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部编版小学语文课件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第1课时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九课 古诗三首(第1课时)课件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九课   古诗三首(第1课时)课件
1.借助注释,理解诗意,然后 在小组中交流弄懂的问题。
2.提出自己经过努力没有解决 的问题,在小组中试着讨论解决。
理解诗意
一道夕阳照在水中,江水 一半变成青绿色,一半变成红 色。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 夜,草地上的露珠晶莹美丽, 月亮就像一张弓一样。
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太阳都是照射的,这里为什么用 “铺”呢?
读一读
相同与不同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 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 忆江南?
日出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日落
心情愉快
背景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后来又担 任苏州刺史。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 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 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 刻的印象。
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你认为最美 的是什么?
想象
“露似真珠月似弓”的情境。
悟情评读
1.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 白居易,你的心情会怎样?
2.课文中有一个词就表示他 的心情,是什么?
可怜
可爱
把刚才理解到的读出来
拓展延伸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 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 忆江南?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 四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第三单元
9 古诗三首 (第1课时)
你能背几首 写景的诗吗?
你喜欢用怎样 的方式学习古诗?
暮江吟
解题
暮江吟
说说题目中理解和不理 解的字,说说题目的意思。
白居易(772-846),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 我国唐代伟大的诗人。 白居易看到江边红日 落下的情景,陶醉其 中,不禁吟诗一首, 这就是《暮江吟》。

4古诗三首(课件)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五四制)(共57张ppt).ppt

4古诗三首(课件)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五四制)(共57张ppt).ppt

赠刘景文
sònɡ
[宋]苏轼
qínɡ ɡài
ào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jūn
chénɡ jú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赠(赠送) 刘(刘海) 菊(菊花) 残(残疾) 增( ) 这( ) 掬( ) 钱( ) 蹭( ) 坟( ) 鞠( ) 浅( )
C.菊残犹有傲霜枝(犹豫) 还有
D.知有儿童挑促织(拨弄)
闯关冲冲冲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⑴秋天来了,看到满山的红色枫叶,我会想起唐代诗
人杜牧写的《山行 》中的诗句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⑵ 苏轼对刘景文说的“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
黄橘绿时”,是想让他记住一年中最美的季节。
有人说秋是美的,秋高气爽,晴空万里; 有人说秋是萧瑟的,秋风吹起,落叶飘零。 不同的人、不同的心情对相同的景物有不同 的感受。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跟随着 古代诗人一起去品味晚秋的景致吧!
冷的月光,我突然看到远处 篱笆 下有时隐时现的 灯火 , 也许是孩子们在 逗引 蟋蟀吧。还记得我小时候,常常约
上几个小伙伴,三五成群地在池塘边捉蜻蜓,扑蝴蝶,有时甚至
光着脚丫,抓螃蟹。那时的生活是多么天真烂漫,温馨美
好啊!
我知道了日记不用写太长,而是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1.比一比,再组词。 诗( 古诗 ) 首( 首先 ) 持( 支持 ) 自( 自己 )
于( 等于 ) 子( 儿子 )
2.读古诗,完成填空。 (1)《赠刘景文》写的是( 秋 )季的景 色,从( 荷尽 )、( 菊残 )可以看出来。 (2)《山行》的作者是( 唐 )代诗人 ( 杜牧 ),他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第一课 古诗三首优秀PPT课件 图文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第一课 古诗三首优秀PPT课件 图文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给小鸭子赋予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了人的情感。
诗意:
青翠欲滴的竹林外,开 放着三两枝红艳艳的桃花, 鸭子在春天的江水中嬉戏, 感受到江水已经变暖。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蒌蒿多。
诗意:
芦笋刚刚发出嫩芽。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毕业八年的她被迫重返人才市场,但 彼时的 她与毕 业时相 比毫无 长进, 面试屡 屡碰壁 。
李尚龙曾说:
真正的安稳是历经世事后的淡薄,你 还没有 见过世 界,就 想隐退 山林, 到头来 只会是 井底之 蛙。”
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优胜劣汰的世界里,你必须不断提升 自己的 价值。 一、放下大概就是这样,即使我们没在 一起, 我也会 好好的 ,谢谢 时间惊 艳了那 段有你 的记忆 ,也谢 谢现在 更努力 变好的 自己。
闲着闲着,一个人就废了。
蔡康永曾说过:“当你没有上进心的 时候, 你是在 杀人, 你不小 心,杀 了你自 己。”
朋友大学毕业后,凭着高学历进了 一家大 公司, 以为从 此一生 安稳, 本职工 作完成 后便悠 闲地追 剧。
身边有同事下班后忙着考证、进修时 ,她嗤 之以鼻 ,认为 别人学 历不如 自己, 再怎么 努力也 无济于 事。
2. 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绝句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唐】杜甫
春季太阳 迟 日/江 山/丽,
落山渐晚。
状元成才路
/ / 春 风 花 草 香。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yān(燕山 ) 状元成才路 yàn(燕子)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 课件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 课件

课文讲解
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诗的前两句客观描述远景,后两 句却渗透了作者内心深处对秋天的独 特感受,成就了诗的个性化立意,抒 发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
归纳总结
《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的 秋景诗。作者用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 写,把秋天的景色描绘的绚丽动人。既 写出了枫叶的色彩,又赞美了枫叶不畏 严寒、傲慢独立的高洁品性,表达了诗 人对秋天的深深爱恋之情。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
4 古诗三首
山 行
引入新课
有人说“秋”是美的,秋高气爽,晴空万里;有人说“秋”
是萧瑟的,秋风吹起,落叶飘零。不同的人,不同的心情对相同
的景物有不同的感受。在你眼中秋天是怎样的呢?
我会认
jìng
xié
径斜
课文讲解
杜牧(803-约852),字牧之,号樊川 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 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
我会写
残缺
cán

书写指导:左边要窄小,右 边两横都稍向上拉,下边是 一撇,斜钩要长。
结构:左右 音序:C 部首:歹 组词:摧残 剩菜残羹 造句:这是一张残缺的人民币。
我会写
君子
jūn

结构:上下 音序:J 部首:口 书写指导:上边扁框上横短 组词:君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君圣臣贤 下横稍长,中间一横最长, 造句:我们宁愿做君子也不做小人。 一撇从上横起笔、稍直一些。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诗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朗读4.《赠刘景文》 (朗读).mp3
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我会认

部编版三年级上第一课1-古诗三首ppt课件

部编版三年级上第一课1-古诗三首ppt课件
绿阴不减来时路,风光,而且诗人的愉悦
添得黄鹂四五声。情状也跃然纸上。
我会写
三衢道中
【宋】曾几
méi xī
梅溪
梅子黄时日日晴,
泛 减 小溪泛尽却山行。 fàn jiǎn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课后小练
《三衢道中》这首诗第一句点明了此行的 ,第时二间句交代了诗人先走_________,水再路走山路 ,三四句紧承“山行”,写绿树荫浓,爽静宜 人,更有黄鹂啼鸣,幽韵悦耳,渲染出诗人 ______舒_畅__愉的悦情怀。
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 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在中国古 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 “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 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 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 《三别》等名作。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 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拓展积累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拓展积累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拓展积累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 2.为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古诗配一 幅手绘画或制作成诗册。
北宋名僧,能诗善画,《春江
惠崇春江晚景 晚景》是他的画作,共两幅,
【宋】苏轼 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苏轼的题画诗也有两首,这
竹外桃花三两枝,首是题鸭戏图的诗。
春江水暖鸭先知。
芦苇的嫩芽。
蒌蒿满地芦芽短,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精美PPT课件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精美PPT课件

课文结构
雪梅
[宋]卢钺
雪白 人各有所长
梅香
课文主旨
《雪梅》通过把梅花和雪花进行对比,告 诉了人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 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
课堂小结
梅花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别的花都 是春 天开,它却不一样,越是寒冷,越是风欺雪压,它就开 得越精神,越秀气。所以,它象征着不畏严寒、坚强不 屈的 精神品质。它被称为“岁寒三友”之一,还被称为 “花中四君子”之首。希望我们向梅花一样也能不畏严 寒,在艰苦的环境中坚强不屈。
明理远近高低变幻莫测寄意深远不同不识真面目此山中结构图示总结全诗题西林壁通过描写从不同角度去看庐山姿态不同来告诉我们看问题的得到的角度不同结果也不同第三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谈话导入雪花飘飘北风萧萧一剪寒梅傲立雪中雪花和梅花都是冬天景物报春使者它们各自的长处是什么
9 古诗三首
第 一 课时
助读资料 初读感知 品读释疑 结构主旨
推荐阅读
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想象“夕阳无限好”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思考: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一、一锤定音(在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下画“√”)。
横看
横看 成岭
侧看
侧看 成 峰
远看
近看
抬 头 仰 望
低 头 俯 视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两句话是因果倒装句,先写出诗人没有看清庐山的真正 面目,然后笔锋一转说明原因:因为“我”身处庐山之中 视野太狭窄所以只能看到局部,而看不到庐山的全貌, 只有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鸟瞰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精品课件(共125张PPT)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精品课件(共125张PPT)

你知道下列事物在古诗中的文化意蕴吗? 菊花 橘树 竹子 梅花
清高、 坚强
美满、 坚贞
正直、 坚韧
你还知道哪些?
高洁、 坚强








夜书所见
晚上写。 书,写。
[宋]叶绍翁
叶绍翁 字嗣(sì)宗,号
靖逸,南宋诗人。他是江湖派诗 人,诗以七言绝句最佳。主要作 品有《游园不值》《嘉兴界》 《四朝闻见录》等。
对照课文插图细细品味,诗中描绘了 哪些景物?
荷尽
橙黄
菊残
橘绿

荷尽已无擎雨盖
生机勃勃
了无生机
凋谢。
荷尽已无擎雨盖
撑起的雨伞。
凄清
比喻 悲伤
菊残犹有傲霜枝
争奇斗艳 迎风傲立
赞美
残败;枯萎。 还,尚且。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顽强不屈
萧瑟
荷尽已无擎雨盖, 对比
菊残犹有傲霜枝。
突出菊花_傲__霜__斗__寒__的形象,表 达了诗人对菊花的敬__佩__、__赞__美__之情。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其诗豪放、旷达、俊逸,后人称杜甫 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主 要作品:《阿房宫赋》《江南春》《泊秦淮》 《过华清宫》等。
默读古诗,读准字音,识记生字。
xínɡ
山行
xié
歪斜
hán
寒山
fēnɡ
枫林
jìnɡ
石径
shuānɡ
霜叶
寒径斜霜
上下结构:__寒__、__霜___ 左右结构:__径__、__斜___
学习古诗的方法:
解诗题
读诗文

新版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第1课时人教(部编版) (共23张PPT)

新版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第1课时人教(部编版) (共23张PPT)

谢谢观看
为什么是“露似真珠月似弓呢”?
“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就
像“铺”在江上,很形象;
夕阳的光已经接近地平线了,它静静地洒在江面上,是那样的柔和悦目而又鲜艳明快,写出了夕阳的宁静、柔和。
思考:作者在诗中为什么要用“铺”字,而不用“照”呢?
思考:作者在诗中为什么要用“铺”字,而不用“照”呢?
课文讲解
自读整首诗,体会情感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诗歌的节拍。 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 组景物进行描写,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表现了作 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文讲解
齐读一、二句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这两句主要写了哪些景物?
可怜: 可爱。 露珠在无声的闪烁,月光在无声地洒向大地,多么宁静,多么和谐,多么安详的深秋之夜呀。
(王维《使至塞上》) 思考:这两句主要写了哪些景物?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诗歌的节拍。
我会读 朗读诗歌,注意节奏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课文讲解
品读第二句 思考:两个“半”好在哪儿?
两个“半”字勾画出夕阳映照水 中,红绿辉映的动感美。
课文讲解
齐读三、四句
思考:用自己的话说说三四句的意思。
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降下的初月夜, 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般,一弯新月仿佛 是一张精致的弓。
课文讲解
齐读三、四句
思考:最后一句诗用了两个比喻,它们分别 是把什么比作什么?
课文讲解
品读第一句 思考:作者在诗中为什么要用“铺”字,而不用“照”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结构
寒山石径(斜)
山行
枫林(红) 白云(生处)人家
热爱
课文主旨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串珠问题1)
《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描写和赞美深秋 山林景色的秋景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 凝炼的语言写的是在“山行”途中目之所及的景物, 表达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课堂小结
《山行》是晚唐诗人杜牧所写的一首清新俊逸的小诗,诗 歌描绘了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构成的山林秋色图。作者 主要以秋天为主题,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
4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山行
[唐]杜牧
助读资料
初读感知
品读释疑
结构主旨
当堂检测
秋 季
这么美的景色,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中去领略一下吧!
走近作者
杜牧 :(803-852)唐代诗人。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 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 齐名,世称“小李杜”。
我会写
shuāng
霜冻

书写指导:整体笔画多、要 写紧凑,雨字要写扁一些、 下框变为冖。
结构:上下 音序:S 部首:雨 组词:盐霜 饱经风霜 造句:经过霜冻以后,这些树叶 都掉了。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诗意: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
诗的后两句: “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① 点明写傍晚之景。②傍晚晚霞和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格外美丽。
③诗人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表达对红叶喜爱。④停车久,观
察细才能悟出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霜叶
红于二月花”,运用对比的方法,写出深秋的枫叶形象生动,这
是全诗的中心句。 “红于”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 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诗人通过描写了一幅 秋景图,表达对红叶的喜爱之情,赞美秋天的美丽。
户人家。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 还要红。
课文整体感知 诗的前两句: “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
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
势。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
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
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
我会写
石径
jìng

结构:左右 音序:J 部首:彳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左边是 组词:径直 大相径庭 彳,右上边第二笔点在撇的下 造句:我沿着这条石径爬上山顶。 边中间位置、上边不交叉。
我会写
歪斜
xié

书写指导:余字第二笔捺变 为点,竖钩连接上横,下横 稍长,斗字的中竖要长。
结构:左右 音序:X 部首:斗 组词:斜线 目不斜视 造句:这棵大树长得有些歪斜。
这是课后第2题哦!
《山行》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物?从哪
些地方发现的?(核心问题)
《山行》这首诗写的是秋天的景物。从“寒山” “霜叶红于二月花”看出来的。
积累: 诗人杜牧写秋景的诗句还有: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生,生出。“白云生处”指子小路。
【生】
【坐】
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句子是否通顺。
我会写
寒冷
hán

书写指导:上下宽中间窄, 中间是三横两竖,下边的 撇和捺要舒展。
结构:上下 音序:H 部首:宀 组词:严寒 寒冬腊月 造句:今天的天气特别寒冷。
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我们可以在观赏胜于二月春花
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激发了我们对
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大自然了解,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这是课后习题1哦!
背诵课文。默写《山行》。
点拨:背诵课文,一定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的 最好。默写一定要注意写完整,包括题目、作者、 内容、标点符号。
——《秋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寄扬州韩绰判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1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重点)
2.背诵课文,默写《山行》。(重点)
3.初步感知古诗大意。(难点)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诗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朗读视频
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理解词语
【寒山】 【石径】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