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试卷2003-2011试卷(真题)
(完整版)高等教育心理学样卷及学习要点答案归纳超强总结

(完整版)⾼等教育⼼理学样卷及学习要点答案归纳超强总结⼀、解释概念(每⼩题3分,共15分)1.创造性(229)答:创造性是指个体根据⼀定的⽬的任务,运⽤⼀切已知信息,开展能动的思维活动,从⽽产⽣出新颖、独特、具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理过程。
创造性具有以下特点:1.新颖性。
2.独特性3.有社会价值或个⼈价值2.陈述性知识(164)答:陈述性知识(declarative knowledge)能被⼈⽤语⾔来陈述和描述,是有关所知道的事物状况的知识.3.个别差异(422)答:个别差异是指⼈的⼼⾥的个体差异,他是⼀个⼈在先天素质基础上,在环境和教育影响下,通过⼀定实践活动所形成的不同于别⼈的⼼理特点。
简⽽⾔之,个别差异就是个体⼼⾥的差别性。
4.⼼理冲突(291)答:⼜称⼼理失衡,属于轻微的⼼理异常。
通常不存在⼼理状态的病理性变化,是正常⼼理活动中的局部异常状态。
⼼理冲突是指个体在有⽬的的活动中,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反或相互排斥的情绪、动机或价值观,个体既不能丢掉⼀个保留⼀个,⼜不能把两者在较⾼的层⾯上整合起来,因⽽产⽣的⼀种⽭盾的⼼理状态。
5.激励(343)答:激励,⼀般指⼀个有机体在追求某些既定⽬标时的意愿程度。
它含有引起需要、激发动机、⿎励⾏为、形成动⼒的意义。
通俗理解,极⼒就是调动主体⾏为积极性的过程。
⼆、判断正误(每⼩题3分,共15分)1.学习就是知识的获得。
(╳)(117)答:狭义学习--特指⼈类学习,局限于知识、技能领域。
⼴义学习--个体在⽣活中由于经验⽽产⽣的⾏为或潜能的⽐较持久的变化。
2.⼈的抱负⽔平的⾼低决定着成就动机的强弱。
(╳)(355?)3.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之间成正⽐关系。
(╳)(350)答:动机强度与⼯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种线性关系,⽽是倒U形曲线关系。
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完成。
4.智⼒⽔平⾼的⼈创造⼒的⽔平也⾼。
(╳)(231)答:⼀般来说,创造性和智⼒之间是⼀种相对独⽴、在⼀定条件下⼜有相关的⾮线性关系。
高校教师资格《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分题型分章节复习题及答案

高等教育学考试复习题答案第一章认识高等教育心理学一、名词解释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的各种心理与行为的科学。
2、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高等院校这个特定情境中的各种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学科,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分支。
二、选择题1、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A )。
A、大学生B、高校教师C、高校的教育教学方法D、高校的教育教学规律2、科学教育心理学之父是( C )。
A、亚里士多德B、夸美纽斯C、桑代克D、赫尔巴特3、亚里士多德的(A )为德育、智育和体育的和谐提供了哲学和心理学依据。
A、《论灵魂》B、《大教学论》C、《论教学方法》D、《教育心理学》4、瑞士教育学家( E )在《论教学方法》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使“教育心理学化”的设想。
A、亚里士多德B、夸美纽斯C、桑代克D、赫尔巴特E、裴斯洛齐5、是( D )提出了著名的教育过程四阶段论和五步教学法。
A、亚里士多德B、夸美纽斯C、桑代克D、赫尔巴特E、裴斯洛齐6、( D )认为学习的实质是联结。
(C)认为学习不是由于试误及强化而形成的联结,而是通过有目的的对情境的整体理解而产生的“顿悟”。
( B )强调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能适应变化,成为知道如何学习的“自由人”。
(A)将人的认知过程或学习过程看做信息加工的过程,即看成是信息的获得、传递、变换、储存和提取运用的过程。
A、现代信息加工理论B、人本主义理论C、认知派D、联结派7、“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A ),( B )于1877年撰写了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 C )被誉为“俄罗斯心理学的伟大代表”,(D )是前苏联“文化历史学派”的开山祖。
A、乌申斯基B、卡普杰列夫C、拉祖尔斯基D、维果斯基8、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是(A )。
A、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法D、个案法E、测量法三、填空题1、高校具有(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的三大职能。
2、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现代科学的诞生标志是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于1913年出版的三卷本(《教育心理学》)。
(修订)高等教育心理学历年考题与参考答案课件

(修订)高等教育心理学历年考题与参考答案课件历年考题与参考性答案第一章认识高等教育心理学识记教育心理学的含义、内容了解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历史,了解各理论学派的基本主张掌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基本方法原则:A客观性原则B发展性原则C系统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E教育性原则基本方法:A 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法D个案法E测量法2014年单选: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是: A.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研究 B.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学习心理、学科心理、教师心理研究 C.高校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和心理健康研究 D.高校德育心理、学科心理、教学法、心理健康研究2012年单选:下列不属于高等教育心理学主要构成内容的是:A.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 B.高校学习心理研究 C.高校教学心理研究D.高校学科心理研究2011单选:以下属于联结派教育心理学观点的是: A.认为学习无须通过试误及强化 B.认为学习要以意识为中介 C.认为主体在学习中是主动的,而非被动的 D.认为刺激和反应是心理或行为最高解释的原则2013单选:研究大学生自我意识特点时,应选择不同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才有助于得出合乎“大学生”的结论。
这是强调遵循: A.客观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D.教育性原则2011单选:当年华生为研究儿童恐惧心理,在儿童抚摸白兔时大声敲锣,结果儿童不但对白兔、甚至对其他白色的物体都产生恐惧,该实验违反的研究原则是: A. 理论联系实际B.发展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2015单:采用通过研究者与被研究者面对面地交谈的方式,来了解被研究者的学习态度。
这种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 B.个案法 C.调查法 D.测量法2011填: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研究方法是。
2011填:采用标准化工具对心理和行为进行客观测定的方法是。
2012填:在学校日常教学中,通过控制教学方法来观察其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这种研究方法是。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参考样卷及答案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参考样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
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 )。
A.心理自我B.现实自我C.投射自我D.理想自我2.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3.介于起点和终点之间的教学目标称为( )。
A.使能目标B.行为目标C.系统目标D.表现性目标4.依据测验目的,项目难度一般确定在( )。
A.0.1~0.3之间B.0.3~0.7之间C.0.7~0.9之间D.0.9以上5.社会助长作用的原因是群体的背景增加了人们的( )。
A.内驱力B.凝聚力C.向心力D.吸引力9.对前后学习内容进行纵向的梳理和横向的比较分析的方法是( )。
A.描述策略B.表象策略C.归类策略D.网联策略1O.教师授课中的语言应尽量做到抑扬顿挫、轻重有致,这是运用了哪个感知规律?( )A.强度律B.差异律C.活动律D.组合律11.按学习迁移的性质可以把迁移分为( )。
A.积极迁移和消极迁移B.纵向迁移和横向迁移C.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D.普通迁移和特殊迁移12.影响大学生学习动机差异的关键因素是( )。
A.自我意识B.教学内容C.教学方法D.智力水平13.在控制条件下操纵某种变量来考查它对其他变量影响的研究方法是( )。
A.实验法B.观察法C.调查法D.个案法14.教师在具备一定的学科知识后,影响其教学效果的关键性因素是( )。
A.教学效能感B.教学监控能力C.教学反思能力D.教学责任感15.1879年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心理学家是( )。
A.冯特B.杜威C.苛勒D.勒温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
共10分。
把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
16.组块方式主要依赖于人过去的_________。
17.模仿是个体受他人行为影响而引起的一种与他人的行为_________的行为。
完整版)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心理现象分为(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4、(C)理论心理学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
5、(B)应用心理学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
6、(F)普通心理学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E)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D)实验心理学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C)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B)生理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A)比较心理学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
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C)应用心理学。
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
9、(C)XXX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10、(B)1879年,XXX在德国的XXX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
11、(A)XXX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12、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是(C)XXX创立的。
13、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是指(A)精神分析。
B、野外实验法C、自然实验法D、仿真实验法E、调查实验法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XXX,他于1914年出版了《行为:较心理学导论》一书,标志着行为主义的创立。
心理现象可分为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和情感过程。
其中,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感知过程、注意过程、意志过程等。
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等。
心理学可分为理论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等。
高等教育心理学及考试试题(教师岗前培训)课件

02 自我效能感
通过提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增强教师对自身能 力的信心,从而更好地应对教学挑战。
03 创新能力
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鼓励教师在教学方法、教 学容等方面进行创新,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角色定位与心理调适
0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 识的过程,强调个体经验与知 识的互动。
人格理论
人格理论
精神分析学派、行为 主义学派、人本主义 学派、认知学派等。
精神分析学派
强调潜意识冲突对人 格的影响,关注童年 经验和心理防御机制。
行为主义学派
认为人格是环境刺激 与个体行为之间的联 结,强调学习对人格 形成的作用。
02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强调环境刺激对个体行为的影 响,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 间的联结。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学 习是个人潜能的发挥和自我实 现的过程。
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 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建 构主义学习理论等。
认知学习理论
关注个体如何获取、存储和运 用知识,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 的改变。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将工作满意度分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 素,认为满足保健因素只能消除不满,
满足激励因素才能带来满意感。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 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 现需求五个层次。
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认为动机是期望、工具性和效价的函 数,即一个人从事某项活动的动力取 决于他对活动结果的期望强度以及这 种结果对他的吸引力。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与答案

《高等教育心理学》(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心理学:(P1)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P18)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3.高等教育心理学(P18):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4.动机(P29):是指直接推动人行为的内部动力。
5.学习动机(P30):就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
6.陈述性知识(P45):是说明事物、情况是怎样的,是对事实、定义、规则、原理等的描述。
7.程序性知识(P45):是关于怎样完成某项活动的知识,比如怎样进行推理、决策或者解决某类问题等。
8.知觉(P46):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的整体反映。
9.观察(P46):是知觉的高级形态,是指有目的、有计划、较持久的知觉过程。
10.记忆:(P51:是一个人过去经历的事物或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11.思维(P60):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规律性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12.定势(P76):是指心理的一种准备状态。
13.创造思维:(P79):是指人们运用新颖、独特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14.注意(P87):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15.个性(P100):是指在个人自然素质的基础上由于社会的影响通过人的活动形式形成的稳固、区别于他人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16.能力(P104):是直接影响人们顺利、有效地完成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17.气质(P118):是人的心理活动全部的动力特点的总和。
18.性格(P122):是指一个人在个体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
19.品德(P132):是道德品质的简称,它是指个体在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和准则行为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20.群体(P153):又称团体,是指两个以上的个人为了一定的共同目的、以一定的方式结合在一起进行共同活动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集合体,其成员之间存在一种稳定的联系和心理依附关系。
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带答案

教育心理学1(2003年)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中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上位概念来学习新的下位概念的学习模式是(c)A 并列结合学习B 类属学习C 下位学习D 上位学习2.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生动而鲜明的形象来帮助记忆,这是使用了(B)A 组织策略B 精加工策略C 元认识策略D 复述策略3.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成熟时期所应对的年代(C)A 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B 20世纪80年代以后C 20世纪60到70年代末D 20世纪90年代起4.只能进行自我中心思维的儿童,其认知发展处于(A)A 前运算阶段B 感知运动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5.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是(C)A 2岁B 4-5岁C 4岁D 6岁6.“榜样学习”的教育效应最适合的心理学解释理论是()A 强化说B 认知失调论C 从众说D 观察学习理论7.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考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学习风格()A 场依存性B 场独立性C 冲动性 D沉思性8.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给学习者提供()A 图表B 新知识C 认知框架D 以上都对9.心理学家研究认为,态度的核心成份是()A 认知成份B 情感成份C 行为倾向成份D 认知与情感成份10.以概念同化的学习方式获得概念主要发生在()A 学龄时期B 学前期C 成人D 以上都是11.奥苏泊尔的同化模式中,总括性同化又称()A 下位学习B 上位学习C 并列结合学习D 相关类属学习12.心理定势对解决问题具有()A 积极作用B 消极作用C 既有积极也有消极作用D 没有作用13.儿童能运用表象来表现他们的世界所发生的事并能据此进行想象,从而获得知识。
这种认知表征是()A 动作表征B 符号表征C 映像表征D 表象14.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A 最新获得的能力B 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C 儿童现有发展水平与可能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D 需要在下一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15.运用符号办事的能力是()A 言语信息B 智慧技能C 认知策略D 动作技能16.学生刚学英语时,对26个字母的记忆两头容易,中间难,这种现象的解释是()A 痕迹消退说B 动机说C 同化说D 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17.学过高等数学后有利于初等数学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属于()A 顺向正迁移B 逆向正迁移C 顺向负迁移D 逆向负迁移18.在哪个阶段,学生的理论道德开始形成但又具有两极分化的特点()A 学前阶段B 小学阶段C 初中阶段D 高中阶段19.“杀鸡吓猴”的教育效应最易被解释的现代心理学理论是()A 强化原理B 认知失调说C 从众说D 观察学习说20.学生学习直角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A 词汇学习B 符号学习C 概念学习D 命题学习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______________和教学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3年江苏省高校、中专校新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试卷(A卷)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某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反应敏捷、兴趣容易转移、情绪发生快而多变、善于交际等特点。
据此,可以初步判定该生的气质类型属…………………( D ) A.胆汁质 B.粘液质C.抑郁质 D.多血质2、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表现一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的心理特征叫…………………………………………………………………( B ) A.能力 B.性格C.气质 D.习惯3、有种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从不知到知的过程,而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不断“生长”出新知识意义的过程。
这种学习理论被称为…( B ) A.人本主义 B.建构主义C.行为主义 D.认知学派4、“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种现象在社会心理学中称为………………………………………………………………( B ) A.从众 B.社会懈怠作用C.模仿 D.社会促进作用5、有一种动机理论认为:动机激励力量的大小取决于目标的价值与实现目标的可能性两个因素的乘积。
这种动机理论被称为…………………………( C ) A.自我实现理论 B.归因理论C.期望理论 D.成就动机理论6、群体中占优势的言论与意见称为………………………………………( D ) A.规范 B.凝聚性C.群体气氛 D.舆论7、心理学中首创两难故事法研究人的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 A ) A.科尔伯格 B.皮亚杰C.斯金纳 D.巴甫洛夫8、将没有意义的材料人为地赋予一定的意义,以促进记忆效果的提高,这在记忆心理学中被称为…………………………………………………………( A )C.替换 D.系统化9、如果说一个人的智力超常,则其智商必须超过……………………( B ) A.80 B.130C.100 D.9510、个人的自我感受、自尊、自爱、自卑、自信、内疚、优越感、成就感、自我效能感等,属于自我意识中的…………………………………………( C )A.自我认识 B.自我调节C.自我体验 D.自我控制1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D )A.教师的教学 B.教师的教育C.学生的学习 D.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12、教育心理学创始人桑代克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学习理论是……( A ) A.尝试错误说 B.社会学习理论C.发现学习理论 D.掌握学习理论13、教师如果能与学生打成一片,则容易使学生接受老师的观点,这种现象在宣传教育心理学中被称为……………………………………………………( ) A.皮格马利翁效应 B.“自己人”效应C.威信效应 D.“名片”效应14、一个人在心理活动的强度、灵活性、稳定性等动力方面所表现出的特征称为.( C )A.意志 B.动机C.气质 D.能力15、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它方面的功能,从而影响问题的解决,这种现象称为………………………( )A.定势作用 B.迁移C.变式 D.功能固着16、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教育手段模拟实物的形象,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这称为……………………………………………………( C )A.实物直观 B.言语直观C.模象直观 D.想象直观17、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意义,需要变换知识的呈现方式,其中本质属性保持恒在,而非本质属性可有可无,这在心理学中称为…………( A )C.概括 D.抽象18、先于所要学习的新材料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是对新学习材料的简化与概括,在新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观念之间起认知桥梁作用,这种学习内容的组织技术或教学策略叫………………………………………………………( B ) A.比较性组织者 B.先行组织者C.认知结构 D.固定点19、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学的著名代表人物是……………………………( )A.马斯洛 B.布鲁纳C.弗洛伊德 D.布卢姆20、区分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的时间标志是……………………………( D ) A.25秒 B.30秒C.2分钟 D.1分钟二、填空题(请把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学习者对自己认知(过程及其结果)的认知,称为元认知。
2、根据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观点,记忆可以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系统。
3、个体自我意识从其内容上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等方面。
4、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主要表现在性格的态度特征、理智特征、情绪特征和意志特征四个方面。
5、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力求使知觉的对象与背景在颜色色调、刺激强度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这样才能保证知觉效果的提高。
这是利用了知觉规律中的差异律。
6、有人在场或多人一起学习或工作,可以提高个人活动的效率,出现增质或增量,这种现象称为。
7、“韦克斯勒智力测验量表”是目前影响较大、运用较广的智力测验量表,它由操作量表和言语量表两个分量表构成。
8、知识的学习过程一般经历知识学习的准备、知识的感知、理解、保持、迁移和等几个阶段。
9、我国心理学工作者通常将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的学习、能力的学习和道德品质或行为规范的学习四大类。
10、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经过记忆实验研究所绘制出的“遗忘曲线”,反映了遗忘进程先快后慢的基本趋势,从而揭示了及时复习的必要性。
11、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包括自我意识的分化、矛盾、和转化与稳定等几个阶段。
12、心理健康教育包括针对心理疾患而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和针对心理潜能开发而进行的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两大类。
13、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桑代克通过实验提出了学习的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三大学习规律。
14、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所产生的促进作用称为正迁移。
15、解题过程一般包括审题、课题归类、重现有关知识和解题(求解)等几个基本环节。
16、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由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三个方面构成。
17、揭示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问关系的定律是耶尔克斯-道德森。
18、需要层次理论的提出者是马斯洛。
19、心理学家阿特金森将个体的成就动机分为两种倾向,即力求成功的倾向和避免失败的倾向。
20、学习者为有效地达到学习目标,在认知与元认知的基础上对学习方法与学习心态的选择与调控,被称为学习策略。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l、简述教师教学的三种水平。
2、在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3、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矛盾有哪些?4、简述学生品德形成的基本过程。
5、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包含哪些内容?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结合实例说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措施。
2、试述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对当今教育改革的意义。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D2、B3、B4、B5、C6、D7、A8、A9、B 10、C 11、D 12、A 13、C 14、C 15、D 16、C17、A 18、B 19、C 20、D二、填空题:1、元认知2、瞬时记忆3、心理自我4、态度5、差异律6、社会助长作用7、言语量表8、应用9、技能 10、先快后慢 11、统一 12、障碍性(矫正性) 13、效果律 14、正迁移 15、审题 16、认知的内驱力17、耶尔克斯—道德森定律 18、马斯洛 19、避免失败20、学习策略2004年江苏省高校、中专校新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试卷(A卷)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A.教师教学 B.教师教育C.学生学习 D.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2.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学家的著名代表是………………………………………( )A.弗洛伊德 B.布鲁纳C.马斯洛 D.布卢姆3.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A.准备律 B.练习律C.效果律 D.动机律4.发现学习理论的提出者是……………………………………………………( )A.苛勒 B.加涅C.奥苏伯尔 D.布鲁纳5.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教育手段模拟实物的形象,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这称为…………………………………………………………………(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C.言语直观 D.想象直观6.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意义,需要变换知识的呈现方式,其中本质属性保持恒在,而非本质属性可有可无,这在心理学中称为……( )A.变式 B.比较C.概括 D.抽象7.某学生具有外向、直爽、精力旺盛、反应迅速、情绪发生快而多变、急躁容易冲动等特点。
据此,可以初步判定该生的气质类型属…………………………( )A.胆汁质 B.粘液质C.抑郁质 D.多血质8.个体由于群体的舆论压力,在认知和行动上不由自主地趋向于跟多数人一样的现象称………………………………………………………………………………( )A.凝聚力 B.从众C.社会助长作用 D.士气9.心理学中首创两难故事法研究人的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 )A.科尔伯格 B.皮亚杰C.斯金纳 D.巴甫洛夫10.根据学习的结果探寻导致结果成败原因的动机理论叫归因理论,其著名的代表人物是……………………………………………………………………………( )A.维纳 B.斯金纳C.阿特金森 D.皮亚杰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过度学习的程度越高,记忆效果越好。
………………………………………( )2.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经过记忆实验所绘制出的“遗忘曲线”,反映了遗忘进程先慢后快的基本趋势。
……………………………………………………………( )3.一般认为,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得不到强化就会消退,这种消退是一次完成的。
…………………………………………………………………………………( )4.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稳定性、指向性等方面的动力特征,反映了一个人的气质。
…………………………………………………………………………………( )5.区分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的时间标志是10分钟。
……………………………( )6.在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中,通常表现为动觉控制的增强和视觉控制的减弱。
( )7.心理学家布鲁纳将学生的学习动机分为认知的动机、自我提高的动机和附属的动机三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