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店的中国现状

合集下载

2024年快闪店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快闪店市场发展现状

快闪店市场发展现状快闪店(Pop-up Shop)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快速开设并关闭的零售店铺。

它的灵活性和独特性使得快闪店在零售业中越来越受欢迎。

本文将探讨快闪店市场的发展现状。

1. 快闪店市场的背景快闪店起源于欧洲,并在近年来迅速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

由于消费者对快闪店的好奇心、限时特价和独特体验的追求,快闪店市场快速发展。

2. 快闪店市场的规模和发展趋势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增长,快闪店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行业研究机构的数据,预计快闪店市场在未来几年内将继续增长。

快闪店市场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经济发展及消费者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者有更多的消费能力和愿望。

快闪店提供了独特的购物体验,满足了消费者对新奇和限时特惠的需求。

•品牌营销策略:许多知名品牌开始利用快闪店作为品牌推广的一种方式。

快闪店可以帮助品牌引起消费者的关注,并增加品牌的曝光度。

•线下零售业的创新:在电子商务的冲击下,传统实体店面面临着困难。

快闪店的出现为传统实体店带来了新的商机与竞争优势。

•城市更新计划:快闪店经常出现在城市更新计划的场所,为城市注入新的商业活力。

这种形式有助于改善城市环境并吸引游客。

3. 快闪店市场的挑战尽管快闪店市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场地选择:快闪店需要有合适的场地才能进行运营,这对创业者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

租金昂贵、场地限制等问题都需要考虑。

•品牌形象建立:由于快闪店的特殊性,建立持久的品牌形象可能是挑战之一。

品牌在短时间内要与消费者建立联系并留下深刻印象。

•供应链管理:快闪店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准备商品。

供应链管理的效率和配送能力是快闪店成功的关键。

•市场竞争:随着快闪店市场规模的增大,竞争也变得激烈。

如何找到创新的方式吸引消费者并保持竞争优势是一项重要挑战。

4. 快闪店市场的前景快闪店市场有着广阔的前景和发展空间。

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和消费者购物体验需求的不断变化,快闪店将继续受到欢迎。

diy市场国内发展现状

diy市场国内发展现状

diy市场国内发展现状中国的DIY市场正在经历快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和参与DIY活动。

这种趋势在过去几年来愈发明显,主要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商业模式的变革。

首先,DIY市场得益于电子商务平台的兴起。

各大电商平台上涌现出了大量的DIY产品和材料供应商,消费者可以方便地选择和购买所需的DIY工具和材料。

与此同时,电商平台也提供了丰富的DIY教程和经验分享,为消费者提供了学习和参与DIY活动的机会。

其次,线下DIY体验店的兴起也为市场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越来越多的DIY工作室和体验店在各大城市开设,提供了各种各样的DIY项目和课程。

这些店铺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种娱乐方式,还能满足他们对独特个性化物品的需求。

另外,社交媒体的普及也为DIY市场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许多人将自己的DIY作品和经验分享在社交平台上,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

通过社交媒体,消费者可以与其他DIY爱好者进行交流和互动,获取更多有用的信息和灵感。

然而,DIY市场在国内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

由于一些DIY产品和材料的质量参差不齐,存在安全隐患,消费者在购买时需要谨慎选择。

其次是人们对DIY活动的理解和认知有限。

许多人对DIY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手工制作阶段,缺乏对现代化DIY潮流的认知和理解。

综上所述,尽管面临一些挑战,DIY市场在中国仍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随着人们对个性化和自我表达需求的不断增长,DIY市场将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消费领域。

政府和企业应积极推动DIY产业的发展,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加强对消费者的宣传和教育,为DIY市场的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零食集合店的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

零食集合店的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

未来零食集合店的竞争趋势预测
市场竞争激烈 根据数据显示,零食集合店的数量在过去几年中持续增长,但同时竞争也日益激 烈。 消费者需求多样化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环保和个性化的需求增加,零食集合店需要提供更多种类和 口味的零食以满足市场需求。 技术驱动发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零食集合店可以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运营效率和 顾客体验。
VIEW MORE
零食集合店的竞争策略
零食集合店市场竞争激烈 根据数据显示,目前 零食集合店市场竞争激烈 根据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上零食集合店的数量已经超过了10万家,而 预计在未来几年内这个数字还将持续增长。 零食集合店的发展趋势是多元化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零食集合店不仅提供传统的零食产品,还 开始引入健康食品、有机食品等新品种,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零食集合店的竞争策略是差异化 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零食集合店需要通过提供独特的 产品和优质的服务来吸引消费者,例如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建立会 员制度等。
零食集合店的产品种类
04. 与销售状况
零食集合店主要销售的零食种 类
零食集合店市场竞争激烈 根据数据显示,目前 零食集合店市场竞争激烈 根据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上零食集合店的数量已经超过了10万家,竞 争非常激烈。 零食集合店销售种类丰富 零食集合店主要销售各类零食,包括糖果、巧克力、薯片、饼干等,满 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零食集合店发展趋势良好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重视,零食集合店的发展趋势良好,预计未来 几年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
各类零食的销售状况分析
零食集 合店
市场竞争 激烈
传统零 食店

数量增 长
Analysis of sales status of various

国内奥特莱斯经营中引入买手制的影响与对策分析

国内奥特莱斯经营中引入买手制的影响与对策分析

国内奥特莱斯经营中引入买手制的影响与对策分析作者:杨洁等来源:《管理观察》2013年第32期一、研究背景与意义1.奥特莱斯经营模式分析奥特莱斯是指在零售商业中专指由销售过季、下架、断码的名牌商品的商店所组成的购物中心,是百货业延伸出的一个新型业态。

目前国内奥特莱斯主要有三种运营方式:联营方式、自营方式和传统的租赁模式。

(1)联营模式。

指统一收银方式,商场按照比例收取销售提成,扣除销售提成及必要费用后余款按合同约定日期返还厂商。

这种模式在国内百货业中运用比较普遍[1]。

(2)租赁模式。

主要是借鉴Shopping Mall的操作模式,将单个店铺租赁给品牌厂商,以收取租金的方式获得营业收入。

(3)自营模式。

主要倡导的就是买手制,是指买手通过搜集、整理、分析顾客对商品的需求特征,提出新产品在价格、功能等等方面的开发设计要求,经过设计后最终选择合适的企业生产,将新产品注册为奥特莱斯自己的商标,并在本企业内销售的一种策略。

较典型的如英国的玛莎百货等等。

但该模式在国内尚未得到发展。

2. 买手制概述买手制是指百货类企业用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派专业的采购人员(或称买手)根据企业的经营计划、战略来采购商品,并将商品分类别在商场中陈列、销售的经营模式。

主要分为买断经营、独家经销、自有品牌等三种。

“买手制”目前流行于欧美国家的百货业,他们通过聘用职业买手,让其按照百货公司主要客户群的需求采购货品,以避免因同质化带来的恶性竞争,进而提升企业竞争力,创造更高的利润。

3.研究意义随着国内奥特莱斯的发展,除了人们所熟知的“品牌+折扣”的经营模式之外,还出现了以买手制经营的奥特莱斯,并且许多奥特莱斯中也出现了以买手制模式经营的买手店(精品集合店),这种“买手店”给奥特莱斯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对奥特莱斯的经营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虽然许多国内学者都提出了中国百货业经营模式应从联营模式向买手制转变的建议,但是关于买手制在奥特莱斯经营中到底有何影响的研究却很少见到。

量贩式零食店国内外研究

量贩式零食店国内外研究

量贩式零食店国内外研究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内研究现状目前关于量贩零食店营销策略的国内研究现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部分学者对消费者在零食店的购买行为和偏好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剖析(成燕、孙婷婷,2019)。

他们聚焦于消费者对各类零食的需求特点、影响购买决策的关键因素以及消费者忠诚度的形成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为量贩零食店提供了宝贵的市场洞察,有助于其制定更加精准有效的营销策略。

同时,也有学者对量贩零食店的品牌建设与定位策略给予了高度关注,探讨了如何通过巧妙的品牌营销和精准的定位策略来吸引并稳固目标消费群体,进而提升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

此外,部分学者还聚焦于量贩零食店的渠道管理与促销策略,研究了如何优化零售渠道布局、提升商品陈列的吸引力以及增强促销活动的实际效果,并探讨了如何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新兴渠道进行创新的营销推广,为量贩零食店提供了提升销售额和客户满意度的切实可行之道。

还有学者从竞争对手的角度出发,深入剖析了不同量贩零食店之间的竞争格局、各自的竞争优势以及策略选择。

这些研究有助于量贩零食店更加清晰地认识市场竞争环境,从而制定出更加有效的竞争策略。

2、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对量贩零食店营销策略的研究已经引发了广泛的学术关注,其探讨主要聚焦于以下几个核心方面:首先,国外学者深入剖析了消费者在量贩零食店的购买行为及其背后的市场发展趋势。

他们特别关注消费者对不同类型零食的偏好差异、影响购买决策的关键因素,以及消费者对健康、可持续性等方面的重视程度。

这些研究为量贩零食店提供了宝贵的市场洞察,有助于其制定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营销策略。

其次,部分国外学者聚焦于量贩零食店的品牌管理与市场定位策略。

例如,Brown和Smith(2020)等学者详细探讨了如何通过品牌建设、产品创新以及精准的市场定位来有效吸引目标消费群体,进而提升品牌价值和市场占有率。

这些研究为量贩零食店在品牌管理和市场定位方面提供了具有战略意义的指导。

中国购物中心数量统计情况

中国购物中心数量统计情况

中国购物中心数量统计情况一、购物中心行业分类购物中心是指多种零售店铺,服务设施集中在由企业有计划地开发、管理、运营的一个建筑物内或一个区域内,向消费者提供综合性服务的商业集合体。

与自发形成的商业街相比,购物中心在其开发、建设、经营管理中,均是作为一个单体来操作:一般是物业公司建楼、出租场地,专业商业管理公司实行统一招租、管理、促销,承租户分散经营。

二、购物中心行业发展现状数据显示,中国购物中心数量由2011年的816家增长至2020年的5415家,年复合增长率为23.4%,增速逐渐放缓。

分区域看,我国华东地区的购物中心数量最多,2020年占比高达41.71%;其次是华南地区,购物中心数量占比16.58%;再是西南地区,占比14.97%。

目前极受消费者欢迎的购物中心,已经进入存量和增量并举的时期,未来5—10年内,购物中心的成长空间依旧广阔,将全面进入内生增长阶段。

据中国购物中心网数据,2020年受疫情影响,中国购物中心新开业数量仅374家,同比下滑28.35%。

分城市看,2020年,成都新开业购物中心项目数量排名第一,为17个;其次是上海,项目数量为15个;广州以12个项目数量排名第三位。

深圳、北京、重庆和武汉的新开业购物中心项目数量依次为11、9、7、4个。

近年全国购物中心的拟开业数一直维持在接近1000家的水平,2020年由于受疫情影响,购物中心拟开业数量减少至874家,随着疫情的不断好转,2021年购物中心的拟开业数量达到1113家。

三、购物中心市场竞争格局购物中心自带流量,企业会争取在购物中心中设置门店。

从2020年新开商业项目的企业供应量情况来看,万达集团开业数量为45个,排名首位。

新城控股以33个开业量紧随其后,其打造的“吾悦广场”是企业旗舰商业产品,2020年吾悦广场开业32个。

其他企业的供应量均小于等于10。

四、购物中心行业发展趋势根据我国购物中心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我国购物中心的主要消费群体都相对年轻,这倒逼购物中心去充分发掘和满足年轻群体的消费需求,因此,购物中心细分业态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的发展趋势:(一)运动品类、饮品、潮流数码发展上行当前,许多购物中心大力引进了数码体验店,包括苹果、华为、小米的体验门店,这类门店能够带给消费者在智能科技下的沉浸式的消费体验。

零售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零售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零售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1. 行业现状分析1.1 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中国零售行业在近年来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3-2024年中国零售行业发展趋势报告》,2012-2023年间,中国仓储会员超市行业市场规模始终保持在200亿元以上,2023年同比增长8.7%。

便利店行业市场规模在2022年达到4237亿元,同比增长10.5%,而2023年零食集合店市场规模为809亿元。

这些数据表明,新零售相关市场规模持续飙升,市场提升空间较大。

尼尔森IQ发布的《2024 中国零售业发展报告》也指出,中国零售市场正逐渐从消费升级模式转向性价比导向的新纪元,消费升级与降级现象并存,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为市场带来了结构性增长的机会。

报告中提到,2023年中国快消品零售市场虽整体销售额同比2022年微跌0.04%,但线上渠道中内容电商的销售额同比大幅增长55.9%,线下渠道中便利店实现3.9%的增长。

1.2 消费者行为变化随着社会物质生活的丰富,消费者购物的关注点不再局限于产品的品质,逐渐对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展现出越来越多的需求。

艾媒咨询的调研数据显示,61.5%的消费者表示日常生活、工作附近购物方便,办理仓储超市会员卡意义不大;61.4%的消费者表示选择零食集合店的原因是丰富的商品种类;一二线城市中超7成消费者选择前往连锁型便利店进行消费。

这反映出消费者日常对连锁新型便利店更为青睐。

尼尔森IQ的调研结果也显示,中国消费者在2023年将提升对于生鲜产品/健康保障类产品的消费,重点关注新鲜果蔬、乳制品、生鲜肉类的购买。

消费者在商品购买和渠道选择上更为明智和慎重,产品的品质和功能仍是未来维系消费者的基石。

1.3 技术革新与应用零售行业的技术革新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上。

2023年,人工智能应用在零售行业取得巨大突破并开始广泛引用,包括商品数字化、会员运营、智能客服、商品知识库、图像处理、营销等方面。

开出2000家门店赵一鸣零食如何「一鸣惊人」

开出2000家门店赵一鸣零食如何「一鸣惊人」

开出2000家门店赵一鸣零食如何「一鸣惊人」8月以来,量贩品牌零食的动态频频。

自8月16日,其门店突破2000家。

之后又传出与观远数据启动BI数字化项目,共建供应链数字化运营能力。

这家零食品牌正在加速发展。

01 赵一鸣,加速奔跑在成立赵一鸣零食之前,创始人赵定已经做了10年的炒货和零食店生意。

他自称是“一个草根创业者”,父母都是做炒货的。

2023年,赵一鸣零食成立,主战场是,而渠道是加盟模式。

据赵定分享,之所以去切下沉市场,是因为自己过去做炒货,生活的地方也一直在三四线城市,更了解三四线城市的一些需求。

例如,三四线城市人们的交通工具更多是电瓶车,选址逻辑也因此会发生一些变化;同时,零食偏好和价格敏感程度也不一样,比如他们大部分人喜欢高糖、高热量的食品,和一二线城市少糖、少油的饮食需求有所差异。

对于品牌的定位,赵一鸣零食有着清晰的认知:“类比奶茶行业,可以理解我们是蜜雪冰城,专做下沉市场。

同行可能做得更多的是二三线城市,我们更多做的是三四五线城市,定位有很大差异。

”“过去我们积累了这些经验以后,就去重新定位赵一鸣零食的核心点,也是我们这两年能够快速发展的背景。

”赵定如是说。

2023年10月,赵一鸣零食开放加盟,2023年开启全布局,至2023年8月,门店总数超2000 +家,每月以200+的开店速度迅速扩张。

据了解,加盟商二店率达65%以上,目前其正面向全国20个省市开放加盟。

发展良好的赵一鸣零食,也受到了资本的亲睐。

今年2月,赵一鸣零食获得来自黑蚁资本、良品铺子高达1.5亿元的A轮融资。

事实上,赵一鸣零食加速奔跑背后,也是量贩零食行业大规模发展、市场前景开阔的阶段。

02 量贩零食行业激战正酣2023-2023年,在疫情影响下,国内大部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逐渐向高性价比迁移,购物追求多快好省,而零食量贩店因产品品质、门店数量、便利性、体验感及价格优势明显,如价格通常比超市售价便宜20-30%,得到快速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合店的中国现状
patrick发表于2013-05-09 标签:多品牌集合店, 服装店独家
【导读】集合店在中国总体来说处于一种虽边缘却火热的市场境况。

集合店目前正处于一种萌芽状态,是以百货、Shopping Mall为主流零售渠道的模式下的一种边缘零售模式,是对现在零售体制下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的一种弥补。

在探究集合店中国现状之前,首先解析中西方零售模式的不同,最大区别点就是销售点模式及其所有权不同。

首先,西方的独立中小型零售商(很多是类似我们眼中的个体户或中小型家族企业这样类型的规模)比百货商场等超大型零售商更多。

而在国内,主流零售业态依然以百货商场渠道为主,近十年出现了Shopping Mall大型购物中心这种零售渠道。

百货商场在中西方零售市场中所扮演的角色非常不同。

在西方,百货商场通常直接买断品牌商的货品,以“零售商”的角色销售得到授权的品牌给终端顾客,日常的运营工作也由百货商场自己完成。

国内百货商场则兼具了“地产商”的角色与部分零售运营的功能。

他们通常会从专业的商业地产商手中承租下一幢楼,以“联合经营”的形式与国内专业的经销商共同管理品牌的日常经营。

国内的百货商场基本不买断任何品牌的经营权,而是以“招商”方式引入经销商。

国内,处于销售环节的“经销商”向上要得到“品牌商”的支持,向下则又需要得到“商场”的批准,其独立自主性与西方经销商相比虚弱许多。

我国经销商体系依然不如西方经销商成熟与完善;在整个供应链中所占的话语权,与西方经销商相比,依然相对处于弱势。

这样的零售环境赋予中国本土集合店品牌的成长,一方面集合店作为渠道商的一种形式,由于手握更多差异化品牌的中国经营权,在商场面前将更具话语权;另一方面集合店作为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经销商身份,这种不把宝压在单个品牌身上的经销方式也更安全,综合以上,更多眼光前瞻的中国零售商乐于挑战集合店模式。

五大现象证明集合店在中国零售市场很火热:
集合店目前在中国式一种很火热的零售模式,下面这些正在服装零售界悄然发生的事件或现象能够证明这一观点。

▍i.t很成功,证明买手集合店也可以做大
国内服装零售市场几家发展成熟集合店品牌:i.t、连卡佛、JOYCE……最近两年都有比较大的动作和业内瞩目度,比如I.T目前店铺数量达400多家,价值十几亿,“买手店也可以做大”的事实令其成为业内的学习标杆,创始人沈嘉伟因创造买手集合店的成功模式而被称作“时装教父”,而高端百货式集合店连卡佛也将发力中国市场,已经取得破记录7亿美元收入(截至2012年3月31日的全年),同店销售额取得23%增长的同时,将于明年下半年在上海开全球最大旗舰店。

▍服装集团很钟情,糅合旗下品牌热衷开生活馆式集合店
同时,一些销量上可以称为服装巨头的企业也开始把旗下的多个品牌糅合在同一间店铺运作,比如七匹狼旗下的多品牌生活馆,衣恋旗下糅合E•land、Teenie Weenie、Scofield、Scat等品牌的生活馆式的多品牌集合店;报喜鸟近期刚集合旗下品牌HAZZYS、SOLO SALI、法兰诗顿、报喜鸟全系列等众多品牌开幕了面积达3000平米的多品牌集合店……
▍商场很欢迎,引进多品牌集合店做差异化经营
去逛百货商场时,也会发现集合店的比率大大提升,对于传统经营的商场来说无疑是一种差异化竞争的强心剂,比如仅在港汇广场记者就发现集合店数量多达7家,定位各异。

配件类多品牌集合店热风Hotwind、日系多品牌集合店retro gallery、COLLECTPOINT;韩系多品牌集合店TEENIE WEENIE;配件类买手制精品集合店P-PLUS;港系多品牌集合店i.t、bauhaus……而杭州大厦的C\D栋更是集合店的天下。

▍明星、时装精很热衷,把集合点作为折射自我审美观的事业
明星、时装知道分子、时装精出现开集合店的热潮,这群人有很强烈的表达且传播自我审美情趣的需求,他们也愿意把经营自己的审美观作为一种事业,因此就出现了这样一群人经营的集合店,多为主题、定位明确的买手制集合店,比如陈冠希的Juice、季明的MESS、龙霄的alter……都是这种类型的集合店。

▍Fast Fashion店铺某种意义上也是多品牌集合店
以ZARA、H&M等品牌为代表的Fast Fashion品牌,店内有多个品牌系列,每个系列单独拉出来都可成为一个独立品牌,比如ZARA店内:zaratrf、zarabaisc、zara home、zara kids、zara women……覆盖不同年龄层和风格的客户,每个品牌都有相对独立的客群,是典型的大众定位多品牌集合店。

这种定位的店铺在零售市场占有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在一定程度上也证明了集合店的市场火热程度。

集合店在中国未来发展三个关键点
1. 中国未来发展集合店需要什么?
需要真正能将个人审美和市场化融合起来的顶级买手;
需要在国内外服装圈有强大资源整合能力、具有国际视野的运营人才;
能在未来五年内成长起来的集合店品牌,都属于第一批吃螃蟹的成员,是市场培养者,需要坚定的发展信念和相对充裕的资金支持。

2. 谁在中国热衷于做集合店?
狂热的“时装精”
时装精是热爱时尚、热衷购物的的时装狂热分子,他们能网罗到更多普通人无法触及的“尖货”,这是开精品买手集合店的重要条件。

财力雄厚多品牌发展的服装集团
当集合店成为一种热门,财力雄厚的服装集团必然会赶这场时髦。

服装设计师
独立设计师联合起来,为自己及同行的作品找到作品展示渠道的方式,而开一家设计师品牌集合店。

设计师邱昊和翘翘合开的ONEBYONE/LAB概念店就是这种类型。

具有前瞻眼光的服装零售商
最具代表性的此类创业者是香港集合店I.T,创始人沈嘉伟从一名最草根的、卖水货起家的零售商发展至现在创造I.T这样的时装王国,眼光非常具有前瞻性。

目前很多香港前瞻性的零售商在做多品牌集合店。

海外服装品牌资源拥有者
拥有海外品牌资源的机构或个人,当看到集合店的市场机会时,便有可能集合品牌资源开一间集合店,目前国内的很多潮牌集合店source、HH等便是如此操作。

3. 中国集合店模式未来将带给零售市场什么样的格局变化?
品牌商同商场谈判起来更有底气
传统百货、Shoppingmall的谈判筹码将下降,单个品牌单打独斗与商场谈判,远不及多个品牌打包起来的多品牌集合店在谈判租金方面更有话语权。

传统思路的服装品牌将大受打击
更多新服装品牌通过多品牌集合店渠道进入中国市场,消费者购物的可选择面更宽泛,对传统守旧的品牌将带来致命性打击。

财大气粗的服装零售集团将插足多品牌集合店领域
一旦有一批集合店品牌在零售市场取得不错战绩,大型服装集团必定插足此市场,但未必是财大气粗就能搞定,集合店的运营中更多存在感性与理性并存的成功因素,集合店因热爱而生,然后再谈商业,这也是很多“时装精”能运营成功集合店、而服装集团未必成事的原因。

更加精细化整个服装零售市场的定位
成功的集合店都有相对精准的生活方式概念,呼应中国消费者的精细化生活方式的来临,集合店将会为服装零售市场带来稍加精细化的定位分区。

传统百货被逼转型
更确切的说是加速传统百货转型,传统百货一直被诟病的同质化经营带给零售市场的难题,终于在多品牌经营的集合店这里找到了解决之道,传统百货要么通过引入新品牌改变现状,要么引进多品牌集合店入驻,转型之路势在必行。

零售形象与消费者穿衣素养提升
中国服装零售市场的零售形象将得到提升,生活方式类集合店无意识最具动力的推手。

集合店引入更多差异化的品牌将助推动消费者穿衣素养的提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