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 地球上的水

合集下载

科学《地球上的水》课件

科学《地球上的水》课件

陆地水
相对于海洋,陆地上的水 资源量较少。陆地水主要 包括河流、湖泊、冰川和 地下水等。
大气水
大气中的水分以气态存在 ,通过降水形式(如雨、 雪)返回地表,成为地表 水和地下水的一部分。
地球上的水循环
蒸发
受太阳辐射加热,地表水体( 如海洋、湖泊、河流)中的水
分蒸发升入大气。
凝结
随着大气升高,温度下降,水 蒸气凝结成为水滴或冰晶,形 成云或雾。
水生态系统组成
功能一
水生态系统是由水体、水生生物和周边环 境相互作用形成的整体。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水生态系统通过食 物链和食物网实现物质与能量的传递和转 化。
功能二
功能三
净化水质,水生植物和微生物能够吸收和 降解水体中的污染物,提高水质。
气候调节,大面积的水体对局地气候具有 调节作用,如湖泊、水库等能够通过水分 蒸发调节周边温度与湿度。
03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水资源的重要性
01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性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
02
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海水淡化等方式,不同方式具有不同的
优缺点。
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与问题
03
尽管水资源丰富,但由于分布不均、污染等原因,水资源开发
利用面临诸多挑战。
地球上的水文循环
蒸发与凝结
蒸发
太阳辐射使得地表水体(如海洋、湖泊、河流等)中的水分子获得能量,转化 为水蒸气升入大气的过程。蒸发是水文循环的起始环节,为大气中的水分提供 补充。
凝结
随着海拔升高,大气温度下降,水蒸气达到饱和状态后凝结成水滴或冰晶,形 成云、雾或霾。凝结过程释放潜热,对地球的气候系统产生影响。

2021新高考衡水名师原创地理专题卷:专题五《地球上的水》

2021新高考衡水名师原创地理专题卷:专题五《地球上的水》

2021新高考衡水名师原创地理专题卷:专题五《地球上的水》考点18 水循环与陆地水体相互关系(1-14题,25-27题)考点19 洋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5-24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说明:请将选择题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主观题写在答题纸上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下图为某流域森林火灾后第1年、第6年两次相同降雨条件下河流流量过程线图。

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两次径流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A.第6年的流量峰值大B第1年的流量峰值小C第6年的河流含沙量大D第1年的河流径流量大2.导致图示径流差异的水循环关键环节是( )A.蒸发B下渗 C.蒸腾 D.地下径流塔里木河自身不产流,历史上塔里木河流域内的九大水系均有水汇入塔里木河干流,到2008年只有三条支流与干流有地表水联系。

为了遏制塔里木河下游的断流和生态退化,我国采取了从博斯腾湖抽水,经孔雀河输入塔里木河下游的生态应急输水的措施。

读图,完成3-5题。

3.关于塔里木河流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增大B.径流量的季节变化较小C.流量变化受气温影响大D.降雪多的冬季流量最大4.该地区的水循环类型主要为( )A.海陆间循环B.陆地内循环C.海上内循环D.以上都不是5.塔里木河下游出现断流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流域气候干旱,蒸发强烈B.地表物质疏松,下渗量大C.流域人口增多,取水增加D.全球气候变暖,降水减少克兰河发源于新疆阿尔泰山南坡,河流全长265km,由北向南穿过阿勒泰市区,经苛苛苏湖流入额尔齐斯河,属额尔齐斯河的支流。

读克兰河1959—1960年和2001—2005年径流量变化图,回答6-8题。

6.从材料中信息推断,克兰河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A.雨水、冰川融水B.季节性积雪融水、雨水C.冰川融水、地下水D.雨水、地下水7.该区域水汽主要来源于( )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8.与20世纪50年代末相比,21世纪初该区域( )A.冬季降水更丰富,区域气候变暖B.冬季降水更丰富,区域气候变冷C.夏季降水更丰富,区域气候变暖D.春季降水更丰富,区域气候变冷下面图1是我国南方某段河流示意图,图2是在该河流a、b处测得的流量年变化示意图。

2020衡水名师地理专题卷:专题五 地球上的水 Word版含答案

2020衡水名师地理专题卷:专题五 地球上的水 Word版含答案

2020衡水名师原创地理专题卷专题五地球上的水考点18 水循环与陆地水体相互关系(1-14题,25-27题)考点19 洋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5-24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说明:请将选择题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主观题写在答题纸上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某地理考察小组在沙漠地区利用“日光蒸馏法”取水示意图。

回答下列各题。

1.该方法揭示了水循环的主要动力包括( )①风力②地球重力③太阳能④温室效应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该方法可以模拟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有( )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大气降水④地下径流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上海市建设“雨水银行”,在雨季过滤并储蓄雨水,非雨季将净化后的雨水用于浇灌绿地。

读“雨水利用过程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3.在雨季过滤并储蓄雨水,影响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 )A.水汽输送B.降水C.植物蒸腾D.下渗4.上海市建设“雨水银行”,可以( )①减少内涝发生②改善生态环境③提高江河水位④加剧热岛效应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为缓解“昆明水少、滇池水脏”的问题,云南省已建成螳螂川、牛栏江调水工程,并规划建设金沙江调水工程,如图所示。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5.“滇池水脏”与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有关。

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的主要原因是( )①流域面积小,汇入水量少②季风气候,径流季节变化大③水体总量大,进出水量小④全年高温,湖水蒸发量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6.跨流域调水工程对滇池流域的主要影响有( )①改变滇池流域降水总量②提高滇池水体自净能力③减少昆明污染物排放总量④缓解昆明用水紧张状况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柬埔寨的洞里萨湖是一个水量季节变化很大的大湖。

洞里萨湖北部的吴哥通王城两边有两个巨大的长方形人工湖——西池和东池。

这两个大水池并不是在地面挖坑形成的,而是在地面上四面筑起土墙形成高于地面的水库,是著名的古老的灌溉工程。

《地球上的水》PPT课件大班科学

《地球上的水》PPT课件大班科学
地区则严重缺水。
水污染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威胁着
人类的健康和生态环境。
水资源短缺
由于人口增长、气候变化等原 因,许多地区正面临着水资源
短缺的危机。
水资源保护
为了保护水资源,我们需要采 取措施减少水污染、节约用水 、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等。
03
地球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水资源的利用方式
防治水污染
加强污染源控制,减少废水排 放,提高污水处理率和回用率 。
生态修复与保护
恢复受损生态系统,保护水源 地和水生生物多样性。
法律法规与宣传教育
制定和完善水资源保护法律法 规,加强宣传教育和公众参与

04
水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水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饮用水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必须饮用清洁的水以维 持生命。
到地下成为地下水;同时,地面上的水也会蒸发到空气中形成水蒸气,当水蒸气遇冷时会凝结成水珠并降落到地面形成 降雨。
实验三:探究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实验目的
通过调查和实验,了解水资源的利用现状和保护措施。
实验材料
调查问卷、水样采集器、试纸、化学试剂等。
实验三:探究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实验步骤
1. 设计并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当地居民对水资 源利用和保护的认识和态度。
03
实验结论: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 的重要基础,但当前水资源面临着严 重的污染和浪费问题。为了保护水资 源,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 节约用水、减少污染排放、加强水资 源管理等。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宣 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水资源保护的 认水资源的认识与总结
水资源的分布与特点
生活用水
包括饮用、洗涤、卫生 等方面,是人类日常生 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地球上的水》PPT课件

《地球上的水》PPT课件

冰川占76%
地球上的淡水
可直接利用的淡水
地球上所有的水
淡水
如果把 地球上所有的水比作( ),那么 其中淡水只相当于一( )的水,容易开发的
淡水只相当于一(
)水。
污染
浪费
浪费水的现象
淘米水搞卫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扫除用水进行校园绿化区灌溉
发现问题及时报修处理
定时 变向喷洒
节水小方法
一、淘米水洗菜,再用清水清洗,不仅节约了水,还有效 地清除了蔬菜上的残存农药; 二、洗衣水洗拖布、再冲厕所。第二道清洗衣物的洗衣水 擦门窗及家具、洗鞋袜等; 三、冲洗厕所,尽量充分利用使用过的“脏水”;或使用 节水型设备; 四、淋浴:如果您关掉龙头擦香皂,可节省很多水; 五、自行车、家用小轿车清洁时,不用水冲,改用湿布擦, 太脏的地方,也宜用洗衣物过后的余水冲洗; 六、洗菜:一盆一盆地洗,不要开着水龙头冲, 七、家庭浇花,宜用淘米水、茶水等; 八、家庭洗涤手巾、瓜果等少量用水。宜用盆子盛水而不 宜开水龙头放水冲洗。
长 江
黄 河
世界海洋的面积约相当于38个中国,约占地球表面 积的70%。陆地面积只占30%。海洋的总面积差不多是 陆地面积的两倍半。
淡水占3% 地 球 上 水 的 总 量
海洋和咸水湖中 的水占97%
• 水蒸气等占0.66% 河流、湖泊占0.34% 浅层地下水占12% 深层地下水占11%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已由中华人民共和
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2002年8月29日修订 通过,自2002年10月1日起施行。
• 世界水日
1993年1月18日,第四十七届联合国大
会作出决议,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高考地理一轮试题检测:专题五地球上的水

高考地理一轮试题检测:专题五地球上的水

专题五地球上的水高考试题考点一水循环(2013年江苏地理,9)如图是甘肃省敦煌市地貌类型图。

高大的鸣沙山环抱着月牙形洼地,泉水在洼地汇聚形成月牙泉(见如图右下角照片),素以“千年不干”著名,但近年来日趋干涸,当地政府发出“拯救千年月牙泉”的呼吁。

读图,回答第1题:1.月牙形聚水洼地的成因是( )A.大湖萎缩而成B.古河道残遗而成C.人工挖掘而成D.风力侵蚀而成解析:B 根据图中信息,月牙泉为图中古河道的一部分,因此其成因为古河道残遗。

(2013年安徽文综,26)如图为伏尔加河主要流经地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2题:2.从水循环的过程和地理意义看,伏尔加河( )①流域内总体上蒸发旺盛②流域的部分降水源自西风带③河水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④使东欧平原总体趋于高低不平⑤促进里海的水分和热量平衡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⑤D. ②④⑤解析:C 由于伏尔加河纬度较高,蒸发弱,故①错,欧洲西部平原较广,来自大西洋的西风带来充沛的降水,补给伏尔加河,故②正确,伏尔加河注入里海,参与陆地内水循环,故③正确,陆地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使东欧平原总体趋于平坦,因为其侵蚀、搬运、沉积作用有削高填低的作用,故④错,水循环本身有调节水分和热量平衡的作用,故⑤正确。

(2013年四川文综,5)如图是北半球亚热带某地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

读图,回答第3题:3.该地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解析:D 该题考查水循环。

读图可知,该地降水最多的季节应为冬季,即该季节的水汽输送、降水、径流等环节最活跃。

(2013年山东文综,1~2)下图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

读图,回答4~5题:4.该流域开发过程中( )A.降水量增加B.蒸发量增加C.下渗减少D.地表径流减少5.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与图b中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 )A.Ⅰ、Ⅱ、ⅢB.Ⅱ、Ⅰ、ⅢC.Ⅲ、Ⅱ、ⅠD.Ⅰ、Ⅲ、Ⅱ解析:4.C 5.C 第4题,从a图可获取流域开发从Ⅰ到Ⅲ阶段居民点不断增多、植被不断减少,影响了水循环的环节,导致该地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蒸发量减少,降水量减少。

科学《地球上的水》课件

科学《地球上的水》课件

水滴的物理性质
水分子间通过氢键相互作用,使得水的沸点、冰点等化学性质与其它液体不同。
氢键作用
酸碱反应
与离子反应
水滴呈中性,但可以与酸或碱反应,形成水溶液。
水滴可以溶解离子,形成电解质溶液。
03
水滴的化学性质
02
01
水滴在地球上的分布与循环
地球表面的水大部分存在于海洋中。
海洋水
陆地水
大气水
水循环
包括河流、湖泊、水库、地下水等。
总结词:海洋运输与能源运
详细描述:洋流可以用来推动海洋运输和能源运输,如利用洋流进行航运和海上风电场的建设,提高运输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
总结词:全球气候变化
详细描述:潮汐和洋流的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如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等都会对全球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海洋的潮汐与洋流
04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水循环过程
水资源对人类生存、生态系统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是一种不可替代的资源。
水资源的重要性
深入学习建议
学习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相关知识,了解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学习不同地区的水资源管理方法和策略,了解不同地区的水资源问题和解决方案。
了解全球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以及如何采取措施减缓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
2023
科学《地球上的水》课件
目录
contents
引言地球上的水滴水的奥秘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水与生命结语
01
引言
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水在地球上的分布和循环
水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主题简介
课件设计理念
基于科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注重实践和探究

《地球上的水》ppt课件

《地球上的水》ppt课件
A
B
陆地水的更新----水循环
1、海陆间循环----海陆 2、海上内循环----海洋 3、内陆循环-------陆地
水循环是指自然界中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一)概念
(二)分类
大陆
海洋
水汽输送
地表径流
蒸发
海陆循环
降水
地下径流
蒸发
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是什么?
含水量最多的生物体是哪种?
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平均需要水__升?
讨论
所有的生物都在连续的失去水 动物:呼吸、排汗、排尿、排便
07
根据水的分布空间可分为四类:
08
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生物水.
海洋水 96.53%
2.53%
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0.94%
冰川水 68.69%
地下淡水 30.06%
其他 水体
永冻土底冰0.86% 土壤水 0.05% 湖泊淡水 0.26% 沼泽水 0.03% 河流水 0.006% 生物水 0.003% 大气水 0.04%
你用什么方法可以证明在我们周围的空气中也有水呢?
例:雨、雪、雹、露、云、雾;湿衣服晒干、各种蒸发现象; 盐“发潮”;冰箱制冷时,冷冻室内有霜;食品袋内有干燥剂 有吸水作用。
二、水与生命
生活在沙漠中的骆驼刺,叶子为细刺, 根系发达,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
有些动物不常饮水。是不是它们不需要水?
请阅读课本P4-P5,了解水对生命的重要性:
所有的生物都需要不断补充失去的水 动物:喝水、摄食 植物:表面蒸发、蒸腾 植物:利用根吸收水
同步训练
D
3、下列生物中含水量最多的是( )
A、黄瓜 B、水母 C、一般动物 D、草本植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五地球上的水高考试题考点一水循环(2013年江苏地理,9)如图是甘肃省敦煌市地貌类型图。

高大的鸣沙山环抱着月牙形洼地,泉水在洼地汇聚形成月牙泉(见如图右下角照片),素以“千年不干”著名,但近年来日趋干涸,当地政府发出“拯救千年月牙泉”的呼吁。

读图,回答第1题:1.月牙形聚水洼地的成因是( )A.大湖萎缩而成B.古河道残遗而成C.人工挖掘而成D.风力侵蚀而成解析:B 根据图中信息,月牙泉为图中古河道的一部分,因此其成因为古河道残遗。

(2013年安徽文综,26)如图为伏尔加河主要流经地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2题:2.从水循环的过程和地理意义看,伏尔加河( )①流域内总体上蒸发旺盛②流域的部分降水源自西风带③河水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④使东欧平原总体趋于高低不平⑤促进里海的水分和热量平衡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⑤D. ②④⑤解析:C 由于伏尔加河纬度较高,蒸发弱,故①错,欧洲西部平原较广,来自大西洋的西风带来充沛的降水,补给伏尔加河,故②正确,伏尔加河注入里海,参与陆地内水循环,故③正确,陆地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使东欧平原总体趋于平坦,因为其侵蚀、搬运、沉积作用有削高填低的作用,故④错,水循环本身有调节水分和热量平衡的作用,故⑤正确。

(2013年四川文综,5)如图是北半球亚热带某地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

读图,回答第3题:3.该地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解析:D 该题考查水循环。

读图可知,该地降水最多的季节应为冬季,即该季节的水汽输送、降水、径流等环节最活跃。

(2013年山东文综,1~2)下图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

读图,回答4~5题:4.该流域开发过程中( )A.降水量增加B.蒸发量增加C.下渗减少D.地表径流减少5.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与图b中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 )A.Ⅰ、Ⅱ、ⅢB.Ⅱ、Ⅰ、ⅢC.Ⅲ、Ⅱ、ⅠD.Ⅰ、Ⅲ、Ⅱ解析:4.C 5.C 第4题,从a图可获取流域开发从Ⅰ到Ⅲ阶段居民点不断增多、植被不断减少,影响了水循环的环节,导致该地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蒸发量减少,降水量减少。

第5题,在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中,植被越少(Ⅰ→Ⅲ阶段),地表径流量越大,汇水速度越快,形成洪峰的时间越早,故①—Ⅲ、③—Ⅰ、②—Ⅱ;结合选项可知,C项符合题意。

(2012年天津文综,1)读“城市水循环示意图”,回答第6题: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

6.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如图中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 )A.a增加B.b增加C.c减少D.d减少解析:B 采用“可呼吸地面”后,透水地面代替了不透水的硬质地面,下渗环节b会增加,选项B正确;地表径流环节a会减少,故选项A错误;地下水增加,故地下径流环节c会增加,故选项C错误;地下水增加,会使地面蒸发环节d增加,故选项D错误。

7.(2012年广东文综,7)如图为某次长江洪水过程洞庭湖入、出湖径流量的变化。

这段时间洞庭湖对长江洪水产生蓄积作用的时段是(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C 洞庭湖对长江洪水产生蓄积作用的时段,入湖径流应该大于出湖径流。

读图可知①③两段符合,故C项正确。

(2012年重庆文综,10~11)我国近年来积极采取包括发展新能源在内的措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木薯是喜高温、不耐霜雪作物,也是生物质能源燃料乙醇(新能源)的重要原料。

每生产燃料乙醇1吨需要消耗鲜木薯约7.5吨。

下图是某省级行政区年均温分布图。

读图和材料,回答8~9题:8.该区域地势总体特征是( )A.西北高东南低B.东高西低C.中间高四周低D.南高北低9.该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是( )A.地下水B.大气降水C.湖泊水D.冰雪融水解析:8.A 9.B 第8题,由图中河流流向和等温线分布状况可知,该区域地势总体特征是西北高东南低。

第9题,该地为广西,为季风气候区,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

(2012年江苏地理,7~8)如图是2006~2011年各年5月中下旬长江中游洞庭湖和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对比图。

读图,回答10~11题:10.该时期两湖水体面积变化的特点是( )A.两湖水体面积均持续减少B.两湖水体面积变化基本同步C.洞庭湖水体面积变化逐年减小D.2009~2010年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最大11.该时期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鄱阳湖流域降水量的变化B.鄱阳湖流域蒸发量的变化C.鄱阳湖出水量的变化D.长江干流入湖水量的变化解析:10.B 11.A 第10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两湖的水体面积呈波状起伏,变化规律基本相同;鄱阳湖在2010~2011年水体面积变化最大。

第11题,5月中下旬鄱阳湖水源的补给形式主要是大气降水,鄱阳湖流域降水量的变化会引起鄱阳湖水体面积的变化。

(2010年北京文综,8~9)如图是非洲乍得湖流域图。

读图,回答12~13题:12.乍得湖流域( )A.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小B.河水主要来源于冰雪融水C.地表径流参与海陆间水循环D.水面蒸发参与陆地内水循环13.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 )A.流域面积缩小B.湖泊水位总体下降C.流域主体位于热带荒漠D.1963年时湖底东南高,西北低解析:12.D 13.B 第12题,根据经纬网可以判断乍得湖流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分为干、湿两季,因此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大,河水主要补给来源是雨水;乍得湖属于内陆湖泊,因此地表径流和水面蒸发参与陆地内水循环。

第13题,根据1963年→1973年→2001年乍得湖的湖岸线和水面面积变化,乍得湖的水面面积不断缩小,因此湖泊水位总体下降;2001年乍得湖水体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因此1963年时乍得湖湖底是西北高,东南低;流域是地形分水岭分隔而成的,乍得湖流域地形没有变化,因此乍得湖的流域面积也没有变化;流域主体位于热带草原。

考点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Ⅱ,9)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

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

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

据此回答第1题:1.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的主要原因是( )A.沿岸暖流提供了充足的暖湿空气B.半岛东侧海湾海水温度较低C.海陆间气温差异较大D.沿岸寒流的降温作用较强解析:D 根据图中经纬度及海陆轮廓,该地位于美国西海岸,沿岸有加利福尼亚寒流经过;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空气中水汽含量大,受沿岸寒流降温作用影响,多大雾天气。

2.(2013年浙江文综,4)我国钓鱼岛附近海域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其主要原因是( )A.地处大陆架,生物光合作用强B.有寒流经过C.位于河流入海口,营养盐类丰富D.盛行上升补偿流解析:A 我国钓鱼岛位于台湾东北部,远离河流入海口,沿岸有暖流经过,无上升补偿流,但地处我国近海大陆架,海水较浅,生物光合作用强,浮游生物众多,渔业资源丰富。

(2013年江苏地理,17~18)图1是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示意图。

图2是海洋表层海水温度与洋流关系示意图,图中a、b、c为等温线,a>b>c,箭头表示洋流流向。

读图,回答3~4题:3.图1甲处的洋流与图2中①、②、③、④所示的洋流相符合的是( )A.①B.②C.③D.④4.甲处洋流的影响是( )A.加快途经海轮航速B.形成著名的渔场C.使沿岸大气增温增湿D.缩小海洋污染范围解析:3.D 4.C 第3题,马达加斯加岛位于南半球,因此从气温分布规律上来说,北高南低;由材料中所给a>b>c,所以由北向南为a、b、c,又因为马达加斯加岛位于中低纬大洋西岸,所以该处为暖流,故选择④。

第4题,该处为暖流,故可以使沿岸大气增温增湿;顺风顺水才能加快,逆风逆水反而会减慢;寒暖流交汇处或者上升补偿流处易形成渔场,洋流应该是扩大海洋污染的范围。

(2012年北京文综,3)2012年7月27日~8月12日,第30届夏季奥运会在英国伦敦举行。

读图,回答第5题:5.途经该区域的洋流( )A.能使北美洲至欧洲的海轮航行速度加快B.造成欧洲西部地区气温升高、湿度降低C.进入到北冰洋海域,使当地能见度变好D.在与其他洋流交汇的海域不易形成渔场解析:A 途经该区域的洋流为北大西洋暖流,它由北美洲流向欧洲西海岸,可使同航向的海轮航行速度加快,故A正确;暖流具有增温增湿作用,故B错误;该暖流进入到北冰洋海域,气温降低,大气中的水汽凝结易形成雾,能见度会降低,故C错误;该洋流与北冰洋南下冷水交汇形成了北海渔场,故D错误。

(2012年重庆文综,5)《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七次缔约方会议于2011年11月28日在南非德班召开。

如图是南非矿产资源分布图。

读图,回答第6题:6.德班宜人的气候受沿岸洋流影响,该洋流自北向南的流向主要受控于( )A.盛行西风B.盐度差异C.陆地阻挡D.水温特征解析:C 该处由北向南的洋流,是由东向西运动的南赤道暖流遇陆地阻挡并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的,故C项正确。

(2012年海南地理,1~2)如图中格陵兰岛大部分终年被冰雪覆盖,甲、乙分别是北美洲和英国的港口,甲乙之间的虚线示意航线。

十八世纪邮政长官富兰克林调查发现,沿北美洲和英国之间航线航行的邮船,往、返航程耗时明显不同。

据此回答7~8题:7.图中最可能出现冰山的海域在( )A.①附近B.②附近C.③附近D.④附近8.沿甲乙之间航线航行的邮船往、返时间不同主要受( )A.海浪的影响B.暖流的影响C.海风的影响D.寒流的影响解析:7.C 8.B 第7题,读图可知,②、④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气温全年高于0 ℃,①纬度较低、气温较高。

③地纬度较高,且有南下的拉布拉多寒流和东格陵兰寒流经过,可能携带有冰山,故最可能出现冰山的海域在③附近。

第8题,由图可知,甲乙之间航线与北大西洋暖流分布基本一致;因该暖流自西向东流,故由甲到乙顺流省时、由乙到甲逆流耗时。

(2011年江苏地理,9~10)如图为日本及其附近海域震源深度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9~10题:9.日本及其附近海域震源深度的分布特点是( )A.由北向南深度增大B.由南向北深度增大C.由西向东深度增大D.由东向西深度增大10.2011年3月11日,日本以东海域发生了9级地震,福岛核电站遭受破坏,其泄漏的污染物随洋流扩散的主要方向是( )A.西南B.东北C.西北D.东南解析:9.D 10.B 第9题,此题难度不大,根据图例很容易判断出该地区震源深度的分布特点是由东向西深度增大,故选D。

第10题,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污染物位于日本东部沿海区域,此处的洋流是日本暖流,其方向是由西南流向东北,因此其泄漏的污染物随洋流扩散的主要方向是东北方向,故选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