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意识和注意
普通心理学第5篇 信息加工——意识和注意

衰减器理论 ▪ 选择是衰减,与刺激的激活阈限有关 ▪ 选择发生在知觉分析之前
后期选择理论 ▪ 选择依赖于记忆,有很大的主动性 ▪ 选择表现在反应阶段上
多阶段选择理论
▪ 选择在几个不同的加工阶段上都有可能发生,依赖 于当前任务
(2)资源分配理论
2、催眠状态下人的特点
脑电与清醒时一样 在催眠师引导失去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 与受暗示难易程度有关
3、对催眠的易感性 经常做生动的白日梦 想像力丰富 容易沉浸于眼前或想像中的场景 依赖性强, 经常寻求他人的指点 对催眠的作用深信不疑
4、催眠诱导 5、催眠术表演 6、对催眠的不同解释
二、注意的分类
根据预先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程度划分
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
事先没有明确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 取决于刺激物的新异性、强度、是否运动等因素; ▪ 也包括人自身的状态、需要、情感、兴趣和过去经验 等
不随意注意既可以帮助人对新异刺激进行定向,也可能干 扰人正在进行的活动
无法伪装、暴露秘密:二战中的间谍
社会认知或角色扮演观点 意识功能分离的观点:执行与监督功能
三、白日梦与幻觉——意识的自发漂移
白日梦以记忆或想象的内容为基础
第四节 注意
一、注意的基本概念
1、定义: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2、特点:
指向性:意识对某些对象的选择和对其他对象的忽略 集中性:意识在被指向对象上强度和紧张度的维持 指向性和集中性是密不可分的
第五章 意识和注意
第一节 意识
一、什么是意识(consciousness)
1、定义:意识就是我们的觉知状态,即对我们自身、对外界的环 境事件以及自己与外界环境事件关系的觉知状态。
心理学导论(黄希庭第二版)第八章 意识与注意

第八章意识与注意第一节概述一、什么是意识意识:我们的觉知状态,即对我们自身、对外界的环境事件以及自己与外界环境事件关系的觉知状态。
意识的四个基本特征:(1)主观性:我们每个人的意识世界都是专有的,独一无二的,对我们自己来说格外真实。
(我们在想什么只有自己知道)(2)统一性:我们意识到的经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3)流动性:个人的意识经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意识的内容是不断变化的,从来不会静止不动。
(4)能动性:1、我们觉知到我们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觉知到我们对所处环境的适应程度,以便与环境保持平衡;(刚到高原会觉得不适,过段时间就好了)2、意识把我们过去记忆与现在感知联系起来使我们有一个连续的经验,从而认识提升自我;3、我们依据知觉到的信息,控制并计划我们的行动以达到未来的预期目标。
二、意识水平意识水平的分类:(1)焦点意识:我们集中注意而获得的清晰的意识(2)下意识、边缘意识边缘意识是未被注意到的意识,属于下意识。
(有时候会脱口而出某些话)(3)前意识:既可以储存,也可以拿出来进行意识层面的加工的意识。
前意识是介于意识和潜意识的一种意识层面,作用是去除不被意识层面所接受的内容,并将其压抑到潜意识中(精神分析理论);前意识是曾经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但只有在必要的情况下进行回忆时才会对其产生意识(认知心理学)。
(4)潜意识:某些记忆、冲动和欲望是无法进入意识的,这些心理事件就属于潜意识的范畴。
有部分永远不能成为前意识。
三、意识状态正常意识状态————异常意识状态主动意识状态————被动意识状态(催眠)觉醒的意识状态————变更了的意识状态(睡眠、梦、白日梦)四、注意与意识注意:一种有选择地加工某些刺激而忽略其他刺激的心理倾向。
本质和性质是意识的聚集和集中。
对注意的研究的两种研究取向:集中注意和分配注意第二节注意的种类与机制一、注意的种类:注意:心理活动(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和集中。
注意与编码密切相关。
普通心理学 第八章 意识与注意

根据注意指向与集中的加工方向分类:
内源性注意 外源性注意 内源性注意: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由知觉者控制的 注意,也称为目标指向控制注意。 外源性注意: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自动发生的,与 当前知觉目标无关的注意,称为刺激驱动注意。
二、注意的认知机制 (一)听觉的集中性注意
1、过滤器模型 英国心理学家布罗德本特最先提出注意的过滤器 模型。基于双二分听实验。 按“全或无”的原则进行工作。 它无法解释人对有意义材料的信息加工和分配性 注意等现象。
一只7岁大的兔子在接受治疗后放松并安静下来, 显得非常满足。
二、催眠感受性
催眠感受性:是指个体接受暗示的难易程度。 催眠感受性高的人通常具有下列特征: (1)依赖性强,经常寻求他人的指点; (2)容易沉浸于眼前或想象中的场景; (3)想象力丰富; (4)对催眠的作用深信不移; (5)经常做情节生动的白日梦; (6)有经验分离的经历,即体验过记忆或自我的一部分与 其余部分分离开来。
白日梦
白日梦:是意识状态之一,它不同于睡眠, 而是在非睡眠状态下产生的高度自我卷入 的幻想活动。
(四)注意与意识
注意:是一种有选择性地加工某些刺激而忽略其 他刺激的心理倾向。 注意十一清晰鲜明的形式让数个作用于我们的刺 激依次通过我们的意识。 对注意的研究的两种研究取向: 集中注意 分配注意
第二节
(四)潜意识 四 潜意识
潜意识:无法进入意识的原始欲望和冲动;一些内省所不 能达到的记忆和心理。 除了意识活动外,我们还有一类活动属于非意识范畴,很 少会进入意识。例如,我们身体内部有一些生理变化,如 脑活动、心跳、内分泌和肝功能等,是受植物性神经系统 所支配的生理活动。虽然我们可能会觉知到这些活动的效 应,但这些活动本身我们是不会觉知道的。
普通心理学-第四章-意识和注意

普通心理学-第四章-意识和注意
普通心理学-第四章-意识和注意
• 第一阶段:浅睡(根本没有睡着) • 第二、三、四阶段:越来越深,第四阶段
通常很难被唤醒。
1234 32R 12 34 3 2 R 1 234 32 R
• 在一次典型的睡眠中,REM与NREM会交 替出现。在8个小时的睡眠中,大约有5次 REM睡眠。在刚入眠时处于深度睡眠;而 当接近天明时,REM睡眠的时间会延长。
分为客体(空间模式)和事件(时间模式); – 使我们能利用过去的记忆对现时输入的信息做出最
佳的判断和行为。
• 正是通过意识,我们分析因果关系,想象现时 不存在的情景和可能性,计划未来的行动,用 我们预期的目标来指引行为。
普通心理学-第四章-意识和注意
1、意识的局限性
• 意识经验不是外部世界的镜像。 • 意识有一定局限性:
2.睡眠的功能 解释一:使工作了一天的大脑和身体得到休息、
休整和恢复。 解释二:与生物进化有关的生态学理论解释。
睡眠可以使动物避免消耗能量,和在一天中不 适应的一段时间内避免受到伤害。
普通心理学-第四章-意识和注意
睡眠形态的个别差异 个体的有意识的控制:熬夜或闹钟 生物节律的控制:入睡的时间与持续时间 个性特征的影响:紧张忧虑的人与外向的人 心理状态的影响:忧郁与愉快的人 白天活动的影响:激烈的活动增加慢波睡眠 成熟发展的影响:不同年龄的人睡眠不同
– 有许多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事物或刺激,人们 并没有意识到。
• 人看不见波长超过一定范围的光; • 人听不见频率低于特定范围的声音。
– 当人们专注于一件事情时,通常对其他事情会视 而不见。
• 在同一时间内可以进入意识的信息量是有限的,意识很 难在同一时间内容纳过多的东西。
普通心理学第五章 意识和注意

身体动作 当人们集中注意时,与活动无关的身体动作就停止了, 常常表现为静止状态。如学生在认真听课时,其目光注视着老师, 而其他动作都停止了。当学生做出多项与学习活动无关的身体动 作时,可大致判断其走神了。
(2)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刺激物自身的特点 个体的主观状态
刺激物的特点
刺激的强度(包括绝对强度和相对强度) 刺激之间的对比关系:颜色、大小、形状、
强度、持续时间。 如绿草和红花、绿草和 青蛙 刺激的活动和变化 活动的、变化的刺激物易引起注意,如霓 虹灯、活动玩具、教师讲课声调变化 刺激物的新异性
四、意识的水平
无意识 前意识 潜意识 自我意识和对外周的意识
五、无意识现象
无意识行为 对刺激的无意识 盲视
第二节 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睡眠与梦 催眠 白日梦和幻想
第三节 注意的一般概述
注意的概念 什么是注意 注意和意识 注意的外部表现 注意的功能
注意的分类
一、注意的概念
黑色圆点 8~9个;
外文字母 4~6个;
几何图形 3~4个;
汉字
3~4个。
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
主观因素:各人知觉活动的任务和知 识经验
客观因素:刺激物排列的特点等。
图中有多少个小圆点?
图中有多少个小圆点?
TCI G AHNE
图1
TEACHING 图2
2. 注意的稳定性
•
注意的稳定性是个体在较长时间内
心理学导论复习重点之 意识和注意_毙考题

心理学导论复习重点之意识和注意第四章意识和注意一、意识与无意识(一)意识的含义意识:是指人所持有的反映现实的高形式,是人对现实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反映,也就是说意识是人的心理,是人自觉的,有目的高级心理部分。
无意识:是个体未曾察觉到的心理活动过程,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意识是心理的过程和属性。
就心理状态而言,意识意味着清醒、警觉、觉察、注意等。
就心理内容而言,意识包括可用语言报告出的一些东西,如对幸福的体验、对周围环境的知觉、对往事的回忆等。
在行为水平上,意识意味着受意愿支配的动作或活动,与自动化的动作相反。
例如,早晨起床后,一个人在选择穿哪一件衣服时,是受意识支配的,而穿衣服的动作本身通常是自动化的,不受意识的控制。
在更高的哲学水平上,意识是一种与物质相对立的精神实体,由思想、幻想、梦等构成。
综上,意识是一种觉知,是一种高级心理机能,是一种心理状态。
无意识又称潜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它指的是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
常见的无意识现象有以下几种:1.无意识行为:有时人的行为,特别是那些已经自动化了的行为,不受意识的控制。
例如,在骑自行车时,一个人可以毫无困难地思考其他的问题,或与别人交谈,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如何维持车的平衡的。
2.对刺激的无意识:人在活动时,有时没有觉察到对他们产生了影响的事件,而实际上,这些事情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影响。
3.盲视:由于脑损伤引起的无意识觉察。
(二)意识的分类意识从无意识到意识,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或水平。
它还存在着一般性的变化,如觉醒、惊奇、愤怒、警觉等。
(三)意识的功能意识具有能动性,它不仅被动地觉察和感知信息,而且对个体的身心起着调节的作用。
意识以三种重要方式帮助人们把握由感官所接触到的纷繁世界的意义。
其一,通过限制人们的注意,减少不断涌入的刺激能量;其二,使人们依据知觉组织规律,把连续不断的经验划分为客体(空间模式)和事件(时间模式);其三,使人们能利用过去记忆对现时输入信息做佳判断和行为。
普通心理学第3章意识和注意

因
活动是否具有组织性
素
(4)对个性的依从性:
主体的意志力
• (三)随意后注意
– 也叫有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不需要 意志努力的注意。
– 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特殊形式,它兼具不随 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某些特征。
– 随意后注意是一种更高级的注意形式。
第四节 注意的基本特征
• 一、注意的范围
– 也叫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 清楚地把握对象数量的多少的注意特征。本 质上,注意的广度也就是知觉的广度。
– 也叫注意的持久性,是指注意能较长时间地 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上的注意特征。
– 注意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这种周期性的加 强或减弱,称为注意的起伏。
– 与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是注意的分散,又称 为分心。分心是指注意离开当前应当完成的 活动任务而被无关事物所吸引的注意状态, 也就是说注意没有完全保持在当前所应该指 向和集中的事物上。
– 注意的分配能力主要是后天学习和训练的结 果。
– 实现注意分配的两个条件:
• 在两种或者多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活动达到了 (半)自动化的程度。
• 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应该存在一定的内在关 系。
• 五、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新任务的要求主动地 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注意 特征。
社会历史的制约
人的意识是在劳动中产生的。随着社会历 史的发展,人类意识的内容逐渐变得丰富和深 刻。意识和语言密不可分。
(2)从个体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来看,意识也 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 三、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身以及对自己与客观 环境关系的觉察与认识。
(1)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活动能动性的体 现,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本质特征。
心理学-意识与注意

心理学-意识与注意(总分:115.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10,分数:30.00)1.意识(分数:3.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心理学上的意识有两层含义。
一种是把它当作心理的同义词使用。
第二种含义指的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awareness)。
)解析:2.注意(分数:3.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它有两个明显的特点,即指向性与集中性。
)解析:3.随意后注意(分数:3.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随意后注意是注意指向一个对象后期出现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同时具有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某些特征。
它和自觉的目的、任务联系在一起,在这方面,它类似于随意注意;但它不需要意志的努力,在这方面,它又类似于不随意注意。
随意后注意既服从当前的任务要求,又可以节省意志的努力,有利于完成长期的、持续的任务。
)解析:4.生物节律(分数:3.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生物节律(biological rhythm)指动物和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周期性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环境:调整环境,比如声、光、设置闹钟、早起 的运动等。
减掉入睡时间:直到倒头在十五分钟内就能入睡。 保持一周,把入睡调节到你希望的时间段。 停止晨起闹钟,自然醒,这时的睡眠是代表你身体的 真实需要,也找到最适合你的睡眠节律。
梦
5、整夜做梦,醒来时觉得很累。
6、很早就醒来,而且再也睡不着了。 7、有点不顺心的事就彻夜难眠。
8、换个地方就难以入睡。
9、上夜班就睡眠不好。 10、使用安眠药才能安然入睡。
选中A记5分,B记2分,C记1分,D记0分。 20分以上:严重睡眠障碍 5—20分:睡眠质量比较差 5分以下(没有A项) :睡眠质量良好。
•
请你聚精会神地看这个图形, 你看到了什么?
注意的起伏
当人专注某一对象时,视、听感觉 器官会产生周期性的加强和减弱的变化, 这种现象称为注意的起伏。 注意的起伏是不随意的,是意识很 难直接控制的。 注意起伏是正常的注意现象,它具 有防止疲劳,提高注意稳定性的作用。
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
•
有意注意的引起和维持是一系列心理因素 共同作用的结果。
•
•
• •
对活动任务的认识 对活动的间接兴趣 个体的意志努力 对活动的精心组织
2.4 注意的种类
2.4.3 有意后注意
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但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2)有意后注意形成的条件
对活动浓厚的兴趣
活动的自动化
2.5 注意的品质
失眠的表现
早醒;入睡困难;中间易醒;昼夜不眠。
短期失眠、一过性失眠 、 长期失眠
主观失眠
主动失眠
失眠的原因
生理因素 心理因素 社会因素
胃、牙痛;神经性耳鸣;老年睡眠能力下降 焦虑、抑郁、强迫、兴奋等痴呆 应试、下岗、失恋、生活和节奏过快等 噪音 过热、过亮 饱食、咖啡、可卡因、激素等
你注意到了图中的哪一个小脸?
刺激物的特点
刺激的强度(包括绝对强度和相对强度) 刺激之间的差异程度 刺激的变化 刺激物的新异性
个体的主观状态
个体的需要和兴趣 精神与机体状态 知识经验
2.4 注意的种类
2.4.2 有意注意
事先有预定的目的,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 意,又称随意注意。
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个体的心理活动同时指向不同的对象的特点。 条件:同时进行的活动只有一种是不熟悉的,其余 活动都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 影响因素:活动熟悉程度、难易程度;活动之间的 联系
2.5 注意的品质
环境因素
食物、药物
行为因素
性格
无节制的上网、打牌、夜生活、夜班等
失眠的自我评估
1、客观标准 一般成人一天睡7-7.5个小时
2、主观标准
生理:第二天有头昏、头痛、四肢乏力等感觉。
心理:第二天有烦躁、焦虑等情绪出现。
生活、工作:第二天生活质量、工作效率受影响。
走出失眠误区
遗尿(functional euresis)
指5岁以上的儿童仍不能控制排尿,在日间或夜 间反复出现不自主的排尿。
健康睡眠
行为学理论:睡眠是一种习得性行为
睡多久,如何睡是从小被父母、环境、睡眠观
念培养出来的
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对睡眠管理来重塑自己的睡 眠模型,找到自己对睡眠的真实需要。
1、睡眠管理方法
从心理内容看
从行为水平上 从哲学层面上
无意识的种类
无意识行为:自动化的行为不受意识控制。 对刺激的无意识:没有觉察到对其行为产生
影响的事件。
盲视、半侧忽视、失忆:由于脑损伤而引起。
冰山理论
意识
前意识
前意识/无意识
1.2 意识的不同状态
(一)可控制的意识形态 (二)自动化的意识形态 (三)白日梦状态 (四)睡眠状态 (五)其他意识形态
据说,法国有一位梦游症患者,名叫雍· 阿里奥,—次梦游竟长 达二十年之久。某天晚上,他在熟睡之后突然爬起来,离开妻 子和五岁的女儿,到了英国伦敦,找到工作,又娶了—个妻子, 生了一个儿子。二十多年后的一个晚上,他恍然大悟,于是匆 匆返回法国。次日早晨,他醒过来,他的法国妻子看到满头白 发、失踪二十多年的丈夫回来了,悲喜交加,便问道:“阿里 奥,这二十多年你到哪里去了?”但是,他只是伸了伸懒腰, 若无其事地说:“别瞎说!昨天晚上我不是睡得很好吗?”
• •
个体的兴趣和需要 活动内容的丰富性 形式的多样性
小资料
5~7岁的儿童能聚精会神15分钟左右, 7~10岁的儿童可达20分钟,10~12岁的 儿童可达25分钟,高中生一般能坚持 30~45分钟。 超常儿童与普通儿童相比,表现出 高度的注意稳定性。
2.5 注意的品质
2.5.3. 注意的分配
睡眠窒息(sleep apnea)
肥胖人群多发
睡眠时发作性呼吸暂停10-20秒
嗜睡:睡眠过多(drowsiness)
指睡眠时间过长,较正常睡眠时间增多数 小时或长达数天。发生于很多脑部疾病,如脑 血管疾病、脑外伤、脑炎、第三脑室底部和蝶 鞍附近的脑瘤等,也可见于尿中毒、糖尿病、 镇静剂过多等。
夜游(sleep-walking)
1.3 生物节律、睡眠和梦
1.3.1 生物节律 1年 28天 24小时 90分钟
健康睡眠
睡眠质量自测
答案:A经常 B有时 C很少 D从未
1、睡眠时间很不规律,不能按时上床睡眠。
2、工作或娱乐至深夜。
3、躺在床上脑子里全是白天见过的人和发生的 事,难以入睡。 4、入睡后稍有动静就能知道。
2.梦
梦是人在睡眠中尤其是在快速眼动睡眠时期
神经系统活动的结果,梦也是一种心理活动,是
意识的一个层面活动的结果。
睡眠中为什么会做梦?
佛洛伊德——梦的分析
我们怎样造梦
潜意识好比情感垃圾箱,梦中,作为 箱盖的意识
力量减弱。
潜意识里的原始冲动或欲望很丑陋,必须乔装改
扮后才能通过意识警察的把关,浮现到意识层面。
睡眠——5阶段4-6周期
睡眠的周期变化
睡眠型态的个体差异
睡眠中的警戒点
战争中:“大夫,重伤员到了,需要你急救” 一位熟睡在自己生病的孩子床边的母亲,别人高喊不能 把她喊醒,但孩子微弱的呻吟声却能把他立即从熟睡中 醒来. 动物也有“警戒点”.马是站着睡的,蝙蝠低垂着头睡 觉却不坠落,章鱼睡眠时总是一条腿醒着“值班”.
梦行症、睡行症。多见于儿童,男性多见,儿童 随年龄的增长症状逐渐消失,提示该症系中枢神经延 缓成熟所致。 发作时患者从睡眠中突然起床,在床上爬动或下 地走动,面无表情,动作笨拙,走路不稳,喃喃自语, 偶可见较复杂的动作如穿衣,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 又复上床睡觉,晨醒后对发作过程完全遗忘。
梦游二十年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注意是心理活动的重要特性,但不是独立的
心理过程。
会走路的“黑板”
物理学家安培,一天傍晚在街上散步,忽 然脑子里考虑到一个题目,就向前面一块“黑 板”走去,他随手从口袋里掏出粉笔头,在 “黑板”上演算起来。可是,“黑板”一下子 挪动了,而安培的演算题还没有算完,他不知 不觉地追在黑板后面计算。“黑板”越走越快, 安培觉得追不上了,这时他看见街上的人都朝 他哈哈大笑,他才发现,那块会走动的“黑板” 原来是一辆黑色马车车厢的后背。
指向性 集中性
2.3 注意的功能
选择功能
维持功能
调节功能
2.4 注意的种类
2.4.1 无意注意 什么是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 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
(2)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刺激物的特点 个体的主观状态
下面图形中,你先注意到的是哪个圆?
上床难以入睡持续两周以上 !!!!
梦魇(nightmare)
白天受惊吓,过度兴奋或胸前 受压、呼吸道不畅,晚餐过饱 引起胃部膨胀感等所致,长期 服用抑制REM期睡眠的镇静安
眠剂突然停药后亦可出现。
持续性梦魇的则常为精神疾病的症状,应予重视。
夜惊(night terror)
睡眠中突然惊醒,两眼直视,表情紧张恐 惧,呼吸急促,心率增快,伴有大声喊叫、骚 动不安,发作历时1-2分,发作后又复入睡,晨 醒后对发作不能回忆。 是一种“觉醒障碍”。
香喷喷的大馍蘸墨
古时候有一个人酷爱书法,传说有一次书 童唤他吃饭,可是几次都没有唤动,那书童干 脆将一盘大馍和一碟蘸馍吃的蒜泥端到他的写 字台上,又催他吃。而他是越写越过瘾,嘴上 嗯嗯地答应着书童,手仍然挥毫不停,书童无 奈,只好禀告夫人。夫人来到书房,只见他站 在那里,右手执笔写字,左手抓着大馍,蘸着 墨汁,吃得津津有味,还连连称赞夫人的厨艺: “好吃,好吃!” 他就是晋代的“书圣”王羲之。
第三章 意识和注意
主要内容
1. 意识
意识的概念、状态
生物节律、睡眠和梦
意识与催眠
2. 注意
概念、功能、种类、特征
1. 1 意识的概念
从心理状态看
——清醒、警觉、注意集中
——语言报告的一些东西,如幸福的 体验、对往事的回忆 ——受意愿支配的动作或活动 (自动化动作) ——对立于物质的精神实体
易受催眠者特征: ①经常做情节生动的白日梦; ②想象力丰富; ③容易沉浸于眼前或想象中的场景; ④依赖性强; ⑤对催眠的作用深信不疑; ⑥有经验分离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