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鹿阜镇紫玉小学陈丽红

教学的过程不应只是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学会”,更应该是让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让学生“会学”的过程。从“学会”到“会学”,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呢?

一、树立五种意识,确保学生主动参与

1.目标意识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教师必须增强课堂教学的目标意识,让学生的参与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当教师发现学生偏离目标时,要适当进行修正,克服参与过程中的随意性、盲目性。

2.民主意识

教师要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把学生作为朋友。在教学中多采用鼓励的语言、商量的口气,尊重学生的每一个想法,允许学生犯错,让学生主动改正,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参与学习。

3.调控意识

让学生主动参与,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教师的课堂调控就显得尤为重要。既不能放任自流,让学生随心所欲,也不能处处束缚,使学生无所适从。教师不仅要在学生的注意力、情感、思维等方面进行调控,还要在课堂的氛围。节奏上进行调控。

4.情感意识

人的情感与认知过程是紧密联系的,学生的参与过程都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当学生与教师感情融洽时,就可提高其参与的兴趣,激发学习的欲望,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我乐学”上来,

从而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掌握技能。

5.创新意识

教育的创新首先是教师的创新。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提出新的见解和独到的想法,培养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索、自主研究的精神。对学生提出的一些“奇思怪想”不要一棍子打死,允许对问题发表不同的、有创新性的见解。

二、通过多种活动,强化学生主动参与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每个孩子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动手、动脑、动口,使全体学生都能自始至终地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愿意参与

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小学生一般都具有好奇、好问的探究心理。创设问题情境,能够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引起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把知识的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激起学习的欲望。

2.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能够参与

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它要求学生们在由2-6人组成的异质性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在课堂中开展合作学习,能够密切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使教师从“权威”角色向“同伴”角色转化,从“讲师”角色向“导师”角色转化;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氛围。开展合作学习还能够活跃学生思维,增大思维强度,从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方法中得到启发,从而对问题的理解更丰富、全面,促进思维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另外,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上,通过充分的课堂交往,营造了一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氛围。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发表意见,不仅使课堂上的学习气氛轻松愉快,也使学

生的认知能力得以充分发挥。尤其是对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学习进度、个性特征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学生来说,合作学习弥补了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

3.鼓励动手操作,让学生乐于参与

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在知识的构建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本身的特点,有意识地设置学生动手操作的情境,使课堂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的有序状态之中。小学生生活经验少,对一些知识缺乏感性认识。课堂上,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操作材料,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如学生对长度单位认识不够,教师可用卷尺、米尺、格尺、直尺等工具,让学生动手量一量课桌边的长度、铅笔的长度、教室的长和宽等,通过动手操作,多种感官互相协调配合,使学生对长度单位有了感性认识。在课堂上,把握时机让学生去摆一摆、折一折、分一分、称一称、量一量、摸一摸、数一数、涂一涂、拼一拼,等等,都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4.提供多样训练,让学生善于参与

在教学中,通过练习,学生才能将所获得的知识逐步内化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为激励学生继续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练习题设计上要讲求实效,讲求梯度,讲求形式。练习的设计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数量和质量的结合,既要注重练习的数量,更要注重练习的质量,提高练习的效率,让学生的多种技能得到锻炼;二是形式和内容的结合,通过新颖的形式将练习的内容展示给学生,能提高学生对练习的兴趣;三是个体与群体的结合,练习时既能考虑全班学生,也能兼顾优秀学生和个别欠佳生。有针对性的练习,可以激励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不同角度积极参与学习,探索知识,同时也能培养学生

思维的创造性,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

三、合理组织教材,使之成为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载体

1.适当引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教学内容,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教师要适时引入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使之与知识点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情境中参与学习,感受到学习的知识可以在生活中加以运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将生活中的购房、买菜等引人数学课堂;将身边的各种人物引入作文课堂,等等。

2.恰当运用开放化的教学内容

实践表明,答案越是单一的问题,学生的参与度越低。教师如能适当地改变教材,使内容开放化,让答案不再单一,就能极大地鼓励学生参与。

3.合理组织活动化的教学内容

活动课是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最好时机,但它必须由相应的活动教材保证。活动教材不能游离于课本之外,另起炉灶,必须源于教材。教师将教材内容进行整合,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让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如将“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练习课变成以学号判断整除的游戏:课前为学生编好学号,课上教师发令,能被2整除的学号站起来,能被5整除的站起来……

将一堂枯燥的复习课变成了一堂趣味盎然的游戏课,大大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

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自主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思考、探索、实践、总结,才能真正实现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主动参与式课堂教与学研究

《小学语文主动参与式课堂教与学研究》 中期研究报告 《小学语文主动参与式课堂教与学研究》于2011年12月正式批准为是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2011年第九期课题,2012年9月12日进行了课题开题论证。在开题后的一年多时间里,课题组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与研究, 汇报如下: 一、对课题核心概念的再认识 在课题的实施方案中,我们对课题核心概念的认识和描述属于大量文献的综合借鉴,缺乏独特的个性化认识。开题论证之后,我们课题组针对专家提出的意见,并结合自身的理解,对课题中几个核心概念反复商议论证,我们认为:本课题中的——主动: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主体性水平,是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在课堂中表现为学生强烈的主体意识和自我意识,即学生的行为、思维和情感等都自觉地融入教学活动。它是一种学习 态度,也是一种进取精神。 参与:指的是学生个体介入到群体活动的一种状态,是指学生积极介入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成为其中的积极成分(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有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获取知识发 展能力。

主动参与式: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一种方式。它提倡教师的教以学习者的“学”为中心,以主体参与为基本理念,努力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情境,唤起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以教学对话引领课堂主体间性交互,创设思维时空,力图使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人在情感、思维、行为都投入 到教学的活动中,从而获得发展。 小学语文主动参与式课堂教与学研究:小学语文主动参与式学与教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的统合。从教的方面看,教师以主体间性的教学关系为基础,以主体参与为基本理念,以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参与行为特征及发展规律为依据,借鉴激励和期望心理学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积极探索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学习的方法、策略,从而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帮助他们形成一种主动探求知识,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自主的学习方式;从学的方面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激发主体意识,主动参与语文教学活动,通过参与体验、探究、创造性的活动提高语文素养,实现主体建构与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的再确定 2012年9月开题论证结束后,综合专家论证意见和区域语文教育实际,课题中心组迅速组织实验学校代表就主要研究内容召开了专门研讨会议,几经筛选、整合与修改,最终确定如下:

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鹿阜镇紫玉小学陈丽红 教学的过程不应只是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学会”,更应该是让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让学生“会学”的过程。从“学会”到“会学”,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呢? 一、树立五种意识,确保学生主动参与 1.目标意识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教师必须增强课堂教学的目标意识,让学生的参与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当教师发现学生偏离目标时,要适当进行修正,克服参与过程中的随意性、盲目性。 2.民主意识 教师要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把学生作为朋友。在教学中多采用鼓励的语言、商量的口气,尊重学生的每一个想法,允许学生犯错,让学生主动改正,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参与学习。 3.调控意识 让学生主动参与,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教师的课堂调控就显得尤为重要。既不能放任自流,让学生随心所欲,也不能处处束缚,使学生无所适从。教师不仅要在学生的注意力、情感、思维等方面进行调控,还要在课堂的氛围。节奏上进行调控。 4.情感意识 人的情感与认知过程是紧密联系的,学生的参与过程都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当学生与教师感情融洽时,就可提高其参与的兴趣,激发学习的欲望,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我乐学”上来,

从而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掌握技能。 5.创新意识 教育的创新首先是教师的创新。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提出新的见解和独到的想法,培养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索、自主研究的精神。对学生提出的一些“奇思怪想”不要一棍子打死,允许对问题发表不同的、有创新性的见解。 二、通过多种活动,强化学生主动参与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每个孩子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动手、动脑、动口,使全体学生都能自始至终地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愿意参与 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小学生一般都具有好奇、好问的探究心理。创设问题情境,能够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引起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把知识的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激起学习的欲望。 2.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能够参与 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它要求学生们在由2-6人组成的异质性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在课堂中开展合作学习,能够密切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使教师从“权威”角色向“同伴”角色转化,从“讲师”角色向“导师”角色转化;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氛围。开展合作学习还能够活跃学生思维,增大思维强度,从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方法中得到启发,从而对问题的理解更丰富、全面,促进思维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另外,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上,通过充分的课堂交往,营造了一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氛围。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发表意见,不仅使课堂上的学习气氛轻松愉快,也使学

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做到有效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做到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关键要看学生的学习成效。怎样的课堂教学才算是有效的,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课前准备,树立“有效”理念 教学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没有先进的教学观念,再好的教材,再完善的教学方法,也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 教学目标的合理设定是有效教学的要素之一。有了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才有了方向,学生的学习才不会走向岔道。 2. 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把设计“教师如何教”转变为设计“学生如何学”,3.对于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反问自己:我设计的这个环节,对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效?我设计的这个问题,能否使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我这样引入新课,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这组习题,以什么方式让学生参与,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课上的每一分钟都有效的目的。 二、激发兴趣,奠定“有效”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带着兴趣学习是教学的一个最简单有效的法则。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活动情境,可以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实践中,使学生在情绪上引起共鸣,发现数学奥秘。激发学生渴求知识的浓厚兴趣,让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积极情感和愿望。 2、利用好奇心,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各种手段诱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产生欲罢不能的激情。如联系身边的实际,把例题转换成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的问题,教材中有些应用题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不紧,学生常常感到这些题与己无关,因而探索活动显得不够主动积极。教师可以“换汤不换药”,将学习内容生活化,便于有效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求知欲。 3、鼓励与宽容,呵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对学生进行激励,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自信心。当学生取得成功时,可以产生一种满足,快乐、自豪等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哪怕是在学习上表现出的一点点兴趣,教师也要珍惜与呵护。要多表扬,少批评,

对开放式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开放式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开放式课堂教学,是针对过去“封闭性”教学而言,即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减少“指令性”的成份,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多角度、多方面地探求和运用知识,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下几种现象引起了我的思考。 一、教师“善意”的暗示是否多多益善?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总是希望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去想、去说,不断进行提醒、暗示。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于是教师抱怨自己倒霉,学生也感到自卑。这样,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也很厌烦。事实上,结果的获取并非重要,关键是要让学生学到方法,悟出道理,提高能力。教师的思维不能替代学生的思维,个别学生的思维可能超越教师,出现新颖而奇特的想法。因此,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倡导“思维无禁区”。少些“善意”提示,多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空,从而让学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长度单位”时,放手让学生参与讨论:“怎样测量从家到学校的路程?”几分钟后,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先测量一分钟走多远,我每天从家到学校走15分钟,就可以算出家到学校的路程。”有的说:“如果他在路上玩的话,15分钟就不准确了。”有的说:“我走两步是一米,数一数从家里到学校走多少步,就可以算出结果”……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思维非常活跃,既提出了有关的数学问题又结合生活实际考虑到安全问题。创造需要的是心灵的自然放松,任何压抑、干扰、胆怯和拘谨都会冷却创造的温床、窒息创造之芽。试想,如果教师事先进行暗示,学生能想出这么多的方法吗?敢大胆地评价别人的想法吗? 二、“开放学习”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智商吗?开放的课堂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让学生拥有学习的自主权、选择权和知情权,从而诱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非智力因素,开启学生的智力,使智商和情商产生和谐共振。积极的情感体验,既能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并使学习目标获得最大可能的实现,又能让学生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从而影响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要特别关注学生被激发起的求知冲动以及平衡这种冲动的欲望满足的成功体验。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学习封闭在“知”与“不知”的动态平衡上,而要开放到整个个体充分活动的“问题”与“解决”的空间上,使他们在一次次的问题解决过程中获得一次次积极的情感体验。例如二年级数学第四册练习里有这样一道题:“50个同学去划船,有下面两种船,大船坐6人,每条租金8元,小船坐4人,每条租金6元,请你设计几个租金方案,哪一个方案比较合理?”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设计出多种方案。哪一个方案更合理?大多数学生觉得应该从价钱方面考虑,找出最佳方案;也有的学生认为只要坐得舒服,价钱贵一点无所谓;还有的学生提出既要少花钱又要办好事……通过对上述生活问题的思考、观察、假设、探索与尝试解决,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智商和情商相得益彰,从而增强了学习教学的兴趣和信心,提高了数学素养。 三、学生的“自由”就是课堂的“开放”吗?有的教师认为,“开放式学习”就是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学生可以随意选择自己喜欢的坐姿、采用自己喜欢的算法,教师或同伴不能否定学生的想法,否则就是伤害学生自尊心……一位老师在教学“两位数加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的教改汇报课上,出示算式:97+129= 356+87=;大部分学生很快做完了,可是有两个学生做得很慢。我走近一看:原来他们正扳着手指计算这两道题。下课后,我和授课的老师交流,原来这位老师很早就发现这两个孩子喜欢扳手指做计算题。“你采取过哪些措施吗?”而他去振振有词地说:《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鼓励算法多样化”,既然允许算法多样化,学生就可以选择他喜欢的做法,这既是学生的自由,又体现了课堂的开放。这位同仁的话让我深思:学生的这种“自由”就是所谓的课堂的“开放”吗?如果“扳手指计算”也是一种算法的话,那么教师就更应该让学生学会“多中选优,择优而用”。提倡算法多样化,不论是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还是给学生提供开放的时空,都应该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条件下让学生真正获得发展。否则就违背了“开放式教学”的初衷,变成“放任自流”。 四、“学会了”是“开放学习”中评价的全部吗?《教学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例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学生采取“一个三角形剪拼、两个三角形拼、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等方法,把三角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进而自主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应该说整个课堂教学是开放的,可是教师的评价语言只限于单一的“你真聪明”“你真会”来自教师的最后一问:“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这种自我评价只关注了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而忽略了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如果教师这样问:“这节课你最高兴的一刻是什么

小学数学参与式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小学数学参与式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行参与式课堂教学能够让学生与教师一起营造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参与式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参与式课堂教学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在学习过程中找到乐趣。下面谈谈小学数学中运用参与式课堂教学的措施。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进行课前预习 学生对教材进行课前预习能够让学生学会独立学习。且课前预习也是课堂教学中最基础的学习过程,同时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最关键的措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尤其重视课前预习,通过教师带领给学生做出示范,在学生学会预习的方法以后,再由学生独立进行预习。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设计课堂教学计划 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计划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从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由简至繁,逐渐突出重点内容,将知识连贯在一起,做到环环相扣,健全数学知识系统,方便学生日后进行复习

与学习。另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参与式课堂教学其实就是将一堂课区分出两个部分,在课堂的前15分钟,教师要将本节课的知识点教给学生,而剩余的时间,则让学生自主进行学习,主动思考或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并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逻辑思维。 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推广参与式教学 参与式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求教师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与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分组,且每个小组中要具备不同层次的学生,并要包含优、中与学困生,这样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顺利地进行,并且每个小组成员要实现互帮互助,共同发展。营造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成绩。 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做好小组成果展示工作 由于小学生正处在表现欲望比较强烈的特殊阶段,他们往往期望被教师表扬与得到同学的肯定,所以在这一阶段进行数学教学,教师就要在课堂中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并给予适当的表扬与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中采取参与式教学,可以将小组成员中共同完成的成果展示给其他学生,并要评选出优秀小组,以此来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意识,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成员所展示的成果来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要及时调整教学方针与方案,满足学生的需要。

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探究

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到生物探究实验中 苑益萍 以往的实验教学中验证性实验多于探究性实验,定量实验多于定性实验,要求学生设计或参与的实验过少。以往的实验课,就是教师教学生“动手”做实验,以此作为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主要教学形式。在实验课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目标往往限于教学生学会教材中给定的一种方法,或者验证一个已知的事实。教师十分重视“动手”的规范训练;强调教学生“学会使用——”,“学会制作——”,强调学生要了解实验的直接结果;强调学生要记住“应该如何做”,而不够强调“为什么这样做,而不那样做”,更不强调“更好的做法是什么”。这样,一堂实验课下来,学生只是把前人做过的实验依葫芦画瓢地重复一遍,收效甚微。感觉做与不做一个样。这种模式显然不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能力的培养。 现代生物学的实验教学思想是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地设计、操作过程,获得具体的经验,从而达到形成、巩固并扩充科学概念和理论的目的。如初中的“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种子结构和成分的探究”“探究反应速度”等。实践也证明,学生主动参与这些教学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主动完成知识构建,深刻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而且能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那么如何创造条件,结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完成课标、教材规定的课堂实验教学,又能够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现仅就自己多年的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实验的组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任何一个重大的科学发现(如课本中穿插的光合作用的发现、青霉素的发现等)都是一个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熟悉探究实验的一般模式是: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设计——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组织好一堂好的实验课是生物实验教学的关键。教师应根据探究的一般模式来引导学生,让他们逐步的观察,发现问题,寻找方法,解决问题。 二、观察、产生问题感并做出适当的假设 观察是实验的第一步。通过观察,学生能产生一定的问题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创设一些问题的情境,如可将与问题产生直接相关的具体事物呈现出来,以此引导学生的注意,启发学生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问题感,使学生产生探索的欲望。教师可要求学生根据已学过的有关知识或经验,尝试用言语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即做出假设。例如:在“探究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这个实验时,教师可出示给学生下列材料——打破休眠期的完整的种子,子叶被虫

怎样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怎样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河北省廊坊市第二十一小学郑建云

怎样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河北省廊坊市第二十一小学郑建云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因此教师要激活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那么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始至终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呢?下面仅就本人实践,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教师要采用适当语言激励学生,调动学生参与热情。 教师是学生心理环境的直接创设者。教师的语言方法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及探索知识的欲望。怎样才能抓住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提高语言的艺术性,实在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在教学中,我就非常注意用激励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一次区域教研活动中,我去其他学校授课,在正式上课前几十秒钟时间里,我对学生说:“同学们,这次教研活动领导和老师们选中咱们班的学生,看来你们是很出色的,你们有没有信心上好这堂课?”当时学生情绪高涨,异口同声地说:“有!”并且都在最短的时间内坐好了,准备上课。教学过程中,我又用不同的语言对学生的活动给予激励和鼓励,如“你真行”、“回答得真棒”、“你的想法和老师不谋而合”等。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始终精力充沛,感情饱满。使我很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引导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围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中心,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的研讨氛围,它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条件,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才会成为一种可能,成为一种需求;在这种氛围中才会有足够的时间与机会让学生表现自我,同时在无形中也产生一种力量,促使学生愿意大胆、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如在学习“两位数的乘法”这一课时,由于学生已经明白了计算“一位数乘法”时可以用第二个因数分别与第一个因数各位上的数相乘的算理,所以我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口述算理,再引导大家用多种方法计算两位数的乘法,并启发学生可以用笔算。这样不但加深了新旧知识的联系,还达到了全体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目的。 再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并不是按课本上的内容授课,而是给每位学生发一张圆形纸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动手,先折出几条直径,然后依次认识圆心、半径,即半径与直径的关系等,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动手操作参与教学全过程,比单看教师摆弄教具、听教师讲解获得的知识牢固得多。这样不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还提高了教学效果,使学生产生了学习兴趣,乐于学习。 三创设“认知冲突”,促使学生参与。 在教学中创设种种问题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产生认知冲突,形成悬念,能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主动探究的内驱力。

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

菁芜洲中心校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 一、环节设置: 1、课前预习: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 2、激趣引入,提出目标。 3、自学展示:分小组汇报自学成果。 4、合作探究:学生通过对学、群学等方式合作讨论遇到的难题。 5、教师解疑: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较难解决的问题与学生一起解疑。 6、课堂检测:当堂训练,检测学生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基本要求 教师方面: 1.根据预习情况,预设展示目标。预设的展示目标要求既要有内容方面的要求,又要有形式方面的要求,难易要适度,表述要具体简明。 2.展示内容的设定。要注意引导学生展示独特的见解和感受,展示普遍性、代表性、典型性的问题,不能把所有的预习成果都拿来展示;要引导学生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展示。 3.展示的组织形式。各小组按什么顺序进行展示,小组与小组之间怎样过度,衔接,时间如何控制等问题都要事先预设。 4.展示指导问题。如何组织引导学生对各组展示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补充、点评,教师怎样发挥指导作用等,都应有所预设。 5.反馈。反馈的目的是复习巩固学习内容,落实学习目标(教学目标),让优生拔高,差生达标。 展示课教师的讲解释疑时间一般掌握在10分钟以内。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纠偏、点评、总结、释难。 学生方面: 1. 主动预习,自觉拟定学习目标。 2.独立思考,主动提出问题。 3.梳理知识、方法与技巧,认真做好预习笔记。 4.积极参与交流,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耐心帮助他人,别

人发言时要专心听讲,做好纠错工作。 学生按展示目标采用多种方法实现展示。 三、课堂教学操作的基本要求: (1)、落实“三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 (2)、倡导“三自”——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交流; (3)、鼓励“三动”——动脑、动口、动手; (4)、实现“三会”——会学、学会、会用; (5)、发展“三维”——认知、情感、技能。 四、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 (1)、由评教师的讲解精彩度为主变为评学生的参与度为主;(2)、由评教学环节的完备性为主变为评教学结构的合理性为主;(3)、由评课堂的活跃度为主变为评每个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为主; (4)、由评师生的交流互动为主变为评学生的交流展示为主;(5)、由评教师的板书设计为主变为评学生的作业、笔记等练习为主;(6)、由评教师的基本功为主变为评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为主。

小学数学参与式课堂教学实践与思考

小学数学参与式课堂教学实践与思考 发表时间:2019-12-10T17:49:18.66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12期作者:郑立宽[导读] 在新课改逐渐深化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形式已经不适用于当前教学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摘要:在新课改逐渐深化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形式已经不适用于当前教学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要及时的转变以前的教学手段,引入参与式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成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促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与探索中,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成 效,培养学生数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参与式 前言:在以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模式单一枯燥,学生很难产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同时,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对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有着消极影响。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改变无法调动学生主动性的教学方式,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实现参与式课堂的构建,保证对小学数学课堂的高效开展。 一、创新数学教学模式 想要有效实现参与式课堂教学,教师要改变教学模式,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生活经验等进行优化设计,针对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深入分析,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提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任务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可以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与应用意识,保证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组织学生动手操作 动手操作是提高小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形式。学生在实践中可以主动的观察、实验、分析等。小学生的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1]。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抽象知识,对于学生来讲,其理解较为困难。针对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共同参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趣味性,帮助学生在亲身的体会中提高对数学知识的感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对抽象知识理解较为困难,教师要组织学生实践体验,帮助学生在操作中找到学习的突破口,提高小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习《圆的面积》一课时,教师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将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参与度有效提高,提高学生学习成效。教师引导,以前利用平移、割、补等方法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方法,能不能把圆也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来计算?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先商量一下打算怎么剪拼,然后动手操作。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动手操作,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获取经验,使学生在真实体验中获得不同的收获。动手操作这一教学形式不仅可将学生的参与度提升,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创设生活教学情境 参与式课堂教学时要促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小学数学与生活联系密切[2]。教师要将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与教学内容相联系,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为学生构建生动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主动的加入数学课堂,在教学情境中学习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巧。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创设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更轻松的理解数学知识,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教师在数学课堂中构建的教学情境与生活联系的紧密度越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越浓厚,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 在《认识人民币》的学习中,教师联系学生实际生活,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在数学的生活背景中主动参与知识学习,保证小学数学教学顺利展开。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模拟购物活动,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要求学生一样小组为单位,组长做售货员,组员当顾客,顾客要算好钱,售货员要认真找钱。在购物后互相交流,买完后互相说一说买的是什么商品,是怎么付钱的。创设购物这一生活情境,会让学生充分体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也加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学好知识的信心。 四、组织开展课堂游戏 小学生天生爱玩好动,对于游戏有着天生的好感。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天性特点开展教学[3]。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将学生对枯燥数学知识的学习的参与度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的为学生穿插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小游戏,使学生一直保持学习的注意,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在游戏中开展教学效果最佳,也是最容易被小学生所接受的教学形式。在以前的数学课堂中,教师一味的为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很难高质量的理解。但,教师在教学时加入游戏,学生会保持对数学课堂的关注。同时,教师要注意把握游戏的时间,保证教学任务的达成,而且,还不能让学生只想着做游戏,将自己的心思重新放回到学习中。 在《倍的认识》这节课的学习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课堂游戏,帮助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教师开展拍一拍游戏,深化“倍”的理解。1.教师拍2下,请学生拍出2的3倍。想想怎样体现2的3倍,让别人能听出3个2来?2.教师拍3下,请学生拍出3的4倍。游戏向来是学生喜爱的活动,通过拍一拍这个趣味游戏可以让学生对倍的理解实现了从形到声的过渡,深化对倍的认识,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的氛围。 五、强化学生实践能力 教师要依据数学教学内容适当的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达成对知识的领悟,并且让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分享自己的经历,实现趣味课堂的构建。在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学习与进步,实现个人能力的成长与合作能力的强化。 结论:参与式课堂的构建可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与主动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强化,实现学生对数学知识全面综合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创新数学教学模式,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创设生活情境,组织开展课堂游戏,还要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参与度。教师要为学生有效构建数学课堂,优化数学课堂,增强学生数学能力,为学生的终身成长打下牢固基础。 参考文献: [1]欧艳红.小学数学课堂“参与式”教学的探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0):54.

开放式教学

一、开放式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推动课程改革 语文课程改革的实质是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革命。它要求教师要以人为本,除了教给学生语文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以及自主获取语文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教育资源,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教育体系,形成开放式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2、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以往学生获得知识、信息主要依赖于老师,对老师是崇拜之极。现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大量的社会信息媒体的涌现,使得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增强,并能迅速、全面地了解社会。所以,语文教师更应该站在发展的高度,走在学生的前列,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努力构建开放式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学生发展的客观需要 21世纪需要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具备积极进取的开拓精神,有健全的身心、丰富的个性、高度的适应和应变能力。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转变原有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及时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的、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中,积极主动地获取对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的知识技能,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二、开放式教学的特征 1、主体性 开放式教学主张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尽可能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同时,它也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如果没有教师的主导,也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组织、指导并参与学生的活动,调控课堂教学进程。 2、民主性 开放式的语文课堂教学要求教师为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从而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其次,教师要相信学生,并帮助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树立自信心。第三,教师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见解。 3、动态性 在开放式教学中,课堂教学过程是动态发展的,是适时变化的,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堂需求应成为调整教学活动进程的基本依据。开放式的语文教学,要求教师要适当创设情境,善于捕捉反馈信息,适时调整,具备较高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4、创造性 创造需要继承,但更需要革新。革新更多的是在否定中发展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注重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反思,提倡多问几个“为什么”,鼓励学生对已有结论提出疑问甚至不同见解。 5、合作性 开放式教学的优越性还在于它的合作性。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小组内彼此交流、质疑解惑,我问你答,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小组间质疑更能体现课堂的合作性,一个小组有难,其他小组帮助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再点拨、引导。这样做,使得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合作,以求共同提高。 三、开放式教学的策略 1、教学目标的开放 教学目标的开放,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的主动发展。语文教学目标,主要包括

浅谈小学数学参与式课堂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参与式课堂教学 庙山九年制学校侯旭峰 在新课改中如何按照新课程基本理念改革学校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模式是当前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广大教师极为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参与式教学的出发点是让所有参与者都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目的是使每个有着不同背景、个性、知识经验和智能类型的人都能有效参与。因此,参与式教学力求通过多种途径、手段和方法调动参与者平等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在参与中学习和构建新的知识体系进而形成能力,在参与中掌握方法,体验各种丰富的情感,形成新的价值观。 一、实施参与式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 1、相信学生、尊重学生。 传统的课堂教学之所以是学生被动参与多主动参与少,首先是由于教师教育观念上不相信学生所致。认为学生没有能力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学生是白板一块,于是教学中就不敢放手。备课时凭想象准备,并依此设计去讲授,让学生跟着自己走,对学生提出的建议不理睬,对学生的不同意见加以禁止,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一带而过,等等,这样,学生就不可能主动参与进来,甚至会打击其参与的积极性和欲望。而且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由于心理成长的原因,其参与度会更为下降。结果虽然完成了教学任务,但由于学生是被动参与和接受,学生的发展是有限的。所以,要让学生主动参与,首先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了解他们的

已有发展水平,从他们的兴趣和意愿出发,这样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调动起来。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激励学生主动参与 传统教学中,学生不能主动参与的原因还在于“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结构的单调呆板,不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所以要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我们就要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①、转变教育思想,真正把学生视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的基点和前提。教学中“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着教师转”的被动学习状况仍没有根本改变,久而久之,学生就习惯于当“当局外人”,学习的主体性就渐渐丧失了。解决这一问题除了转变思想观念外,还需要研究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具体有效的途径。 ②、建立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讲究教学,营造和谐、愉悦、共振的心理氛围,形成一种支持型、保持型的环境,让学生在充满了情感、关怀、支持和鼓励之类的理想氛围中学习,学生才能心情愉快,积极主动地投入教学活动。 ③、老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和善于独立思考,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和习惯。例如,教学“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这个结论时,有的学生就问老师,提出为什么“不等于0”,还有的学生认为“0÷0=0”,这一问题教材没安排,也不需要学生知道,可是学生提出了,很有价值。 ④、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和自主决定的余地。在教学目标限定的

怎样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怎样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不管是哪个学生,都有期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和肯定,因此,教师要时刻想着所有孩子的成功,课堂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学习效果如何,教学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学生主动参与的面广,有效程度较高,教学效果就好。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十分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获得主动发展。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 一、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全程参与学习过程 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好坏都有直接的影响。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必须创造条件,从培养兴趣入手。学生有了兴趣,才会自觉地花时间、下功夫、动脑筋、积极地学习,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所以,我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年龄特点,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利用直观教具、操作学具、电化教学手段、讲故事、设问或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游戏、课堂提问、练习形式多样化等。采用新颖有趣的教法,不但能引起学生兴奋感和愉快感,而且在这种气氛下能牢固掌握知识。而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帮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更能激发学生深层次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主动参与。 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持久、巩固,莫过于见到自己学习的成果。学习成功是最足以使学生感到满意、快慰,愿意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因此,在了解每个学生的基础上,我注意给其提供成功的机会,创造成功的条件,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能够参与。 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我们在课堂上把学生分成2-6人的学习小组,进行学习活动,师生共同完成一节课的学习任务,效果肯定不错。在课堂中开展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关系,使教师从“权威”角色向“同伴”角色转化;从“讲师”角色向“导师”角色转化;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氛围。更重要的是合作学习弥补了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最初源泉,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是保持不断探索的动力。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熟悉水平,鼓励学生质疑,将思维的触角伸向课文的重、难点。 教师每教一篇课文,都应该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便在学习中主动地去释疑解惑。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引导: 1.课题质疑。 题目是课题的眼睛,教师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抓住题目的关键词提出疑问,捕捉文章的中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 2、难点质疑。 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时,要抓住课文的难点发现问题,启发学生思维,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读、思中质疑。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促使学、思、问、悟的结合。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摘要: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看学生是否真正参与课堂,关键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否建立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之上,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是否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要看参与是不是主动、积极,是不是学生的自我需要;要看学生交往的状态,思维的状态,不能满足于学生都在发言,而要看学生有没有独立的思考。 关键词:情景探究激励 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的。学生要实现主动发展,参与是最基本条件。我们从实践中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广度与深度,直接影响着我们课堂教学的效果。正如有的专家所说,“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质量”。那怎么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我认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的一种教学艺术。”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景,能够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情绪,促使他们以旺盛的精力、积极的态度主动地在情景中沉思,在情景中领悟真谛。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高昂和兴奋的心理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以已有的知识框架和内在的经验体系为基础主动构建新框架的过程。教学中如果不能抓住教材所蕴涵的兴趣因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就容易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是一至关重要的条件。兴趣是入门的阶梯,兴趣孕育着愿望,兴趣滋生着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认识规律,要靠教师的课堂教学

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数学新课程标准》不仅强调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获得,更强调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数学的价值,充分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为了很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不仅要在思想观念上彻底转变,而且更重要的是落实在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上,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识过程,只有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呢?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愉悦的学习气氛,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 现代教育家认为,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亲切的眼神,会心的微笑,生动的语言,对学生回答问题的精彩部分给予肯定表扬,及用手轻轻地在他的头上摸一摸,都会让学生感受到快慰,感受到学习的愉快。在课间活动中,与学生一块游戏、谈心,与学生成为朋友,使他们喜欢你,爱上你的课,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老师的爱。 教师要力求转变角色,变数学知识的传播者为数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教师要当好“小学生”,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随时插问“不明白”的问题。例如,“为什么?根据是什么?你能说出理由吗?”等等,这既能检验“小老师”解决问题的真实性,又能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只有在这种民主、平等、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感受到爱和尊重、乐观和自信,才能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观点,才能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主动去探索新的知识。 二.精心组织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 1、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一种具有一定难度,而经过自身努力又能够解决的问题。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恰当地创设情景,容易引起学生兴趣和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 2、创设自主探索的机会,促进学生积极参与 自主探索是学生认识数学、理解数学、掌握数学、应用数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教师精心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活动 ,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尤其要重视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的启智功能,要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形式诱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发展的全过程,尽可能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 让学生有机会“观察”

基于学生主动参与式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析

基于学生主动参与式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析 摘要:“小学语文主动参与式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是重庆市渝北区明月学校申请的重庆市渝北区基础教育教育科研2016年度规划课题。文本基于研究中所暴露的 问题,就如何构建语文主动参与式课堂教学策略进行探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最重要的阵地。它不仅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物理空间,更是一个特殊的社会舞台。课堂教学生机勃勃,情境互动,复杂多变,丰富 多彩,蕴含着体现生命价值的课堂文化。可是长期以来,在传统教育影响下,人 们把课堂教学主要框定在教师的教学活动范围内,把课堂教学活动的性质定为“特殊的认识活动”,而忽视了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 一、小学语文主动参与式课堂教学存在的弊端 1.教师主宰课堂,主客体错位 教师决定课堂教学一切,形成“五个中心”,即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教学过程 以讲课为中心,教师讲课以教材为中心,学生学习以做题为中心,教学价值为应 试为中心。教师是“指挥者”,学生是“执行者”,对学生而言,教师是永远以“权 威”“霸主”的身份自居;对教师而言,学生则是以“奴役”“玩偶”的角色出现。本该充 满师生情意色彩的交往互动过程变成了“不公平的交易”或“强行买卖”的过程。学 生没有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成了教师演出“教案剧”的场所,学生只是 教师的配角。结果是学生不会学,不懂学,乃至学不好,学习效益差。 2.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师没有把学生当作是一个个充满活力的丰富多彩的生命个体,而把他们当作是 有待修剪的“花草”和需要加工的“器物”;没有把学生的差异作为一种教学资源,而 是当作一种教学阻力,始终用一刀切的方法进行教学,把课堂教学活动作为生产“标准件”的流水线,使千差万别的学生经过统一的打磨,塑造成一个个统一规格、统一标准的“产品”。 3.知能脱节,发展畸形。 课堂教学重接受、轻探究,重听课、轻动手,重记忆、轻应用,重结果、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感和价值观,强调知识的掌握和经验的沿袭,忽视能力的发展和创 新精神的培养,对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需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整合培养却没 有重视,导致学生表现出不会思维,不会创新以及情商较低的畸形发展状态,成 为“不完整的人”,学生成为“知识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再加上应试教学影响,“加时之风”、“题海战术”、“增压之道”盛行,其结果是教师累、学生苦、家长难、教学代价高、效率低,课堂教学陷入了“高耗低效”的怪圈。 4.追求形式,教学缺少思维深度。 没有把课堂教学目标真正定位在学生的发展上,缺乏对学生思维广度、思维深度、思维力度、思维效度的训练,而一味追求课堂教学的表面形式,在“方法时尚化、手段媒体化、结构模式化、过程程式化、教授表演化”上大做文章,形成表面上课堂教学研究轰轰烈烈,实质上课堂教学效果空空洞洞的局面。 二、提高小学语文主动参与式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1.从语文的工具性这个特点着眼提高小学语文教学实效性 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语文学科是学习其它各门学科的基础,因此,在 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这就是说,要使语文学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