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经典】

福建菜系
• 由福州、泉州、厦门等地发展起来,并以 福州菜为其代表。烹饪原料以海鲜和山珍 为主,注重甜酸咸香、色美味鲜。
• 著名的菜肴:佛跳墙、荔枝鱼、酸辣烂鱿 鱼、太极明虾、肉醉糟鸡、烧片糟鸡、清 蒸加力鱼。
实用文档
佛跳墙
太 极 明 虾
实用文档
湘菜
• 湘菜系即湖南菜,是以湘江流域、洞庭 湖地区和湘西山区等地方菜发展而成。 湘江流域的菜以长沙、衡阳、湘潭为中 心,是湖南菜的主要代表。
实用文档
钻木取火
满汉全席
实用文档
世界烹饪三大风味体系
• 中国菜系 (东方菜系),包括中国、朝鲜、日本、东南亚若
干国家及南亚一些国家,以中餐为代表,这是世 界人口最多的一个菜系。
• 法国菜系 (西方菜系)也称西餐,包括欧洲、美洲、大洋洲
等许多国家,占地面积最大,以西餐为主题。
• 土耳其菜系 包括中亚、西亚、南亚及非洲一些穆斯林国家 。
4 中国饮食
素有“烹饪王国”之称
实用文档
中国四大国粹:
书画、京剧、中医药、中国烹饪。
烹 是在煎或炸的基础上,烹上 清汁入味成菜的一种烹调技法。
饪 既指食物成熟,也指食物 生熟程度的标准。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 用火熟食,标志着人类从 野蛮走向文明,标志着人 类饮食历史的开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用火熟食的意义
• 用火熟食,结束了人类生 食的生活状态,使身体素 质和智力得到更加迅速的 提高。
实用文档
五蛇羹
干煎大虾
实用文档
淮扬菜
• 淮扬菜既有南方菜的鲜、脆、嫩的特色又融合 了北方菜的咸、色、浓特点,形成了自己甜咸 适中,咸中微甜的风味 ,淮扬菜重刀工。
中国的饮食文化

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国的饮食文化是一种独具特色和魅力的传统文化,被广泛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为精髓的饮食文化之一。
中国拥有着丰富多样的食材和烹饪技巧,不同的地域和民族饮食文化,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各个地区的地理、气候、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差异。
在国内外都享有盛名,深得人心。
历史悠久的饮食文化中国的饮食文化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早在远古时期,我国的祖先就已经发现了野菜、野果,开始烹饪了一些简单的食品,并不断地丰富和改进自己的饮食文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饮食习惯和技艺逐渐得到完善和发展,成为了中国独有的、具有特色的饮食文化。
从古代“礼乐之邦”和“食不厌精”的晋文化,到唐宋时期的文化繁荣与多元化,再到今天的百花园汇集、美食天堂,中国的饮食文化历经千年,历久弥新。
广泛的饮食特色中国的饮食文化是一种十分多样化的文化,其特点并不是一味追求高级、奢华的食物和餐饮场所,而是更注重独具匠心的烹饪技巧、有特色的地方菜品和精致优雅的餐桌礼仪。
而且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也各具特点,北方的滋味咸厚、油腻,南方则淡爽清香。
例如,四川菜的麻辣,广东菜的清淡,浙江菜的口感细腻。
饮食文化不仅是烹饪技艺和菜品,还包括餐桌礼仪、节日风俗等方面。
食材和烹饪技巧中国饮食文化的独特之处在于食材和烹饪技巧的处理上。
中国的饮食传统中,注重保持原汁原味,以突出食材的风味,而不是简单地添加多种调料以改变味道。
在处理食材时,以保持其天然香气和色泽为原则,追求口感和色彩的多样性。
烹饪技巧也非常重要,中国厨师善于将传统的烹饪技艺与现代厨艺相结合,例如烹饪技巧中的烹炸、糖渍、腌制等方法,使得食材在烹制过程中既保持了原有的营养价值和口感,同时亦赋予了它越来越丰富的味道变化和种类。
饮食文化与节日风俗中国既有丰富的饮食文化,也有各种各样的节日风俗,不同的节日有着不同的饮食特色。
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春节期间则是全家人聚餐,用年夜饭迎接新年的到来。
节日风俗与饮食文化结合在一起,不仅加深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还扩展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中国饮食文化史 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史饮食文化1、最早的是有巢氏(旧石器时代):当时人们不懂人工取火和熟食。
饮食状况是茹毛饮血,不属于饮食文化。
2、燧人氏:钻木取火,从此熟食,进入石烹时代。
主要烹调方法:①炮,即钻火使果肉而燔之;②煲:用泥裹后烧;③用石臼盛水、食,用烧红的石子烫熟食物;④焙炒:把石片烧热,再把植物种子放在上面炒。
3、伏羲氏:在饮食上,结网罟以教佃渔,养牺牲以充庖厨。
4、神农氏:"耕而陶",是中国农业的开创者,尝白草,开创古医药学,发明耒耜,教民稼穑。
陶具使人们第一次拥有了炊具和容器,为制作发酵性食品提供了可能,如酒、醢、醯(醋)、酪、酢、醴等。
鼎是最早的炊具之一,有爪儿因为当时没灶,还有鬲,其爪是空心的,鬶用来煮酒的。
5、黄帝:中华民族的饮食状况又有了改善,皇帝作灶,始为灶神,集中火力节省燃料,使食物速熟,而广泛使用在秦汉时期,当时是釜,高脚灶具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蒸谷为饮,烹谷为粥"首次因烹调方法区别食品,蒸锅发明了,叫甑。
蒸盐业是黄帝臣子宿沙氏发明,从此不仅懂得了烹还懂得调,有益人的健康。
6、周秦时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成形时期,以谷物蔬菜为主食。
春秋战国时期,自产的谷物菜疏基本都有了,但结构与现在不同,当时早田作业主要是:稷,(最重要)是小米,又称谷子,长时期占主导地位,为五谷之长,好的稷叫梁之精品又叫黄梁。
黍,是大黄粘米仅次于稷,又称粟,是脱粒的黍。
麦,大麦。
菽,是豆类,当时主要是黄豆,黑豆。
麻,即麻子。
菽和麻都是百姓穷人吃的,麻又叫苴。
南方还有稻,古代稻是糯米,普通稻叫粳秫,周以后中原才开始引种稻子,属细粮,较珍贵。
菰米,是一种水生植物茭白的种子,黑色,叫雕胡饭,特别香滑,和碎瓷片一起放在皮袋里揉来脱粒。
7、汉代: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时期,归功于汉代中西(西域)饮食文化的交流,引进石榴、芝麻、葡萄、胡桃(即核桃)、西瓜、甜瓜、黄瓜、菠菜、胡萝卜、茴香、芹菜、胡豆、扁豆、苜蓿(主要用于马粮),莴笋、大葱、大蒜,还传入一些烹调方法,如炸油饼,胡饼即芝麻烧饼也叫炉桡。
中国饮食文化知识点总结

中国饮食文化知识点总结一、饮食习俗1.四季饮食:中国饮食习俗与四季有关,根据季节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食材烹饪食物,以适应当季气候和人体的需求。
2.节令饮食:中国人讲究节令饮食,如春天要吃春笋、夏天要吃西瓜、秋天要吃瓜果、冬天要吃涮火锅等。
3.地域饮食:中国各地饮食文化独具特色,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传统菜肴和烹饪方法,如川菜、粤菜、鲁菜等。
4.宴席饮食:中国人重视宴席文化,讲究宴客礼仪和宴席菜品搭配,有各种规定的席次和宴席流程。
二、餐饮礼仪1.客人敬主人:在中国餐桌上,客人要尊重主人,主人要热情招待客人,互相敬酒、劝酒是常见的礼节。
2.先年长后晚辈:吃饭时要遵守先年长后晚辈的原则,年长者先坐下,先吃菜,晚辈要等待长辈吃过后再开始用餐。
3.尊重食物:在饮食过程中要尊重食物,不可挑食、浪费食物,要将饭菜吃完,不可留下残羹剩饭。
4.注意餐桌礼仪:用餐时要注意坐姿端庄、言谈举止得体,勿大声喧哗,不可伸长吧脚等。
三、饮食禁忌1.偏食忌辛辣:中国饮食禁忌中有禁忌偏食,忌过于嗜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伤害脾胃。
2.不宜过量:中国人饮食注重平衡,不宜过量,大鱼大肉、油腻辛辣的食物要适量食用。
3.忌生吃生冷:中国饮食文化忌生吃生冷食物,认为这样容易伤害脾胃,影响身体健康。
4.忌吃动物的头部:中国有吃动物头部的忌讳,认为头部为先天之气所在,忌食动物头部。
四、餐具礼节1.餐具摆放:中国人讲究餐具摆放的规矩,如筷子要放在右侧,碗要正对着主人等。
2.用筷子注意事项:用筷子时要注意避免发出刺耳的咬合声音,不可竖插在饭中,不可将筷子交叉放在碗上等。
3.点心吃法:中国的点心吃法也有许多礼仪,如不可一口吃完,要小口尝,分次享用,不可大口吞咽等。
总的来说,中国饮食文化丰富多彩,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和人文精神。
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交流的加深,中国饮食文化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塑造出更加多元化的饮食文化。
同时,传统的饮食文化依然保留着其珍贵的传统和魅力,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饮食文化

中国的饮食文化一、饮食文化民以食为天,中国文化是吃饭吃出来的,所以中国文化有一种”泛食主义”倾向。
孔子《韶乐》之美就说”三月而不知肉味”;孟子说义利之辩为”熊掌与鱼不可得兼”;毛泽东说实践的重要性就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尝一尝”;焦裕禄说创新的可贵就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道”人就是口,叫人口。
谋生叫糊口,职业和工作叫饭碗。
干什么工作吃什么饭,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如果吃老本或坐吃山空,到最后就只能喝西北风。
而最让人羡慕的是捧铁饭碗吃皇粮和大锅饭的。
诸如此类的说法还很多:思索叫”咀嚼”体验叫”品味”嫉妒叫”吃醋”幸福叫”陶醉”无能叫”饭桶”司空见惯叫”家常便饭”轻而易举叫”小菜一碟”理解深刻叫”吃透精神”改变处境叫”苦尽甘来”学风浮躁叫”浅尝辄止”广泛流传叫”脍炙人口”此外,还有吃得开、吃不准、吃小灶、吃回扣、吃耳光、吃官司、吃豆腐、吃红灯、吃冤枉、吃哑巴亏、吃闭门羹、吃里扒外、吃不了兜着走等。
中国人喜欢请客吃饭,并不是中国人好吃,而是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群体意识所使然。
对中国人来说,饮食的味道,决不仅仅是食物的味道,而是餐桌上特有的那种人情味,人来了要接风,人走了要饯行,有事要嘬一嘬,没事也要聚一聚。
革命不是请客,就是吃饭。
筷子尖尖,碟儿圆圆,酒杯一端,政策放宽。
工作就开会,管理就是收费,协调就是喝醉。
二、火锅火锅科浑身上下都是中国文化。
火锅热,表示亲热;火锅圆,表示团圆;火锅用汤所处理原料,表示以柔克刚;火锅不拒荤素,不分南北表示兼济天下;火锅五味俱全,味相渗透表示中和之美。
更重要的是,火锅能最为形象直观地体现”在同一口锅里吃饭”这样一层深刻的意义。
三、酒文化中国古人往往席地而坐,所以叫席位。
席位其实就是地位——席地而坐之位。
所以席位要根据地位来安排,首脑人物、中心人物、显赫人物的席位设在正中,叫主席,其余参加者又依照一定的等级秩序分列于两边,叫列席。
在古代,除席位外,酒具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与特征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与特征1.营养均衡:中国传统饮食注重食物的营养均衡,食物的分类与配比合理,追求五谷杂粮、果蔬肉食的平衡搭配。
传统饮食文化体现了“草木皆可食、五谷皆可为粮”的观念,追求的是健康和长寿。
2.以粮为主:中国是个农业大国,饮食文化以粮食为基础。
传统饮食中注重以米、面、粗粮为主食,如米饭、面食和馒头。
尤其是米饭,它几乎成为中国人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菜肴丰富多样:中国的传统菜肴种类繁多,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特色菜肴,如粤菜、川菜、鲁菜等。
每道菜肴都有其独特的烹饪技巧和口味,追求“色、香、味、形”兼具的烹饪艺术。
4.重视食材质量:中国传统饮食注重食材的新鲜和质量。
讲究选择时令食材,追求“所以饭菜皆取其性味、以补益人体形多一体的成分”理念。
同时,传统饮食强调食材的质量,注重选择好的畜禽肉类和新鲜的水果蔬菜,以确保食物的口感和营养。
5.餐桌礼仪: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注重餐桌礼仪,尊重食物和他人。
在用餐时,人们需保持文明、有序的用餐方式,不浪费食物,注重与他人共同品尝食物的快乐。
6.药膳养生: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融入了药膳养生的理念。
中国人认为食物和药材都有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作用,追求通过食物来调理身体,增强免疫力和健康。
7.节日食品:中国传统节日有许多与食品相关的习俗,如春节要吃饺子、端午节要吃粽子等。
这些食品不仅仅是食物,更代表了人们对节日和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祝福。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注重食物的营养均衡、饮食方式的文明礼仪、注重食材的质量和时令、讲究烹饪技巧和口感以及融入了药膳养生的理念。
中国人对食物的重视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更是为了身体健康和心灵的满足。
这些特征使得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成为了世界上受人赞赏的一种饮食文化。
中国 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地域特色。
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更是世界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饮食文化不断发展和演变,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体系。
中国饮食文化的主要特点是讲究营养均衡、食材多样、烹饪技艺精湛、色香味俱佳、讲究节俭等。
中国的饮食文化与中国的地理环境密不可分。
中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多样,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也各具特色。
如华北地区的饮食文化以面食为主,以烤、炸、煮、蒸等烹调方式为主,口味多为咸鲜;而南方地区的饮食文化则以米饭为主,以煮、炖、煨、烩等烹调方式为主,口味多为甜酸。
中国饮食文化的代表性菜肴有很多,如北京的烤鸭、四川的火锅、广东的点心、上海的小笼包等。
这些菜肴不仅口味独特,而且烹调方式和用料也各有特色。
例如,烤鸭要选用肥瘦相间的鸭子,采用传统的烤制技艺,烤制出来的鸭子皮脆肉嫩、香气扑鼻;火锅则需要选用各种优质的食材,再用特制的汤料煮煮,吃起来既有鲜美的味道,又能保证营养的均衡。
中国饮食文化还有很多有趣的文化内涵。
比如,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中,有许多与节气、节日、宗教等相关的食俗。
如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人们要吃元宵;端午节时,人们要吃粽子;中秋节时,人们要吃月饼。
此外,中国饮食文化中还有很多禁忌和习俗,如不同地区对于烹调技巧、食物的搭配和饮食礼仪等的要求也不同。
中国饮食文化是一门深奥而丰富的学问,它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文化展示。
随着中国经济和文化的崛起,中国饮食文化也逐渐走向世界,成为了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中国的一扇窗口。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好我们的饮食文化,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
中国古代饮食风俗

中国古代饮食风俗一、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在古代,人们注重饮食的色、香、味、形、器,认为饮食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更是一种文化修养的体现。
因此,在古代的饮食风俗中,也体现了人们对于饮食文化的重视和追求。
二、节令食俗节令食俗是中国古代饮食风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不同的节令时期,人们会食用不同的食物来祈求平安、吉祥、丰收等。
例如,春节时吃饺子、年糕,中秋节时吃月饼,端午节时吃粽子等。
这些节令食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饮食生活,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三、饮茶风俗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代,饮茶风俗盛行,人们将茶视为清雅、高洁的饮品,常常以茶会友、以茶祭祀、以茶作诗等。
茶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成为了人们交流思想、增进友谊的重要媒介。
四、少数民族食俗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在饮食风俗上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
例如,回族的油香、苗族的酸汤鱼、壮族的五色饭等,都展现了不同民族独特的饮食文化和风味。
这些少数民族食俗不仅丰富了中国的饮食文化,也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五、地方食俗中国地域辽阔,各地的气候、物产、风俗习惯等都有所不同,因此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食俗。
例如,川菜的麻辣、粤菜的清淡、湘菜的香辣等,都体现了各地独特的口味和烹饪技巧。
这些地方食俗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口腹之欲,也传承了各地的文化传统和特色。
六、祭祀食俗在中国古代,祭祀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祭祀活动中,食物是必不可少的供品。
不同的祭祀对象需要不同的食物,如猪头、牛头、羊头等。
此外,祭祀食俗还规定了在祭祀活动中不能食用某些食物,以示尊重和虔诚。
这些祭祀食俗体现了人们对于神灵的信仰和敬畏,也传承了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
七、医药食俗在中国古代,医药食俗是一种独特的饮食风俗。
人们认为食物具有药用价值,可以治疗疾病和保健身体。
例如,红枣可以补血、枸杞可以补肾、生姜可以驱寒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食观念的发展
中国人是很重视“吃”的,“民以食为天”这句谚语就说明我们把吃看得与天 一样重要。由于我们这个民族几千年来都处于低下的生产力水平,人们总是吃 不饱,所以才会有一种独特的把吃看得重于一切的饮食文化,我想,这大概是 出于一种生存需要吧。如果一种文化把吃看成首要的事,那么就会出现两种现 象:一方面会把这种吃的功能发挥到极致,不仅维持生存,也利用它维持健康, 这也就是”药补不如食补”的文化基础;另一方面,对吃的过份重视,会使人 推崇对美味的追求。 在中国的烹调术中,对美味追求几乎达到极致,以至中国人到海外谋生,都以 开餐馆为业,成了我们在全世界安身立命的根本!遗憾的是,当我们把追求美 味作为第一要求时,我们却忽略了食物最根本的营养价值,我们的很多传统食 品都要经过热油炸和长时间的文火饨煮,使菜肴的营养成分受到破坏,许多营 养成分都损失在加工过程中了。因而一说到营养问题,实际上就触及到了中国 饮食文化的最大弱点。民间有句俗话:“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就是这 种对美味的追求,倒使我们忽略了吃饭的真正意义。
交流闭塞
在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技术条件限制,没有发达的交通路 段,没有先进的交通工具。使得各个地域发展自给自足,没有 碰撞与交融,形成各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取材各异,口味独特。
地域差异
鲁菜:靠近黄河,以下货(动物内 脏),河鲜为特色,处于沿海的胶东 以“鲜”为主味,对北方各地区尤其 是北京和东北的烹饪有很大影响。 川菜:四川离海较远,因此以河鲜, 菌类,干货为特色。以“辣”为主味, 对西南各地区的烹饪有很大影响。 粤菜:南方,温暖。除海鲜外,以 一些野生动物如蛇等为特色。天气炎 热,食材不宜久存,以“生猛、鲜” 为主,对原料的新鲜程度要求很严。 淮扬菜:以海鲜最有特色。处于南 方,离产糖区域近,有“甜”味,菜 肴制作精细,对长江下游区域的烹饪 有很大影响。
鼠菜
马蹄局竹鼠
欣赏各色食材的饮食
鼠菜
米酒竹鼠煲
欣赏各色食材的饮食
昆虫菜
清蒸大甲虫
欣赏各色食材的饮食
云南昆虫菜
油炸蝗虫
欣赏各色食材的饮食
云南昆虫菜
蝎子串
欣赏各色食材的饮食
云南昆虫菜
竹蛆
欣赏各色食材的饮食
云南昆虫菜
油炸蝎子
欣赏各色食材的饮食
动物的液
猪血 猪血血中含铁量较高, 而且以血红素铁的形 式存在,容易被人体 吸收利用,处于生长 发育阶段的儿童和孕 妇或哺乳期妇女多吃 些有动物血的菜肴, 可以防治缺铁性贫血, 并能有效地预防中老 年人患冠心病、动脉 硬化等症。
组员:(09级信息学院) (09级化学院)
演讲:
中国人饮食文化的“毫无禁忌”
中国菜的选材非常 丰富,有一句俗语 称:“山中走兽云 中燕,陆地牛羊海 底鲜。”几乎所有 能吃的东西,都可 以做为中国菜的食 材。但食材的选择 关系到菜品的质量。
中国人对食材的选取
时令适合:食材根据动植物的成熟时间不同,品质也不同。比如淮扬 菜有“刀鱼不过清明,鲟鱼不过端午”的说法。 区域适宜:不同区域生长的食材品质亦不同。比如蟹,以阳澄湖和盘锦产为 佳。但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区域的差异变得不很重要。 品种不同:做一些菜肴,需要不同品种的食材。比如北京烤鸭,用北京特有 的填鸭做成;白斩鸡则用三黄鸡做成。 部位区别:食材不同的部位被制作成不同的菜。比如家常菜“肉段”应用里 脊制作。 要求鲜嫩:几乎所有中国菜要求食材鲜活,诸如“小炒肉”需将猪活活打死 后取里脊肉,为的是食材鲜嫩可口。 随时代变化:例如北京烤鸭,以前是越肥越好,现代则倾向用瘦肉鸭。不 再利用受保护动物和珍贵植物做食材。扩大对昆虫等利用方法,引进其他食材 来源,例如扩大食用蝎和蝗虫,引进法国蜗牛等。
欣赏各色食材的饮食
广州的蛇菜
明珠御品口味蛇
欣赏各色食材的饮食
广州的蛇菜
特色大王蛇
欣赏各色食材的饮食
广州的蛇菜
椒盐蛇段
欣赏各色食材的饮食
广州的蛇菜
乌梢蛇
欣赏各色食材的饮食
广州的蛇菜
神仙蛇段
欣赏各色食材的饮食
鼠菜
鼠上灯
欣赏各色食材的饮食
鼠菜
红烧芒鼠
欣赏各色食材的饮食
鼠菜
红扣竹鼠
欣赏各色食材的饮食
欣赏各色食材的饮食
动物的血液
猪血
欣赏各色食材的饮食
动物的血液
猪血
欣赏各色食材的饮食
动物的血液
猪血
欣赏各色食材的饮食
动物的血液
鸭血
为什么中国饮食毫无禁忌
1.经济限制条件 2.交流闭塞
3.地域条件催生特色物产
4.饮食观念的发展
经济限制条件
中国地域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地区发展不平 衡,在新中国成立之后逐渐达到温饱水平,并 且在此之后我们一直朝着小康,和谐社会迈进。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 在贫苦的生产力低下的时 代,中国人的生活水平一 直在改善,物尽其用,并 且美丽的大地母亲为我们 提供了各色物产,使中国 的食材选取非常广泛,得 以形成现今“百花齐放”的 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