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后印象主义中自我意识在绘画中的表现
弗洛伊德“自我”心理学说在当代油画艺术中的体现

弗洛伊德“自我”心理学说在当代油画艺术中的体现
弗洛伊德是心理学泰斗之一,他的心理学观点对当代艺术家影响深远,其中最为重要
的就是关于“自我”的理论。
在油画艺术中,艺术家们通过自我的探索和表达,展现了自
己的个性和情感,呈现出弗洛伊德心理学理论的许多特征。
弗洛伊德的理论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是由不同的部分组成,其中最基本的三个部分
是“自我”、“超我”和“本我”。
自我负责每个人日常的生存和行为控制,超我代表社
会和文化对每个人的内在要求,本我则代表了人的原始本性。
在当代油画中,艺术家们更
倾向于表现自我这一部分,通过自我意识的表达来展现自己的个性和情感。
在油画中,艺术家们通过自我意识的反思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他们通过创作表现
出自己对生活、对人生的理解和认知,这些都源于他们对自我内心的探索和表述。
比如,
蓝色时期的毕加索通过自我画像中的线条和色彩表现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绝望;卢梭的
《自画像》则通过镜子里舒展的身影和肃穆的面容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的灵魂力量。
油画艺术中的自我表现还常常表现出艺术家的个性特征。
廉江年的《鱼缸》中,艺术
家的个性显现在他对光的运用上,将光线灵动地展现出来。
通过使用色彩和线条的透明度,艺术家将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和认知表达了出来,自我意识的内涵在其中得到了呈现。
弗洛伊德的自我心理学说也启示了艺术家们从内心深处来创作艺术。
艺术家不仅仅是
艺术工作者,更是思想观念的创新者,是精神领域的开拓者。
自我内心的探索和表达使艺
术家们的创作更加具有深度和内涵,同时也让观众更加深入地认识和理解艺术作品的含
义。
艺术作品更应是内心的独白--比较印象派与后印象派大师的绘画心理

第23卷 第2期 开封大学学报 Vol .23 No .22009年6月JOURNAL OF K A I FE NG UN I V ERSI TYJun .2009收稿日期:2009-04-23作者简介:田盛子(1988-),女,河南开封人。
艺术作品更应是内心的独白———比较印象派与后印象派大师的绘画心理田盛子(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广东广州510631)摘 要:如果说印象派大师所画的是人的感情,那么后印象派大师所画的就是自己的心。
美术作品更应是画家自身生命轨迹的反映。
艺术的创作过程,更应是艺术家心灵的悸动与袒露。
我们应当推崇后印象派绘画的个性语言。
用心画出的作品更能感动观众。
关键词:印象派;后印象派;绘画心理;内心独白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43X (2009)02-0082-03 人类生活中的一切内容都与感觉有关。
无论是外在的日月星辰、风花雨雪,或是内心的喜怒哀乐,即便是颠扑不破的真理、科学史上的重大突破,最初也是源于人们的某些感觉。
而绘画呢?是否每幅作品、每张草稿,甚至寥寥几笔都是源于画家的某种感觉,是一种内心的映射呢?回答是肯定的。
这就是一种绘画心理。
绘画作品就像一面镜子,可以折射出艺术家的个性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
谈及绘画心理,那就不得不说说印象派。
一、印象派、后印象派的产生“印象”一词广义是指人们对事物的第一眼感觉。
在这个意义上来对应绘画艺术的表现,它也泛指画家在画布上所成功地捕捉到的事物瞬间变化的整体效果。
从狭义上理解,当时人们把“印象”这个词当做“草稿”的同义语,也就是指画家绘画表现出的第一感觉。
在学院派的传统观念中,草稿只能算完成绘画艺术创作的第一步。
而在印象派的绘画艺术创作中,对自然事物第一感觉的主观表现却是非常重要、非常珍贵的。
印象派是19世纪后半期产生于法国的绘画流派。
1860年后,一群青年画家怀着“在艺术上创新”的共同目标努力作画。
经过十多年的奋斗,终于创出了新的画风,并在1874年举办了一个“联合展览会”。
浅析油画创作中潜意识的隐性呈现

浅析油画创作中潜意识的隐性呈现
潜意识在油画创作中通过情感的表达得到呈现。
情感是人类内心最基本、最原始的体
验之一,在油画创作中,艺术家借助色彩、线条等视觉元素来表达出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
通过潜意识的驱动,艺术家能够不受制于表面的形式和结构,而将自己内心的复杂情感以
隐性的方式融入到作品中。
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仅是对外界环境和事物的理解和认知,更
是对艺术家个人经历和体验的释放和表达。
潜意识在油画创作中通过个人经验的回忆得到呈现。
个人经验是每个人成长和生活所
积累的宝贵财富,通过回忆个人经验,艺术家能够将自己内心深处的回忆以隐性的方式呈
现在作品中。
这些个人经验包括对于人物、事物和场景等的反思和回忆,通过艺术家的创
造力和想象力,能够以一种独特的方式重新呈现在油画作品中。
这种个人经验的回忆不仅
仅是对于过去的回顾,更是对于个人内心世界的探索和表达。
美术作品中的自我表达研究

美术作品中的自我表达研究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美术作品已经不再被人们视为一种单纯的艺术创作,而是拥有着更多的内涵和意义。
艺术家们通过自己的创作,向观众传达了自己的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生命的体验。
本文将探讨美术作品中的自我表达,从中寻找到艺术家与观众之间的联系。
一、美术作品中的自我表达方式美术作品是一种自我表达的方式,艺术家们通过创作作品表达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展现出自己的独特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许多艺术家使用一些独特的创作手法和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如线条、色彩、构图、形态等等。
1.线条:线条是美术作品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
在一幅画中,艺术家通过画出不同的线条来诠释他们的想法和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线条可以是弯曲的、笔直的、纵向的、横向的等等,而不同的线条代表着不同的情感和感受。
比如说,曲线可以表达柔美、动感,直线则可以表达坚定、严谨。
2.色彩:色彩是美术作品中最常用的元素之一。
艺术家可以通过运用不同的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一幅画中的色彩深浅、明暗、对比等等,都能展现出艺术家的思想和情感。
比如说,红色可以表达热情、活力,蓝色则可以表达冷静、深沉。
3.构图:构图是美术作品中非常重要的元素之一。
艺术家通过改变构图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构图可以是对称的、不对称的,它们所表达的情感也是不同的。
艺术家可以通过不同的构图方式来强调自己所想要表达的主题。
4.形态:形态是美术作品中最直观的元素之一。
艺术家通过表现不同的形态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形态可以是圆形、方形等等,不同的形态代表着不同的意义。
艺术家通过形态的不同来表达主题和意义。
二、美术作品中的自我表达的意义美术作品中的自我表达对于艺术家和观众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自我表达,艺术家可以在艺术创作中找到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
而观众也可以通过欣赏美术作品,了解到艺术家的思想和情感。
1.艺术家表达自我:美术作品中的自我表达,是一种艺术家展现自己的创作态度和风格的方式。
感悟绘画的规律与自我表现性

感悟绘画的规律与自我表现性“在一切天才身上,重要的是我敢称之为自己的声音的一种东西。
是的,重要的是自己的声音。
”艺术本质的其中某一方面来自于自我的表现意识。
自我表现是艺术创作中规律性的存在,问题仅仅在怎样把握它。
一、艺术的独特性。
艺术要真实地反映现实,也要这种反应的独特性。
独特的由来,一是客观事物本身的各个不同;二是主观事物自身的各个不同;客观事物就是独特的生活素材,主观事物就是独特性的审美评价。
我们的某些理论家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把现实主义理解为对客观事物的录像,而对艺术家的个性表现投以恐惧和怀疑的眼光,那结果常常会泯灭艺术个性和创造性。
曾经流行过的视自然主义的绘画风气,多半源于此。
任何反应都不是镜子式的。
艺术对现实的反映必须包括着表现。
表现,是人的本质特性所要求,所规定的。
那些“标准”的现实主义大师如列宾、苏里科夫、库尔贝等,他们的作品之不朽,既在于反映特定现实的真是深刻,亦在于这真实反映中内含着画家自我的思想和人格。
如果排除了艺术家情感和理智世界的自我表现,这些大师怎能成为大师,他们的作品怎能不朽?这种似乎是常识性的道理,可惜经常被偏见所掩埋吞。
创造典型和表现时代精神跟表现自我也不是不相容的。
不错,艺术典型既要显示现实的本质必然,又要集中体现一定时代、阶级和人群的理想。
但任何本质必然和理想的表现都只能通过个体的艺术思想活动实现,个体性以及艺术构思与表现上的个别性、偶然性、独特性,永远是典型多样化、生动和丰富性的泉源。
忽视了艺术家自我独特性的表现,典型难免流于为群众深恶痛绝的公式化,把艺术作为“时代精神单纯号筒”的席勒化之弊也难免泛滥。
艺术形式及其诸因素的独创、个性,也和艺术家的自我表现息息相关。
造型、构图、色条配置、笔法、材料工具的运用等等,都不是为了塑造内容的物质躯壳,他们本身也渗透着、显现着作者的特殊心理和个性。
正如米叶手下近乎笨拙的形象和画法与他的农民气质浑然一体,梵高的旋转的笔触与他狂热性格相表里那样,唯有独特的艺术家自我的深刻表现,才可能促成艺术形式与表现的独特性。
浅谈绘画中的潜意识流露

浅谈绘画中的潜意识流露古今中外有着很多人发现了绘画与心理学的微妙关系。
本文主要研究讨论心理学与绘画的联系,寻求以描绘梦中情景为特点的绘画在当前美术史中新的发展方向。
绘画艺术潜意识心理学研究把潜意识这样的词汇拿来同绘画一起说,给人一种研究心理学的感觉。
我们不能否认的是绘画与心理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但是如果只是简单的阐述,亦或者是生拉硬扯的把两者联系在一起就显得苍白无力了。
古今中外有着很多人发现了绘画与心理学的微妙关系,其中包括了像弗洛伊德这样耳熟能详的名字。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潜意识是与道德和伦理背道而驰的。
因此,只有放弃在现实情景当中获得满足愉悦感的愿望而被压抑下来,不得不从伊壁鸠鲁主义原则回到现实生活情景当中来。
而想象的、遐想中需要满足的愉悦感便成了一个精神乐园。
艺术家就像一个有精神病的人那样,从一个他不满意的现实中退缩回来,钻进他自己想象出的世界中。
他的创作、艺术作品,正如梦一样,是“潜意识”愿望获得一种假想的满足。
虽然弗洛伊德的这些思想如同他的精神分析学理论一样缺少充足的理论支持,并且没有充而严密的科学证明,但他却受到很多文艺工作者的追捧。
潜意识与绘画、心理学与绘画的提出,很容易与超现实主义绘画相联系。
超现实主义绘画自上世纪20年代兴起与法国之后便迅速成为了波及西方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文艺流派,其代表画家有卢梭、米罗、达利、恩斯特、雷尼·马格里特等人。
哲学家柏格森认为,“在思想上企求打破心物二元的宇宙观,建立一元化的形而上学,因此他们任意表现梦与想象,很多奇异的变形与线条令人无法了解。
创作活动自由自在的安排在一种时空交错的世界中,毫不受空间与时间的束缚。
”虽然超现实主义并不是源于中国,但是我国也并不缺乏超现实主义绘画和其研究者。
早在南宋时期就有李嵩创作的《骷髅幻戏图》。
近现代我国研究绘画与心理学的画家更是比比皆是。
人们一直在探讨艺术是怎样产生的、什么是艺术等诸多问题。
当艺术发展到今天,由于时代环境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艺术除了审美之外还需要真切反映社会问题与自身切实感受等的情感表达。
美术鉴赏 自我概念

美术鉴赏自我概念
在美术鉴赏中,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于自身存在状态的认知和评价。
自我概念的形成与个体的生活环境、社会文化、个人经历等多种因素有关。
在美术鉴赏中,个体的自我概念可能会影响其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评价。
例如,个体如果认为自己属于艺术爱好者的范畴,可能会更加关注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技巧,而如果认为自己属于普通观众的范畴,则可能会更加关注艺术作品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此外,自我概念也可能会影响个体对艺术作品的欣赏方式,例如个体可能会更倾向于选择与自己审美风格相似的艺术作品。
同时,自我概念也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在某些情况下,自我概念可能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例如职场竞争、人际关系等,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个体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
因此,个体的自我概念是需要重视和调整的,通过自我认知、自我反思和自我接纳等方式,可以帮助个体建立积极、健康的自我概念,从而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论后印象主义的绘画风格与特点

论后印象主义的绘画风格与特点【摘要】后印象主义是继印象派之后的一个艺术流派,注重情感表达和个人观念的表达。
其绘画风格以变现感和抽象表现为主,强调色彩和形式的变化,自由发挥艺术家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后印象主义的特点包括色彩鲜明、形式变形、意象模糊等,突出了艺术家独特的情感和对于自然的诠释。
后印象主义在艺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发了后来现代主义艺术的发展。
其历史地位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艺术史上占据重要位置,标志着艺术向现代化发展的转折点。
后印象主义的出现不仅使艺术更加丰富多彩,也为后来艺术家提供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和思想启示。
【关键词】后印象主义,绘画风格,特点,影响,历史地位1. 引言1.1 后印象主义的定义后印象主义是一种绘画风格,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出现在法国的一种艺术运动。
它是对印象主义的一种延续和发展,同时也融合了象征主义和点彩主义等艺术流派的影响。
后印象主义强调对光线和色彩的表现,追求情感和想象力的表达,强调艺术家个人的感受和表现形式。
后印象主义艺术家以更加抽象和表现主义的方式表现作品,将现实世界转化为内心情感的抒发,从而更加深刻地打动观众的心灵。
后印象主义的画作常常具有强烈的色彩对比和形状变形,呈现出一种超越现实的独特美感。
这种艺术风格在当时的艺术界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为现代艺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1.2 后印象主义的重要性后印象主义的重要性在于它作为绘画艺术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在19世纪末,随着印象派的影响逐渐减弱,后印象主义艺术家们通过对色彩、光线和形式的更加深入探索,开创了全新的绘画风格。
他们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模仿自然景物,而是试图表现内心世界和情感。
后印象主义的艺术家们在表现主观情感和抽象概念方面探索了新的可能性,为现代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后印象主义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它对艺术观念和技法的创新。
通过对色彩、构图和表现手法的大胆尝试,后印象主义艺术家们在绘画表现形式上实现了突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 ・高更 、文 森特 ・梵高 。他 们 三个 人最 初 都 是 学 印 象 主 义 的 。塞 尚和 高 更还 参 加 过 印 象 主 义 画展 ,梵 高 虽 然没 有 参 加 过 印 象 主义 展 览 ,但他 一直 自称 是 印 象 主义 。他 们 三 人 同 时认 为 绘 画 不 能仅 仅 像 印象 主义 那 样 去 模 仿 客 观 世界 ,而 应 该 更 多地 表 现 画家 对 客观 事 物 的主 观 感 受 ,他 们 虽 有 共 同 的 创作 倾 向又 有各 自鲜
度理 性 的 概括 ,重 新 打散 各 种 物理 结构 和 空 间结 构 , 再 重 组 到 画面 中。 他 一 生 的创 作 活动 都 是 为 了追 求心 目中永 恒 性 的形 体 和坚 实 的结 构 ,以创 造 形象 的 重量
感 、体 积 感 、稳 定 感 和 宏伟 感 ,最 后 达 到 简单 化 和 几
术形 式产 生 巨大 的推动 力 ,影 响波 及至今 。
二 十 世 纪 改 革 开 放 以 来 ,世 界 经 济 文 化 交 流 大 大 加 强 ,随 着 科 学 技 术 的 发 展 , 网 络 已 成 为 当 今 世 界 信 息 沟 通 与 交 流 的 重 要 平 台 。 大 量 的 视 觉 艺 术 形 式 涌 入
经 济飞 速 发 展 ,城 市 居 民的物 质 生 活基 本 已达 到一 个
后 印 象主 义 这三 位 画 家 都是 在 去世 后 很 多 年:
到 社 会 的 承 认 ,他 们 三 人 共 同开 启 了 现 代 艺 术 自
较 富裕 的生 活水 平 ,在 各个 方面 都 在追 求更 高 的精 神
享 受 与视 觉 刺 激 。传 统 的 审 美 习惯 已经 不 能 满 足现 代 人 的 精神 追 求 ,他们 需 要 的 是 更 多不 一样 视 觉 冲 击来
满 足 现 代 人 的 心 理 需 求 。 在 这 种 思 潮 的 推 动 下 ,绘 画
门 ,在他 们 的 创 作思 想 、艺术 观 念 影 响下 产 生 了| 主 义 、立体 主 义 、表 现 主 义 、抽 象 主 义等 ,是 他1 底 地 改 变 了 西 方 绘 画 面 貌 , 由客 观 再 现 走 向 主 现 ,并使 之走 向 现代 。我 们 不需 要 成 为大 师 ,只{
明的 艺术个 性 。
卜 点 就 是 自我意 识 的 特
物 是 保 罗 ・塞 尚 、 保
.陶瓷 CACCN10 I I 科 与S l0 EM 术EE. 学艺 c R RIS 201 &T
塞 尚认 为绘 画不 再 是 描绘 瞬 间 即逝 的世 界感 受 ,
பைடு நூலகம்
而是 通 过 对 自然 物 象 的 观察 ,力 求 对所 见 事 物进 行 高
夺 目 。 他 的 画 风 ,可 以 说 是 印 象 主 义 、 新 印 象 主 义 ,
日本 的浮 世 绘版 画融 合 在他 个 人 气 质 中 的产 物 ,是 东
西 方绘 画合 流 的 结果 。 有 人 说梵 高 一 生所 有 的 作 品都
是他的 “ 自画像 ” ,而 我 认 为后 印 象 主义 所 有 画 家所 画 的 都是 他 们 的 “ 自画 像 ” 。这 种 自我意 识 表 现 的绘
说 可 以说 是 一 件 大好 事 吧 ,不必 像 梵 高那 样 一 辈: 把 自 己的 画卖 五 法 郎 ,结 果 到死 也 没 卖 出去 ,只{
憾 终身 了。
中国 。使 各 民族 绘 画艺 术 之 间 的交 流 与互 动 达 到 了一
个 空 前 的状 态 。 于此 同时 中 国在 市 场 经济 的带 动 下 ,
油 画 作 品 欣 赏
中 自我 意识 在 绘 画 中的表 现
gl I J ,现居 住 于湖南 怀化 市 , 自幼 跟随 父亲 乔志 东学 习书 法与绘 画 .1 9 年 考入 中央 民族 大学 美术 系学 习油 98 任教 于湖南 怀化 学院 美术 系。
£巨 大 变 革 的 年 代 ,他 ∈术 、 浪 漫 主 义 与 现 实 美术 五 大 流 派 。而 后 芑艺 术 大 门 的 一 把 金 钥 识 ”开始 萌芽 。
模 仿 自然 ,而 是 从精 神 出发 去利 用 自然 ,试 图 借 助对 自然 观察 诱 发 的 想 象来 获取 抽 象性 。他毕 生的 努 力几
乎 都 是 为 了摆 脱 古典 、文 艺 复兴 、 写实 主义 等 一脉 相 传 的 强 大传 统 绘 画模 式 ,提 倡综 合 的和 象征 的 美 学原 则 。 梵高 可 以说 是绘 画 史 上 最 明亮 的 一颗 流 星 ,在 历 史 长 河 中他 转 瞬 即逝 ,而他 所 发 出的 光芒 却 如 此耀 眼
何 化 的效 果 ,这 使 他成 为后 来 的 立体 主 义 和抽 象 主 义 的始 祖 ,他 也 是 开 启现 代 艺 术 大 门 的先 知 ,被 后 人称 为 “ 现代 艺术 之 父 ” 。高 更 主 张绘 画的抽 象性 ,并一 直 在 思 考形 、色 、线 的抽 象 意义 。他 反对 从 感 觉 出发
“ 为 ” 我 们 自 己就 已 经 足 够 了 。 在 当 今 世 界 经 ; 成
的 自我意 识 在 不 断觉 醒 ,越 来越 多 门类 的绘 画 风格 层 出不 穷 。而 画 家 们也 在 物 质 基础 达 到 一个 较 高 水 平 的 时 候 ,对 绘 画 艺 术本 身 的追 求就 已经 达到 了一 个 新 的 高 度 ,艺 术 家 们 追 求 的不 再 是 “ 会 需要 什 么 就 画什 社 么 ” ,而 是 抒 发 自己 内心 对 社会 的 观 点 和对 大 自然 的 热 爱 ,充 分 体 现 了现 代 艺 术 在 “自我 意 识 ” 上 的发
画 特 点 , 一 直 对 后 来 的 绘 画 、 雕 塑 、 电 影 、 音 乐 等 艺
展 。 社会 对 艺 术 的标 准 也 到达 一 种 较 宽容 的 状 态 , 就 是 说对 艺 术 品 的 品味 就是 “ I白菜 各 有所 爱 ” 萝 -
艺 术 家 能 够 遇 到 与 他 产 生 共 鸣 的 观 众 ,对 于 一 个 艺 术 工 作 者 来 说 这 已 经 足 够 了 ,同 时 这 对 艺 术 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