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和电能(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课件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课件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
初步诊断:营养不良,缺乏能源电池 处理意见: 补充能源,产生电流
柠檬(ningmeng) 别名 :洋柠檬,益母果 英文名:lemon
柠檬中含有丰富的柠檬酸,因 此被誉为“柠檬酸仓库”。它
的果实汁多肉脆,有浓郁的芳 香气。因为味道特酸,故用来 调制饮料菜肴、化妆品和药品。
按座位分成12个小组,对 各个小组表现评价,最后 评出第一名,给予奖励!

两个组合(可重复),证 明谁能产生电流?
电 极
药物动力学研究

动手操作:

将两个电极分别 成
插入两个柠檬中。 闭

试试看,行吗?为什么呢?
回 路
药物动力学研究
动手操作:

将电极从柠檬 解
中拔出,清洗, 质
擦干,再插入到 溶
花生油中

两个不同的 导体作电极
处方
条件
闭合回路
电解质溶液
药物动力学研究
请评价各组表现!
锂 电 池
低碳世博
电 动 车
1、课后

第三题


2、查阅资料,

了解各种电池
学习的道路上 不要轻言放弃 希望就在前方
谢谢各位同学合作 谢谢各位老师指教
河南省开封市第二十五中 学 侯艳华
正是合作、质疑,张扬自己的时代, 亲爱的朋友,愿你的小组成功!
药物动力学研究
铁铁钉钉/铁钉2 铁 铁铅钉钉笔//铅 牙签笔2 铅 铅牙笔笔签//铅 牙笔 签2
牙签/牙签
药物动力学研究
镁镁带带镁//镁铜带带钥2匙
两 个
镁铜铜带钥钥匙/吸/匙管铜钥2匙 铜钥吸匙管/吸2管
吸管/吸管
不 同 导

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 PPT课件

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 PPT课件

【问题探究】 (1)铜片上的气体可能是什么?
结论: 该气体是H2
A Zn
Cu (2)关于铜片上产生的H2,有人认 为是由铜和稀硫酸在这种特定
的条件下反应产生出来的,你
赞成吗?什么现象可支持你的
想法?
稀硫酸
溶液没有变成蓝色,说明没有Cu2+生成。
结论:铜片没有参加化学反应。
【问题探究】(3)铜片既然没有参加反应,H+生
Zn ↑ Cu


稀H2SO4
稀H2SO4
稀H2SO4
结论1:有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金
属和一种非金属导体)做电极。
人教版 必修2 第二章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条件2:溶液的性质
Zn ↑ Cu
Zn
Cu

乙醇
稀H2SO4
结论2:电极需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人教版 必修2 第二章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Fe
Cu Zn
Cu Ag
Cu
稀硫酸(A) Zn C
酒精(B)
Zn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Cu
稀硫酸(C)
Mg
Fe
稀硫酸(D)
稀硫酸(E)
稀硫酸(F)
人教版 必修2 第二章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原电池是如何工作的?
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
锌片上有气泡, 而铜片无现象。
电流表偏转,Cu片上有气 泡, 纯净的Zn片上无气泡.
如何解释实验现象?
Zn ↑ Cu
接负极材料 接正极材料
溶液
1组 Zn
Zn
H2SO4溶液
H2SO4溶液 1、2、3、5组
2组 Zn 3组 Zn 4组 Zn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一课时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一课时

放热反应 表现 行式 能量 变化 键能 变化
△H——0或△H为“——” — ﹤
吸热反应
△H——0 ﹥ + 或△H为“——”
生成物总能量小于 ——反 应物总能量 大于 生成物总键能—— 反应物总键能
生成物总能量大于 —— 反应物总能量 生成物总键能小于 —— 反应物总键能
键能越——,物质能量越——,物质越稳定, 小 键能越——,物质能量越高 ,物质越不稳定。 ——



一、反应热 焓变

从焓变角度看: ΔH=生成物的焓-反应物的焓
从能量角度看: ΔH=生成物能量-反应物能量
从键能角度看: Δ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 放热反应: ΔH<0或 ΔH为“-” 吸热反应: ΔH>0 或ΔH为“+”
【资料】体系与环境 放热反应: 体系 能量
环境

Q> 0 能量 吸热反应: 体系 环境
3、下列变化过程中会放出热量的是 (D ) ①硝酸铵溶于水②物质的燃烧③苛性钠溶于水 ④生石灰放入水中 ⑤醋酸的电离 A.仅①⑤ B.仅②③ C.仅②④ D.②③④
4、下列变化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 B ) A.Ba(OH)2· 2O与NH4Cl的反应 8H B.点燃的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 C.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D.氯化钠溶于水
5、拆开 lmol H—H键、lmol N-H键、 lmolN≡N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391kJ、 946kJ,则1mol N2生成NH3的反应热为 -92KJ/mol , 1mol H2生成NH3的反应热为 -30.6KJ/mol 。
3、在一定条件下,判断某一化学反应是吸热还 是放热反应,由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焓值差即焓 变(△H)决定

化学能与电能(课时1)

化学能与电能(课时1)


2H++ 2e-= H2↑
正极
总的离子反应方程 Zn+ 2H+ = Zn2+ + H2↑ 式
2.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1.有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 属(或非金属)作电极 2.电极材料均插入 电解质溶液中
3.两极相连形成闭合电路
两极 一液 一连线
你是如何判定装置的正、负极?
电子流出的极 电子流入的极 较活泼电极 不活泼电极 发生氧化反应 反应发生还原 还可据现象:溶解的为负极;价态:价升的为负 极;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定向运动方向:阳离子 移向的是正极(内线路) 电极反应 电子流向 (外线路) 材料
⑤ (√ )
Fe+CuSO4=Cu+FeSO4

(× )
⑦ (√)
⑧ (√ )
-=Fe2+ Fe - 2e 负极:
正极: 2H++2e-=H2↑ 总反应: Fe+2H+= Fe2++H ↑ 2 或 Fe+H2SO4=FeSO4+H2↑
作业
• P39 1、 3 • 预习P37:发展中的化学电
资料卡片: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P34

原 电 池 原 理
【实验一】 分别把锌片和铜片插入到稀H2SO4中, 观察现象。
原电池原理 【实验二】 再用导线把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 观察铜片上有无气泡产生? 在导线中间接入一个电流表, 观察电流表的指针是否偏转?
A
原电池原理 一、原电池 1、定义: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问题探究 你能找到原电池 的正负极吗?
“负极出电子,电子回正极”
必发生 失电子 的 氧化反应 原电池 必发生 得电子 的 还原反应

化学能与电能第1课时

化学能与电能第1课时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1课时)【学习目标】1. 了解煤发电的一般过程;理解原电池的概念、工作原理及构成条件。

2. 通过对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学习,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初步养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3. 通过探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奥秘,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学习重点】原电池的概念及构成条件【学习难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知识梳理】一.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1. 火力发电火力发电是指通过化石燃料的燃烧,使能最终转化为的过程。

在火力发电过程中,经历了一系列的能量转换:【想一想】火力发电的优缺点有哪些?【提出问题】能否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提高能量的利用率?2. 探究实验(1)把互不接触的铜片、锌片放到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里,观察到,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在此反应中有无能量的转化?若有,是能转化成了能。

(2)把铜片和锌片用导线连接起来,再放到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里,观察到的现象是,根据可以断定铜片(是或否)参加反应。

(3)在导线中间串联一电流表,可以观察到,这说明导线里面有通过。

在此过程中,能转化成了能。

得出结论:要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必须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在不同区域进行,同时架设桥梁,使电子从还原剂区域转移到氧化剂区域而形成电流,这样将能直接转化为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3. 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和工作原理(1)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探究】①把上述(3)中的铜片换成锌片,使两个电极材料相同,实验现象为;②把上述(3)中烧杯里的硫酸换成75%酒精,实验现象是;⑤把串联着电流表的锌片与铜片分别放到两支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里,现象为。

总结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思考交流:在铜锌原电池中,如果用的是纯锌,则在锌片表面几乎观察不到气泡,而在实验中我们所用的是粗锌(含有碳),在锌片和铜片表面都有气泡产生,你现在能解释这种现象吗?(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从能量转化角度看,原电池是将能直接转化为能的装置;从化学反应来看,原电池的原理是反应中的还原剂失去的电子经过导线传递给氧化剂,从而使氧化还原反应分别在俩个电极上进行。

新课标化学必修2《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优质说课PPT

新课标化学必修2《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优质说课PPT



正极: Cu(+) Cu Cu
2H++2e-=H2↑(还原反应)
1.Zn片溶解 2.Cu片上有气泡 3.电流表指针发 生偏转
电池总反应式:
Zn+2H+=Zn2++H2 ↑
四、教学程序
2. 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教学:
分组实验、比较探究、交流讨论、归纳总结。
分组实验:实验探究二
实验序号 实验装置 第一小组:实验①②③④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一、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 1.火力发电的过程
2.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锌片: Zn-2e-=Zn2+ (氧化反应) 铜片: 2H++2e-=H2↑(还原反应) 总反应式: Zn+2H+=Zn2++H2↑ 3. 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① 有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非金属单质)作电极。 ② 电极材料都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③ 两极相连形成闭合电路。
两极相连形成闭合回路
(三)、当堂检测
1.下列装置中能组成原电池形成电流的是(
A
Cu Cu
)
A Zn Cu
A
H2SO4 A Zn Cu Zn
B
酒精 A Cu
C
H2SO4
D
H2SO4 H2SO4
反馈练习:
2、下列装置哪些属于原电池,请说明理由。 如是,请指出正极、负极。
A
Zn Cu
A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l
Ag 生铁 Cu
四、教学程序 2. 建立新思维,提出新的研究任务
①什么是火力发电,火力发电的 原理是什么? ②指出火电站中从开始到结束能 量是怎样转化的?
③火力发电的利与弊是什么?

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化学反应与电能

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化学反应与电能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2课时
化学反应与电能
情景引入
你知道我们日常使用的电能,是如何得来的吗?
我们日常使用的电能主要来自火力发电。
火力发电
目标一 原电池构成条件及工作原理
1.火力发电——化学能间接转化为电能
直接?
化学能(燃料)
燃烧
热能
蒸汽
轮机
机械能
燃烧
其中能量转换的关键环节是______(氧化还原反应)。
思考1
火力发电的缺点是什么?
提示 ①煤炭是不可再生能源,会造成能源危机;
②煤炭燃烧会产生污染性气体;
③经多次转换,能量损耗大,燃料的利用率低。
发电机
电能
2.原电池——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1)实验探究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铜片:没有变化
锌片:逐渐溶解,
有气泡产生
铜片:有气泡产生
铜片:有气泡产生
锌片:逐渐溶解
练习1
正误判断
(1)原电池中,负极材料的活动性一定强于正极材料的活动性( × )
(2)只要是自发的放热的化学反应就可以设计为原电池( × )
(3)原电池的负极上一定发生氧化反应,故负极本身质量一定减轻( × )
(4)向Zn和稀H2SO4反应的溶液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产生气泡速率加快,
是因为构成了原电池( √ )
正极:电子流入的一极,发生还原反应。
(3)原电池工作原理
e-
结合上述实验和动画演示,分析说明
思考2
该原电池的电极和导线、电解质溶液中的导电微
粒分别是什么,并说明其移动方向。
提示
Zn
Cu
电极(锌片、铜片)和导线中的导电微粒

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课件

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课件

实验结果显示化学反应产生的 能量可以驱动电流流动,在电 路中转化为电能。
六、总结
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
化学能与电能的定义、转换原理以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验结果。
下一节课的预告
下一节课将探索化学能与动能之间的关系,带你进一步了解能量的转化和应用。
七、参考文献
1. 张三,李四,化学能与电能,科学出版社,2020。2. 王五,电力与能源,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
电能是带有电荷的粒子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可以驱动电流并产生各种电磁现象。
电能的来源
电能可以来自各种能源,如化学能、光能、核能等,通过合适的转换装置将其他能量转化为 电能。
电能应用
电能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领域,例如电力供应、电子设备和交通工具。
四、化学能与电能的关系
电化学反应
电化学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发生的电子转移过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什么是化学能
化学能是物质由于化学反应 而获得或释放的能量,它是 一种储存在化学物质中的能 量。
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
化学反应可以释放热量,遵 循热力学第一定律,将化学 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化学能转换为其他形式 的能量
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和电 能,这种转换过程常常伴随 着能量的释放和消耗。
三、电能
什么是电能
化学电池
化学电池利用化学反应产生的电能驱动电流流动,常用于电子设备和移动电源等。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原理
化学能可以通过化学反应释放电荷,使电子在电路中流动,进而转化为电能。
五、实验探究
实验介绍
进行一系列实验,观察化学反 应释放的能量如何转化为电能。
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2. 进 行化学反应。3. 连接电路并测 量电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稀硫酸
稀硫酸
稀硫酸
稀硫酸
负极: 较活泼的金属
正极: 较不活泼的金属或非金属导体
2【归纳小结】 判断原电池正、负极的方法 1、由组成原电池的两极材料判断: 一般是活泼的金属为负极 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正极 2、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动方向判断: 电流是由正极流向负极; 电子流动方向是由负极流向正极。 3、根据原电池两极发生的变化来判断: 原电池的负极总是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正极总是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4、电极反应现象. 不断溶解,质量减少为负极;有气体产生, 或质量增加或不变为正极
第一组实验
4
5
盐酸
(可以)
(不可以)
形成条件二:两极之间填充电解质溶液;
第二组实验
6
(不可以)
形成条件三:必须形成闭合回路
第三组实验
7
(不可以)
形成条件四:必须存在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1、下列四个装置中,导线中的电子由左边一 极流向右边一极的是( C )
Zn Zn Zn Cu Zn C
(C) 稀H2SO4 (A) 稀H2SO4 (B) 稀H2SO4
新课标人教版化学必修Ⅱ
第二章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第1课时)
能源
一次能源:直接从自然界取得的 能源。 二次能源:一次能源经过加工、 转换得到的能源。
一次能源:
水能
风能
石油
原煤 二次能源:
天然气
电能
蒸汽
电能(电力):二次能源
2010年我国发电总量构成图
一、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 1,火力发电原理及过程
燃烧
化学能
热能
蒸汽
机械能
发电机
电能
a.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廉价方便.
b.电能清洁安全,又快捷方便.
a.排出大量的温室效应气体. b.有废气可能导致酸雨 c.废料废水
d.储量有限
e.能量转换效率低
考虑火力发电的利弊研究新的发电方式 方式之一就是尝试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 电能。就像电池。其好处就是减少中间 环节能损,高效、清洁利用燃料,不浪 费能源,更方便。 化学能
直接
电能
温馨引导:
?
什么样的化学反应才具备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的前提呢?请说明原因。
Zn
Cu
Zn A Cu
稀硫酸
实验一 实验二
1.在实验(一)中,溶液中的H+在哪块金属上得到 电子被还原生成氢气? 2.在实验(二)中的铜片上是否有现象? 锌片有 什么现象? 3.实验(二)中电流表的指针有置。
-
Zn
A
Fe
+
-
Zn
A
C
+
-
Fe
A
C
+
硫酸铜
硫酸铜
硫酸铜
X 、 Y 、 Z 都是金属,把 X 浸入 Z 的硝酸盐溶 液中, X 的表面有 Z析出, X与 Y 组成原电池 时, Y是电池的负极。 X、 Y、 Z三种金属的 活动性顺序为( C )
首 页 上 页 下 页 小 结 结 束
A.X>Y>Z C.Y>X>Z
B.X>Z>Y D.Y>Z>X
因为X置换出Z,所以金属性X>Z
负极的金属较活泼,所以Y>X
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中,用 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若a、b相连时,a为 负极;c、d相连时,电流由d到c;a、c相连时, 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b、d相连时,b上有大量气 泡产生,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为: ( B ) A. a > b > c > d B. a > c > d > b
如图装置,电流表G发生偏转,同时A极逐渐 变粗,B极逐渐变细,C为电解质溶液,则A、 B、C应是下列各组中的哪一组( D )
A
A、A是锌,B是铜,C为稀H2SO4 B、A是铜,B是锌,C为稀硫酸 C、A是铁,B是银,C为AgNO3溶液 D、A是Ag,B是铁,C为AgNO3溶液
A
B
C
请判断下列原电池的正负极情况和 电流方向
C.c > a > b .> d
D. b > d > c > a
1.下列装置中能组成原电池形成电流的是( C )
Zn Cu
A Zn Cu
A
H2SO4
B
酒精 A Zn
酒精不是 电解质
没有形成闭合回路
A Zn Cu
Cu
C
CuSO4
D
H2SO4 H2SO4
没有形成 闭合回路
你知道了吗?
哈哈!化学也能解决医学问题?
Cu—Cu与稀硫酸进行实验.
Zn—石墨与稀硫酸进行实验.
Fe—Al与稀硫酸进行实验.
Cu—Zn与乙醇进行实验.
Cu—Zn与一个西红柿(或一个苹果)进行实验. Cu—石墨与稀硫酸进行实验.
要注意指针的偏转方向,判断正负极
原电池设计思路:
1.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2.通常须两个活性不同的电极 3.电解质溶液 4.还原剂在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氧化剂在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因为X置换出Z,所以金属性X>Z
负极的金属较活泼,所以Y>X
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中,用 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若a、b相连时,a为 负极;c、d相连时,电流由d到c;a、c相连时, 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b、d相连时,b上有大量气 泡产生,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为: ( B ) A. a > b > c > d B. a > c > d > b
Fe(NO3)3
Fe(SO4)3
【思考与交流】
通过上述实验设计,试说明化学电池由几 部分构成,它的组成条件是什么?
Zn
二.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1、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2、有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是非 金属导体如碳棒)做电极。 3、两极材料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一般负极与电解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4、两极相连形成闭合回路。
C.c > a > b .> d
D. b > d > c > a
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1、原电池: 负极(较活泼金属) 活负惰正 原电池 正极(较不活泼金属或非金属导体) 2、原电池原理 较活泼的金属发生氧化反应,电子从较活 泼的金属(负极)通过导线流向较不活泼的金 属(正极) 3、判断原电池正、负极的方法 1、由组成原电池的两极材料判断; 2、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动方向判断; 3、根据原电池两极发生的变化来判断; 4、电极反应现象.
A
B
C
请判断下列原电池的正负极情况和 电流方向
-
Zn
A
Fe
+
-
Zn
A
C
+
-
Fe
A
C
+
硫酸铜
硫酸铜
硫酸铜
X 、 Y 、 Z 都是金属,把 X 浸入 Z 的硝酸盐溶 液中, X 的表面有 Z析出, X与 Y 组成原电池 时, Y是电池的负极。 X、 Y、 Z三种金属的 活动性顺序为( C ) A.X>Y>Z C.Y>X>Z B.X>Z>Y D.Y>Z>X
3原电池原理: 较活泼的金属发生氧化反应,电子从 较活泼的金属(负极)通过外电路流向较 不活泼的金属(正极)
探究活动:
构成原电池应有怎样的条件
探究实验2
1
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2
3
(可以)
(可以)
(不可以)
形成条件一: 通常用活泼性不同的两种材料作电极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非金属(如石墨等)
思 考 题
请根据反应:Fe+Cu2+=Fe2++Cu 设计原电池,你有哪些可行方案?
负极: Fe
正极: 比Fe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
电解质溶液: CuSO4 、CuCl2等
Cu2+溶液
思 考 题
请根据反应2Fe3++Fe=3Fe2+ 设计原电池,你有哪些可行方案?
Fe-Cu
FeCl3
Fe-C
Fe-Ag
氧化反应 Zn-2e-=Zn2+ 还原反应 2H++2e-=H2↑ 请你们根据Zn-Cu-稀硫酸原电池的实验现象
电极 电极 材料 负极 Zn 正极 Cu
电极反应
反应类型
-
Zn
A
Cu
+
请根据下列原电池正负构造特点, 总结出如何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
Zn
A
Fe
+
-
Zn
A
C
+
-
Fe
A
+ C
-
Zn
A
+ Cu
请同学们根据原电池的原理,指出下列 原电池的正极与负极分别是什么?写出电极 反应式和总反应方程式。
相同条件下,纯锌粒和粗锌粒与同浓度 的稀硫酸反应的速率一样吗?为什么?假如 要求你设计实验来证明你的观点,你的实验 方案是怎样的?证据和结论又是什么?
1、下列四个装置中,导线中的电子由左边一 极流向右边一极的是( C )
Zn Zn Zn Cu Zn C
(C) 稀H2SO4 (A) 稀H2SO4 (B) 稀H2SO4
如图装置,电流表G发生偏转,同时A极逐渐 变粗,B极逐渐变细,C为电解质溶液,则A、 B、C应是下列各组中的哪一组( D )
A
A、A是锌,B是铜,C为稀H2SO4 B、A是铜,B是锌,C为稀硫酸 C、A是铁,B是银,C为AgNO3溶液 D、A是Ag,B是铁,C为AgNO3溶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