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心”森林一瞥(上)
地心游记读书笔记_1

地心游记读书笔记地心游记读书笔记1“坚持”简简单单的两个字被,法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家——凡尔纳演绎出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这本书主要讲了德国矿物学家李登布洛克教授,在一本古老的书里意外发现了一张羊皮纸,在他侄子阿克赛尔的帮助下了密码,在向导汉斯带领下开始了一次穿越地心的旅程。
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
终于在一次火山喷发前逃回了地面。
回到德国后,阿克赛尔如愿取回了心爱的姑娘。
汉斯也回了自己的家乡。
书中主人公——李登布洛克教授实在令我敬佩。
正是他临危不俱、坚持不懈的精神才使他们取得了成功。
突然,我不禁想起自己的爬山经历。
一次,妈妈带着我们去北高峰爬山。
站在上脚下,仰望山顶,我不禁大叫起来:“哇,这山好高呀!”欣赏完美景。
我们开始行动起来。
说干就干,我们不厌其烦的一阶一阶上这石阶。
爬到半山腰,我已经累得气喘吁吁,两脚像灌了铅一样重,不听使唤。
抬起头,望着那看不到我的心里打起了退堂鼓。
但我却很快打消了这个念头,默默的对自己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山顶上的风景一定很美,只要努力一定会爬上去的。
”就这样,我带着决心,往山上爬。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的努力下,终于爬上山顶了。
地心游记读书笔记2我读了一本凡尔纳写的传世名著。
这本书描写的非常精彩,写了黎登布罗克教授在一本古老的书里偶然得到了一张羊皮纸,发现前人曾到地心旅行过,黎登布罗克教授决心也作同样的旅行。
他和侄子从汉堡出发,到冰岛请了一个向导,他们按着前人的指引,由一个冰岛的火山口下降,途中历经艰险和种种奇观,经历了迷路、缺水、史前生物等种种险情,经过三个月的旅行,最后回到了地面。
这本书的作者是十九世纪法国作家凡尔纳写的,这本书用紧凑的写法记载了路途上的艰难险阻。
我还知道他的《海底两万里》、《气球上的五星期》等著名作品。
全书告诉我们,我们应该不断的探索,坚持不懈的努力,敢于冒险。
地心游记读书笔记3儒尓·凡尔纳是近代科幻小说的开创者之一,我在暑假里读了他的三本小说,其中,《地心游记》最令我印象深刻了。
游枫林地心大峡谷作文300字

游枫林地心大峡谷作文300字哇,今天我终于来到了神奇的枫林地心大峡谷啦!
一进入峡谷里面,我就被那奇形怪状的石头吸引住了。
它们有的像大象,有的像蘑菇,还有的像怪兽,太有意思啦!
沿着小路往前走,头顶上的石壁好像要压下来一样,感觉好刺激呀。
峡谷里还有清澈的溪水在流淌,我忍不住伸手去摸了摸,冰冰凉凉的。
我小心翼翼地走着,每走一步都觉得特别新奇。
这里就像是一个神秘的地下世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惊喜。
我还看到了好多漂亮的钟乳石,它们在灯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美丽极了。
我一边走一边惊叹,大自然真是太神奇啦!
这次游枫林地心大峡谷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我好喜欢这里呀,等我长大了,我还要再来!。
《地心游记》读书笔记

《地心游记》读书笔记《地心游记》读书笔记1寒假里我读了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一本科幻小说——《地心游记》。
这是一部描写到地心探险的小说。
儒勒·凡尔纳用他丰富的想象力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奇幻的地心世界。
这本书用精彩的语言了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地质学家李登布洛克教授在一本古老的书籍里偶然得到一张羊皮纸,通过破译后发现有人曾到过地心。
于是李登布洛克教授就和侄子阿克赛尔来到羊皮纸上所写的地方,并在冰岛聘请了向导汉斯,由斯奈尔菲尔火山口进入地下,开始了他们的地心探险之旅。
在路途中,他们一路克服了缺水、迷路等种种磨难,也见到了食人鱼,像恐龙一样的动物,甚至还见到了野人,最终他们凭借坚强的意志在一次火山喷发中回到了地面。
这本书中的三位主人公坚忍不拔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李登布洛克教授有着坚定的决心,甘愿为探索科学奉献出自己的生命,不走完这次旅程决不返回,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科学是伟大的。
侄子阿克赛尔,他十分年轻,但他非常聪明,正是他破译了羊皮纸上秘密,他毅然跟随叔叔冒着生命危险到地心去探险,并成为叔叔的好帮手。
最后是向导汉斯。
这位强壮、忠诚、勤恳的冰岛人,用双手、双脚完成自己的使命,正是他在严重缺水的时候找到了一口井,才得以救活大家。
这本书让我和主人公一起在地心探险,我仿佛看到在地球纵横交叉的隧道里他们在陡步跋涉。
无边的地下海里吹着猛烈的风,巨大的鱼拍打着海水,激起一阵一阵的大浪。
我也仿佛和他们一起经历黑暗中的饥渴、眩晕、劳累和喜悦,让我明白在探索科学的道路上只有坚持不懈、执着追求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地心游记》读书笔记2在书本上,看过陶渊明写的世外桃源,就觉得,没那么真实了,但往往还是向往着有那么一个地方,和外界隔绝,只生活在属于自己的世界里,是那么的无拘无束。
在看过《地心游记》后,我不由的开始渴望,有那么一个地方。
老师常说,外国人有冒险精神,这说得一点都没错。
如今有许许多多的冒险书籍,几乎都是外国人写的。
2023年游记的教学反思 地心游记教学反思(精选5篇)

2023年游记的教学反思地心游记教学反思(精选5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
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游记的教学反思篇一本课主要是运用《地心游记》的作者儒勒·凡尔纳的一句名言。
本课涉及的“地心”是一个未知的世界,是一个神秘、未知、遥远的地球的中心,正因它的未知性,所以才给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
因为它的神秘性,学生才会学得有兴趣。
因此才会乐于去谈论它、描绘它,也乐于把自己想象中的地心大胆呈现出来,更希望它变成自己想象中的现实,创作的欲望和情感也会油然而生。
这都是教学中的积极因素,教师要很好地把握。
在教学中,要重点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他们打开思路,把“地心”的神奇与自己想象中的人物、动物、环境联系到一起,从而创作出特有的“地心世界”。
教材从儿童特点出发,以插图的形式营造出神秘的气氛,引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学生作品想象力丰富,个性突出。
特别是在表现手法上有线描的形式,小作者利用线条的不同组合勾画出丰富的地心世界。
有的利用油画棒浓郁的色彩表达出地心的绚丽神奇。
蜡笔刮画的表现手法以大面积的黑色覆盖画面,更是很好地营造出神秘的氛围。
这些作品各具特色,目的是抛砖引玉,教师可以启发学生采取自己更喜欢的,更利于表现内心感受的表现形式。
游记的教学反思篇二袁宏道的文章,清新而富有灵气,其中的景物描写蕴涵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从中我们不难看到一个封建文人的思想的解放和张扬的个性。
教授这篇文章,我感受颇深,总结课后反思如下:1、为了让同学对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更深的了解,我课前多方面收集有关作者简介和文章的写作背景,让同学明白,封建时代,并不是所有的文人都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
让同学一开始就对本篇文章发生浓厚的兴趣。
3、训练同学的语感和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4、和同学一起分析写景作文的妙处,学习之后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
森林之城一瞥

森林之城一瞥
罗万雄
【期刊名称】《贵阳文史》
【年(卷),期】2001(000)004
【摘要】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地域不在大小,有奋斗就有腾飞;城市不在历史长短,有特色就有美名。
【总页数】3页(P88-90)
【作者】罗万雄
【作者单位】《贵阳日报》社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99.27
【相关文献】
1.理论和实践在这里完美契合--深圳"图书馆之城"创建三周年纪念活动一瞥 [J], 陈文
2.从“垂直森林”到“森林之城”一个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城市现象 [J], 胥一波;斯坦法诺·博埃里
3.杭州建设“鲜花之城、森林之城、雕塑之城、音乐之城”的构思——打造杭州特色的“东方休闲之都” [J], 方起东
4.千塔之城埃及一瞥 [J],
5.绍兴森林公安为“森林绍兴”保驾护航——亮正义之剑筑绿色之城——绍兴市林业局森林公安局纪实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心游记》读后感1

《地心游记》读后感《地心游记》读后感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 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 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
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收集整理的《地心游记》读后感, 欢迎阅读, 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地心游记》读后感篇1试试看——不是面对峰回路转、杂草丛生的前途枉自嗟叹, 而是披荆斩棘, 举步探索。
试试看——不是拘泥于命运的禁锢, 听凭命运的摆布, 而是奋力敲击其神秘的门扉, 使之洞开一个新的天地。
微笑着, 去唱生活的歌谣。
这时在某一篇文章中看到, 并积累下来的语句。
是的, 我就是怀着这种“试试看”的心理, 看完了着本书——《地心游记》书中那些扣人心弦的文字, 组成了这部名著, 我心里忐忑的看完了这些文字。
文章讲的是登布罗克教授在一本古老的书上, 破译了文字, 得到了一张羊皮, 发现前人阿思?萨克奴姗曾到地心旅行。
里登布罗克教授决定也作同样的旅行。
带了侄子阿克赛尔以及足够的粮食、仪器和武器等,由汉堡出发, 到了冰岛又请一位向导汉恩斯随行。
从冰岛的死火山斯纳菲尔火山口下降, 到达了地心, 那个充满神秘的地方, 三人一路同行, 他们见到了世人所没有见到“蘑菇林”“灌木林”和一些低级植物, 但这些史前的植物, 高的令人害怕。
我非常喜欢凡尔纳的这本书!之后我要去找更多凡尔纳的作品来看!《地心游记》读后感篇2寒假里, 我读了法国著名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地心游记》。
这本书也是凡尔纳的代表作之一。
他的书很神奇, 读着读着, 就好像被带进了一个奇妙的世界, 哪些惊心动魄的冒险令人有点兴奋不已, 同时, 又让人胆战心惊。
书中的里登布洛克教授, 他是一位地质学家, 他虽然脾气暴躁、吝啬“知识”, 但却是“一个非常能干的人”, “一个名副其实的学者”, “一口知识的深井”。
他具有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性格, 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 从不在困难面前退缩。
《地心游记》里讲述了里登布罗克教授在一本古老的书籍里偶然得到了一张羊皮纸, 他发现了前人曾经到地心旅行过, 于是里登布罗克教授决心也作一个同样的旅行。
《地心游记》:探索与探险的神秘之旅

地心游记:探索与探险的神秘之旅简介《地心游记》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于1864年出版的科幻小说。
这部小说以其脑洞大开、极具想象力的情节和细致入微的描写而广受赞誉。
故事讲述了一个由教授欧仁·亨利和他的伙伴们组成的探险队,通过一条由冰岛进入地球内核的通道,展开了一场跨越地表和地下世界的惊险之旅。
内容编写1. 背景介绍在《地心游记》中,作者通过详细描绘冰岛、火山活动等自然环境,为读者铺垫了本故事发生的背景。
冰岛不仅是一个美丽而又神秘的地方,还是一座拥有丰富矿藏和动植物资源的岛国。
冰岛俯视着北大西洋,火山活动频繁,给整个国家带来了巨大威胁。
2. 故事主线2.1 推动故事发展的动机欧仁·亨利教授是一位年轻而富有雄心的科学家,他坚信地球内核存在生命和其他未知奇观。
他认为地球内部的探险将会给人类带来重大科学突破。
于是,他决定组建一个探险队伍,前往地球的中心探索。
2.2 探险队员欧仁·亨利邀请了一群同样有着各种专业技能和求知欲望的人加入他的探险队伍。
队员们分别是:法学家亚拉格桑、矿物学家赫尔尼亚斯·费舍达森、医生佐恩·更利卡和导游汉斯·巴托尔等人。
3. 探险过程3.1 描述进入地底之旅在冰岛内部的火山口下,欧仁·亨利和他的团队发现了一个通向地下世界的洞穴入口。
他们穿越了巨大而致密的岩层,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行进,经历了许多惊险刺激的时刻。
3.2 地底世界描写当探险队终于到达地下世界时,他们发现了一个完全不同于地表的环境。
这个地底世界中有着广阔的草原、湖泊和山脉,还有独特的动植物群落。
探险队员开始对这个奇妙的地方进行探索和研究。
4. 遭遇挑战4.1 与洞穴生物的遭遇在地底世界中,欧仁·亨利和他的团队遭遇到了一些奇特而危险的洞穴生物。
这些生物具有巨大的体形、强大的力量和独特的捕食方式。
探险队必须克服这些挑战,才能继续他们前进。
4.2 动荡社会与政治冲突在地底世界中,探险队还遇到了一些矛盾和冲突。
地心游记梗概作文500字六年级

地心游记梗概作文500字六年级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地心游记梗概作文500字六年级篇1一个星期天,李登布洛克教授淘来了一本古书,书里掉出了一张由卢尼文撰写的羊皮纸。
可他却只知道羊皮纸是冰岛的一名炼金术士写的,于是就与侄子奥卡赛尔讨论了起来。
侄子无意中发现纸的背面有一些文字,便把背面翻过来,知道了地心的秘密。
当他把这个秘密告诉叔叔后,叔侄俩发生了激烈的争执。
最终,他们决定深入地球,直达地心。
他们备好食物和水,还请来了向导哈斯与他们一同探险。
随后,他们到达了冰岛,来到了秘密中所说的火山口,并在6月28日从火山口向地心进发。
他们到达了洞底,从向前延伸的通道继续前行。
碎石、熔岩不断落下,十分危险,而他们也面临着缺水的问题。
幸好哈斯及时找到了救命的水源,解决了缺水的问题。
之后,奥卡赛尔又迷了路,在一个大洞里被哈斯和李登布洛克教授发现。
经历了千辛万苦,他们终于到达了地球内部。
他们首先发现了一片大海,海边还有一片蘑菇林。
而被他们踩在脚下的骨头和土渣则是亿万年前灭绝动物的骨骼。
他们做好木筏,准备在海上航行。
他们还钓上来一种已经灭绝了几个世纪的鱼。
许多已经在陆地上灭绝的动物出现在海里,鲸鱼和巨鳄厮杀起来,蛇颈龙、鱼龙也参加了这场战役。
一行人看得触目惊心,恐惧万分。
他们来到一个岛上,发现了一块墓地。
在这块墓地上,有许多史前动物的遗骨,记载着一部完整的古代动物史。
更令人惊讶的是他们发现了一个人的头骨,而且他们面前有一个人!一个活人!此人身高足有三米,是一个巨人。
他们赶紧逃走了。
他们又向地心进发。
途中被岩石挡住了去路,他们只好炸开了岩石。
这时,突然出现了无底洞,他们掉了下去。
可突然洞震了一下,他们又开始上升。
原来是海水上涌,把他们带了上来。
可是,原本可以支撑四个月的食物几乎全丢了,仅供一天吃。
他们把食物全吃了,又喝了点酒,振作起精神。
周围的温度随着他们的上升,也上升了起来。
他们居然正处在火山爆发中!周围开始爆炸了,他们昏了过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珍稀树种香木莲。这种树高约3米 ,胸 围2 0 米左右 ,为
成 年 大 树 ,成 片 地 生长 着 。香 木莲 因全株 均 散 发 浓郁 香 气 、开花 似 莲 而 得名 。它是 古 热 带 植物 区系 的残 遗 树 种 ,是木 莲 属 中较 原 始 的种 类 ,对研 究 植 物进 化 、
用 “ 溶 天坑 ” ( as t n eg 岩 K r a kn )为 宜 ,并 给 “ ti 岩溶
天坑”特别 的定义 ,天坑 的研究与报道 步人 了科学的
轨道。 朱 学 稳教 授 认 为 , 岩溶 天 坑 ” 的基本 定 义是 :发 “ 育 在 沉 积厚 度 及 其 含 水层 包 气 带 厚 度均 特 别 巨大 ( 地 下 水位 特别 深 埋 )的碳 酸 岩 层 中 ,从 地 下 通 向地 面 , 四 周 崖 壁 峭 立 ,深 度 与 平 面 宽 度 从 百 米 至 数 百 米 以 上 ,底 部 与其 发 育 期 的地 下 河 相 连 接 的一 种 天 型 陷坑 状 负地 型 。此 外 ,在旅 游 观 赏 方 面 ,岩 溶 天 坑 具有 稀
大石 围天 坑 内上 层 的乔木 层 大 树 ,首 推 成 年期 的
独特奇绝 的地下溶洞 、地下原始森林 、珍稀动物及地 下 暗河于一体的巨型天坑。天坑环 以四周都是竖立陡 峭的岩壁 ,其西侧绝壁高度达59 ,是世界上最高的 6米 绝壁之一。大石围天坑坑底直通现代地下河。
何 为 “ 溶天 坑 ” 岩 ?在没 有 “ 岩溶 天坑 ”一 词 出现 之 前 ,“ 溶 大型 漏 斗 ”或 “ 溶 竖井 ”频 现 在 岩溶 地 岩 岩
者高五丈 ,涉冬不凋 ,身如青杨有 自文 ,叶如桂 、厚 大无脊 ,花如莲 ,香色艳丽皆同。”他还把木莲绘成 图,并写了一首诗寄给远在中原的元稹 : 花房腻似红 “
莲 朵 ,艳 色 鲜 如 紫牡 丹 。惟 有 诗 人 能解 爱 ,丹心 写 出
“ 槽” “ 洞”、“ ( 凼 音荡 )” ,都是有 “ 等 岩层 中的 深坑”之意。为了避免译 意上 的混乱 ,在学术上应使
一
1. 05 万平方米。这片热带常绿阔叶准原始森林 ,为 目 前世界上所发现的少数岩溶天坑森林 中面积最大者 ,
是一 个相 对独 立 的生态 系统 。 朱 学稳 教授 告 诉 笔 者 ,广 西 乐业 县 大 石 围天 坑 底
个学 生 能答 上 。这 位 教 师 只好 自问 自答 :“ 就是 广 西
大石围天坑 内年平均降水量约 10 毫米。充足的 40
雨 水 ,养 育着 坑 底 茂 密 的森 林 和众 多 种 类 的植 物 。天
米 ,其容积约0 4立方米 ,居世界第三位。 .L 8
乐 业 县 大 石 围是 一 处 典 型 的 喀斯 特 天 坑 奇 观 ,集
坑内的植物群落层次很分明,上层是长得最高 的乔木 层 。这一群落的乔木因为争夺 阳光拼命向上生长 ,树 身 修 长而 “ 苗条 ” 。
“ 湾 ”、“ 院 ”、“ 缸 ”、“ 围 ”、“ 坑 ” 经 用 岩 石 龙 石 天
分类和地质科学等 ,都有一定的科研学术价值。香木 莲花朵硕大 ,纯 白美丽 ,成熟 时的聚合果鲜红夺 目, 是庭 园观赏的佳木奇花 。 曾有专家考究 ,唐代大诗人 白居易很爱木莲 ,曾
介 绍 “ 莲 树 生 巴 峡 山谷 间 ,巴 民亦 呼为 黄 心树 ,大 木
香精 ,所 以香木莲是珍贵的芳香油原料树种。此外 , 香木莲木材纹理直 ,结构细而均匀 ,切面光滑,可作
为乐 器 、模 型 、装 饰 、工艺 品 、雕 刻 、细 木工 等 的优 良用 材 。1 8 年 ,由 当时 的 国家 环 境保 护 局 、中 国科 94
有 、险峻 、雄奇 、壮 观、生态环境独特等综合属性 , 也应被认为是鉴别天坑 与一般漏斗或竖井 的重要依据
本 刊 特 稿
一
位 大 学地 理 系 的教 师提 问 全班 学 生 : 全球 最 大 “
的大 石 围天 坑 底部 发 现 了大 片 的准 原 始森 林 ,面积 约
的热带原始森林在哪里?”很 多学生都 回答 :拉丁美 洲亚马逊平原上 的热带雨林 区。教师又问 : 目前全球 “
最 大 的 岩溶 天 坑 原 始 森不得 其解 。
大 石 围 天 坑 位 于 广 西 百 色 市 乐 业 县 同乐 镇 刷 把
村 ,距 县城约 1 公 里 ,属 红水河南 端 的干 热河谷地 8 带 。大石 围天坑垂直深度约为6 3 ,居世界 同类大 1米
型 岩溶 天 坑 第 二 ,东 西 宽 约 为6 0 ,南 北 宽约 为 4 0 0米 2
百色市乐业县大石围天坑底部 的准原始森林。”
深入 “ 地心 ” 的天坑
部 由于连通现代地下河 ,终年保持7 %的湿度 ,基本 0
无 风 ,水 珠 弥 漫 ,雾 气 腾腾 。天 坑 内天 气 多 变 ,有 时
阳光灿烂 ,有时云雾缭绕 ,有时天坑 口晴朗而坑底落 雨纷纷 ,变幻莫测 ,如同喜怒无常的少女脾气 ,令人
质文章里。可以认为:大石围原来就称 “ 岩溶漏斗” 。 “ 岩溶天坑 ”命名者和主要研究者 、中国地质科 学院 ( 桂林 ) 溶 地 质 研究 所 朱 学 稳 教 授告 诉 笔 者 , 岩 天 坑在 国内外 的不 同所在 地都有 不 同称谓 ,但它 们
的 意 义 多 具 有 同义 性 。例 如 中 国 国 内各 地 的 名 称 有
与君看 。”可惜 ,大诗人 自居易看到的仅仅是木莲属
中的一 种 ,更珍 贵 的还 是分 布 在 大 石 围天 坑底 部 的香
木莲 。
据 介 绍 ,香 木 莲 的 价值 很 高 ,尤 其 是 花 富含 香 精 油 ,枝 、叶 、花 等可 提 取 “ 兰 浸 膏 ”和 “ 木 莲 叶 木 香 油” 。这两 种产 品 为高级 化妆 品原 料 ,可用 于调 配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