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荒漠化的危害和治理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2-1-2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2-1-2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

课 旱地区的“湿岛”。

栏 (2)伊犁河谷是由西北—东南走向的北天山山脉和东北—西

开 南走向的南天山山脉夹峙形成的西部宽、东部窄、西低东高、

向西敞开的三角形区域;近东西走向的中天山山脉又将其分 割成山脉、河谷相间的格局。 (3)环境问题:土壤盐渍化和荒漠化。措施:因地制宜地发展 农业,合理灌溉,利用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
1.关于沙尘暴现象形成条件的说法,错误是
()
A.人类活动对该现象发生频度与强度的影响不大
B.产生大风或强风等天气现象,是其形成的动力
本 C.荒漠化为该现象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
课 时
D.不稳定的空气条件会加大该现象的强度

目 2.为减少沙尘暴的发生,应在沙尘源地采取的措施是( )

关 A.大量开采地下水灌溉
开 关
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作用 ④纬度位置
偏高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自我·检测区
第2课时
4.在防沙治沙的过程中,为进一步改善我国西北地区的生态
环境,在以下可以采取的相应措施中正确的有 ( )
①植树种草,加强防护林建设 ②确定合理的载畜量
③进行大规模人工降雨 ④退耕还牧 ⑤大打机井,大规
本 课
预防
防治





封沙禁牧
禁樵禁采
合理用水 生态移民
互动·探究区
第2课时
[思维拓展] 针对不同自然条件和各种外力作用的性质,采
取因地制宜的措施,是防治荒漠化行之有效的方法。
典型地区 荒漠化原因 因地制宜的治理措施

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共24张ppt)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共24张ppt)

地理位置: 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地形: 位于第二级阶梯,海拔高,高原、山地和盆地为主
气候: 河流: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稀少,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 多为内流河和季节性河流,水量少
植被: 稀疏,自东向西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2.议一议,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与自然地理环境(地理位置、 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有什么关系?
地理位置——深 居内陆,远离海洋,
水文——多为内流 河,水量小;
海洋湿润气流难以
到达;
气候——干 旱,降水少,
风大;
植被——稀疏,对 地表保护作用差。
地形——高大山 地,特别是青藏
土壤——荒漠土
高原隆起对水汽
的阻隔;
各方面都促成了干旱的特征。
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有哪些?
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过度农垦 水资源利用不当 工矿交通建设中不 注意环保
西北荒漠化的成因
深 基本条件 河流少、多内流河
居 内 气候干旱 陆 降水稀少 ,
荒漠 景观
过度开垦 人 过度放牧 为 过度樵采
离 对 大风频繁
水资源利用不当
海 洋 远

汽 动力条件
阻 挡
沙漠广布
贫瘠
工矿交通建设不 注意环保
多高原、 山地
植被稀疏 对地面保 护差

根本 口 原因 激

物质基础
02 荒漠化的危害
中国: 荒漠化面积267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28%
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因素 1.分布范围 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
西北地区
古长城 2.行政范围 涉及新疆、宁夏、内蒙古大部分和甘肃北部等地区
1.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与植被等方面,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 自然地理特征。

地理ⅲ湘教版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地理ⅲ湘教版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地理ⅲ湘教版2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状元笔记严峻的土地退化是指土地丧失了生长植物的条件和生产能力。

常见的有土地沙漠化、石漠化以及遭受严峻污染的土地。

造成土地退化的缘故既有自然缘故,也有人为缘故。

荒漠化是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和潜在的自然因素相互阻碍、共同作用的产物。

产生荒漠化的自然因素包括洪涝(差不多条件)、地表疏松物质(物质基础)、大风吹扬(动力因素)等。

西北地区洪涝、半洪涝的自然环境恰恰具有这些发生荒漠化的潜在自然因素。

但造成荒漠化加剧的要紧缘故是人为缘故。

基础整理本节要紧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荒漠化的含义;二是荒漠化的危害;三是荒漠化的防治。

综合探究1.据统计,目前我国土地荒漠化的面积已达267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28%,大大超过了耕地面积的总和,沙化土地每年净增2460平方千米。

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如华北和西北地区荒漠化现象严峻。

就连专门多年前水草丰美的楼兰文明发源地——我国罗布泊地区,今天也已土地龟裂,寸草不生。

你明白我国北方地区近年来荒漠化加快和沙尘暴频发的缘故吗?探究:(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荒漠化和沙尘暴频发的条件:气温季节温差大;大风;少雨;人为的破坏植被;对草场的过度开发等缘故容易导致荒漠化和沙尘暴的发生。

(2)调查或查阅有关资料,分析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土地荒漠化现象严峻的缘故:①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冬春季节温差增大,强冷空气活动频繁,使大风频发,为沙化土地的扩展和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动力条件。

②华北及西北地区春季气温偏高、降水少、土壤蒸发强烈,疏松沙土极易被大风扬起。

③我国长期对草场资源掠夺性利用,过度放牧,滥采滥垦,毁林毁草,造成草场退化、沙化严峻。

④我国北方一些地区经济落后,当地人们常常以采掘药材作为一项要紧收入,过度采挖麻黄、甘草、发菜等,从而大范畴地破坏了植被。

⑤由于我国北方一些贫困地区无能力使用煤炭,因而采挖多种灌木作为燃料,破坏植被,造成地面植被覆盖率整体减少。

高中地理_湘教版_必修三_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高中地理_湘教版_必修三_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5. 植被: 覆盖率低,主要为草原、荒漠,对地表的保护作用差, 多沙质沉积物。
显著自然地理特征:干旱
景观:以草原、荒漠为主
造成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又有哪些?
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
水资源的 不合理利用
1、荒漠化基本过程:
植 被 缺 乏 地 面 裸 露
风蚀
水蚀
土 土壤中 地 生 的水分、 产 有机质 力 流失 下 降
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
行政范围:涉及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等省区
从自然条件分析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
气候影响
地形影响
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
1. 地理位置: 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2. 地形: 以高原、盆地为主,周围有高大山脉,山脉阻挡 了海洋水汽的进入。 3. 气候: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 大,降水稀少,蒸发强,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 春两季。 4. 河流: 河流少,多为内流河,水量少。
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思考1
一、什么是荒漠化?
1. 定义: 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 所造成的土地退化。所谓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使用 土地不当或其他因素,所导致的耕地、草原和森林 等资源的生产能力下降,严重的土地退化,可使土 地完全丧失生产力。
主要表现:耕地退化、草场退化、森林退化而 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土壤盐渍化等。
③干旱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
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适当生态移民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湘教版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湘教版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 荒漠化的含义
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造 成的土地退化。
所谓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使用土地不当或其他因 素,所导致的耕地、草原和森林等资源的生产能 力下降。严重的土地退化,可使土地完全丧失生 产力。
狭义: 土地沙漠化
荒漠化的含义
包括风蚀和水蚀等外力作用造成的
2 人为原因(1)过度放牧;(2)过度 开垦(3)过度樵采;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 严重的原因?
自然原因:黄土土质疏松, 地表崎岖,该地夏季暴雨 集中. 人为原因:植被破坏.
新疆荒漠化பைடு நூலகம்积扩大
探究2 1、塔里木盆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原因是什么?
由于人口增加,农业和生活用水增多,过度开采 地下水.
红壤分布与红壤的水土流失
力持续下降,引发饥荒.
三 荒漠化的防治
➢ 荒漠化造成的严重恶果及扩展趋势,引起国 际社会的极大关注。1994年,联合国正式通 过了《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如今,防治 荒漠化已经成为全球性的行动。
➢ 问题:如何防治沙漠化呢?
三 荒漠化的防治
➢ 1行动: 三北防护林 ➢ 2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 3措施: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
民等. ➢ 4目的:实现人口 资源 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实现荒漠化防治的根本措施是:控制人口增 长,提高人口素质.
广义:土地退化,也涉及人类滥垦滥牧所 导致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破坏。
成因
自然原因:风蚀和水蚀等外力作用造成的土地 退化.
人为原因:人类滥垦滥牧导致水土流失和环境 生态破坏.
西北荒漠化的成因
1 自然原因: (1)西北地区的气候干燥,蒸发量大于 降水量; (2)西北地区地表缺乏植被保护,水土 流失严重.

湘教版荒漠化的危害和治理

湘教版荒漠化的危害和治理
生态用水缺乏、次生盐渍化
破坏植被,加速了水分和养分的流失,土地丧失了生产力。
小结
荒漠化
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地理位置
荒漠化
物质基础
平地沙质沉积物覆盖深厚
大风日数较多且集中,风力作用强
海洋水汽来源少。气候异常干旱
深居内陆
气候条件
过度开垦
水资源利用不当
过度放牧
过度樵采
破坏防风沙的植被
加速草原退化和沙化的进程
二、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
1.我国西北地区的范围、地形
长城以北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北
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 山脉与盆地相间分布
大兴安岭以西
A 深居内陆,距海洋远
C 地处山岭背风地带,受下沉气流控制
B 高原、山地阻挡海洋气流进入,降水少
干旱的原因
西北 地区
位置
地处亚欧大陆腹地
干旱
地形
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04
课堂练习
下列不能用以指示荒漠化的迹象的是( ) A.土壤有机质增加 B.沙尘暴频率增加 C.生物生产力下降 D.牲畜数量或者品质下降
A
课堂练习
2、下列有关我国的荒漠与世界荒漠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都是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B.都远离海洋,深居内陆 C.都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D.现代荒漠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
1
红漠化
2
植物就无法正常生长
风力侵蚀 水力侵蚀
没有植被保护
土地生产力丧失
荒漠化的过程
继续发展
形成荒漠化的景观
裸露的地面
土壤中水分养分流失
一﹑荒漠化的含义
巩固提升
1.下列关于荒漠化的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荒漠化就是沙漠化 B.全世界的荒漠都是荒漠化土地 C.荒漠化的形成主要受自然条件的影响 D.荒漠化的实质是土地的退化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课件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课件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第十九页,共42页。
(1)导致科尔沁草原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风沙(fēngshā)入侵强度的不同 B.土地利用方式的变更 C.历史时期气候的变迁 D.风力和流水交替侵蚀
答案(dá àn):(1)B 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荒漠化。根据题意“科尔沁草原土地沙漠化”,其原 为草原,后出现荒漠化,主要是人为原因(yuányīn)过度开垦导致。
荒漠化形成(xíngchéng)的自然原因主要是风蚀和水蚀等外力作用,人为原因主要 是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盲目开垦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具体原因如下表:
荒漠化形 成的原因
自然 原因
风蚀 水蚀
人为原因
典型 地区
环境特征(或具体影响原因)
西北 内陆
黄土 高原
气候 干旱 ,降水稀少、日照强烈、大风 日 数多,(蒸gā发nh旺盛;植被稀疏、地表裸露、土 质疏松àn,)易被风化侵蚀 夏季 暴雨 集中,冲刷力强;地势起伏
生态移民
;
;修建生态防护林;建立早期预警机制,加强
监控力度等。
(4)发展目标: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九页,共42页。
重难突破(tūpò)
1.分析某地(mǒu dì)荒漠化的成因及危害 [例题体验1]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一系列的物理过程和生物过程的影响, 灌木下土壤具有更高的养分(yǎngfèn)含量,这种现象被称为“沃岛效应”。下 图为“沃岛效应”现象景观图。据此回答(1)~(2)题:
第二十二页,共42页。
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gòuzhù)防护体系
第二十三页,共42页。
③调节(tiáojié)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第二十四页,共42页。
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jiějué)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高中地理 湘教版必修三 2.1.2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共42张ppt)

高中地理 湘教版必修三 2.1.2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共42张ppt)

(3) 防治 保塬 ——平整土地
治理 方针
护坡 ——缓坡修筑梯田 陡坡植树种草
2
固沟 ——打坝建库
14
A、水土保持的基本措施 农——压缩农业用地; 林——扩大林草栽种面积,退耕还林还草; 牧——改善保护天然草场; 矿——土地复垦,存放表土。
B、有效方法——小流域综合治理 工程措施:平整土地 、修筑梯田、打坝建库 生物措施: 植树种草
B. 不利于农作物吸收养分,阻碍作物生长。
(3) 治理
——以治水为中心,科学调控土壤中的水 盐运动。
——使土壤脱盐 引淡淋盐
井排井灌
农田覆盖
2
农业生物措施
29
问题突破
2
30
2020/6/26
31
主要治沙植物
沙枣
胡杨
柽柳
锦鸡
人为 原因 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轮荒
2
开矿
12
活动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在此过 程中,人类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自然原因:地表沟壑纵横坡度陡,黄土土质疏 松,地表植被稀疏,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
人为原因:对土地资源的长期不合理的利用, 导致高原表面植被破坏严重。
2
21
石质荒漠化
云贵高原石漠化
2
22
石质荒漠化
云贵高原石漠化(喀斯特地貌区)
自然 原因
人为 原因
土壤——石灰岩广布,成土慢,土层薄, 土壤贫瘠;
气候 ——降水丰沛,集中且多暴雨;
地形 ——高原地形,喀斯特地貌, 地表起伏大。
——人多地少矛盾尖锐,毁林开荒。
2
23
盐碱荒漠化
土壤盐碱化 ——又称为土壤盐渍化,是指盐分不 断向土壤表层聚积形成盐渍土的自然地质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了大面积“红色荒漠”,其 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
二、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 1.我国西北地区的范围、地形
昆仑山-阿尔金 山-祁连山以北 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 山脉与盆地相间分布
大兴安 岭以西
行政区:新、宁、甘(或陇)、内蒙古 的大部分,吉、辽、冀、陕等省区的 小部分
荒漠化的概念和基本过程
海洋水汽 来源少。
自然因 素

漠 化
地理位 置
物质基 础
气候异常
深居内 气候条件 干旱

大风日数
平地沙 质沉积 物覆盖
较多且集 中,风力 荒作漠用化强
深厚
人为因 素
过度樵 采 过度放 牧 过度开 垦水资源 利用不 当1
破坏防风沙的
植被 加速草原退化和沙化
的使进沙程化土 地连片
(4)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③上游过度引水灌溉:
塔里木河上游河道
塔里木河是 新疆的一条 生态走廊, 近年来,由 于上游修建 了大量的水 库,导致流 入下游的水 量明显减少, 大批胡杨林 枯死。 塔里木河下游干枯的河床
古代(唐宋后),由于人类盲目垦耕,战争、瘟 疫等原因,塔里木盆地沙漠边缘荒漠化。
(1)河流都发源在盆地南北两侧的山地,并向塔 里木盆地中心流,流量会越来越小,成为季节性河 流。主要补给方式是:高山冰川融水和山地降水
发使展植被生长衰退,
导致荒漠化
2
3
4
5
这张照片是凯文卡特,赢 得九四年普立兹新闻特写 摄影奖的作品。这是一个 苏丹女童,即将饿毙跪倒 在地,而兀鹰正在女孩后 方不远处,虎视眈眈,等 候猎食女孩的画面。这张 震撼世人的照片,引来诸 多批判与质疑。当人们纷 纷打听小女孩的下落,遗 憾的是,卡特也不知道。 他以新闻专业者的角色, 按下快门,然后,赶走兀 鹰,看着小女孩离去。
(4)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②草原地区打井数量过多:
读我国西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
1、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D ( ) A.由于过渡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B.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植物不能生存 C.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D.由于有水源,以井为中心的地区农牧业活动较多而导 致地表植被破坏
三、西北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1.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根本原因)
2.人类的活动不当
过度樵采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工程建设 1%
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
水资源利用不 当 10%
过度农垦 27%
过度樵采 32%
水资源利用不当
过度放牧 30%
荒漠化的成因
①基本条件 ——气候干旱少雨
自然原因 ②物质条件 —— 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苁挖蓉发—菜—名贵中药材
过度樵采
燃料需求多
人口激增
为了增加收入
樵采天然植物无节制采挖药、菜Fra bibliotek过度樵采
破坏固沙植物
严重破坏草场
加速荒漠化
(2)过度放牧
主要发生在半干旱草原牧区和干旱绿洲边缘。为 求得短期的经济利益,牧民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 目前,西北荒漠化地区的草场超载率多在 50%~150%,少数地区高达300%。
A.土壤有机质增加 B.沙尘暴频率增加 C.生物生产力下降 D.牲畜数量或者品质下降
D 2、下列有关我国的荒漠与世界荒漠的说法,正
确的是 (

A.都是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B.都远离海洋,深居内陆
C.都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D.现代荒漠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
3、下列关于我国西北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
小结: 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
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小结:西北荒漠化的原因 (一) 自然原因
1、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 2、物质基础: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3、动力因素: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4、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
歌词改编:你是风儿,我是沙,加上干旱的他, 点缀荒漠化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决定性因素)
这是因为天山北 坡面向准噶尔盆地, 盆地西部的缺口有来 自大西洋、北冰洋的 水汽进入,产生较多 的地形雨。

A.异常干旱,因地处内陆,又有高原对水
汽阻碍
B.大风,地处背风坡
C.沙漠广布,地处副热带高压带
D.风力很大,畜牧业为主
1、图中圆内裸地表示沙层裸露或固定沙丘活化,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过度放牧
。如A、
B。均为“风吹草地见牛羊”的地区,造成这种现象
的直接原因是 为放牧饮水掘井,周围的草场
因过度利用和践踏而出现裸露地面
人口和贫困是萨赫勒地区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也是造成这
里生态环境恶化,土地荒漠化加剧的根源 : 控制人口 增长;加快环境整治
六.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一) 荒漠化的防治可以概括为: “三项内容、两条原则和一个重点”
(二)具体措施
a.合理利用水资源
西 干旱内陆区
海陆 位置
牧区草原
东 改善灌溉技术


建立人口、

资源、环境

协调发展的

生态系统
漠 化
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现状
1.建立了一批融科学实验、治理和开发利于一 体的防治荒漠化实验推广站。
2.我国政府先后实施了多项环境治理工程
3.恢复西部生态环境,再造“秀美山川”的努 力,正在艰难而又坚定地进行。
A 1、下列不能用以指示荒漠化的迹象的是( )
过度放牧
短期的经 济利益
草场载畜 量降低
加速草原退化、 沙化进程
超载放牧
牧草生长 能力、土壤结 构被破坏
土地沙化
(3)过度开垦
主要发生在农垦区周围与荒漠绿洲。
“一年开草场,二年打点粮,三年五年变沙梁” 是西北地区草场开垦的真实写照。
过度开垦
人口激增
扩大开垦规模
灌溉用水量增加
植被退化
灌溉方式不当 —次生盐渍化
(1)图中河流分布的特点、水量变化特征和主要补给方式? (2)古今道路的变化说明什么问题?
荒漠化的范围也越来越大,荒漠化越来越严重
※归纳:
人为因素 典型地区
过度樵采
能源缺乏地 区
主要危害
植被遭到破坏
过度放牧
半干旱草原 牧区,干旱
绿洲边缘
加速了草原退化和 沙化进程
过度开垦
旱农恳区周 围及草原牧

使土壤风蚀沙化及 次生盐渍化
2.地形:贺兰山以东以高原为主,以西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3.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稀少,气温日较差大
4.河流: 河流多为内流河,水量少
5.植被:植被稀疏,自东向西温带草原、温带荒漠、荒漠。
6、生态环境脆弱
(1).干旱的气候与荒漠化 -----潜在因素
干旱 的气候
植被稀少,平地 多沙质沉积物
A、江南丘陵——次生盐渍化

B、西南喀斯特地区——红漠化
C、西北干旱地区——沙漠化 D、华北平原——石漠化
3、在荒漠化的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B)
A、气候异常
B、人类活动
C、雨量的变化
D、干旱环境
读图思考问题:1、天山中部南北坡哪边降水 丰富些?为什么? 2、降水随高度有何变化?
天山北坡降水量 多于南坡。
长城以北
A 深居内陆,距海洋远 B 高原、山地阻挡海洋气流进入,降水少 C 地处山岭背风地带,受下沉气流控制
气候:干旱是其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
①干旱的原因
地处亚欧 大陆腹地
位 西北 地 山脉和盆地 置 地区 形 相间分布
湿润气流 难进入
干旱
山岭重重 阻隔
1.地理位置:地处我国的西北内陆地区远离海洋,深居内陆
3、这种荒漠化分布上表现

半干旱的草原牧区草场退化 ,
常可在锡林郭勒和呼伦贝尔草原等地见
到。
1、下列关于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C ) A、只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B、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是气候异常造成的
C、是土地退化的一种表现
D、盐渍化不属于土地荒漠化
2、下列荒漠化问题与所对应地区,正确的是( )


分散土
变 异 等 自


创 造 条
过 程
地退化 最终连接
过 程
加 剧 加 速 发
人 类 活 动
然件


荒漠般景观

三、西北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1.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根本原因)
(1)请用箭头表示出人口增长与荒漠化的关系 (2)由此得出荒漠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从图中还能分析出荒漠化的什么原因?
③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大风日数多 ④气候异常
人为原因
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 水资源利用不当
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是造成沙漠化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
(1)过度樵采
主要发生在能源缺乏地区,人们把樵采过植度被开作垦为解决
燃料问题的主要手段。此外,一些农民为了增加收入, 无计划、无节制地在草原上采挖药材、发菜等。
农作区
合理分配河 流水资源

减少水井数量
推广节水农业 降水量 多
新疆坎儿井——利用地下水
b.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建防护林
生物 措施
工程 措施
绿 外围沙漠边缘
封沙育草
洲 地
前沿地带
营造防沙林带

内部
农田防护林网


源 地
流沙地区

设置沙障工程
• 恢复自然植被防治荒漠化 梭梭、柠条、沙拐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