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 《印象主义绘画》教案

合集下载

印象主义绘画教案优秀范文

印象主义绘画教案优秀范文

印象主义绘画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印象主义绘画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培养学生对印象主义绘画风格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印象主义绘画技巧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力。

二、教学内容1. 印象主义绘画的基本概念:印象主义绘画是一种起源于19世纪末期的绘画风格,强调光线、色彩和瞬间印象的捕捉。

2. 印象主义绘画的发展历程:介绍印象主义绘画的代表人物和重要作品,如莫奈、雷诺阿、德加等。

3. 印象主义绘画技巧:讲解印象主义绘画的基本技巧,如光影处理、色彩搭配、线条表现等。

4. 印象主义绘画创作实践:引导学生进行印象主义绘画创作,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和审美意识。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印象主义绘画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技巧。

2. 示范法:教师进行现场绘画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印象主义绘画技巧。

3. 练习法:学生进行绘画实践,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4. 讨论法:学生之间相互欣赏、分析和评价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画册和视频资料。

2. 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如画纸、画笔、颜料等。

3. 安排适当的课堂时间和空间。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印象主义绘画的基本概念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绘画作品的质量,包括色彩搭配、线条表现和光影处理等方面。

3.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的积极程度。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印象主义绘画的代表作品,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光影效果和色彩运用,激发学生对印象主义绘画的兴趣。

2. 讲解概念:介绍印象主义绘画的基本概念,解释光线、色彩和瞬间印象在印象主义绘画中的重要性。

3. 欣赏分析:组织学生欣赏印象主义绘画大师的作品,分析作品中的共同特点和艺术风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印象主义绘画的特点。

4. 技巧讲解:讲解印象主义绘画的基本技巧,包括光影处理、色彩搭配和线条表现等,为学生进行创作实践提供指导。

5. 创作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的印象主义绘画技巧进行创作实践,教师提供个别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印象主义绘画的美术教案

印象主义绘画的美术教案

印象主义绘画的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印象主义绘画的历史背景、特点和代表人物。

2. 培养学生对印象主义绘画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念。

3. 引导学生运用印象主义绘画技法创作作品。

二、教学内容:1. 印象主义绘画的历史背景和发展。

2. 印象主义绘画的主要特点:色彩鲜艳、光影变化、瞬间印象、注重自然景观。

3. 印象主义绘画的代表人物及作品:莫奈、雷诺阿、德加等。

4. 印象主义绘画技法:点彩法、干湿画法、色彩分割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印象主义绘画的代表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和讨论印象主义绘画的特点。

2. 讲解:详细讲解印象主义绘画的历史背景、特点、代表人物和技法。

3. 示范:教师现场示范印象主义绘画技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

4. 练习:学生根据所学技法,进行现场绘画练习。

5. 展评:展示学生作品,评价其在印象主义绘画方面的掌握程度。

四、教学资源:1. 图片:收集印象主义绘画的代表作品图片。

2. 视频:播放印象主义绘画技法示范视频。

3. 画材:准备绘画所需的画纸、画笔、颜料等。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印象主义绘画历史背景、特点、代表人物和技法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绘画练习中的表现,包括色彩运用、构图创意、绘画技巧等。

3. 学生对印象主义绘画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念的提升。

六、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印象主义绘画的代表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和讨论印象主义绘画的特点。

2. 讲解:详细讲解印象主义绘画的历史背景、特点、代表人物和技法。

3. 示范:教师现场示范印象主义绘画技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

4. 练习:学生根据所学技法,进行现场绘画练习。

5. 展评:展示学生作品,评价其在印象主义绘画方面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印象主义绘画的历史背景、特点、代表人物和技法。

2. 教学难点:印象主义绘画技法的掌握和运用。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度、作品质量等方面。

高中关于印象主义绘画教案范文总汇

高中关于印象主义绘画教案范文总汇

高中关于印象主义绘画教案范文总汇第一章:印象主义绘画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印象主义绘画的起源、发展历程及特点掌握印象主义绘画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1.2 教学内容印象主义绘画的起源和发展印象主义绘画的主要特点印象主义绘画代表人物及其作品介绍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讲解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印象主义绘画作品1.4 教学评价学生能概述印象主义绘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学生能列举印象主义绘画的主要特点和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学生能通过欣赏和分析印象主义绘画作品,提高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第二章:莫奈与印象派绘画2.1 教学目标了解莫奈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分析莫奈的印象派绘画作品特点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创作能力2.2 教学内容莫奈的生平介绍莫奈的印象派绘画作品欣赏和分析莫奈的绘画技巧和创作方法2.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讲解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莫奈的印象派绘画作品组织学生进行绘画实践,模仿莫奈的绘画技巧和创作方法2.4 教学评价学生能概述莫奈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学生能分析莫奈的印象派绘画作品特点学生能通过绘画实践,掌握莫奈的绘画技巧和创作方法第三章:雷诺阿与印象派绘画3.1 教学目标了解雷诺阿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分析雷诺阿的印象派绘画作品特点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创作能力3.2 教学内容雷诺阿的生平介绍雷诺阿的印象派绘画作品欣赏和分析雷诺阿的绘画技巧和创作方法3.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讲解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雷诺阿的印象派绘画作品组织学生进行绘画实践,模仿雷诺阿的绘画技巧和创作方法3.4 教学评价学生能概述雷诺阿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学生能分析雷诺阿的印象派绘画作品特点学生能通过绘画实践,掌握雷诺阿的绘画技巧和创作方法第四章:德加与印象派绘画4.1 教学目标了解德加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分析德加的印象派绘画作品特点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创作能力4.2 教学内容德加的生平介绍德加的印象派绘画作品欣赏和分析德加的绘画技巧和创作方法4.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讲解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德加的印象派绘画作品组织学生进行绘画实践,模仿德加的绘画技巧和创作方法4.4 教学评价学生能概述德加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学生能分析德加的印象派绘画作品特点学生能通过绘画实践,掌握德加的绘画技巧和创作方法第五章:印象派绘画的审美观念与创作方法5.1 教学目标了解印象派绘画的审美观念掌握印象派绘画的创作方法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创作能力5.2 教学内容印象派绘画的审美观念印象派绘画的创作方法印象派绘画的实践应用5.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讲解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印象派绘画作品组织学生进行绘画实践,运用印象派绘画的创作方法5.4 教学评价学生能概述印象派绘画的审美观念学生能掌握印象派绘画的创作方法学生能通过绘画实践,运用印象派绘画的创作方法第六章:印象派绘画的色彩运用6.1 教学目标理解印象派绘画色彩运用的特点学会运用印象派绘画的色彩原理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色彩感和绘画技巧6.2 教学内容印象派绘画色彩运用的特点印象派绘画色彩原理介绍印象派绘画色彩实践应用6.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讲解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印象派绘画作品中的色彩运用组织学生进行绘画实践,运用印象派绘画的色彩原理进行创作6.4 教学评价学生能概述印象派绘画色彩运用的特点学生能运用印象派绘画的色彩原理进行创作学生能通过绘画实践,提高色彩感和绘画技巧第七章:印象派绘画的光与影7.1 教学目标理解印象派绘画中对光与影的处理方式学会运用光与影增强绘画作品的立体感和动态感培养学生的光影感知能力和绘画技巧7.2 教学内容印象派绘画中对光与影的处理方式光与影在印象派绘画中的作用光与影在印象派绘画实践中的应用7.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讲解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印象派绘画作品中的光与影处理组织学生进行绘画实践,运用光与影增强绘画作品的立体感和动态感7.4 教学评价学生能概述印象派绘画中对光与影的处理方式学生能运用光与影增强绘画作品的立体感和动态感学生能通过绘画实践,提高光影感知能力和绘画技巧第八章:印象派绘画的构图与布局8.1 教学目标理解印象派绘画中的构图与布局原则学会运用构图与布局技巧创作出有吸引力的绘画作品培养学生的构图感知能力和绘画技巧8.2 教学内容印象派绘画中的构图与布局原则构图与布局在印象派绘画中的作用构图与布局在印象派绘画实践中的应用8.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讲解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印象派绘画作品中的构图与布局组织学生进行绘画实践,运用构图与布局技巧创作绘画作品学生能概述印象派绘画中的构图与布局原则学生能运用构图与布局技巧创作出有吸引力的绘画作品学生能通过绘画实践,提高构图感知能力和绘画技巧第九章:印象派绘画的题材与表现手法9.1 教学目标了解印象派绘画的常见题材掌握印象派绘画的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创作能力9.2 教学内容印象派绘画的常见题材介绍印象派绘画的表现手法分析印象派绘画实践应用9.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讲解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印象派绘画作品中的题材与表现手法组织学生进行绘画实践,运用印象派绘画的表现手法9.4 教学评价学生能概述印象派绘画的常见题材学生能掌握印象派绘画的表现手法学生能通过绘画实践,运用印象派绘画的表现手法第十章:印象派绘画作品的欣赏与评价学会欣赏印象派绘画作品掌握评价印象派绘画作品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10.2 教学内容印象派绘画作品的欣赏方法印象派绘画作品的评价标准印象派绘画作品的欣赏与评价实践10.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讲解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印象派绘画作品组织学生进行印象派绘画作品的评价实践10.4 教学评价学生能运用欣赏方法欣赏印象派绘画作品学生能掌握评价标准评价印象派绘画作品学生能通过欣赏与评价实践,提高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深入剖析:对印象主义绘画的起源、发展、代表人物及其作品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印象主义绘画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印象主义绘画》课堂教案

《印象主义绘画》课堂教案

《印象主义绘画》课堂教案印象主义绘画课堂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印象派绘画的产生背景与艺术特点。

2.掌握印象主义绘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法。

3.学习《阳光下的女人们》的绘画技巧与构图方法。

4.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幅具有印象主义特色的绘画作品。

二、教学重点1.印象主义绘画的特点及技法。

2.学习明暗处理和色彩运用。

3.学会构图和接近写实的技巧。

三、教学难点1.学会印象主义绘画的特色和渲染技法。

2.掌握色彩运用与明暗处理的方法。

3.学会构图和接近写实的技巧。

四、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利用幻灯片展示印象主义绘画家们的作品,让学生们认识到印象主义艺术的独特性,体验到印象主义的色彩、光线、风景、人物等特色,并让学生学习印象主义艺术家创作的意图和内涵。

2.讲授(1)印象主义绘画的特点及技法。

教师从印象主义绘画的产生背景、艺术特点、表现手法等多个方面,对印象主义的画风进行讲解。

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印象主义艺术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

(2)明暗处理和色彩运用。

教师教学明暗处理的方法,由浅入深逐步让学生掌握明暗处理的基本技巧。

并结合印象主义绘画的色彩运用,教授学生如何进行旋转色的混色,以及怎样使色彩更加真实,掌握印象主义绘画的特色。

(3)构图和接近写实的技巧。

教师讲授构图的注意点,提高学生对画面整体效果的把握能力,并着重介绍印象主义中的风景丰富、自由,人物表现生动自然,中间空间相对宽松等并不追求精确写实的表现手法。

3.示范教师展示《阳光下的女人们》的绘画方法,让学生借鉴、把握,提高创作的素质。

4.实践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创作,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见所闻,充分发挥创意,完成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相评议。

五、教学评估1.通过观察评价学生的绘画作品和完成度。

2.通过学生的互评、教师的点评来评价课堂的教学效果。

3.检查学生是否掌握所讲授的知识点。

六、教学方式1.讲授法。

2.互动式授课法。

3.观察教学法。

4.实践教学法。

七、教学总结印象主义绘画是一种具有强烈个性和创造性的绘画风格。

印象主义绘画教案(简案)

印象主义绘画教案(简案)

印象主义绘画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以及表现自然界中瞬息万变的光影效果的艺术风格
2. 通过体验、欣赏与分析,感受印象主义绘画之美。

3. 提高对西方绘画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认识并了解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与风格,了解印象主义
绘画的特点,感受其形式美感。

教学难点:对西方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欣赏法、讨论法、讲授法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复习导入
2. 讲授新课:
(一)欣赏莫奈《日出·印象》,了解印象派产生的主要原因。

(二)欣赏莫奈《稻草堆》《蛙塘》,讨论分析印象派风格的主要特点。

(三)欣赏马奈《酒吧侍女》,探讨室内的光影捕捉特点。

3.巩固提高:展示莫奈《睡莲》系列,根据印象派的特点分析欣赏
《睡莲》。

提出问题:同样的事物,在不同的环境下会呈现
出不同的效果,要辩证的、多角度的看待问题,就会有新
的发现。

4. 小结作业:用相机或手机拍下同一个地点早、中、晚,三个时间的照
片,并分析它们的色彩变化。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印象主义绘画教案范文

印象主义绘画教案范文

印象主义绘画教案是一份非常重要的教学材料,它为学生提供了有关印象主义绘画的深入了解和掌握。

这篇文章将介绍一份优秀的印象主义绘画教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

一、教学目标印象主义绘画教案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了解印象主义绘画的背景、发展以及主要特征。

2. 能够分辨印象主义绘画与传统绘画之间的差异。

3. 能够对印象主义绘画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

4. 能够运用印象主义绘画的技法创作出具有印象主义特色的作品。

二、教学内容1.印象主义绘画的背景与发展印象主义绘画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的法国,它是一种以光线和色彩为中心的绘画风格,它的发展受到现代科技的影响,如化学颜料的发明和艺术摄影的出现等。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们了解印象主义发展的历史以及它的社会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印象主义绘画。

2.印象主义绘画的主要特征目标:了解印象主义绘画的主要特征教学方法:讲解、Socrative讲解卷(测验)重难点:色彩、光线、笔触3.分辨印象主义绘画与传统绘画之间的差异目标:能够分辨印象主义绘画与传统绘画之间的差异教学方法:对比分析重难点:风格、技法4. 对印象主义绘画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目标:能够对印象主义绘画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教学方法:情境式教学重难点:艺术史、艺术哲学5. 运用印象主义绘画的技法创作出具有印象主义特色的作品目标:能够运用印象主义绘画的技法创作出具有印象主义特色的作品教学方法:实践和指导重难点:色彩、光线、观察三、教学方法1. 讲解对印象主义绘画的特点、背景、发展历史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讲解,帮助学生对印象主义绘画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 对比分析对比分析传统绘画与印象主义绘画之间的差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与印象主义之间的差异,加强对印象主义绘画的认识和理解。

3. 情境式教学通过情境式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印象主义绘画,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实践和指导通过实践和指导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印象主义绘画的技法,创作出具有印象主义特点的作品。

印象主义绘画教案优秀范文

印象主义绘画教案优秀范文

印象主义绘画教案优秀范文印象主义绘画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感受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绘画的主要特点及其代表作;了解和认识西方美术如何从传统的着重客观再现转向现代的着重主观表现;初步了解西方传统绘画与现代绘画的主要区别,并加以分辨。

2、通过课件安排的情景与问题,进行积极的讨论和发言,培养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3、通过学习开阔视野,学会以艺术的思维来认识世界和交流方式方法,提高审美素养。

教学重点:了解并能理解西方美术在19世纪末产生的根本性变革 ;从传统走向现代;能够理解西方传统绘画与现代绘画的主要区别。

教学难点:为什么西方美术的根本性变化发生在19世纪末?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教学过程:一、观看网页上的画展视频,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引导学生学习新授课内容。

1、板书:印象派的由来及代表作家、作品2、教师:请做了预习的同学介绍一下印象派的由来。

( 请学生尝试讲解,教师为学生讲解做服务,教师根据情况补充)。

印象派又称印象主义。

1874年4月15日一批不知名的青年画家在巴黎市中心举行独立画展,人们认为他们只是简单的表现出被描绘对象的印象而已,就借莫奈的《印象日出》一画,嘲笑这些画家为印象派。

这批对保守的学院派不满、希望创造新画风的青年画家欣然接受了这个名称,并以印象派来命名后来的画展。

他们从1874到1886年先后举行了八次画展。

莫奈《印象日出》最典型的印象派画家,而且是印象派绘画的创始人之一,人称印象派之父。

他蔑视各种陈规旧习,重视对现实的观察研究,追求表现瞬间的视觉印象,根据画家的视觉感受作画。

这幅《印象日出》描绘的是法国勒阿弗港口日出。

初升的太阳改变了景物的颜色,一切都笼罩在朦胧之中。

这种只能持续几分钟的独特景象,被莫奈敏锐地捕捉到并准确的描绘出来。

这种近乎速写式的油画,正标志着一种新的画风的诞生。

3、教师:请大家一起来感受印象派绘画,了解代表画家及其作品,尝试完成表格并辨别他们的绘画风格、特点。

印象主义绘画说课教案

印象主义绘画说课教案

我是同学,我的说课题目是《印象主义绘画》,我的说课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教材分析1、教材参考:本课程选自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美术欣赏课本全一册第二十七课印象主义主义绘画,本课内容由一课时完成。

本课向学生介绍了印象主义绘画的许多作品,其中包括印象派,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画。

本课要讲清楚各个分期的画家、作品的名称等。

从欣赏中,使学生知道印象主义绘画探索的艺术原则和表现形式的独特风格,以及印象派绘画尤其是后印象派绘画为后来西方美术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

这节课在第二十六课现实主义绘画与第二十八课现代主义绘画中间,这节课为这两节课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并且这节课的学习为第二十八课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本节课内容在整本书中占据重要地位,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2、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了解并感受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绘画的主要特点及其代表作。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对印象主义绘画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外国的多元艺术作品,更能体会艺术对国家、民族的使命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鉴赏印象派与后印象派的美术作品,树立正确的审美态度和价值观。

3、教学重点:后印象主义绘画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因为后印象主义绘画从根本上改变了西方美术写实的传统,转向以表现画家的主观感受和艺术形式的探索为主要目标,成为20世纪初西方现代主义美术的奠基者,真正实现了西方美术从传统向现代的根本变革。

4、教学难点:把用心来欣赏绘画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教学对象分析1、概括地说我校高一的学生有两个特征,一是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尤其是美术生,这方面特点更加明显;二是对西方现代美术感兴趣,特别是对于西方现代的作品更加感兴趣,渴望深入了解,这些都是我上好本课的有利因素。

2、他们对西方艺术接触较少,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具有代表和优秀的不同种类的艺术作品进行鉴赏,领略印象主义的艺术的特征和相关知识,让学生感受和体会到艺术作品的美感,塑造学生较健全的艺术修养、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和充实丰富的精神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术课《印象主义绘画》说课稿
教材分析:
印象主义绘画是19世纪60年代在法国出现的艺术流派。

在西方近现代科学的启发下,他们对绘画的光线、色彩的表现进行了独到的探索,并为西方现代主义绘画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本课向学生介绍了印象主义绘画的许多作品,其中包括印象派,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画。

从欣赏中,使学生知道印象主义绘画探索的艺术原则和表现形式的独特风格,以及印象主义绘画尤其是后印象主义绘画在主观与客观艺术与自然的关系的革新及重大意义。

本课要讲清楚各个派系的画家、作品的名称、观念和形态的共同点和差异是什么?并重点分析画面色与光的千变万化的科学依据是什么?使学生听后感到多而不繁,杂而不乱,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了解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及表现自然界瞬息万变的光色效果的艺术风格。

提高对西方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

感受印象主义绘画的形式美感。

教学重点:
认识并了解西方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与风格。

感受印象主义绘画色彩变化的形式美感。

教学难点:对西方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欣赏法、讨论法、讲解法。

学习方法:上网查资料法、总结法。

教学手段: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采用现代教学媒体棗网络查找资料,实施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主动探索,强化独立思考意识;点拨导思,激发学生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继浪漫主义以后,在19世纪60年代,法国又出现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就是印象主义绘画。

印象主义的画家们走出画室,直接面对自然进行绘画,他们热中于表现自然界瞬息万变的光色变化和对自然的直接感受。

他们不象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画家那样强调画面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而是受光学理论的启发,把所描绘的客观物象作为绘画研究的实验媒
体,探索和表现它们在自然光下所呈现的微妙色彩变化。

使得画面在色彩上有一个崭新的面貌,为以后现代主义绘画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实物投影欣赏不同画派的作品及网上查找有关印象主义绘画的资料,请学生分析他们之间的异同点,教师最后总结引出正题。


二、讲授新课:
欣赏印象派画家莫奈和马奈的作品。

《日出•印象》是描绘日出时在晨雾笼罩中的港口景象。

该画表现一种瞬间的视觉感受和活波生动的作画情绪,以往官方学院派艺术的那种呆板僵化的色调荡然无存,注重对光色效果的追求。

《酒吧侍女》色调明快而热烈。

以上两幅作品先请同学谈欣赏后对该作品的感受是什么?最后教师总结。

总结: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风格是活波、生动、明快、热烈、注意光色的变化。

2、欣赏新印象主义画家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

教师介绍该画的背景及艺术风格和特点:该画描绘的是巴黎附近一个小岛上风和日丽的下午,人们在悠闲散步,垂钓,游玩的场面。

画家采用笔触明确,色彩鲜明的点彩画法,在绘画艺术上注意纯粹形式的分析和探索,画面显得呆板而缺乏生气。

小结:新印象主义,实际上是印象主义画派的一个分支,它流行于1880年以后的一段时间里。

这一画派把印象主义绘画发展到了一个极端。

他们主张绝对禁止在调色板上调和颜色,而只能以原色的小色点排列或交错在一起,让观众的眼睛自己去起调色作用,很像五彩缤纷的镶嵌画,有人称他们为“点彩派”。

3、欣赏后印象主义画家塞尚,凡高,高更的作品。

《静物:苹果与橘子》该画中的各种物体,尽管没有像古典静物画中强调的那种真实的质感,但其坚实,硬挺而内在的形体结构给人以独特的感受。

色彩单纯、响亮而饱和,在对比中又使画面富有明快的节奏感和韵六律。

塞尚的这种理性分析与主观表现,引发了人们绘画观念上的变革。

塞尚被20世纪的艺术家们称为“现代绘画之父”。

《向日葵》这幅作品以包满而纯净的黄色调,展示了一个画家内心中似乎永远沸腾着的热情与活力,宣泄着画家对生命的尽情体验与永久的激动。

凡高那种狂放不羁的风格对后来的野兽主义绘画产生了很大影响。

《塔希提妇女》这幅画是后印象主义另一位画家高更的作品。

画家以饱满而浓烈的色彩、宽大而又果断的笔触、稚拙而又粗矿的线条,将两位土著妇女平实而又厚重的表现出来。

画面给人一种浓郁的土著生活气息,充满浑朴天真,神秘而久远的原始感。

高更的作品具有主观化的自然情境。

小结:后印象主义画派,注重如何在绘画中强调表现画家的主观情感和内心世界,不在片面追求外光和色彩效果在画面上产生的真实感觉,而是具有更为主观化的感情因素和象征性的精神观念。

这种观念的变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