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合集下载

浅谈如何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

浅谈如何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

浅谈如何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如何处理潜在的矛盾和冲突,如何应对复杂的海洋权益争端,是事关我国诸多发展利益和重大安全的问题,我们不想称霸世界海洋,但绝不能不重视公约赋予我们的权益。

面对我国周边严峻复杂的海洋形势.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有效的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

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在上高科技战争这门课是我投入了很大的激情,我喜欢军事,我也喜欢和平。

当老师讲到中国的海洋权益这部分时,我的心揪了一下,太可怕了,中国人民面临的海洋争端太多了。

中国人一向喜欢和平,但是和平并不代表我们懦弱,反而这显示了大国的风度。

可是中国的海洋环境实在令人担忧。

就此问题我谈一下个人见解,如何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一、完善我国的海洋法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建立和实施了一系列海洋法规,可是这一系列措施中对于海洋区域中的军事利用、军事行动等方面的规定却是空白的,这就让外国军用舰机在我国控制海域的非法军事行动变得肆无忌惮。

因此,与海洋联系最为密切的海军,应该积极推动与平时海上军事行动有关的海洋立法。

因为空白给了外国军舰可乘之机,也成为了他们不要脸的资本。

我想只要有了我国在这方面的法律依据,外国军舰会有所忌惮。

这样一来我国的南海问题就比较好解决了。

二、加强我国海上执法力量建设首先,要加强海军建设。

我们必须站在国家利益的高度,加强海军建设,建设一支包括航空母舰在内的现代海上武装力量,提供远洋投放的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应对有关国家对中国海洋权益的挑战。

其次,整合现有海上执法队伍,统一规划建设,统一调度使用。

因此,强化政府部门的海洋综合管理和统一海上执法队伍,是适应新的海洋形势的需要,是我国海洋开发与保护的需要,是执行公约、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确保国家海上安全的需要。

三、加强海洋意识,加大科技和资金的投入加强海洋意识,一是树立海洋安全观,二是树立海洋经济观。

首先,一定要像保卫每一寸陆地国土那样保卫每一寸海洋国土。

海洋也是国家安全的屏障。

其次,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都与海洋息息相关。

我国海洋权益争端的现状及主要原因概要

我国海洋权益争端的现状及主要原因概要

我国海洋权益争端的现状及主要原因一、我国海洋权益争端的现状黄海黄海,总面积约38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中应划归中国管辖的有25万平方公里,可是在海域划界问题上,韩国主张等距线为界。

如果按此划分,他们可以多划18万平方公里,因此中国与朝鲜和韩国存在着18万平方公里的争议海区。

韩国去年开始在远离朝鲜半岛西部海岸大陆架勘探石油,勘探地点越过两国等距线50千米。

可以看出韩国在与中国争夺海洋资源咄咄逼人的态势。

在大陆架划分问题上,韩国采取的是实用主义的态度,它在处理与日本的海底底土时主张大陆架自然延伸原则,而在处理与中国的海底底土问题时就“忘记”了这一原则。

韩国之所以如此做,是因为中国大陆边缘自然延伸的大陆架延伸到距朝鲜半岛较近的地方,以大陆自然延伸原则划分大陆架对其不利。

此外,在领海划分上我国与朝鲜以124°10′6″E为领海分界线,存在的问题是我国船只一出海就是朝鲜水域,虽然两国确定在123°59′E至124°26′E间两国一切船舶可自由航行,但这毕竟是一个被动的权宜之计。

中朝在专属经济区(朝鲜称为经济水域的划分上存在较大分歧,朝鲜在1977年6月颁布的“关于建立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经济水域的政令”中声称其经济水域在不能划至200海里的海域划至海洋的半分线,即中间线,这是我国不能接受的,在北黄海,中国一侧岸线长度为688公里,朝鲜一侧仅为414公里,其比例为1∶0.6,且黄海沉积物大部分来源于中国大陆,按中间线法划分显然有失公平。

东海东海,总面积约77万平方公里,它是中、日、韩三国陆地领土环绕的一个半封闭的海域。

东海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

韩国和日本都提出以等距离原则为根据提出对东海大陆架进行划分,而我国坚持自然延伸原则和公平原则,双方(三方有极大分歧。

按日本的无理要求,日本与中国有16万平方公里、韩国与中国有18万平方公里的争议地区。

这其中以我国与日本的争端最为激烈,日本故意忽视冲绳海沟单方面宣称与我国是共大陆架国家,妄图争夺我大陆架。

浅谈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政策

浅谈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政策

浅议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摘要:历史不止一次的用事实向我们证明了“海洋兴则国家盛、海洋衰则国家败”的道理。

事实证明,享有海洋权益并不等于控制了海洋,一个国家的海洋经济权益是需要一支强大的海军力量来加以捍卫的。

同时,对于如何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不能简单的认为单凭先进的科学和技术手段就能对海洋的资源来加以控制和利用,说到底,必须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力量来有效捍卫国家海洋权益和海洋经济资源的开发利用。

关键词:海洋权益争端中国资源经济策略一、我国的海洋权益现状在黄海,总面积38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中应划归中国管辖的有25万平方公里,可是在海域划界问题上,韩国主张等距线为界。

如果按此划分,他们可以多划18万平方公里,中国与朝鲜和韩国存在着18万平方公里的争议海区。

在东海,中国固有领土钓鱼列岛被日本非法占领,东海大陆架是中国的自然延伸,因此面积77万平方公里的海区中应归我管辖的为54万平方公里,但是日本却提出中日两国是共架国,要求按中间线划分海域。

按日本的无理要求,日本与中国有16万平方公里、韩国与中国有18万平方公里的争议地区。

此外,我在东海作业的渔船、海洋科学考察船经常遭到日本海上自卫队和海保厅的舰机骚扰、跟踪和监视,严重影响了我船的正常作业。

在南海,海洋权益受到侵犯更加严重。

一是岛屿被侵占。

二是海洋资源被掠夺。

此外,中国自1999年开始,每年宣布南海实行夏季休渔期。

但受到越南、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的严重挑战,越、菲两国不但说中国“无权宣布休渔”,而且我休他不休,乘我渔民不出海之机大肆捕捞。

二、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一)、政治利益。

海洋权利属于国家主权的范畴,是国家领土向海洋延伸而形成的一些权利。

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由领海基线向外不超过12 海里范围的海域为该国领海,领海的主权地位与领土同等并且“此项主权及于领海的上空及其海床和底土”。

专属经济区是主权地位稍低于领海的国家管辖海域,它指的是由领海基线向外不超过200海里但不包括领海的海域。

新形势下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

新形势下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

新形势下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我国是传统的陆权国家,海洋意识淡薄,对海洋问题长期缺乏应有的重视,加之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的海上形势日趋严峻、复杂,其中尤以我国与周边海上邻国的权益争端为甚。

近年来,我国面临着政府声明不奏效、外交谈判谈不拢、军事打击打不得的尴尬局面。

本文分析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挑战,提出新形势下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对策建议。

一、我国海洋权益形势面临的严峻挑战(一)海上岛礁被侵占,领土主权难以实现我国岛礁被侵占的情形严重,领土主权受到持续性的损害。

其中尤其以东海的钓鱼岛和南沙群岛的岛礁主权归属争议和管辖海域的矛盾为焦点,频繁引发渔业纠纷及海上冲突,成为影响我国国家安全的潜在威胁。

更为严重的是,我国对被占岛礁的主权大有随着时间的拖延而丧失的危险。

作为中日之间悬而未决的领土争端,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重要性在于其战略位置和军事、资源价值,对台湾问题的影响,所享有海域的管辖权及其在划界中的地位和效力。

控制在日本人手中的钓鱼岛,犹如插入我国腹地一把尖刀,对我国的海上安全构成重大威胁。

2010年以来中日间围绕钓鱼岛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如钓鱼岛海域撞船事件等一度使两国关系跌入低谷,也使日本加紧了对钓鱼岛从“实际控制”上升到“法理控制”的脚步,对钓鱼岛最终的归属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2012年以来,日本政府与极右翼分子公然挑衅我国对钓鱼岛的主权。

包括1月3日日本冲绳县石垣市的4位议员的强行登岛;3月2日日本内阁综合海洋政策本部公开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划归入日本39个无人岛之列;4月16日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发起的自导自演的“购岛”闹剧,使国际舆论更加聚焦我国海洋权益争端的形势及走向。

南海的岛礁归属争端以南沙群岛最为严峻和复杂。

从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文莱等国不仅侵占和分割我国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及海域,还大规模开采其中的资源,在南沙群岛形成了6国7方的对峙局面。

这些国家从宣示主权,到抢占岛礁、瓜分海域、掠夺资源,再到法律支撑、设立行政机构、军事保障、甚至借助外力,以达到其占领--占有--经营的目的。

我国海权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我国海权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我国海权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人马汉提出了著名的“海权论”,所谓“海权“指“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

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同时国际军事格局深刻变化。

如何在新时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顺利崛起成为每一个青年不可逃避的责任。

而作为国家利益的突出组成部分——海洋权益更需要我们去捍卫,去保护。

从物质形态上来说,海权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在海洋上的综合实力。

以此看,海权不仅标志着一个国家利用海洋和控制海洋的总体能力,同时也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否成为一个伟大民族。

因此在面临海权问题时我们一定要慎重,一定要将这个问题摆在国家的战略高度。

从历史来看,当年英国在与法国的百年战争中正是通过其强劲的海上综合实力最终打败了后者,从而开启了其百年海上霸主的地位,而当今的美国也莫不如此。

对比而言,中国自古东临太平洋,北接荒无人烟的西伯利亚,西北是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为喜马拉雅山,在如此封闭的环境中,养成了国人含蓄内敛的农耕性格,对海权不甚重视。

新时期,党中央高瞻远瞩,从战略层面意识到海权之重要,中国之海权问题才有所改善。

当前,中国强调利用国际战略机遇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不断强调“一定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海洋” ,从而为捕捉和利用机遇推进中国海权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海权问题在政治上的认可与重视必然实现中国海权的发展,中国海权得到发展,其国际政治地位、政治安全也必然得到提高。

所以,我们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起来,统一认识,团结一致,为中国海权之争提供基础。

我国当前海权现状:目前我国海权主要面临两个挑战:东海争端的悬而未决,钓鱼岛主权的严重受损;南海局势的暗潮涌动,各方势力暗自角逐。

总体而言形,势不容乐观。

而区域内外势力的交错使形势更加扑朔迷离。

先关注东海问题,海洋的地缘战略就决定了一个海权国家的政治力量,中国要保持在东亚地区的领导地位就必须捍卫自己的海权。

当前中国海权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当前中国海权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一个国家的全球性地位,都是随着这个国家海权的兴衰而变化的。

一个国家对海权控制的如何,在一定程度上也就真实体现了这个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目前我国所面临的国家海洋安全问题主要有:岛屿主权的、海域化分和海洋权益的维护。

第一,中国与周边国家海上划界问题复杂多变。

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可划归我国管辖的海域有近300 万平方公里。

这300 万平方公里的宽广海域为我国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海洋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由于国家之间利益的不同或由于对国际法的解释和适用的不同也会经常发生冲突,特别是开发大陆架自然资源巨大经济利益的诱惑更使海域划界问题变得复杂。

除了渤海是我国内海外,其它海域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都与相邻、相向的周边国家存在着海域划界矛盾,同时与一些国家还存在着岛屿主权的争端。

我国政府的一贯主张是在尊重“历史性水域”的基础上,根据新出台的国际海洋法公约,对存在争议的海域进行合理、公正、公平的适当调整,以此来解决同周边国家在海洋划界问题上出现的争端,进而维护新海洋法所赋予我国的海洋权益,并最终保持亚太周边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第二,中国海洋国土屡遭侵犯,中国海防面临着周边海上力量的威胁。

中国周边强大海上军事力量的存在及其军备竞赛,一方面增加了相关国家的危机感,并增大了相关国家爆发海上冲突的可能性,对地区整体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另一方面对中国东部沿海一带的弧形区域形成了战略挤压,从而直接威胁到中国的海防安全。

依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相关规定,我国拥有领海海域38 万平方公里,可划归我国管辖的海域有近300 万平方公里,在这片海域中,这些岛屿分布广泛、相互毗邻,形成了近50 多个列岛、群岛,是天然的海上屏障,对我国国防和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近几年以来,在我国海域内出现了岛礁被他国侵占、海域被分割、所属海域内海洋资源被掠夺等等极其严重的形势,而这种局势在我国南海诸岛和钓鱼岛的争端中表现的最为激烈。

现在世界范围中有很多中国军事威胁论,“强大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会转化为国防实力”,现在所有人都在享受现实的“中国股”飞涨的利益,没有强大的海防,中国日益卷入世界的巨大的海洋利益就不会有实质性的保障,中国国内经济就会因资源进口和利润回流中断而发生危机,并由此阻碍中国的迅速崛起。

试析我国海洋权益的保护之对策(2)

试析我国海洋权益的保护之对策(2)

试析我国海洋权益的保护之对策(2)试析我国海洋权益的保护之对策三、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对策与建议(一)把开发海洋写入海洋基本法和经济发展五年规划,为海洋权益的维护提供法律和政策的保障作为海洋大国的中国,对近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拥有管辖权,这大约相当于我国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

尽管我国有如此巨大的海洋,但是我国没有海洋基本法,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法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均有海洋基本法,其对海洋权益的保护方面明显好于我国。

由于我国没有海洋基本法,这就导致我国的海洋立法工作举步维艰,海洋权益的维护也是难上加难。

由此笔者建议,首先,我国应该把开发海洋、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写入宪法之中,为我国的海洋法立法工作提供宪法依据;其次,应该效仿我国成熟的五年经济规划编制海洋发展五年规划,编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之中,为海洋权益的维护的具体操作指明方向。

(二)开展海洋国土资源的调查,为海洋开发提供依据笔者建议,国家海洋局和国土资源部等部门应该加快我国有管辖权海区内无人海岛和海区其他资源的科学调查,这在一方面可以宣示我国的主权,另一方面可以摸清我国海区的资源状况,为我国的海洋科学开发与管理提供依据。

(三)建立独立的海洋执法管理队伍,改变多头执法的局面目前,我国的海洋执法队伍较多,职责交叉,办事效率低下,不利于我国海洋权益的维护。

为此笔者建议,应该建立一支能够全面的履行各种海洋执法职能,加强我国的海洋权益的保护,维护海洋开发和利用及相关涉海活动的正常秩序,全面落实国家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海洋强国发展战略综合性的海洋执法队伍。

其主要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维护海洋权益、保护国家海洋资源;第二,维护海上治安秩序及渔业开发秩序;第三,承担非战时海防及开展与他国的海洋执法交流与合作;第四,海上救助。

(四)加强公众的海洋法教育,提高公众海洋意识海洋意识是加强海洋管理的前提和原动力。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海洋意识淡薄的国家对海洋权益缺乏敏感性,也不可能有前瞻性和预见性。

海洋保护与海洋权益维护海洋生态平衡的挑战

海洋保护与海洋权益维护海洋生态平衡的挑战

海洋保护与海洋权益维护海洋生态平衡的挑战海洋作为地球的蓝色长城,不仅拥有广阔的海域,还孕育着无数生物,维持着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发展,海洋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海洋保护与海洋权益维护已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本文将探讨海洋保护与海洋权益维护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对海洋生态的威胁与挑战1. 过度捕捞过度捕捞是当前海洋生态系统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人类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大规模捕捞导致了许多鱼类、海洋哺乳动物和海洋鸟类的灭绝,破坏了海洋食物链的平衡,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污染与海洋废弃物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大量的废水、废气、废弃物被排放到海洋中,造成水体污染,威胁到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

同时,海洋中的塑料垃圾和其他废弃物,如海洋漂浮物和渔具,不仅对海洋生物造成伤害,还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3.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海洋中的温度升高、酸化加剧以及海平面上升等问题,导致了珊瑚礁的大规模死亡、海洋生物种群变化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这些变化也对人类的生活和经济造成了严重威胁。

二、海洋保护与海洋权益维护的重要性海洋保护与海洋权益维护是维护海洋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海洋生态的破坏不仅会对海洋生物造成巨大伤害,还会对人类社会带来严重后果。

海洋中的资源是人类的重要财富,保护海洋意味着保护自己的利益。

保护海洋生态还能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海洋中的各类资源,如鱼类、石油、天然气等,是人类发展的重要支撑。

如果不加以保护和合理利用,这些资源将面临枯竭甚至灭绝,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应对措施1.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于海洋保护与海洋权益维护至关重要。

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共同制定适用于全球范围的海洋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确保其得以有效执行。

2. 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加大对海洋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投入,不断提高对海洋环境的监测、预警和治理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历史不止一次的用事实向我们证明了“海洋兴则国家盛、海洋衰则国家败”的道理。

事实证明,享有海洋权益并不等于控制了海洋,一个国家的海洋经济权益是需要一支强大的海军力量来加以捍卫的。

同时,对于如何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不能简单的认为单凭先进的科学和技术手段就能对海洋的资源来加以控制和利用,说到底,必须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力量来有效捍卫国家海洋权益和海洋经济资源的开发利用。

美国著名的军事理论家A.T.马汉曾指出:“自有史以来,海权都是统治世界的决定性因素,任何国家要称霸世界,并在国内达到最大限度的繁荣与安全,控制海权为首要之务。

”世界近现代史更是用史实说明了“海洋兴则国家盛、海洋衰则国家败”的这样一个道理。

这也是人类历史上围绕海权发生过大小无数次战争的原因。

就当今世界而言,虽然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主题,但是竞争与争端也仍然存在,特别是陆地资源的枯竭,21世纪将是海洋的世纪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于是,海洋就成为了国家间领土的控制和资源争夺的“热点”地带。

作为拥有300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的我国,在海洋权益纷争不断、海洋资源被严重掠夺的情况下,应该如何主动应对,才能确保海洋国土的安全?这将是影响国家未来发展的重大课题。

一、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主要问题纵观历史,可以说,一个国家的全球性地位,都是随着这个国家海权的兴衰而变化的。

一个国家对海权控制的如何,在一定程度上也就真实体现了这个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目前我国所面临的国家海洋安全问题主要有:岛屿主权的、海域化解和海洋权益的维护。

第一:由岛屿主权的归属问题而产生的争端在海域划界和海洋权益的问题上,如果没有涉及到实际的军事占领和开发,其争端也就多表现为口头或书面上的争执。

同海域划界和海洋权益问题相比,岛屿主权的归属则是最敏感,同时也是最容易引发局部冲突的问题,因为解决海域划界和海洋权益争端的最终结果是随着岛屿归属的最终确定解决的。

中国的海岸线长达18000多公里,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就有6500多个,其中,近大陆岛屿占90%,依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相关规定,我国拥有领海海域38万平方公里,可划归我国管辖的海域有近300万平方公里,在这片海域中,这些岛屿分布广泛、相互毗邻,形成了近50多个列岛、群岛,是天然的海上屏障,对我国国防和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近几年以来,在我国海域内出现了岛礁被他国侵占、海域被分割、所属海域内海洋资源被掠夺等等极其严重的形势,而这种局势在我国南海诸岛和钓鱼岛的争端中表现的最为激烈。

以南海诸岛为例,南海诸岛地区分布着东沙群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和中沙群岛等众多岛礁,而且自古以来就是属于中国的“历史性水域”。

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只有极少数的个别国家对南沙群岛提出过非法的主权要求,但最终都没有得逞,随着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南海的石油天然气资源被源源不断的勘测出来,其周边的一些国家纷纷抢占南海诸岛岛礁,对其进行军事占领,其最终目的就是想获取南海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

目前,除西沙群岛有我国海军驻守、东沙群岛由台湾军队驻守、中沙群岛位于水面以下之外,南沙群岛有近40多个岛礁被他国非法侵占,仅越南就侵占了29个岛屿。

第二,由海洋资源而引发的争端南海海域除了拥有种类众多的鱼类资源以外,还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南海海域面积宽广,其海底盆地面积大,沉积厚,具有多层产油等特点,是亚洲大陆架上的最大的储油区之一,同时还是与波斯湾、墨西哥湾、北海齐名的世界四大海洋油气区。

目前南海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230~300亿吨,天然气储量为8~10万亿立方米。

以我国2008年共消耗石油3.65亿吨的速度计算的话,南海已探明的石油资源足可以保障我国近60 年内的全部石油消耗[2]。

近年来,在当今世界能源危机的形势下,南海海域周边的国家与数十家域外大国的石油公司以“共同开发”的名义联合打井1000多口,年产石油千万吨,天然气数百万立方米。

仅越南在1981—2002年就从南沙海域的油田中开采了近1亿吨的石油,价值485亿美元。

如今,越南每天在南沙开采出的石油为4.8万吨,天然气5.4亿立方米,从南海掠夺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出口收入竟然占到了越南全国国民生产总值的1/4!第三,由海洋划界引发的争端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可划归我国管辖的海域有近300万平方公里。

这300 万平方公里的宽广海域为我国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海洋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但现实是,随着新的国际海洋法公约的产生,南海周边国家都先后发表了单方面的声明,宣布了所谓自己所“拥有”的海洋专属经济区面积以及海底大陆架区域的面积。

这样一来,就使得原本应属于我国管辖的海域,却存在着同周边国家的海洋划界争端。

对此,我国政府的一贯主张是在尊重“历史性水域”的基础上,根据新出台的国际海洋法公约,对存在争议的海域进行合理、公正、公平的适当调整,以此来解决同周边国家在海洋划界问题上出现的争端,进而维护新海洋法所赋予我国的海洋权益,并最终保持亚太周边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二、我国的国家安全众多利益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离不开海洋首先,我国的和平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离不开海洋。

我国东临太平洋,其海岸线长达18000多公里。

而在这漫长的海岸线上,防御敌对势力从海上入侵并营造地区海上安全环境、保障海洋运输通道的畅通和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都必须要依靠强大的海权力量。

其次,我国海上领土的主权完整和海洋有着直接的关系。

到目前为止,海洋的大部分是世界各国所公有的,只有沿的一些部分被沿海国家以领海和专属经济区以及大陆架的形式划定为其独有的领土管辖区域。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相关规定,中国所管辖的海洋面积相当于中国陆地领土面积的1/3,约为300万平方公里,而这1/3的“海洋领土”将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的生存、安全和发展。

最后,保证我国“和平统一”最终实现的条件离不开海洋。

台湾是我国固有领土,其主权的归属问题必须明确,决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将台湾从祖国的版图中分裂出去。

台湾问题是近代以来国家落后衰败和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产物,同时也是由于中国内战的爆发而引发的一个仍未解决的历史遗留。

关于台湾问题的产生和之所以久拖不决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我国缺乏强大的海权以及强大的海军力量。

解决台湾统一的问题,我国承诺不放弃使用武力,但是实施“和平统一”的既定方针,则更加符合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但是如果没有强大的海权力量作为“和平统一”的坚实基础和后盾,那么,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也就无从谈起。

三、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一)、政治利益。

海洋权利属于国家主权的范畴,是国家领土向海洋延伸而形成的一些权利。

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由领海基线向外不超过12 海里范围的海域为该国领海,领海的主权地位与领土同等并且“此项主权及于领海的上空及其海床和底土”。

专属经济区是主权地位稍低于领海的国家管辖海域,它指的是由领海基线向外不超过200海里但不包括领海的海域。

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内享有勘探和开发、养护和管理海床上覆水域和海床及其底土的自然资源为目的的主权权利。

宣示有关海域主权的归属,既能在国际论坛上拥有更多的发言权,为以后的经济活动、军事活动开道,又是应对国内民族主义呼声、平息国内矛盾的捷径,任何一国政府在涉及到国家主权问题时都是绝不敢掉以轻心的。

(二)、经济利益。

经济利益主要体现为海洋渔业资源和海底矿产资源,尤其是石油天然气资源。

上个世纪60 年代末,联合国牵头搞了一次从黄海到南海的科考活动,参加活动的一位美国科学家对东海和南海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惊叹不已,惊呼这一海域为“第二个海湾”。

此后,东海、南海的不少周边国家就陆续提出主权要求。

日本外务省曾露骨地表示,只有争得钓鱼岛的主权,日本才可能和中国划分东海大陆架大约2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并进而夺取东海丰富油气资源的一半。

一些东南亚国家甚至出兵抢占南沙群岛的岛屿。

现在,在本应由中国管辖的300 多万平方公里海域中,被掠夺最多的海洋资源就是石油和天然气。

目前,南沙海域已经有200多个油气田、超过1000 口油井被东南亚国家勘探和开发,每年开采的石油超过4000 万吨,其中马来西亚的开采量最多,而中国参与开采的却很少。

(三)、安全利益。

一个国家的安全利益是和发展利益统一的,也就是说国家的发展会遇到哪些安全上的威胁,国防力量就要去关注、减少乃至消除这些威胁。

对一个濒海国家来说,出海口和航道就是该国的发展基石,可谓得之则兴,失之则亡。

因此,除了能源因素外,钓鱼岛和南海诸岛在战略上的重要地位是日本和东南亚各国争夺它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南海诸岛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咽喉,扼守两洋海运要冲,是多条国际海运线和航空运输线的必经之地,也是扼守马六甲海峡、巴士海峡、巴林塘海峡等重要海上通道的关键。

谁控制了这条航道,就等于卡住了使用这条航道国家的脖子。

仅以重要战略物资石油为例,作为石油消费大国日本,其进口石油的90% 以上都要从这条航道经过。

对中国而言,其重要性更是自不待言,目前,我国经过马六甲海峡运送的石油数量约占石油进口总量的70% 以上,每天通过马六甲海峡的所有船只近60% 是中国船只。

所以,能否保护好自己在东海和南海的海洋权益,对周边各国来说都是事关国家安全利益的极大问题。

四、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对策(一)、完善我国的海洋立法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相继制定和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海洋法律法规,主要包括《海洋环境保护法》《海上交通安全法》《渔业法》《领海及毗连区法》《涉外海洋科学研究管理规定》《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等。

可以说,上述法律法规,覆盖了我国管辖的所有海域,使得《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赋予沿海国在其管辖海域的各项基本权利在我国国内立法中都得到了具体体现。

但目前在我国现行的海洋立法中,海洋区域的军事利用、海洋军事行动等方面的内容仍是空白。

这些空白让外国军用舰机在我国控制海域的非法军事行动变得肆无忌惮。

因此,与海洋联系最为密切的海军,应该积极推动与平时海上军事行动有关的海洋立法。

(二)、加大科技和资金的投入海洋的开发和建设也需要加大科技和资金的投入。

目前,我国海洋调查工作还远不能完全满足我国管辖海域海洋资源开发和申请外大陆架的要求。

我国东海的地质、底质情况至今不清楚,以目前的进展,我国在未来30年内对东海的考察才能达到日本的水平。

所以,在当前背景下,我国应加大科技和资金的投入,由相关部门抓紧进行全面的海洋调查,掌握全面的海洋学资料,为进行海洋划界在外交谈判或利用法律手段解决争端时提供最重要的科学依据和证据。

(三)、加强我国海上执法力量建设首先,要加强海军建设。

现代高科技战争的形态是非接触、非对称的,在1000公里乃至2000公里之外就能发起精确打击,因此,战场纵深比过去有了数量级的放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