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合集下载

分析美术作品的意图

分析美术作品的意图

巴尔扎克
(雕塑,1898年)
罗丹(法国)
罗丹塑造的巴尔扎克是个夜间 漫步的形象。文豪习惯于夜间 穿着睡衣工作,所以罗丹让他 披着睡衣在星空下沉思,那宽 大的睡衣包裹着屹立的巨人
艺术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某种 意图来创作美术作品,所以 艺术家有什么样的意图就会 产生出什么样的作品。

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来自哪里?
《离婚诉》 版画,1943年 古元
《生》 油画,1915年 夏加尔(俄国)
影响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因素:
社会现实
艺术家自身

艺术家的意图是如何体现的?
艺术形式类别
具象艺术
意象艺术
抽象艺术
第三国际纪念碑模型 1919年 塔特林
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
奥诺雷·德·巴尔扎克
法国小说家,被称为“现代法 国小说之父”。(仅次于莎士 比亚) 一生创作甚丰,写出了 91部小 说,塑造了两千四百七十二个 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合称 《人间喜剧》。 《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 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sed do eiusmod tempor incididunt ut labore et dolore magna aliqua. Ut enim ad minim veniam, quis nostrud exercitation ullamco laboris nisi ut aliquip ex ea commodo consequat.
开国大典
(油画,1952——1953)
董希文
《天安门》 曾梵志

第7课 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第7课 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引导学生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从而掌握从艺术家创作意图的角度,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方法。

②、帮助学生增强美术鉴赏的兴趣,提高美术鉴赏的能力。

2、方法与过程目标:本课作为美术作品鉴赏中重要的部分,理解与学习对理解美术作品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学中以对作品的分析为引导,引起关注——-深入讨论———理解实践——-完成目的.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启发学生对美术作品分析与讨论,使学生关注美术作品中艺术家创作意图和情感,让学生理解在美术作品中艺术家情感表达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艺术作品都表现了艺术家的某种创作意图,不同的美术类型表现意图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要分清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与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

学习方法:指导学生进行自学、观察,学生自己运用本节课所学内容主动去分析、鉴赏、评价作品,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提高自己的主动意识。

教具准备:自行车把,车座,梧桐树球形花序等.自制多媒体CAI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同学们,今天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上美术课。

你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跨进了高中的大门,我相信大家通过今后的拼搏,也一定能跳过龙门跨入自己理想的大学之门,最终走向成功之门!(同学们,这一节就让我们一起跨入艺术的大门,在美术的殿堂里共同遨游吧)。

比如这一道门:(出示毛栗子作品)这是毛栗子1993年画的油画《门》,画面很写实、很逼真,受到很高的赞誉,同时这幅作品为毛栗子打开了艺术殿堂的大门,如今他已经是一位知名的画家了。

(出示汉斯·霍夫曼作品)而这幅作品又给你什么感受呢?霍夫曼的《门》要表达艺术家什么意图呢?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打开《美术鉴赏》之门,一起学习《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这一课。

二、新课学习(提出问题,明确目标,展开探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幅图片,然后说出它们的不同之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回答,老师明确。

7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7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二、影响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因素有哪些?
既然艺术家的创作是有感而发,他就必 须先有所“感”而后才能“发”。一般 来说,艺术家的感受主要来自现实和艺 术两个方面。
愚公移山(中国画,1940年) 徐悲鸿
徐悲鸿的《愚公移山》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有感于 中国人民抗战到底直至胜利的决心和信心,徐悲鸿以古代 愚公移山的传说创作了这幅画。
7、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艺术家的创作意图 罗丹为什么要把雕
像的双手铲掉呢?
《巴尔扎克》雕塑 罗丹
艺术家的创作意图
这尊雕像与人们想象的不同,罗丹手下的巴尔扎克不是 一般人所想象的谦谦君子,而是一个不修边幅、不拘小 节、身穿睡袍的狂傲之士。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罗丹想 塑造的是他心目中的巴尔扎克,一个不拘常规、洞穿世 界的巴尔扎克。作品的初稿完成时,雕像还有一双抓着 睡袍的手,罗丹的学生布尔岱进来说,老师,你的这双 手做得太完美了,简直无与伦比,可是罗丹听后却立即 拿起铲刀把手铲掉了。
当他们受到无论是现实还是艺术的某种触动的时候,便 会有感而发,激起表达或创作的冲动与欲望。
牛头(雕塑,1943年)毕加索(西班牙)
毕加索巧妙利用自行 车车把和车座形象组合, 经现成品铸铜创作的《牛 头》就是这种创造冲动和 欲望的集中体现。
生日(油画,1915年)夏加尔(俄国)
画家描绘了他在结婚 前一次与他的女友贝拉约会 的情景。那天夏加尔生日, 贝拉拿着鲜花,走进屋里。 他跃起飞到半空中,转过头 来吻她。这在现实中根本不 可能的事情被画家浪漫而富 有想象地表现出来,表达了 画家愉悦的心情和对美好爱 情的赞美。
三、艺术家的意图是如何体现的?
1、具象的意图体现 2、意象的意图体现 3、抽象的意图体现
三、艺术家的意图是如何体现的?

山东省昌乐及第中学美术鉴赏学案第7课 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

山东省昌乐及第中学美术鉴赏学案第7课  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

及第中学高一美术导学案编制:王宝凤审核:高一美术组审批: 时间:2010.12.03 编号:09 第7课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班级姓名【学习目标】本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打破美术神秘的观念,认识到任何艺术家的创作都不是任意的,而是表达了艺术家的某种意图。

【使用说明】请在课前结合导学案预习课本,将不会的内容做好标记。

【自主学习】一.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在来自哪里?美术家的创作意图多种多样,有的是针对社会现实以表明自己的、,有的则是针对艺术问题以阐述自己的、,所以美术作品的表现也就是多种多样了,其中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然而,不管艺术家有什么样的创作意图,归根结底,他们都体现了艺术家表达和创造的欲望。

二.影响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因素有哪些?既然艺术家的创作是有感而发,他就必须先有所“感”,而后才能“发”。

一般来说,艺术家的感受主要是来自和两个方面。

我们知道,美术作品作为意识形态的一部分,是特定社会和文化的产物,而生活在这个社会和文化氛围中的艺术家,他的任何作品都必然受到他所生存的的那个社会和文化的约束。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

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可能会通过题材表达他对,而中国的文人画家的创作意图可能会通过或来表达他的。

2. 。

例如,同是处于抗日战争的血雨腥风的年代,由于李桦成长与国民党统治区,受到的是;而古元是成长于延安解放区的民主环境中,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指导下,他的早期作品则。

三.艺术家的意图是如何体现的?不同的艺术家通过不同类型的所呈现的意图或方式是不同的。

具象艺术主要通过来传达作者的意图。

如,《开国大典》(见课本第37——38页)。

意象艺术主要通过来转达作者的意图。

如,汉画像石《荆轲刺秦王》(见课本第38页)。

抽象艺术主要通过来实现艺术家的意图。

如,第三国际纪念碑(见课本第39页)。

【合作探究】以《开国大典》为例,说说应怎样从作品的形象、形式分析以及时代背景、作者情况等方面去理解作品的创作意图?【教材分析】巴尔扎克(雕塑,300厘米×120厘米×120厘米,1898年,日本神奈川县雕刻美术馆藏)罗丹(法国)这尊《巴尔扎克》铜像是罗丹受法国文学协会的委托创作的。

第七课 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说课稿

第七课 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说课稿

第七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美术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美术鉴赏第七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板书),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方法、教学过程、课后小结与回顾这样几个步骤来向大家详细讲解我这节课的安排。

首先是教材分析,根据教育学,教师要整体把我教科书的原则,我对教材做如下分析:一、教学内容的分析第七课主要讲的是打破学生对美术神秘的观念,了解艺术家的创作都不是任意的,而是表达了某种意图。

它在整个第七课中起到引领、拓展学生鉴赏能力宽度和深度的作用。

对于整个教科书来说,它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上好本节课至关重要。

鉴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得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①:第一是知识目标:打破学生对美术神秘的观念,了解艺术家的创作都不是任意的,而是表达了某种意图。

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是美术鉴赏的前提和保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培养审美的眼睛。

这是为了完成美誉这个目标。

②:第二是能力目标:分析理解美术作品中体现出来的艺术家的创作意图,让学生从中学会鉴赏、认识和理解美术作品。

这是为了完成智誉这个目标。

③第三是情感目标:让学生充分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使他们发现鉴赏的乐趣和成就感,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热爱生活这样的情操,这是为了完成素质教育、德育这个目标。

鉴于以上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我得出了本节课的重点:(2)教学重点:艺术作品都表现了艺术家的某种创作意图,不同的美术类型表现意图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针对这节课重点我主要采用多媒体播放图片,flash短片,并提出讨论课题这样的方法突出重点。

同时本节课的难点是:(3)教学难点:要分清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与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

针对这些难点我主要采用引导分解,把具有代表性的图片、创作背景放在一起向同学们展示这样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攻克难点,同时为了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我对学生的情况作了以下分析,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虽然他通过一定的学习,掌握了基本的美术鉴赏知识,但是他们的头脑中确没有系统的知识作为支撑,所以根据学生特点和接受能力,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学原则:第1是以学生为主体性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我作为一个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设计者和引领者;第2是直观性原则;第3是德育为先的原则,在教学材料方面,我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这样的一个材料来辅助教学,以上呢是我对教材的整体分析,接下来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我的教学过程:(二)、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过程,我分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第1创设一个情景,由罗丹的雕塑作品《巴尔扎克》导入。

高二年级美术第七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PPT课件

高二年级美术第七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PPT课件

《西斯廷教堂天顶画》 米开朗琪罗 (意大利) 壁画(36.54×13.14米)
约480平方米 1508.5-1512.10 梵蒂冈西斯廷教堂藏
西斯庭教堂内景
最初,米开朗琪罗对这一壁画的设计是比较简单
的,只是在屋顶四周画些基督教的先知和圣徒,中央 则以图案作装饰。后来经过反复考虑。才决定以这一 教堂宏伟的建筑结构作框边,把整个长方形大厅的屋 顶划成中央和周围两个部分,并以中央为主,全部绘 以基督教的宗教故事和人物形象。其中宗教故事取材 于基督教的“创世纪”,即所谓上帝创造世界的故事。 故西斯廷教堂天顶画也称为《创世纪》壁画。按照基 督教“创世纪”的传说,上帝创造世界是在六天完成 的;第一天是分开宇宙中的光暗;第二是把水分成了 天上的水和地下的水;第三天创造了陆地和各种植物; 第四天创造了日、月和星辰;第五天创造鸟类与鱼类; 第六天创造各种兽类以及男人和女人。米开朗琪罗创 作的天顶画则在这基础上增加了“亚当、夏娃被逐出 乐园”、“洪水”等情节,根据整个屋顶的平面划分, 分别绘制了名为《神分光暗》、《创造日月草木》、 《神分水陆》、《创造亚当》、《创造夏娃》、《诱 惑与逐出乐园》、《挪 亚献祭》、《洪水》、《挪 亚醉酒》等。
卢 昂 大 教 堂 油 画 1894年 莫奈 法 国பைடு நூலகம்
莫奈《印象.日出》1874
《荆 轲 刺 王 秦》 画 像 石

四君 子 梅兰 竹菊 明清
《析世鉴》 综合材料 1985 徐冰
创作意图:
作者追求版画最初的本 质,同时又把这些“印刷品” 置于空间和环境中,营造一 个多维空间,从而使作品进 入观念的综合表达,这里有 版画的语言也与雕塑和建筑 有关;更表达了作者对社会 的关注,对“版画”的本质 和概念扩展问题的关注。

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教案

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教案

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教案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7课《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难点与重点、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演示四个步骤加以阐述: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的内容的解析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的内心因素,对于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艺术创作的过程和影响艺术创作的因素非常重要。

这也为下一课教授学生进行艺术作品的价值判断做了前导和铺垫。

二、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艺术家创作的心理因素和创作意图,以及怎么样在作品中进行体现,从而理解纷繁复杂的艺术显现。

2 、能力目标:在了解和把握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的思想过程后,对以后的艺术作品欣赏具有重要作用。

学生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艺术品背后作者倾注的思想和要所表达的内容。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调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并可以学习艺术家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自我的感觉和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知识结构和认知特点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艺术作品都表现了艺术家的某种创作意图,不同的美术类型表现意图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了解创作意图的来源、影响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因素以及怎么样在作品中体现作者的创作意图。

教学难点:艺术家创作意图是属于艺术思想内核和深层精神的方面,每个艺术家创作作品都具有复杂的想法,这也给学生的理解带来难度。

四、教法 1(任务型教学法这篇文章内容较难理解,我设计了一些有关艺术家创作作品过程的故事让学生对此课内容感兴趣。

再通过讲解与比较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几个要点,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2(多媒体教学法这一课主要利用多媒体展示影片相关图片和录相,让学生直观和形象生动地看到艺术家创作作品的过程,让学生在脑海里形成印象。

2019-2020年高中美术 第7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说课稿总汇 人美版

2019-2020年高中美术 第7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说课稿总汇 人美版

2019-2020年高中美术第7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说课稿总汇人美版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7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打破学生美术神秘的观念,了解艺术家的创作都不是任意的,而是表达了某种意图的。

[教学重点]艺术作品都表现了艺术家的某种创作意图,不同的美术类型表现意图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要分清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与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

教师总结:在欣赏艺术作品时,要打破美术神秘的观念,我们要认识到,任何艺术家的创作都不是任意的,而是表达了艺术家的某种意图,这种意图可能是针对现实的,也可能是针对艺术的。

总之,它们都与艺术家所生存的社会和文化情境有密切的关系。

[教学方法]这节课采用讲授法、探讨法、展示法等与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由此结合提问教学法,可以采用分目标、分层次的选择学生来回答问题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鼓励所有同学积极参与,不管他们的答案正确与否,在适当修正和更改的同时,主要给予正面的启发引导和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而不要简单灌输、指责。

这样使每一位同学都有参与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都会获得一种成就感。

让全体同学的水平都有提高。

学法:指导学生进行自学、观察,学生自己用本节课所学内容主动去分析、鉴赏、评价作品,在运动参与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提高自己的主动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由罗丹的雕塑作品《巴尔扎克》导入。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网1.你心中的巴尔扎克形象是这样的吗?2.罗丹为什么要把雕像的手砍去?学生活动:回答问题,可以互相之间讨论,得到较准确的答案,从而提高成就感。

老师总结:对这幅作品作介绍,引出艺术家的创作意图。

二、探究新知识(一)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来自哪里?学生活动:可自由回答问题老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指导型的点拨,让学生把思维放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因素
愚公移山(中国画,1940)徐悲鸿
比较这两幅《愚公移山》图,说 说它们有什么异同?为什么会出 现这样的差别?
o 徐悲鸿的《愚公移山》创作于抗战时期,有感于 中国人民抗战到底至胜利的决心和信心,通过古 代愚公移山的传说表达出自己立场与信念——只 要中国人民团结一致,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西斯廷教堂天顶画》(壁画,局部)米开朗基罗(意)
《西斯廷教堂天顶画》 壁画
1508-1512年
米开朗基罗 意大利
创造亚当
最初,米开朗琪罗对这一壁画的设计是比较简单的,只是在屋顶 四周画些基督教的先知和圣徒,中央则以图案作装饰。后来经过反复考 虑。才决定以这一教堂宏伟的建筑结构作框边,把整个长方形大厅的屋 顶划成中央和周围两个部分,并以中央为主,全部绘以基督教的宗教故 事和人物形象。其中宗教故事取材于基督教的“创世纪”,即所谓上帝 创造世界的故事。故西斯廷教堂天顶画也称为《创世纪》壁画。按照基 督教“创世纪”的传说,上帝创造世界是在六天完成的;第一天是分开 宇宙中的光暗;第二是把水分成了天上的水和地下的水;第三天创造了 陆地和各种植物;第四天创造了日、月和星辰;第五天创造鸟类与鱼类; 第六天创造各种兽类以及男人和女人。米开朗琪罗创作的天顶画则在这 基础上增加了“亚当、夏娃被逐出乐园”、“洪水”等情节,根据整个 屋顶的平面划分,分别绘制了名为《神分光暗》、《创造日月草木》、 《神分水陆》、《创造亚当》、《创造夏娃》、《诱惑与逐出乐园》、 《挪 亚献祭》、《洪水》、《挪亚醉酒》等九。
这是一幅以“门”命名的 抽象表现主义作品。画家用鲜 明的色彩对比、色块、笔触的 肌理效果造成的非逻辑造型手 段和风格化的表现手法,追求 一种超现实、超时代的境界, 在有序的色彩序列与块面组合 的技巧中,在难以把握的意象 空间中,体现出抽象绘画新的 精神自由性。
《门》
蒙娜丽莎
五百年来,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肖像画 令无数艺术爱好者着迷,但也令学者困 惑不解。 过去,批评者对蒙娜丽莎的古怪笑容 有不同见解,例如代表喜爱、期待、愁 苦、渴望、恐惧、惊奇。 达芬奇绘画“蒙娜丽莎”的嘴巴时, 运用了模糊轮廓的手法,这种手法在意 大利原文的字面意思为“像烟般蒸发”。 美国哈佛大学一名生物学家认为,这 不只是单纯的模糊手法,达芬奇绘画时 还试图“欺骗”人类的视觉,令欣赏者 要从侧面观看,才能清楚看到“蒙娜丽 莎”的笑容。
在基督教教义中, 大卫一直是作为爱 国的英雄来记述的。 这个古代希伯莱民 族传说中的英雄大 卫,成为米开朗琪 罗雕塑中富有战斗 性的主题。
西 斯 庭 教 堂 内 景
《西斯廷教堂天顶画》米开朗琪罗 (意大利)壁画(36.54×13.14米)约480平方米 1508.5-1512.10 梵蒂冈西斯廷教堂藏
L.H.O.O.Q
马塞尔·杜尚作于 1919年。
在达·芬奇那件举世闻名的《蒙 娜丽莎》彩色复制品上,他用铅 笔给这位美人加上了式样不同的 小胡子。于是,美人的神秘微笑 立即消失殆尽,画面一下子变得 稀奇古怪、荒诞不经。 《 L.H.O.O.Q》是这批“带胡须 的蒙娜丽莎”中最为有名的一幅。 L.H.O.O.Q是法语 elle a ehaudaucul的快读谐音,暗喻画 面形象是污浊的。
《怒吼吧,中国》 版画 1935年 李桦
美术作品作为意识形态的一部分,是 特定社会和文化的产物,而生活在这个社 会和文化氛围的艺术家,他的任何作品都 必然受到他所生存的那个社会和文化的约 束。
o 美术作品作为意识形态的一部分,是特定社会和 文化的产物,而生活在这个社会和文化氛围中的 艺术家,他的任何作品都必须受到他所生存的那 个社会和文化的约束。在不同的社会和文化情景 下,艺术家的创造所针对的问题就不同,因而其 创造意图就会大相径庭 。 o 另一方面 ,在同一社会和文化条件下,艺术家 的艺术成长过程、环境、家庭、个性、知识水平 等也造成了艺术家创造意图的差异。
《高中美术鉴赏》第七课
千姿百态的美术作品
艺术家的创作意图 你心中的巴尔扎克 的形象是这样的吗? 罗丹为什么要把雕 像雕成这样?
《巴尔扎克》雕塑 1898年 罗丹
分析理解美术作品中体现 出来的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是我 们在鉴赏过程中认识和理解美术 作品的重要一环。
一、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来自哪里?
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体现了艺术 家表达和创作的欲望。 有的是针对社会现实以表明自 己的态度、情感,有的则是针对艺术 问题以阐述自己的观点、主张。
因此 ,对美术家创作意图的了解,将有助于 我们对美术作品更深入的鉴赏。
艺术来源于生活,只有我们真正 领会它的意图才能真正懂得美。
在不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艺 术家的创作意图会大相径庭
《西斯廷圣母》拉斐尔 《丛竹图》 郑燮
《离婚诉》 版画 1943年 古元
问答题: 为什么相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 不同的艺术家会有不同的创作意图呢?
艺术家是普通劳动者,他们的产品 是艺术,他们使用的手段是艺术语言。 他们之特殊,就在于他们比一般人 更具有视觉上的敏感性,他们是以艺术 视觉的眼光来看待世界的。
毕加索巧妙利用自 行车车把和车座形象 组合成作品《牛头》。 这是创造冲动和欲望 的集中体 现。
o o o o
针对社会现实以表明自己的态度、情感 针对艺术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主张 …….. 艺术家通过艺术的手段,以艺术的视觉审察 世界。当他们受到现实或艺术上的某种触动 时,便会有感而发激起表达和创造的冲动与 欲望。
《开着的窗户》
《开着的窗户》:它只不过是墙面的一小部分,窗 户占了一大片地方。窗扉对着外部世界大大敞开——阳 台上摆着花盆,还长着藤蔓,然后就是大海、天空和船 只。这里的内墙和窗扉,是由一条条宽宽的竖条构成, 用了鲜艳的绿色、蓝色、紫色和橙色;户外世界,则是 一片鲜艳的小笔触构成的装饰华丽的图案。笔触从绿色 的小点,扩展到笔触更宽一点的淡红色、白色,还有海 和天空的蓝色。在这幅画中,马蒂斯已经远远超过去了 波纳尔或新印象主义者中的任何人,出现了色彩抽象的 细微迹象。但是,始终伴随着马蒂斯的一种实际的、瞬 间景象的感觉,是非常强烈的。
请欣赏并感受艺术家处于不同环境时 代下创作的意图差异。
离婚诉 版画 古元
《丛竹图》(中国画) 郑燮(清)
艺术家的意图如何体现
导航: 1、具象的意图体现 2、意象的意图体现 3、抽象的意图体现源自《开国大典》(油画) 董希文
o 《开国大典》是新中国成立不久随即和广大群众见面并 博得广泛称誉的革命历史画。成为董希文生平最重要的 代表作,也是它的成名之作。 o 《开国大典》是反映重大主题的绘画作品,和时代的命 脉相联系,和人们向往光明、进步的心态紧紧的扣在一 起。揭示了中华民族新世纪,鼓舞中国人民,有强烈艺 术感染力。 o 考察一件艺术品的成就如何,首先映着眼于它的社会效 益,然后估计它的艺术价值,社会效益与艺术价值的统 一是艺术品是否完美的标准。董希文的成功正在于艺术 地完成了这一重大历史任务,揭开了新中国美术史册的 第一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