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导学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

目录第一单元圆第一课时圆的认识(一) (2)第二课时圆的认识(一)(试一试) (4)第三课时圆的认识(二) (6)第四课时欣赏与设计 (8)第五课时圆的周长(一) (10)第六课时圆的周长(二)(试一试) (12)第七课时圆周率 (14)第八课时圆的面积(一) (16)第九课时圆的面积(二) (18)第二单元分数混合运算第一课时分数混合运算(一) (20)第二课时分数混合运算(一)(试一试) (22)第三课时分数混合运算(二) (24)第四课时分数混合运算(二)(试一试) (26)第五课时分数混合运算(三) (28)第六课时分数混合运算(三)(试一试) (30)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一课时搭积木比赛 (32)第二课时观察的范围 (34)第三课时天安门广场 (36)第四课时天安门广场(试一试) (38)第四单元百分数第一课时百分数的认识 (40)第二课时合格率(一)..................42 第三课时合格率(试一试) (44)第四课时营养含量 (46)第五课时这月我当家 (48)第六课时这月我当家(试一试) (50)第五单元数据处理第一课时扇形统计图 (52)第二课时统计图的选择 (54)第三课时身高的情况 (56)第四课时身高的变化 (58)第五课时身高的变化(试一试) (60)第六单元比的认识第一课时生活中的比 (62)第二课时生活中的比(试一试) (64)第三课时比的化简 (66)第四课时比的应用 (68)第五课时比的应用(试一试) (70)数学好玩第一课时反弹高度 (72)第二课时看图找关系 (74)第三课时比赛场次 (76)第七单元百分数的应用第一课时百分数的应用(一) (78)第二课时百分数的应用(试一试) (80)第三课时百分数的应用(二) (82)第四课时百分数的应用(二)(试一试) (84)第五课时百分数的应用(三) (86)专业资料学习参考第六课时百分数的应用(三)(试一试) (88)第七课时百分数的应用(四) (90)专业资料学习参考六年级数学第一学期导学案第一单元圆第一课时圆的认识(一)班级:姓名:座号【知识目标】1.理解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配套K12】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导学案

【配套K12】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导学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导学案代家学区六年级数学科上册导学案单元备课教材简析学情分析第五单元总课时 10课时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 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

本单元的教材编排有以下特点: 1、注重使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过程、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2、注重体现统计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数据统计活动中学习统计的知识和方法。

本单元是在学生经历了简单的统计活动,学习了单式统计图,了解了刻画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1、通过投球游戏,两城市降水量的统计等实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目标2、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或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

3、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能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通过投球游戏,两城市降水量的统计等实例,认识复式条形统教学重点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能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12代家学区六年级数学科上册导学案课题课型新授课复式条形统计图课时第 1 课时 1、通过投球游戏,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学习目标 2、能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学习重重点: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难点多的信息。

难点:如何确定纵轴的单位长度。

课前准备环节 1、口算训练 12= 22= 32= 42= 52= 自主学习 22审核人 1课时主备人弓娟歌课件。

学习过程学案导案导入新课 6= 7= 8= 展示学生学习情况。

92= 102= 22、在收集数据时,我们常用画的方法,常见的统计图有、、三种。

1、自学课本59页,完成下列问题。

分别用两个条形统计图表示表中的数据。

单手投球情况统计图双手投球情况统计图合作探究观察课本上的这幅条形统计图,和我们自已画的引导探究统计图有什么不同?从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最新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教案

最新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单元教材分析: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了简单的统计图,认识了1格表示一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认识了简单的平均数。

四年级又学习了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描述数据的知识。

1、经历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鼓励学生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和统计量描述数据2、注重体现统计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教材还安排了一个了解同学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经历统计过程,综合运用统计图和统计量描述数据,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单元学习内容:扇形统计图、统计图的选择、身高的情况、身高的变化单元学习目标:1、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体会统计的作用,发挥统计观念。

2、通过实例,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的表示数据。

3、能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

4、能读懂简单的统计表,能通过报纸、杂志等媒体中的数据或统计图表获得有用的信息。

单元教学重点:1、能读懂扇形统计图2、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3、能读懂简单的统计表,能从分组表示数据的图标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单元教学难点:1、能根据需要,正确选择统计图表示数据。

2、能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

扇形统计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能力目标: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得有效的信息,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渗透健康饮食的教育。

教学重点: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教学难点: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教法学法:讲解练习法自主探究法动手操作法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六年级上数学教案-第五单元-北师大版秋

六年级上数学教案-第五单元-北师大版秋

六年级上数学教案-第五单元-北师大版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数学学习方法。

二、教学内容1. 分数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分数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分数除法的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数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除法的运算定律,掌握简便运算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教学视频,教学图片。

2. 学具:练习本,计算器,分数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PPT课件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分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新课导入:通过讲解分数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

4. 练习:通过做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算能力。

5. 总结: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重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分数除法2. 板书内容:分数除法的概念,计算方法,运算定律,简便运算。

七、作业设计1. 基础作业:做一些分数除法的计算题,巩固基础知识。

2. 提高作业:做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习惯。

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上就是我对六年级上数学教案-第五单元-北师大版秋的设计,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

以下是对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1. 引入- 情境创设:使用PPT展示日常生活中分数除法的实例,如分蛋糕、分配任务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六年级数学上北师大版第五单元学单学案

六年级数学上北师大版第五单元学单学案

大庄学区张堡小学高效课堂导学单探究一:读一读统计表,说一说表中百分数的意思。

探究二:下图是根据上表的数据绘制的,你能看懂吗?探究三:和同伴说一说,从上面的统计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1)扇形统计图能直观的描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直观”表现在哪里?(2)怎样读出扇形统计图各部分之间存在的多少关系?大庄学区张堡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下来。

出示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自学感悟:自学课本59页,将自己在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问记录下来。

出示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探究一:从哪幅图能更加清楚地看出我国在第24~30届奥运会获金牌的变化情况?从哪幅图能更明显地看出每一届奥运会我国获得的金牌数?哪幅图能看出第29届奥运会我国奖牌的分布情况的金牌数?探究二:比较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并与同伴交流。

意图: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有组长带领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学习,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和课堂效率。

统计图。

淘气所在班学生身高分段情况统计图探究四:结合上面的统计图,回答下面问题。

(1)哪个身高段的人数最多?哪个身高段的人数最少?(2)说一说淘气的身高在班中所处的位置。

(3)你可以对淘气所在班定运动服提一些建议吗?大庄学区张堡小学高效课堂导学单自学感悟:自学课本61页,将自己在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问记录下来。

出示:下表是淘气所在班学生的身高情况。

(单位:cm)165 148 168 150 160 155 154 160 153145 147 159 162 165 133 141 158 149170 155 149 166 143 158 174 143 151147 165 156 172 148 162 158 146 138 探究一:整理上表中的数据,并与同伴交流。

探究二:某服装厂按身高每5cm一段来确定服装的型号,完成下表。

身高段/cm140以下140-144145-149150-154155-159160-164165-169169以上人数探究三:根据淘气所在班学生身高统计表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统计导学案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统计导学案

第五单元:统计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投球游戏、两城市降水量等实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

3、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能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第一学段●数据统计的过程●统计表●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平均数四年级上册●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简单的统计活动五年级下册●扇形统计图●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简单的统计活动本单元是在学生经历了简单的统计活动,学习了单式统计图,了解了刻画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编写特点:1、注重使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过程,逐步形成统计观念2、注重体现统计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3、在数据统计活动中学习统计的知识和方法评价建议本单元知识技能的评价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能读懂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相应的统计图。

根据《标准》的要求,统计学习应注重学生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过程。

因此,在评价中应特别注重这方面内容。

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些没有整理的数据,然后请学生自己进行整理,并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这些数据;也可以直接呈现统计图表,让他们根据图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地分析,作出预测和决策。

统计图表的绘制要求在方格纸上进行。

课时安排建议本单元建议教学课时数:5课时。

课题条形统计图第 1 课时(总第44课时)学材分析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知道条形统计图的意义的用途有意义。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在四、五年级学过统计的知识,有一定的基础。

学习目标1、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知道条形统计图的意义的用途;2、了解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

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导学案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导学案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导学案第一章分数1.1 分数的基本概念1.1.1 分数的引入•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分数概念•定义分数、真分数、假分数、中等分数1.1.2 分数的拆分与合并•学习分数的拆分与合并原理•练习拆分与合并分数的运算1.2 分数的加减1.2.1 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讲解同分母分数的加减原理•练习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1.2.2 分母不同分数的加减•讲解分母不同分数的加减原理•练习分母不同分数的加减运算1.3 分数的乘除1.3.1 分数的乘法•学习分数的乘法原理•练习分数的乘法运算1.3.2 分数的除法•学习分数的除法原理•练习分数的除法运算第二章三角形2.1 三角形的分类2.1.1 三角形的定义•定义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几何名词•学习三角形的分类原理2.1.2 三角形的分类标准•学习根据三角形边长、角度、形态、高线和中线等要素对三角形进行分类的方法•练习判断三角形属于何种分类2.2 三角形的面积2.2.1 三角形面积公式•学习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练习套用公式解决三角形面积问题2.2.2 特殊三角形的面积•学习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练习套用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解决相关问题第三章图形的运动3.1 平移3.1.1 平移的定义•定义平移的含义及步骤•学习平移的性质3.1.2 平移的正方形规律•通过平移正方形研究平移的规律•学习通过平移正方形推导出平移与平行线的关系3.2 翻折3.2.1 翻折的定义•定义翻折的含义及步骤•学习翻折的性质3.2.2 翻折的正方形规律•通过翻折正方形研究翻折的规律•学习通过翻折正方形推导出翻折与垂直线的关系第四章量的初步认识4.1 体积的认识4.1.1 体积的引入•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入体积概念•定义体积4.1.2 体积的计算•学习体积公式的推导•练习计算简单物体的体积4.2 周长的认识4.2.1 周长的引入•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周长概念•定义周长4.2.2 周长的计算•学习周长公式的推导•练习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结语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分数、三角形、图形运动以及量的认识等数学概念,并具备了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操作和方法。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第5单元数据处理第1课时扇形统计图教材57~58页相关内容。

1.结合具体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部分数量与总量的百分比。

2.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得有效的信息,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3.培养学生养成用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渗透健康饮食教育。

重点: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难点:能根据扇形统计图解决简单的问题。

多媒体课件。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师:我们以前学过哪些统计图?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纠正补充。

师: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统计图,统计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帮助,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1.课件出示教材第57页主题图表:这是我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和笑笑家一天各类食物的摄入量表,通过这个图表,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营养要合理)引导学生说出:每种食物摄入多少克。

2.读一读统计表,说一说表中百分数的意思。

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评价。

3.课件出示“笑笑家一天各类食物摄入量统计图”。

师:这幅图是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绘制的,你能看懂吗?引导学生说出:根据统计表我们把图分成了五部分,每种食物占百分之几,就画出占圆面积的百分之几。

4.师:每一部分像一把扇子,所以我们称之为扇形统计图。

通过这个统计图,你能获取哪些信息?和同伴说一说。

生1:笑笑家一天内的饮食包括了油脂类、奶类和豆类、鱼禽肉蛋类、蔬菜和水果类、谷类。

生2:谷类占总摄入量最多,占总摄入量的47.4%。

生3:谷类的摄入量占圆的面积最大,油脂类的摄入量占圆的面积最小。

……5.师:扇形统计图是以什么方式表现出部分量与总量的关系的?(小组交流)生1:这个圆表示的是食物的总摄入量。

生2:扇形的大小表示的是各类食物在总摄入量中所占的百分比情况。

6.师小结扇形统计图的特点: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用圆内各扇形的面积表示各部分占总数的百分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内容:复式条形统计图
主备人:审核人:授课时间:月日
学习目标1、通过投球游戏,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2、能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学习重点
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

学习难

如何确定纵轴的单位长度。

口算训练
12= 22= 32= 42= 52=
62= 72= 82= 92= 102=
一、温故知新:
在收集数据时,我们常用画()的方法,常见的统计图有()、()、()三种。

二、自主探究
1、自学课本59页,完成下列问题。

(1)分别用两个条形统计图表示表中的数据。

单手投球情况统计图双手投球情况统计图
(2)观察课本上的这幅条形统计图,和我们自已画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从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3)为何选用两种颜色的直条?。

2、各抒己见:
(1)纵轴每格代表几米?
(2)最下面一格为何用折线?
3、大舞台:
(1)独立完成课本60页的试一试
(2)比一比:谁的图画得好。

(3)说一说:与绘制单式条形统计图相比,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该注意些什么?。

(4)观察你们绘制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说说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三、交流展示
四、当堂检测
1、收集我校各年级男、女生人数的数据。

年级一二三四五六
男生
女生
2、将收集到的数据绘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3、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信息:。

问题:。

收获
反思
六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内容:复式折线统计图
主备人:审核人:授课时间:月日
学习目标
1、通过对两个城市月平均降水量的研究,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从折线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学习
重点
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中数据的变化情况。

学习
难点
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中数据的变化情况。

口算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一、温故知新:
1、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不但能(),而且能()。

2、要反映某地近五年来降水量的升降情况,应绘制()统计图。

3、要反映某校去年各年级男、女生人数情况,应绘制()统计图。

二、自主探究
1、学习课本61页的内容。

(认真阅读,解答下列问题)
(1)观察表中的数据,说说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观察甲城市折线统计图,你又得到什么信息?说说降水量的变化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观察乙城市折线统计图,你又得到什么信息?说说降水量的变化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要清楚地比较两城市降水量的变化情况,绘怎样的统计图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尝试分析:
(1)观察课本62页的统计图完成说一说。

(2)说说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练兵场
独立完成课本63页的统计图和问题。

三、交流展示
四、当堂检测
在2009~2011年这三年中,山西省的应届高中毕业生要升入清华大学的理科高考录取分数线分别是666分,640分,641分,要升入山西大学的理科高考录取分数线分别是534分,545分,522分。

1、根据以上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2、根据统计图完成下面的问题:
(1)2010年全国高考理科总分是750分。

那么,能被山西大学录取的成绩要占总分的()%,而能被清华大学录取的成绩要占总分的()%。

(除不尽的百分号前保留整数)
(2)清华大学的理科录取分数线与山西大学相比,每年大约要相差()分。

如果今年山西大学理科录取分数线是533分,请你估计一下清华大学今年的理科录取分数线大约是()分。

(选做)
(3)从图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

(4)从录取分数线上你能感受到一些什么?你是否认为你从现在开始就应该努力学习呢?说说你的想法。

收获
反思
六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内 容:统计(复习实践课)
主备人: 审核人: 授课时间: 月 日
学习 目标 、掌 1.掌握条形和折线统计图表示统计数据的方法,加深对条形和折线统计图
所表示的数据的理解,能利用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

2.联系实际进行统计,经历统计过程,体会统计在实际中的应用和作用,培养统计的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学习 重点 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理解和应用 学习 难点
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理解和应用
一.复习
(1)复习复式条形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有关知识。

(2)说说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二.自主探究
1.投影出示P64练习第1题的统计表。

先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画法,再回答表后问题。

(1)2001年与1991年相比,哪些行业的人数增加了?哪些行业的人数减少了? (2)2001年与1991年相比,哪个行业的人数增加最多?哪个行业的人数减少最多? (3)结合这个地区的总人口是增加还是减少?写理由。

2.尝试画条形统计图。

3.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完成下图(第2题)。

投影出示P64练习四第2题。

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请学生说说是画什么统计图? (1)学生自己试一试,完成统计图。

(2)学生交流互评。

(3)教师小结。

三、学生实践活动
1、请学生测量全班的身高,并把数据记录下来。

2、学生完成书中表格。

3、师生核对。

小结。

4、完成书中复式条形统计图。

提问:你认为完成一项统计要经过哪些过程,
说明:一项完整的统计,先要收集数据并进行分类整理,再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或5.做P65练习四实践活动第(3)小题。

让学生看第3题,说一说第3题的题意和从统计表里知道了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合作研究,派代表发言。

2.统计表表示出相关的数据,然后对数据作出比较,分析、推理和判断。

四.实践性练习
1.做补充练习。

让学生了解题意。

要求两名学生相互合作,按要求从复印的身高记录上收集自己和同伴的身高数据。

要求在课本上制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让学生与自己的同伴讨论从图中能得出哪些结论。

组织学生在班内交流自己得出的结论。

提问;你认为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还可以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的数据,帮助我们进行分析?
2.统计家庭电话费支出情况。

让学生拿出事先收集的家庭电话费支出情况,要求学生看一看每月的支出的金额。

你能与自己的同桌同学合作,制作出你们两家的电话费支出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吗?学生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制作的复式折线统计图,看看你们家的电话费支出情况怎样,比比两家去年下半年的电话费支出有什么不同。

收获
反思
六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内 容:整理与复习二
主备人: 审核人: 授课时间: 月 日
学习 目标 、掌 1.能整理知识《比的认识》;会根据比的意义来理解比的化简及比的应用。

2.回顾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学会整理各类统计图。

3.提高整理知识的能力,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 重点 比的认识及统计的归类整理 学习 难点
比的认识及统计知识的应用
一.回顾与交流
1.在《比的认识》这一单元中,你学到了什么?与同伴进行交流。

然后整理。

2.在《统计》这一单元,你学到了什么?与同伴进行交流。

然后整理。

3.根据学到的知识,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尝试解决,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对
于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放入“问题银行”中进行集体交流)
二.实际应用“练一练” 1.生独立完成第1题。

巩固比的概念,体会生活和数学中的某些概念就是用“比”来定义的。

如速度、
圆周率、单价……
你还能再举一些类似的例子吗?
2.独立完成第2题。

在这个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
3.独立完成第3题。

怎样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呢?需要注意什么?然后完成课本第3题。

4.独立完成化简比(课本第4题),然后说一说化简比与求比值的不同。

5.根据比的意义独立完成课本第5、6、7题。

收获
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