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诗经

合集下载

《诗经》诗经全文

《诗经》诗经全文

《诗经》诗经全文古代中国文化中最早的文学作品之一,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之一,它以优美的语言、深邃的思想深受人们的喜爱。

《诗经》收录了周代的诗歌,这些诗歌流传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它以其质朴、真挚的表达方式,描绘了古代人民的情感和生活,同时传达了深刻的道德观和社会价值观。

《诗经》共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是指民间歌谣,雅是指贵族礼仪之诗,颂是指祭祀歌颂诗。

其中,《风》分为《关雎》、《楚辞》、《邶风》等十五个风格各异的部分,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如爱情、婚姻、战争、宴会等;《雅》部分则记录了贵族们进行礼仪活动时所唱的诗歌;《颂》部分则是用来歌颂祖先和国君的。

《诗经》的语言简练明晰,直达人心。

它所使用的文字简单明了,语句通顺简洁。

诗经表达出的情感直接而真实,读来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

在《小雅·车攻》中,“车既攻矣,既替余矣”这句表达了战争中对于自己生死存亡的无奈和痛苦之情。

在《国风·周南·桃夭》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则展示了对爱情的赞美和执着。

《诗经》的诗歌内容贴近人民的生活,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面貌。

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人们的生活状况、感情和价值观。

例如,《邶风·击鼓》记录了部落中婚礼的场景,歌颂了男子在部落中发表誓言的风采;《周南·关雎》则描绘了上古时期的乡村景色,表达了乡村爱情的纯真和动人。

此外,《诗经》中还融入了伦理道德的观念,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

通过描绘君主的美德,歌颂谦虚、正直的公民,诗经传达了崇尚德行和尊重道德的深刻思想。

例如,《国风·周南·关雎》中的“未见君子,悲莫悲兮”的句子,表达了对纯真的爱情、渴望真爱的心愿,同时也传达了对道德底线的坚守。

总之,《诗经》作为古代文化的瑰宝,通过它可以了解到古代人们的生活、情感和价值观。

它以其独特的韵律和思想深邃的内容深受世人的喜爱。

它是我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诗经(诗经三百首)

诗经(诗经三百首)

诗经(诗经三百首)《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先秦时代称为“诗”或“诗三百”,孔子加以了整理。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尊“诗”为经典,定名为《诗经》。

《诗经》现存诗歌 305 篇,包括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共 500 余年的民歌和朝庙乐章,分为风、雅、颂三章。

“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十五国风,大部分为东周时期的作品,小部分作于西周后期,以民歌为主。

(邶: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

鄘:后来并入卫国,故城在今河南省汲县东北。

卫: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北部、河北省南部一带。

王:周平王东迁后的国都地区,在今河南洛阳一带。

郑:在今河南省新郑县一带。

齐:今山东省大部分地区。

魏:古魏国在今山西省芮城县东北。

唐:晋的前身,在今山西省。

秦:在今陕西省境内。

陈:在今河南省淮阳、柘城以及安徽省毫县一带。

桧:桧国后为郑国所灭,二国领土相当于今河南省郑州、新镇、荥阳、密县一带。

曹:在今山东省曹县、荷泽、定陶一带。

豳:也作邠,在今陕西郴县、旬邑县一带。

)“雅”包括大雅和小雅,共 105 篇,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王畿地区的作品,均为周代朝廷乐歌,多歌颂朝廷官吏。

“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 40 篇。

其中周颂为西周王朝前期的作品,均为西周统治者用于祭祀的乐歌,内容多歌颂周代贵族统治者及先公先王,共31 篇;鲁颂为公元前7 世纪鲁国的作品,歌颂鲁国国君鲁僖公,共 4 篇;商颂是公元前 8 世纪到公元前 7 世纪宋国的作品,共 5 篇。

《诗经》作为一部经典著作,对我国历史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极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

由于《诗经》的年代离我们太过久远了,很多当时的用字措词,我们今天未必能准确理解。

因此所有诗歌均有详细注解(个别还配有译文),这些注解除了参照一些比较流行的版本以外,也加入了一些个人观点,希望对各位阅读带来一些帮助。

《诗经》通过古籍数字化处理并编排为易于检索和交换的 XML 文档,Web 发布所采用的HTML 风格分离显示技术以及相关程序设计由石望湘提供技术支持。

4《诗经——伐檀与硕鼠》教案

4《诗经——伐檀与硕鼠》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经·伐檀》和《诗经·硕鼠》;(2)理解《诗经·伐檀》和《诗经·硕鼠》的创作背景、意义及艺术特色;(3)分析《诗经·伐檀》和《诗经·硕鼠》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经·伐檀》和《诗经·硕鼠》;(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经·伐檀》和《诗经·硕鼠》所传达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2)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抵制社会不良现象;(3)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诗经·伐檀》和《诗经·硕鼠》的诗意、诗意和艺术特色;(2)了解《诗经·伐檀》和《诗经·硕鼠》的创作背景;(3)分析《诗经·伐檀》和《诗经·硕鼠》中的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诗经·伐檀》和《诗经·硕鼠》中的古汉语词汇和句式;(2)如何理解《诗经·伐檀》和《诗经·硕鼠》中的象征意义和社会寓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经》的背景和地位;(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经·伐檀》和《诗经·硕鼠》,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基本意思;(3)让学生思考《诗经·伐檀》和《诗经·硕鼠》的主题思想。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经·伐檀》和《诗经·硕鼠》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鉴赏:(1)引导学生欣赏《诗经·伐檀》和《诗经·硕鼠》的诗意美;(2)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情趣。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习题:4 《诗经》两首 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习题:4 《诗经》两首 含答案

第二单元DIERDANYUAN4《诗经》两首课后篇巩固提升随堂演练一、课文精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1.导学号95114007下列对节选部分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第一章的叙事手法颇似电影的蒙太奇,写了三个视觉效果极强的场面:初次相逢、定情相送、约期相别。

B.氓最初给女主人公的印象是忠厚老实。

女主人公接受了氓的爱情,但婉言拒绝了男主人公急于成婚的要求。

C.在讨论婚事的过程中,男主人公表现得急躁、任性,女主人公则温柔、体贴、情深义重,并主动约定了婚期。

D.在恋爱中,女主人公非常痴情,经常登上高处眺望,但男主人公故意不来相见,而且很随便地应付婚事。

E.第三章写桑树枝繁叶茂,光彩鲜艳,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陶醉之情。

解析D项,“但男主人公故意不来相见”理解错误,诗中也没有表现出“很随便地应付婚事”;E 项,“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理解错误,这是比兴手法,引出后文女主人公对婚姻的思考,不是”。

答案DE2.在《氓》中,女主人公对男主人公的称呼在不断变化,试分析称呼变化与女主人公感情变化二者之间的联系。

解析在《氓》中女主人公对男主人公的称谓发生了由“氓”“子”“尔”到“士”的变化,情感也经历了由陌生、熟悉、热恋到疏远的变化。

两者之间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参考答案女主人公开始时用叙述语气称男方为“氓”,是因为双方婚姻关系未定,感情还较疏远。

当面称对方为“子”,尊重、客气、有礼貌,也透露出女主人公愿与对方建立婚姻关系的想法。

“尔”是第二人称代词,直呼对方,感情距离已拉近,这样称呼更加亲切。

诗经四篇

诗经四篇

全诗八章,每章四句,这是周人 宴会兄弟时,歌唱兄弟亲情的诗。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为一篇 主旨。不过诗篇对这一主题的阐发 是多层次的:既有对“莫如兄弟” 的歌唱;也有对“不如友生”的感 叹;更有对“和乐且湛”的推崇和 期望。
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常棣:亦作棠棣、唐棣,即棠梨树,蔷薇科落叶灌木,花粉红色或白色,果实比李小,可 食。
⑹嘉:认为好,赞许。 ⑺视:表示比较。臧:好,善。 ⑻思:忧思。远:摆脱。 ⑼济:止。 ⑽閟(bì):同“闭”,闭塞不通。
⑾言:语助词。阿丘:有一边偏高的山丘。虻:贝母草。采虻治病, 喻设法救国。
⑿怀:怀恋。 ⒀行:指道理、准则,一说道路。 ⒁许人:许国的人们。尤:责怪。 ⒂众:“众人”或“终”。
樵夫隔着一条并不浩荡的江水,隔着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心甘情愿地思念着心仪的女子,而她,也许并未注意到 他,也许并不知道他的心思,樵夫内心从幻想到失望, 伤心破碎,一个痴情人的形象跃然纸上。
年轻的樵夫,徘徊在高大的乔木树旁,想着江水对面的美丽女子:这条 江,我游不过去,对她,我只是痴心妄想,要是她能够嫁给我多好啊, 我现在就去喂肥马儿,赶着大马车去迎接她,给她幸福。可是,她懂我 的心声吗?我多想此刻能够长出一副翅膀,飞过江水,对她表白自己的 心声?
登高来到那山冈,采摘贝母治忧郁。女子心柔善怀恋, 各有道理有头绪。许国众人责难我,实在狂妄又稚愚。
我在田野缓缓行,垄上麦子密密遍。欲赴大国去陈诉, 谁能依靠谁来援?许国大夫君子们,不要对我生尤怨。
分析 诗的第一章,交代本事。当诗人听到卫 国灭亡、卫侯逝世的凶讯后。立即快马 加鞭,奔赴漕邑,向兄长的家属表示慰 问。可是目的地未到,她的丈夫许穆公 便派遣大夫跋山涉水,兼程而至,劝她 马上停止前进。处此境地,她内心极为 忧伤。这一章先刻画了诗人策马奔驰、 英姿飒爽的形象,继而在许国大夫的追 踪中展开了剧烈的矛盾冲突。

诗经·思齐(4)全文

诗经·思齐(4)全文

诗经·思齐(4)全文
如果说第三章言文王修身的话,那么最后两章就是治国了,所以方玉润说:末二章承上家邦推广言之。

(《诗经原始》)第四章的前两句肆戎疾不殄,烈假不瑕,谓文王好善修德,所以天下太平,外无西戎之患,内无病灾之忧。

诸家有关瑕、殄二字的解释五花八门,繁不胜繁。

其实这二字意义相近,《康诰》有不汝瑕殄,瑕殄并称,孔安国传曰:我不汝罪过,不绝亡汝。

可见二字均有伤害、灭绝之义。

第四章后两句不闻亦式,不谏亦入各家的解释亦是五花八门,越说越糊涂,还是《诗集传》说得最简单明了:虽事之无所前闻者,而亦无不合于法度。

虽无谏诤之者,而亦未尝不入于善。

最后一章不难理解,主要讲文王勤于培养人才,只是最后一句誉髦斯士,稍有争议。

高亨《诗经今注》说:誉髦斯士,当作誉斯髦士,斯髦二字传写误倒。

《小雅甫田》:燕我髦士。

《大雅棫朴》:髦士攸宜。

都是髦士连文,可证。

其实不必这样推断。

誉是好的意思,髦是俊的意思,在此均用作动词,誉髦斯士就是以斯士为誉髦。

薛瑄说:《思齐》一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备焉。

(见《传说汇纂》)确实,它反映出传统道德在文王身上的完满体现。

四字诗大全

四字诗大全

四字诗大全
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佚名《关雎》
2、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王风·采葛》
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龟虽寿神龟虽寿》
4、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诗经·卫风·硕人》
5、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车辖》
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龟虽寿》
7、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诗经·唐风》
8、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佚名《子衿》
9、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佚名《蒹葭》
10、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佚名《车舝》
11、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卫风·硕人》
1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论语·述而》
1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
14、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
15、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后出师表》。

经典常谈诗经第四主要内容

经典常谈诗经第四主要内容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被誉为“五千年文明的记忆”。

它是中国诗歌的开端,记录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伦理道德、生活心态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丰富多样的内容。

其中,第四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了《国风》和《周南》两个篇章。

《国风》《国风》是诗经中的一部分,是以各个诸侯国的民间歌谣为主体的篇目。

它记录了当时中国各个地区的社会状况、人民的生活、道德风尚以及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变迁。

在这其中,有一些篇章被认为是经典常谈:1.《关雎》:这是《国风》中的第一首篇章,描绘了妇女对爱情的期盼和对男子的悲伤。

2.《卷耳颂》: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人心不同、社会不和等。

3.《鹿鸣》:以婚姻为主题,描绘了男女之间的爱情和婚姻状况。

4.《桃夭》:描绘了当时桃花盛开的春天,以及人们对春天的热爱和期待。

《周南》《周南》是诗经中的另一个重要篇章,它主要以爱情和女性的心情为题材,表达了女子们对爱情的向往、对婚姻的期望以及对家庭的渴望。

在这其中,有一些篇章也被视为经典常谈:1.《关雎》:描述了女性对爱情的渴望和对男子的依赖。

2.《葛覃》:描绘了女子们对婚姻的期待和对家庭的喜悦。

3.《白华》:表达了女子对婚姻的祝福和对爱情的执著。

4.《采薇》:描述了女子对爱情的忧伤和无奈。

以上仅仅是《国风》和《周南》中的一部分,这两个篇章记录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一些基本面貌以及人民的感情和生活状态。

诗经的另外两个主要篇章包括《齐风》和《秦风》,也各自有着独特的主题和内容。

诗经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其内容不仅体现了当时的人文风貌、道德伦理,还是了解古代社会、文化和思想的重要参考资料。

通过对诗经的学习和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趋势和价值观念,对我们今天的生活和思考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 悠悠的是我的心境。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 难道你就此断音信?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 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 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来来往往张眼望啊, 在这高高城楼上啊。 一天不见你的面呵, 好像已有三月长啊。
②相恋与欢会
静女其姝, 俟我於城隅。 爱而不见, 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 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 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 洵美且异。 匪女以为美, 美人之贻。
普希金《我曾经爱过你》 (节选)
我曾默默无语地、毫无指望地爱过你 我既忍受着羞怯, 又忍受着嫉妒的折磨; 我曾经那样真诚、那样温柔地爱过你, 但愿上帝保佑你, 另一个人也会像我爱你一样(爱你)!
“古之写相思,未有过之《蒹葭》者。”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三、《周南·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诗经》的语言特色
章节复沓,反复咏叹 四言为主,具有韵律感。 叠音词使得描写生动
笑 呵呵/哈哈/吟吟/嘻嘻/盈盈/眯眯/咧咧
三、《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1、开创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先潮 基于现实、日常生活,一般不存在神怪色彩。 2、造就了中国诗歌的抒情流 抒情时总体上较平和与节制,反映当时民风。 3、开创了几种重要的写作方法。
《关雎》(P126)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内外兼修的审美原则
儒家学派认为《诗经》反 映了人们应该遵循的审美观、 价值观、道德观。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
曰:“思无邪”
不学《诗》,无以言。
• •
邶 风 · 静 女

• • • • • • •


那个姑娘文静而漂亮 暗中约会等我城角地方 我如期等她不见声响 急得搔首弄发心儿彷徨 那个姑娘纯洁而漂亮 送我红管草携带着幽香 红管草发出闪闪光芒 我把它爱的象美人一样 牧场摘来嫩草也芳香 实在美丽并且另有花样 也并非小草特别漂亮 因美人所赠才不比寻常
④爱的失落与变质——弃妇/怨妇诗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 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 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氓》
《诗经》抒情的基本格调(P126) “哀而不伤,乐而不淫”
思无邪 ——单纯、率真的情感世界
《诗
经》选读
(P124-126)
本专题知识要点:
1、《诗经》的来源和构成; 2、《诗经》经典篇目鉴赏; 3、《诗经》语言特色、抒情基调以及在文 学史上的地位。
一、关于《诗经》(参见P124题解)
最早被称为《诗》,“诗”即“歌”,是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共收诗305首,又称“诗三百”。 因被儒家学派奉为儒家经典,故又称《诗 经》,是四书五经之一。
通过阅读《汉广》、《蒹葭》、《我曾 经爱过你》等以“企慕”为主题的诗歌, 思考: 如何面对人生中求而不到的遗憾? 《汉广》的抒情基调:哀而不伤
二、《诗经》爱情诗赏析
① 追慕与苦思
《蒹葭》
《汉广》 《关雎》 《子衿》
子衿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 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 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 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 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 如三月兮。
汉江游女遗佩的传说
江妃二女者,不知何 所人也,出游于江汉之湄, 逢郑交甫„见而悦之,不知 其神人也,谓其仆曰:“我欲下请其佩。”„ 遂曰:“橘、柚也,我盛之以笥,令附汉水,将 流而下„愿请子之佩。” „二女遂解佩与交甫。 交甫悦受,而怀之中当心。趋去数十步,视佩, 空怀无佩。顾二女,忽然不见„„曰: 灵妃艳逸,时见江湄。 鸣佩虚掷,绝影焉追?
游女指的是谁?



即将出嫁之女子? 上巳节邂逅之女子? 汉江二妃? 可望而不可及、可欲而不可求
《汉广》主题探讨
单相思的哀歌
对可望而不得的对象的不懈思慕与追求。 游女——人生中可望而不可得的所有理想 汉水——人在追求理想过程中遇到的一切阻碍
这是人生中非常普遍的一种情境——企慕情境
企慕的过程中既有憧憬的希望、追求的 兴奋,又有受阻的烦恼、失落的惆怅,还 有不愿轻易放弃的执著,是人生中一种不 可言传、辛酸却又浪漫的心理体验。

南有大树枝叶高, 树下行人休憩少, 汉江有个漫游女, 想要追求只徒劳。 浩浩汉江多宽广, 不能横渡空惆怅。 滚滚汉江多漫长, 不能摆渡空忧伤。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杂树丛生长得高, 砍柴就要砍荆条。 那个女子如嫁我, 快将辕马喂个饱。 浩浩汉江多宽广, 不能横渡空惆怅。 滚滚汉江多漫长, 不能摆渡空忧伤。
③爱的受阻——欲露还羞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 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 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 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 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 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 亦可畏也。 ——《将仲子》
求求你小二哥呀,别爬我家大门楼呀, 别弄折了杞树头呀。树倒不算什么,爹妈见了 可要吼呀。小二哥,你的心思我也有呀,只怕 爹妈骂得丑呀。 求求你小二哥呀,别把我家墙头爬呀,别 弄折了桑树桠呀。树倒不算什么,哥哥们见了 要发话呀。小二哥,哪天不在心上挂呀,哥哥 言语我害怕呀。 求求你小二哥呀,别向我家后园跳呀,别 弄折了檀树条呀。树倒不算什么,人家见了要 耻笑呀。小二哥,不是不肯和你好呀,闲言闲 语受不了呀。”
“风雅颂之别,当于声求之。”——王国维
“颂之声较风雅为缓也”——《观堂集林》 ——根据音乐的风格分类
根据音乐的来源、内容、风格等, 《诗经》分为以下几部分:
风 雅 颂 15国风 大、小雅 周、鲁、商颂 (民间采诗) (贵族献诗)160篇) 周南 召南 邶风 鄘风 卫风 王风 郑风 齐风 魏风 唐风 秦风 陈风 桧风 曹风 豳风
杂草丛生乱纵横,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 割下蒌蒿作柴薪。 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那个女子如嫁我, 快饲马驹嫁车迎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浩浩汉江多宽广,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不能横渡空惆怅。 滚滚汉江多漫长, 不能摆渡空忧伤。

游女指的是谁?

即将出嫁之女子? 上巳节邂逅之女子 ? 汉江二妃 ?
赋比兴(P126)
赋:平铺,叙述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构成一 种意境。 比:比喻 《硕人》堪称比喻之最——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 瓠犀。螓首娥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作业: 把握《秦风·蒹葭》中反映的人生意境, 将它们意译成现代文。
《在水一方》
作词:琼瑶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绿草萋萋,白雾迷离。有位佳人,靠水而居。 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他身旁, 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 我愿顺流而下,找寻他的方向, 却见依悉彷佛,他在水的中央。 我愿逆流而上,与他轻言细语, 无奈前有险滩,道路曲折无疑。 我愿顺流而下。找寻他的踪迹, 却见彷佛依悉,他在水中伫立。
二、《诗经》篇目构成 (P124题解)
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篇目分类根据?
“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 与咏歌,各言其情者……雅、颂之篇,则成周 之世朝廷郊庙乐歌之辞……其作者往往圣人之 徒。” ——朱熹

“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 曰颂。”——郑樵

——根据歌的来源、内容分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