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1)三种价态变化的配平 例:①FeS2+O2—Fe2O3+SO2
②C+S+KNO3—CO2+K2S+N2
练习:①Cu2S+HNO3—Cu(NO3)2+NO+H2SO4+H2O ②Fe(NO3)2—Fe2O3+NO2+O2 ③P+CuSO4+H2O—Cu3P+H3PO4+H2SO4
答案:①3、22、6、10、3、8 ②4、2、8、1 ③11、15、24、5、6、11
2
22
③11、15、24、5、6、11
练习:①Fe O +HNO —Fe(NO ) +NO+H O (2)R2O8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把Mn2+氧化成MnO4-,
2SO3溶液30mL,恰好将
3 22溶液中,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
3
33
2
(7)在一定条件下,RO3n-与I-发生反应如下:
②Fe P+HNO —Fe(NO ) +NO+H PO +H O 例:Mn2++S2O82- +H2O—SO42- +MnO4- +_____
种离子的溶液混合在一起,充分反应后,若
C.(1)溶液中有I-,则一定M无nO_4_- F_e_3+一定有Fe_2-___(指上述 四种离子)
D.(2)溶液中有Fe2+,则一定无Mn_O_4-__可能还有I-_或_F_e3_+__
E.(3)溶液 中有Fe3+,则一定无I- ____可能还有MnO4-或Fe2+
4克的二氧化锰被还原,则有多少摩盐酸被氧化?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氧化还原反应的“三大”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氧化还原反应的“三大”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知识梳理1.氧化还原反应规律(1)价态规律 ①元素处于最高价,只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只有还原性;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如Fe 3+、Cu 2+只有氧化性,S 2-、I -只有还原性,Cl 2、Fe 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②价态归中规律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该元素价态的变化一定遵循“高价+低价―→中间价”。
而不会出现交叉现象。
简记为“两相靠,不相交”。
如在反应KClO 3+6HCl===KCl +3Cl 2↑+3H 2O 中,氧化产物是Cl 2,还原产物是Cl 2,1 mol KClO 3反应时转移电子数是5N A .③歧化反应规律“中间价―→高价+低价”。
具有多种价态的元素(如氯、硫、氮和磷元素等)均可发生歧化反应,如:Cl 2+2NaOH===NaCl +NaClO +H 2O 。
1 mol Cl 2反应时转移电子数为N A 。
(2)强弱规律①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一般遵循强氧化剂制弱氧化剂,强还原剂制弱还原剂,即“由强制弱”。
在反应中,较强氧化性的氧化剂跟较强还原性的还原剂反应,生成弱还原性的还原产物和弱氧化性的氧化产物。
如根据反应Cl 2+S 2-===S ↓+2Cl -,可以确定氧化性Cl 2>S ,还原性S 2->Cl -。
②先后规律a .同时含有几种还原剂时――→加入氧化剂将按照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反应。
如:在FeBr 2溶液中通入少量Cl 2时,因为还原性Fe 2+>Br -,所以Cl 2先与Fe 2+反应。
b .同时含有几种氧化剂时――→加入还原剂将按照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反应。
如在含有Fe 3+、Cu 2+、H +的溶液中加入铁粉,因为氧化性Fe 3+>Cu 2+>H +,所以铁粉先与Fe 3+反应。
(3)守恒规律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及应用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及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及应用 16的规律及应用 14的规律及应用 9的规律及应用 8的规律及应用 5的规律及应用 3的规律及应用 1是化学反应中Z为重要的反应之一,其普遍运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比方说,自然界存在的自燃现象、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及生活中化学电池等运用。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及应用 16的规律及应用 14的规律及应用 9的规律及应用 8的规律及应用 5的规律及应用 3的规律及应用 1的规律及应用 1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及应用 16的规律及应用 14的规律及应用 9的规律及应用 8的规律及应用 5的规律及应用 3的规律及应用 1是在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具有相应的升降变化的化学反应。
在反应过程中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化学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及应用 16的规律及应用 14的规律及应用 9的规律及应用 8的规律及应用 5的规律及应用 3的规律及应用 1。
这种反应可以理解成由两个半反应构成,即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此类反应都遵守电荷守恒定律。
在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及应用 16的规律及应用 14的规律及应用 9的规律及应用 8的规律及应用 5的规律及应用 3的规律及应用 1里,氧化与还原必然以等量同时进行。
两者可以比喻为阴阳之间相互依靠、转化、消长且互相对立的关系。
其反应实质是:(1)强弱律:反应中满足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2)价态律:元素处于Z高价态,只具有氧化性;元素处于Z 低价态,只具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既具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3)转化率:同种元素不同价态间发生归中反应时,元素的化合价只接近而不交叉,Z多只能达到同种价态。
(4)优先律: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及应用 16的规律及应用 14的规律及应用 9的规律及应用 8的规律及应用5的规律及应用 3的规律及应用 1中,氧化剂遇到多种还原剂时,先和还原剂Z强的反应。
(5)守恒定律: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有关概念之间的关系:常见氧化剂、还原剂:一、“两强两弱”规律:对于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除高温、电解条件),总是强氧化性物质和强还原性物质反应生成弱氧化性物质和弱还原性物质。
即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应用有二:1、判断微粒氧化性、还原性的相对强弱。
例如:根据反应式:(1)2Fe 3++2I -=2Fe 2++I 2,(2)Br 2+2Fe 2+=2Br -+2Fe 3+,可判断离子的还原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 ( )A .Br -、Fe 2+、I -B .I -、Fe 2+、Br -C .Br -、I -、Fe 2+D .Fe 2+、I -、Br -常见氧化剂非金属单质:Cl 2、Br 2、O 2等含有高价元素的化合物:浓H 2SO 4、HNO 3、FeCl 3、KMnO 4、MnO 2、K 2Cr 2O 7等 过氧化物:Na 2O 2、H 2O 2等某些不稳定含氧酸:HClO 等常见还原剂活泼金属:K 、Na 、Mg 、Al 等非金属离子或低价态化合物:S 2-、H 2S 、I -、HI 、SO 2、H 2SO 3、Na 2SO 3、FeCl 2、CO 等 非金属单质及其氢化物:H 2、C 、Si 、NH 3等2、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能否发生。
例如:已知I-、Fe2+、SO2、Cl-和H2O2均具有还原性,它们在酸性溶液中还原性强弱的顺序为Cl-<Fe2+<H2O2<I-<SO2,则下列反应不能发生的是()A.2Fe3++SO2+2H2O=2Fe2++SO42-+4H+B.I2+SO2+2H2O=H2SO4+2HIC.H2O2+H2SO4=SO2↑+O2↑+2H2OD.2Fe2++I2=2Fe3++2I-二、“高氧、低还、中兼”规律对于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原子而言,最高价态只具有氧化性,最低价态只具有还原性,中间价态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及应用

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及应用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最基本的一类反应,也是最常见的一类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通常是指化学物质之间的电子转移反应,其中一个物质失去电子并被氧化,而另一个物质则获得电子并被还原。
氧化还原反应在生命和环境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生物体内的呼吸和光合作用都是基于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而工业废气排放中的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则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来减少它们的环境影响。
以下是氧化还原反应中常见的规律和定义:氧化: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的过程被称为氧化。
在这个过程中,物质会变得更加正电荷,而电子会被释放出来。
氧化剂:氧化剂是一种能够接受电子的物质。
氧化剂通过氧化其他物质来取得电子,从而被还原。
氧化数:氧化数是一个用于描述一个原子或离子所失去或获得电子的数字。
在某些情况下,氧化数可以用于确定化学反应中物质的氧化还原状态。
半反应式和全反应式:化学反应可以被分为半反应式和全反应式。
半反应式只描述反应中一种物质的氧化或还原,而全反应式则描述整个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和环境管理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有机化工产品的生产中通常使用氧化还原反应。
例如,乙烯氧化可以通过在高温下将乙烯和空气反应得到乙醛。
在污水处理中,氧化还原反应被用于去除水中的有机化合物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
氧化剂例如臭氧和过氧化氢可用于氧化和去除污染物,而还原剂例如铁和锌可以用于还原和沉淀污染物。
在锂离子电池中,氧化还原反应被用于产生电子。
锂离子从负极迁移到正极时,正极形成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则发生还原反应,产生电子。
总的来说,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最基本和最常见的反应之一。
了解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和应用是更深入理解化学反应和环境保护的关键。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及其应用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及其应用李文清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内容。
本文着重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一些基本规律及其应用,供同学们参考。
一. 表现性质规律当元素具有可变化合价,一般化合价处于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时只具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时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利用此规律可判断物质是否具有氧化性及还原性,但不能判断物质氧化性及还原性的强弱。
例1. 下列各组物质中,每种物质都既能被氧化又能被还原的是()A.B.C.D.解析:每种物质都既能被氧化又能被还原,即每种物质都既具有还原性又具有氧化性,利用上述规律可逐一筛选。
A项中,都含有中间价态的元素,它们既能被氧化又能被还原,但一般只具有氧化性,虽然其中含有价的氧元素却很难被氧化。
B项中,,一般只能被还原。
C项中,和分子中既含较高价态的氢元素,又含有较低价态的硫元素或氯元素,中的S显+4价,属于硫元素的中间价态,故该组中每种物质都既能被氧化,又能被还原。
D项中,中+1价钠元素氧化性极弱,故只具有还原性。
答案:(C)。
二. 两强两弱规律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强氧化性物质+强还原性物质弱氧化性物质+弱还原性物质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即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利用此规律可判断在相同条件下物质氧化性及还原性的强弱以及在同一状态下能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例2. 有A2、B2、C2三种单质进行如下反应:(1)三种单质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
(2)三种离子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
(3)若能发生反应,那么能否发生反应?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解析:利用两强两弱规律由前一方程式可判断氧化性,还原性,后一方程式可判断出氧化性,还原性。
则这三种单质氧化性的顺序是,这三种离子的还原性顺序是由(3)若能发生反应,即可判断氧化性,而前边已判断,则,所以不能发生反应,若反应,则不符合两强两弱规律。
例谈氧化还原反应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例谈氧化还原反应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主要有:
1.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即氧化剂得到电子,还原剂失去电子。
2.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是氧化还原反应计算的基础,可以根据化合价升降法进行配平。
3.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可以通过计算得到电子或失去电子的数量,从而得出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比例关系。
应用方面:
1.氧化还原反应在工业上的应用:如在金属冶炼中,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将金属从矿石中提取出来;在化学工业中,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合成有机物等。
2.氧化还原反应在生物体内的应用:生物体内的氧化还原反应是生命活动的基础,如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
3.氧化还原反应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可以处理环境污染问题,如通过氧化剂将有毒物质转化为无毒物质,或通过还原剂将某些金属离子还原为金属单质等。
以上就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希望对解决您的问题有所帮助。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及应用课件(40张)

• 例如,不同价态硫之间可以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是
• 注:⑤中不会出现H2S转化为SO2而H2SO4转化为S的情况。 • (3)歧化反应规律。 • “中间价―→高价+低价”。 • 具有多种价态的元素(如氯、硫、氮和磷元素等)均可发生歧化反应,如
配平),生成 1 mol CO2 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4 mol( )
(14)反应 2NH4Cl+4CuO△,3Cu+CuCl2+N2↑+4H2O,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
的量之比为 2∶1( )
(15)反应 4Fe2++4Na2O2+6H2O===4Fe(OH)3↓+O2↑+8Na+,每 4 mol Na2O2 发生反应,转移 4 mol e-( )
2
考点突破
价态规律、对立统一思想应用★★★★★
• 1.已知在热的碱性溶液中,NaClO发生如下反应:3NaClO===2NaCl+ N( aClO)3。在相同条件下NaClO2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其最终产物是
• A.NaCl、NaClO • C.NaClO、NaClO3 • 【答案】B
B.NaCl、NaClO3 D.NaClO3、NaClO4
的组合是( )
①氧化剂是 H3AsO3 ②还原性:Cl->As ③每生成 1 mol As,反应中转移电 子的物质的量为 3 mol ④M 为 OH- ⑤SnCl26-是氧化产物
A.①②④⑤
B.①③⑤
C.①②③④
• 【答案】B
D.只有①③
【解析】3Sn2++2H3AsO3+6H++18Cl-===2As+3SnCl26-+6M 中:①As 元素 的化合价降低,则氧化剂是 H3AsO3,所以正确。②Cl 元素的化合价在该反应中不变, 则不能比较 Cl-、As 的还原性,所以错误。③由反应可知,生成 1 mol As 时转移 3 mol 电子,所以正确。④由原子守恒可知,M 为 H2O,所以错误。⑤反应中 Sn 元素化 合价升高,则 SnCl26-是氧化产物,所以正确。综上所述,B 选项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节氧化还原反应导学案(第3课时)-------------------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得失电子守恒。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学习,练习归纳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学习,增强科学的态度、探索精神。
【学习重点】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新课导学】《导入》将Zn片加入Cu(NO3)2与AgNO3的混合溶液中,按反应的先后写出离子方程式。
一、强弱律: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则其对应的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就越弱;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则其对应的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就越弱。
二、优先律: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还原剂时,若加入氧化剂,则它首先与溶液中还原性最强的还原剂作用;同理,同时含有几种氧化剂时,若加入还原剂,则它首先与溶液中氧化性最强的氧化剂作用。
【例1】已知:Fe3++2I-==2Fe2++I22Fe2++Br2==2Fe3++2Br-向含有1molFeI2和2molFeBr2的溶液入2molCl2,此时被氧化的离子及对应物质的量分别是___________ 。
往FeBr2溶液入少量Cl2,哪种离子先被氧化?若改为FeI2呢?答案由于还原性I->Fe2+>Br-,所以往FeBr2溶液入少量Cl2,首先被氧化的是Fe2+;向FeI2溶液入少量Cl2,首先被氧化的是I-。
三、价态律:同种元素具有多种价态时,一般处于最低价时只具有还原性,处于最高价时只具有氧化性,处于中间价时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利用此规律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判断注意:①元素处于最高价,只具有氧化性,但不一定氧化性最强。
②金属元素无负价,F、O无正价。
【例2】下列微粒中:H+、Cu2+、Ag+、Fe2+、Fe3+、Cl-、S2-、I-、Na,其中只有氧化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还原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下列说确的是()A.含有最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一定具有强氧化性B.阳离子只有氧化性,阴离子只有还原性C.元素原子在反应中失电子越多,还原性就越强D.反应中同一反应物可能既可发生氧化反应又可发生还原反应四、转化律:含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化合价的变化遵循高价+低价→中间价,即“只靠拢,不交叉”(价态归中);同种元素相邻价态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O2与H2SO4(浓)之间,Fe2+与Fe3+之间,由于无中间价态而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1)归中反应:KClO3 + 6HCl == KCl+ 3Cl2↑+ 3H2O(2)歧化反应:(3)利用此规律可准确确定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4)【例3】H2S+H2SO4(浓)=S↓+SO2↑+2H2O如反应KClO3+6HCl(浓)===KCl+3Cl2↑+3H2O中,转移的电子数为5,而非6。
KClO3+6HCl(浓)===KCl得6e-+3Cl失6e-2↑+3H2O(错误)KClO3+6HCl(浓)===KCl得5e-+3Cl失5e-2↑+3H2O(错误)3.歧化反应规律思维模型“中间价―→高价+低价”。
具有多种价态的元素(如氯、硫、氮和磷元素等)均可发生歧化反应,如:Cl2+2NaOH===NaCl+NaClO+H2O。
深度思考1.往FeBr2溶液入少量Cl2,哪种离子先被氧化?若改为FeI2呢?答案由于还原性I->Fe2+>Br-,所以往FeBr2溶液入少量Cl2,首先被氧化的是Fe2+;向FeI2溶液入少量Cl2,首先被氧化的是I-。
2.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向浓H2SO4入H2S气体,1 mol浓硫酸转移电子数可能是6N A,也可能是2N A(√)解析H2SO4(浓)+3H2S===4S↓+4H2OH2SO4(浓)+H2S===SO2↑+S↓+2H2O前一反应中1 mol浓H2SO4转移6N A电子,后一反应中转移2N A电子。
(2)1 mol Cl2与Ca(OH)2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是2N A(×)解析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1 mol Cl2和Ca(OH)2反应,转移电子数应为N A。
同种元素不同价态该元素价态的变化一定遵循“高价+低价→中间价”的规律。
即同种元素不同价态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价态的变化“只靠拢,不交叉”。
例:2H2S+SO2=3S+2H2O,S元素的化合价从-2价和+4价归中到0价。
“互不交叉”是指,若反应后生成多种中间价态的产物,则遵从邻近变价,互不交叉的原则。
例:,S元素的化合价应从-2价变化为0价,从+6价变化为+4价。
而不能认为是从-2→+4价,+6→0价。
(5)可判断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原子间能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若有中间价态,则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若无中间价态,则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例:SO2与H2SO4(浓)之间,Fe2+与Fe3+之间,由于无中间价态而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五、守恒律:质:质量守恒。
电:电子转移的数目守恒。
即在同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升高总数=化合价降低总数;得电子总数=失电子总数。
这是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依据,也是有关氧化还原反应计算的依据。
例、硫酸铵在强热条件下分解,生成氨、二氧化硫、氮气和水。
反应中生成的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1∶3B.2∶3 C.1∶1D.4∶3[跟踪练习]在反应6KOH+3Cl2===KClO3+5KCl+3H2O中,失电子(被氧化)与得电子(被还原)的原子个数比是:()A.1:5 B、1:4 C.1:3 D.1 : 2例2.在FeBr2溶液入Cl2,先看到溶液变为棕黄(Fe3+),后看到溶液变为橙色(Br2),则还原性Fe2+Br-。
【例1】已知:Fe3++2I-==2Fe2++I22Fe2++Br2==2Fe3++2Br-向含有1molFeI2和2molFeBr2的溶液入2molCl2,此时被氧化的离子是___________ 。
【例3】在一定条件下KClO3与I2按下式反应:2KClO3+I2===2KIO3 +Cl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氧化性:I2>KClO3C.:KClO3>I2D.还原剂为KIO3,氧化剂为I2【例1】已知I-、Fe2+、SO2、Cl-和H2O2均有还原性,它们在酸性溶液中还原性的强弱顺序为SO2>I->Fe2+>H2O2>Cl-,则下列反应不可能发生的是( ) A.2Fe3++SO2+2H2O===2Fe2++SO2-4+4H+B.I2+SO2+2H2O===H2SO4+2HIC.2Fe2++I2===2Fe3++2I-D.H2O2+SO2===H2SO4【例3】将少量Zn片投入含Na+、Mg、Cu2+、Ag+的溶液中,最先得到的金属是( )A.Na B.Mg C.Ag D.Cu 氧化还原反应规律1、表现性质的规律:“高氧、低还、中兼”规律(价态律)同种元素具有多种价态时,处于最低价时只具有还原性,处于最高价时只具有氧化性,处于中间可变价时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例如:S元素:化合价-2 0 +4 +6代表物H2S S SO2H2SO4(浓) S元素的性质还原性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氧化性2.守恒规律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升高总数=化合价降低总数,即失电子数=得电子数。
如:MnO2+4HCl(浓) MnCl2+2H2O+Cl2↑,在此反应中,当有1 mol氯气生成时,有______mol电子发生转移,参加反应的MnO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参加反应的HCl 与被氧化的H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
【例4】24 mL 0.05 mol/L Na2SO3溶液恰好与20 mL 0.02 mol/L K2Cr2O7溶液完全反应,则元素Cr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为( )A.+6 B.+3 C.+2 D.0【例5】锌与极稀的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锌、硝酸铵和水。
当生成1 mol 硝酸锌时,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A.2 mol B.1 mol C.0.5 mol D.0.25 mol1.下列说确的是( )A.含有最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一定具有强氧化性B.阳离子只有氧化性,阴离子只有还原性C.元素原子在反应中失电子越多,还原性就越强D.反应中同一反应物可能既可发生氧化反应又可发生还原反应2.下列物质中,按只有氧化性、只有还原性、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顺序排列的一组是( )A.F2K HCl B.Cl2Al H2C.NO2Na Br2D.O2SO2H2O3.根据下列反应判断有关物质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H2SO3+I2+H2O===2HI+H2SO42FeCl3+2HI===2FeCl2+2HCl+I23FeCl2+4HNO3===2FeCl3+NO↑+2H2O+Fe(NO3)3A.H2SO3>I->Fe2+>NO B.I->Fe2+>H2SO3>NOC .Fe 2+>I ->H 2SO 3>NOD .NO>Fe 2+>H 2SO 3>I -4.m mol Cu 2S 与足量的稀HNO 3反应,生成Cu(NO 3)2、H 2SO 4、NO 和H 2O 。
则参加 反应的硝酸中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A .4m molB .10m mol C.10m 3 mol D.2m 3mol 5.氮化铝(AlN ,Al 和N 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27和14)广泛用于电子、瓷等工业 领域。
在一定条件下,AlN 可通过反应Al 2O 3+N 2+3C=====高温2AlN +3CO 合成。
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 )A .上述反应中,N 2是还原剂,Al 2O 3是氧化剂B .上述反应中,每生成1 mol AlN 需转移3 mol 电子C .AlN 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D .AlN 的摩尔质量为41 g6.有下列三个氧化还原反应:①2FeCl 3+2KI===2FeCl 2+2KCl +I 2 ②2FeCl 2+Cl 2===2FeCl 3③2KMnO 4+16HCl===2KCl +2MnCl 2+8H 2O +5Cl 2↑若溶液中有Fe 2+、I -、Cl -共存,要除去I -而不影响Fe 2+和Cl -共存,可加入的试剂是( )A .Cl 2B .KMnO 4C .FeCl 3D .HCl7.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比氧化产物强,还原剂的还原性比还原产物强, 已知X 2、Y 2、Z 2、W 2四种物质的氧化性强弱顺序为:W 2>Z 2>X 2>Y 2,则下列氧化 还原反应能发生的是( )A .2W -+Z 2===W 2+2Z -B .2Y -+W 2===Y 2+2W -C .2Z -+X 2===Z 2+2X -D .2X -+Y 2===X 2+2Y -8.有反应①2H 2O +Cl 2+SO 2===H 2SO 4+2HCl②2KMnO 4+16HCl===2KCl +2MnCl 2+5Cl 2↑+8H 2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