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对大理白族传统文化的影响
探析白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深层次开发

探析白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深层次开发【摘要】白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是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对于地方经济和文化的促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探析白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深层次开发为主题,从挖掘和传承白族传统节日和习俗、保护和开发白族建筑文化、传统手工艺的创新、结合自然风光的旅游路线规划以及市场营销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深层次开发白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对于地方经济和文化的促进作用不可小觑,未来应该继续加强研究,推动白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持续发展和传承。
【关键词】白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深层次开发、传统节日、习俗、建筑文化、手工艺、旅游路线、市场营销、促进、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白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性白族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白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连接历史与现实的纽带,更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白族民俗文化融合了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传统技艺等多种元素,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通过深度挖掘和开发白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升地区形象,推动文化传承和创新。
白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还可以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加深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促进不同地域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进一步开发白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和传承白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白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层次开发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白族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
通过对白族传统节日和习俗、建筑文化、手工艺等方面的深入挖掘和传承,可以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吸引更多游客的到访,从而促进当地旅游业的繁荣。
通过深层次开发白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可以为地方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深入挖掘和研究白族民俗文化的意义在于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推动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大理白族绕三灵文化传承研究

大理白族绕三灵文化传承研究作者:马婧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3年第23期摘要绕三灵是大理白族地区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4月23日到25日举行。
绕三灵形式多样,文化内涵丰富,是一个全面展现白族文化的平台。
本文旨在探讨大理白族绕三灵对人各方面的影响,并试图提出能使其继续发展和传承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白族绕三灵文化传中图分类号:K828 文献标识码:A1大理白族绕三灵的起源大理白族绕三灵,相传起源于唐代时期西南地区的南诏国。
白族称为“观上览”或祈雨会,“观”就是“闲逛”或“游览”。
绕三灵属农闲季节白族民间的自娱性迎神赛会,流传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苍山洱海周边地区的白族村寨,是当地白族人民农忙前游春歌舞大集会,迄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三灵指“神都”圣源寺,“仙都”金圭寺,“佛都”崇圣寺。
相传,过去大理常因干旱无雨而无法栽秧,以水稻农耕为主的白族,在水稻栽种之前,人们必先要向神灵企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于是每年栽秧季节之前,都要组织大型祈雨活动。
祈雨期间人们聚在一起,派生出盛大的“农家乐”——绕三灵民俗盛会。
绕三灵的歌舞活动,实际上也是农忙前,人们一种特殊的游春活动。
2绕三灵的习俗每年夏历4月23日至25日,恰逢农忙之前,大理、洱源、宾川、巍山等地的白族民众,身着盛装,以村为单位,几十人至上百人不等,携带祭祀用具和简单的行李以及食品、炊具等,从四面八方成群结队的来到苍山洱海之间,参加狂欢节日绕三灵。
绕三灵要过三天,以史城喜洲为界,农历4月22日早晨,人们聚集到大理古城城隍庙,点燃香烛,准备行装;23日过节的人们向北顺着苍山之麓聚集到苍山五台峰下的神都(庆洞庄的本主庙圣源寺);24日,人流从神都启程,经过喜洲镇,向南绕到洱海边,当晚又在这里的本主庙祈祷、赛歌;25日,人群再继续沿着洱海前行,绕到大理崇圣寺东面的马久邑本主庙,经过祈祷后,各自归家,节日就此结束。
3绕三灵的教育功能3.1祭祀和礼仪功能大理白族自古是一个能歌擅舞热爱生活的民族,白族千百年来创造并形成了客观存在的白族文化,蕴涵了白族的开拓性、包容性、吸纳性、开放性和广博性的民族精神,渗透到了白族历史的方方面面。
旅游业给当地居民带来的经济效益分析

[7]大理白族自治州大旅游业发展研究[J].张梦醒.大理大学.2016(06)
[8]一带一路下云南旅游业的发展探析[J].王露.度假旅游.2018(01)
[9]全媒体时代如何做好城市旅游宣传[J].刘杨袆伊.新闻窗.2018(04)
[10]云南旅游获网友点赞[N].施颖,段建鑫.云南日报.2018(03)
4、加强对民族文化的保护
虽然对民族文化的开发,其目的是追求经济利润,改善人们的生活,但首先应树立好保护好民族文化的思想,在利用民族文化的开发旅游产品中,要注意其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要保护与开发并重,并在此过程中要注意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与发展。政府在人口较少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过程中应该负有引导的责任,应该把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纳人各级政府的日常工作之中。
论文(设计)题目
旅游业给当地居民带来的经济效益分析
学科分类
(二级)
79067
题目来源(a.教师拟题;b.学生自拟;c.教师科研课题;d.其他)
b.学生自拟
本选题的根据:1)说明本选题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2)简述本选题的研究现状和自己的见解
一、选题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一)研究意义
本文主要研究大理旅游业给当地居民带来了什么样的经济效益。发展大理旅游业,有助于拓宽货币回笼渠道,加快货币回笼速度,扩大货币回笼量,因此能够加快资金周转,增加资金积累和居民收入,为大理旅游业发展创造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难得的经营管理经验。更好的发展大理旅游业能够增加当地居民收入。本文将研究大理旅游业所存在的问题,应该如何发展大理旅游业,给当地居民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如何抓住大理自身的优势发展经济是本文的要点,大理的旅游业发展将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旅游业对大理白族传统文化的影响

2014年6月下半月刊
城市旅游规划
旅游从最初的观光到文化旅游的转变。 如大理白族的三月街,人们最早是从影视作品《五朵金
花》作品中认识它的。其三月街本是流传白族上千年的传统 节日,传统节日多源于神话传说和民族史诗,白族民间传说众 多,其三月街就是源于此。关于三月街的传说较多,其中观 音制服罗刹说和阿善与三公主说与其他白族传统文化联系较 为密切。在大理国时期,佛教在大理较为盛行,而佛教教义 中因果轮回、善恶必报的思想体系一直在大理白族民众的生 活中影响至深。白族人在每年的三月街上举行莲池会活动, 烧香、念经以表达对观音菩萨的崇拜;而第二种传说,从一个 侧面反映了白族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而三月街则成为男女青 年在节日期间约会和交往的场所媒介——交游会。不管到底三 月街的来历与这些传说 但早在大理国时期,三月街就成为西 南地区最大的物资交易会,但随之时代的变迁,人们获取物资 的方式逐渐的便捷,三月街逐渐的成为大理地区人们的集市。 但它在白族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并不能随时间的流失而消失在 当地白族人的心目中,它是白族文化的一部分。旅游业把这一 传统白族节日巧妙的融入到其中,加以推广和宣传,目前它已 形成了前往大理游览观光的一部分。这对白族文化来说是一种 新的传承方式,是更多的人了解了大理,了解了白族的传统 文化。
《赛马三月街》

社区参与度下降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社区居民 对赛马三月街的参与度有所下降 ,需要寻找新的方式激发社区活 力。
未来的发展方向
创新活动形式
引入现代元素,创新活动形式,吸引年轻一 代的参与,使赛马三月街更加具有活力和吸 引力。
强化文化传承
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培养更多的传承人 ,确保赛马三月街的传统文化得到延续。
经济收入的来源
许多当地人通过参与赛马、提供餐饮和住宿等服 务,获得了经济收入,赛马三月街对于他们来说 具有重要意义。
对游客的吸引力
独特的民族文化体验
赛马三月街作为白族的传统活动,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和体验 白族文化的机会,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壮观的赛马场面
来自各地的优秀赛马齐聚一堂,奔跑在三月街上,为游客呈现了 一场视觉盛宴。
和商贸交流平台。
传统与创新
03
在现代社会中,赛马三月街在保持传统的同时,也不断融入创
新元素,吸引更多人参与。
地点与环境
地理位置
赛马三月街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境内。
自然环境
大理地区气候宜人,自然风光优美,为赛马三月街提 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人文环境
大理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传统 艺术,为赛马三月街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03
赛马三月街的成功举办还提升 了当地的知名度和形象,吸引 了更多的投资和商业机会。
04
赛马三月街的文化意义
对当地人的意义
1 2 3
传统习俗的延续
赛马三月街是当地人传承数百年的传统活动,对 于他们来说,这不仅仅是一场赛事,更是一种对 祖先文化的尊重和延续。
社区凝聚力的体现
在赛马三月街期间,当地人团结一心,共同参与 这一盛大的活动,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
文化生态视域中大理白族服饰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文化生态视域中大理白族服饰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目前,我国许多丰富而宝贵的民族艺术面临衰弱、萎缩乃至失传的困境,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各种民族艺术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变化。
各种民族艺术的生存和传承都离不开其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
所谓“生态”即指生物界众生万物共生之状态,“文化生态”是指文化赖以生存的自然、人文、社会相互协调的状态。
民族民间艺术都深深根植于民族文化和自然生态的土壤中。
大理白族先民是先秦时期分布于洱海地区的许多氏族、部落的融合体,其中僰人占多数,僰人从族属源流上属于氐羌。
经历几千年的发展和壮大,创造了许多辉煌的民族文化和艺术。
在众多传统民族艺术文化中,服饰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文化之一。
在历史上,虽然受到汉、彝、纳西等服饰的影响,但其民族服饰却具有本民族独特的个性和符号语言,充分地体现白族人民的审美意趣和民族文化。
对白族服饰中造型、图案纹样艺术的解读,有助于我们充分地了解白族文化,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经济对白族服饰的不断冲击,民族服饰被“溶解”,而民族艺术得以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
我们保护、传承和发展白族服饰艺术最根本的办法就是从文化生态的视角出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大理白族服饰艺术从色彩上来看,因白族人在苍山、洱海边受到自然环境的感染,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色彩文化。
白族人民尚白,不仅将“白”作为本民族的族称,还将白色作为服饰主要色彩。
他们视白色为纯洁、光明、神圣、高尚的象征,无论是女子还是男子头饰、上衣、下装都喜爱白色。
从图案上来看,图案符号作为白族服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了白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人们的愿望通过有形的图案表达出来,生活和大自然中的客观原型经过白族人们的改造、变形、重组等成为线条流畅而寓意丰富的图案。
大理白族人民就常以大理地区特有的花鸟、山水和人物作为图案题材,其中以植物、动物图案为最主要的主题。
常出现的动物图案如象征生命繁衍的蝴蝶图案;给人以祥瑞之感的鱼、螺图案;代表旺盛、威武的虎图案。
旅游开发对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以云南大理为例

【产业经济】旅游开发对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以云南大理为例李 刚(大理学院政法与经管学院,云南大理671003)[摘 要]民族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有一种天然的渊源关系,旅游开发通常给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旅游业发展至关重要。
以旅游开发对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入手,分析民族地区影响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调发展的各种因素,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主体、地方政府、相关企业、外来游客及市场五者之间构建旅游产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框架模型。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4)01-0068-04 [作者简介]李刚(1975-),男,云南弥渡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旅游管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基金项目]大理学院博士科研启动费项目(KYBS201206)“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以云南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
作为“弘扬民族文化、延续中华文脉”重要载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我国特定民族、地域人民独特的创造力,其中所体现出的思想、情感、意识、价值观等具有独特性,难以被模仿和再生。
无论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和价值看,还是基于客观事实的考察,民族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之间存在着一种天然的渊源关系。
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开发成各类旅游产品,成为独具特色的旅游吸引物,促进民族地区旅游的发展;反过来,旅游业的发展也能增强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和当地居民的文化意识,提高“文化自觉”的能力,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活动中。
因此,将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和旅游业的开发结合起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的不解之缘1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的同一性。
旅游对大理白族民俗风情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摘要 (1)1旅游影响分析. (2)1.1旅游对少数民族的影响 (2)1.2旅游对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文化的影响 (3)2大理民俗风情资源概要 (3)2.1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概念及特点 (3)2.2大理白族民俗风情资源概况 (3)3旅游业发展对大理白族民俗风情的影响 (6)3.1积极影响 (6)3.2消极影响 (7)4发挥积极影响,消除消极影响 (8)4.1积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8)4.2遵循民俗风情资源开发原则 (9)4.3提高人们保护民俗风情资源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9)4.4正确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9)4.5专家参与规划和合理开发民俗风情资源 (9)4.6实施民俗风情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 (10)参考文献 (11)结语 (12)旅游对大理白族民俗风情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摘要]随着大理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大理白族的民俗风情在旅游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但是随着大理旅游业的迅速发展的同时,旅游对大理白族的民俗风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针对这些影响,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实施开发与保护并重策略,提出发挥积极影响,消除消极影响的对策。
[关键词]大理白族民俗风情;积极影响;消极影响;对策研究The Study On Tourism Development Impact On DaliBai Folk Culture[Abstract]With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Dali tourism industry, Dali Bai people’s folk culture plays o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oursim. However, accompanying with the rapid Dali tourism development, tourism has a certain influence on Dali Bai people’s folk culture.Based on these effects, and guided by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ory,this paper attend to implemente a strategy which care about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both ,and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making use of positive impact while eliminate the negative impact of the measures.[Key words] Dali Bai People’s Folk Culture; Positive impacts; Negative impacts; Study On Countermeasures.1 旅游影响分析旅游的影响作为旅游学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历来受到专家和学者的关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业对大理白族传统文化的影响
作者:余宏刚
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4年第06期
本文基于云南旅游产业在开发过程中对大理白族文化之间的互动和影响关系,分析云南旅游产业对白族传统文化的影响成因。
大理白族传统文化资源的绝对优势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发展的契机,旅游业的发展也为白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新的发展媒介。
两者在发展的过程中相互交融,利弊相交,因此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应该加强对白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一套明确的定位和导向,在转化白族传统文化资源为旅游经济资源的同时,应以保护为本,发展为辅,两者相辅相成。
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即保护了白族传统文化又彰显了云南旅游业独树一帜的地位。
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旅游资源,旅游目的地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直接决定着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
两者之间的互动发展,利弊交织,传统文化为得是保护和传承,旅游业发展的目的是获取经济利益。
旅游业利用当地传统文化资源作为发展的根基和媒介,使文化资源最终转化为经济资源;当地的传统文化在旅游业的发展中既被动又渴望获取发展的机会,把旅游业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宣传和发展的契机。
可以说传统文化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绝佳的促销手段,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更是如此。
它们丰富多彩的项目和独树一帜的性格为旅游产业的发展奠基了坚实的资源。
然而在旅游业创造一个有一个辉煌成绩的背后,岂不知给当地本土文化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从宏观和微观方面来看,其两者间的关系永远是相辅相成,共存亡,共赢的局面。
因此,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应注重两者间的互动发展,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案加强对目的地本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一、旅游业与白族传统文化的互动关系
大理历史悠久,景色秀丽,素有“文献名邦”、“西南敦煌”、“东方日内瓦”等美誉,生活在这里的白族人家,更是创造了灿烂多姿的文化。
如三月街、绕三灵、本主会、石宝山歌会、洱海开海节等一系列民俗活动;像白族扎染、木雕、大理石加工、金属工艺、染织绣等一系列优秀的传统工艺文化;喜洲破酥粑粑、凉鸡米线、三道茶、乳扇等一系列的饮食文化;金花和阿鹏身穿的白族传统服饰到他们居住的“三坊一照壁”典型的白族传统建筑等等。
从点到面,立体的展现着大理白族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岁时节令、工艺文化、服饰艺术、建筑艺术以及生产生活等诸方面。
它们历史悠久,精湛微妙、古奥而神秘,是大理白族世代传承和赖以生存的根基,独树一帜的个性、丰富多元的面貌是它的最终表现方式。
旅游业借助丰富多彩的大理白族文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业绩。
每年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海内外游客前往此地从事观光旅游、访山拜佛、休闲度假、经商洽谈、考察访问等旅游活动。
旅游业从中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和潜在的游客数量以及绝对的行业地位。
目前大理游已形成了成熟而稳定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人数逐年上升的趋势,旅游项目也愈加的丰富多样和成熟稳定,部分项目已成为经典之作,成为游客心目中文化旅游、休闲、娱乐、体验、饮食、购
物等一条龙的精品旅游项目。
游客显性或隐性的表现着对当地白族文化的追捧和体验,旅游业就是以丰富多彩、底蕴深厚的白族优秀文化资源在努力建设云南文化旅游的发展目的。
多数资料显示,国内外的诸多前往大理游览的客人,在欣赏大理秀美的自然景观的同时,他们最感兴趣的却是白族优秀而独特的传统文化。
旅游业与白族传统文化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已成功的让云南旅游业成为吸引世人眼球的焦点和闪光点,两者相互扶持、紧密结合,不仅使得云南旅游业大放光彩,也使得白族传统文化成为游客光管体验的首选,旅游业得到了最大化的发展机遇,白族传统文化也在迎接着它新的发展契机和
模式。
二、旅游业对白族传统文化的宣传作用
人们最早认知和了解大理以及白族文化应该源于武侠作品《天龙八部》和表现白族爱情故事《五朵金花》的上映。
但这种影响并不能构成人们全面了解大理白族传统文化的全部,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引子的作用,它们成为人们渴望前往大理游览观光的媒介,最终多数人了解和认识大理以及白族传统文化还应该归结于旅游业的发展和宣传。
游客心中的武侠情缘和面对白族这一陌生而又神秘的民族的了解,使他们第一次前往风光秀丽、历史深厚的白族村落。
旅游业再次抓住机遇,把白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品开发成旅游观光和文化体验项目,使得旅游从最初的观光到文化旅游的转变。
如大理白族的三月街,人们最早是从影视作品《五朵金花》作品中认识它的。
其三月街本是流传白族上千年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多源于神话传说和民族史诗,白族民间传说众多,其三月街就是源于此。
关于三月街的传说较多,其中观音制服罗刹说和阿善与三公主说与其他白族传统文化联系较为密切。
在大理国时期,佛教在大理较为盛行,而佛教教义中因果轮回、善恶必报的思想体系一直在大理白族民众的生活中影响至深。
白族人在每年的三月街上举行莲池会活动,烧香、念经以表达对观音菩萨的崇拜;而第二种传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白族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而三月街则成为男女青年在节日期间约会和交往的场所媒介——交游会。
不管到底三月街的来历与这些传说但早在大理国时期,三月街就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物资交易会,但随之时代的变迁,人们获取物资的方式逐渐的便捷,三月街逐渐的成为大理地区人们的集市。
但它在白族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并不能随时间的流失而消失在当地白族人的心目中,它是白族文化的一部分。
旅游业把这一传统白族节日巧妙的融入到其中,加以推广和宣传,目前它已形成了前往大理游览观光的一部分。
这对白族文化来说是一种新的传承方式,是更多的人了解了大理,了解了白族的传统
文化。
旅游业的兴盛,使得前往大理的游客逐年增多,游客在欣赏大理秀丽山川的同时也对白族的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诸多白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逐渐演变成为旅游商品的一部分,总体来说,这是一件很好的宣传白族传统文化的媒介。
但由于旅游业的发展伴随着经济利益的驱使,但部分商家为谋取暴利,不遵守行规和不尊重文化,一切以利益为目的。
对所出售的商品
不把关,商家说出售的商品不管是不是白族的,在出售时向游客宣称这些都是白族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给游客一种错误的认识,这种现象是对白族文化的不尊重。
人们通过旅游认识了大理、了解了白族文化,但这种文化误区使得游客对白族文化产生了错误的认识和潜在宣传作用。
三、旅游业对白族传统文化的冲击
旅游业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对当地的传统文化起到了以的推广和宣传作用以及某些文化的复兴和传承;但另一方面它又对旅游目的地的文化起到破坏和同化的作用,如一些传统民俗、人文环境等因旅游业的发展而逐渐的失去了它原有的风貌。
多数资料显示,因旅游业的发展,旅游目的地的多数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减退和同化甚至消亡的现象。
同化现象在当今高速发展的时代是不能避免的文化现象。
如语言的同化现象,它是社会发展的附属现象,但一个民族世代所使用的语言,是他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能因为社会进步了,语言就应该被普通话取而代之。
旅游业在其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大理旅游业近年来发展的如火如荼,游客数量猛增,游客与当地人的接触也越来越多,游客的语言和行为直接影响着当地民族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
对于语言的冲击首当其冲,资料显示,在旅游业还没有像今天这么成熟时,大理当地的白族人基本上都能使用自己的白族语言,而现如今多数年轻一代都只是能听懂部分本民族的语言,甚至有一部分几乎是听不懂,更别提是讲本民族的语言了。
大理旅游业的发展是必然趋势,但当地人应该提高警惕,抵制住外界的诱惑,加强本民族语言的学习,毕竟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
根基。
再如,当地白族的服饰艺术,它是一民族的文化媒介和载体,其中浓浓地渗透着一个民族历史变迁、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审美心理、地理环境及生产劳动等,同时也是一个民族一个族群、支系的符号标示,在一定程度上又体现着一个民族的审美情趣和造物习惯等。
白族服饰经历风风雨雨,我们现在见到的白族服饰是因影视《五朵金花》作品的上映,结合较早的白族服饰和当地的传统文化符号最终在整体上做了调整,形成男性上身着白色对襟衣,外套坎肩,下身白色或蓝色宽裤,头缠白包头,女性身着白色右衽大襟衣,外加红、蓝、黑色的领挂和围腰。
少数民族都有这样的习惯,即使是在平时一般都会穿着本民族的传统服饰,更别提是在本民族重大节日时,穿着本民族的服饰已成为他们对本民族文化的一种认同感和归属感。
但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白族的年轻人基本上已不穿着本民族传统服饰,已经被外界的服饰取而代之。
这种现象在旅游业发达的白族地区尤为突出,旅游业给当地民族带来的不仅是财富和机遇,但同时当地人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来换取这一切,那便是他们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
丧失。
四、结语
文化是旅游业得以发展的根基,也是推广文化的媒介,旅游业使得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
旅游业的发展与旅游目的地的文化一直是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旅游利用当地文化创造经济价值,文化利用旅游进行推广和传承。
白族传统文化丰富多彩,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石,但在开发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当地白族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保护,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实现双赢的理想局面。
(作者单位:云南旅游职业学院旅游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