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普通心理学(意识和注意)-试卷2

合集下载

普通心理学复习题——第五章-意识和注意

普通心理学复习题——第五章-意识和注意

⼀.名词解释注意⽆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定向反射优势兴奋中⼼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度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反映意识⾃我意识意识的觉知性意识的能动性⼆、单项选择题:1-10⼩题,每⼩题2分,共2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项最符合题⽬要求的。

1.( )是⼼理活动顺利进⾏的重要条件,它对⼼理活动具有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

A.注意B.记忆C.表象D.想象2.当个体专注某⼀对象时,视听感觉器官会产⽣周期性地加强和减弱的变化,这种现象⼼理学称之为 ( )。

A.注意的分配B.注意的起伏C.注意的稳定D.注意的转移3.有明确的⽬的、不需要意志努⼒的注意是 ( )。

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持续性注意4.⼈们可以⼀边骑车⼀边欣赏路边的风景的现象可以⽤ ( )来解释。

A.过滤器理论B.衰减器理论C.认知资源理论D.双加⼯理论5.研究者通常⽤ ( )来研究分配性注意。

A.双⽿分听实验B.警戒作业 "C.双作业操作实验D.速度实验6.只有⼈类才具有的更积极主动的注意形式是 ( )。

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朝向反射7.梦通常出现在 ( )。

A.以混合的、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的浅睡阶段B.出现 "睡眠锭"波的阶段C.深度睡眠阶段D.快速动眼睡眠阶段8.下⾯对催眠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催眠是另⼀种意识状态B.在⼼理医⽣的帮助下,个体都可以进⼈催眠状态C.催眠状态与睡眠状态是不同的D.催眠巳⼴泛应⽤于⼼理治疗等⾏业9.在嘻杂的环境中即使我们的名字被很⼩声地提及,仍然能被我们接收到,( ) 对此做出了较好解释。

A.过滤器理论B.衰减器理论C.多阶段选择理论D.认知资源理论10.引起不随意注意的主要原因是 ( )。

A.注意不集中B.意志努⼒的结果C.刺激的意义性D.注意的动摇三、多项选择题:11-14⼩题,每⼩题3分,共12分。

在每⼩题给出的多个选项中,⾄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要求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要求的答案,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教师普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师普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师普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什么的学科?A. 人类行为B. 心理现象C. 心理过程与行为D. 心理现象与行为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心理学的主要分支?A. 发展心理学B. 认知心理学C. 社会心理学D. 遗传学答案:D3. 弗洛伊德是以下哪个心理学派的创始人?A. 行为主义B. 认知主义C. 精神分析学派D. 人本主义答案:C4.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斯金纳B. 弗洛伊德C. 费斯汀格D. 皮亚杰答案:C5. 以下哪项不是心理测量的主要功能?A. 诊断B. 预测C. 治疗D. 评价答案:C6. 以下哪个概念不属于学习理论?A. 条件反射B. 观察学习C. 认知地图D. 遗传遗传答案:D7. 情绪智力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加德纳B. 戈尔曼C. 马斯洛D. 艾里克森答案:B8. 以下哪个不是记忆的阶段?A. 编码B. 存储C. 检索D. 遗忘答案:D9. 以下哪个不是人格理论?A. 特质理论B. 精神分析理论C. 人本主义理论D. 行为主义理论答案:D10. 以下哪个不是动机理论?A.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B.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C. 自我效能理论D. 认知失调理论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答案: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案例研究法、心理测量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势和局限,心理学家通常会根据研究目的和条件选择适当的方法。

2. 描述弗洛伊德的心理结构理论。

答案:弗洛伊德的心理结构理论认为人的心理由三个部分组成: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

本我是与生俱来的,追求快乐原则;自我在现实原则指导下调节本我与外界的关系;超我代表道德规范,对自我进行监督。

3. 解释什么是认知失调,并举例说明。

答案:认知失调是指个体在持有两个或多个相互矛盾的信念、态度或行为时所经历的心理不适。

《普通心理学题库》第八章 意识与注意

《普通心理学题库》第八章 意识与注意

第八章意识与注意一、选择题1、梦是(D)A.影响身体健康的一种现象 B.情景具有连续性C、内容具有显著的情境性 D.一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2、梦是潜意识冲的和愿望的表现,是哪个学派的观点(B)A.生理心理学 B、精神分析 C、认知观点 D、生态学理论3、快速眼动睡眠随年龄的变化趋势是(C)A、越来越多B、呈U型变化C、越来越少D、呈倒U型变化4、梦常常发生在睡眠的哪个阶段(C)A、深度失眠阶段B、浅睡眠阶段C、快速眼动睡眠D、快波睡眠阶段5、下列关于催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C)A、催眠是一种意识状态B、催眠时脑电活动与个体清醒时一样C、催眠与睡眠状态相同D、容易受暗示的人容易被催眠6、在睡眠的哪个阶段,脑电波的形状与清醒的状态脑电波类似(A)A、快速眼动睡眠B、慢波睡眠阶段C、深度睡眠阶段D、快波睡眠阶段7、下列哪种学派认为梦担负着一定的认知功能,人在梦中依然进行一定的信息加工(B)A、生理学观点B、认知学派C、精神分析D、行为主义8、下面哪一项与个人的意志努力关系密切(B)A、随意后注意B、随意注意C、不随意注意D、以上都是9、有特定的目的,不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叫(A)A、随意后注意B、随意注意C、不随意注意D、有意注意10、我们通常用(A)来研究选择性注意A、双耳分听实验B、警戒作业C、双作业操作实验D、速度实验11、两种或两种以上刺激出现而只注意其中一种刺激的注意叫(C)A、持续性注意B、无意识注意C、选择性注意D、分配性注意12、课堂上突然闯进来一个人,学生们的注意力被吸引过去,叫 (不随意注意)13、注意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和活动14、熟练的驾驶汽车是利用 (随意后注意)15、下列属于注意的基本特点的是(指向性和集中性)16、由情景引起的一种复杂而特殊的反射叫(朝向反射)17、心理学的一项研究发现,人在进行双手协调操作时,还能进行计数活动,这体现了(注意分配)18、根据一定的要求,将注意从一个刺激转移到另外一个刺激上叫(注意转移)19、新颖独特、强烈的刺激物引起的注意属于(不随意注意)20、下面哪种实验范式可以用来检验注意的过滤器理论(双耳分听)21、注意的早起选择理论与晚期选择理论差异在于(过滤器的位置)22、一边骑自行车,一边还可以欣赏路边风景,可以用下列哪种理论来解释(双加工理论)23、注意的后期选择理论是谁提出的(多伊奇)24、夜晚的霓虹灯广告主要在于吸引人的(不随意注意)25、注意的初级生理机制是(朝向反射)26、注意的衰减理论是有谁提出的(特雷斯曼)27、人们每天晚上大约经历( 4~6次)快波睡眠阶段28、由多伊奇提出,认为早起的信息加工是没有选择性的,信息都可以得到识别,信息是否被注意,是根据知觉的强度和意义为转移的注意选择理论是(后期选择理论)29、可以很好地解释人们同时可以做好几件事情的注意理论是(双加工理论)30、下列模型认为注意选择发生在识别之前的是(早期选择模型)31、精神分析理论中,处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是(前意识)32、一个睡眠周期大约是多久( 90min~100min)33、催眠的意识分离理论是由(希尔加德)提出来的三.名词解释1.意识:对我们自身、对外界的环境事件以及自己与外界环境事件关系的知觉状态。

普通心理学教育试题及答案

普通心理学教育试题及答案

普通心理学教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什么的学科?A. 心理过程B. 心理现象C. 心理过程和心理现象D. 心理过程、心理现象和行为答案:D2. 以下哪项不是心理学的主要分支?A. 生物心理学B. 社会心理学C. 认知心理学D. 物理心理学答案:D3. 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心理结构分为哪三个部分?A. 意识、潜意识、无意识B. 意识、前意识、无意识C. 显性意识、隐性意识、潜意识D. 显性意识、隐性意识、前意识答案:B二、填空题1. 心理学的三大研究方法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2. 心理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理解、预测和______。

答案:控制三、简答题1. 简述心理学研究的伦理原则。

答案:心理学研究的伦理原则包括尊重个体的自主性、保护参与者的隐私、确保研究的公正性、避免对参与者造成身心伤害等。

2. 描述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答案: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类的认知过程,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语言和解决问题等心理活动。

四、论述题1. 论述学习心理学对个人生活的意义。

答案:学习心理学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模式,提高自我认识和自我调节能力。

它有助于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更合理的决策,改善人际关系,提高工作效率,以及促进心理健康。

结束语:通过本试题,我们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心理学不仅是一个科学领域,也是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的工具。

希望每位学生都能在心理学的学习中获得成长和启发。

教育普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普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普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心理学的科学定义是什么?A. 研究人类行为的科学B. 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C. 研究人类思维的科学D. 研究人类情感的科学答案:B2. 以下哪个理论不属于心理学的主要理论?A. 行为主义B. 认知主义C. 精神分析D. 量子力学答案:D3. 心理学研究方法中,不属于定量研究的是?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案例研究答案:D4. 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记忆的三个阶段?A. 编码B. 存储C. 回忆D. 遗忘答案:D5.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哪个结构负责道德判断和现实检验?A. 本我B. 自我C. 超我D. 他我答案:C6.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卡尔·罗杰斯B. 亚伯拉罕·马斯洛C. 莱昂·费斯汀格D. 弗雷德里克·赫兹伯格答案:C7. 以下哪个是情绪的基本类型?A. 快乐B. 愤怒C. 悲伤D. 所有选项答案:D8.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儿童在7-11岁之间通常处于哪个阶段?A. 感觉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答案:C9. 以下哪个不是学习理论中的强化类型?A. 正强化B. 负强化C. 惩罚D. 忽视答案:D10. 以下哪个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A. 个体行为B. 群体行为C. 社会影响D. 所有选项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答案: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生物心理学等。

2. 解释什么是自我效能感,并举例说明。

答案: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的信心。

例如,一个学生如果相信自己能够在数学考试中取得好成绩,那么他具有较高的数学自我效能感。

3. 描述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答案: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包括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

普通心理学基础讲义 第三章 意识和注意

普通心理学基础讲义 第三章 意识和注意

第三章意识和注意一、意识与无意识(选择题)二、注意概述(选择题、简答题)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选择题)四、注意的品质(选择题、简答题)五、注意的认知理论(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一、意识与无意识1、意识的含义(1)意识是一种觉知:意味着“观察者”觉察到了某种“现象”或“事物”。

(2)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对个体的身心系统起统合、管理和调控的作用。

(3)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分为不同的层次水平,如从无意识到意识到注意是一个连续体。

2、意识的种类(1)非意识过程有一类活动在非意识的范围内,很少进入意识。

例:血压的调节、神经系统的监控,觉察着我们生理的变化并做出反应,而我们本身并不觉知。

但某些时候,一些通常是非意识的活动可以有意识地进行,例:通过练习来有意识地控制个体呼吸的模式。

(2)无意识无意识是相对意识而言的,是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

当个体无法用意识来解释其某些行为时,个体才会意识到无意识信息的存在。

常见的无意识现象有:①无意识行为:不受意识控制的行为,特别是那些已经自动化了的行为。

例:骑自行车时,一个人可以毫无困难地思考问题,或与他人交谈,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如何维持车的平衡的;在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小动作,如挠鼻子等。

②对刺激的无意识:人在活动时,有时没有觉察到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了影响的事件,而实际上,这些事件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影响。

在双耳分听实验中,被试所听的材料包含了一些歧义词,其含义并不确定,如bank 可以指河岸,也可以指银行,当bank出现在追随耳(要求听内容的)时,非追随耳(尽量避免听内容的)呈现可以帮助确定歧义词的单词,如money或river,随后要求被试解释所听到句子的含义,尽管被试根本不记得呈现在非追随耳的单词是什么,却明显倾向于将歧义词解释为与该单词有联系的词义。

③盲视:由脑损伤引起的对刺激的无意识觉察。

尽管病人“看”不到刺激,却可以对刺激进行一定程度信息加工,很多时候他们可以正确感受刺激的位置等信息,但都声称自己的这种判断是一种猜测,而没有意识到对刺激的某种加工。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5版)配套课后习题(意识和注意)【圣才出品】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5版)配套课后习题(意识和注意)【圣才出品】

彭聃龄《普通⼼理学》(第5版)配套课后习题(意识和注意)【圣才出品】第5章意识和注意1.什么是意识,什么是⽆意识?答:(1)意识意识概念本⾝很复杂,它可以从不同的⾓度进⾏理解:①意识是⼀种觉知。

在这个意义上,意识意味着“观察者”觉察到了某种“现象”或“事物”,同样,⼈也能觉察到某些内部状态,如疲劳、眩晕、焦虑、舒服或饥饿等。

⼈还能觉察到时间的延续性和空间的⼴延性等。

②意识是⼀种⾼级的⼼理功能。

在这个意义上,意识对个体的⾝⼼系统起统合、管理和调控的作⽤。

即意识不只是对信息的被动觉察和感知,它还具有能动性和调节作⽤。

③意识是⼀种⼼理状态。

它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或⽔平,如从⽆意识到意识到注意,是⼀个连续体。

另外,意识还存在⼀般性变化,如觉醒、惊奇、愤怒、警觉等。

(2)⽆意识⽆意识是相对于意识⽽⾔的,是个体不曾觉察到的⼼理活动和过程,常见的⽆意识有下列⼏种:①⽆意识⾏为。

即已经⾃动化了、不受意识控制的⾏为。

例如,在骑⾃⾏车时,⼀个⼈可以毫⽆困难地思考其他的问题,或与别⼈交谈,没有意识到⾃⼰是如何维持车的平衡的。

②对刺激的⽆意识。

它是指个体觉察不到对⾃⾝的⾏为产⽣了影响的事件,⽽实际上,这些事件对他们的⾏为产⽣了或⼤或⼩的影响。

③盲视。

即意识性的视觉丧失,⽽还是能够对投射到盲区的刺激进⾏准确的判断和辨认的现象。

2.如何理解意识的局限和能动作⽤?答:(1)意识的局限意识经验有⼀定的局限性。

有许多作⽤于⼈的感觉器官的事物或刺激,⼈们是意识不到的。

这种局限性通常是由感觉器官的特性决定的。

另⼀⽅⾯,当⼈们专注于⼀件事情时,通常对其他事情会视⽽不见。

在同⼀时间内可以进⼊意识的信息量是有限的,意识很难在同⼀时间内容纳过多的东西。

(2)意识的能动作⽤意识的另⼀特性是它的能动性。

⼈们看到的东西不限于外界的刺激,有时候⼈们还可以看到、听到、触摸到和意识到事实上并不存在的东西。

另外,有些个体会在特殊情况下产⽣“幻听”“幻视”等幻觉,即看见并不存在的物体,听到并不存在的声⾳等。

考研心理学经典试题普通心理学——第三章

考研心理学经典试题普通心理学——第三章

考研心理学经典试题普通心理学——第三章第三章意识和注意简答题1.试说明注意的概念及功能。

注意(attention)是和意识紧密相关的一个概念,但不同于意识。

简单地说,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同时,注意的对象又是在变化的,而且在大多数时候,人们可以有意识地控制这种变化。

注意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具有一系列的功能。

(1)选择功能注意的基本功能是对信息进行选择,使心理活动选择有意义的、符合需要的和与当前活动任务相一致的各种刺激;避开或抑制其他无意义的、附加的、干扰当前活动的刺激。

既注意将有关信息线索区分出来,使心理活动具有一定的指向性。

许多心理学家把注意看作认识选择性的高度表现。

(2)保持功能外界大量信息输入后,每种信息单元必须经过注意才能得到保持,如果不加注意,就会很快消失。

因此,需要将注意对象的映像或内容保持在意识之中,一直到完成任务,达到目的为止。

(3)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功能有意注意可以控制活动向着一定的目标和方向进行,使注意适当分配和适时转移。

工作和学习中的错误和事故一般都在注意分散或注意没有及时转移的情况下发生的。

2.试述关于注意的认知资源分配双加工理论在注意的认知资源理论的基础上,谢夫林等人(1977)进一步提出了双加工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加工有两类:自动化加工和受意识控制的加工。

其中自动化加工不受认知资源的限制.不需要注意,是自动化进行的。

这些加工过程由适当的刺激引发,发生比较快,也不影响其他的加工过程。

在习得或形成之后,其加工过程比较难改变。

而意识控制的加工受认知资源的限制,需要注意的参与,可以随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

双加工理论可以解释很多注意的现象。

我们通常能够同时做好几件事,如可以一边骑自行车一边欣赏路边的风景,或是一边看电视一边织毛衣等。

在同时进行的活动中,其中一项或多项已变成自动化的过程(如维持自行车平衡和织毛衣),不需要个体再消耗认知资源,因此个体可以将注意集中在其他的认知过程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普通心理学(意识和注意)-试卷2
(总分:54.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4,分数:48.00)
1.( )是指个体在同时呈现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中选择一种进行注意,而忽略另外的刺激。

(分数:2.00)
A.持续性注意
B.分配性注意
C.选择性注意√
D.无意识注意
解析:
2.( )是指注意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某个认识客体或活动上,也叫注意的稳定性。

(分数:2.00)
A.持续性注意√
B.分配性注意
C.选择性注意
D.无意识注意
解析:
3.( )是指个体在同一时间内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进行注意,或将注意分配到不同的活动中。

(分数:2.00)
A.持续性注意
B.分配性注意√
C.选择性注意
D.无意识注意
解析:
4.( )也叫注意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

(分数:2.00)
A.注意稳定性
B.注意分配
C.注意转移
D.注意的广度√
解析:
5.( )是指根据活动任务的要求,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

(分数:2.00)
A.注意稳定性
B.注意分配
C.注意转移√
D.注意的广度
解析:
6.( )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和活动。

(分数:2.00)
A.注意稳定性
B.注意分配√
C.注意转移
D.注意的广度
解析:
7.( )是指在注意过程中,由于无关刺激的干扰或者单调刺激的持续作用引起的偏离注意对象的状态。

(分数:2.00)
A.注意的分散√
B.注意分配
C.注意转移
D.注意稳定性
解析:
8.( )是指注意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所保持时间的长短。

(分数:2.00)
A.注意的分散
B.注意分配
C.注意转移
D.注意稳定性√
解析:
9.在( ),个体的脑电波与在清醒状态时的脑电活动很相似,△波消失,高频率、低波幅的脑电波出现。

(分数:2.00)
A.深度睡眠阶段
B.慢波睡眠阶段
C.快速严动睡眠阶段√
D.快波睡眠阶段
解析:
10.( )认为,梦是被压抑的潜意识冲动和愿望以改变的形式出现在意识中,是人的性本能的反映。

(分数:2.00)
A.生理学的观点
B.精神分析的观点√
C.认知观点
D.生态学理论
解析:
11.检验注意过滤器理论经常使用的实验范式是( )。

(分数:2.00)
A.双耳分析√
B.语义启动
C.双任务操作
D.视觉搜索
解析:
12.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的快速眼动睡眠量( )。

(分数:2.00)
A.越来越多
B.越来越少√
C.呈U型变化
D.呈倒U型变化
解析:
13.注视右图时,出现的小正方形时而凸起时而凹陷的现象称多( )
(分数:2.00)
A.注意起伏√
B.注意转移
C.注意分配
D.注意分散
解析:
14.上课时,学生被突然飞进的小鸟吸引,这种心理现象是( )。

(分数:2.00)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前注意
D.随意后注意
解析:
15.“心不在焉,则黑白在前而不见,擂鼓在侧而不闻”,说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离不开 ( )。

(分数:2.00)
A.感知
B.记忆
C.注意√
D.思维
解析:
16.蜜蜂根据花的形状和颜色采蜜;猛兽根据其为何足迹追踪捕猎等,这种对信号刺激进行反应活动的机能是( )。

(分数:2.00)
A.生物反应形式
B.物理反应形式√
C.心理反应形式
D.化学反应形式
解析:
17.熟练地骑车、熟练地织毛衣中的注意是( )。

(分数:2.00)
A.无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注意
D.有意后注意√
解析:
18.我们看了鲁迅先生的《故乡》,头脑中产生少年闰土的任务形象的心理过程是( )。

(分数:2.00)
A.无意想象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有意想象
解析:
19.人以感知、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对自己身心状态与外界环境变化的觉知和认识是( )。

(分数:2.00)
A.思维活动
B.语言活动
C.认识活动
D.意识活动√
解析:
20.在注意稳定的条件下,感受性发生周期性增强和减弱的现象叫( )。

(分数:2.00)
A.注意的周朔√
B.生物节律
C.注意的动摇
D.注意的循环
解析:
21.保持在人脑中的过去的体验或信息,平时虽不被觉知,但可由需要时复现或提取而达到觉知的意识状态,这是( )。

(分数:2.00)
A.意识水平
B.前意识水平√
C.潜意识水平
D.无意识水平
解析:
22.听表走动的滴答声,时而有时而无的这种周期性变化现象是( )。

(分数:2.00)
A.注意的稳定性
B.注意的范围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起伏√
解析:
23.教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的反应的注意特性是( )。

(分数:2.00)
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稳定性
C.注意分配√
D.注意转移
解析:
24.汽车司机在驾驶时,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脚并用,这种注意特性是( )。

(分数:2.00)
A.注意分散
B.注意分配√
C.注意转移
D.注意的广度
解析:
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3,分数:6.00)
25.常见的无意识现象有( )。

(分数:2.00)
A.无意识行为√
B.对刺激的无意识√
C.盲视√
D.梦
解析:
26.注意有两个特点,即( )和( )。

(分数:2.00)
A.指向性√
B.抽象性
C.集中性√
D.紧张性
解析:
27.注意的功能有( )。

(分数:2.00)
A.选择√
B.保持√
C.监督√
D.调节√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