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专题四 地球上的水
地球上的水(共45张PPT)

2:副极地(中高纬度)
海副区大极洋地环海流北区、南
半时球针北分;别逆呈南_逆_顺_、__顺___
900 600
300 00
300 600 900
性质
1:副热带(中低纬度) 海区东侧和西侧洋流 的性质分别副东_热_寒_带_西_海寒暖_区_流、 _暖__流_______;
2:副极地(中高纬度) 海区东侧和副西极侧地洋海流区 的性质分别东是暖__西__寒暖__流、 _寒__流_______。
图: 带有纬度的图
方法: 根据纬度的高低
暖流:
纬度较
低__海区
纬度较
高__海区
寒流:
纬度较
高__海区
纬度较
低__海区
判断下图A、B洋流的性质
寒流
暖流
300
A
B 150
00
寒、暖流的辨别 图:带有温度的图
方法: 根据等温线的凸出方向
暖流: 等温线向数值低海区凸出
寒流: 等温线向数值高海区凸出
220C
凝结 降水
水气输送
蒸发
陆地水
返回
凝结
降
蒸发
水
凝结
降水
水气输送
蒸发
返回
海洋
2
3
4
1
2、图中数字代表的水循环各环节是:
1___蒸__发___2__水__汽__输__送__ 3________4__地__表__径__流__. (2)图中水循环的类型是____海_陆__间__循__环_,该循环发生的领
域是_____海_和洋______之陆间地。
课堂小检测
1、下图是某海区大洋环流示意图,回答
有关问题
⑴ ABCD中属于
专题四 地球上的水 第4节 海—气相互作用 2025年高考地理基础专项复习

增温也快
三、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
海—气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大气环流与[5]______环流,是维持全球水热平衡的基础。具体如下图所示:
大洋
教材素材变式
变式1 海—气物质交换与碳汇
[湘教选必1-P98阅读变式]碳汇渔业是指在渔业生产活动中,不需要投饵料,而是通过促进水生生物吸收水体中的二氧化碳,然后收获水生生物产品,将碳移出水体的渔业生产活动。下图是海洋与大气间二氧化碳交换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2.我国发展碳汇渔业的重要意义有( )
D
①替代陆地植物固碳 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③缓解水体富营养化 ④推进渔业生产方式转型
【解析】碳汇渔业不能替代陆地植物固碳,①错误;我国发展碳汇渔业可以促进二氧化碳吸收,但是不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②错误;据材料“碳汇渔业是指在渔业生产活动中,不需要投饵料,而是通过促进水生生物吸收水体中的二氧化碳,然后收获水生生物产品,将碳移出水体的渔业生产活动”可知,在碳汇渔业中,藻类植物作为鱼类、贝类的饵料被大量消耗,可以缓解水体富营养化,③正确;碳汇渔业是一种新型的海水养殖模式,可促进渔业生产方式转型,④正确。故选D。
2.此次华南地区灾害发生的原因有( )
C
①盛行下沉气流,降水较稀少 ②地表植被稀疏,日间升温快③赤道西太平洋低压区辐合大量水汽 ④冷空气势力强,冷锋活动多
【解析】读图可知,此时期我国华南地区OLR值多年距平较高,说明晴天多,盛行下沉气流,降水较少;加上赤道西太平洋低压区盛行上升气流,形成低压区,辐合大量水汽,带走了华南地区可能形成降水的水汽,①③正确;我国华南地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表植被茂盛,②错误;我国南方地区受高压控制时,多处于夏季,此时冷空气势力弱,冷锋活动少,④错误。故选C。
三年高考(2021-2021)地理真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4 地球上的水(原卷版)

专题04 地球上的水〖2019年高考真题〗(2019年北京卷)图5为某日08时亚洲局部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读图,回答第7题。
7.【洋流】图示区域A.①地的风向为东南B.②地有大雾出现C.③地未来有强降水D.④地寒暖流交汇(2019年海南卷)锡林河是流经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一条内流河。
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00毫米,降水集中在6—8月,4月存在春汛,但伏汛不明显。
据此完成16—17题。
16.【河流水文特征】锡林河春汛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A.地下水B.大气降水 C.冰川融水 D.冰雪融水17.【河流水文特征】锡林河伏汛不明显的主要原因是夏季A.冻土融化,下渗量大B.生活用水量大C.植被繁茂,蒸腾量大D.生产用水量大(2019年江苏卷)城市不透水面是指阻止水分下渗到土壤的城市人工地面。
图5为“某城市不同年份不透水面比例分布图”。
读图回答11—12题。
11.【自然界的水循环】1989年到2015年间,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距市中心A.10~15千米B.15~20千米C.20~25千米D.25~30千米12.【自然界的水循环】不透水面的增加可能导致该城市①地下水位上升②地表气温升高③生物多样性增加④地表径流增多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019年江苏卷)27.【河流水文特征、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措施】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分别源于喜马拉雅山的南、北麓,并在达卡西北汇合成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水系,最后注入孟加拉湾,流域总面积超过170万平方千米,年径流总量约1.3万亿立方米,年输沙量超过10.6亿吨,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河口三角洲。
(1)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的主要补给类型有____________。
(3分)(2)比较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月平均流量的差异并解释其成因。
____________(4分)(3)分析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水文特征对三角洲地区的影响。
____________(3分)(4)为促进流域内经济社会发展,指出水资源合理利用的途径。
2021高考地理一轮培优教师用书 专题四 地球上的水(讲解部分)

影响 全球热量和水分平衡
海区温度不会持续降低
大陆 暖流⑥ 增温增湿 ;寒流⑦ 降温减湿 沿岸
副热带大陆西岸寒流对荒漠形成的影 响
海洋生物 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形成大渔场
纽芬兰渔场、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
上升流将深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形成渔场 ⑧ 秘鲁 渔场
海洋航行
顺洋流航行速度加快,逆洋流航行速度减慢;寒 最佳航线的选择 暖流交汇处或寒流流经地区易形成雾;洋流带 来的冰山影响航行安全
城市路面硬化:能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小地下径流,使地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 市内涝
用水不当: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对地下水 过量开采和使用,地下水位下降,会使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 恶化和土地荒漠化
三、水量平衡原理 1.概念 指任意尺度的区域(或水体),在任意时段内,其收入水量与支出水量之间的 差额等于该时段区域(或水体)内蓄水的变化量,即水在循环过程中,总体上 收支平衡。 2.各区域的水量平衡问题
拓展延伸 1.判断洋流性质的方法 ①洋流成因法:根据洋流分布与气压带、风带之间的内在联系判断。 ②洋流性质法:等温线凸出的方向就是洋流的流向。由水温高的海区流向 水温低的海区的是暖流,如图a;由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是寒 流,如图b。
图a
图b
③纬度判断法:海水表面温度的分布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所以洋流由较低 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一般为暖流;反之则为寒流。如下图所示,A为暖流,B 为寒流。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② 大气圈 、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 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类型及主要环节
循环类型 海陆间循环 海上内循环 陆地内循环
专题四+地球上的水+第1节+水循环+++2025年高考地理专项复习

大气环流、天气系统、地形地势
地表径流
地表状况、地形地势、降水水强度、降水持续时间、地表硬度、土质疏松状况
续表
利用水循环原理解释地理现象
1.沼泽地的形成原因
2.内流河断流的原因
3.土地盐碱化的形成原因
4.城市内涝的形成原因
教材素材变式
变式1 水循环过程与人类活动
(3)内流区域(闭合流域)水量[4]______,说明该流域的蒸发量与降水量是平衡的。
不变
稳定
教材素材变式
变式1 水量平衡原理与流域水量变化
[湘教选必1-P99知识变式]巴尔喀什湖是中亚地区的内陆湖,有多条河流注入,伊犁河是其最重要的水源。1970年,位于伊犁河干流的卡普恰盖水库建成。下图示意1960—2019年巴尔喀什湖水量平衡变化。据此完成1—3题。
蓄水变化量=(降水量+入海径流量)-蒸发量
蒸发量=降水量+入海径流量
陆地
降水量
蒸发量、地表径流量、地下径流量
蓄水变化量=降水量-(蒸发量+地表、地下径流量)
降水量=蒸发量+地表、地下径流量
蒸发量
2.流域水量平衡
(1)闭合流域水量平衡闭合流域与相邻流域之间没有水量交换,因此在任一时段内的收入水量只有大气降水;支出水量有蒸发量和(地表、地下)径流量,故水量平衡公式可以表示为:蓄水变化量=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从多年平均情况来看,蓄水变化量趋于零,即降水量 蒸发量+径流量。内流区,因无径流注入海洋,则径流量 ,故内流区水量平衡公式可以表示为:降水量=蒸发量,即多年平均降水量等于多年平均蒸发量。
D
A.植草坡面产流时间晚于裸露坡面 B.灌草坡面产流时间晚于植草坡面C.降雨强度越大,初始产流时间越早 D.相同坡面产流时间与降雨强度呈负相关
《地球上的水》PPT课件大班科学

水污染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威胁着
人类的健康和生态环境。
水资源短缺
由于人口增长、气候变化等原 因,许多地区正面临着水资源
短缺的危机。
水资源保护
为了保护水资源,我们需要采 取措施减少水污染、节约用水 、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等。
03
地球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水资源的利用方式
防治水污染
加强污染源控制,减少废水排 放,提高污水处理率和回用率 。
生态修复与保护
恢复受损生态系统,保护水源 地和水生生物多样性。
法律法规与宣传教育
制定和完善水资源保护法律法 规,加强宣传教育和公众参与
。
04
水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水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饮用水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必须饮用清洁的水以维 持生命。
到地下成为地下水;同时,地面上的水也会蒸发到空气中形成水蒸气,当水蒸气遇冷时会凝结成水珠并降落到地面形成 降雨。
实验三:探究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实验目的
通过调查和实验,了解水资源的利用现状和保护措施。
实验材料
调查问卷、水样采集器、试纸、化学试剂等。
实验三:探究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实验步骤
1. 设计并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当地居民对水资 源利用和保护的认识和态度。
03
实验结论: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 的重要基础,但当前水资源面临着严 重的污染和浪费问题。为了保护水资 源,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 节约用水、减少污染排放、加强水资 源管理等。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宣 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水资源保护的 认水资源的认识与总结
水资源的分布与特点
生活用水
包括饮用、洗涤、卫生 等方面,是人类日常生 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地理第一轮专题练习--专题四 地球上的水

2023新高考地理第一轮专题练习专题四地球上的水基础篇固本夯基知识点一水循环(2021安徽皖江名校联考,1-2)湄南河发源于泰国西北部的掸邦高原,自北向南纵贯泰国全境,最后注入曼谷湾,全长1 352千米,流域面枳17万平方千米,是泰国第一大河。
湄南河年内流量变化较大,最大与最小流量相差15 010多倍。
下图示意湄南河水系。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湄南河流域水循环敁为活跃的时期是()A.3—5 月B. 6—9 月C. 10—12 月D. 1—4 月答案B2.湄南河流域敁大与最小流量相差万倍以上,说明其补给水源主要为()A.高山冰雪融水B.湖沼水C.雨水D.地下水答案C(2018课标III, 8, 4分)贝加尔湖(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
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
据此完成下题。
答案D 知识点二陆地水体与水资源(2021东北三省四市二模,4—6)图1示意鄱阳湖位置,图2示意鄱阳湖2000^2016年月平均水位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与2000^2009年相比,2010^2016年鄱阳湖月平均水位( )A.呈现上升趋势 B.升高时间总体退后C.下降速度较快D.降低时间总体退后答案c2. 2010^2016年,鄱阳湖9~10月平均水位异常偏低的主要原因是() A. 汛期结束降水总量减少3.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A.湖而蒸发弱B.湖泊面积大 D.湖水深度大100° C.湖水盐度低 ~河流、湖泊-4 000-等岛线/m110°B.湖区周围大量取水灌溉C.湖区大规模的退田还湖D.长江上游水库汛末蓄水答案D3.鄱阳湖2010年前后的水位变化对湖区及其周围带来的影响谩可能是()A.缓解居民用水紧张B.湖区通航能力增强C.湖区面积显著增加D.候鸟栖息环境改变答案D(2019海南单科,16-17,6分)锡林河是流经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一条内流河。
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00毫米,降水集中在6—8月,4月存在春汛,但伏汛不明显。
《地球上的水》PPT课件

气态
在空气中,水主要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千岛湖(淡水湖)水在中国大江大湖中位居优质水之首,为国家一级水体,被誉为“天下第一秀水”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
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我国第二大湖
典例1 目前人们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A.河流水和海洋水 B.河流水、冰雪融水和深层地下水C.冰川水和湖泊水 D.河流水、湖泊淡水和浅层地下水
[解析]
冰川水不是人们常用的淡水资源冰川水约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 ,虽然储量很大,但是其主要分布在两极和极高山地区,目前人们无法直接利用。
蒸腾
植物体会将根系吸收的水分,以蒸腾的形式释放出来,转化为大气水
升华
冰川在一定条件下,会直接升华为水蒸气,转化为大气水
大气水↓陆地水、海洋水
空气中的水汽在一定的条件下,会重新凝结成为液态水或凝华为固态水,并以液态雨水或固态的雪、冰雹等形式降落到地表或海洋,形成陆地水或海洋水陆地水↓海洋水、地下水
降落到陆地上的水,一部分汇集成为河流水、湖泊水,或转化为冰川,另一部分则下渗转变为地下水和土壤水。汇集到河流、湖泊或渗透到地下的水,又会流入大海,成为海洋水体的一部分
A
[解析] 水是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最基本物质之一,地球上的任何生物都需要水。
题型1 水的分布及数量(易错) ★★★
典例5 请根据水在地球上的分布图(如下图)与地球上的部分淡水储量表判断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冰川水
地下淡水
湖泊淡水
沼泽水
河流水
大气水
生物水
C
A.图中咸水全部存在于海洋中B.地球上的淡水分布很广,所以地球上淡水的含量比咸水多C.大气水含量不多,但它可以成云致雨D.由表中各水体所占比例知,目前人类主要利用的淡水资源是冰川水和深层地下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四地球上的水
地球上的水此项专题在近五年全国卷中的试题主要涉及: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水文特征、水体的相互补给、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世界主要渔场的成因等要点。
●真题考点回顾
●真题再现
下图为世界部分区域洋流分布示意图,图中虛线代表洋流。
完成8,9题。
【真题再现1】8.图中甲洋流()
A.位于副极地环流圈
B.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C.受极地东风影响大
D.在性质上属于寒流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甲洋流位于南极洲外围,属于西风漂流,性质属于寒流。
该洋流位于副极地环流圈外,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受西风带影响大。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洋流的分布及成因。
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渗透的地理核心素养有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难度中等。
甲洋流位于南半球中纬度地区,为西风漂流,该洋流自西向东流动,并不属于副极地环流圈;从南极上空看,西风漂流呈顺时针流动;西风漂流受盛行西风吹拂形成西风漂流为寒流。
【试题分析2】通过经纬度、海陆分布等可知,甲位于德雷克海峡,甲洋流即南半球的西风漂流,属于寒流。
南半球中纬度大部分地区为海洋,故其没有形成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圈。
甲洋流是盛行西风作用下形成的洋流,从南极上空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真题再现2】9.关于图中洋流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夏季时温和多雨
B.②处分布着峡湾地貌
C.③处行船时流急浪高
D.④处有世界著名渔场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图中①处属于温带荒漠气候,夏季炎热干燥;
②处受寒流影响,降温减湿,气候干旱,冰川活动较少;③处位于西风带,海域面积广大,风大浪急;④处纬度较高,水温低,没有世界著名渔场分布。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洋流的分布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根据图中信息,①为巴西暖流,受该暖流的影响,附近地区夏季高温多雨;②处峡湾地貌由冰川侵蚀而成;③处为德雷克海峡,由于狭管效应和盛行西风的影响,导致西风漂流流速快,风高浪急;世界四大渔场在南半球的只有秘鲁渔场,位于②附近。
【试题分析2】①处附近洋流是寒流,对沿岸地区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②处的峡湾是冰川侵蚀地貌,不是洋流影响的结果。
③处受西风带和西风漂流的影响,风高浪急。
④处纬度高,气温低,不利于形成渔场。
锡林河是流经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一条内流河。
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00mm,降水集中在6—8月,4月存在春汛,但伏汛不明显。
据此完成16,17题。
【真题再现3】16.锡林河春汛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A.地下水
B.大气降水
C.冰川融水
D.冰雪融水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河流水源补给。
由材料可知,锡林河流域的降水集中在6—8月,4月份该流域气温升高,冰雪融化,所以该河春汛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冰雪融水;地下水常年对河流进行补给,水量稳定;4月份该地区降水较少;该地区山脉海拔较低,没有冰川分布。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陆地水体相互关系与河流的特征的相关知识。
内蒙古东部锡林河流域属于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降雪在低温环境下形成积雪。
春季气温升高,冰雪融化,形成春汛。
即锡林河春汛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冰雪融水。
【试题分析2】地下水一般是常年性补给;由材料“降水主要集中在6—8月”可知,大气降水补给主要在夏季,不在春季;内蒙古自治区主要位于高原,境内高山高度不是特别高,冰川较少,冰川融水较少;该地虽然降水集中在夏季,但冬季也有一定降雪,春季冰雪融化形成春汛。
【真题再现4】17.锡林河伏汛不明显的主要原因是夏季()
A.冻土融化,下渗量大
B.生活用水量大
C.植被繁茂,蒸腾量大
D.生产用水量大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河流水文特征。
由材料可知,该流域降水集中在夏季,但降水量少,又由于夏季该地区农业生产用水量大,导致锡林河伏汛不明显。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陆地水体相互关系与河流的特征的相关知识。
该地夏季农牧业需水量大,生产用水增多导致夏季伏汛不明显。
汛期降水集中,短期内下渗量有限,下渗作用对汛期洪峰影响小。
生活用水量相对较为稳定。
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00mm,降水量少,植被不会很茂密。
【试题分析2】伏汛即夏汛,锡林河主要流经内蒙古东部,冻土融化从春季开始,若冻土融化、下渗量大,则春季也不易形成春汛;生活用水量随季节变化不大,不会在夏季有明显影响;主要为草原,达不到植被繁茂的状态,且蒸腾主要是对地下水的影响;该地为主要牧区,
部分地区为种植业,夏季农业(牧业和部分种植业)用水量较大。
巧妙分析,知识拓展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
①洋流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交换,对全球热量和水分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②洋流对大陆沿岸气候的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2)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分布的影响
①寒暖流交汇处易形成大的渔场,如纽芬兰渔场和北海道渔场。
②在秘鲁附近海区,受离岸的上升补偿流影响,深层海水上涌,形成了世界著名的秘鲁渔场。
(3)对海洋航行的影响
①顺流节约燃料,加快海洋航行速度。
②寒暖流交汇处往往形成海雾,对海洋航行不利。
③洋流从两极地区带来的冰山也给海洋航行造成较大威胁。
(4)对海洋污染的影响:加快净化速度;使污染范围扩大。
世界四大渔场
1、北海渔场。
①位于欧洲西部北海。
②形成条件:寒暖流交汇,北上的北大西洋暖流与南下的东格陵兰寒流在北海交汇。
2、北海道渔场。
①位于日本北海道。
②形成条件:寒暖流交汇,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
3、纽芬兰渔场。
①位于北美洲东岸,纽芬兰岛附近。
②形成条件:寒暖流交汇,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
4、秘鲁渔场。
①位于南美洲西岸,秘鲁附近。
②形成条件:上升补偿流,在东南信风控制下,形成离岸风,表层海水减少,底层海水上升,上升的冷海水带了大量的饵料和鱼类,形成渔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