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主执政与有序的政治参与
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祁明普牧医工程学院10动物医学3班100310208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指的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当家作主,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权力的政体和政治制度。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谈到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时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政治参与也叫参与政治,是现代政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公民个人或团体以某种方式涉入政治过程并导致对政治系统的运行及其结果施加影响的努力和活动”,通俗地讲,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就是让更多的人能够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发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如何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要坚持“三统一”、“四制度”、“五不搞”。
我们党领导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反复探索,形成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和政治发展战略,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就是要坚持这条政治发展道路,其中的关键是坚持“三统一”、“四制度”、“五不搞”。
在党的十六大上,我们党第一次完整准确地概括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这是对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规律的深刻揭示。
在中国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实行民主政治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人民群众要成为社会的主人,需要有一个能够代表和反映人民根本利益的政党将自己组织起来,形成自觉的意识和有效的行动,这离不开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党的领导的本质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
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政治生活是每个公民都应该关心和参与的重要领域。
只有通过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我们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为什么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是如此重要,并提出一些方法来实现这一目标。
首先,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国家的发展方向和政策。
政治决策直接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只有通过参与政治生活,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政府的政策和计划,从而更好地为自己的利益和权益发声。
其次,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诉求。
在一个民主社会中,每个人都有权利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只有通过参与政治生活,我们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诉求,并为自己的权益争取更多的支持。
另外,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监督政府的行为和决策。
政府的权力是有限的,只有通过公民的监督和参与,我们才能确保政府的决策是符合公共利益的,从而保障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那么,如何实现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呢?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投票来参与政治生活。
投票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只有通过投票,我们才能选择出最适合我们的领导人和政府。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参加公民议会和社区活动来参与政治生活,通过这些途径,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的需求和问题,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参与政治组织和社会团体来参与政治生活,通过这些途径,我们可以更好地组织和争取自己的权益和利益。
总之,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是每个公民应该关心和重视的重要领域。
只有通过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国家的发展方向和政策,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诉求,更好地监督政府的行为和决策。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参与政治生活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政治决策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因此,我们应该以有序的方式参与政治生活,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首先,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意味着遵守法律和规定。
在民主社会中,人们有权利
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违反法律和规定。
参与政治生活的人应该遵守法律,尊重他人的权利,以及遵从民主程序和程序。
其次,有序参与政治生活需要理性和平和的态度。
政治是一个复杂的领域,不
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观点和立场。
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我们应该保持理性和平和的态度,尊重他人的观点,并且愿意进行理性的讨论和辩论。
在政治生活中,激烈的对立和冲突只会导致社会的分裂和不稳定。
此外,有序参与政治生活也需要积极的行动。
除了在选举中投票外,我们还可
以通过各种方式参与政治生活,比如参加公民讨论会、签名支持某一项政策、参与社区服务等。
通过积极的行动,我们可以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最后,有序参与政治生活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
政治是一个
复杂的领域,我们应该不断学习政治知识,了解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动态,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才能更好地参与政治生活。
总之,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我们应该遵守法律和规定,保持理性和平和的态度,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并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川的政治素养,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希望每个公民都能以有序的方式参与政治生活,共同建设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
南京大学政治学理论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历年真题(绝密,完整版)

南京大学政治学理论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历年真题【绝密】I、613政治学原理(1995—2013)1995年政治学原理一,名词解释(6分×5)1.种族主义2.资产阶级民族政策3.政治意识4.政治管理5.政治控制二,简答题(8分×5)1.为什么多党制会导致政局不稳?2.人口素质怎样影响政治形态的稳定和发展?3.政治形态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哪些重要特点?4.政治参与的相关因素包括哪些主要方面?5.马克思主义政治发展观和资产阶级政治发展观的区别是什么?三,论述题(15分×2)1.我国对香港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中英在香港问题上的主要分歧是什么?2.什么是社会主义政治民主?怎样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民主?1996年政治学原理一、名词解释⒈主权⒉结构功能主义⒊《五权宪法》⒋政治参与⒌国家元首二、简答题⒈简述“中产阶级理论”的基本观点和主要错误⒉简述地理环境对政治形态的影响作用⒊简述政治统治的实质⒋简述我国国家结构形式和政权组织形式及其特点⒌简述政治意识传承的基本意义三、论述题⒈论述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及其现实意义⒉举例说明政治决策的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
1997年政治学原理一、名词解释⒈契约论国家起源说⒉政治分析科学⒊政治形态⒋政治价值观⒌君主制和共和制二、简答题⒈简述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⒉简述一国两制的基本特征⒊简述国家机构组织原则⒋简述政治意识发展的基本途径⒌简述我国人民政治参与的主要形式三论述题⒈论述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政治决策机构?⒉怎样提高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政治素质?(结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998年政治学原理一、名词解释⒈自然法学说⒉地缘政治学⒊政治资源⒋压力集团⒌政治社会化⒍政治系统分析二、简答题⒈简述政治形态的结构要素和基本特征⒉扼要评述精英政治理论的基本观点⒊如何理解政治统治的合法性⒋现代政治决策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三、论述题⒈论民主监督在五国政治体制改革进程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政治参与与民主发展演讲稿

政治参与与民主发展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政治参与与民主发展。
政治参与是民主
的基础,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在当今社会,政治参与不仅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使命和责任。
只有通过广泛的政治参与,我们才能够实现民主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
首先,政治参与是每个公民的权利。
在民主社会,每个公民都有权利参与国家
事务的决策过程,无论是通过选举、投票还是通过其他形式的政治行动,每个人都应该有发表自己意见的平等机会。
政治参与不仅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责任。
只有当每个公民都积极参与政治,才能够保障民主制度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其次,政治参与是民主发展的基础。
民主不仅仅是一种制度,更是一种文化。
只有当每个公民都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才能够真正实现民主的发展。
政治参与不仅仅是投票选举,更包括了对政府的监督、对公共事务的讨论、对社会问题的关注等等。
只有当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我们才能够建设一个真正民主的社会。
最后,政治参与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在政治参与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可以发表
自己的意见,表达自己的诉求,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
只有当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我们才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解决社会问题,实现共同的发展。
总之,政治参与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和责任,也是民主发展的基础和社会进步的
动力。
让我们共同努力,积极参与到政治生活中,为民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谢谢大家!。
政治生活 主体角度梳理 总结

《政治生活》主体角度梳理公民为主体1、我国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2、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①广泛性不仅表现在民主权利的广泛性,还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②真实性表现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
③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④还表现在我国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取得的成就。
3、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政治自由(这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监督权。
4、我国公民的政治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5、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6、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民主选举(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民主决策(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实施;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民主管理(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扩大基层民主,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能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有效途径,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
)民主监督(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
民主监督既有利于改进被监督者的工作,也有助于激发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一方面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另一方面,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7、有序的政治参与:要遵循宪法、法律、规则和程序的规定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政府为主体1、政府的性质: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是人民的政府。
论民主执政目标下党的执政方式和活动方式

・
维普资讯
中华人 民共和国建立 以后 , 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 克思主义民主的基本理论 , 结合 中国的具体 实际, 对
我 国的 民主政 治建 设 进 行 了 艰 辛 探 索 和 开 创 性 的实
为多元 主义 、 多样性有利于决策的广泛讨论。现代 民 主通行 的是间接 民主, 即人 民并不亲 自治 理社会 , 而 是选出治理的代表。在选举 中通行多数原则 , 即在投 票中多数决定代表 的产生。但是 , 这仅仅 限于选举过
斯与资产阶级思想家们在认识上 的区别却十分巨大 。 其一 , 资产阶级 民主实践并不彻底否定等级 , 尤其是 在1 8—1 9世纪更是如此 , 并且不触及资本的实际统
治权 , 实质上“ 民主” 倒成 了资本统治 的掩饰。对此 , 恩格斯在《 反杜林论》 中曾明确指出, 无产阶级从资产 阶级那里接过民主理论并将矛头转 向资产 阶级, 要求 将 民主从政治领域推广到经济和社会领域 , 要求实质 平等 、 实质民主。其二, 民主的实现形式方面 , 在 资产 阶级民主经过代议制和直接 民主 ( 国大革命 ) 法 的实 践比较后基本采取代议制 的方式 , 马克思本人虽不否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的决定》 明确指 出:坚持 和发展 “ 人 民民主 , 是我们党执政为 民的本 质要求和根本 途径 。 ”
《 决定》 “ 将 民主执政” 为党 的执 政能力建设 的重要 目 作
标之一 , 当前如何实现 民主执 政作 了具 体要求 和部 并对
署 : 推进社会 主义 民主 的制 度化 、 “ 规范化 和程 序化 , 保
践。新中国成立之初 , 我们党非 常重视 民主问题 , 明
确把争取 民主 、 建立 民主政治作为中国的头等大事之
如何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

不断提高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质量【作者:吉林医药学院副教授李卉】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强调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我国政治民主的一大进步,也是“以人为本”理念在政治生活领域的重要体现。
近年来,尽管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在不断增强,政治参与的制度设计也在不断完善,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公民参与度不高、参与渠道不畅等问题,必须从以下环节着重加以推进。
一、加强公民意识培养,增强民主政治观念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指公民以合法的形式,通过制度化的渠道,自主、理性地参与政治生活和影响政治决策的行为过程。
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以公民意识的养成为前提,公民意识的确立,尤其是公民政治意识的成熟,会形成公民政治参与的内在主动性,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提供主体性支撑。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以及民主政治的发展,我国公民意识不断增强,通过政治参与表达自己的利益要求,成为越来越多公民的选择。
但同时应注意到,由于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专制历史的国家,政治民主、公民权利在传统文化中没有深厚的根基。
公民的自主意识、权利意识虽然被不断唤醒,但是文化的传承性在人们心理上积淀下来的臣民意识仍根深蒂固。
从总体上来说,我国仍然是一个公民意识欠缺的国家,公民意识的缺乏严重影响了公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公民政治参与实践的缺乏又导致公民政治参与能力低下,政治参与效果欠佳,公民政治参与处于低水平状态。
因此,要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首先必须通过有效的公民意识培养,增强公民的民主政治观念,激发公民的政治参与热情。
第一,应大力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建立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为主要形式的公民意识教育的立体网络。
在学校教育中,实现小学、中学、大学各阶段公民意识教育模式间的有机衔接,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公民意识终身教育体系;要注意区分个体差异,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公民选择不同的教育重点和教育方法,改变以往教育过程中重灌输轻养成、重义务轻权利、重道德轻法治的泛政治化教育模式,尊重被教育者的主体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民主执政与有序的政治参与*杨绍华 唐晓清摘 要:坚持民主执政与实现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把坚持党的领导、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的有效形式。
坚持民主执政必须紧紧围绕实现有序的政治参与这个核心,按照政治参与的要求,定位民主执政的内容,探索民主执政的方式,完善民主执政的体制机制,在民主执政的过程中推进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关键词:政治参与 民主执政中图分类号:D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675(2008)02-038-03实现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坚持民主执政,必须把握这个本质要求,同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相适应。
正确认识民主执政与有序参与的内在联系,探索两者有效连接的形式,按照政治参与的要求定位民主执政的内容,完善民主执政的体制和机制,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民主执政水平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政治参与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研究民主执政,首先要从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视角出发,认识不同政党制度下民主的特殊形态,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使坚持民主执政的过程始终与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相适应。
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任何现代政党都不能回避民主。
但对长期执政的党来说,民主也是一把双刃剑。
民主是执政合法性的基础,是遏制执政权力腐败的利器。
毛泽东在谈到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率问题时曾提出我们已经找到一条新路,这条新路就是民主。
如何把长期执政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把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有机结合起来,是探索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回答和解决的问题。
西方那种仅仅从选举角度定义民主本质特征的观点是一种带有片面性和局限性的认识。
西方选举民主虽然注重了多党制竞争和选择的合法性,但却忽略了整个政治运作过程中的全方位民主。
应当看到,目前西方的选举已经开始面临越来越多的困惑和问题,选举被西方政客标榜为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常常被金钱、媒体、黑势力、财团所影响和操纵,被利益集团所利用,从而成为!富人的游戏∀、!钱袋的民主∀和资本玩弄民意的工具,民主!赤字∀、民主!异化∀已经成为西方理论界开始关注的问题,并对西方主流民主理论提出质疑。
特别是近年来,关于参与民主、协商民主、自治民主等多元民主理论的提出,开始逐渐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并对以选举为核心的民主理论提出挑战。
从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看,现代民主蕴涵着非常丰富的内容,而且在不同的政党政治条件下,民主可以通过不同的模式实现并在不同的情况下有所侧重。
站在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视角研究社会主义民主问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决不应机械照搬西方多党制以!民主选举∀为核心的政治模式,简单沿袭西方的民主化道路,而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在多样化的民主实现形式中,选择一条与坚持党的领导、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地位相适应的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发展道路。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民主是国家的形式,是国家形态的一种∀,!民主意味着形式上承认公民一律平等,承认大家都有决定国家制度和管理国家的平行权利∀。
[1]根据这个理解,民主是指人民当家作主、掌握国家权*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06BK S020)。
作者简介:杨绍华,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博士,求是杂志社政治编辑部副编审,北京,100727;唐晓清,辽宁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主任、教授,辽宁沈阳,110003。
力、决定国家事务的政体形式。
而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形式之一就是实现公民的政治参与。
参与民主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够把民主立法、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多种民主形态涵盖其中,使民主能够在更大范围和更广泛的领域中得到充分体现。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广泛的公民参与,特别是政治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础,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最基本的途径。
[2]政治参与的程度是衡量民主政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是国家政治发展与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而从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视角看,人民当家作主的最佳实现形式就是以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为本质特征的国家政治制度和政体模式。
所谓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指人民群众以合法的形式、通过制度化的渠道参与党和国家政治生活和影响政治决策的过程。
实现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把坚持党的领导、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的有效形式,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的最佳选择。
实现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确立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重要基础。
多党轮流执政与长期执政的党获得合法性途径的重要区别就在于,多党制大都是通过定期的选举来确认政党的执政地位;而对于长期执政的党来说,充分发挥执政优势,不断扩大公民政治参与水平,是提升政治权威和执政合法性的必然要求。
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一种最广泛的社会动员,能够把广大人民群众组织到党和国家政权建设中来,通过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国家事务,不断强化公民的责任意识和义务意识,促进公民对政治体系和政治权威的合法性认同,形成政治服从和政治权威的和谐一致,为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和政治资源;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一个党与群众沟通联系的过程,它所形成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有利于执政党利益整合功能的发挥,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起到凝聚民心,提高执政党权威的作用。
实现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的有效形式。
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道路,关键是找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结合点。
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为解决三者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
党的领导的本质要求就是组织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最基本形式就是有序的政治参与。
政治参与是把坚持党的领导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联结起来的纽带,只有通过有序的政治参与,党的领导地位才能不断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建立在法制基础上、遵守法治秩序的政治参与。
党领导人民制定法律,党领导人民遵守法律,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使人民当家作主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由此可以看出,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贯穿于坚持党的领导、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过程中,是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的最佳选择。
二、按照政治参与的要求完善民主执政的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讲,政党就是适应公民政治参与扩大的要求而产生和兴起的,是公民参政的一种重要载体和工具。
政党,特别是执政党,对于推动公民的政治参与具有重要的、甚至决定性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直接领导者和组织者。
我们党所处的领导地位,决定了它在实现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中的关键性作用。
应当看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民主政治的推进和公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公民的权利意识、法律意识和民主意识在不断增强,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参与要求日益增强。
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时期,公民的政治参与需求与强化执政党的权威之间经常会构成一对矛盾,出现某种阻滞。
解决这个矛盾的重要途径,就是把政治参与和民主执政有机统一起来,不断提升执政党民主执政的能力,通过民主执政的方式推进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以民主的制度、民主的形式、民主的手段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从这个意义上讲,民主执政与政治参与的目的和要求是完全一致的。
因此,坚持民主执政的核心,就是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实现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和实际出发,站在领导和组织政治参与的高度,定位民主执政的内容,健全民主执政的体制,选择民主执政的有效形式,完善民主执政的运行机制,使民主执政的过程始终体现!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这一现代民主精神,在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中坚持党的领导,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
首先,按照政治参与的要求定位民主执政的内容。
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建立在人民群众自主、理性基础之上的、遵守法治秩序和有组织的政治参与。
按照政治参与的内涵要求,坚持民主执政必须做到三个结合:一是把民主执政与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有机结合起来,牢固树立依靠人民执政的理念。
执政党是政治参与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但领导和组织人民参与,并不是让人民参与,替人民参与,而是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由过去!代替∀型的!人民当家作主∀,逐渐政法#社会转变为!领导、支持∀型的!人民当家作主∀。
二是要把民主执政与依法执政有机结合起来,牢固树立依法参与的理念。
民主是法治的精髓,法治是实现民主的途径和保证。
民主执政需要组织群众参与,但这种参与不是运动式的参与,要转变传统的以大规模群众性运动为主的政治参与方式,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建立和完善有序的政治参与的法律和制度体系,对政治参与的内容,方式、途径等作出明确的规范,使其按一定程序操作,真正实现政治参与的法律化、制度化。
三是要把民主执政与组织化的政治参与有机结合起来,牢固树立有序参与的理念。
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权利∀具有间接性和潜意识性,需要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启动,有相应的领导体制保证。
因此,坚持民主执政必须把政治参与的组织化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把有序的政治参与纳入政治体制的架构之内,充分发挥执政党、政权机构和各类组织作为政治参与机制的作用,强化对政治参与的组织领导,使人民群众能够通过权威性机构、以有组织的形式,通过合法的渠道,实现政治诉求,参与到国家治理中来。
第二,按照政治参与的要求健全民主执政的体制和制度。
有序的政治参与需要在相应的体制框架中运行,为此,必须构建民主执政的体制和制度。
在我国的政治体制中,已经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村民自治和社区自治等各项政治制度。
这些基本制度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是实施民主执政的基本制度框架,也是实现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制度保证。
当前,还应进一步强化基层民主制度建设,赋予并强化基层自治组织相应的政治参与功能,使各种基层自治组织作为实现公民政治参与的一个重要渠道。
通过健全民主执政的体制和制度,把广大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政治诉求整合容纳在民主执政的体制之内,从体制和制度上不断拓宽公民政治参与广度,促进政治参与的深度。
在健全民主执政体制的同时,要加强法治建设,使政治参与有法可依。
在我国的现行法律中,与政治参与直接相关的法律法规相对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