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之归纳内容要点概述
散文的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

散文的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散文是文学作品的一种常见体裁,它以散文独特的叙事方式和表达手法展现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观点。
在文学考试中,散文作为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常常作为考试的题材和题目。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散文写作的要点和技巧,本文将对散文的必考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一、散文的定义和特点散文是指用散述的方式来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文学形式。
与诗歌和戏剧相比,散文注重文字的表达和叙述,更加接近日常生活的语言。
散文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表现真实: 散文以真实的事件、人物和情感为基础,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实的语言来展现生活的美好和残酷。
2. 叙述性强: 散文通过叙述的方式来传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多采用抒情、描写和议论等手法。
3. 形式多样: 散文不受特定的形式和结构限制,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和目的选择合适的形式,如记叙文、抒情文、议论文等。
4. 情感真挚: 散文常常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和感情的表达来打动读者,情感真挚而具有感染力。
二、散文的写作技巧1. 准确表达: 散文的语言要准确、生动,选词贴切,避免使用模糊、含糊不清的词语和表达方式。
2. 情感真实: 散文的情感要真实、自然,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感情表达来打动读者。
3. 人物形象: 散文叙事中的人物形象要生动鲜明,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形象化的语言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情感状态。
4. 细节描写: 散文中的细节描写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通过对细节的描写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可信度。
5. 结构安排: 散文的结构要合理有序,通过段落的划分和章节的安排来展示故事发展的脉络和逻辑。
三、散文的题材和体裁散文的题材和体裁多种多样,可以涉及生活琐事、社会风貌、历史事件、自然景观等各个方面。
常见的散文体裁有记叙文、抒情文、议论文、描写文等。
1. 记叙文: 记叙文是散文最常见的体裁,通过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和人物的行为表现来展现故事情节和情感表达。
2. 抒情文: 抒情文以抒发作者真挚感情为目的,通过对个人情感的表达和对生活的感悟来打动读者。
散文复习——归纳内容要点

方虚,该实的地方实,那是我们在绢和纸上无法做可是经不住风的手轻轻地摇晃,三摇两摇的,
①风拂炊烟,感受书法艺术的虚实之美; ②风吹莲荡,观赏乱荷随意之大美; ③风摇树木,领略落叶飘零之凄美。
方法总结 一、看文题,明确对象; 二、扣题干,紧抓关键; 三、分层次,提炼整合。
樱
桃
②桐庐的街,从公路车站开始,一直向东伸展开去,迤逦行来,约有二三里远近。
从八十年代新建的百货公司大楼、电影院,到五十年代以来陆续修建的商店、机关,还 有更早的、三五十年、百把年前留下的老屋,杂然并陈地对峙在长街的两侧。这些时代 脚步留下的痕迹,它们的新旧比例、建筑规模与风貌的对比,说明本来是迂缓前进的步 伐显然是一天天加快了,尤其近两三年来是如此。前年到这里来时还没有看到踪影的电 影院,这就是披着八十年代的新装新出现的“娇客”。从簇拥在门前广告栏边人群的脸 上,可以看到兴奋、专注的神色。他们中间有小孩子,也有中年人;有城镇居民,也有 进城来挑着担子的农村男女。
真题训练:
问题三:作者描写了这几幅富有“诗意”的画面,分 ①风拂炊烟图 问题二:这段文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②风吹莲荡图 ③风摇树木图 别体现了怎样的美?
乡村的风
炊烟 诗意 缘故 因为风的缘故,乡村里许多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物,便有了某种诗意。你
瞧,那晚风中的炊烟,怎么看都像是一幅悬腕挥就的狂草,云烟乱舞,该虚的地 莲荡也是。一阵风吹过去,一阵风又吹过来,满荡田田的莲叶便乱了。然而,乱 是乱了,但却乱出了味道。究竟是什么味道呢?我也说不清。看来这世界上的许 莲荡 多事情,就像这风中的“乱荷”,有一种不触动情欲的美,大美。你可以观,可 树木 以赏,但你却没有风的能耐,把好端端的东西破坏了,还居然翻出新意。还有秋 就只剩下一副骨骼了。还是古人高明,他们面对这样的凋零景象,只用“删繁就 鸟巢 简三秋树”七个字,就把很复杂的意思表达出来。随着黄叶随风飘逝,树上那些 平时看不见的鸟巢,一个一个都露了出来,远远看去,恰似一个个黑色的音符挂 在枝柯上…… (2007年安徽《乡村的风》) 问题一:文中画线句子所说的“诗意”是通过哪几幅画面表现出来的?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散文内容要点概括类题型解析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散文内容要点概括类题型解析内容要点概括类概括内容要点,就是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理解文章每一段的内容要点,并能按照要求用原文或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对阅读材料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的归纳、概括,需要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认真分析。
对文章内容要点的概括是近几年高考中考查的热点,是针对分析概括作品内容、主题而设的常见题型。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主要从两个角度考查:主旨概括和特定指向概括。
题型1 主旨概括考点阐释主旨概括是针对文章的整体表现而言的,它是直接以文章层意、内容要点为基础,又涉及作者主观创作意图和文章客观表达效果,涉及文内使用的材料和文外相关材料,要求具有较高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较准确的语言表述能力。
概括散文主旨,包含两点:一是文本思想意义概括,二是作者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的概括。
解题方略内容主旨概括“5法”1.标题提示法——从文章标题上直接获取文章的中心主旨这类方法适用于概括议论性、抒情性散文的主旨。
2.首尾归纳法——从文章的首尾段落中归纳出文章的中心主旨好文章大都是蕴含着作者的精心构思,许多散文往往是在开头、结尾,尤其是结尾部分表明中心主旨,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把握了首尾阅读法,就会很快抓住文章的主旨。
3.关键词句归纳法——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句来概括中心主旨许多抒情和状物的散文中,常有一些词句表明作者对这一事物的观点或态度,这就是我们要找的关键词句。
4.段意串联法——汇总每段的中心句,概括出文章的主旨概括不同于归纳,归纳指从不同事物中寻取共同点并抽取出带有共性的论断,概括不一定都寻找共同点,它更要求将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在更高的层次上找到一个集中点。
也就是说将每段的中心联系起来,在整体上找出它们表达陈述的集中点,从而概括出文章的中心主旨来。
5.因文而异法——借助不同的文体特点,概括文章主旨(1)写人叙事散文。
写人记事,应看其写了什么人,记了什么事,表达了什么精神、人格;(2)写景状物散文。
(完整版)2020高考语文散文阅读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2020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一、特定内容要点概括题型 1 特定指向信息概括“特定指向信息”是指“原因”“结果”“作用”“意义”“影响”“方式”“特点”“情感”等方面的信息,这类信息的概括是高考散文阅读的常考题型。
命题角度第一步:审题干,明指向这一步的关键是明确概括对象是什么以及指向对象的哪一方面信息(原因、结果、作用、意义、影响、方式、特点、情感等)。
第二步:理思路,定区间不论是概括哪类指向信息,要确保不遗漏要点,都必须要厘清全文思路,这样才能明确所要概括的信息在哪里。
第三步:巧提炼,组答案在确定信息存在的区间后,要逐段(层)提炼,分类整合。
分类整合的标准有两个:一是看赋分,一般而言,若赋分为 6 分,应有 3 个要点;二是合并同类求同存异,就是说提炼出来的信息要点难免有同类信息,这个时候要将同类信息合并为一个要点,避免答案要点交叉重复。
信息检索提炼“3 方法”对点精炼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谁说春色不忧伤迟子建在我的故乡,十月便入冬了。
雪花是冬季的徽标,它一旦镶嵌在大地上,意味其强悍的统治开始了。
虽说年分四季,但由于南北不同和季节差异,四季的长度是不相等的,有的春短,有的秋长。
而我们那儿,最长的季节是冬天。
它裹挟着寒风,一吹就是半年,把人吹得脸颊通红,口唇干裂。
人们在呼号的风中得大声说话,不然对方听不清。
你走在户外,男人的髭须和女人的刘海,都被它染白了。
所以北国人在冬天,更接近童话世界的人,他们中谁没扮过白须神翁和白毛仙姑呢?被寒流折磨久了、被炉火烤得力气弱、被冬日单一蔬菜弄得食欲寡淡的人,谁不盼着春天呢?春天的到来是最铺张的。
三月中旬吧,就有它隐约的气息了。
连续几个晴天后,正午时屋檐会传来滴答滴答的水声,那是春天的第一声呼吸,屋顶的积雪开始融化了。
人们看见活生生的水滴,眼里泛着喜悦的光影。
但别高兴得太早,春天伸了一下舌头,扮个鬼脸,就不见了。
寒流的长鞭子又甩了出来,鞭打得人还不能脱下冬衣。
中考散文考点归纳与方法点拨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散文一、散文基础知识(一)概念散文是泛指那些侧重于直接表达作者对生活的感受,注重于主观抒写的,不讲究骈偶押韵的文体。
狭义的散文,专指用凝练、优美、生动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写景的短小精悍的文章。
(二)特点1.“形散而神不散”“形散”:取材广泛;结构安排灵活。
“神不散”:立意明确2.表现手法活散文常用多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写作手法等艺术手法贯穿全文有力地表现主题。
3.取材组材巧即用一个醒目深刻的思想,把看似凌乱的一大堆材料,贯串成文。
4.分类根据内容和性质分: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
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特点:强烈的抒情)。
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
哲理散文——以种种形象来揭示事物底蕴和深刻道理。
二、中考考点归纳1、从结构的角度出发,考查形式:找准文中线索梳理文章行文脉络2、从内容和主题角度出发,考查形式:概括文章要点或内容概括文章的中心(主旨)3、从赏析语言特色出发,考查形式:字、词的含义词语妙用关键句理解4、从艺术特色出发,考查形式: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抒情、议论、描写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反问、反复、对比、对偶、夸张写作手法:常见的有:象征:就是托物寓意,即通过一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一种深远的意义。
托物言志:把所写的景物或景象拟人化。
对比烘托:为了突出作者所写的对象。
欲扬先抑:要赞美某种事物,先表达对它没有好感;想歌颂某个人物,先说他的不足等等。
一般规律: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咏物类:托物言志;怀古类:借景抒情、即事抒情;咏史类:借古讽今、借题发挥;送别类:即事抒情、即景抒情;边塞类:直抒胸臆、借景抒情。
从把握情感出发,考查形式: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三、各考点的考查方式和解答技巧(一)理清行文脉络1.考点分析散文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
阅读散文,首先要理清文章的脉络,进而才能准确把握住散文的中心。
散文阅读之概括要点

对段落内容要点的归纳: 对段落内容要点的归纳:
①要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要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过渡段。有的过渡句、 过渡段。有的过渡句、过渡段不仅概括了前一个段 落的内容要点,同时还指出了下一个段落的要点。 落的内容要点,同时还指出了下一个段落的要点。
概括散文的主题的一般格式
把握、概括作品的主题,要把握好两个方面: 把握、概括作品的主题,要把握好两个方面: 一是文章内容的概括, 一是文章内容的概括,二是作者思想观点和 写作意图的概括。 写作意图的概括。 在概括的表述上一般包括也两个方面的内容, 在概括的表述上一般包括也两个方面的内容, 即文章通过写什么(文章核心内容) 即文章通过写什么(文章核心内容)表达了 什么(作者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 什么(作者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
散文阅读之概括要点
一.概括归纳主旨类(常见题型) 概括归纳主旨类(常见题型)
作者对某事的感悟是什么? 作者对某事的感悟是什么? 分析作者对某事的观点态度。 分析作者对某事的观点态度。 某部分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 某部分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
概括主旨的一般方法
1、解读题目法:很多题目直接点明了主旨,是文章中心思想最精 、解读题目法:很多题目直接点明了主旨, 炼的概括。即使有的题目没有点明题旨, 炼的概括。即使有的题目没有点明题旨,也往往是与中心意思有 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最佳的思考切入点。 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最佳的思考切入点。 2、分析首尾法:很多文章的首尾往往提示或暗含中心意思,所以 、分析首尾法:很多文章的首尾往往提示或暗含中心意思, 一定要对首尾的语句进行重点品悟, 一定要对首尾的语句进行重点品悟,这样往往有助于理解文章的 主旨。 主旨。 3、分析议论抒情语句法:散文中的议论抒情语句, 3、分析议论抒情语句法:散文中的议论抒情语句,往往直接反映 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抓住了这些语句, 主旨。 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抓住了这些语句,就抓住了作品 主旨。 4、联系背景法:有不少文章,只有了解它产生的背景,才有可能 、联系背景法:有不少文章,只有了解它产生的背景, 深切地理解内容的由来和作者的意图, 深切地理解内容的由来和作者的意图,准确地概括出它的中心思 除了对作者和作品的写作年代予以关注外, 想。除了对作者和作品的写作年代予以关注外,还要特别注意在 文后出现的注释等说明性文字。 文后出现的注释等说明性文字。 5、因文而异法:写人叙事类散文要对人物作出评价和赞美,或揭 、因文而异法:写人叙事类散文要对人物作出评价和赞美, 示评价事件的意义,或从人物事件中生发出对人生等问题的感悟 示评价事件的意义, 和认识;写景状物类散文则是借景、物抒发了作者对社会、 和认识;写景状物类散文则是借景、物抒发了作者对社会、人生 的某种感悟,思想认识程度也深广些,更富于理趣; 的某种感悟,思想认识程度也深广些,更富于理趣;哲理性散文 的主旨,往往是作者对人生或生活尖锐的揭示或率直的评价, 的主旨,往往是作者对人生或生活尖锐的揭示或率直的评价,这 类散文颇有论文的味道。 类散文颇有论文的味道。
高考散文阅读4·概括内容主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依稀荷塘
李建臣 ①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荷塘,让我神往多年。 ②当我跨入清华校门时,第一个愿望便是尽快一睹荷塘的风采。 ③记得当时班上有个同学,带了一台海鸥相机来为大家拍照,成了全班焦点。 七嘴八舌之后,几个拍摄点便确定下来。一是工字厅,建于乾隆年间,雕梁画栋如 翚斯飞,门楣高悬咸丰御匾;二是清华学堂,德国古典建筑范式,青砖红瓦廊柱白 墙,清华教育发端之地;三是二校门,三拱牌坊中西合璧,作为清华标识和象征嵌 入国人记忆;四是融会古希腊和拜占庭艺术风格的大礼堂…… ④见此情形,我真没有勇气提议荷塘了。
⑱实际上,月下的绽放,才真正避弃了光环与污垢、浮躁与喧嚣、荣华与苦难、 尘俗与烦恼,致虚极守静笃,走近了恬淡无为的生命本原。恍然间,我想起“问君 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陶靖节,想起了“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的李青莲, 也想起了东坡居士月下赏荷的掌故,便自觉悟出心境、引为知己了。
⑲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选自2018年3月《人民日报》,有删改)
⑫咸丰从这里走向紫禁城,可谓雄姿英发踌躇满志。然而,时运不济命途多舛。 继位不久即爆发太平天国起义。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咸丰被迫亡命热河,终以而 立之年客死异乡。京城陷落,圆明园焚毁,东北亦被沙俄割走大片土地。黑云翻墨, 卷地风来,山河破碎,社稷飘摇。
⑬背负巨额赔款的同时,慈禧又提出了重修圆明园的构想。除了鬻爵捐助、加 大税赋,慈禧还萌生了就地取材的创意。于是就近拆掉近春园,运走了可用之材。 然而时局日下,重修计划终成泡影,近春园亦被遗弃,沦为废墟。于今腐草无萤火, 终古垂杨有暮鸦。
题型点拨
对点题型
4.请概括本文主旨。 答案 本文通过对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荷塘前世今生变化的生动描述,表达了对荷塘新 生和现在的美丽的欣喜,并从中感悟到:荷花只有在举世混浊中实现月下的绽放,保 持独善其身清净无染,才能为世界增添亮色,从而走近恬淡无为的生命本质。
散文阅读之内容要点概括

散文阅读之内容要点概括本考点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理解文章每一段的内容要点,并能按照要求用原文或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对阅读材料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的归纳、概括,需要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认真分析。
对文章内容要点的概括在近几年高考中是考查热点,是针对分析概括作品内容、主题而设的常见题型。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它又可分为局部概括(针对段落)和整体概括(针对全文)。
题型一局部内容要点概括1.内容要点要齐全。
指不能遗漏文段的主要内容,必须按要求把文段的要点一一找出来,尤其是题目规定的要点数目,缺一不可,这是内容概括的基本要求。
2.表述角度要吻合。
指答案要与题目的具体要求一致,不能答非所问。
3.作答语言要精确。
要点概括题的作答语言要求精练,字数符合规定,形式合乎题目要求。
(二)解题方法1、找中心句,纲举目张。
文章中的语段通常是由中心句和展开句组成的,中心句是语段的核心、主旨,而展开句是为中心句服务的,是对中心句的丰富和深化。
这些句子意义相互联系,有机地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段落,表明一个相对独立的中心意思。
对这些语段进行概括,找中心句是最重要的途径。
找到了这些句子,就能纲举目张。
2、去虚留实,删繁就简。
这是概括类试题中用得最多的方法,又经常和找中心句结合使用。
所谓“虚”、“繁”是指语段中那些起阐释、说明、补充甚或是拓展、引申等作用的句子,这些句子只是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关键信息,但它们就像烟雾一样遮住了我们的双眼,概括时我们应合理地删除这些句子,留下关键信息,然后再简明扼要地进行表述。
3、理清层次,防止遗漏。
为了防止内容要点的遗漏,应对全文或相关段落作大致的层次分析,勾画出每一段或每一层中的重要词语、重要句子,在勾画的基础上,概括出每段或每层大意,再根据要求逐一标出序号分条进行表述,如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等。
划分层次时要注意文中的时间词语标志、地点词语标志、作者感情的变化、选材角度或内容的变化以及逻辑关系,如总分式、层进式、并列式等,要特别注意语段中的分号和句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家界是大自然“鬼斧神工,天机 独运”的创造,从本段看,张家界的 山水在哪几个方面与众不同? (2005年高考全国卷)
【例题解析】
文段从三个角度写张家界的山 水,这就要求把写山水的语句划 为“山”、“峰巅”、“曲壑蟠 洞”3个层次,划分时可借关键词 的提示,如“别处的山”、“别 处的峰”、“曲壑蟠洞”等。概 括时再看看3个角度分别写了什么。
散文阅读之
归纳内容要点
【考点解说】
本考点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理解 文章每一段的内容要点,并能按 照要求用原文或自己的话表达出 来。对阅读材料的内容要点和中 心意思的归纳、概括,需要在阅 读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认 真分析。
归纳内容要点, 指在分析文章 思路结构的基础上切分层次,概括 层意或段意,有的是对文章内容、 主旨、情感的概括。 归纳内容要点是针对分析概括 作品内容、主题而设的常见题型。 它又可分为整体归纳(针对全文)和 局部归纳(针对段落),涵盖层意概 括、主题概括、情感概括、作用概 括、原因概括等多种形式。 归纳要点的一般步骤:整体感 知→锁定区域→筛选信息→提炼概 括
常见设问方式 (1)作者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 ? (2)结合全文,概括×××的 主要原因。 (3)作者为什么说×××?请 简要概括。
(4)作者从哪些方面写××× 的?请分条概括。
答题步骤
第一步,审题干,明要求,知答题方向 找出题目命题的对象范围。 第二步,读原文,切分层次,知大意,析要点 如果命题范围是几个段落,则归纳几个段落的意思; 如果命题范围是一个自然段,则划分出本段一共几句话 (即有几个句末点号),看哪几句话说的是同—个意思, 划分成几个语意群(层次)。 第三步,对照原文检查有无遗漏要点。
在作者眼中,江南的雪和西北的雪各有什么特点?能带给人怎样的不同感受? (2004年高考全国卷I)
【例题解析】
在文中找不到现成答案,这就 需要找对应的有关语句,找出信 息,重新整合。
答案:
江南的雪若“柳絮因风起”, 带给人清灵俊逸的美感; 西北的雪似“空中撒盐”, 带给人厚重实在的感觉,它具有 填平一切坎陷的力量,同时使人 感到心境清凉而实在。
(3)舍取法。
一是需要归纳的内容,本身有主次之分,而命 题人只要求概括回答其要点,如果主次不分,全 盘托出,那是不符合命题要求的;果不加辨别,把所写内容都概 括进去,就是不合要求的。无论是何种情况,都 要根据题干要求,作出舍和取的决定。
【方法指导】
(一)概览段落意,明确中心句
中心句的一般表现形式有:
(1)段首提示性中心句; (2)段末总结性中心句;
(3)段中过渡性中心句;
(4)自然段外的抒情性或综合性中心句。
【精选例题】
踏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我恍惚回到了失落多年的一个梦境。几十年来,我从 来不会忘记,我是诞生在沙土上的。人们准不信,可这是千真万确的,我的第一首诗就 是献给从没有看见过的沙漠的。
年轻时,有几年我在深深的陇山山沟里做着遥远而甜蜜的沙漠梦,不要以为沙漠 是苍茫而干涩的,年轻的梦都是甜的。我的心灵从小就像有血缘关系似的向往着沙 漠……
从全文看,为什么作者一踏上大沙漠,就全身激荡着近乎重逢的狂喜?
(2006年高考全国卷II)
【例题解析】
之所以狂喜,来源于前 文对沙漠的认识和情感。以上两 段中“我恍惚回到……梦境”、 “我在深深的陇山……沙漠梦” 等句为中心句。
组织语言加以概括。概括时,可采用“三法”:
(1)摘取法。需要归纳的内容往往是段落中的主 要词语或句子。这些重要的词语往往嵌在主要语 句中;重要的句子又常常出现在文或段的首或尾 或中间。归纳时把这些词语或句子摘录出来,任 务也就基本完成了。
(2)合并法。 层次大意概括了一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把每层 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或整个段 落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要 注意两点: ①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 读起来通顺连贯;②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 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
答案:3个方面:
(1)山峰的形态;
(2)峰顶的松柏;
(3)山壑山洞的气象。
(三)提取信息,重新整合
有些文段,没有明显的中 心句或重要句子,考生必须 对每个独立句或对几个相对 重要的互有关联的句子的意 义进行综合归纳,由点到面, 归纳出内容要点。
【精选例题】
谢家的哥哥以“撒盐”比拟下雪,他的妹妹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自古以来 都认为后者佳胜。自然,“柳絮因风起,”多么清灵俊逸;但这是江南的雪景。如果 说北方,那么谢家哥哥的比拟实在也没有错。当然也有下大朵的时候,那也是“柳絮 了”,不过“撒盐”时居多。积在地上,你穿了长毡靴走过,那煞煞的响声,那颇有 燥感的粉末,就会完全构成了“盐”的印象。要是在大野,一望皆白,平常多坎陷与 浮土的道路,此时成为砥平而坚实,单马曳的雪橇轻溜溜地滑过,那时你真觉得心境 清凉,而实在,空气也清洁得好像滤过。
答案:
(1)作者诞生在绵绵土上,认 为大沙漠是绵绵土的发祥地; (2)作者年轻时就有一个沙漠 梦,大沙漠再现了他失落多年的 梦境。
(二)抓住关键词,找出重点段
归纳一段话的要点要 抓住关键词,概括一个 层次的层意要找出层次 里的重点段。
【精选例题】
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别处的山,都是亲亲热热地手拉着手,臂挽着臂, 唯有张家界,是彼此保持头角峥嵘的独立,谁也不待见谁。别处的峰,是再陡 再险也能踩在脚下,唯有张家界,以它的危崖崩壁,拒绝从猿到人的一切趾印。 每柱岩峰,都青筋裸露、血性十足地直插霄汉。而峰顶的每个缝隙,每尺脊土, 又必定有苍松,或翠柏,亭亭如盖地笑傲尘寰。银崖翠冠,站远了看,犹如放 大的苏州盆景。曲壑蟠洞,更增添无限空蒙幽翠。风吹过,一啸百吟;云漫开, 万千气韵。
常见失误及应对措施
“归纳概括”是历年高考中的 常考点,同时又是失误最多、 得分最低的难点。常见的错误 有以下几种:
1.答非所问 由于审题不仔细,对题干要求甚 至有启示性的句子的意思领会不了, 或者产生误解,在归纳内容要点和 概括中心时造成答非所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