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章末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
近年届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四章地球上的水第11讲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课下达标训练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2019届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四章地球上的水第11讲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课下达标训练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届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四章地球上的水第11讲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课下达标训练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届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四章地球上的水第11讲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课下达标训练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11讲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8·海口联考)读百年前泰坦尼克号邮轮航线(图中的实线箭头)示意图,完成1~2题。
1.泰坦尼克号邮轮航行途中大部分航段所遇洋流的主要成因是()A.受极地东风影响而成B.受东北信风影响而成C.受盛行西风影响而成D.受东南信风影响而成2.图中a、b、c、d四条虚线箭头能表示将撞毁邮轮的冰山搬运至此的洋流的流向是()A.a B.bC.c D.d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泰坦尼克号邮轮航线地处中纬度地区,终年受西风带的控制.第2题,a虚线箭头的方向与拉布拉多寒流的流向基本一致,可将北极地区的冰山搬运至此.答案:1。
C 2。
A(2018·洛阳联考)下图示意世界某海运航线部分线路。
读图完成3~4题。
3.该海运航线沿途可信的是()A.培森附近海水盐度低于同纬度大陆西岸B.苏阿普—布宜诺斯艾利斯之间往返能耗率相近C.焦亚陶罗直达瓦伦西亚航次冬季顺风D.从拉斯帕尔马斯至瓦伦西亚常年顺风顺水4.苏阿普—布宜诺斯艾利斯沿岸和拉斯帕尔马斯环境都深受沿岸洋流影响,洋流的影响使沿岸地区()A.降水均明显增加B.温差均变小C.自然带南北狭长分布D.环境演变差异大解析:第3题,培森附近受亚马孙河淡水的稀释作用,海水盐度低于同纬度大陆西岸;苏阿普—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航线沿途有巴西暖流流经,往返时分别顺逆洋流,能耗差距较大;焦亚陶罗直达瓦伦西亚航次冬季逆西风航行;从拉斯帕尔马斯至瓦伦西亚常年逆加那利寒流航行。
全国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水习题(含答案)

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水考点1 水循环[2018河南八市第一次测评,10—11]北方冬季大棚顶上常常结满露珠,影响棚内蔬菜光合作用,同时较冷的水滴滴到蔬菜上,还容易导致蔬菜腐烂,造成减产。
所以,大棚设计要尽量减小棚内湿度,并且有利于露水的收集。
读图完成1—2题。
1.水滴由棚顶到集水容器的过程相当于水循环环节中的( )A.下渗B.降水C.水汽输送D.地表径流2.除棚内空气湿度外,影响露水量的因素还有 ( )A.大棚内外温差B.棚内昼夜温差C.棚外风力大小D.棚顶倾斜角度读水循环示意图, 完成3—4题。
3.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 )A.下渗、地表径流、蒸发、地下径流B.蒸发、地下径流、下渗、地表径流C.地表径流、蒸发、下渗、地下径流D.蒸发、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4.下图表示降水后各因素对②环节的影响的是( )[2018河北保定模拟,21—22]下图是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天然林区多年平均径流深与森林覆盖关系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曲线①②③依次代表( )A.年径流量、地表径流量、地下径流量B.年径流量、地下径流量、地表径流量C.地表径流量、地下径流量、年径流量D.地下径流量、地表径流量、年径流量6.在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可以( )A.增加地表径流量B.增加径流总量C.减少地下径流量D.控制土壤侵蚀[2013安徽文综卷,26,4分]下图为伏尔加河主要流经地区示意图。
完成下题。
7.从水循环的过程和地理意义看,伏尔加河( )①流域内总体上蒸发旺盛②流域的部分降水源自西风带③河水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④使东欧平原总体趋于高低不平⑤促进里海的水分和热量平衡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⑤D.②④⑤[2013大纲全国卷,4,4分]在太行山南段东麓相邻的两条间歇性河流上分别建有甲、乙水库,它们的汇水面积大体相等。
2009年雨季,乙水库入库水量912万立方米,甲水库却几乎没有入库水量。
据此完成下题。
8.2009年雨季,甲水库无入库水量是因为其流域( )A.几乎没有降水B.植被截留降水C.降水大量下渗D.人工拦截径流[2018辽宁沈阳市郊联体联考,7—8]植生滞留槽,又称作“雨水花园”,主要机制包含物理性的入渗、吸附拦阻作用和滞留槽中生物性的反应;另外,植生滞留槽可滞留大量雨水。
近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4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讲自然界的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练习新人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4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讲自然界的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练习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4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讲自然界的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练习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4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讲自然界的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练习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一讲自然界的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基础巩固组](2017·天津十二重点中学联考一)某野外求生训练营进行荒岛求生训练时,在沙滩上利用水循环原理获取淡水,如图1所示。
图2为当日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1.图1获取淡水过程中,取水管模仿的水循环的环节是()A.蒸发B.降水C.水汽输送D.径流2.读图1和图2,关于该取水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A.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6点后B.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15点后C.膜下气温比膜上气温高,是因为塑料薄膜增强装置内部的太阳辐射D.膜下气温比膜上气温高,是因为塑料薄膜增强装置内部的大气逆辐射解析:第1题,图示取水管作用是把集水器收集的淡水取出,类似于水循环的径流环节。
第2题,图示膜下气温高于膜上气温,太阳辐射膜下不可能高于膜上,则可能是塑料薄膜增强了装置内部的大气逆辐射,故D正确。
该装置主要是利用膜内热量来蒸发水汽,再利用膜外温度低于膜内,使蒸发的水汽遇冷凝结,故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为膜内高温且膜内外温差最大的时段,即10~18时之间。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课件 新人教版

4.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 A.为植物提供养分 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 C.吸附雨水污染物 D.保持土壤水分 5.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 A.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 B.种植土层和砂层 C.砂层和砾石层 D.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
解析:第 4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模式的底部为砂层和砾石 层,土壤层位于其上,故土壤中水分下渗快,保水性差,因此 为保证地上植被用水需用一定数量的树皮覆盖后保持土壤水 分。第 5 题,雨水下渗后种植土层和砂层可对雨水起到过滤作 用,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净化雨水的作用。 答案:4.D 5.B
②夏季为汛期,冬季为枯水期:(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 候区和热带草原气候区。 ③冬季为汛期,夏季为枯水期:地中海气候区。
例如,上题中地中海沿岸支流地处 地中海气候区,冬 季 多雨,为丰水期。
(2)根据径流的季节变化特征判断:冰川融水补给的多少主要受 气温高低的影响,径流高峰出现在夏季;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 的河流(河段)的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大而年际变化较小。
影响局部地 区大气降水
如人工降雨
影响蒸发 影响下渗
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 区的水汽供应量 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增加下渗;城市路 面硬化,可减少下渗
[技法点拨] 利用水循环原理解释相关地理问题 (1)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
(2)三江平原沼泽地的形成
(3)内流河断流的成因
(4)城市内涝的成因
的;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的水量也是相对平衡的。据此完
成 2~3 题。
2.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的水循环环节是( )
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径流
3.海洋水的矿物质含量( )
A.基本不变
B.总趋势在增加
2019年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第4章《地球上的水》讲义含考题演练卷附答案

2019年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第4章《地球上的水》讲义含考题演练卷第10讲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考纲解读知识导图1.掌握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及地理意义2.理解陆地水体之间的补给关系,能够根据资料,分析河流的补给类型及补给特点、原因3.掌握水资源的分布特点,能够分析水资源短缺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1..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读图10-1,回忆下列知识。
图10-1(1)水体存在有三种类型:、和大气水。
陆地水体之间具有的关系。
(2)由图甲可知,存在相互补给关系的水体是河流水与湖泊水、、湖泊水与地下水。
(3)结合图甲及所学知识,说明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有哪些?(4)图乙中左图表示(丰水、枯水)期河流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此时补给。
(5)图乙中右图表示(丰水、枯水)期河流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此时补给。
(6)各类水体的相互补给状况取决于高低和流量大小的动态变化。
2..自然界的水循环读水循环示意图(图10-2),回忆下列知识。
图10-2(1)在图中直线上添加箭头,完成水循环过程。
(2)主要环节:①⑧,②④,③,⑤,⑥,⑦,⑨。
(3)其中表示海陆间循环的环节有,表示海上内循环的环节有,表示陆地内循环的环节有。
(填序号)(4)“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此诗句中体现了水循环的、环节。
(5)人类活动对(填序号)环节影响最大,主要表现:改变时间分配规律——,改变空间分布规律——。
(6)简要说明水循环的意义。
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1)读世界各大洲水资源分布统计图(图10-3,未包含南极洲),回答相关问题。
图10-3①水资源的概况水资源通常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和浅层地下水。
②水资源的分布衡量指标多年平均径流总量特点具有明显的表现大洲图中的A洲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最多,其次是E洲,而F 洲最少国家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排在前6位的国家:、、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③简要分析水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人教版新课标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章地球上的水高考大题命题探源2河流预测演练

高考大题命题探源2 河流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河流的自然水文过程在维持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方面至关重要。
水流挟带营养盐、溶解气体、泥沙等物质向下游流动,是河流物理化学过程与地貌形成过程的驱动力。
同时,河流流量的变化将引发生物的生活行为,例如鱼类产卵、树种散布等。
图1为黄河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图中阴影部分)位置图,图2为黄河河口湿地典型植被生活史过程与河流水文过程关系示意图。
(1)简述高流量过程中河流水文特征的变化。
(2)据图分析河流流量变化对湿地生物生长的影响。
(3)推测黄河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曾经退化的原因。
(4)结合河流水文变化特点,提出修复黄河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的建议。
解析:(1)从示意图看,高流量过程,流量增加,水位上升,流速加快,挟带的泥沙量增加等。
(2)从图中发现流量变化的不同阶段对应生物生长的不同阶段,芦苇等在培育、发芽阶段需要水量较少,营养生长阶段需水量大,生殖后期、种子扩散阶段需水量减少等。
(3)由湿地退化可推断黄河径流量减少,径流量的减少有自然原因,更是上游用水量增加的结果。
(4)从图中可知,水文特征变化直接影响生物生长,近年来流量减少,导致湿地退缩。
修复黄河湿地生态系统,要通过人工调节。
答案:(1)流量迅速增加且增幅变大,流速加快,水位升高;水体中溶解氧与营养物质增加;挟带的泥沙量增加等。
(2)河流流量的变化将影响湿地生态系统中植被的行为特征。
如芦苇在每年3月初开始发芽,5月中旬后,进入营养生长期,需水量大,8月中旬以后,芦苇进入生殖生长期,需水量降低。
4-9月是黄河河口水文过程的高流量时期,对应着河口典型湿生植被,如芦苇、翅碱蓬的发芽成苗、生长等关键阶段。
(3)上游人口增加,工农业用水量增加,导致下游流量减少,水位下降,甚至出现河流断流;水流挟带营养盐、溶解气体、泥沙等物质减少;湿地生物锐减,生态系统退化。
(4)借助黄河调水调沙活动,增加洪峰流量,使尽可能出现洪水漫滩过程;4-5月适当增大流量,促进湿地生物发芽生长等。
2019年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第4章《地球上的水》讲义含考题演练卷附答案

2019年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第4章《地球上的水》讲义含考题演练卷第10讲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考纲解读知识导图1.掌握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及地理意义2.理解陆地水体之间的补给关系,能够根据资料,分析河流的补给类型及补给特点、原因3.掌握水资源的分布特点,能够分析水资源短缺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1..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读图10-1,回忆下列知识。
图10-1(1)水体存在有三种类型:、和大气水。
陆地水体之间具有的关系。
(2)由图甲可知,存在相互补给关系的水体是河流水与湖泊水、、湖泊水与地下水。
(3)结合图甲及所学知识,说明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有哪些?(4)图乙中左图表示(丰水、枯水)期河流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此时补给。
(5)图乙中右图表示(丰水、枯水)期河流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此时补给。
(6)各类水体的相互补给状况取决于高低和流量大小的动态变化。
2..自然界的水循环读水循环示意图(图10-2),回忆下列知识。
图10-2(1)在图中直线上添加箭头,完成水循环过程。
(2)主要环节:①⑧,②④,③,⑤,⑥,⑦,⑨。
(3)其中表示海陆间循环的环节有,表示海上内循环的环节有,表示陆地内循环的环节有。
(填序号)(4)“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此诗句中体现了水循环的、环节。
(5)人类活动对(填序号)环节影响最大,主要表现:改变时间分配规律——,改变空间分布规律——。
(6)简要说明水循环的意义。
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1)读世界各大洲水资源分布统计图(图10-3,未包含南极洲),回答相关问题。
图10-3①水资源的概况水资源通常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和浅层地下水。
②水资源的分布衡量指标多年平均径流总量特点具有明显的表现大洲图中的A洲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最多,其次是E 洲,而F洲最少国家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排在前6位的国家:、、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③简要分析水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人教版新课标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章地球上的水章末综合检测

第4章地球上的水章末综合检测(四)(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8·北京西城区期末)“海绵城市”是我国大力倡导的构建新型水循环系统的一种城建模式。
下图是“海绵城市”与传统“快排”模式城市水循环系统对比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海绵城市”对城市区域水循环的影响是( )A.减少雨水下渗B.增加地下径流C.减少地表蒸发D.增加水汽输送2.两种城市水循环模式的差异是( )A.“快排”模式增加了城市的可用水量B.“快排”模式与原自然水文环境相仿C.“海绵城市”增大了城市地表排水量D.“海绵城市”提高了城市抗旱防洪能力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海绵城市”主要是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对水汽输送没有影响。
故选B。
第2题,读图可知,“快排”模式减少了下渗,增加了地表径流,导致城市的可用水量减少,破坏了原自然水文环境;“海绵城市”能够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提高城市抗旱防洪能力。
故选D。
答案:1.B 2.D(2018·广州模拟)下图为克里希纳河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3~5题。
3.该河最主要的补给来源是( )A.雨水B.湖泊水C.地下水D.冰雪融水4.下列月份中,该河口三角洲河段水位最低的是( )A.1月B.4月C.7月D.10月5.上述月份河段水位低的主要原因是( )A.气温较低,融雪量少B.春耕季节,用水量大C.雨季未到,蒸发旺盛D.人口众多,耗水量大解析:第3题,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信息判断该河流域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因此大气降水是主要补给来源,A对。
第4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该河流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7月、10月为河流丰水期,水位高,C、D错。
1月该流域降水少,河流得到的补给量少,河流水位较低;随着时间的推移,气温升高,该河流蒸发量不断增加,河流水位不断降低,直到雨季到来之前达到最低,A错、B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地球上的水
章末综合检测(四)
(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8·北京西城区期末)“海绵城市”是我国大力倡导的构建新型水循环系统的一种城建模式。
下图是“海绵城市”与传统“快排”模式城市水循环系统对比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海绵城市”对城市区域水循环的影响是( )
A.减少雨水下渗
B.增加地下径流
C.减少地表蒸发
D.增加水汽输送
2.两种城市水循环模式的差异是( )
A.“快排”模式增加了城市的可用水量
B.“快排”模式与原自然水文环境相仿
C.“海绵城市”增大了城市地表排水量
D.“海绵城市”提高了城市抗旱防洪能力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海绵城市”主要是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对水汽输送没有影响。
故选B。
第2题,读图可知,“快排”模式减少了下渗,增加了地表径流,导致城市的可用水量减少,破坏了原自然水文环境;“海绵城市”能够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提高城市抗旱防洪能力。
故选D。
答案:1.B 2.D
(2018·广州模拟)下图为克里希纳河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3~5题。
3.该河最主要的补给来源是( )
A.雨水B.湖泊水
C.地下水D.冰雪融水
4.下列月份中,该河口三角洲河段水位最低的是( )
A.1月B.4月
C.7月D.10月
5.上述月份河段水位低的主要原因是( )
A.气温较低,融雪量少
B.春耕季节,用水量大
C.雨季未到,蒸发旺盛
D.人口众多,耗水量大
解析:第3题,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信息判断该河流域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因此大气降水是主要补给来源,A对。
第4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该河流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7月、10月为河流丰水期,水位高,C、D错。
1月该流域降水少,河流得到的补给量少,河流水位较低;随着时间的推移,气温升高,该河流蒸发量不断增加,河流水位不断降低,直到雨季到来之前达到最低,A错、B对。
第5题,该河流位于热带地区,流域内气温高且没有积雪融水补给,热带地区一年四季均可耕种,A、B错;由上题分析可知,该河流域在4月时雨季尚未到来,由于位于热带地区,蒸发旺盛,河流水位较低,C对;人口对耗水量的影响季节变化不大,D错。
答案:3.A 4.B 5.C
(2018·吉林实验中学模拟)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平直河段的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
6.下图中能正确反映该河河水与两岸地下水关系的是(图中直线为河流,曲线实线为等高线,虚线为等潜水位线)( )
7.该河的水文特征可能是( )
A.水位变化小B.结冰期长
C.含沙量小D.流量大
解析:第6题,根据题干中“我国南方”判断该河位于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右岸侵蚀严重;根据示意图判断南岸侵蚀严重,说明南岸即右岸,所以河流是自西向东流,地势西高东低,等高线向高处弯曲,A、C错;根据B、D图中等高线和等潜水位线可画出如下示意图,据题中示意图判断该河为地上河,河水补给两岸地下水,从而判断B对、D错。
选B。
第7题,该河流位于我国南方,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位变化大,河流无结冰期;由图可知,该河为地上河,说明大量泥沙沉积使河床抬高,故河流含沙量大;季风气候区降水多,河流流量大。
故选D。
答案:6.B 7.D
(2018·福建八县模拟)下图为印度洋某海域上升流(洋流)示意图。
据此完成8~9题。
8.图中上升流( )
①使沿岸海区海水蒸发量增大
②使沿岸地区降水量增加
③使沿岸海区海洋生物生产力增大
④其形成主要受离岸风影响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9.下列对所提供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图示区域位于印度洋板块
B.该季节一货轮从非洲东海岸航行至印度西海岸一路逆水
C.图中表层流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
D.该海域洋流系统与世界大洋表层洋流分布模式相吻合
解析:第8题,上升补偿流为寒流,对沿岸降温减湿;上升补偿流把海底营养盐类带到表层,利于浮游生物生长,鱼类资源丰富。
该处夏季受西南风影响,风从陆地吹向海洋,为离岸风。
第9题,依上题分析,该地上升流受离岸风(西南风)作用形成,而该风成因与南亚夏季风一致,是气压带、风带北移,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的。
答案:8.C 9.C
(2018·赣州模拟)下图为世界某海区7月表层水温分布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流经图示沿岸海区的洋流可能是( )
A.加利福尼亚寒流
B.秘鲁寒流
C.索马里寒流
D.北大西洋暖流
11.图示海区( )
A.甲海区因寒暖流交汇而渔业资源丰富
B.受洋流影响,甲处沿岸气候类型延伸至较低纬度
C.甲处附近海水温度较低,主要由东北信风引起
D.洋流属于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解析:第10题,由图中信息可知,该洋流为中低纬度大陆西岸洋流,结合等温线弯曲和数值递减状况可知,该洋流为南半球寒流,自南向北流动,结合选项判断可能是秘鲁寒流。
第11题,甲处沿岸为热带沙漠气候,受沿岸寒流影响,北侧沿岸降水较少,使热带沙漠气候向北延伸至较低纬度,故B正确。
甲海域盛行离岸风(东南信风),形成上升补偿流,鱼类资源丰富。
南半球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答案:10.B 11.B
二、综合题(共46分)
12.(2018·河南六校联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2分)
(1)据图1描述台湾岛该月降雨日数的分布特征。
(9分)
(2)说出图2中甲、乙分别为哪种损失?(4分)
(3)根据材料分析台湾岛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原因。
(9分)
解析:(1)分布特征可从整体和局部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2)到达地表的降水有一部分会通过蒸发回到大气中,一部分会流入海洋。
(3)主要从台湾岛水资源不易存储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答案:(1)分布不均;中部多,东西部少;南部多,北部少。
(2)甲为蒸发损失;乙为河流径流入海损失。
(3)纬度低,蒸发量大;岛屿面积小;地表起伏大,河流短小湍急,迅速入海,水资源难以存储在岛内。
13.(2018·湖北八市联考)读世界渔场分布图,回答问题。
(24分)
(1)描述图中大范围渔场的分布特点。
(6分)
(2)图中的A、B两海域分布有世界著名的渔场,简析其形成大渔场原因的差异。
(8分)
(3)目前,世界海洋渔业资源普遍萎缩,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0分)
解析:(1)读图可知,大范围渔场从纬度的分布范围来看,主要分布在温带,但北半球比南半球范围要广。
(2)A渔场是位于北太平洋的北海道渔场;B渔场是位于南太平洋的秘鲁渔场,都是世界著名的渔场;北海道渔场主要是由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交汇形成的,秘鲁渔场主要是由上升流形成的。
(3)原因可从自然原因(全球气候变暖、厄尔尼诺现象等)和人为原因(过度捕捞、海洋污染等)两个方面回答。
对策应主要从加强海洋资源管理、控制人口数量、防治海水污染等方面回答。
答案:(1)大范围渔场主要分布在温带,北半球比南半球范围要广,面积最大的是北太平洋渔场。
(2)A渔场是北海道渔场,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有利于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洋流汇合还可以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形成大渔场。
B渔场是秘鲁渔场,受离岸风的影响,深层海水上涌把大量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形成大渔场。
(3)自然原因:全球气候变暖、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酸雨等。
人为原因:人口增加导致过度捕捞;海洋污染等造成海洋生态环境恶化;重大工程建设的不利影响。
对策:加强海洋资源管理;控制人口增长;防治海水污染,改善海洋环境。
本文档仅供文库使用。
百度文库是百度发布的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
百度文库的文档由百度用户上传,需要经过百度的审核才能发布,百度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
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
百度文库的文档包括教学资料、考试题库、专业资料、公文写作、法律文件等多个领域的资料。
百度用户上传文档可以得到一定的积分,下载有标价的文档则需要消耗积分。
当前平台支持主流的doc(.docx)、.ppt(.pptx)、.xls(.xlsx)、.pot、.pps、.vsd、.rtf、.wps、.et、.dps、.pdf、.txt 文件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