仅灌水均匀,而且节水、节能、省工,使 土壤保持良好的物理化学性状,提高土壤肥力,从而获得 最佳效益。
间歇灌:比连续灌水流推进快18—20%,灌溉效率提高15—33%,节水量 15%以上。如闸管波涌灌。 膜上灌:利用地膜输水,不仅防止了传统地面灌的深层渗漏损失,而且大 大减少了作物棵间的无效蒸发,平均节水30—50%,增产10—50%,灌水均匀 度达80%以上。
农田节水灌溉技术
2.现代节水灌溉技术
现代节水灌溉技术是指喷、微灌技术,以及相应的技术设备。包 括 喷灌:和传统地面灌相比,可节水40-50%,使用不受地形限制, 同时可节省劳动力和省地。喷灌系统由水源、机泵、管道系统和 田间喷灌设备(喷头、竖管、支架等)组成,可分为固定式、半 固定式和移动式三种。在风大和蒸发大的地区效果较差。
微灌:包括滴灌、微喷灌和渗灌等,是根据作物的需水要求, 通过低压管道系统与安装在管道上的特制灌水器,将水和作物所 需的养分以较小的流量、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 土壤表面或土层中的灌水方法,属于局部灌溉。

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

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

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第一篇: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论文要求:1、结合自己的家乡探讨目前面临的水利问题?如何发展节水农业?有什么机会?2、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措施有哪些?同学们以上两个问题任选一个,写一篇2000字左右的论文,打印版,希望同学们两周内尽快完成第二篇: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教案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教案主讲教师:张旭贤第一章绪论(2学时)第一节节水灌溉的内涵及研究内容一、节水灌溉的内涵1、定义2、内涵3、表述二、节水灌溉的环节三个环节第二节节水灌溉的主要措施一、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技术措施(开源节流,以供定需)1、多种水资源联合运用技术2、雨水汇集利用技术3、地下水利用技术4、劣质水资源化5、水资源优化配置技术二、节水灌溉的工程技术措施1、渠道防渗技术2、低压管道输水技术3、喷灌技术4、微灌技术5、覆膜灌溉技术6、地下灌溉技术7、坐水种(点灌)8、沟畦灌溉改造技术9、调亏灌溉10、非充灌溉11、交替灌溉12、精细灌溉三、农艺节水措施1、耕作保墒技术2、覆盖保墒技术3、水肥耦合技术4、节水作物品种筛选技术5、化控节水6、调整农业结构四、节水管理措施1、节水灌溉制度设计2、土壤墒情监测与灌溉预报技术3、灌区配水技术4、灌区量水技术5、现代化灌溉管理技术6、农业水价问题第三节发展节水灌溉的意义一、全球水资源概况二、我国水资源概况1、来水量2、需水量3、可供水量4、节水灌溉潜力第二章节水灌溉基础理论(8学时)第一节作物需水量一、农田水分消耗途径农田水分消耗的途径主要有植株蒸腾、棵间蒸发和深层渗漏。

二、影响作物需水量的主要因素(一)作物因素(二)气象因素(三)土壤因素(四)农业技术三、作物需水量的计算方法现有计算作物需水量的方法,大致可归纳为两类,一类是直接计算作物需水量,另一类是通过计算参照作物需水量来计算实际作物需水量。

(一)直接计算需水量的方法1、以水面蒸发为参数的需水系数法(简称“ 值法”或称蒸发皿法)2、以产量为参数的需水系数法(简称“K值法”)(二)通过计算参照作物需水量来计算实际作物需水量的方法1、参照作物需水量的计算2、实际需水量的计算3、作物需水量等值线图第二节作物水分生产函数一、作物水分生产函数的基本概念1、定义2、作物生活的基本要求二、作物水分生产函数1、定义2、作物水分生产函数的特征三、作物水分生产函数的数学模型(一)、静态模型1、全生育阶段水分生产函数的数学模型。

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PPT课件

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PPT课件
节水灌溉的种类及设备
我国节水灌溉有以下五大类:
地面灌溉
喷灌
渗灌
滴灌
微喷灌
第1页/共11页
滴灌
一、滴灌
滴灌:是利用低压管道 系统把灌溉水输送到作 物根区通过滴头均匀、 缓慢、准确地滴到作物 根区土层中,使周围土 壤经常保持在适宜作物 生长的最优分状态。
第2页/共11页
优点:省水、省地、省工、、 保持水土适宜性强、工作压力 低、流量小控制水量准确。
滴灌
缺点:需要较多的设备和投资, 滴头易堵塞、对水质要求更严, 还可能引起盐分集聚和影响作物 根系发育低。
第3页/共11页
滴灌
滴管系统的组成 典型的滴灌系统由水源、首部枢纽、输水和配水管网及
滴水器四大部分组成。 滴灌系统的管道,一般分干管、支管和毛管三级,布置
是要求干支毛三级管道互相垂直,毛管平行于等高线并 沿支管两侧对称布置,以防滴头出水不均匀。
第4页/共11页
滴灌的类型
• 固定式地面滴灌 • 半固定式地面滴灌 • 膜下滴灌 • 地下滴灌
滴灌
第5页/共11页
滴灌系统的主要设备
(一)滴头:滴灌系统的心脏。一般要 求滴头流量低,流速均匀而稳定,受外 界因素(温度、压力等)影响小,结构 简单,不易堵塞,便于装卸;造价低, 坚固耐用。
滴灌
第6页/共11页
滴头分类:①按照水力学原理 及结构形式可将常用的低头分 为:微管式滴头、孔口是滴头、 涡流式滴头、压力补偿式滴头。
滴灌 涡流滴头
压力补偿式滴头
第7页/共11页
孔口式滴头
滴头的选择与布置
• 滴头的选用原则 1)流量符合设计要求,组合后能满足作物的需要又不产生深层渗漏与径流。 2)工作可靠、不易堵塞,一般要求出流孔口大,出流流速大。 3)性能规格整齐划一,制造误差要小,至多不超过10%。 4)结构简单,价格便宜。

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教案

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教案

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节水灌溉的意义和重要性。

2.掌握节水灌溉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3.学会运用节水灌溉理论和技术进行实际应用。

二、教学内容1.节水灌溉的意义和重要性a.介绍灌溉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b.解释节水灌溉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作用。

c.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节水灌溉理论和技术的必要性。

2.节水灌溉的基本原理a.解释植物的水分需求和水分的输送途径。

b.分析土壤的水文特性和灌水的渗透过程。

c.讲解节水灌溉的基本原理,如盐渍土灌溉、滴灌和喷灌等。

3.节水灌溉的技术a.介绍盐渍土灌溉的原理和适用条件。

b.讲解滴灌的原理、构造和应用。

c.解释喷灌的原理、分类和优缺点。

d.引导学生了解其他节水灌溉技术,如雨水收集和重力灌溉等。

4.节水灌溉的实际应用a.探讨节水灌溉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b.分析节水灌溉技术对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影响。

c.引导学生参与节水灌溉项目的设计和实施。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理论和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建立起节水灌溉理论和技术的框架。

2.实践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实验,加深对节水灌溉理论和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3.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互动,促进合作学习和知识分享。

四、教学资源1.课本资料:提供节水灌溉理论和技术的相关知识和案例。

2.实验设备和材料:提供进行实验和实地考察所需的设备和材料。

3.电子媒体:展示节水灌溉理论和技术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4.实践场地:提供进行实地考察和实验的场地和条件。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通过教师的观察和学生的参与情况,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发言。

2.实验报告评价:评价学生在实验中的实际操作和实验报告的书写能力。

3.实地考察评价:评价学生对实地考察结果的分析和意义的理解能力。

4.项目设计评价:评价学生进行节水灌溉项目设计和实施的能力。

六、教学进度安排第一课时:节水灌溉的意义和重要性(20分钟)第二课时:节水灌溉的基本原理(30分钟)第三课时:滴灌技术的原理和应用(40分钟)第四课时:喷灌技术的原理和应用(40分钟)第五课时:其他节水灌溉技术的介绍(30分钟)第六课时:节水灌溉的实际应用(40分钟)第七课时:学生项目设计和实施(60分钟)以上是一份关于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的教案,通过系统地介绍节水灌溉的意义、基本原理和技术,以及实际应用和项目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节水灌溉的理论和技术,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节水灌溉概论与技术讲稿主讲刘增进第一章节水灌溉概论第一节节水灌溉的内涵及研究内容一、定义节水灌溉是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及当地供水条件,为了有效地利用降水和灌溉水获取农业的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而采取的多种灌溉措施,如喷灌、滴灌、膜上灌等。

节水灌溉在我国多用,特别是水利部门。

“高效用水”,国外多用,我国农业部门也用,其意义有所差异。

应该说明的是,节水灌溉或高效用水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的农业发展阶段,不同的技术水平,不同的农业生产水平,其含义是随之而变的(如喷灌耗能、不节水问题),不同国家、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节水标准。

二、从水源到形成作物实物产量经过的环节三个环节:工程节水水源(输配)→田间(灌溉净水量)农艺节水田间(入渗、蒸发渗漏)→土壤计划湿润层(土壤水) 管理节水土壤(蒸腾蒸发)→作物实物产量(生理需水) 农艺节水:节水抗旱品种,保墒技术(桔杆、地膜覆盖),节水栽培耕作技术,化控节水(保水剂)、农业结构调整。

三、节水灌溉的研究内容1、节水灌溉工程技术2、节水灌溉理论及灌溉利度水分生产函数需水规律植物水分生理水分胁迫SPAC 充分或非充分灌制度节水机理3、节水灌溉的管理问题预报、优化配水、环境评价、经济评价,节水灌溉管理模式(农民参与管理模式)4、高新灌溉技术新方法,新技术,规划设计、施工管理5、大型灌区改造问题第二节节水灌溉的主要技术措施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技术措施、节水灌溉工程措施、节水灌溉农艺措施、节水灌溉的管理措施一、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技术措施1、水资源优化分配技术2、多种水源联合运用技术地下水、地上水、土壤水联合调度3、雨水汇集利用技术集流场(设计、集流面材料)、水窖,人工降雨4、地下水利用技术(开采、补给、打井,旧井改造、提高泵装置效率)5、劣质水资源化劣质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微咸水、灌溉回归水、海水淡化。

污水资源化及污灌技术还处于试验研究阶段(1)污水处理(2)水质监测(3)污水灌溉技术(4)污灌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立法) (5)技术的推广应用。

二、节水灌溉工程措施1、渠道防渗技术砼护面、浆砌块石衬砌、塑料膜、水泥土、三合土。

2、低压管道输水技术硬管:钢管铝管塑料砼软管:尼龙小白龙3、喷灌技术①经济问题,②管道标准化,③高质量的喷灌设备,④大型喷灌机研制。

4、微灌技术包括小管出流技术5、覆膜灌溉膜上灌和膜下滴灌6、地下灌溉技术地下水抬高,地下滴灌,地下渗灌。

7、坐水种(点水灌) 人工、坐水种单体播种机,坐水种灌溉机。

8、沟畦改造技术(改进的地面灌) 改进的沟畦灌,水平畦灌,波涌灌。

9、调亏灌溉施加一定的干旱锻炼10、作物交替分根灌/作物交替分层灌11、非充分灌溉理论基础生产函数12、精细灌溉全球定位系统遥感遥测系统地理信息系统。

三、农艺节水措施1、耕作保墒技术深耕松土镇压耙耱中耕除草免耕少耕2、覆盖保墒技术地膜覆盖秸杆覆盖沙石覆盖3、水肥耦合技术以肥调水以水调肥4、节水作物品筛选技术高效种植制度抗旱节水、高产品种5、化控节水保水剂复合包衣剂黄腐酸多功能抑蒸抗旱剂ABT生根粉。

四、节水管理措施1、节水灌溉制度充分/非充分灌溉制度及其它2、土壤墒情监测与灌溉预报技术张力计中子仪电阻法水分湿度仪实时适量灌水3、灌区配水技术优化渠/管道工作制度编制灌区水量优化调度方案4、灌区量水技术水位、流量、水质、数字化5、现代化灌溉管理技术五、水稻节水灌溉技术措施1、水稻旱育稀植技术2、水稻控制灌溉插秧返青后不建立田面水层,上限,饱合含水率,下限60~70%饱和含水率,近于田间持水率。

3、“浅湿晒”交替间断灌水技术(1) 薄露灌溉M=20mm薄水层,后自然落干露出田面,露田程度和历时,由水稻不同生育期需水规律确定,如早稻前期26天(返—分—拔) 中期22d(孕—抽) 后期24d(乳—黄) (2) 薄浅湿晒灌水技术:(广西)薄水插秧、浅水返青,分蘖前期湿润,分蘖后期晒田,拔节孕穗期回灌薄水,抽穗开花期保持薄水,乳期湿润,黄熟期湿润落干。

4、水稻间歇灌薄水层—湿润—短暂落干交替进行第三节发展节水灌溉的意义一、全球水资源概况二、我国水资源概况(基本情况,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缺乏的国家,总量大人均/亩均不足)1、来水降水6.2亿m2,河川径流2.7亿m3,地下水0.83m3,重复计算0.73m3,可通过水循环更新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亿m3,排名六,人均(1997人口计算)2220m32030年人口16亿,人均1760m3排名109位。

2、需水量(工业,农业)低方案农业用水量2030年(3000—5000亿m3(粮食产量7000亿kg,7亿亩灌溉面积)) 工业用水或城镇生活用水2800亿m3合计7800亿m33、可供水量2030年6990亿m3枯水年缺水800亿m3,考虑南水北调450亿m3,缺350亿4、节水灌溉潜力:水利用系数(0.46)提高10%~20%,节水400~800亿m35、水资源分区(基本情况,时空分配不均,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就北方而言,年际间丰枯变化较大,年内70%降雨集中在7、8、9三个月,与土地分布不匹配,(黑河—彭冲)60%的人口占有40%的土地。

黄淮海平原土地面积13.4%,耕地39%,人口占35%,GDP32%,水资源7.7%,基本情况是,工程设施有限,老化失修,管理不善,供水能力不足。

(1)多水区:P>1600mm,东部沿海,华南沿海,云南西部,西藏的东南部,台湾中部。

三、国情四、农业现状五、粮食安全问题六、节水灌溉与农业现代化第四节我国节水灌溉的新进展一、节水灌溉的发展历程二、节水灌溉的目标三、节水灌溉的新进展第二章作物水分生理学基础植物生命活动大致为物质代谢,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三个方面,物质代谢中有水分代谢、矿物质代谢和有机物(糖类、蛋白质、脂肪、核酸)代谢。

代谢(metabolism)是维持各种生命活动(生长过程)过程中化学变化(包括物质合成,转移和分解)的总称。

在以三个活动中,水都有参与,没有水,便没有生命,水分代谢是植物生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植物的一生中,要从自然界中吸收光、热、能量,吸收水分和矿物质和有机质养分和空气,把环境中简单的无机物直接合成为复杂的有机物,世界上就有了绿色生命,植物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养生物。

作物就其广义的概念来讲,它包括对人类有利用价值,为人类所栽培的各种植物,例如各种农作物、疏菜、果树、绿肥、牧草等。

就其狭义的概念来讲,所谓作物,主要是指农作物粮食、棉油、麻、糖、烟等而言,北方又常称之谓“庄稼”。

世界上栽培的农作物中最主要的有90多种。

在我国常见的有50多种。

目前栽培的农作物,大都起源于自然野生植物。

原始的野生植物,长期被人工栽培利用过程中,不断地经人工培育(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所逐渐演化为今日丰富多彩的适宜于各地的栽培品种。

从这一意义上来说,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第一节植物对水分的需求一、植物细胞1、结构:(1) 细胞壁,(2) 细胞膜,(3) 细胞质,(4) 液泡,(5) 细胞核,(6) 胞间连丝。

2、细胞分裂:由一个分裂成两个细胞,核分成两个后细胞质分成两份,中央壁膜形成。

3、植物体的组织与器官。

二、植物的含水量1、不同植物的含水量有很大的不同水生植物90%,旱作植物60~70%( 占鲜重的百分比)2、同一种植物生长在不同环境中,含水量也有差异凡是生长在阴暗、潮湿环境中的植物,它们的含水量比生长在向阳、干燥环境中的要高一些。

3、同一植株中,不同器官和不同组织的含水量的差异也很大,例如,根尖,嫩梢,幼苗和绿叶的含水量为60~90%,树干为40~50%,风干种子为10~14%,由此可见,凡是生命活动较旺盛的部分,水分含量都较多。

三、植物体内水分存在的状态水分在植物体细胞内通常呈束缚水和自由水两种状态,而这又与细胞质有关。

细胞质主要是由蛋白质组成,占总重的60%以上,蛋白质分子很大,其水溶液具有胶体的性质,因此细胞质是一个胶体系统。

蛋白分子有疏水基和亲水基组成,疏水基在分子内部、亲水基在分子表面,这些亲水基对水分有很大的集合力,容易起引水合作用,所以细胞质胶体微粒具有显著的亲水性,其表面吸附着很多水分子,形成一层很厚的水层。

水分距离胶粒越近,吸附力越强;相反,则吸附力越弱。

靠近胶粒而被胶粒吸附束缚不易自由流动的水分,称束缚水;距离胶粒较远而可以自由流动的水分,称自由水。

自由水参与各种代谢作用,它的含量制约着植物的代谢速度,如光合速率、吸呼速率、生长速度等。

自由水占着含水量的比重越大,则植物代谢越旺盛。

束缚水不参与代谢作用,但植物要求低微的代谢强度来度过不良的环境,因此,束缚水含量与植物抗性大小有密切关系。

如抗旱、抗寒能力。

四、水分在生态活动中的主要作用1、水分是细胞质的主要成分细胞中的含水量一般在70%~90%,使细胞质呈溶胶状态,保证了旺盛的代谢作用正常进行。

如果含水量减少,细胞质便变成凝胶状态,生命活动大大减速弱,如休眠的种子。

2、水分是代谢作用过程的反应物质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机质合或与分解过程中都有水分子参与。

1) 光合作用CO2+H2OCH2O(碳水化合物)+O2↑每年同化2×1011t碳(浮游生物60陆生植物) 相当3×1021J能量是世界能消耗的10倍。

2) 呼吸作用C6H12O6+6O2→6CO2+H2O3、水分是植物对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一般来说,植物不能直接吸收固体的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这些物质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同样各种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也要溶在水中才能进行。

4、水分能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由于细胞含有大量水分,维持细胞的紧张度(膨胀),使植物枝叶挺立,便于充分接受光照和换气体,使根尖具有刚性,便于渗入土壤扩大吸收范围,同时也使花朵张开,有利于传粉受粉。

5、水是世界之美的源泉思考题1、植物细胞内水分存在的状态。

2、水在作物生理中的作用。

3、细胞的结构专业术语作物植物组织、器官自由水束缚水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第二节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一切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进行的,细胞吸水也不例外,植物细胞吸水主要有2种方式:1) 未形成液泡的细胞,靠吸涨作用吸,2) 液泡形成以后细胞主要靠渗透性吸水。

一、细胞的渗透吸水渗透作用是水分进出细胞的基本过程。

水分移动需要能量作功,下面首先讨论自由能和水势的概念。

(一) 自由能和水势根据势力学原理,水流中物质的总能量可分为束缚能和自由能两部分,束缚能是不能转化为用于作功的能量,而自由能是在温度恒定的条件下用于作功的能量。

化学势 1mol 物质的自由能,是衡量物质瓜或转移所用的能量。

水势 同理衡量水分反应或转移能量的高低,可用水势表示。

在植物生理学上,水势定义为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