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荀子 读后感

合集下载

国学经典《荀子》读后感

国学经典《荀子》读后感

国学经典《荀子》读后感国学经典《荀子》读后感《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最重要的著作。

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国学经典《荀子》读后感,欢迎阅读。

国学经典《荀子》读后感(一)《荀子》全书三十二篇,而以《劝学》为首,非常符合修道的次第。

《劝学》又以“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开篇。

学习是贯穿修道始终的。

没有正确的见地只能是盲修瞎炼。

然而学习又得先有目标。

应该“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这也是教育的根本方向。

这种圣贤教育与功利教育的区别就是“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

” 《劝学》这篇最重要的就是讲到了明心见性的方法。

这个方法就是“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有德才能明道。

但德是一切众生所共有的,谓之性德。

然而仅有性德是不行的。

因为众生的性德被无明给蒙蔽了,无法显示其光明清净的妙用,反而显示出污浊的身心世界,令众生枉受轮转六道的痛苦。

只有依靠修德才能使性德的清净光明显示出来。

修德就是积善,积善即是明道的资粮。

善法有世出世间的不同。

这种不同固然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行者自己的心志之强弱。

所以即使儒家的道,也并不是局限世间的,这种理解是非常肤浅的。

儒家之道行之极处也是可以出世的。

当然,在一切出世法中,佛教是最为高超圆满的。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这绝非凡夫之境界。

众生本来是神而明之的,之所以会变成愚昧,实在是性德被障碍的缘故。

因为修德而显出性德,神明不过是性德之用而已,荀子知晓其是自得,非从外来。

“圣心备焉”,圣心即是真心,“备”者恢复也,去妄显真。

荀子所在的时代,佛教尚未传入中国,但绝不可说中国即无悟道者,佛经亦云“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荀子可谓无师自悟,但其之所以能够悟道还是因为其修学暗合道妙。

宣化上人曰老子孔子皆菩萨示现,则荀子之本迹我亦不敢妄测。

从《劝学》篇中我们可以明白其修学思想与佛教戒定慧三学是暗合的。

荀子对道心之坚固非常重视,而曰:“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

”德操是修道最重要的,这种德操与积善的关系是密切的,是真正的戒。

《荀子》的读后感

《荀子》的读后感

《荀子》的读后感《荀子》是中国古代哲学书籍之一,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哲学观点而闻名。

读完《荀子》之后,我深受启发,并对人生、道德和社会伦理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首先,《荀子》展示了荀子对于人性的看法。

他认为人性本恶,人们天生就有各种各样的欲望和恶习。

然而,在他的理论中,人们通过教育和修养可以改造自己,从而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标。

这一思想对我产生了巨大的触动。

它使我深刻地意识到每个人都有改变自己、超越自我的能力和责任。

我们不能简单地接受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而应该通过学习和修炼来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个人素质。

其次,《荀子》主张以礼治国。

荀子认为,人们应该遵循礼制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和交往。

只有在遵守礼仪和道德准则的前提下,社会才能保持秩序和稳定。

这种观点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和谐起着重要作用。

我们应该重视和传承这些价值观念,使之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从而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此外,《荀子》还谈到了君主的责任和义务。

荀子认为君主应该努力追求德治,通过自身的优秀品质和行为来指导国家和人民。

君主的德行直接影响着整个国家的治理效果。

这一思想引发了我对领导者的思考。

领导者应该具备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修养,以身作则,引领他人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也明白自己身上的责任,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领导能力和品德修养。

通过阅读《荀子》,我深刻体会到了古代哲学家对于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

他们的思想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某些弦,使我思考自身的行为和价值观。

《荀子》虽然是古代的作品,但其中的哲学观点依然对当代人有着深远的启示和影响。

总之,《荀子》是一本思想深邃、启发人心的哲学作品。

它通过对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探讨,引发了我对自身价值观和社会责任的思考。

我将继续努力将《荀子》中的智慧应用于现实生活中,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个人素质,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读后感】荀子读后感

【读后感】荀子读后感

【读后感】荀子读后感荀子是前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深受古代社会影响,又对后世儒家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荀子的著作中,关于性善性恶的讨论、天命论、教化论等思想常常被人们提及。

今天,我阅读了荀子的一部分著作,《荀子·劝学》等,深有感触。

荀子认为,人性本善。

人天生具有良知和本能的善良,在没有外力影响的情况下可以充分表现出来。

然而,善良的心态需要在长时间内不断磨练,不断塑造才能变得坚定而持久。

荀子认为,教育和治理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正确的教育和治理方法,让人性产生正向的变化。

然而,荀子的看法并不是完全乐观的。

他认为,人性本身也有缺陷,即人性容易受到情绪波动和利益诱惑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各种欺骗、扭曲、罪恶之事层出不穷。

荀子也提出了天命观念,认为人的一生都是按照上天的安排和命运而行进的。

人虽然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却不能突破天命的限制。

在这方面,荀子的思想颇有宗教色彩,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天命观念总是在某些人心中存在。

读完荀子的著作,我深感教育和治理的重要性。

人性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发生根本的变化,但是通过教育和治理,人们的品性可以得到持续的改良。

当今世界,亟需有更多的良心人士参与到教育和治理的事业中,使得人们的精神更加纯净,品德更加高尚。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天命观念的局限性。

荀子提出的天命观念是早期儒家思想的一部分,基于当时社会的处理方式,它强调人与天命的关系,弱化了人的自主性和个性。

如果片面地强调天命观念,可能导致天命权威化的影响。

我们想要真正地改变自己的生活,有更多的自主选择,需要更多地依靠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懂得自己的优点缺点、发挥自己的长处,最终实现自我价值的实现。

总之,阅读荀子的著作,深感其思想的博大精深。

在当代社会,延续荀子思想,弘扬美德,助力社会发展,是每个人内心深处都不应该忽视的责任。

寂寞荀子 读后感

寂寞荀子 读后感

寂寞荀子读后感
《寂寞荀子》是一部关于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的传记小说,作者是当代作家李洱。

这部小说通过对荀子一生的描写,展现了他在孤独中不断追求真理的精神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受启发,产生了许多感悟。

荀子是一个在孤独中追求真理的思想家,他不断探索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对世界的矛盾和人性的弱点有着深刻的认识。

他在孤独中思考,不断反省自己的言行,努力寻求人生的真谛。

这种对孤独的执着和对真理的追求,让我深受感动。

在当今社会,人们往往被物质的追求和社交的压力所困扰,很少有人能够在孤独中静下心来思考人生的意义,荀子的精神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启示。

另外,荀子的坚持和执着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他一生中,遭遇了种种困难和挫折,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不断追求真理。

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我深受鼓舞。

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只要我们坚持自己的信念,不断努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理想。

总的来说,《寂寞荀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对荀子
一生的描写,让我深刻领悟到了孤独中追求真理的精神和坚持不懈的品质。

这部小说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也让我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像荀子一样在孤独中不断追求真理,坚持自己的信念,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寂寞圣哲关于荀子读后感800字

寂寞圣哲关于荀子读后感800字

英文回答:I've learned a lot by reading "The Sphinx。

" A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s of our ancient Confucian schools, he has a deep mind, a rich philosophy and a unique vision of life,morality and politics。

In the text, the point of view of human nature, lust and sexual evil is thought—provoking。

The only way to correct human behaviour is through indoctrination and discipline。

In the absence of constraints and norms, the nature of the human being shows greed and brutality。

“Be born of people, be born of people, and go to malaria, and to those who are in distress, go to them, to them, and to them, to them, to them, and to them。

”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son of a child gives me an insight into the nature of humanity。

深读《荀子》,使我领悟颇多。

荀子为我国古代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其思想深邃、哲理丰富,对人生、道德、等方面有着独到见解。

在文中,荀子提出了关于人性、利欲、性恶等观点,引人深思。

寂寞荀子 读后感

寂寞荀子 读后感

寂寞荀子读后感
《寂寞荀子》是一部关于荀子思想的书籍,通过对荀子的思想和人生观的深入解读,让人感受到了他内心的寂寞和孤独。

在阅读《寂寞荀子》时,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荀子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他在书中提出了很多关于人生、道德和政治的观点,但在这些观点背后,却透露出了一种孤独的心境。

他对于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世界的理解让他感到无法与他人分享,这种孤独和寂寞贯穿于他的思想和行为之中。

荀子的孤独和寂寞并非源于他的个人经历,而是源于他对人性和世界的深刻认识。

他看到了人性的丑恶和社会的腐败,而又无法改变这一切。

他的思想被认为是儒家思想中最为悲观的一派,他对人性的否定和对社会的失望让他陷入了深深的孤独之中。

然而,正是这种孤独和寂寞,使得荀子的思想更加深刻和有力量。

他的思想不仅仅是对世界的批判,更是对人性的深刻观察。

他的孤独和寂寞成就了他的思想,使得他的思想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阅读《寂寞荀子》,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荀子内心的孤独和寂寞,同时也对他的思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他的思想不仅仅是一种悲观的表达,更是对人性和世界的深刻思考,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学习。

寂寞荀子-读后感

寂寞荀子-读后感

寂寞荀子-读后感《寂寞荀子》是当代作家余华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这本小说以荀子这位古代思想家的名字为标题,以他的一生为线索,展现了一个寂寞而坚韧的人生旅程。

在小说中,荀子被描绘为一个孤独的人。

他的一生充满了挫折和困苦,但他从不放弃追求真理和理想。

小说通过荀子的经历,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读完这本小说,我深深被荀子的坚持和勇气所感动。

他面对困境和挫折时,从不退缩,始终保持着对理想的追求。

他的坚持让我想起了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有时候,我们会感到迷茫和疲惫,但是荀子的故事告诉我,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除了荀子的坚持,小说中还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

荀子在一生中遇到了许多人,有些人对他友善,有些人对他冷漠甚至敌对。

这让我想到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和利益,我们无法控制他人对我们的态度。

但是,无论别人如何对待我们,我们都可以选择保持善良和真诚。

荀子在小说中的行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尽管遇到了很多困难,但他从不伤害他人,始终保持着对他人的尊重和关怀。

《寂寞荀子》这本小说给了我很多启示。

它告诉我,人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但只要我们坚持追求真理和理想,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同时,它也提醒我,在人际关系中要保持善良和真诚,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我们都应该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总的来说,读完《寂寞荀子》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这本小说通过荀子的一生,展现了一个寂寞而坚韧的人生旅程,让我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并激励我在面对困难时坚持追求真理和理想。

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它将给读者带来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读后感】荀子读后感

【读后感】荀子读后感

【读后感】荀子读后感
《荀子》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百家中的一部经典著作,全书囊括了荀子的思想和观点,对中国古代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阅读《荀子》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人生、道德、
政治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我对荀子的“性恶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人的道德修
养需要通过外在的教育和规范来进行。

这与孟子的“性善论”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我看来,荀子的“性恶论”着重强调了道德教育和规范的重要性,对于我们理解人的本性和道德修
养有着重要的启示。

荀子对于政治的思考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提出了“王道”、“民贵君轻”等
重要思想,主张君主应当以德治国,尊重民众的利益。

他对于政治的思考充满了人文关怀
和智慧,这对我们当代的政治建设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

荀子对于人生和命运的思考也让我深受触动。

他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顺应命运,
不要抱怨和抗拒,这样才能得到心灵的安宁。

这对于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有着重要
的启示和帮助。

阅读《荀子》是一次深刻的思想之旅。

荀子的思想充满了智慧和人文关怀,对于我们
理解人生、道德、政治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启示。

希望能够通过不断的阅读和思考,进一
步领会《荀子》的精神,为我们的人生和社会建设带来更多的启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寂寞荀子读后感
荀子的思想资料主要保存在《荀子》一书中。

起初,荀子的作品以单篇流传,有三百二十三篇,西汉刘向校书的时候,将其整理校订,编辑成书,定为三十二篇,十二卷,当时称为《孙卿新书》。

后来唐人杨惊为其作注,将其编为二十卷,才更名为《荀子》。

这就是今天所看见的《荀子》。

关于这本书的写作,据刘向《叙录》记载应该是苟子晚年在兰陵时写的。

“孙卿卒不用于世,老于兰陵,疾浊世之政,亡国乱君相属,不遂大道而营乎巫祝,信机祥。

鄙儒小拘如庄周等,又滑稽乱俗。

于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兴坏序列,著数万言而卒”。

但其实《荀子》一书,并非全部出自苟子本人。

本书以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本,清人王先谦《荀子集解》为底本,在注释翻译过程中,参考了前人和时贤的大量集解注释及翻译的著作,由于体例的限制,恕不一一注明。

苟子其书,错讹难解之处颇多,脱误不可读处时或有之,本书在注释和翻译过程中,参阅、斟酌了诸家之说,尽量择其善者而从之,个别窒碍难通之处,不敢强解,则阙如。

《王制》篇由张玉亮执笔,由我修改润色。

笔者学力有限,在注释和翻译方面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不当或错讹之处,凡此,尚祈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简介劝学
此为《荀子》开篇之作,主旨在劝勉人努力学习。

文章使用了大量比喻,说明后天努力和学习的重要性,指出学习贵在锲而不舍、长期积累,用心专一,无所旁顾。

需要注意的是,苟子之学,以礼为归,他所论的学,并非我们今天所指的一般性学习的概念,而是指为士、为君子、为圣人之学。

他特别强调学习之根本目的是为了积善成德,培养道德操守,涵育君子人格,所以他所说的学习方法就是诵读《诗》、《书》、《礼》、《乐》、《春秋》等儒家经典,并接近贤师益友。

这也是贯穿在他全书中的一个观点。

文章词藻丰富、比喻繁多,是《苟子》书中最美丽的篇章,也是最脍炙人口的篇章。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鞣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
君子说:学习是不能停止的。

靛青从蓝草中提趣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

冰由水凝结而成,却比水更寒冷。

笔直的木材,合乎墨线的要求,如果把它煨烤,就可以弯成车轮·弯曲的程度能够合乎圆的标准了,这样即使再暴晒,木材也不会再变直,原因就在于被加工过了。

所以,木材经过墨线量过才能取直,刀剑经过磨砺才能变得锋利。

君子广泛地学习,每天多多反省自己,就会聪明智慧,行为没有过错了。

故不
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谿,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诗》日:“嗟尔君子,无恒安息。

靖共尔位,好是正直。

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译文:
所以,不登上高山,就不知道天有多高;不亲临深涧,就不知道地有多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遗教,就不知道学问有多么博大。

吴国、越国、东夷、北貉之人,刚生下来啼哭的声音都是一样的,长大后风俗习惯却各不相同,就是教育使他们如此的。

《诗经》上说:“唉,君子啊,不要老是想着安逸。

恭谨地对待你的本职,爱好正直之道。

神明听到这一切,就会赐给你巨大的幸福。

”精神修养没有比受道的教化更大的,福分没有比无灾无祸更长远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