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AN总线下光电信息采集传输系统设计分析
基于单片机的CAN总线数据采集设计与实现

基于单片机的CAN总线数据采集设计与实现随着现代汽车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CAN(控制器局域网)总线已成为汽车电子系统中应用最广泛的数据通信协议。
CAN总线可以以高速、高效、可靠的方式在汽车电子控制单元之间传输数据,从而实现多个控制单元的共享信息,提高了汽车电子系统的整体性能。
一、硬件设计本文所使用的CAN总线数据采集硬件设计方案如下:1、主控板:采用AVR单片机ATmega328P作为主控处理器,具有较高的运算速度和存储容量,可以满足CAN总线数据采集的需求。
2、CAN控制器芯片:采用MCP2515作为CAN控制器芯片,可以实现CAN总线的接收和发送功能,支持CAN2.0B协议。
3、CAN总线收发器:采用SN65HVD230作为CAN总线收发器,可以实现CAN总线信号的转换和隔离,提高信号的传输可靠性。
4、电源管理模块:采用LM2596S作为电源管理模块,可以对输入的直流电压进行降压稳压,提供可靠的电源供应。
1、CAN总线接收程序设计CAN总线接收程序主要包括初始化、中断服务程序和数据处理三个部分。
具体实现步骤如下:(1)初始化部分:包括IO口配置、CAN控制器芯片初始化、CAN总线收发器初始化等。
(2)中断服务程序部分:当CAN总线接收到数据时,会触发中断服务程序。
中断服务程序主要包括数据接收和数据处理两个部分。
数据接收部分将CAN控制器芯片接收到的数据存储在缓冲区中;数据处理部分根据接收到的数据进行数据解析和数据存储操作。
(3)数据处理部分:根据接收到的CAN总线数据进行数据解析和数据存储操作。
具体实现包括数据解析、存储数据、显示数据等步骤。
将CAN总线接收到的数据从十六进制转换为十进制数值,并保存到内存中,最终将数据显示在液晶屏上。
(2)数据处理部分:CAN总线发送程序需要存储要发送的数据,并将数据转换为CAN 总线所需要的格式。
具体实现包括数据存储、数据转换等步骤。
(3)数据发送部分:将处理好的数据通过CAN控制器芯片发送到CAN总线上。
基于CAN总线的数据采集器的设计

基于CAN总线的数据采集器的设计引言现代工业生产过程一般都是连续或成批的工作,故需要严格的过程控制和安全措施。
数据采集系统就是对生产环节的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并对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实现提供生产过程数据和动态监控等功能。
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数据采集系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此,本文给出了一种数据采集器的设计方法,本设计采用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控制器局域网络)总线,具有智能程度高、传输效率高、实时性强、适用面广等特点。
1 CAN 总线简介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为局域网控制总线,符合国际标准ISO11898。
CAN 总线最初是由德国的BOSCH 公司为汽车的监测、控制系统设计的,属于总线式通讯网络。
CAN 总线规范了任意两个CAN 节点之间的兼容性,包括电气特性及数据解释协议。
CAN 协议分为二层: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用于决定实际位传送过程中的电气特性。
在同一网络中,所有节点的物理层必须保持一致,但可以采用不同方式的物理层。
CAN 的数据链路层功能则包括帧组织形式、总线仲裁和检错、错误报告及处理、对要发送信息的确认以及确认接收信息并为应用层提供接口等。
其主要特点是:(1) 能够以多主方式工作,网络上的任意节点均可成为主节点,并可向其它节点传送信息;(2) 非破坏性总线仲裁和错误界定,总线冲突的解决和出错界定可由控制器自动完成,且能区分暂时和永久性故障并自动关闭故障节点;(3) CAN 节点可被设定为不同的发送优先级。
以满足不同的实时要求;(4) 采用差分驱动,可在高噪声干扰环境下使用;。
基于CAN总线的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的设计

1、引言
现场总线及其应用技术日益成为国际自动控制领域关注的一个焦点。CAN总线是目前公认的几种最有前途的现场总线之一。通信介质可以是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其通信速率可达1mbps。can国际标准的制定更加推动了它的发展和应用,基于can总线的工业应用系统业大量涌现。其主要应用领域包括大型仪器设备、传感器技术及数据采集系统和工业现场监控系统等。本文结合can总线的特点,介绍了基于can总线的数据采集与处理的一种设计方法。
2、系统设计
2.1、can系统概要
本系统由两个cpu通过双口ram相互连接组成,一片cpu(p87c591)负责can信号的发送与接收,另一片cpu(p89c58ba)负责rs-485信号的发送与接收。设计中通讯控制器选用了集成有can控制器的p87c591单片机。它自带的can控制器完全具有sja1000的功能,可完成can协议中规定的所有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的功能。且p87c591自带了15个中断源和看门狗定时器(wdt),应用十分方便。
(1)cpu-1:该芯片带有can接口,故可与下位机进行can通讯。通过can总线发送上位机的设定信息给下位机,同时接收下位机提供的数据信息,将其存入双口ram中,以供cpu-2来查询。
(2)cpu-2:该芯片连接有max491和max485芯片,故可与外部进行422或485通讯,上位机的信息通过485通讯读入cpu-2之中,cpu-2再将其存入双口ram之中,以供cpu-1来查询,cpu-1再通过can总线将此设定信息传送给上位机。反之,下位机的所有已存入双口ram的检测值信息,也是通过该单片机的读取,并通过485通讯,将所有显示信息在人机界面上显示。
基于CAN总线的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

基于CAN总线的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
沈童;赖康生
【期刊名称】《工业控制计算机》
【年(卷),期】2010(023)006
【摘要】介绍了一种基于CAN总线的数据采集系统.采用了以DSP芯片
TMS320F2812为主控制器,外接A/D转换芯片AD977A进行数据采集转换,并通过CAN总线将数据传输至工控机,由嵌入式工控机的MSGS组态软件来实现数据的处理和显示.该系统通用性好、可靠性高、传输速率快、操作方便,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总页数】2页(P47-48)
【作者】沈童;赖康生
【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大连,116024;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大连,116024【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基于单片机和CAN总线多路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 [J], 胡振平
2.基于CAN总线的生产线工位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J], 邢燕;李艳萍;王萌;张硕
3.基于CAN总线的通用型电池包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J], 张超; 陈甦欣; 郭乐凯; 刘杰; 朱志成
4.基于CAN总线的某型火箭布雷车模拟器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J], 翟玲; 周睿
5.基于CAN总线的智能康复轮椅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J], 钱惠祥;钱金法;朱长卿;吴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单片机的CAN总线数据采集设计与实现

基于单片机的CAN总线数据采集设计与实现随着物联网和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嵌入式系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基于CAN总线的数据采集系统受到了广泛关注。
CAN总线是一种分布式实时控制网络,具有可靠性高、传输速率快等特点,适合用于工业控制、车辆通讯、航空航天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单片机的CAN总线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
一、系统设计本系统的硬件组成包括STM32F103单片机、CAN总线模块以及传感器模块。
其中,STM32F103是一款高性能低功耗的32位微控制器,具有强大的计算和通讯能力;CAN总线模块可以实现CAN总线的发送和接收功能;传感器模块用于采集环境数据,例如温度、湿度、压力等。
系统设计流程如下:1. 确定系统功能和需求。
2. 选取合适的硬件和软件平台。
3. 设计硬件电路并连接。
4. 选择适合的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
5. 编写程序实现系统功能。
二、系统实现1. 硬件连接本系统的硬件连接如下图所示:(图片来源于网络)(1)Keil uVision5Keil uVision5是一款集成开发环境(IDE),支持多种处理器架构,包括ARM、Cortex-M、8051等。
它集编译器、调试器、仿真器、IDE于一身,支持多种编程语言和工具链。
(2)STM32CubeMXSTM32CubeMX是一款自动生成STM32微控制器初始化代码的软件工具,可以快速构建STM32的应用程序。
(3)CAN analyzerCAN analyzer是用于监控和分析CAN总线的软件工具,可以捕获CAN总线数据,并以图表的形式展示出来。
3. 系统程序设计(1)初始化CAN总线模块在程序中首先需要初始化CAN总线模块,确定传输速率、过滤规则等配置。
(2)读取传感器数据然后需要读取传感器数据,可以使用外部中断或者定时器中断的方式进行采样,获取环境数据并存储到变量中。
(3)将数据发送到CAN总线最后需要将采集到的数据发送到CAN总线,使用CAN总线模块的发送函数将数据打包成CAN数据帧发送出去。
基于单片机的CAN总线数据采集设计与实现

基于单片机的CAN总线数据采集设计与实现CAN总线是一种用于控制系统中节点之间进行数据通信和传输的一种通讯协议。
它被广泛应用在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工业控制系统、航空航天及机器人等领域。
本文将结合单片机技术,介绍基于单片机的CAN总线数据采集的设计与实现。
一、CAN总线基本原理CAN总线是一种串行数据总线系统,通过两根差分信号线CAN_H和CAN_L进行数据的传输,具有高速、安全、可靠的特点。
CAN总线采用分布式控制方式,具有仲裁、消息优先级、多主机能力和错误检测、纠正机制等特点。
CAN总线采用帧格式进行数据传输,分为数据帧和远程帧两种类型。
其中数据帧用于传输数据,远程帧用于请求数据。
二、基于单片机的CAN总线数据采集设计1. 系统硬件设计基于单片机的CAN总线数据采集系统,首先需要选择适合的单片机和CAN总线芯片。
常用的单片机有STM32系列、NXP系列等,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进行选择。
同时需要加入CAN收发器和电阻网络等外围电路,以保证CAN总线的正常通信。
2. 系统软件设计系统软件设计主要包括CAN总线驱动程序的编写、数据采集程序的设计以及通信协议的处理。
CAN总线驱动程序需要根据单片机型号和CAN总线芯片的规格进行编写,包括初始化、发送、接收等功能。
数据采集程序需要根据具体的传感器和数据类型进行设计,包括数据采集、处理和发送等功能。
同时需要根据通信协议进行数据的打包和解析。
2. CAN总线驱动程序编写CAN总线驱动程序主要包括CAN总线的初始化、发送和接收等功能。
通过配置CAN总线的寄存器,在初始化时将CAN总线设置成工作模式,设置波特率,滤波器等参数,以保证CAN总线的正常工作。
在发送和接收时,通过相应的寄存器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实现与其他节点的数据通信。
3. 数据采集程序设计数据采集程序主要包括数据采集、处理和发送等功能。
在数据采集时,通过对传感器的读取,获取相应的数据。
数据处理主要包括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滤波、校正、打包等处理,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基于CAN总线的数据通信采集系统方案设计

基于CAN总线的数据通信采集系统方案设计
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即控制器局域网,主要用于各种设备检测及控制的一种现场总线。
20 世纪80 年代初,德国BOSCH 公司为解决现代汽车中众多的控制与测试仪器之间的数据交换,开发了一种串行数据通信协议,即CAN 总线。
1.1 系统硬件设计:
由于TI 公司的TMS320F2812 型DSP 在军事上已有应用,且根据各种性能的比较,本系统采用TMS320F2812 型DSP 作为导航计算机,进行下位机的数据发送,其中eCAN 模块是TMS320F2812 DSP 片上的增强型CAN 控制器,其性能较之已有的DSP 内嵌CAN 控制器有较大的提高,数据传输更加灵活方便,数据量更大,可靠性更高,功能更加完备。
上位机采用工控机,其中由ADLINK 的PCI/cPCI-7841CAN 总线接口卡进行数据接收。
该卡可同时操作两个独立的CAN 网络,可编程传输速率可
高达1 Mb/s,通过直接内存映射能够快速访问CAN 控制器,PCI 总线即插即用,其总线控制器为SJA1000,电气接口为82C250。
信息采集系统的信息通信利用CAN 总线完成,其CAN 总线接口电路
如图2 所示,其中独特之处是在收发器PCA82C250 的输出引脚CANH 和CANL 之间并联一个终端电阻R 为120 Ω,解决了远近端阻抗不匹配的影响。
如图1 所示,由TMS320F2812 DSP 的eCAN 模块发送陀螺组合数据及温度值等,上位机的PCI/cPCI-7841 型CAN 总线接口卡进行数据接收,从。
基于CAN总线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CAN总线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CAN总线通信实验学生:指导教师:内容提要:以CAN (Controller Area Network) 总线控制器SJA1000为核心, 设计了一种通用的基于CAN总线的数据采集系统, 给出了数据采集系统的原理、单个节点的软硬件设计; 重点阐述了CAN 总线智能节点的设计、实现与注意事项。
试验表明, CAN 总线的多主结构使系统改型灵活, 数据传输稳定, 可靠性好, 数据传输速率可达1Mbit/s, 能满足现场的实时性要求。
CAN 总线的使用大大节约了连接导线、维护和安装费用, 提高了系统的性价比, 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数据采集 CAN 总线现场总线芯片SJA 1000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based on CAN bus——CAN BUS comuniostion experimentAbstract : One kind of current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based on CAN (ControllerA reaN etwork) bus is designed its core design is CAN bus controller SJA1000. The principle of the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and the software and hadware design of a single node are given . The main concerns are design, the realization and the rules of the intelligent node of CAN bus . The result of test shows three aspects of advantages . The multi-master capabilities of CAN bus make the system resetmore smartly . The speed rate of data transmsion reaches 1M bit/s . The stability and good reliability of data transm ission can meet the real time need of the field . Dependability is good, and the field real time demand is satisfied . Meanw hile the expenses of connecting wires, maintenance and installation are decreased because of the use of CAN bus . It improves the price ration of the system. Thus it will be widely applied .Key words:data acquisition controller area network bus field bus controller SJA 1000目录一、引言 (1)二、CAN总线 (1)(一)CAN总线介绍 (1)(二)CAN协议 (1)三、结构设计 (4)四、硬件设计 (5)五、软件设计 (6)(一)初始化子程序 (7)(二)发送子程序 (8)(三)查询方式接收子程序 (10)六、测试报告 (12)附录 (15)参考文献 (36)一、引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引起了自动化系统结构的变革, 形成以网络集成自动化为基础的控制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72•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CAN 总线下的光电信息采集传输系统,逐渐成为当代社会信息采集传输系统的革新向导,尤其关于基于CAN 总线下光电信息采集传输系统的设计已成为当代通信体系优化研究中的热点内容。
基于此,本文首先简要概述了包括CAN 总线的基本概念及性能特点的基本理论,然后重点从智能控制节点的设计、总线接口的设计及物理层的设计三个方面探讨了基于CAN 总线下光电信息采集传输系统的总体设计构想,并分别阐述了系统的硬件设计、软件设计及通讯协议内容。
引言:在当代社会信息采集传输系统革新的浪潮中,智能化通讯信息技术开发理念已逐渐成为并驾于智慧城市开发理念及智能网络信息化开发理念的第三大社会发展模式。
其中在当今的数据通讯传输研究领域,CAN (Controller Area Network ,控制器局域网)作为一种现场总线技术逐渐成为一大热点研究技术,其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尤其在社会信息采集和传输模式的基础应用环节中,基于CAN 总线下光电信息采集传输系统的开发,逐渐成为引领社会信息采集和传输体系的革新要点。
根据行业内的发展预言,未来一段时期内基于CAN 总线下光电信息采集传输系统的开发,势必成为创新当今社会通讯技术体系的设计基础。
可见,在基于CAN 总线下光电信息采集传输系统的应用中,如何准确、规范的把握其设计要点是未来深度开发其应用前景的重要基础。
1 关于CAN总线的基本理论简述就CAN 总线的基本含义而言,其是一种可基于双绞线、光纤或电缆为通信介质的多主总线控制系统。
就其性能特点而言,CAN 总线传输距离可以在5 kbps 的通信速率下达到10千米之远,而且在其传输过程中具备较好的抗干扰能力,这也是其应用广泛的最大技术优点之一。
对其具备的具体性能特点可概括为以下几点:①CAN 是一种基于多主机局域网的串行数据通信协议;②CAN 的编码模式是基于通信数据块;③CAN 所采用的非破坏性总线总裁技术,抗干扰能力强,稳定性高,可显著降低总线冲突时的数据仲裁时间;④由于CAN 的节点数取决于总线驱动电路模块,所以其具备众多的节点数(>110个);⑤CAN 总线具备数据传输过程的自检及处理功能,可保障数据通信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2 基于CAN总线下光电信息采集传输系统的总体设计构想本文所探究的基于CAN 总线下光电信息采集传输系统的总体设计构想是基于智能控制节点设计、总线接口设计和物理层设计三个主要设计构想,下面将对其进行分类详细论述:2.1 基于CAN总线下光电信息采集传输系统智能控制节点的设计构想在对网络系统的数据采集和传输过程中,切实保障对所采集、控制和传输的准确性是节点控制的首先设计基础,而CAN 只能控制节点完全可以满足该基本设计要求。
因为CAN 智能控制节点能够在其应用过程中实现各节点与连接计算机的传导连接的有效性,它不仅可以能够有效地实现各种参数的传输,同时可以对计算机信息系统所反馈的数据命令进行有效接受和处理。
通常系统智能控制节点的核心设计是基于AT89C51单片机,此外各接口间的有效连接和控制是基于FPGA 单元来实现,通常FPGA 单元不仅可以实现系统节点中A/D 或D/A 的转换,同时还可以控制操作键盘、单片机以及显示器的各种接口电路。
通过理论和分析和实际运行发现,由于FPGA 所具备的自身灵活性,促使这种设计方法不仅可以降低系统中节点芯片的使用量和使用频度,同时还可以缩小节点体积,并能显著降低节点功耗。
总之,该智能控制节点的设计构想相对于传统设计而言可以显著增加光电信息采集传输系统的协调性和稳定性。
2.2 基于CAN总线下光电信息采集传输系统总线接口的设计构想通常CAN 总线的接口设计需基于CAN 通讯控制器、CAN 总线接收器(编号82C250)两大主要组成部件,其中CAN 总线控制器通常是基于前述FPGA 构建单元来提升自身的功效,具体如图1CAN 总线接口电路示意图所示。
总体上,就该光电信息采集传输系统而言,因为FPGA 与控制器之间的连接线路受GAN 通讯控制器的支配,通过该连接线路可以显示控制器自身TX 信号和差分信号的有效转换。
这种信号转换方式不仅可以确保CAN 总线系统能够及时准确的接受通讯信息,同时能够对所接受的差分信号实现与RX 信号的无限制转换,以实现传输信号的有效解读。
江苏师范大学 王 涛基于CAN 总线下光电信息采集传输系统设计分析图1 CAN总线接口线路的工作示意原理图2.3 基于CAN总线下光电信息采集传输系统物理层的设计构想在CAN 总线下光电信息采集传输系统的三大总体设计构想中,除智能控制节点和总线接口的设计以外,物理层的设计是其总体设计构想中的最基本设计要点。
其具体的设计构想可总结为以下三点:①对位系统数据指令的设计—基于相关的系统物力指令来设计;②可保障系统故障检查的便捷性—基于系统中数据点、端之间的数据传导模式;③保障系统信息连接操作的顺畅性—可实现不同物态之间接口的有效连接。
3 基于CAN总线下光电信息采集传输系统的分类设计内容基于前述对CAN 总线下光电信息采集传输系统的总体设计构想内容,下面将对其具体的分类设计内容从硬• 173•件设计、软件设计以及通讯协议设计三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3.1 基于CAN总线下光电信息采集传输系统的硬件的设计内容为了确保远距离通讯条件下,整个光电信息采集传输系统的稳定性及抗干扰能力,通常在CAN总线控制节点的微处理器的选用中以八位单片机87C51FA为首选微处理器,同时以配有PCA82C250接口芯片的SJA1000为首选CAN控制器。
其中,对于硬件的具体设计思路可概括为以下几点:①单片机的设计:为了充分保障光电信息系统服务的可靠性,通常在确保电路达到复位标准的前提下,可在不同CAN控制器之间采用功能性完备的6N137用于实现光电缆的隔离,同时也是为了确保复位电路时系统电路得到充分保护;②CAN显示线路的设计:首先保障处理器与通讯设备间连接有标准的120Ω电阻保护设备,因为该电阻设备可以保护线路传输信号时的可靠性;③节点验收代码的设计:通常为了实现系统部件间所发送信息具备被有效识别的能力,这要求节点寄存码应具备有效屏蔽不同代码寄存器的能力。
通常在节点验收代码的设计中可采用基于K7110单元的CAN系统模块来与计算机开展通讯模拟操作。
3.2 基于CAN总线下光电信息采集传输系统的软件的设计内容为了使CAN总线控制器充分发挥其自身的工作效能,通常在对其软件的设计上首先要保障其控制器在实际运行时,其SJA1000芯片内部具备完备的寄存器组件,且该寄存器安装在系统微控制器内。
因为寄存器的读写是为了实现微控制器与SJA1000芯片间工作状态、命令交换/控制功能。
具体的软件设计原则才概括如下:①保障基于内部存储器的CAN软件信息发送子程序具备实时性功能,一是可以对系统发出的任务进行实时执行,二是能够对子程序反馈的信号进行实现处理,同时还要确保一旦出现信息发送错误或失败后具备重新传输的操作功能;②保障CAN系统内各子程序间出现的人和问题都能够实现反馈,并给出处理信号(报警、切断或优化)。
3.3 基于CAN总线下光电信息采集传输系统的通讯协议的设计内容通讯协议的设计是为了是CAN总线下光电信息采集传输系统能够在其运行期间实现信息采集和传输的规范性和稳定性。
通常从设计内容上可遵循以下几点设计要求:①CAN系统通讯协议的设计应基于实际的应用现状及应用特点,不能盲目效仿。
通常CAN系统协议的数据通讯不分主次,所有设计人员可随意选择系统中的任意节点作为主节点,而其余节点则作为次节点,一旦节点间的数据通讯关系确定,各节点间的通讯信息就可实现有序的采集和传输,有效避免信息的无序传输导致的信息传输堵塞现象;②一般情况下,通讯协议的设计要求包括通讯距离(一般最远>10千米)、通讯速率(一般小于5 Kbps);③CAN控制系统传输线路材料的选择:通常为了能够同时满足大数据量短距离通讯模式或小数据量长距离通讯模式下系统的数据传输稳定性,可选择采用双绞线或同轴电缆线为线路设计材料。
4 结语综上分析可知,保障所采集及传输信息的准确性、安全性及规范性是当代社会信息采集传输系统设计科学性的基本原则。
而基于CAN总线下的光电信息采集传输系统的设计是当今数字通讯技术理论革新及实践应用中的创新性产物,它可以基于智能控制器局域网的优势,引导未来社会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
因此,基于CAN总线下的光电信息采集传输系统的设计应当遵循“把握总体设计构想—细化分类设计内容”的设计思路:总体的设计构想应涵盖智能控制节点、总线接口及物理层三大层面的设计;分类设计应涵盖硬件、软件及通讯协议的设计。
只有具备科学的设计思路以及完备的设计内容才能实现对CAN总线下的光电信息采集传输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安全性和规范性的保障。
(上接第171页)表1 电缆及通道数据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功能模块功能描述地图可视化地图展示电子标签的位置,查看电子标签详情标签查询定位通过按地区、管线线路、标识器名称、施工人员、安装日期、备注等信息精确查找电子标识器并地图定位,导出标签数据设备树按组织机构、线路的树形层次管理电子标签工单管理线路巡检工单的创建、派发、下发,工单审核、可视化展示电缆线路导入自动导入电缆线路上的坐标点数据,生成电缆线路图形移动端App应用软件的主要功能如表2。
表2 电缆及通道数据管理系统移动端App的主要功能模块功能模块功能描述工单处理工单详情、工单数据的下载标签查询通过字段内容匹配查询标签,并图形定位标签安装新标签安装、更新、数据上传标签探测探测附近的标签,查询标签信息及后台关联详细信息GPS导航从当前位置导航至指定标签位置数据核对核对标签信息,及关联设备设施的数据4 应用效果本应用系统有电子标签、探测仪及后台应用系统组成。
通过对电缆及通道设备设施的现场探测、识别、标识、测量、数据采集、数据录入等实施行动,构建了完整的电缆及通道数据管理系统。
通过本系统的建设和应用,达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效果。
(1)快捷。
建立了电子标签与电缆设备设施的关联,可以在现场快速的由电子标签查询到电缆设备设施的详细信息,或由电缆设备设施通过电子标签进行快速定位和导航;(2)精准。
通过电子标签的定位,可精准的描绘电缆路径走向和设备设施的位置;(3)降本。
在勘测、巡检、抢修、施工等现场作业时,可以通过探测仪快速的搜索到电子标签,并通过电子标签与后台数据库的关联查询到电缆和通道设施的详细信息,减少现场排查工作,降低事故概率,提高工作效率;(4)智能。
智能的读写信息,提高电缆通道的监测和运维效率;(5)提优。
能全面、快捷、准确的掌握电缆网络的详情,提升资产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