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印象主义绘画凡高艺术欣赏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小学美术《欣赏画家梵高》教案

小学美术《欣赏画家梵高》教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如下:
-梵高的生平事迹及其艺术风格特点。
-梵高代表作品《向日葵》、《星夜》、《麦田带乌鸦》等画作分析,特别是色彩运用和笔触特点。
-后印象派的艺术风格特点及其在梵高作品中的体现。
具体举例:
-通过讲解梵高生平,强调其执着追求艺术的精神,让学生理解艺术家的创作背景。
此外,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的表现让我感到欣慰。同学们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与他人进行交流。但在分享成果时,部分同学的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多给予学生表达的机会,培养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自信心。
最后,我认为这节课的总结回顾环节较为成功,同学们能够较好地掌握梵高的艺术特点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但在课后,我了解到仍有部分同学对某些知识点存在疑问。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消化吸收所学内容,我计划在下一节课开始前,预留一些时间解答同学们的疑问。
小学美术《欣赏画家梵高》教案
一、教学内容
小学美术《欣赏画家梵高》教案,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六课《画家梵高》。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介绍梵高的生平事迹,欣赏梵高的代表作品《向日葵》、《星夜》、《麦田带乌鸦》等,分析梵高作品中的色彩运用和笔触特点,了解后印象派的艺术风格。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梵高画作中的情感表达,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梵高的生平事迹、代表作品以及后印象派的艺术风格。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梵高画作中色彩和笔触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和运用美术知识。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7课 画家梵_高 ▏人美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7课 画家梵_高 ▏人美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7课画家梵高▏人美版教学目标1.了解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梵高及其画风。

2.掌握用素描技法表现人像的基础方法。

3.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和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梵高的生平及其画风。

2.学习用素描技法表现人像。

教学难点1.掌握素描技法的基础方法。

2.绘制人像时注意线条的质感和自然流畅。

教学准备1.电子白板或黑板、彩笔。

2.学生绘画用纸、铅笔、橡皮、卷尺、直尺等。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梵高,展示其代表作《向日葵》、《星夜》等画作,并引导学生欣赏、感受梵高的画风,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2.学习素描基础技法(15分钟)1.教师讲解素描的概念、方法和基本技法,并示范绘制素描的步骤。

2.学生仿照教师示范,练习用铅笔绘制直线、圆形等基础图形,熟练掌握轻重线搭配、明暗对比等素描技法。

3.绘制人像草图(25分钟)1.教师示范如何用素描技法绘制人像的草图,注意线条的质感和自然流畅。

2.学生仿照教师示范,尝试绘制人像草图,注意调整线条的粗细、弯曲程度和长度,逐渐掌握绘制人像的基本方法。

4.课堂展示(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绘制的人像草图,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并引导学生自我反思。

5.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素描技法和人像绘制的基本方法。

教学反思1.本节课要求学生掌握较多的绘画技法,需要充足的时间来进行教学。

如果时间不够,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将重点放在素描技法的讲解和练习上。

2.在学生绘制人像草图时,教师需要及时观察和指导,给予积极的引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创作能力。

3.教师在课前应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包括教学材料的准备、课堂教学的安排和分工等,确保教学效果和质量。

画家梵高教案

画家梵高教案

画家梵高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梵高的生平和艺术风格;2.学习梵高的画作,掌握其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3.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梵高的生平和艺术风格梵高(Vincent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荷兰后印象派画家,被誉为西方绘画史上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

梵高的画作充满了强烈的情感和独特的表现力,他的艺术风格深受后人的喜爱和推崇。

梵高的画作主要表现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和感悟,他善于运用色彩和线条来表现情感和气氛,他的画作充满了生命力和力量感。

梵高的画作对后来的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现代艺术的先驱。

2. 梵高的画作梵高的画作包括风景画、静物画、肖像画等多种类型,其中最著名的是他的星空系列和向日葵系列。

这些画作充满了强烈的情感和独特的表现力,展现了梵高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和感悟。

梵高的画作运用了大量的色彩和线条,他善于运用对比和变化来表现情感和气氛。

他的画作充满了生命力和力量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感受。

3. 梵高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梵高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色彩运用:梵高的画作运用了大量的色彩,他善于运用对比和变化来表现情感和气氛;2.线条运用:梵高的画作运用了大量的线条,他善于运用线条来表现形态和结构;3.对比运用:梵高的画作运用了大量的对比,他善于运用对比来表现情感和气氛;4.变化运用:梵高的画作运用了大量的变化,他善于运用变化来表现情感和气氛。

4. 艺术鉴赏通过学习梵高的画作,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学生可以通过欣赏梵高的画作,了解艺术的魅力和价值,感受艺术的情感和气息。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梵高的生平和艺术风格,让学生了解梵高的艺术成就和影响;2.欣赏法:通过欣赏梵高的画作,让学生感受梵高的艺术魅力和情感;3.实践法:通过实践绘画,让学生掌握梵高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

中班美术欣赏活动教案梵高自画像

中班美术欣赏活动教案梵高自画像

中班美术欣赏活动教案梵高自画像教案标题:中班美术欣赏活动教案-梵高自画像教学目标:1. 通过欣赏梵高的自画像,培养幼儿对艺术作品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帮助幼儿观察、描述和表达他们对梵高自画像的感受和想法。

3. 鼓励幼儿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教学准备:1. 梵高的自画像图片或绘画作品。

2. 幼儿绘画用纸和画笔。

3. 彩色铅笔或蜡笔。

4. 班级墙壁或展示板。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展示梵高的自画像给幼儿观看,并引导他们观察和描述梵高的形象特点。

2. 提问幼儿对梵高的自画像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主体活动:3. 让每个幼儿选择一张梵高的自画像图片,并鼓励他们仔细观察。

4. 引导幼儿描述他们所观察到的梵高自画像的特点,例如颜色、线条等。

5. 鼓励幼儿用彩色铅笔或蜡笔在绘画用纸上尝试模仿梵高的自画像。

6. 提供帮助和指导,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绘画技巧。

结束活动:7. 让幼儿展示他们的绘画作品,并鼓励他们分享他们对梵高自画像的感受和想法。

8. 将幼儿的绘画作品展示在班级墙壁或展示板上,以鼓励他们的创作和表达能力。

评估:观察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对梵高自画像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根据幼儿的表现,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拓展活动:1. 继续进行其他艺术家的自画像欣赏活动,帮助幼儿了解不同艺术家的风格和表达方式。

2. 鼓励幼儿创作自己的自画像,并引导他们用绘画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教学提示:1. 在活动中尽量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幼儿易于理解的词汇。

2. 鼓励幼儿提问和互相交流,以促进他们的思维和语言发展。

3. 尽量提供多样化的绘画材料和工具,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人美版四年级美术下册(北京)《第10课画家凡高》教学设计

人美版四年级美术下册(北京)《第10课画家凡高》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认识后印象派画家凡高及其绘画风格。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掌握凡高绘画的特点,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二、教学内容1. 介绍凡高的生平及其艺术成就。

2. 分析凡高的绘画风格,如色彩的运用、笔触的表现等。

3. 欣赏凡高的代表作品,如《星夜》、《向日葵》等。

4. 进行凡高风格的艺术创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并认识凡高及其绘画风格,培养学生运用凡高风格进行艺术创作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凡高绘画风格的特点及其在创作中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凡高的代表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凡高的绘画风格。

2. 教学新课:介绍凡高的生平及其艺术成就,分析凡高的绘画风格,如色彩的运用、笔触的表现等。

3. 欣赏凡高的代表作品,如《星夜》、《向日葵》等,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讨论,理解凡高绘画的特点。

4. 实践创作: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凡高绘画风格进行艺术创作,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凡高简介a. 生平b. 艺术成就2. 凡高绘画风格a. 色彩运用b. 笔触表现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课后收集其他后印象派画家的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了解其绘画风格。

2. 完成一幅凡高风格的艺术作品。

八、课后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对凡高的绘画风格是否有所了解和掌握。

2.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讨论,是否给予学生足够的实践机会。

3. 反思作业设计是否合理,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教学设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重点关注细节:教学过程2. 教学新课:在教学新课环节中,教师需要介绍凡高的生平及其艺术成就,分析凡高的绘画风格,如色彩的运用、笔触的表现等。

幼儿园绘画教育教案:画家梵高生平及艺术鉴赏

幼儿园绘画教育教案:画家梵高生平及艺术鉴赏

幼儿园绘画教育教案:画家梵高生平及艺术鉴赏文章标题:探索梵高的艺术世界:幼儿园绘画教育教案1. 梵高——一个充满激情和痛苦的艺术家在幼儿园的绘画教育中,我们不仅仅是在教孩子们如何挥洒画笔,更重要的是要引导他们去领略艺术家们的创作,其中梵高肯定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艺术家。

他的一生充满了激情和痛苦,这些都反映在他的作品中。

让我们深入探索梵高的艺术世界,为幼儿园的绘画教育添加一份丰富的教案。

2. 梵高的生平和艺术成就梵高作为后印象派的代表人物,他的生平和艺术成就都充满了传奇色彩。

从他年轻时的牧师生涯到后来的放荡不羁,再到最后的精神崩溃和自杀,梵高的一生可以说是充满了戏剧性的变化。

而他的作品,如《向日葵》、《星夜》等,更是在艺术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3. 梵高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梵高的艺术风格独特而又充满张力,他擅长运用明暗对比和色彩的变化来营造画面的氛围。

而他对于农民和乡村风景的描绘更是展现了他内心深处对于平凡生活的热爱和憧憬。

幼儿园的绘画教育教案可以通过梵高的作品来引导孩子们去感受艺术的魅力,了解色彩、线条和构图的运用。

4. 梵高的艺术鉴赏和教育意义通过对梵高的艺术作品进行鉴赏和解析,可以帮助幼儿园的孩子们培养艺术情趣,拓展他们的艺术视野。

梵高的一生也可以成为他们对世界的探索和人生观的形成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在教育实践中,可以通过手工制作梵高风格的画作,让孩子们亲身体验艺术的魅力。

5. 个人观点和理解对于我来说,梵高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更是一个充满了情感和矛盾的灵魂。

他的作品和一生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希望通过对他的艺术探索和鉴赏,可以帮助更多的孩子们在绘画教育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培养对艺术的热爱。

6. 总结回顾通过本次的梵高艺术探索,我们对于幼儿园绘画教育教案的设计和实施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梵高的艺术世界为我们打开了新的视野,让我们从中受益匪浅。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从梵高的生平到艺术表现手法,再到其教育意义和个人观点,全面探索了他的艺术世界。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7课 画家梵高 ▏人美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7课 画家梵高 ▏人美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7课画家梵高 | 人美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梵高的艺术风格和代表作品;2.掌握用颜色表现画家内心世界和情感的方法。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色彩敏感度;2.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创造力;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情感目标1.增强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爱好;2.增强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感知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梵高的艺术风格和代表作品;2.掌握用色彩表现画家内心世界和情感的方法;3.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创作自己的作品。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理解梵高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现;2.如何引导学生发挥创造力,表现自己对梵高作品的感受。

三、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教学内容1.介绍梵高的生平和艺术风格;2.欣赏梵高的代表作品,探讨他用颜色表现内心世界的方法;3.给学生提供素描基础图,让他们用颜色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4.同学互相欣赏和评价作品。

时间安排时间内容5分钟课堂导入10分钟介绍梵高生平15分钟欣赏代表作品30分钟创作过程指导20分钟作品欣赏评价5分钟课堂小结四、教学准备1.展示梵高的代表作品图片;2.提供素描基础图;3.制作课堂欣赏评价表格;4.准备色彩笔、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步骤1:课堂导入(5分钟)介绍今天的学习内容:我们将要学习著名的荷兰画家梵高,了解他的艺术风格和代表作品,并尝试用颜色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

步骤2:介绍梵高生平(10分钟)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梵高的生平和艺术成就,让学生了解他的创作历程和艺术风格。

步骤3:欣赏代表作品(15分钟)展示梵高的代表作品图片,并让学生从颜色、构图、笔触等方面欣赏和感受画家用色彩表现内心世界的情感。

步骤4:创作过程指导(30分钟)给学生提供素描基础图,让学生运用色彩笔或颜料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老师可以适时提供指导和建议。

步骤5:作品欣赏评价(20分钟)让同学们互相欣赏和评价自己的作品,老师也可以给予评价和建议,并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和理解其他同学的作品。

小学美术教案四年级画家梵高

小学美术教案四年级画家梵高

小学美术教案四年级画家梵高
一、教学内容
本次美术课程内容是介绍荷兰后印象派大师梵高的画作,并以其代表作《向日葵》为创作主题,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深入的美术文化体验。

二、教学目标
1. 学生通过欣赏梵高的代表作,了解后印象主义的风格和表现手法,提高对抽象艺术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2. 学生通过创作,锻炼画画的技巧和色彩搭配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过程
1. 介绍梵高及其代表作品
教师可以从梵高的生平、艺术风格、绘画目的等方面介绍他的艺术,然后讲解他的代表作,《向日葵》的绘画手法、色彩特点等。

2. 观赏梵高《向日葵》
向学生展示一些梵高的代表作,尤其是《向日葵》。

在欣赏过程中可以逐渐引导学生对细节、颜色、构图等方面进行剖析和探究。

激发学生对画作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加他们的美术素养。

3. 指导学生绘制《向日葵》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基础,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具体的技巧和方法。

老师可以先利用示范或视频课程等方式向学生展示如何绘画《向日葵》。

4. 引导学生创作
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创新意识,在梵高的《向日葵》的基础上进行展开、创作。

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或者根据老师的指引进行协作创作。

5. 评价学生的绘画作品
教师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评价,可以给出具体的肯定和建议。

评价不仅包含审美和技巧问题,也包含学生的创新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
该教案内容丰富、循序渐进,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审美需求。

通过该教案,学生可以更加深入了解梵高和后印象派艺术,深入挖掘课题的内涵,发挥创造性思维,锻炼绘画技巧和审美能力,提高对艺术的认知和欣赏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印象主义绘画
凡高艺术欣赏
(二课时)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对19世纪欧洲后印象主义绘画的主要画家凡高及作品有所了解和认识。

开阔眼界、提高认识、增进知识,培养健康的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凡高艺术人生和作品欣赏以及后印象主义的主要特点。

三.教学难点:
学生对凡高艺术人生和作品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凡高作品图片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
《向日葵》作品欣赏,请学生猜猜本课内容。

二.展示课题——凡高艺术欣赏
三.讲授新课:
1.通过有关凡高的书籍展示让学生对凡高这位画家的知名度和地位有一定的了解。

简介凡高生平:
文森特•凡•高出生在荷兰一个乡村牧师家庭。

后期印象派的三大巨匠之一。

凡•高年轻时在画店里当店员, 这算是他最早受的“艺术教育”。

后来到巴黎, 和印象派画家相交, 在色彩方面受到启发和熏陶。

以此, 人们称他为“后期印象派”。

但比印象派画家更彻底地学习了东方艺术中线条的表现力, 他很欣赏日本的“浮世绘”。

而在西方画家中, 从精神上给他更大的影响的则是伦勃郎和米勒。

凡•高生性善良, 同情穷人, 早年为了“抚慰世上一切不幸的人”,他曾自费到一个矿区里去当过教士, 跟矿工一样吃最差的伙食, 一起睡在地板上。

矿坑爆炸时, 他曾冒死救出一个重伤的矿工。

他的这种过分认真的牺牲精神引起了教会的不安, 终于把他撤了职。

这样, 他才又回到绘画事业上来, 受到他的表兄以及当时荷兰一些画家短时间的指导, 并与巴黎新起的画家建立了友谊。

凡•高全部杰出的、富有独创性的作品, 都是在他生命最后的16年中完成的。

他最初的作品, 情调常是低沉的, 可是后来, 他大量的作品即一变低沉而为响亮和明朗, 好象要用欢快的歌声来慰藉人世
的苦难, 以表达他强烈的理想和希望。

人们如果确能真诚相爱, 生命则将是永存的。

这就是凡•高的愿望和信念。

可是冷酷和污浊的现实终于使这个敏感而热情的艺术家患了间歇性精神错乱, 病发之时陷于狂乱, 病过之后则更加痛苦。

他不愿增加别人的负担, 于1890年7月23日自杀, 几天后身亡。

享年只有37岁。

几个月后, 曾经把自己全部热爱和物力献给他的提奥也死去了。

人们说: 提奥是为了凡•高而生的……
2、凡高几岁开始正式学习绘画,为什么选择绘画?(学生讨论)
3、欣赏作品《吃土豆的人》
分析凡高为什么画《吃土豆的人》,在巴黎他的作品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学生讨论)
简介:《吃土豆的人》梵高
梵高在谈到这件作品所表达的艺术思想时说:“我试图强调,那些在灯火下吃土豆的人们就是用他们那伸向盘子的手去挖掘土地的,因而它是表现体力劳动的,是表现他们怎样老老实实地挣得他们的食物的。

”“我认为,一个穿着满是灰尘的、有补丁的蓝裙子和背心的农家姑娘要比一个贵妇人美。

她的衣服由于风吹日晒而色彩微妙、柔和。

但是,如果穿上意见贵妇人的服装,她就失去她特有的可爱之处。

”“我曾根据我对那幅画(指《吃土豆的人》)的记忆,默画了另一幅油画。

我在这幅画中,让我自己的头脑,在思想上或者想象上有自由活动的
余地。

在写生习作的情况下,是不容许有创造的作用的;但是人们在习作中,给他基于现实的想象找到营养,为的是画画得正确。

”梵高在色彩上为了突出其内容,特意采用了夸张的形式。

他在这个时期的色彩处于阴暗色调之中,画上的惨白色灯光与与微绿的昏暗色调的对比,造成一种幽暗低沉的气氛,使人物形象显示出强烈的光点,盛土豆的盘子里散发出缕缕的蒸气,这一切都活画出了贫苦农民家庭生活的真实情景。

4、你认为凡高割下自己耳朵的原因有哪些?(学生讨论)
5、分析凡高最后几幅作品的特点和内涵,为什么凡高要走向死亡?
“……凝望着璀璨的星空,我总是不由得浮想联翩……我不禁问自己,为什么夜空中闪烁的亮点不能像法国地图上的黑色标志那样容易达到呢?我们只需坐上火车就可以到达特鲁斯肯或卢昂,而到达星星那里却要经历一次死亡之旅。


----文森特•凡•高
简介:在《夜晚露天咖啡座》这幅画中,被灯火照成黄色的咖啡座和蓝色星空呈对比,使得整幅画很美,洋溢着一种平和的诗意。

他曾说:“对我来说,晚上看来比白天更有活力,更有丰富的色彩。

晚上继续作画,看天上有闪烁的星星,地面有灯光,是一幅很美的与安详的作品。


名称:《麦田上的鸦群》是凡•高最后的作品,成群的乌鸦是飞来还是离去不太清楚。

黄色上面的那片强烈的黑色,总给人以不祥的预兆。

天空激烈地摇晃着,麦田也像要燃烧起来;或许凡•高看到这一大群惊叫、乱舞的乌鸦,他终于觉得,自己不幸的一生即将结束。

这幅画表现了他悲伤与极度的寂寞,隐藏着迈向死亡的脚步声。

四.小结:
凡高学习了东方绘画,特别是日本“浮世绘”之后改变他的画风的。

他用浓重的色彩、跳动的笔触,表达他内心的感情,正如他自己所说,是用他的心来画画的。

因此他的画有强烈的感染力,他笔下的树象在挣扎,土地象在翻腾,给人以生气勃勃的印象,而那些象燃烧着的向日葵,则高唱着对生命的赞歌。

五.评价:
你如何评价凡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