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准的制定——以“藏式木雕”为例
藏族木雕艺术研究现状分析与展望

藏族木雕艺术研究现状分析与展望文回李懿[摘要]作为承载藏族传统文化及价值观念的藏族木雕艺术,是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分布在我国西藏、四川、云南、甘肃、青海等地。
在当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认真做好对传统藏族木雕艺术的文化性、艺术性和传承形式与保护现状的研究,可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文化建设。
目前学界的研究,以宏观藏族艺术、探究藏族木雕历史文化渊源、分析其工艺审美等几类研究为主。
此外国外学者也对此有所涉及。
[关键词]藏族;木雕艺术;研究现状[中图分类号]J314.2[文章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7556(2020)4-0032-04本文文献著录格式:李懿.藏族木雕艺术研究现状分析与展望[J].天工,2020(4):32-35.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支柱,也是促进世界趋向和平的重要因素。
少数民族非遗的传承保护问题已被社会各界所重视,保护和利用好这些资源,对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我国传承千余年的木雕艺术,早在2006年已经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标志着这一优秀的传统手工艺从国家层面得到有意识、有组织的保护和研究。
回顾目前学界的研究,对于藏族木雕艺术相关的研究成果有很多,其间不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的成果,为更好地让学界了解当前这一内容的研究状况,也促使本人在今后研究中拥有更加清晰的思路,现将可收集的研究成果简述如下,有遗漏或不当之处望方家指正。
_、藏族木雕艺术的研究群体分析作为承载藏族传统文化及价值观念的藏族木雕艺术,是最为古老的藏族民间工艺美神类之一,也题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以其独特的审美和实用功能伴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在藏族寺院、民居的建筑檐榜上、天花砒、门框上和日用器上,到处都可以见到木雕的身影。
近些年,在学界对藏文化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和保护的整体形势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将目光投向了藏族木雕艺术研究。
从研究群体看,不仅仅是生活或工作在藏区的相关学者在关注此项研究,包括一些身在我国其他地区的学者,也或多或少地关注藏族木雕艺术,甚至有一些国外学者的研究目光早已锁定了藏族木雕艺术。
藏族传统手工艺发现西藏独特的手工艺传统

藏族传统手工艺发现西藏独特的手工艺传统藏族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及独特的文化。
其中,藏族手工艺作为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艺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深入探讨西藏独特的手工艺传统,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和发展。
一、雕刻艺术雕刻艺术是西藏手工艺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藏族雕刻师傅们凭借着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创作经验,将独特的藏族文化与自然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无论是佛像、经幡还是家具,都展现出了西藏独特的艺术气息。
其中,以雪莲花、龙和金刚杵为图案的雕刻作品,更是成为西藏手工艺的代表之一。
二、刺绣艺术刺绣艺术是藏族手工艺中最具特色的一种技法。
藏族妇女们以针线将丝绸、羊绒和棉线等材料编织成美丽的图案,通过镶嵌、缝制和打结等方法,打造出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衣饰和装饰品。
藏绣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花纹图案,彰显了藏族文化的魅力。
三、银器工艺藏族银器工艺在中国传统工艺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藏族人民长期以来将银器视作宝贝,被广泛用于装饰、礼仪和婚庆等场合。
藏族银器以其精美的造型、精湛的雕刻和高纯度的银材,成为藏族传统手工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四、纺织工艺纺织工艺是藏族手工艺中最为基础的一种技法。
藏族人民以天然的纤维材料,如羊毛、马海和麻纤维,通过纺织、染色和编织等工艺,制作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帐篷和地毯等产品。
传统藏织布艺术以其精湛的技巧和独特的纹饰,成为藏族文化和手工艺中的瑰宝。
五、木雕工艺木雕工艺是西藏手工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资源匮乏的高原环境下,藏族人民善于利用当地的树木和木材,通过手工雕刻的方式,制作出精美的家具、佛像和装饰品等。
这些木雕作品以其独特的造型、精细的雕刻和高超的技艺,融入了藏族文化和信仰,成为了藏族手工艺的重要代表之一。
六、皮革工艺皮革工艺作为西藏手工艺的重要部分,一直以来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藏族人民通过各种独特的手工技艺,将动物的皮毛加工成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鞋子和装饰品等。
历史悠久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木雕艺术

历史悠久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木雕艺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木雕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木雕艺术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传承至今仍然蓬勃发展。
一、传统木雕艺术的历史渊源中国木雕艺术起源于古代,有着数千年的历史。
早在战国时期,中国的木雕艺术就有了初步的发展。
而在汉代,木雕艺术进入了较为繁荣的时期。
古代宫廷、庙宇和寺庙都广泛采用木雕作为装饰,展现出富于艺术感和宗教意义的作品。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木雕艺术受到了佛教、道教、儒家思想等的影响,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二、传统木雕艺术的技艺特点中国传统木雕艺术有着独特的技艺特点和造型风格。
首先,木雕作品追求传统的技艺,注重手工制作,工艺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
其次,中国木雕作品形象栩栩如生,注重表现木材本身的质感和纹理,尤其善于捕捉人物形态和表情的细微差别。
再次,传统木雕艺术注重以线条勾勒形象,追求意境的表达,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和艺术审美观。
三、传统木雕艺术的代表作品中国传统木雕艺术有众多的代表作品,这些作品无论在技艺上还是艺术表现力上都极具价值。
例如,敦煌莫高窟中的木雕佛像,被誉为中国传统木雕艺术的瑰宝,它们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生动的造型深受世人的赞誉。
另外,四川的传统剪纸木雕和山西的传统院落门楣木雕也是中国传统木雕艺术的代表作品,它们在艺术造型和装饰效果上独具匠心,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
四、传统木雕艺术的保护与传承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传统木雕艺术面临着保护与传承的重要使命。
在当今社会,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传统木雕艺术遇到了许多困难。
因此,保护与传承传统木雕艺术显得尤为重要。
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出台相关政策,加强传统木雕艺术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加入进来,传承工艺技艺和知识,以确保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
五、传统木雕艺术的现代发展尽管传统木雕艺术面临许多挑战,但是它在现代社会依然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发展空间。
木雕非遗文化

木雕非遗文化木雕是中国传统的一种工艺,源于汉代。
它是一种以木材为原料,运用刀法把木材切割、雕琢,将木器物表现出特定的人物、山水、动植物、静物等的艺术的工艺。
木雕历史悠久,在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发展,对于不同地区的木雕技艺,有明显的地域差异。
近年来,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木雕文化也得到关注,越来越多人喜欢学习木雕。
木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古代就占据重要的地位。
主要体现在它的制作工艺、造型审美、文化内涵、发展脉络等方面。
历代木雕作品表现出不同的审美追求,反映出文化背景、时代风格和国家文化传承。
古木雕作品往往集中在皇室建筑中,以汉族为主,有贵族文化特点,有神像雕塑、花鸟虫鱼雕塑、建筑装饰雕刻、船舰装饰雕刻、家具装饰和家居装饰等类型。
古木雕是精致细腻、纹理装饰、结构艺术美、雕刻艺术精美的艺术品,充分体现出古代文化的风格和技艺的华美。
近代木雕集中表现在民俗家具上,突出民间文化的特色,以乡土特色为主,包括家具装饰、装饰护栏、乔迁庆典礼器、装饰家具、家居装饰物、地方文化纪念品等。
木雕的形式和主题更加多样化,民间艺术家也善于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创作出独具特色的木雕作品。
随着木雕文化融入时代,木雕制作技艺也在不断改进升级,木雕制作者也能够更好地把握时代特点,把木雕文化表达出更丰富的内涵。
现在更多的木雕艺术家可以通过创新、融合、发展,将木雕文化普及开放,为世界木雕艺术做出更多的贡献。
木雕非遗文化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一技艺的传承已经有了很大的保障。
在技艺传承的同时,政府也投入大量资金,为木雕技艺的弘扬和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与帮助,推动木雕文化不断开拓创新。
木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不仅反映出历史的发展,更体现出人类精神的追求,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木雕传承已有二千多年的渊源,也深受全世界人民的喜爱,希望未来可以通过更多的努力,把木雕非遗文化传承向前发展。
藏族传统雕塑西藏的艺术与雕塑之旅

藏族传统雕塑西藏的艺术与雕塑之旅藏族传统雕塑——西藏的艺术与雕塑之旅西藏是一个充满神秘和魅力的地方,它不仅仅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而闻名于世,还以其独特的藏族传统雕塑而受到广大艺术爱好者的关注。
藏族传统雕塑是西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富有民族特色、融合宗教信仰和生活哲学,通过艺术创作展示着西藏人民丰富的精神世界和文化内涵。
一、雕塑的起源与历史背景西藏的雕塑艺术可追溯至公元七世纪,当时佛教传入西藏,并深深影响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和艺术创作。
佛教雕塑作为一种具有宗教意义的艺术形式,被广泛应用于寺庙、宫殿和家庭中,成为藏族文化独特的象征。
二、雕塑的材料和工艺藏族传统雕塑主要采用金属、木材、玉石等材料进行创作。
金属雕塑常使用铜、铁等材料,以其韧性和耐久性受到青睐。
木雕则以紫檀木和沉香木为主要材料,通过巧妙的刀法和雕琢技艺,展现出丰富的细节和纹理。
而玉石雕塑则以其独特的光泽和纹理,被誉为“石中皇后”。
藏族传统雕塑工艺复杂精湛,需要经过多道工序。
首先,雕塑家需要根据自己的艺术构思和创作灵感,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形式。
然后,通过熟练的刻画和精细的雕琢,塑造出栩栩如生的形象。
最后,进行上色和镀金等工艺处理,使雕塑作品更加绚丽夺目。
三、雕塑的主题和寓意藏族传统雕塑主题丰富多样,包括佛教神像、神兽、人物形象等。
其中,佛教雕塑是最为典型和重要的一类。
它以佛陀、菩萨和护法神为主要形象,通过惟妙惟肖的雕琢和丰富的细节表现,展示了佛教思想和信仰的神圣之美。
此外,藏族传统雕塑还常常融入一些地方特色和民俗元素,如藏式甲骨文、风马铃等。
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艺术家的创作智慧,也体现了西藏人民深厚的文化根基和传统价值观。
藏族传统雕塑寓意深远,既包含了对精神世界和宇宙意义的探索,也承载了人们对幸福、健康和吉祥的美好期许。
无论是在寺庙还是家庭中,雕塑都被崇拜和尊重,被视为神圣的象征和带来人们美好祝愿的物体。
四、雕塑与现代艺术的结合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藏族传统雕塑也在一定程度上融入了现代艺术的元素。
非遗木雕介绍

非遗木雕介绍非遗木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以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
木雕作为中国传统工艺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以木材为材料,通过雕刻和雕琢等工艺,将栩栩如生的形象刻画于木材之上,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非遗木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有了丰富的木雕艺术。
尤其在明清时期,木雕达到了巅峰,成为文人雅士追求的艺术形式。
明清时期的木雕作品,不仅在技法上精湛,更重要的是它们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展现出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非遗木雕的制作工艺十分独特,经过多道工序的精心打磨和琢磨,才能呈现出精美的作品。
首先,雕刻师要选择合适的木材作为雕刻的材料,常见的有楠木、黄花梨、红木等。
其次,雕刻师要根据作品的要求,进行精确的设计和测量,确定好雕刻的尺寸和比例。
然后,雕刻师利用锯、刨、刀等工具,进行精细的雕刻和切割,将木材逐渐雕刻成想要的形状。
最后,雕刻师要进行上色和抛光等工序,使作品更加立体生动和光滑。
非遗木雕作为一种传统工艺,具有丰富的题材和表现形式。
它可以雕刻出各种各样的形象,如人物、动物、花鸟等。
同时,它也可以表现出各种不同的艺术风格,如写实主义、浪漫主义等。
无论是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还是细致入微的花鸟图案,都展现了非遗木雕的独特魅力。
非遗木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非遗木雕通过雕刻艺术,将传统文化融入到作品之中,传递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情感。
非遗木雕在当代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它不仅可以作为艺术品收藏和展示,还可以应用于建筑装饰、家具制作等领域。
非遗木雕的独特艺术风格和精湛的工艺,为现代生活增添了一份艺术的气息。
非遗木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它通过精湛的雕刻工艺,将栩栩如生的形象刻画于木材之上,展现出传统文化的魅力。
非遗木雕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浅谈藏族宗教木刻艺术

富有智慧 、灵异之相 ;寺 内大经堂正殿 的千手 、
现藏于河 北承德 普 宁寺 千手千 眼观音 立像
千 眼观音 菩 萨像 ,更 以精美 的装 饰 、形 式美 和 木雕 , 作为藏汉 民族之 间广泛交流 的象征之一 , 刀工 的精妙见胜 。 四川省德格更庆寺 主像木雕 “ 登 巴西 绕”, 也充 分体 现 了藏 汉两 地艺术 的彼 此融 合 。佛 像 以檀香木雕成 ,高 2 2 . 2 8 米 ,头顶一尊无 量寿小
上体赤裸 ,跣脚 。菩萨左手结施无畏 印 ,右手结
除 西藏外 ,现藏 于甘肃 省甘南 藏族 自治州
楞寺 医学院的不动 金刚檀木雕刻佛像 , 高3 . 5 降魔 印 ,坐于莲 台之上 ;身体略向右倾斜 ,头微 拉 卜 宽1 . 7 5 米, 雕刻精细 , 人 物造 型及神态逼 真 , 低垂 ,双 目微 闭 ,神态安详 。主像上方正 中为释 米 ,
浅谈 藏族宗 教木刻艺术
次仁卓玛
【 内容摘要 】 对 于信 仰 藏传 佛 教 的藏 民族 来 说 ,佛 教 以其博 大 精 深 的 内涵 ,深刻 地 影 响着 自己生 活
的方方面面 ,因而与佛教相关的艺术形式也以不同的表现形式与流传方式广泛地存在于各大藏 区,并在
与藏族 人 民智 慧的糅 合 中形成 了富有藏 族特 色 的各 种 艺术形 式 。其 中与宗教相 关 的木 刻作 品,也 以高超 的技 艺 以及 画面 的精 美绝伦 ,展 现 出了藏族 宗教 艺术 独有 的魅 力 。 【 关 键词 】 藏族 : 宗教 : 木刻 艺术
现 ,还有 的是 先在 木刻 板 上进 行模 板 的雕 刻 ,
于莲 台上 ,并呈愤怒或 寂静相 。这尊檀香木雕刻
而后 经过拓 印以纸 张或者 布料 等形式 表现 出来 , 像技法精细 ,刀法娴熟洗 练 ,人物造型生动 ,具
木雕的神韵 感受非遗木雕的魅力

木雕的神韵感受非遗木雕的魅力木雕的神韵 - 感受非遗木雕的魅力木雕是中国传统的手工艺,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和传承。
它以其独特的神韵和精湛的工艺赢得了众多艺术爱好者的喜爱。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非遗木雕的世界,感受木雕艺术的魅力。
一、木雕的历史与传承木雕艺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商周时期。
在当时,木雕主要应用于宫殿建筑和祭祀用品制作。
自那时起,木雕工艺开始在皇宫、寺庙和名家手中传承发展。
几千年来,木雕作为一种重要的民间艺术,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
二、木雕的特点与风格木雕以其独具的特点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于世。
木材作为一种天然材料,有着丰富的纹理和色彩变化。
木雕艺术家通过刀法的巧妙运用,将木头雕刻成栩栩如生的形象,使人们在观赏时能够感受到木材的质感和生命力。
木雕艺术的风格多种多样,有写实主义的写意木雕,有彩绘木雕,还有节俭朴素的北方木雕等等。
每种风格都有自己的独特魅力,使木雕作品更加生动、鲜活。
三、木雕的工艺与技法木雕是一门复杂的工艺,需要艺术家经验丰富的技巧和对木材特性的深入了解。
雕刻师傅们熟练掌握了多种刀法和雕刻技法,如凿、斩、刨、剁等等。
在制作过程中,雕刻师傅们首先要选择适合的木材。
不同的木材纹理和硬度对刻画形象有着重要影响。
然后,他们根据设计和想象,运用各种雕刻刀具,将木块一点一点地雕刻出想要的形象。
最后,他们对雕刻品进行润色和上漆,以增加其光滑感和质感。
四、木雕的功能与应用木雕作品在中国的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从古代建筑物的装饰到民间习俗的表达,木雕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无论是寺庙、古建筑的柱子和雕花,还是家居用品和雕像等,木雕都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感受传统文化的方式。
五、木雕的保护与发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木雕需要得到保护和传承。
政府和社会组织积极采取措施,确保木雕技艺得到传承,培养新一代木雕艺术家。
此外,借助现代科技和设计理念,将木雕与当代艺术相结合,创造出新颖独特的木雕作品,推动木雕艺术的发展与传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准的制定——以“藏式木雕”为例作者:张颖来源:《中国质量与标准导报》2020年第04期摘要:在概括藏式木雕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藏式木雕标准化可行性的问题以及藏式木雕标准化的目的意义;通过与其他已制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准以及其他木雕制品对比分析,确定了藏式木雕的标准化对象;最终确定了藏式木雕标准的结构与主要内容。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藏式木雕标准制定On the Formulation of Standards for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Take “Tibetan Woodcarving” As an ExampleZhang Ying (Gansu Institute of Standardization)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ibetan woodcarving, this article first analyze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ibetan woodcarving and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ibetan woodcarving; then through a comparative analysis with other established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standards and other woodcarving products, determined the standardization object of Tibetan woodcarving; finally determined the structure and main content of Tibetan woodcarving standard.Key word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ibetan woodcarving, standard setting“非物質文化遗产”的提出是针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10月17日公布的《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公约》中“有形的”即“有物质形态”的遗产。
从广义和宏观的视角思考,将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即“无形的财富”)都囊括在“文化”中,当代人或后代人才能全面、完整地继承、弘扬祖辈的文化遗存。
“无形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特征,而标准则是要通过书面的形式将这种“无形性”准确而具体的“有形化”,使大家在看到这个标准的描述时能够快速与它所对应的技艺、演艺、仪式等文化形式联系起来。
然而,在具体的标准化过程中,会受到资料的收集是否完整、传承人的表达是否准确、文化形态的抽象是否全面准确等多方面的影响。
如何在编制标准的过程中准确地提取文化形态的关键特性,保证其核心技艺1)得到界定,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准制定的重点和难点。
本文以藏式木雕为例,介绍其标准化过程。
1 藏式木雕概述藏式木雕艺术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藏式木雕已成为藏族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藏式木雕作为一种藏族传统文化的外在艺术表现形式,其装饰手法、图案纹饰、色彩配置等作为一项重要的文化传承,承载着藏民族发展史的诸多信息,反映了藏族人民特有的审美观念、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它不仅是藏民族的历史、社会、政治、经济、宗教、生活习俗与自然环境在意识形态中的反映,更是一种民族文化标志或符号。
藏式木雕雕刻手法精致、考究,文化底蕴深厚,民族特征明显,宗教特性突出,内容题材丰富,表现手法多样,在工艺和内容上主要体现出以下4方面特点:(1)用色浓烈:藏式木雕多用对比强烈、鲜艳明亮的色彩,极少使用柔和的间色和复色。
而且每种色彩都有特定的宗教象征意义,在色彩的使用上有相对固定的等级要求。
(2)造型夸张:根据内容表现需要,抓住对象的特征进行一定的夸张和概括,刻画出一种“亮相”式的形象,增强了内容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3)构图简化:为了更好地夸张和概括,藏式木雕在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的同时,很注意对表现对象进行大胆的简化,但这种简化只简其形、不简其意。
(4)图案的宗教隐喻性:藏式木雕艺术和单纯欣赏性的艺术不同,具有明显的宗教性,它的构思造型和色彩并不是完全由设计者主观自由选择的,而是遵循了宗教教理仪轨所要求的,它的本身往往就是宗教膜拜仪式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2 藏式木雕标准化的可行性(1)藏式木雕标准化具备理论和实践经验沿着藏式木雕传统技艺发展轨迹,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工匠们通过口传身授的方式,将实践中获得的技法要领、绝活以及对工具、材料的应用经验传承下来,经过时间的考验,都成了述而不著的经典性精华。
从标准化视角来看,这就是典型的标准化行为,具备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特点,符合标准制定的条件。
(2)佛造像量度理论体系已取得良好的标准化效果藏传佛教造像量度典籍(如“三经一疏”:《佛说造像量度经》《造像量度经》《画相》和《佛说造像量度经疏》)及后来的著述,以明文规范的形式,把各种类型造像的量度、比例、形象特征以文字形式固定下来,在佛造像及人物造型方面成为理论根据,起着积极的规范性作用。
藏传佛教造像的庄严妙好,基本上依赖于其严格的型制量度经典的延续传承。
藏式木雕的造像木雕及图案纹饰中的传统主题及人物纹样包含大量的佛造像及人物造型,佛造像量度理论体系的标准模式,正是藏式木雕标准化的基础。
(3)以标准作为“参照系”进行创新是支撑藏式木雕多样性和有效传承的有效手段藏式木雕标准化不是将藏式木雕限定在严格的条条框框里,导致原本的文化内涵丢失,剥离其传统手工技艺的灵活性,使其多样性消失,影响创新发展,背离开展藏式木雕标准化的初衷。
开展藏式木雕标准化研究,应找准切入点,关注标准与文化的统一,重视创新,提炼藏式木雕生产中的“核心技艺”,固化为标准,同时以此标准为“参照系”进行创新,既保持了传统技艺的流变性,又保证藏式木雕技艺的有效传承。
3 藏式木雕标准化的目的意义(1)固化藏式木雕传统技艺通过研究藏式木雕制作的流程、关键工艺,提炼藏式木雕核心的文化元素,制定相应标准来保护核心技艺和文化本质特性,以标准作为传承载体,以文字、图片、流程等形式将传统手工艺技艺固化下来。
(2)支撑藏式木雕的创新发展以标准化的方法对藏式木雕做科学、全面的研究,形成规范、系统的研究成果。
藏式木雕的类型化,能加强艺术特征,有经验的雕匠可以在此基础上加以变化,于一般中显出鲜明的个性。
(3)提高藏式木雕管理水平在文化产业系统中,生产的合理化组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以标准作为藏式木雕生产、观摩、传承等的依据,对提升管理质量起着积极的作用。
(4)提升藏式木雕产品市场竞争力以标准化手段规范藏式木雕制作流程,统一工艺参数,积极打造品质化的产品。
同时,利用标准化手段逐步规范藏式木雕生产经营市场秩序,为行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生存发展空间。
(5)规范藏式木雕生产性保护行为对藏式木雕工艺进行有效的规范和深入、细致的标准化定位与梳理,从而有效规范藏式木雕生产性保护行为,可以避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过度产业化开发,以致背离本质,不知不觉中加速消亡。
(6)助推藏式木雕产品出口藏式木雕因其宗教内涵,在“一带一路”沿线不少国家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通过标准的制定,保证和提升产品质量、固化藏式木雕核心元素、明确藏式木雕创新空间,助推产品在海外“圈粉”。
4 藏式木雕标准化对象分析(1)与已制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准对比分析通过与产品类标准、操作规程类标准以及已制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准对比分析,藏式木雕的标准化要素主要应包含:术语和定义、分类,生产原料、设施设备、制作技艺(工艺)、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识、包装、运输、储存等方面,见表1。
(2)与其他木雕制品对比分析藏式木雕与其他木雕相比:一是无专用木料要求(如乐清黄杨木雕要求以黄杨木做雕刻材料、福州龙眼木雕以龙眼木为材料);二是无特有雕刻技法(如东阳木雕中以散点透视或鸟瞰透视构图特点配以浮雕技法表现出画中有画,景中有景的特点;徽州木雕以多层透雕的雕刻技法表现华丽的特点)。
以上两个方面皆不属于藏式木雕独有,即不是其“核心技艺”。
根据藏式木雕传承现状的研究,藏式木雕技艺的传承过程中是以“图案”作为技艺的起点、终点并贯穿始终。
藏式木雕的线条运用方法、造型方法和图示构成方法等技艺没有理论书籍记载,基础训练也没有明确的练习规划,藏式木雕技艺的传承是师傅用口传身授的方式,以“图案”为介质,让徒弟通过千百遍的临摹、绘图、雕刻练习,形成熟练的手工技艺,产生视觉经验2),让雕刻技艺成为徒弟身体的记忆,使事物可以转化为具有传统视知觉的图案3)。
且藏式木雕之所以为“藏式木雕”,其核心不在于选料、绘画、凿坯、组装等工艺流程,也不在于阴刻、线雕、浮雕等雕刻工艺及技法,而在于工艺及技法服务的对象——图案。
因此标准选定“图案”作为藏式木雕标准的主要标准化对象,对其装饰手法、装饰纹样、传统主题、装饰色彩开展研究。
工艺流程、雕刻技法2个部分仅包含木雕的通用工艺流程及技法。
5 藏式木雕标准结构的确定与标准的制定根据标准化对象分析和GB/T 1.1中标准要素的要求,搭建《藏式木雕通用要求》地方标准要素结构图(见图1)。
其中封面、前言、标准名称、范围为标准必备要素;规范性技术要素中:“术语和定义”界定了为理解该标准所必须的定义;“分类”界定了藏式木雕制品涵盖的范围;“材料”界定了所需木材、颜料、牛胶等原材料的主要技术指标;“工艺流程”界定了藏式木雕制品生产的通用工艺流程;“雕刻技法”界定了藏式木雕制品生产的主要雕刻技法;藏式木雕无特殊雕刻工具,因此不再对其生产设施设备进行界定;木雕制品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识、包装、运输、储存应符合LY/T 3148—2019 《木雕及其制品通用技术要求》的规定。
“装饰手法”和“图案纹饰”是藏式木雕区别于其他木雕形式的核心技艺,是标准中篇幅最长的内容。
在编制《藏式木雕通用要求》标准的过程中,为保证所描述的装饰手法、图案纹饰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首先通过收集资料、采访传承人,调研藏式木雕生产单位,将“装饰手法”界定在“施彩、彩绘、镶嵌”三个工艺步骤,将“图案纹饰”界定在“装饰纹样、传统装饰主题、装饰色彩”三个方面,并明确其各自细化的分类及主要内容;然后在文化部门的协调下,对标准中涉及的纹样成品进行拍照,传统装饰主题因宗教性强,多采用权威发布的藏传佛教白描图,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并规范藏式木雕的图案纹饰;最后,向雕匠和传承人们进行核实比对,从生产者的角度审查拟定的标准内容,确保标准内容与生产实践的高度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