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数学(文)试题及答案(广东卷)
2010广东高考数学试题及答案

2010广东高考数学试题及答案2010年广东高考数学试题及答案【试题部分】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 下列哪个数是无理数?A. 0.33333…(3无限循环)B. πC. √2D. 0.52. 已知函数f(x)=2x-3,求f(5)的值。
3. 已知集合A={1, 2, 3},B={2, 3, 4},求A∪B。
4. 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为3,公差为2,求第10项的值。
5. 已知直线y=3x+2与x轴的交点坐标。
6. 已知抛物线方程为y=x^2-4x+4,求其顶点坐标。
7. 已知向量a=(3, 4),b=(-1, 2),求向量a与b的点积。
8. 已知圆的方程为(x-2)^2+(y-3)^2=25,求圆心坐标和半径。
9. 已知正弦函数y=sin(x)的周期。
10. 已知复数z=2+3i,求其共轭复数。
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1. 求二次方程x^2-4x+3=0的根。
12. 求等比数列1, 3, 9, …的第5项。
13. 已知正方体的边长为a,求其对角线的长度。
14. 已知函数y=x^3-2x^2+x,求其导数。
15. 已知椭圆的长半轴为a,短半轴为b,求其焦点到中心的距离。
三、解答题(共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16. 解不等式:|x-2|+|x-3|≤4。
17. 已知三角形ABC,AB=5,AC=7,BC=6,求角A的余弦值。
18. 已知函数f(x)=x^3-6x^2+11x-6,求其极值点。
19. 已知矩阵A=\[\begin{array}{cc} 4 & 1 \\ 1 & 3\end{array}\],求矩阵A的特征值。
20. 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2, 3),B(-1, -2),求直线AB的斜率和方程。
【答案部分】一、选择题答案1. C2. 73. {1, 2, 3, 4}4. 235. (-2/3, 0)6. (2, 0)7. 68. 圆心(2, 3),半径59. 2π10. 2-3i二、填空题答案11. x1=1,x2=312. 24313. a√214. 3x^2-4x+115. √(a^2-b^2)三、解答题答案16. 解:由绝对值不等式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x的取值范围为[1, 4]。
2010年江西高考数学(文)试题及答案

AB = AA1 = 1 , BC = 2 ,则 A , B 两点间 的球面距离
为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74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 (本小题满分 12 分) 设函数 f ( x ) = 6 x3 + 3 ( a + 2 ) x 2 + 2ax . (1)若 f ( x ) 的两个极值点为 x1 , x2 ,且 x1 x2 = 1 ,求实数 a 的值; (2)是否存在实数 a ,使得 f ( x ) 是 ( −∞, +∞ ) 上的单调函数?若存在,求出 a 的值;若不 存在,说明理由. 18. (本小题满分 12 分) 某迷宫有三个通道, 进入迷宫的每个人都要经过一扇智能门. 首次到达此门, 系统会随机 (即 等可能)为你打开一个通道.若是 1 号通道,则需要 1 小时走出迷宫;若是 2 号、3 号通道, 则分别需要 2 小时、3 小时返回智能门.再次到达智能门时,系统会随 机打开一个你未到过 . . . 的通道,直至走出迷宫为止. (1)求走出迷宫时恰好用了 l 小时的概率; (2)求走出迷宫的时间超过 3 小时的概率. 19. (本小题满分 12 分)
⎡π π ⎤ , ,求 f ( x ) 的取值范围. ⎣12 2 ⎥ ⎦
20. (本小题满分 12 分) 如图, ∆BCD 与 ∆MCD 都是 边长为 2 的正三角形, 平面 MCD ⊥ 平 面 BCD , AB ⊥ 平面 BCD , AB = 2 3 . (1)求直线 AM 与平面 BCD 所成角的大小; (2)求平面 ACM 与平面 BCD 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 21. (本小题满分 12 分) 如图,已知抛物线 C1 : x 2 + by = b 2 经过椭圆 C 2 : (1)求椭圆 C 2 的离心率; (2)设点 Q ( 3, b ) ,又 M , N 为 C1 与 C2 不在 y 轴上的两个交点,若 ∆QMN 的重心在抛 物线 C1 上,求 C1 和 C2 的方程.
2010广东高考数学试题及答案

2010广东高考数学试题及答案2010年广东高考数学试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 下列哪个选项是最小的正整数?A. 0B. 1C. 2D. -12. 函数f(x) = 2x^2 - 3x + 5在区间(-∞,+∞)上是:A. 增函数B. 减函数C. 单调递增D. 单调递减3. 不等式|x - 1| + |x - 2| > 3的解集是:A. (-∞, 0)B. (0, 3)C. (-∞, 1) ∪ (2, +∞)D. (-∞, 1) ∪ (3, +∞)4. 已知三角形ABC中,∠BAC = 90°,若sinA = 0.6,则cosB的值为:A. 0.8B. 0.6C. 0.4D. 0.25. 以下哪个数是无理数?A. 根号2B. πC. 1/3D. 0.333...6. 已知等差数列{an}的首项a1 = 3,公差d = 2,那么a5的值为:A. 9B. 11C. 13D. 157. 以下哪个选项是复数z = 2 + 3i的共轭复数?A. 2 - 3iB. 3 - 2iC. -2 + 3iD. -3 + 2i8. 以下哪个选项是双曲线x^2/a^2 - y^2/b^2 = 1的焦点到中心的距离?A. aB. bC. √(a^2 + b^2)D. √(a^2 - b^2)9. 以下哪个选项是方程x^3 - 6x^2 + 11x - 6 = 0的一个根?A. 1B. 2C. 3D. 410. 以下哪个选项是曲线y = x^2在点(1,1)处的切线斜率?A. 0B. 1C. 2D. 311. 以下哪个选项是函数y = ln(x)的值域?A. (-∞, 0)B. (-∞, +∞)C. [0, +∞)D. [1, +∞)12. 以下哪个选项是定积分∫₀^(π/2) sin(x) dx的结果?A. 1B. π/2C. πD. 2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4分)13. 已知函数f(x) = x^3 - 3x^2 + 2,求f(x)的导数f'(x) =______。
2000-2010年高考文科数学试卷

第1/52页2000年高考江西、天津卷数 学(文史类)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第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设集合A={}110|-≤≤-∈x Z x x 且,B={}5|||≤∈x Z x x 且,则A ∪B 中的元素个数是(A )11 (B )11 (C )16 (D )15 (2)设a 、b 、c 是任意的非零平面向量,且相互不共线,则 ①()()0=⋅-⋅b a c c b a ; ②ba b a -<-③()()b a c a c b ⋅-⋅不与c 垂直 ④()()22492323bab a b a ==-⋅+中,是真命题的有(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3)一个长方体共一项点的三个面的面积分别是2,3,6,这个长方体 对角线的长是(A )23 (B )32 (C )6 (D )6 (4)已知βαsin sin >,那么下列命题成立的是 (A )若α、β是第一象限角,则βαcos cos > (B )若α、β是第二象限角,则βαtg tg > (C )若α、β是第三象限角,则βαcos cos > (D )若α、β是第四象限角,则βαtg tg > (5)函数x x y cos -=的部分图象是(6)《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公民全月工资、薪金所得不超过 800元的部分不必纳税,超过800元的部分为全月应纳税所得额此项税 款按下表分段累进计算: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不超过500元的部分5% 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10% 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15% … …某人一月份应交纳此项税款26.78元,则他的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介于 800~900元 (B )900~1200元(C )1200~1500元 (D )1500~2800元(7)若1>>b a ,P=b a lg lg ⋅,Q=()b a lg lg 21+,R=⎪⎭⎫ ⎝⎛+2lg b a ,则 (A )R <P <Q (B )P <Q <R(C )Q <P <R (D )P <R <Q(8)已知两条直线x y l =:1,0:2=-y ax l ,其中a 为实数当这两条直线的夹角在⎪⎭⎫ ⎝⎛12 , 0π内变动时,a 的取值范围是(A )()1 , 0 (B )⎪⎪⎭⎫⎝⎛3 , 33 (C )⎪⎪⎭⎫ ⎝⎛1 , 33∪()3 , 1 (D )()3 , 1(9)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正方形,这个圆柱的全面积与侧面积的比 是(A )ππ221+ (B )ππ441+ (C )ππ21+ (D )ππ241+(10)过原点的直线与圆03422=+++x y x 相切,若切点在第三象限,则该直 线的方程是(A )x y 3= (B )x y 3-= (C )x 33 (D )x33-(11)过抛物线()02>=a ax y 的焦点F 作一条直线交抛物线于P 、Q 两点,若线 段PF 与FQ 的长分别是p 、q ,则q p 11+等于 (A )a 2 (B )a 21 (C )a 4 (D )a 4(12)二项式()50332x+的展开式中系数为有理数的项共有(A )6项 (B )7项 (C )8项 (D )9项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 线上(13)从含有500个个体的总体中一次性地抽取25个个体,假定其中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相等,那么总体中的每个个体被抽取的概率等于________(14)椭圆14922=+y x 的焦点为1F 、2F ,点P 为其上的动点,当21PF F ∠为钝角时,点P 横坐标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15)设{}n a 是首项为1的正项数列,且()011221=+-+++n n n n a na na a n (n =1,2, 3,…),则它的通项公式是n a =________(16)如图,E 、F 分别为正方体的面11A ADD 、面11B BCC 的中心,则四边形E BFD 1在该正方体的面上的射影可能是_______(要求:把可能的图的 序号都填上)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 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0分)甲、乙二人参加普法知识竞答,共有10个不同的题目,其中选择题6个,判断题4个甲、乙二人依次各抽一题(I )甲抽到选择题、乙抽到判断题的概率是多少? (II )甲、乙二人中至少有一人抽到选择题的概率是多少?(18甲)(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直三棱柱ABC-111C B A ,底面ΔABC 中,CA=CB=1,BCA=90,棱1AA =2,M 、N 分别是11B A 、A A 1的中点(I )求BN 的长;(II )求1cos BA <,1CB >的值; (III )求证M C B A 11⊥(18乙)(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已知平行六面体ABCD-1111D C B A 的底面ABCD 是菱形,且CB C 1∠= BCD CD C ∠=∠=1(I )证明:C C 1⊥BD ;(II )当1CC CD的值为多少时,能使⊥C A 1平面BD C 1?请给出证明(19)(本小题满分12分)设{}n a 为等差数列,n S 为数列{}n a 的前n 项和,已知77=S ,7515=S ,n T 为数列n S n的前n 项和,求n T(20)(本小题满分12分)设函数()ax x x f -+=12,其中0>a (I )解不等式()1≤x f ;(II )证明:当a 1≥时,函数()x f 在区间[)+∞,0上是单调函数 (21)(本小题满分12分)用总长14.8m 的钢条制成一个长方体容器的框架,如果所制做容器的底面的一边比另一边长0.5m ,那么高为多少时容器的容积最大?并求出它的最大容积 (22)(本小题满分14分)如图,已知梯形ABCD 中CDAB 2=,点E 分有向线段AC 所成的比为118,双曲线过C 、D 、E 三点,且以A 、B 为焦点求双曲线的离心率2000年高考数学试题(广东卷)第I 卷(选择题 60分)参考公式: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公式()()[]βαβαβα-++=sin sin 21cos sin ()()[]βαβαβα--+=sin sin 21sin cos()()[]βαβαβα-++=cos cos 21cos cos()()[]βαβαβα--+-=cos cos 21sin sin正棱台、圆台的侧面积公式()l c c S +'=21台侧 其中c '、c 分别表示上、下底面周长,l 表示斜高或母线长 台体的体积公式()h S S S S V +'+'=31台体 其中S '、S 分别表示上、下底面积,h 表示高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第每小题5分,共60分。
2010年高考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10年高考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10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希望大家都能考出理想的成绩,学习网XuexiFangfa高考频道将及时发布全国各地2010高考试题及答案,同时还提供了试题估分和志愿填报辅导等内容,以便广大考生更好的填报志愿。
本站提供的2010年高考试题及答案是我们和网友共同收集的结果。
如果您有我们没有收集到的内容,欢迎广大网友第一时间提供给我们,以便让大家能尽快共享到最新的试题和答案。
由于时间匆忙,所提供内容难免有疏漏,欢迎您的指正。
2010年高考试题及答案word版:(蓝色字体为已发布试题及答案) 全国卷 1语文英语数学(文)数学(理)文综理综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试题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全国卷 2语文英语数学(文)数学(理)文综理综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试题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试题新课标全国卷语文英语数学(文)数学(理)文综理综试题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试题安徽卷语文英语数学(文)数学(理)文综理综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试题试题试题及答案试题北京卷语文英语数学(文)数学(理)文综理综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上海卷语文英语数学(文)数学(理)化学物理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文综政治生物历史地理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试题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辽宁卷语文英语数学(文)数学(理)文综理综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同陕。
2010年高考数学广东卷解析几何综合题的解法与变式

的坐标分别为 A ( 、 ,0 , :、 ,0 ,于是可得直线 A P 一 / ) (/ )
收 稿 日期 :2 1—1— 1 0 0 0 0
又点 px, 1 (。y) 在双曲线豢 一 =1 上,
作者简 介: 肖凌戆 (9 4 ) 16 一 ,男,湖南武 冈人 ,中学 高级教师 ,主要从事 高中数学教学研 究
与椭圆 ( 4个顶 点 除外 ) 的 位 置 关 系 求 参 数 h的 值 ,注 重 几 何 直
观 在 探 求 解 题 途 径 中 的作 用 ,突 出 坐 标 方 法 和 运 算 求 解 ,关 注
>、 A ( / l } / , 。 、 ,0 , 、 , ) , 一 ) A (/ 0,
解 法 2 同样 是 先 求 出直 线 A, P和 直 线 A p 的 点 斜 式 方 程 ,
直 线 AP和 直 线 A Q 的交 点坐 标 “ 而 不 求 ” 设 ,直 接 建 立 交 点 坐 标 与 点 P的 坐标 的关 系 式 ,最 后 由 点 P 的 坐标 间 的 关 系代 入 消
典 型失误有概念 理解偏 差、公式记 忆不 牢、题 意理 解不清 、分
类讨 论 不全 、运 算 求 解 差 错 . 解析 几何 的 复 习 中 ,要 强化 典 型 在
试 题 的题 案 分 析 。题 案 分 析 因 变式 而 精 彩 .
解 法 1 ( 关 点 法) 由题 设 知 相 :
I { >
1
,
9 51
已知双 曲线婺 一 =1 的左 、右顶点分别为 A ,A ,点 。 :
尸 ( Y) ( 。,p - 。 双 曲线 上 不 同 的两 个 动 点 . y) 是
即 X : ,y : I l
2010年高考数学试题及答案(全国卷文数3套)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文科)(全国新课标)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5分)(2010•全国新课标)已知集合A={x||x|≤2,x∈R},B={x|≤4,x∈Z},则A ∩B=()A.(0,2)B.[0,2]C.{0,2}D.{0,1,2} 2.(5分)(2010•全国新课标)平面向量,已知=(4,3),=(3,18),则夹角的余弦值等于()A.B.C.D.3.(5分)(2010•全国新课标)已知复数Z=,则|z|=()A.B.C.1D.24.(5分)(2010•全国新课标)曲线y=x3﹣2x+1在点(1,0)处的切线方程为()A.y=x﹣1B.y=﹣x+1C.y=2x﹣2D.y=﹣2x+2 5.(5分)(2010•全国新课标)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轴上的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经过点(4,2),则它的离心率为()A.B.C.D.6.(5分)(2010•全国新课标)如图,质点P在半径为2的圆周上逆时针运动,其初始位置为P0(,﹣),角速度为1,那么点P到x轴距离d关于时间t的函数图象大致为()A.B.C.D.7.(5分)(2010•全国新课标)设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2a、a、a,其顶点都在一个球面上,则该球的表面积为()A.3πa2B.6πa2C.12πa2D.24πa28.(5分)(2010•全国新课标)如果执行如图的框图,输入N=5,则输出的数等于()A.B.C.D.9.(5分)(2010•全国新课标)设偶函数f(x)满足f(x)=2x﹣4(x≥0),则{x|f(x﹣2)>0}=()A.{x|x<﹣2或x>4}B.{x|x<0或x>4}C.{x|x<0或x>6}D.{x|x<﹣2或x>2}10.(5分)(2010•全国新课标)若cosα=﹣,α是第三象限的角,则sin(α+)=()A.B.C.D.11.(5分)(2010•全国新课标)已知▱ABCD的三个顶点为A(﹣1,2),B(3,4),C(4,﹣2),点(x,y)在▱ABCD的内部,则z=2x﹣5y的取值范围是()A.(﹣14,16)B.(﹣14,20)C.(﹣12,18)D.(﹣12,20)12.(5分)(2010•全国新课标)已知函数,若a,b,c互不相等,且f(a)=f(b)=f(c),则abc的取值范围是()A.(1,10)B.(5,6)C.(10,12)D.(20,24)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13.(5分)(2010•全国新课标)圆心在原点上与直线x+y﹣2=0相切的圆的方程为.14.(5分)(2010•全国新课标)设函数y=f(x)为区间(0,1]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且恒有0≤f(x)≤1,可以用随机模拟方法计算由曲线y=f(x)及直线x=0,x =1,y=0所围成部分的面积S,先产生两组(每组N个),区间(0,1]上的均匀随机数x1,x2,…,x n和y1,y2,…,y n,由此得到N个点(x,y)(i﹣1,2…,N).再数出其中满足y1≤f(x)(i=1,2…,N)的点数N1,那么由随机模拟方法可得S的近似值为.15.(5分)(2010•全国新课标)一个几何体的正视图为一个三角形,则这个几何体可能是下列几何体中的(填入所有可能的几何体前的编号)①三棱锥②四棱锥③三棱柱④四棱柱⑤圆锥⑥圆柱.16.(5分)(2010•全国新课标)在△ABC中,D为BC边上一点,BC=3BD,AD=,∠ADB=135°.若AC=AB,则BD=.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10分)(2010•全国新课标)设等差数列{a n}满足a3=5,a10=﹣9.(Ⅰ)求{a n}的通项公式;(Ⅱ)求{a n}的前n项和S n及使得S n最大的序号n的值.18.(10分)(2010•全国新课标)如图,已知四棱锥P﹣ABCD的底面为等腰梯形,AB∥CD,AC⊥BD,垂足为H,PH是四棱锥的高.(Ⅰ)证明:平面PAC⊥平面PBD;(Ⅱ)若AB=,∠APB=∠ADB=60°,求四棱锥P﹣ABCD的体积.19.(10分)(2010•全国新课标)为调查某地区老年人是否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该地区调查了500位老年人,结果如表:男女性别是否需要志愿者需要4030不需要160270(1)估计该地区老年人中,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的比例;(2)能否有99%的把握认为该地区的老年人是否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与性别有关?(3)根据(2)的结论,能否提出更好的调查方法来估计该地区的老年人中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的老年人比例?说明理由.P(K2≥k)0.0500.0100.001 k 3.841 6.63510.828附:K2=.20.(10分)(2010•全国新课标)设F1,F2分别是椭圆E:x2+=1(0<b<1)的左、右焦点,过F1的直线l与E相交于A、B两点,且|AF2|,|AB|,|BF2|成等差数列.(Ⅰ)求|AB|;(Ⅱ)若直线l的斜率为1,求b 的值.21.(2010•全国新课标)设函数f(x)=x(e x﹣1)﹣ax2(Ⅰ)若a=,求f(x )的单调区间;(Ⅱ)若当x≥0时f(x)≥0,求a的取值范围.22.(10分)(2010•全国新课标)如图:已知圆上的弧,过C点的圆的切线与BA的延长线交于E点,证明:(Ⅰ)∠ACE=∠BCD.(Ⅱ)BC2=BE•CD.23.(10分)(2010•全国新课标)已知直线C1(t为参数),C2(θ为参数),(Ⅰ)当α=时,求C1与C2的交点坐标;(Ⅱ)过坐标原点O做C1的垂线,垂足为A,P为OA中点,当α变化时,求P点的轨迹的参数方程,并指出它是什么曲线.24.(10分)(2010•全国新课标)设函数f(x)=|2x﹣4|+1.(Ⅰ)画出函数y=f(x)的图象:(Ⅱ)若不等式f(x)≤ax的解集非空,求a的取值范围.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文科)(全国新课标)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5分)(2010•全国新课标)已知集合A={x||x|≤2,x∈R},B={x|≤4,x∈Z},则A ∩B=()A.(0,2)B.[0,2]C.{0,2}D.{0,1,2}【分析】由题意可得A={x|﹣2≤x≤2},B={0,1,2,3,4,5,6,7,8,9,10,11,12,13,14,15,16},从而可求【解答】解:∵A={x||x|≤2}={x|﹣2≤x≤2}B={x|≤4,x∈Z}={0,1,2,3,4,5,6,7,8,9,10,11,12,13,14,15,16}则A∩B={0,1,2}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集合的交集的求解,解题的关键是准确求解A,B,属于基础试题2.(5分)(2010•全国新课标)平面向量,已知=(4,3),=(3,18),则夹角的余弦值等于()A.B.C.D.【分析】先设出的坐标,根据a=(4,3),2a+b=(3,18),求出坐标,根据数量积的坐标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两个向量的夹角的余弦【解答】解:设=(x,y),∵a=(4,3),2a+b=(3,18),∴∴cosθ==,故选:C.【点评】本题是用数量积的变形公式求向量夹角的余弦值,数量积的主要应用:①求模长;②求夹角;③判垂直,实际上在数量积公式中可以做到知三求一.3.(5分)(2010•全国新课标)已知复数Z=,则|z|=()A.B.C.1D.2【分析】由复数的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化简可得Z=,由复数的模长公式可得答案.【解答】解:化简得Z===•=•=•=,故|z|==,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复数的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涉及复数的模长,属基础题.4.(5分)(2010•全国新课标)曲线y=x3﹣2x+1在点(1,0)处的切线方程为()A.y=x﹣1B.y=﹣x+1C.y=2x﹣2D.y=﹣2x+2【分析】欲求在点(1,0)处的切线方程,只须求出其斜率的值即可,故先利用导数求出在x=1处的导函数值,再结合导数的几何意义即可求出切线的斜率.从而问题解决.【解答】解:验证知,点(1,0)在曲线上∵y=x3﹣2x+1,y′=3x2﹣2,所以k=y′|x﹣1=1,得切线的斜率为1,所以k=1;所以曲线y=f(x)在点(1,0)处的切线方程为:y﹣0=1×(x﹣1),即y=x﹣1.故选:A.【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的斜率、导数的几何意义、利用导数研究曲线上某点切线方程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属于基础题.5.(5分)(2010•全国新课标)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轴上的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经过点(4,2),则它的离心率为()A.B.C.D.【分析】先求渐近线斜率,再用c2=a2+b2求离心率.【解答】解:∵渐近线的方程是y=±x,∴2=•4,=,a=2b,c==a,e==,即它的离心率为.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双曲线的几何性质.6.(5分)(2010•全国新课标)如图,质点P在半径为2的圆周上逆时针运动,其初始位置为P0(,﹣),角速度为1,那么点P到x轴距离d关于时间t的函数图象大致为()A.B.C.D.【分析】本题的求解可以利用排除法,根据某具体时刻点P的位置到到x轴距离来确定答案.【解答】解:通过分析可知当t=0时,点P到x轴距离d为,于是可以排除答案A,D,再根据当时,可知点P在x轴上此时点P到x轴距离d为0,排除答案B,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函数的图象,以及排除法的应用和数形结合的思想,属于基础题.7.(5分)(2010•全国新课标)设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2a、a、a,其顶点都在一个球面上,则该球的表面积为()A.3πa2B.6πa2C.12πa2D.24πa2【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球的体积和表面积公式,由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2a、a、a,其顶点都在一个球面上,则长方体的对角线即为球的直径,即球的半径R满足(2R)2=6a2,代入球的表面积公式,S=4πR2,即可得到答案.球【解答】解:根据题意球的半径R满足(2R)2=6a2,所以S=4πR2=6πa2.球故选:B.【点评】长方体的外接球直径等于长方体的对角线长.8.(5分)(2010•全国新课标)如果执行如图的框图,输入N=5,则输出的数等于()A.B.C.D.【分析】分析程序中各变量、各语句的作用,再根据流程图所示的顺序,可知:该程序的作用是累加并输出S=的值.【解答】解:分析程序中各变量、各语句的作用,再根据流程图所示的顺序,可知:该程序的作用是累加并输出S=的值.∵S==1﹣=故选:D.【点评】根据流程图(或伪代码)写程序的运行结果,是算法这一模块最重要的题型,其处理方法是::①分析流程图(或伪代码),从流程图(或伪代码)中即要分析出计算的类型,又要分析出参与计算的数据(如果参与运算的数据比较多,也可使用表格对数据进行分析管理)⇒②建立数学模型,根据第一步分析的结果,选择恰当的数学模型③解模.9.(5分)(2010•全国新课标)设偶函数f(x)满足f(x)=2x﹣4(x≥0),则{x|f(x﹣2)>0}=()A.{x|x<﹣2或x>4}B.{x|x<0或x>4}C.{x|x<0或x>6}D.{x|x<﹣2或x>2}【分析】由偶函数f(x)满足f(x)=2x﹣4(x≥0),可得f(x)=f(|x|)=2|x|﹣4,根据偶函数的性质将函数转化为绝对值函数,再求解不等式,可得答案.【解答】解:由偶函数f(x)满足f(x)=2x﹣4(x≥0),可得f(x)=f(|x|)=2|x|﹣4,则f(x﹣2)=f(|x﹣2|)=2|x﹣2|﹣4,要使f(|x﹣2|)>0,只需2|x﹣2|﹣4>0,|x﹣2|>2解得x>4,或x<0.应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偶函数性质、不等式的解法以及相应的运算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利用偶函数的性质将函数转化为绝对值函数,从而简化计算.10.(5分)(2010•全国新课标)若cosα=﹣,α是第三象限的角,则sin(α+)=()A.B.C.D.【分析】根据α的所在的象限以及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求得sinα的值,进而利用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函数求得答案.【解答】解:∵α是第三象限的角∴sinα=﹣=﹣,所以sin(α+)=sinαcos+cosαsin=﹣=﹣.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函数,以及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的应用.根据角所在的象限判断三角函数值的正负是做题过程中需要注意的.11.(5分)(2010•全国新课标)已知▱ABCD的三个顶点为A(﹣1,2),B(3,4),C(4,﹣2),点(x,y)在▱ABCD的内部,则z=2x﹣5y的取值范围是()A.(﹣14,16)B.(﹣14,20)C.(﹣12,18)D.(﹣12,20)【分析】根据点坐标与向量坐标之间的关系,利用向量相等求出顶点D的坐标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结合线性规划的知识平移直线求出目标函数的取值范围.【解答】解:由已知条件得⇒D(0,﹣4),由z=2x﹣5y得y=,平移直线当直线经过点B(3,4)时,﹣最大,即z取最小为﹣14;当直线经过点D(0,﹣4)时,﹣最小,即z取最大为20,又由于点(x,y)在四边形的内部,故z∈(﹣14,20).如图: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顶点之间的关系,用到向量坐标与点坐标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向量的工具作用,考查学生线性规划的理解和认识,考查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属于基本题型.12.(5分)(2010•全国新课标)已知函数,若a,b,c互不相等,且f(a)=f(b)=f(c),则abc的取值范围是()A.(1,10)B.(5,6)C.(10,12)D.(20,24)【分析】画出函数的图象,根据f(a)=f(b)=f(c),不妨a<b<c,求出abc的范围即可.【解答】解:作出函数f(x)的图象如图,不妨设a<b<c,则ab=1,则abc=c∈(10,12).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分段函数、对数的运算性质以及利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13.(5分)(2010•全国新课标)圆心在原点上与直线x+y﹣2=0相切的圆的方程为x2+y2=2.【分析】可求圆的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就是半径,写出圆的方程.【解答】解:圆心到直线的距离:r=,所求圆的方程为x2+y2=2.故答案为:x2+y2=2【点评】本题考查圆的标准方程,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基础题.14.(5分)(2010•全国新课标)设函数y=f(x)为区间(0,1]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且恒有0≤f(x)≤1,可以用随机模拟方法计算由曲线y=f(x)及直线x=0,x =1,y=0所围成部分的面积S,先产生两组(每组N个),区间(0,1]上的均匀随机数x1,x2,…,x n和y1,y2,…,y n,由此得到N个点(x,y)(i﹣1,2…,N).再数出其中满足y1≤f(x)(i=1,2…,N)的点数N1,那么由随机模拟方法可得S的近似值为.【分析】由题意知本题是求∫01f(x)dx,而它的几何意义是函数f(x)(其中0≤f(x)≤1)的图象与x轴、直线x=0和直线x=1所围成图形的面积,积分得到结果.【解答】解:方法一:∵∫01f(x)dx的几何意义是函数f(x)(其中0≤f(x)≤1)的图象与x轴、直线x=0和直线x=1所围成图形的面积,∴根据几何概型易知∫01f(x)dx≈.方法二:这种随机模拟的方法是在[0,1]内生成了N个点,而满足几条曲线围成的区域内的点是N1个,所以根据比例关系=,而正方形的面积为1,所以随机模拟方法得到的面积为.故答案为:.【点评】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是我们学习的两大概型,古典概型要求能够列举出所有事件和发生事件的个数,而不能列举的就是几何概型,几何概型的概率的值是通过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比值得到.15.(5分)(2010•全国新课标)一个几何体的正视图为一个三角形,则这个几何体可能是下列几何体中的①②③⑤(填入所有可能的几何体前的编号)①三棱锥②四棱锥③三棱柱④四棱柱⑤圆锥⑥圆柱.【分析】一个几何体的正视图为一个三角形,由三视图的正视图的作法判断选项.【解答】解:一个几何体的正视图为一个三角形,显然①②⑤正确;③是三棱柱放倒时也正确;④⑥不论怎样放置正视图都不会是三角形;故答案为:①②③⑤【点评】本题考查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考查空间想象能力,是基础题.16.(5分)(2010•全国新课标)在△ABC中,D为BC边上一点,BC=3BD,AD=,∠ADB=135°.若AC=AB,则BD=2+.【分析】先利用余弦定理可分别表示出AB,AC,把已知条件代入整理,根据BC=3BD 推断出CD=2BD,进而整理AC2=CD2+2﹣2CD得AC2=4BD2+2﹣4BD把AC=AB,代入整理,最后联立方程消去AB求得BD的方程求得BD.【解答】用余弦定理求得AB2=BD2+AD2﹣2AD•BD cos135°AC2=CD2+AD2﹣2AD•CD cos45°即AB2=BD2+2+2BD①AC2=CD2+2﹣2CD②又BC=3BD所以CD=2BD所以由(2)得AC2=4BD2+2﹣4BD(3)因为AC=AB所以由(3)得2AB2=4BD2+2﹣4BD(4)(4)﹣2(1)BD2﹣4BD﹣1=0求得BD=2+故答案为: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余弦定理的应用.考查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基本的推理能力.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10分)(2010•全国新课标)设等差数列{a n}满足a3=5,a10=﹣9.(Ⅰ)求{a n}的通项公式;(Ⅱ)求{a n}的前n项和S n及使得S n最大的序号n的值.【分析】(1)设出首项和公差,根据a3=5,a10=﹣9,列出关于首项和公差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方程组得到首项和公差,写出通项.(2)由上面得到的首项和公差,写出数列{a n}的前n项和,整理成关于n的一元二次函数,二次项为负数求出最值.【解答】解:(1)由a n=a1+(n﹣1)d及a3=5,a10=﹣9得a1+9d=﹣9,a1+2d=5解得d=﹣2,a1=9,数列{a n}的通项公式为a n=11﹣2n(2)由(1)知S n=na1+d=10n﹣n2.因为S n=﹣(n﹣5)2+25.所以n=5时,S n取得最大值.【点评】数列可看作一个定义域是正整数集或它的有限子集的函数,当自变量从小到大依次取值对应的一列函数值,因此它具备函数的特性.18.(10分)(2010•全国新课标)如图,已知四棱锥P﹣ABCD的底面为等腰梯形,AB∥CD,AC⊥BD,垂足为H,PH是四棱锥的高.(Ⅰ)证明:平面PAC⊥平面PBD;(Ⅱ)若AB=,∠APB=∠ADB=60°,求四棱锥P﹣ABCD的体积.【分析】(Ⅰ)要证平面PAC⊥平面PBD,只需证明平面PAC内的直线AC,垂直平面PBD内的两条相交直线PH,BD即可.(Ⅱ),∠APB=∠ADB=60°,计算等腰梯形ABCD的面积,PH是棱锥的高,然后求四棱锥P﹣ABCD的体积.【解答】解:(1)因为PH是四棱锥P﹣ABCD的高.所以AC⊥PH,又AC⊥BD,PH,BD都在平PHD内,且PH∩BD=H.所以AC⊥平面PBD.故平面PAC⊥平面PBD(6分)(2)因为ABCD为等腰梯形,AB∥CD,AC⊥BD,AB=.所以HA=HB=.因为∠APB=∠ADB=60°所以PA=PB=,HD=HC=1.可得PH=.等腰梯形ABCD的面积为S=ACxBD=2+(9分)所以四棱锥的体积为V=×(2+)×=.(12分)【点评】本题考查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考查空间想象能力,计算能力,推理能力,是中档题.19.(10分)(2010•全国新课标)为调查某地区老年人是否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该地区调查了500位老年人,结果如表:性别是否需要志愿者男女需要4030不需要160270(1)估计该地区老年人中,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的比例;(2)能否有99%的把握认为该地区的老年人是否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与性别有关?(3)根据(2)的结论,能否提出更好的调查方法来估计该地区的老年人中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的老年人比例?说明理由.P (K 2≥k )0.0500.0100.001k3.8416.63510.828附:K 2=.【分析】(1)由样本的频率率估计总体的概率,(2)求K 2的观测值查表,下结论;(3)由99%的把握认为该地区的老年人是否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与性别有关,则可按性别分层抽样.【解答】解:(1)调查的500位老年人中有70位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因此在该地区老年人中,需要帮助的老年人的比例的估计值为(2)K 2的观测值因为9.967>6.635,且P (K 2≥6.635)=0.01,所以有99%的把握认为该地区的老年人是否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与性别有关.(3)根据(2)的结论可知,该地区的老年人是否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与性别有关,并且从样本数据能够看出该地区男性老年人与女性老年人中需要帮助的比例有明显差异,因此在调查时,先确定该地区老年人中男、女的比例,再把老年人分成男女两层,并采取分层抽样方法比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更好.【点评】本题考查了抽样的目的,独立性检验的方法及抽样的方法选取,属于基础题.20.(10分)(2010•全国新课标)设F1,F2分别是椭圆E:x2+=1(0<b<1)的左、右焦点,过F1的直线l与E相交于A、B两点,且|AF2|,|AB|,|BF2|成等差数列.(Ⅰ)求|AB|;(Ⅱ)若直线l的斜率为1,求b的值.【分析】(1)由椭圆定义知|AF2|+|AB|+|BF2|=4,再由|AF2|,|AB|,|BF2|成等差数列,能够求出|AB|的值.(2)L的方程式为y=x+c,其中,设A(x1,y1),B(x1,y1),则A,B两点坐标满足方程组,化简得(1+b2)x2+2cx+1﹣2b2=0.然后结合题设条件和根与系数的关系能够求出b的大小.【解答】解:(1)由椭圆定义知|AF2|+|AB|+|BF2|=4又2|AB|=|AF2|+|BF2|,得(2)L的方程式为y=x+c,其中设A(x1,y1),B(x2,y2),则A,B两点坐标满足方程组.,化简得(1+b2)x2+2cx+1﹣2b2=0.则.因为直线AB的斜率为1,所以即.则.解得.【点评】本题综合考查椭圆的性质及其运用和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解题时要注意公式的灵活运用.21.(2010•全国新课标)设函数f(x)=x(e x﹣1)﹣ax2(Ⅰ)若a=,求f(x)的单调区间;(Ⅱ)若当x≥0时f(x)≥0,求a的取值范围.【分析】(I)求导函数,由导数的正负可得函数的单调区间;(II)f(x)=x(e x﹣1﹣ax),令g(x)=e x﹣1﹣ax,分类讨论,确定g(x)的正负,即可求得a的取值范围.【解答】解:(I)a=时,f(x)=x(e x﹣1)﹣x2,=(e x ﹣1)(x+1)令f′(x)>0,可得x<﹣1或x>0;令f′(x)<0,可得﹣1<x<0;∴函数的单调增区间是(﹣∞,﹣1),(0,+∞);单调减区间为(﹣1,0);(II)f(x)=x(e x﹣1﹣ax).令g(x)=e x﹣1﹣ax,则g'(x)=e x﹣a.若a≤1,则当x∈(0,+∞)时,g'(x)>0,g(x)为增函数,而g(0)=0,从而当x≥0时g(x)≥0,即f(x)≥0.若a>1,则当x∈(0,lna)时,g'(x)<0,g(x)为减函数,而g(0)=0,从而当x∈(0,lna)时,g(x)<0,即f(x)<0.综合得a的取值范围为(﹣∞,1].另解:当x=0时,f(x)=0成立;当x>0,可得e x﹣1﹣ax≥0,即有a≤的最小值,由y=e x﹣x﹣1的导数为y′=e x﹣1,当x>0时,函数y递增;x<0时,函数递减,可得函数y取得最小值0,即e x﹣x﹣1≥0,x>0时,可得≥1,则a≤1.【点评】本题考查导数知识的运用,考查函数的单调性,考查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属于中档题.22.(10分)(2010•全国新课标)如图:已知圆上的弧,过C点的圆的切线与BA的延长线交于E点,证明:(Ⅰ)∠ACE=∠BCD.(Ⅱ)BC2=BE•CD.【分析】(I)先根据题中条件:“”,得∠BCD=∠ABC.再根据EC是圆的切线,得到∠ACE=∠ABC,从而即可得出结论.(II)欲证BC2=BE x CD.即证.故只须证明△BDC~△ECB即可.【解答】解:(Ⅰ)因为,所以∠BCD=∠ABC.又因为EC与圆相切于点C,故∠ACE=∠ABC所以∠ACE=∠BCD.(5分)(Ⅱ)因为∠ECB=∠CDB,∠EBC=∠BCD,所以△BDC~△ECB,故.即BC2=BE×CD.(10分)【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的证明、弦切角的应用、三角形相似等基础知识,考查运化归与转化思想.属于基础题.23.(10分)(2010•全国新课标)已知直线C1(t为参数),C2(θ为参数),(Ⅰ)当α=时,求C1与C2的交点坐标;(Ⅱ)过坐标原点O做C1的垂线,垂足为A,P为OA中点,当α变化时,求P点的轨迹的参数方程,并指出它是什么曲线.【分析】(I)先消去参数将曲线C1与C2的参数方程化成普通方程,再联立方程组求出交点坐标即可,(II)设P(x,y),利用中点坐标公式得P点轨迹的参数方程,消去参数即得普通方程,由普通方程即可看出其是什么类型的曲线.【解答】解:(Ⅰ)当α=时,C1的普通方程为,C2的普通方程为x2+y2=1.联立方程组,解得C1与C2的交点为(1,0).(Ⅱ)C1的普通方程为x sinα﹣y cosα﹣sinα=0①.则OA的方程为x cosα+y sinα=0②,联立①②可得x=sin2α,y=﹣cosαsinα;A点坐标为(sin2α,﹣cosαsinα),故当α变化时,P点轨迹的参数方程为:,P点轨迹的普通方程.故P点轨迹是圆心为,半径为的圆.【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圆的参数方程,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利用参数方程研究轨迹问题的能力.24.(10分)(2010•全国新课标)设函数f(x)=|2x﹣4|+1.(Ⅰ)画出函数y=f(x)的图象:(Ⅱ)若不等式f(x)≤ax的解集非空,求a的取值范围.【分析】(I)先讨论x的范围,将函数f(x)写成分段函数,然后根据分段函数分段画出函数的图象即可;(II)根据函数y=f(x)与函数y=ax的图象可知先寻找满足f(x)≤ax的零界情况,从而求出a的范围.【解答】解:(Ⅰ)由于f(x)=,函数y=f(x)的图象如图所示.(Ⅱ)由函数y=f(x)与函数y=ax的图象可知,极小值在点(2,1)当且仅当a<﹣2或a≥时,函数y=f(x)与函数y=ax的图象有交点.故不等式f(x)≤ax的解集非空时,a的取值范围为(﹣∞,﹣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函数的图象,以及利用函数图象解不等式,同时考查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属于基础题.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文科)(全国大纲版Ⅰ)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60分)1.(5分)(2010•全国大纲版Ⅰ)cos300°=()A.B.﹣C.D.2.(5分)(2010•全国大纲版Ⅰ)设全集U={1,2,3,4,5},集合M={1,4},N={1,3,5},则N∩(∁U M)=()A.{1,3}B.{1,5}C.{3,5}D.{4,5}3.(5分)(2010•全国大纲版Ⅰ)若变量x,y满足约束条件,则z=x﹣2y的最大值为()A.4B.3C.2D.14.(5分)(2010•全国大纲版Ⅰ)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 n},a1a2a3=5,a7a8a9=10,则a4a5a6=()A.B.7C.6D.5.(5分)(2010•全国大纲版Ⅰ)(1﹣x)4(1﹣)3的展开式x2的系数是()A.﹣6B.﹣3C.0D.36.(5分)(2010•全国大纲版Ⅰ)直三棱柱ABC﹣A1B1C1中,若∠BAC=90°,AB=AC=AA1,则异面直线BA1与AC1所成的角等于()A.30°B.45°C.60°D.90°7.(5分)(2010•全国大纲版Ⅰ)已知函数f(x)=|lgx|.若a≠b且,f(a)=f(b),则a+b的取值范围是()A.(1,+∞)B.[1,+∞)C.(2,+∞)D.[2,+∞)8.(5分)(2010•全国大纲版Ⅰ)已知F1、F2为双曲线C:x2﹣y2=1的左、右焦点,点P在C上,∠F1PF2=60°,则|PF1|•|PF2|=()A.2B.4C.6D.89.(5分)(2010•全国大纲版Ⅰ)正方体ABCD﹣A1B1C1D1中,BB1与平面ACD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A.B.C.D.10.(5分)(2010•全国大纲版Ⅰ)设a=log32,b=ln2,c=,则()A.a<b<c B.b<c<a C.c<a<b D.c<b<a 11.(5分)(2010•全国大纲版Ⅰ)已知圆O的半径为1,PA、PB为该圆的两条切线,A、B 为两切点,那么的最小值为()A.B.C.D.12.(5分)(2010•全国大纲版Ⅰ)已知在半径为2的球面上有A、B、C、D四点,若AB=CD=2,则四面体ABCD的体积的最大值为()A.B.C.D.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0分)13.(5分)(2010•全国大纲版Ⅰ)不等式的解集是.14.(5分)(2010•全国大纲版Ⅰ)已知α为第二象限角,sinα=,则tan2α=.15.(5分)(2010•全国大纲版Ⅰ)某学校开设A类选修课3门,B类选修课4门,一位同学从中共选3门,若要求两类课程中各至少选一门,则不同的选法共有种.(用数字作答)16.(5分)(2010•全国大纲版Ⅰ)已知F是椭圆C的一个焦点,B是短轴的一个端点,线段BF的延长线交C于点D,且,则C的离心率为.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70分)17.(10分)(2010•全国大纲版Ⅰ)记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设S3=12,且2a1,a2,a3+1成等比数列,求S n.18.(12分)(2010•全国大纲版Ⅰ)已知△ABC的内角A,B及其对边a,b满足a+b=a cot A+b cot B,求内角C.19.(12分)(2010•全国大纲版Ⅰ)投到某杂志的稿件,先由两位初审专家进行评审.若能通过两位初审专家的评审,则予以录用;若两位初审专家都未予通过,则不予录用;若恰能通过一位初审专家的评审,则再由第三位专家进行复审,若能通过复审专家的评审,则予以录用,否则不予录用.设稿件能通过各初审专家评审的概率均为0.5,复审的稿件能通过评审的概率为0.3.各专家独立评审.(Ⅰ)求投到该杂志的1篇稿件被录用的概率;(Ⅱ)求投到该杂志的4篇稿件中,至少有2篇被录用的概率.20.(12分)(2010•全国大纲版Ⅰ)如图,四棱锥S﹣ABCD中,SD⊥底面ABCD,AB∥DC,AD⊥DC,AB=AD=1,DC=SD=2,E为棱SB上的一点,平面EDC⊥平面SBC.(Ⅰ)证明:SE=2EB;(Ⅱ)求二面角A﹣DE﹣C的大小.21.(12分)(2010•全国大纲版Ⅰ)求函数f(x)=x3﹣3x在[﹣3,3]上的最值.22.(12分)(2010•全国大纲版Ⅰ)已知抛物线C:y2=4x的焦点为F,过点K(﹣1,0)的直线l与C相交于A、B两点,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D.(Ⅰ)证明:点F在直线BD上;(Ⅱ)设,求△BDK的内切圆M的方程.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文科)(全国大纲版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60分)1.(5分)(2010•全国大纲版Ⅰ)cos300°=()A.B.﹣C.D.【分析】利用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将300°角的三角函数化成锐角三角函数求值.【解答】解:∵.故选:C.【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诱导公式、特殊三角函数值等三角函数知识.2.(5分)(2010•全国大纲版Ⅰ)设全集U={1,2,3,4,5},集合M={1,4},N={1,3,5},则N∩(∁U M)=()A.{1,3}B.{1,5}C.{3,5}D.{4,5}【分析】根据补集意义先求∁U M,再根据交集的意义求N∩(∁U M).【解答】解:(∁U M)={2,3,5},N={1,3,5},则N∩(∁U M)={1,3,5}∩{2,3,5}={3,5}.故选:C.【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集合的概念、集合运算等集合有关知识,属容易题.3.(5分)(2010•全国大纲版Ⅰ)若变量x,y满足约束条件,则z=x﹣2y的最大值为()A.4B.3C.2D.1【分析】先根据约束条件画出可行域,再利用几何意义求最值,z=x﹣2y表示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只需求出可行域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最小值即可.【解答】解:画出可行域(如图),z=x﹣2y⇒y=x﹣z,由图可知,当直线l经过点A(1,﹣1)时,z最大,且最大值为z max=1﹣2×(﹣1)=3.故选:B.【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线性规划知识、作图、识图能力及计算能力,以及利用几何意义求最值,属于基础题.4.(5分)(2010•全国大纲版Ⅰ)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 n},a1a2a3=5,a7a8a9=10,则a4a5a6=()A.B.7C.6D.【分析】由数列{a n}是等比数列,则有a1a2a3=5⇒a23=5;a7a8a9=10⇒a83=10.【解答】解:a1a2a3=5⇒a23=5;a7a8a9=10⇒a83=10,a52=a2a8,∴,∴,故选:A.【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等比数列的性质、指数幂的运算、根式与指数式的互化等知识,着重考查了转化与化归的数学思想.5.(5分)(2010•全国大纲版Ⅰ)(1﹣x)4(1﹣)3的展开式x2的系数是()A.﹣6B.﹣3C.0D.3【分析】列举(1﹣x)4与可以出现x2的情况,通过二项式定理得到展开式x2的系数.【解答】解:将看作两部分与相乘,则出现x2的情况有:①m=1,n=2;②m=2,n=0;系数分别为:①=﹣12;②=6;x2的系数是﹣12+6=﹣6故选:A.【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了考生对二项式定理的掌握情况,尤其是展开式的通项公式的灵活应用,以及能否区分展开式中项的系数与其二项式系数,同时也考查了考生的一些基本运算能力.6.(5分)(2010•全国大纲版Ⅰ)直三棱柱ABC﹣A1B1C1中,若∠BAC=90°,AB=AC=AA1,则异面直线BA1与AC1所成的角等于()A.30°B.45°C.60°D.90°【分析】延长CA到D,根据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定义可知∠DA1B就是异面直线BA1与AC1所成的角,而三角形A1DB为等边三角形,可求得此角.【解答】解:延长CA到D,使得AD=AC,则ADA1C1为平行四边形,∠DA1B就是异面直线BA1与AC1所成的角,又A1D=A1B=DB=AB,则三角形A1DB为等边三角形,∴∠DA1B=60°故选:C.【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直三棱柱ABC﹣A1B1C1的性质、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求法,考查转化思想,属于基础题.7.(5分)(2010•全国大纲版Ⅰ)已知函数f(x)=|lgx|.若a≠b且,f(a)=f(b),则a+b的取值范围是()A.(1,+∞)B.[1,+∞)C.(2,+∞)D.[2,+∞)【分析】由已知条件a≠b,不妨令a<b,又y=lgx是一个增函数,且f(a)=f(b),故可得,0<a<1<b,则lga=﹣lgb,再化简整理即可求解;或采用线性规划问题处理也可以.【解答】解:(方法一)因为f(a)=f(b),所以|lga|=|lgb|,不妨设0<a<b,则0<a<1<b,∴lga=﹣lgb,lga+lgb=0。
2010年全国1卷高考数学(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数学(必修+选修Ⅱ)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 卷1至2页,第Ⅱ卷3至4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 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帖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第I 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参考公式:如果事件A 、B 互斥,那么球的表面积公式P(A+B)=P(A)+P(B) 24RS 如果事件A 、B 相互独立,那么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P(A ·B)=P(A)·P (B)球的体积公式如果事件A 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P ,那么334RV 球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kn kk n n P P C k P )1()(一、选择题(1)复数ii 3223(A )i (B )i(C )i 1312(D )i1312(2)记k )80cos(,那么100tan (A )kk 21(B )-kk 21(C )21kk (D )-21kk (3)若变量y x,满足约束条件.02,0,1yxy x y则y x z 2的最大值为(A )4(B )3(C )2(D )1(4)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n a 中,634987321,10,5a a a a a a a a a 则=(A )25(B )7(C )6(D )24(5)533)1()21(x x 的展开式中x 的系数是(A )-4(B )-2(C )2(D )4(6)某校开设A 类选修课3门,B 类选择题4门,一位同学从中共选3门,若要求两类课程中各至少选一门,则不同的选法共有(A )30种(B )35种(C )42种(D )48种(7)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BB 1与平面ACD 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A )32(B )33(C )32(D )36(8)设2135,2ln ,2log cb a,则(A )cba(B )a cb (C )b ac (D )ab c (9)已知F 1、F 2为双曲线1:22yx C 的左、右焦点,点P 在C 上,6021PF F ,则P到x 轴的距离为(A )23(B )26(C )3(D )6(10)已知函数)()(,0.|lg |)(b f a f b a x x f 且若,则b a2的取值范围是(A )),22((B ),22(C )),3((D ),3(11)已知圆O 的半径为1,PA 、PB 为该圆的两条切线,A 、B 为两切点,那么PB PA 的最小值为(A )24(B )23(C )224(D )223(12)已知在半径为2的球面上有A 、B 、C 、D 四点,若AC=CD=2,则四面体ABCD 的体积的最大值为(A )332(B )334(C )32(D )338绝密★启用前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数学(必修+选修Ⅱ)第Ⅱ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在答题卡上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然后贴好条形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启用前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文科)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若集合A={0,1,2,3},B={1,2,4},则集合A B=A .{0,1,2,3,4}B .{1,2,3,4}C .{1,2}D .{0} 2.函数()lg(1)f x x =-的定义域是A .(2,+∞)B .(1,+∞)C .[1,+∞)D .[2,+∞)3.若函数()33x x f x -=+与()33x xg x -=-的定义域均为R ,则A .()f x 与()g x 均为偶函数B .()f x 为奇函数,()g x 为偶函数C .()f x 与()g x 均为奇函数D .()f x 为偶函数,()g x 为奇函数 4.已知数列{n a }为等比数列,n S 是它的前n 项和,若2·a a a 31=2,且4a 与72a 的等差中项为54,则S5=A .35B .33C .31D .295.若向量a =(1,1),b =(2,5),c =(3,x)满足条件 (8a -b )·c=30,则x =A .6B .5C .4D .36.若圆心在x 轴上、O 位于y 轴左侧,且与直线20x y +=相切,则圆O 的方程是A.22(5x y += B.22(5x y += C .22(5)5x y -+= D .22(5)5x y ++= 7.若一个椭圆长轴的长度、短轴的长度和焦距成等差数列,则该椭圆的离心率是A . 45B .35C .25D .158.“x >0”成立的A .充分非必要条件B .必要非充分条件C .非充分非必要条件D .充要条件9.如图1,ABC∆为正三角形,'''////AA BB CC ,''''32CC BB CC AB ⊥===平面ABC 且3AA ,则多面体'''ABC A B C -的正视图(也称主视图)是10.在集合{a ,b ,c ,d}上定义两种运算⊕和⊗如下:那么d ⊗ ()a c ⊕=A .aB .bC .cD .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考生作答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0分.(一)必做题(11~13题)11.某城市缺水问题比较突出,为了制定节水管理办法,对全市居民某年的月均用水量进行了抽样调查,其中4位居民的月均用水量分别为1x ,…,4x (单位:吨).根据图2所示的程序框图,若1x ,2x ,3x ,4x ,分别为1,1.5,1.5,2,则输出的结果s 为 _________.12.某市居民2005~2009年家庭年平均收入x (单位:万元)与年平均支出Y (单位:万元)根据统计资料,居民家庭年平均收入的中位数是_________,家庭年平均收入与年平均支出有_________线性相关关系.13.已知a ,b ,c 分别是△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所对的边,若a=1,A+C=2B ,则sinA= _________.(二)选做题(14、15题,考生只能从中选做一题) 14.(几何证明选讲选做题)如图3,在直角梯形ABCD 中,DC ∥AB ,CB ⊥AB ,AB=AD=a ,CD=2a ,点E ,F 分别为线段AB ,AD 的中点,则EF= .15.(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做题)在极坐标系(ρ,θ)(02θπ≤<)中,曲线()cos sin 1ρθθ+=与()sin cos 1ρθθ-=的交点的极坐标为___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80分。
解答须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和演算步骤。
16.(本小题满分14分)设函数()3sin 6f x x πω⎛⎫=+ ⎪⎝⎭,0ω>,(),x ∈-∞+∞,且以2π为最小正周期. (1)求()0f ;w_w (2)求()f x 的解析式;(3)已知94125f απ⎛⎫+=⎪⎝⎭,求sin α的值.17.(本小题满分12分)某电视台在一次对收看文艺节目和新闻节目观众的抽样调查中,随机抽取了100名电视观众,相关的数据如下表所示:(1)由表中数据直观分析,收看新闻节目的观众是否与年龄有关?(2)用分层抽样方法在收看新闻节目的观众中随机抽取5名,大于40岁的观众应该抽取几名?(3)在上述抽取的5名观众中任取2名,求恰有1名观众的年龄为20至40岁的概率. 18.(本小题满分14分)如图4,弧AEC 是半径为a 的半圆,AC 为直径,点E 为弧AC 的中点,点B 和点C 为线段AD 的三等分点,平面AEC 外一点F 满足FC ⊥平面BED ,FB. (1)证明:EB FD ⊥; (2)求点B 到平面FED 的距离.19.(本小题满分12分)某营养师要为某个儿童预定午餐和晚餐.已知一个单位的午餐含12个单位的碳水化合物,6个单位的蛋白质和6个单位的维生素C ;一个单位的晚餐含8个单位的碳水化合物,6个单位的蛋白质和10个单位的维生素C .另外,该儿童这两餐需要的营养中至少含64个单位的碳水化合物,42个单位的蛋白质和54个单位的维生素C .如果一个单位的午餐、晚餐的费用分别是2.5元和4元,那么要满足上述的营养要求,并且花费最少,应当为该儿童分别预订多少个单位的午餐和晚餐?20.(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函数()f x 对任意实数x 均有()(2)f x kf x =+,其中常数k 为负数,且()f x 在区间[]0,2上有表达式()(2)f x x x =-.(1)求(1)f -,(2.5)f 的值;(2)写出()f x 在[]3,3-上的表达式,并讨论函数()f x 在[]3,3-上的单调性;(3)求出()f x 在[]3,3-上的最小值与最大值,并求出相应的自变量的取值.21.(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曲线2n C y nx =:,点(,)(0,0)n n n nn P x y x y >>是曲线n C 上的点(n=1,2,…). (1)试写出曲线n C 在点n P 处的切线n l 的方程,并求出n l 与y 轴的交点n Q 的坐标;(2)若原点(0,0)O 到n l 的距离与线段n n P Q 的长度之比取得最大值,试求试点n P 的坐标(,n n x y );(3)设m 与k 为两个给定的不同的正整数,n x 与n y 是满足(2)中条件的点n P 的坐标,证明:1sn =<(1,2,)s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数学(文科)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选项 ABDCCDBADA11. 1.5 12. 13;正(或正的) 13. 21 14. 2a 15.(1,)2π16.解:(1)由已知可得:236sin3)0(==πf(2)∵)(x f 的周期为2π,即22πωπ= ∴4=ω 故)64sin(3)(π+=x x f (3)∵]6)124(4sin[3)124(πππ++⨯=+a a f )2sin(3π+=a a cos 3= ∴由已知得:59cos 3=a 即53cos =a∴54)53(1cos 1sin 22±=-±=-±=a a 故a sin 的值为54或54-17.解:(1)画出二维条形图,通过分析数据的图形,或者联列表的对角线的乘积的差的绝对值来分析,得到的直观印象是收看新闻节目的观众与年龄有关;(2)在100名电视观众中,收看新闻的观众共有45人,其中20至40岁的观众有18人,大于40岁的观众共有27人。
故按分层抽样方法,在应在大于40岁的观众中中抽取327455=⨯人.(3)法一:由(2)可知,抽取的5人中,年龄大于40岁的有3人,分别记作1,2,3;20岁至40岁的观众有2人,分别高为b a ,,若从5人中任取2名观众记作),(y x ,则包含的总的基本事件有:),(),,3(),,3(),,2(),,2(),3,2(),,1(),,1(),3,1(),2,1(b a b a b a b a 共10个。
其中恰有1名观众的年龄为20岁至40岁包含的基本事件有:),3(),,3(),,2(),,2(),,1(),,1(b a b a b a 共6个.故P (“恰有1名观众的年龄为20至40岁”)=53106=;18.法一:(1)证明:∵点B 和点C 为线段AD 的三等分点, ∴点B 为圆的圆心 又∵E 是弧AC 的中点,AC 为直径, ∴EB BC ⊥即EB BD ⊥ ∵⊥FC 平面BDE ,⊂EB 平面BDE , ∴EB FC ⊥又⊂BD 平面FBD ,⊂FC 平面FBD 且C FC BD = ∴⊥EB 平面FBD 又∵⊂FD 平面FBD , ∴FD EB ⊥(2)解:设点B 到平面FED 的距离(即三棱锥B FED -的高)为h . ∵⊥FC 平面BDE , ∴FC 是三棱锥F-BDE 的高,且三角形FBC 为直角三角形由已知可得a BC =,又a FB 5= ∴a a a FC 2)5(22=-=在BDE Rt ∆中,a BE a BD ==,2,故2221a a a S BDE =⨯⨯=∆,∴323223131a a a FC S V BDE BDE F =⨯⨯=⋅=∆-,又∵⊥EB 平面FBD ,故三角形EFB 和三角形BDE 为直角三角形, ∴a DE a EF 5,6==,在FCD Rt ∆中,a FD 5=,∴=∆FEDS 2221a ,∵FED B BDEF V V --=即323222131a h a =⋅⋅,故ah 21214=,即点B 到平面FED 的距离为a h 21214=.19.解:设应当为该儿童分别预订x 个单位的午餐,y个单位的晚餐,所花的费用为z ,则依题意得:y x ,满足条件12864664261054x y x y x y x N y N +≥⎧⎪+≥⎪⎪+≥⎨⎪∈⎪∈⎪⎩即321607035270x y x y x y x N y N +-≥⎧⎪+-≥⎪⎪+-≥⎨⎪∈⎪∈⎪⎩,目标函数为y x z 45.2+=,作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图略),把y x z 45.2+=变形为485z x y +-=,得到斜率为85-,在y 轴上的截距为4z ,随z 变化的一族平行直线.由图可知,当直线485zx y +-=经过可行域上的点M (70x y x y +-=即直线与直线3+5-27=0的交点)时截距最小,即z 最小.解方程组:7035270x y x y +-=⎧⎨+-=⎩, 得点M 的坐标为3,4==y x 所以,=min z 22答:要满足营养要求,并花费最少,应当为该儿童分别预订4个单位的午餐,3个单位的晚餐,此花的费用最少为22元.20.解:(1)∵)2()(+=x kf x f ,且)(x f 在区间[0,2]时)2()(-=x x x f ∴k k kf kf f -=-⋅⋅==+-=-)21(1)1()21()1(由)2()(+=x kf x f 得)(1)2(x f k x f =+∴k k f k f f 43)25.0(5.01)5.0(1)25.0()5.2(-=-⋅⋅==+=(2)若]2,0[∈x ,则]4,2[2∈+x ]4)2][(2)2[(1)2(1)(1)2(-+-+=-==+x x k x x k x f k x f∴当]4,2[∈x 时,)4)(2(k 1)(--=x x x f若)0,2[-∈x ,则)2,0[2∈+x ∴)2(]2)2)[(2()2(+=-++=+x x x x x f ∴)2()2()(+=+=x kx x kf x f 若)2,4[--∈x ,则)0,2[2-∈+x ∴)4)(2(]2)2)[(2()2(++=+++=+x x k x x k x f∴)4)(2()2()(2++=+=x x k x kf x f∵)2,4[)2,3[],4,2[]3,2(--⊂--⊂∴当]3,3[-∈x 时,⎪⎪⎩⎪⎪⎨⎧∈--∈--∈+--∈++=]3,2(),4)(2(1]2,0[),2()0,2[),2()2,3[),4)(2()(2x x x k x x x x x kx x x x k x f∵0<k ,∴当)2,3[--∈x 时,)4)(2()(2++=x x k x f ,由二次函数的图象可知,)(x f 为增函数;当)0,2[-∈x 时,)2()(+=x kx x f ,由二次函数的图象可知,当)1,2[--∈x 时,)(x f 为增函数,当)0,1[-∈x 时,)(x f 为减函数;当]2,0[∈x 时,)2()(-=x x x f ,由二次函数的图象可知,当)1,0[∈x 时,)(x f 为减函数;当]2,1[∈x 时,)(x f 为增函数;当]3,2(∈x 时,)4)(2(1)(--=x x k x f ,由二次函数的图象可知,)(x f 为增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