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教案:第一单元第5课书愤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书愤》 Word版含答案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书愤》 Word版含答案
二、同学分析
同学在学校学过陆游的《示儿》,学校学过《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诉衷情》,对陆游已经了解,虽然古典诗词,语言简练,句式多变,技巧多样,认知难度大,但是通过本单元前面四首诗歌的学习,高二的同学已经有了一些文学鉴赏力量,但仍需要同学在反复的吟诵中激发想象并进一步提高诗歌鉴赏的力量,通过对接高考加以巩固。
特色三、同学自主、互助学习为主。让同学产生学习的主动性依据同学的已有学问和力量、争辩后的结果呈现出来后进行评价,再归纳总结,在思考中不断的提升鉴赏力量。
特色四、运用云教学平台对作业进行即时评价,增加师生的沟通,并扩展了学习的空间。
4、使用云教学平台分层次对同学学习效果进行检测,并准时给与评价和沟通。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试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老师活动
同学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新课
听歌曲岳飞的〈满江红〉,创设情景,渲染南宋时期的爱国主义情怀,引入有名爱国诗人陆游。他“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几乎他的每一首诗歌都洋溢着猛烈的爱国激情,下面让我们从他的《书愤》中一起感悟。
技术:音频、图片、PPT、微课、视频、投影仪、博客、云教学平台。
使用部分:、探究部分、拓展部分。
1、导入部分:听歌曲岳飞的〈满江红〉,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景,让同学感悟爱国主义情怀,并引入爱国诗人陆游。
2、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用幻灯片呈现补充,配乐朗诵诗歌。
3、利用投影仪呈现同学同学以前学过的南宋爱国名句,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体,体悟爱国主义精神。
齐背诵陆游的《示儿》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多媒体,mp3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老师范读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教案:第一单元第5课书愤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教案:第一单元第5课书愤教案
PPT3映出
析手法
明确表现手法
讨论主旨主要通过什么表现手法表现出来的?
PPT4映出参考
课堂检测
五分钟完成《课堂检测》
自评(PPT映出答案)
布置作业
1、阅读课本“相关链接”;2、背诵本诗
2、运用“以意逆志”之法探究此诗主旨。
难点:理解词句,读懂每首诗内容,明了每首诗的主要表现手法。
本节课题
《书愤》
本节课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陆游的生平,知人论世。披文入情,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对南宋朝代背景的了解,掌握南宋爱国诗人和词人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能初步鉴赏诗歌的语言、表现技巧。
情感目标:学习
重点:1、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明确主旨。
2、体会陆游的爱国精神和人格力量。
难点:比较此诗与杜甫《蜀相》抒发感情和表现手法上的不同
教学手段运用
教学资源选择
PPT、学案
教学过程
环节
任务·目标
实施方法
备注
课前预习
了解陆游的生平,理想。
阅读《导学案》“知识链接”及课本注释①,上网查阅相关资料。
诵读
体会感情
多人诵读,看谁读得最好。教师指导诵读节奏。
PPT1
理解诗句
理解诗歌内容
学生阅读注释理解诗句,并试述诗歌内容
PPT2
复述内容
清楚诗歌内容,理清思路结构
抽人展示复述内容(三人)
提醒注意使用衔接语
背诵
背诵全诗
教师从语气、节奏方面予以指导
朗诵展示
自愿上台朗诵展示(三人)
分析主旨
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
先小组讨论,然后抽人展示。教师根据情况点拨、补充。
科目:语文授课时间:第2周星期四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课标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书愤》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课标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书愤》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书愤
一、教材分析
《书愤》为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与散文》第一单元第五篇课文,即自主赏析篇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为掌握诗歌鉴赏的重要方法:“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即以己之意迎受诗人之志而加以钩考.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知人论世”即知其人、论其世,即了解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地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国家的挚爱和对理想的执着蕴涵着无穷的悲愤之情,诗意理解难度不大,重点在于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齐背诵陆游的《示儿》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多媒体,mp3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
学生个读再齐读,读准字音。(正音),指名学生配乐读。
音频、多媒体ppt、图片、微课、《
细读诗歌,深入理解
知人论世,了解写作背景
学生结合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再次体会诗歌
幻灯片
再度诗歌,小组讨论,探究主旨
思考与讨论:你觉得四联中哪联最能读出题中的“愤”字?为什么?“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此句的妙处到底在哪?
特色三、学生自主、互助学习为主。让学生产生学习的主动性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能力、讨论后的结果展示出来后进行评价,再归纳总结,在思索中不断的提升鉴赏能力。
特色四、运用云教学平台对作业进行即时评价,增加师生的交流,并扩展了学习的空间。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陆游及诗歌创作,背诵全诗。
2、(过程与方法) :反复诵读中能初步鉴赏诗歌的语言、表现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陆游的爱国精神和高尚人格。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高中语文 书愤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 书愤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新疆塔城地区托里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书愤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七律的特点用用典的含义。

能力目标理解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情感目标了解陆游爱国主义诗歌的特点,教学要求教学重点背诵全文,提高对、研讨的鉴赏能力,教学难点了解陆游爱国主义诗歌的特点,教学方法诵读分析比较课是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关于陆游陆游(一一二五~一二一O),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宋高宗时,试礼部,名在前到,因触怒秦桧,被罢免,孝宗时,赐进士出身,历官隆兴,夔州通判,并参王炎,范成大幕府,提举建及江南西路平茶监公事,权知严州,光宗时,除朝议大夫,礼部郎中,后被去职,归老故乡。

二、解题,诵读本诗写于1186年陆洲居山阴时所作,诗中追求壮岁心情,自伤迟幕,致慨世事多艰,小人误车,恢复中原的时机,一去而不可没,结尾诗人并不消沉,以赞颂的口吻表达了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

诵读(教读,齐读,背诵)三、分析(一)释题书,写,愤,愤懑,悲愤。

(二)请学生朗读“阅读提示”(三)诗歌分类1、诗歌分类简表(见投影)2、研讨分类(见投影)3、七律常识七律共八句,每句七言,计56字,二,四,六,八句抻韵。

一二句称首联,二四句称颔联,五六句称颈联,七八句称尾联,对句最后一字为平声字。

讲究平仄相间。

(1)问:本诗抻何韵、?有什么好处?答:每联第二句押an韵,天成节奏和韵律,读起来回环上口,具有音乐美,给人以情韵流容的艺术感受。

(2)问:本文用了何典故?有何作用?答:用了两个典故:塞上长城,出师一表。

“塞上长城”的典故出自《南史。

檀道济传》。

“出师一表”出自《三国志》。

用典使诗文含蓄,曲折,不直露。

尾联用典表达了作者对诸葛亮的推崇,诸氏以”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统一中原为其终身大业,尽管蜀汉地狭人少,他仍毅然上表北伐,颂古为了非邻居作者自负为卫国良将,却“报国欲死无战场”。

结句揭示全诗“愤”的由来,将全诗批判的矛头集中到南宗起先的全降派身上,用“千载”名反洁,到现的委婉含蓄,愤慨之情溢于言表。

高中语文 书愤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 书愤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新疆塔城地区托里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书愤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七律的特点用用典的含义。

能力目标理解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情感目标了解陆游爱国主义诗歌的特点,教学要求教学重点背诵全文,提高对、研讨的鉴赏能力,教学难点了解陆游爱国主义诗歌的特点,教学方法诵读分析比较课是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关于陆游陆游(一一二五~一二一O),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宋高宗时,试礼部,名在前到,因触怒秦桧,被罢免,孝宗时,赐进士出身,历官隆兴,夔州通判,并参王炎,范成大幕府,提举建及江南西路平茶监公事,权知严州,光宗时,除朝议大夫,礼部郎中,后被去职,归老故乡。

二、解题,诵读本诗写于1186年陆洲居山阴时所作,诗中追求壮岁心情,自伤迟幕,致慨世事多艰,小人误车,恢复中原的时机,一去而不可没,结尾诗人并不消沉,以赞颂的口吻表达了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

诵读(教读,齐读,背诵)三、分析(一)释题书,写,愤,愤懑,悲愤。

(二)请学生朗读“阅读提示”(三)诗歌分类1、诗歌分类简表(见投影)2、研讨分类(见投影)3、七律常识七律共八句,每句七言,计56字,二,四,六,八句抻韵。

一二句称首联,二四句称颔联,五六句称颈联,七八句称尾联,对句最后一字为平声字。

讲究平仄相间。

(1)问:本诗抻何韵、?有什么好处?答:每联第二句押an韵,天成节奏和韵律,读起来回环上口,具有音乐美,给人以情韵流容的艺术感受。

(2)问:本文用了何典故?有何作用?答:用了两个典故:塞上长城,出师一表。

“塞上长城”的典故出自《南史。

檀道济传》。

“出师一表”出自《三国志》。

用典使诗文含蓄,曲折,不直露。

尾联用典表达了作者对诸葛亮的推崇,诸氏以”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统一中原为其终身大业,尽管蜀汉地狭人少,他仍毅然上表北伐,颂古为了非邻居作者自负为卫国良将,却“报国欲死无战场”。

结句揭示全诗“愤”的由来,将全诗批判的矛头集中到南宗起先的全降派身上,用“千载”名反洁,到现的委婉含蓄,愤慨之情溢于言表。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书愤》教案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书愤》教案

书愤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陆游的生平,知人论世。

披文入情,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对南宋朝代背景的了解,掌握南宋爱国诗人和词人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能初步鉴赏诗歌的语言、表现技巧情感目标:学习陆游的爱国精神和人格力量一、由《示儿》导入,背诵。

谈诗歌的思想感情。

二、复习关于陆游的文学常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

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

诗人一生“寄意恢复”,但为朝廷里的投降派所阻,始终未能实现。

他的诗既有深刻的现实生活内容,又有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

抗金救国的理想和壮志难酬的苦闷,形成无法统一的矛盾,由此迸发出的火一般的激情和难以压抑的愤懑构成他诗歌的基调。

风格雄浑豪放,语言通俗流畅,明白如话。

三、写作背景介绍此诗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这时陆游退居于山阴家中,已是六十二岁的老人。

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

直到作此诗时,才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

因此,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

四、鉴赏品味诗歌1.如何理解“书愤”之“愤”?它包含哪些感情?它是通过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来的?明确:报国无门,功业无成。

对比2.颔联既是叙事,也是写景。

你能说出它在写景上的特点吗?你还能举出一例运用了此种手法的其它诗句吗?明确:只用六个名词组接,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战争图画,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

示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3. 如何理解“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两句诗?明确:这是诗的表达方式,实际上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

由此可见,《书愤》的基调虽然是壮志未酬所带来的悲愤,然而并不绝望,其中还蕴藉着豪壮的感情。

五、拓展阅读陆游诗作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

2023最新-《书愤》教案(优秀6篇)

2023最新-《书愤》教案(优秀6篇)

《书愤》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勤劳的编辑帮家人们分享的《书愤》教案(优秀6篇),欢迎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书愤》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准确背诵并默写这首诗②赏析《书愤》,掌握从语言和意象等方面赏析古诗的基本方法2.过程与方法③通过对内容、语言等方面的赏析,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④通过诵读、讲析、问答与探究等方法,开展有关的教学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⑤继承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颔联的分析,赏析诗歌意象与语言艺术。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语言,准确把握作者情感。

三、教学准备本课将制作简单课件,辅助教学。

四、教学时间本课计划一课时授完。

(如果课堂活动活跃,讨论深入,超时,那么意象赏析、形象赏析可以放在下节课)五、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亘古男儿一放翁”,这是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对陆游的赞美。

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陆游的诗歌《书愤》。

并以《书愤》为例,学习鉴赏古诗语言和意象等基本方法。

(二)板写课题《书愤》陆游——例读高中古诗赏析(三)诵读感知指导学生先听录音朗诵,然后集体朗读课文,再分组读、集体齐读。

(四)诗题解读教师明确:书:即书写,愤:心中不平、不满意。

两个字合起来,即:写写我心中的不平。

(()五)《书愤》内容赏析①教师讲析:赏析古典诗歌,首先要理解诗歌内容,而表现内容的诗歌语言具有含蓄性和跳跃性,这就要求我们阅读时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补出诗歌的空白。

②师生共同活动指点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解说《书愤》诗句,并补出诗句间的空白,使之连贯流畅。

③教师明确首联:早年由于不懂世事的艰难,那时,我遥望着被金人占领的北方,满腔愤恨,气势如山,真渴望一举收复沦陷的故土。

颔联:曾记得二十多年前,我在瓜洲做通判时,与朝廷军队一起在雪夜里驾驶着高大的战船在瓜洲大败敌军,第二年朝廷军队骑着勇猛的快马,奔驰到西北大散关,赶走了敌人,收复了大散关。

书愤教案 陆游书愤教案 陆游《书愤》教案(5篇)

书愤教案 陆游书愤教案 陆游《书愤》教案(5篇)

书愤教案陆游书愤教案陆游《书愤》教案(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作者整理了5篇陆游书愤教案陆游《书愤》教案,希望您在阅读之后,能够更好的写作书愤教案。

《书愤》教案篇一一、说教材《蜀相》和《书愤》分别是高二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单元第四、五篇课文。

本单元教学目标为掌握诗歌鉴赏的重要方法“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以意逆志即我们在解说诗歌的时候,要正确理解词义、字义,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地理解诗歌的主旨。

知人论世即结合作家思想和时代背景理解作品。

《蜀相》是杜甫的名篇,是一首七言律诗。

杜甫作为为“诗圣”,一生经历分为四个时期,留下大量诗篇这样的名家名篇是进行“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诗歌鉴赏指导的较好教材,本课的学习,将为学生学习本单元其他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蜀相》前两联写景,通过精巧的炼字艺术,情景交融,表达了独特的情感和意蕴;后两联抒情,表达了对诸葛亮丰功伟绩的崇敬和思慕,由诸葛亮的壮志未酬,不仅表达了诗人杜甫对其的痛惜,而且概括了古今英雄在国家危难之时,有才无命,壮志难酬的悲慨。

《书愤》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二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单元第五篇课文。

本诗的教学内容定为全面深入地了解陆游的生平经历,学习陆游的爱国诗词,以《书愤》这首诗观照整个南宋时代相类主题的诗词,理解陆游等南宋爱国志士壮志难酬、年华空老、有心报国、无路请缨的悲愤情怀。

二、说教学目标古代诗词是古代诗人心灵的透视,生活的缩影,字里行间流溢着诗人的激情。

可以说,每一个词都经过历练,每一句诗都经过生活的淘洗。

即使平仄声调,也如珠落玉盘。

因此,学习古诗词首先要学会吟诵,在反复的吟诵中,感知诗词的声韵美,在吟诵中激起想象,体味诗人的丰富情感。

根据上面的考虑,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重点难点为:(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围绕《蜀相》《书愤》分析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社会角色等一系列文化现象,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品味诗中写景的诗句,体会炼字技巧,把握其中蕴涵的作者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 环节 课前预习 平,理想。 诵读 体会感情 导诵读节奏。 任务·目标 了解陆游的生
学 实施方法

程 备注
阅读《导学案》 “知识链接”及课本 注释①,上网查阅相关资料。 多人诵读,看谁读得最好。教师指 PPT1 学生阅读注释理解诗句,并试述诗
理解诗句 复述内容
理解诗歌内容 歌内容 清楚诗歌内容, 抽人展示复述内容(三人)
科目:语文
单元(章节)课题
授课时间:第 2 周
知人论世
星期四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古代诗歌赏析的一般方法,培养自主赏析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运用赏析方法,熟悉基本内容和思பைடு நூலகம்情感。 三维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在鉴赏古诗歌中的意 义。 重点:1、读懂诗作,把握情感; 教学重难点 2、运用“以意逆志”之法探究此诗主旨。 难点:理解词句,读懂每首诗内容,明了每首诗的主要表现手法。 本节课题 《书愤》 知识目标:了解陆游的生平,知人论世。披文入情,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对 南宋朝代背景的了解,掌握南宋爱国诗人和词人的思想感情。 本节课目标 能力目标:能初步鉴赏诗歌的语言、表现技巧。 情感目标:学习陆游的爱国精神和人格力量。 重点:1、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明确主旨。 本节课重难点 2、体会陆游的爱国精神和人格力量。 难点:比较此诗与杜甫《蜀相》抒发感情和表现手法上的不同 教学手段运用 教学资源选择 PPT、学案
PPT2 提醒注意使用衔接语
理清思路结构 背诵 朗诵展示 理解诗歌表达的 分析主旨 情感 析手法 课堂检测 布置作业 明确表现手法 现出来的? 五分钟完成《课堂检测》 1、阅读课本“相关链接” ;2、背诵本诗 根据情况点拨、补充。 讨论主旨主要通过什么表现手法表 PPT4 映出参考 自评(PPT 映出答案) 背诵全诗 教师从语气、节奏方面予以指导 自愿上台朗诵展示(三人) 先小组讨论,然后抽人展示。教师 PPT3 映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