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通俗解释

丹霞地貌通俗解释丹霞地貌是指一种独特的地貌景观,它以其奇特的红色岩石群、绚丽多彩的景色和独特的地质现象而闻名。
下面我将对丹霞地貌进行通俗解释,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自然奇观。
一、丹霞地貌的形成丹霞地貌是在地球漫长的地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其物质基础主要由红色砂砾岩、砂岩以及粘土岩等构成。
经过地壳运动、风化、侵蚀等作用,以及地下水的侵蚀等因素的影响,这些物质逐渐形成了丹霞地貌。
二、丹霞地貌的特点1. 鲜红石群:丹霞地貌的最大特点就是石群的颜色鲜红,形状各异。
这些红色的岩石在阳光的照耀下,会呈现出极为绚丽的色彩,给人一种迷人的感觉。
2. 奇特景观:丹霞地貌的景观丰富多样,其中有高耸入云的巨峰,有陡峭峻拔的峡谷,还有峰林、石柱、悬崖和石笋等独特形态的地貌景观。
3. 特殊地质现象:丹霞地貌不仅呈现出多样的景观,还具有一些独特的地质现象。
例如,丹霞地貌中常常存在独立的岩柱状地貌,这是由于风化作用在不同程度上对地层产生侵蚀造成的。
三、丹霞地貌的分布丹霞地貌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中国南方地区,比如广西桂林、江西庐山、湖南张家界等地。
这些地方的地质条件、自然环境和气候特点,使得丹霞地貌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发育。
四、丹霞地貌的独特价值1. 科学价值:丹霞地貌是地质学、地貌学等科学研究的重要对象,通过对丹霞地貌的研究,可以揭示地球演变的历史和地壳运动的原理。
2. 生态价值:丹霞地貌的多样的地貌景观为各种植物和动物提供了独特的生存环境,是生物多样性的宝库。
3. 文化价值:丹霞地貌不仅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许多丹霞地貌被赋予了神话传说和文化故事,成为人们追溯历史和传承文化的重要场所。
五、丹霞地貌的保护与利用为了保护丹霞地貌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对丹霞地貌的保护宣传,提高公众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其次,建立科学的管理和保护体系,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
同时,合理规划和管理游览线路,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
名词解释丹霞地貌

名词解释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即以陆相为主(可能包含非陆相夹层)的红层(不限制红层年代)发育的具有陡崖坡的地貌。
该定义被大多数学者们接受,也可表述为“以陡崖坡为特征的红层地貌”。
丹霞地貌在我国广泛分布,已查明丹霞地貌1005处,分布于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其中四川的蜀南竹海和七洞沟属于幼年期丹霞,贵州赤水丹霞属于青年期丹霞,广东丹霞山属于壮年期丹霞,江西龙虎山则属于老年期丹霞,丹霞地貌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区,温带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区和青藏高原高寒区均有分布;最低海拔可以形成于东部的海岸带,最高海拔可以出现在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上。
但相对集中分布在东南、西南和西北三个地区。
除中国外,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均有分布,其中中国分布最广。
1928年,冯景兰等将构成丹霞山的红色地层及粤北相应地层命名为“丹霞层”。
1938年陈国达首次提出“丹霞地形”这一分类学名词,以后丹霞层、丹霞地形(地形即地貌)的概念便被沿用下来。
高考地理微专题丹霞地貌

Thank you!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东部湿润环境下的典型丹霞地貌区,山块拄往具有强烈的离散性·即山块之闻是分离的, 四壁陡立,没有山脊相连,形成一个个“孤岛”状山块。由于山体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较 小,难以达到通常意义上产生垂直分异的高差,但其小环境差异导致的自然分异却十分明 显,与一般山地显著不同,具有独特的微观自然分异图谱。
(1)分析辣椒峰顶铁皮石斛分布的原因。(6分)
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润;
辣椒峰顶,地势较高,气候较为凉爽;
与山麓相比,山顶光照充足,空气流通性好;
(2)指出当地铁皮石斛发展规模小的原因(4分)
丹霞地貌,地势险要,峭壁广布,开采难度大;
当地经济落后,加工技术不成熟,分布零散,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材料二: 芭蕉是属于热带的一种植物,它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并且生长速度 也很快。芭蕉适宜生长在温暖并且潮湿的环境下,但是不能忍受寒冷。 下图为某游客于崀山山麓地带拍摄到的野生芭蕉。 (3)说明该地芭蕉能够生长的自然条件。(6分)
(3)同一个山顶同类环带的植被稀疏程度存在阴坡与阳坡的差别,推测其 差别并筒述理由。(6分) 阴坡植被较稠密,阳坡较稀疏;由于丹霞山整体土层薄,水分不易保存, 阳坡光照强,蒸发旺盛,加剧了土壤的干旱程度,因而植被较稀疏;阴坡 光照弱,蒸发较少,土壤水分条件相对较好,因此植被较稠密。
(4)与山坡顶部植被不同,山谷坡麓地带往往形成高大茂密的沟谷雨林, 简述其主要原因。(6分)
崀山风景名胜区是世界自然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湖南省 新宁县境内。南与桂林相连,北与张家界呼应,是国内最为典型的丹霞地貌风景区。 下图为著名的辣椒峰景观。据此回答下题。
丹霞地貌简介

丹霞地貌简介
丹霞(Danxia)地貌
丹霞地貌是中国最著名的山地景观之一,分布在华南和西南地区的一些山区。
丹霞地貌主要是由红色砂砾岩构成,形成一系列的山峰、峡谷、洞穴和其他景观,因其红色而得名。
丹霞地貌是地质学家和地理学家研究中国山地景观形成的典型
地貌。
它以具有色彩鲜艳的砂砾岩和其他沉积岩类构造而著称,这些砂砾岩和沉积岩自千万年前便逐渐形成,其颜色丰富多彩,景观独特多样。
丹霞地貌最困难的地方就是在山脊上,这里通常被指为冰川冲积地貌,它具有很高的海拔,空气温度低,受湿气和云雾冲击的特性,使得这里的景观更加多样。
丹霞地貌是中国最受欢迎的地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吸引了许多游客来此参观。
每当旅行者来到这里,都会纵情于它独特的自然景观,令人惊叹不已。
- 1 -。
高中丹霞地貌知识点总结

高中丹霞地貌知识点总结一、丹霞地貌的形成和特点1. 丹霞地貌的形成丹霞地貌是由于地壳运动和风化作用的影响形成的一种特殊地貌。
通常来说,它的形成需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地壳运动导致岩层的抬升和分裂,然后再经过长期的风化、侵蚀和沉积,最终形成了充满了细密裂隙和洞穴的岩层。
在自然界中,丹霞地貌通常可以在山地、峡谷和河谷中找到。
2. 丹霞地貌的特点丹霞地貌以其独特的地形、地貌结构和多样的色彩而著称。
在丹霞地貌中,我们可以看到形态各异的石柱、峰林、峡谷、崖壁、溶洞等地貌景观。
而且,丹霞地貌的颜色也是非常丰富多彩的,包括了红、黄、白、灰等多种颜色,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
二、丹霞地貌的分布丹霞地貌的分布范围非常广泛,它几乎可以在全世界各个大陆的不同地域中找到,尤其是在我国。
在中国,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贵州、广东、江西、湖南、云南等地方。
其中,贵州的丹霞地貌最为著名,例如贵州的赤水丹霞、荔波丹霞等都是国内外游客感兴趣的旅游胜地。
三、丹霞地貌的形态丹霞地貌有多种形态,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石柱地貌石柱地貌是丹霞地貌中最为典型和独特的一种形态。
在这种地貌中,我们可以看到成群的石柱峰林,有的是单根独立的,有的是成群聚集在一起的。
这些石柱峰林形态各异,有的似人似物,有的宛如云雾,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2. 峡谷地貌丹霞地貌中的峡谷地貌表现为一条狭长的裂缝,两侧是高耸的岩壁。
在这些峡谷中,常常有溪流或河流穿行其中,形成了壮观的峡谷景观。
3. 溶洞地貌溶洞地貌是由于地下水在长时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一种地貌形态。
在丹霞地貌中,有许多美丽的溶洞,有些还有一些钟乳石、石笋等独特的地貌景观。
4. 岩溶地貌岩溶地貌是由于石灰岩在地下水的侵蚀作用下形成的一种地貌。
在丹霞地貌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典型的岩溶地貌,包括了溶洞、溶湖、溶沟等。
四、丹霞地貌的成因1. 地质构造因素地质构造是丹霞地貌形成的首要因素。
通常来说,丹霞地貌所在的地区都有很强的地质构造活动,包括了断裂、褶皱等。
丹霞地貌概念

丹霞地貌概念丹霞地貌概念丹霞地貌是指在特定的地质构造和气候作用下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貌景观。
以下是关于丹霞地貌的相关概念及内容:1. 定义丹霞地貌是指由于特定的地质作用、地质构造和气候作用,以及长期以来的侵蚀和风化作用,形成的一种以红色岩石为主要组成的火成岩地貌。
2. 特点•火成岩组成:丹霞地貌主要由火成岩构成,常见的包括砂岩、石英岩、花岗岩等,这些岩石在长期的侵蚀和风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特殊的地貌景观。
•红色色彩:丹霞地貌的主要特点是岩石呈现出红色或类似红色的颜色,这是由于岩石中铁元素的存在以及长期的氧化作用所造成的。
•奇特形状:丹霞地貌常常呈现出奇特的地形和形状,如怪石嶙峋、峰林起伏、峡谷纵横等,给人以震撼和美感。
•生物多样性:丹霞地貌作为一个独特的生境,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往往是珍稀植物和动物的栖息地。
3. 分布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韩国、马来西亚等地,其中中国的丹霞地貌最为有名,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中国:中国的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如张家界、庐山、罗霄山等。
•美国:美国的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阿利桑那州、科罗拉多州、南达科他州等地,如大峡谷国家公园、布赖斯峡谷国家公园等。
•韩国:韩国的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宜宾郡和庆州市等地,如宜宾红色岩石地貌、庆州电影村等。
•马来西亚:马来西亚的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彭亨州的瑞林岛,如瑞林岛丹霞地貌公园等。
4. 旅游价值丹霞地貌以其壮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生物资源而成为热门旅游景点,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
•自然景观:丹霞地貌以其独特的红色山峰和奇特的地貌形状,形成了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景观,成为摄影爱好者和自然风光爱好者的天堂。
•生态旅游:丹霞地貌作为一个生物多样性较高的生境,吸引了众多生态旅游爱好者,他们可以近距离欣赏和研究各种珍稀植物和动物。
•登山徒步:丹霞地貌中的山峰和峡谷提供了极好的登山和徒步机会,让游客可以亲身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专题】高中地理丹霞地貌(15张PPT)

定义 1961年黄进才首次提出丹霞地貌的定义: 丹霞地貌是由水平或变动很轻微的厚层红 色砂岩、砾岩所构成,因岩层呈块状结构 和富有易于透水的垂直节理,经流水向下 侵蚀及重力崩塌作用形成陡峭的峰林或方 山地形。
丹霞地貌
名称起源 1928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质学硕士学位 的矿床学家冯景兰,在我国广东省韶关市仁化 县丹霞山注意到了分布广泛的第三纪(6500万 年~165万年前)红色砂砾岩层。在丹霞山地 区,厚达300~500米的岩层被流水、风力等风 化侵蚀,形成了堡垒状的山峰和峰丛、千姿百 态的奇石、石桥和石洞。 冯景兰意识到这是一 种独特的地貌景观,并把形成丹霞地貌的红色 砂砾岩层命名为丹霞层。 而“丹霞”一词源自 曹丕的《芙蓉池作诗》,“丹霞夹明月,华星 出云间”,指天上的彩霞。
中国分布:相对集中分布在东南、西南和西北三个地区。
世界分布
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同时美 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是典型的丹霞地貌也是具有代 表性的)、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以中国分布最广。
中国分布:
相对集中分布在东南、西南和西北三个地区。
中国丹霞地貌分布
相对集中分布在东南、西南和西北三个地区
形成原因-----丹霞地貌
红层地貌中所谓“红层”是指在中生代侏罗纪 至新生代第四纪沉积形成的红色岩系,一般称为 “红色砂砾岩”。水平构造地貌指由产状水平或近 于水平的第三纪厚层红色砂砾岩为主组成的平坦 高地,受强烈侵蚀分割、溶蚀和重力崩塌等综合 作用而造成平顶、陡崖、孤立突出的塔状地形。
世界分布
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同时美 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是典型的丹霞地貌也是具有代 表性的)、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以中国分布最广。
丹霞地貌

目录
丹霞地貌的定义 丹霞地貌的形成 丹霞地貌的图片 丹霞地貌的类型 丹霞地貌的分布 丹霞地貌的特征
丹霞地貌的定义
• 中文名称:丹霞地貌 • 英文名称:Danxia landform • 定义:由陆相红色砂砾岩构成的具有陡峭坡面的 各种地貌形态。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砂砾岩层巨厚, 垂直节理发育。因在中国广东省北部仁化县丹霞 山有典型发育而得名。 • 一般认为,有陡崖的陆相红层地貌称为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中欧和澳 大利亚等地,以中国分布最广。1928年,冯景兰 等在粤北仁化县发现丹霞地貌,并把形成丹霞地 貌的红色砂砾岩层命名为丹霞层,此后又有多人 对其概念进行阐述。
丹霞地貌的特征
• 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这次运动使 部分红色地层发生倾斜和舒缓褶曲,并使红色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区。流水 向盆地中部低洼处集中,沿岩层垂直节理进行侵蚀,形成两壁直立的深沟, 称为巷谷。巷谷崖麓的崩积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时,形成坡度较缓的崩积 锥。随着沟壁的崩塌后退,崩积锥不断向上增长,覆盖基岩面的范围也不断扩 大,崩积锥下部基岩形成一个和崩积锥倾斜方向一致的缓坡。崖面的崩塌后退 还使山顶面范围逐渐缩小,形成堡状残峰、石墙或石柱等地貌。进一步的侵 蚀,残峰、石墙和石柱也将消失,形成缓坡丘陵。在红色砂砾岩层中有不少 石灰岩砾石和碳酸钙胶结物,碳酸钙被水溶解后常形成一些溶沟、石芽和溶 洞,或者形成薄层的钙华沉积,甚至发育有石钟乳。沿节理交汇处还发育漏 斗。在砂岩中,因有交错层理所形成绣锦般的地形,称为锦石。河流深切的 岩层,可形成顶部平齐、四壁陡峭的方山,或被切割成各种各样的奇峰,有直立 的、堡垒状的、宝塔状的等。在岩层倾角较大的地区,则侵蚀形成起伏如龙 的单斜山脊;多个单斜山脊相邻,称为单斜峰群。岩层沿垂直节理发生大面积 崩塌,则形成高大、壮观的陡崖坡;陡崖坡沿某组主要节理的走向发育,形成 高大的石墙;石墙的蚀穿形成石窗;石窗进一步扩大,变成石桥。各岩块之 间常形成狭陡的巷谷,其岩壁因红色而名为“赤壁”,壁上常发育有沿层面 的岩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丹霞地貌
地貌
[编辑本段]
概念丹霞地貌是发育于中上、白垩系红色陆相砂砾岩地层中、由流水侵蚀、溶蚀、重力崩塌作用形成的赤壁丹崖及方山、石墙、石峰、石柱、嶂谷、石巷、岩穴等造型地貌,以中国广东丹霞山为代表,是红层地貌的一种类型。
[编辑本段]
简介丹霞地貌(danxia landform),属于红层地貌,是一种水平构造地貌。
它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
主要发育于侏罗纪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的红色地层中,这种地貌以粤北地区韶关市内的丹霞山最为典型,所以称为丹霞地貌。
[编辑本段]
分布
丹霞山
世界上由红色砂砾构成的、以赤丹崖为特色的一类地貌,它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以中国分布最广,其中又以广东丹霞山面积最大,发育最典型、类型最齐全、形态最丰富、风景最优美。
福建泰宁风景区、福建武夷山、连城、泰宁、永安,贵州赤水、江西龙虎山、鹰潭、弋阳、上饶、瑞金、宁都,青海坎布拉、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丹霞山(名称来源)、坪石镇金鸡岭、南雄县苍石寨、平远县南台石和五指石,浙江永康、新昌,广西桂平的白石山、容县的都峤山,四川江油的窦山、重庆綦江的老瀛山、灌县的青城山,陕西凤县的赤龙山以及承德等地,是中国丹霞地貌的典型地质地貌。
[编辑本段]
形成原因红层地貌中所谓“红层”是指在中生代侏罗纪至新生代第三纪沉积形成的红色岩系,一般称为“红色砂砾岩”。
水平构造地貌指由产状水平或近于水平的第三纪厚层红色砂砾岩为主组成的平坦高地,受强烈侵蚀分割、溶蚀和重力崩塌等综合作用而造成平顶、陡崖、孤立突出的塔状地形。
丹霞地貌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
这次运动使部分红色地层发生倾斜和舒缓褶曲,并使红色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区。
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处集中,沿岩层垂直节理进行侵蚀,形成两
壁直立的深沟,称为巷谷。
巷谷崖麓的崩积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时,形成坡度较缓的崩积锥。
随着沟壁的崩塌后退,崩积锥不断向上增长,覆盖基岩面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崩积锥下部基岩形成一个和崩积锥倾斜方向一致的缓坡。
崖面的崩塌后退还使山顶面范围逐渐缩小,形成堡状残峰、石墙或石柱等地貌。
随着进一步的侵蚀,残峰、石墙和石柱也将消失,形成缓坡丘陵。
在红色砂砾岩层中有不少石灰岩砾石和碳酸钙胶结物,碳酸钙被水溶解后常形成一些溶沟、石芽和溶洞,或者形成薄层的钙化沉积,甚至发育有石钟乳。
沿节理交汇处还发育漏斗。
在砂岩中,因有交错层理所形成锦绣般的地形,称为锦石。
河流深切的岩层,可形成顶部平齐、四壁陡峭的方山,或被切割成各种各样的奇峰,有直立的、堡垒状的、宝塔状的等。
在岩层倾角较大的地区,则侵蚀形成起伏如龙的单斜山脊;多个单斜山脊相邻,称为单斜峰群。
岩层沿垂直节理发生大面积崩塌,则形成高大、壮观的陡崖坡;陡崖坡沿某组主要节理的走向发育,形成高大的石墙;石墙的蚀穿形成石窗;石窗进一步扩大,变成石桥。
各岩块之间常形成狭陡的巷谷,其岩壁因红色而名为“赤壁”,壁上常发育有沿层面的岩洞。
[编辑本段]
地貌特点现在悬崖上可以看到的粗细相间的沉积层理,颗粒粗大的岩层叫“砾岩”,细密均匀的岩层叫做“砂岩”。
丹霞地貌最突出的物点是“赤壁丹崖”广泛发育,形成了顶平、身陡、麓缓的方山、石墙、石峰、石柱等奇险的地貌形态,各异的山石形成一种观赏价值很高的风景地貌,是名副其实的“红石公园”。
[编辑本段]
世界遗产贵州省赤水丹霞地貌将与湖南省崀山、万佛山,广东省丹霞山,福建省金湖,江西省龙虎山、龟峰,浙江省方岩、江郎山等以丹霞地貌著称的风景名胜区合作,进行丹霞地貌“捆绑申遗”。
11月5日,有关部门将在四川省峨眉山召开会议,讨论中国丹霞地貌申遗事宜。
由澳大利亚丹霞地貌专家罗伯特·威雷带领的专家组不久前考察了中国贵州赤水丹霞地貌后认为,赤水拥有目前中国最大的丹霞地貌面积,其自然景观独特,资源组合完美,景观具有唯一性、独特性,是目前中国此地貌发育最成熟、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地区,赤水与中国广东等5省丹霞地貌一起,已达到世界自然遗产标准,可申报世界自然遗产。
赤水丹霞-大白岩
专家组在赤水杨家岩、狮子岩、马鹿原始森林、峡谷、十丈洞瀑布、五柱峰和中国桫椤自然保护区等地进行了一系列的科学考察。
新西兰地球与环境科学学院博士、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教授、世界砂岩地貌研究著名专家罗伯特·威雷说,在这里,他不仅仅看到了这么大面积的丹霞地貌和保护得如此完美的生态环境,还看到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崇高的保护自然的举措。
这里有一望无边的竹海,成片的桫椤林,连状的瀑布群,大量濒危的动植物,他为世界上有这么美丽的地方而感到震惊。
他表示,他将与中国专家一起为赤水力争列入丹霞地貌世界自然遗产申报地而作出努力。
[编辑本段]
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
第1名:丹霞山(广东仁化)
第2名:武夷山(福建南平)
第3名:大金湖(福建泰宁)
第4名:龙虎山(江西鹰潭)
第5名:资江——八角寨——茛山丹霞地貌
第6名:张掖丹霞地貌(甘肃临泽、肃南)
第7名:赤水丹霞地貌
[编辑本段]
黄河丹霞风貌县境黄河段两岸小积石山一段红色山峦,山体为鲜红的岩石,峥嵘挺拔,姿态不凡。
距省会西宁153公里,属旅游地景。
这种红色岩体,在地理学上称为“丹霞地貌”,是一种水蚀地貌,在河湟地带在拉水峡、积石峡的狐跳峡一带犹为突出,丹霞地貌形态奇特,奇峰、高山、洞穴、峭壁相辉相映,山岩有的象宝塔,有的象堡垒,有的象挺立的雄鸡,有的象奔驰的骏马,还有的象亭亭玉立的美人……。
在数千万年前,由于造山运动,并在长期炎热的气候影响下,在重压之间通过胶结作用而结成各种岩石,这种地层含有红色氧化铁,多由坚硬而厚的砾石、砂石组成,水流沿断痕和节理侵蚀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