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有效性评价量表的设计与使用初探
“教师课堂评价的有效性”观察量表

“教师课堂评价的有效性”观察量表
观察纬度:教师教学
研究问题:教师评价是否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观察人观察时间学科授课教师授课班级课题
评价内容
评价形式
环节描述
学生反馈
有效性
评价是否
准确
时机是否
得当语言肢体神态产生共鸣迷惑不解无反应是否是否
次数:百分比: %
情感性评价
(学生的习
惯态度兴趣)
○○○○○○○
○○○○○○○
○○○○○○○
次数:百分比: %
内容性评价
(文本内容)
○○○○○○○
○○○○○○○
○○○○○○○
次数:百分比: %
方法性评价
(学习方法)
○○○○○○○
○○○○○○○
○○○○○○○
备注:两人为一观察组。
一人观察记录教师情况,一人观察记录学生情况。
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观察量表

学校
垦利县第一实验小学
班级
科目
数学
学校
数学
执教人
张乃玲
课题
周长的认识
观察人
牛秀梅陈秀春
时间
2013 . 11 . 25
观测点
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教学环节
提问内容
提问类型及意图
(叙述、引导、应用、理解、分析、判断)
引发学生
思考学生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提问效果评价
A
B
C
理解周长的概念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引导叙述
引发学生回忆
观察
分析
教师在课的开始创设了成功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探究的愿望。教师设置问题情境的根本目的在于提供给学生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机会。
教师的提问引发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进行了学习的深刻和自我体验,这种体验使学生意识到自我力量的存在,从而有效的增强学习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形成积极乐观的良好个性品质。
1、同学们,发现了很多物体表面都有一周,那你看桌面上的树叶有一周吗?
2、指一指它的一周,(学生指一指),你能描出它的一周吗?
3、咱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中有一周吗?4、(什么样的是封闭图形?
叙述引导应用
引导
判断
引导理解
引发学生思考
引发学生思考理解
引发学生发现问题
引发学生思考发现
AAAA源自总结并感知周长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本节课中教师巧妙的把学生学习的内容转化成问题情境,整一节课教师的提问具有学生思维的价值,提问时机恰到好处,引导学生生疑、质疑、释疑,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对知识的探求状态。
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标准量表

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标准量表摘要: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标准量表是高职教育教学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文章以高职建筑专业为例,简单介绍了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标准量表的制定意义,并对课堂有效性评价标准量表的制定方案及信效度进行了进一步探究,希望为高职建筑专业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高职建筑;标准量表前言:2019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不同类型教育使用的课堂教学质量标准、有效性评价标准均具有一定差异。
因此,为深化高职教育工作开展,探究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标准量表的制定非常必要。
1高职建筑专业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标准量表的制定意义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高职教育逐渐建立了一套适合专业教育教学的相关标准,如《高职专业目录》、《高职专业教学标准》、《实训条件标准》、《顶岗实习标准》等。
但是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标准仍然存在缺失[1]。
通过制定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标准量表,可以进一步完善高职教育教学标准体系,为高职教育教学工作内涵式发展提供保障,为高等职业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充足支持。
2高职建筑专业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标准量表的制定方案2.1教师评学教师评学是当今时期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的主要部分,多以学生学习情况调查表形式出现,具体如下:表1 学生学习情况调查表2.2学生评教学生评教是高职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的常用方式。
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之一,学生也是评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参与者。
在基于学生视角的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量表制定时,可以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教学效果等方面,逐一细化分析归总,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高职建筑专业学生评教量表需要注意的是,因高职建筑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在学生评教标准量表制定时,可以综合考虑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的内容、形式、管理情况,遵循系统性、实用性、可行性、科学性原则,进行相关指标分值的合理调整[2]。
课堂问题提问的有效性观察量表

课堂问题提问的有效性观察量表观察维度:教师教学提问及回答通过上表的观察,具体分析如下:一、教师提问指向性分析。
从教师提问的指向性来看,本节课提问的问题有效的是28个,占问题总数(32个)的89%,问题指向清晰。
二、教师提问层次性分析。
总体来看,本节课的问题设置层次还是比较合理的,有直观答案的问题占绝大比例,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数量适当,无效问题比例很低。
1、无效问题具体分析。
本节课,教师提问的问题中,无效问题有4个,占问题总数的13%。
第一个无效问题出现在讲完一遍观察的四个角度之后老师又设计了一次,让学生再看一遍图片,然后又问了一遍:“从哪个方向拍的?”又总结了一次“想想是从哪几个位置来观察的?”有些重复。
第二个类似问题出现在课堂新授左侧面、右侧面知识后,教师提问:“杯子在哪里?”这个问题本身给学生指的就不明确,第三个无效问题出现在举例中,“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例子?”学生没有举出例子来,看来问题无效。
第四个无效问题在练习中,“谁观察最仔细了?”看似在调动学生仔细观察,其实是无效的问题。
2、有直观答案问题具体分析。
本节课有直观答案的问题有27个,占问题总数的75%。
这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有关,属于正常范畴。
3、有思考价值问题具体分析。
本节课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有1个,占问题总数的2.7%。
此类问题在低年级的数学课堂上,应该占多大的比例比较合适,并没有统一的界定。
但是,我个人认为一节课,无论是低年级,还是中高年级,都应该有此类问题的存在,因为只有这样的问题才能真正启发学生思维发展。
需要指出的是,既然我们提出了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就一定要发挥作用,把这类问题解决彻底。
比如,本节课,教师在讲解环节就提出:“加大难度,从哪个侧面拍的?”属于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侧面还分左右侧面,为学生学习判断看到的物体,是从左侧面还是从右侧面,有一定的指向性。
三、小小建议:1、教程设计上注意时间的安排,在学习左侧面右侧面时,没有完全展开就进行下一环节,学生还没有真正理解。
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观察量表的设计、应用与思考

□海南省海南中学婙叶小课堂观察量表是课程观察的有效辅助工具,对于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进行分析研判,从而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积极作用。
量表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观察数据分析的科学性,影响到课堂教学评价的客观性。
课堂观察的角度有4个维度68个观察点,下面结合本人多年教学实践,仅从最为普遍的课堂提问量表做些探讨。
一、课堂提问有效性观察量表的设计同一个观察点,因学科特点不同、课型不同、教师发展阶段不同,量表也应当有所不同。
因此,还没有一张量表是普适所有的学科教学的,需要我们根据自身教学的实际需要开发设计。
以下这张课堂提问观察量表就是我们根据自身客观实际开发出来的。
1.量表设计的目的。
教师课堂提问是教学普遍采用的一种形式。
教师的课堂提问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在问题的解决中生成知识、形成技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师课堂提问是否合理、恰当、有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有效性。
该量表主要帮助老师检测课堂提问的效性,进而为课堂提问的合理设计与引导解答提出修改建议。
2.量表设计的说明。
量表主要从“问题设计”、“学生和教师达成效果”二个角度来对课堂提问是否有效进行衡量。
其中,“问题设计”从“问题层次”、“问题指向”、“问题与教学目标的关联度”三个角度来衡量;“学生达成效果”从“候答时间”“回答方式”“回答效果”三个角度衡量,“教师达成效果”从“引导、追问”“归纳总结”、“提升生成”三个角度衡量。
量表中既有对问题数量、候答时间、学生回答人数的“定量”记录,也有对问题设计层次及质量、学生回答效果和老师应答效果的“定性”评价记录,衡量角度、衡量标准都较为客观,能真实反映问题。
三、课堂提问有效性观察量表的运用与分析该量表开发出来后,我们运用该量表对省内外八个学校的十多位老师开展了课堂观察记录和分析。
下面我以2017年12月在我校举行的中国高中六校联盟某教师关于《意识的本质》的课例观察记录来分析说明。
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观课量表

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观课量表
课题:执教人:
观课人: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师生交往、互动和对话,提问作为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是师生交往、互动和对话的重要外显形式。
在教学活动中,课堂提问有着启发学生思维、提供教学线索、教会学生学习的功能。
研究课堂提问,尤其是课堂的有效提问,是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需要;也是贯彻新课程理念,推进新课程实施的需要。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它是课堂教学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是课堂教学中的“常规武器”,也是影响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
课堂提问是否有效直接影响语文教学效率的高低。
准确、恰当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经过我们设定的观察量表,我们认为张老师在问题的指向性与有效性非常明确,多以引导型和思考性为主,发挥了问题的启发诱导作用,辅以提醒型提问,对学生的学习及时匡正,有效地以《搭石》这种叙事性的散文为例,体现了抓住语言文字的训练点,采用各种方式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和运用的问题。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观察量表

XXX、XXX、…
7
重点点拨时提问
集体回答
31
知识小结时提问
个别回答
3
课堂提问难易
较易的问题
主动回答
21
课堂提问时,较难的问题6个,数偏难的问题
主动回答
1
课堂提问形式
个别提问
主动回答
8
由于本课例是中央教科所韩立福“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模式,小组提问26次符合模式
小组提问
个别主动回答
26
集体提问
课堂观察评价表
观察点2: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任课教师
学校
班级
日期
课 题
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
教师提问情况
学生回答情况
频次
诊断
课堂提问时机
新课导入时的提问
主动流利、及时
5
重点点拨时提问集体回答次数31次,太多了
教学过渡时提问
比较多
齐答
14
自问自答
个别回答
6
观察报告
本堂课老师的提问贯穿于导入、点拨和小结之中,学生的回答情况有主动回答、集体回答和个别回答等。主动回答的次数最多,整个课堂体现了“先学后导——问题评价”的新理念。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预习也能提前划、写、读,学习的基本功比较扎实,老师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训练,重难点也较突出。
有效课堂提问评价标准的应用研究兼谈语文教学如何有效提问

有效课堂提问评价标准的应用研究兼谈语文教学如何有效提问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和研究有效课堂提问评价标准的应用,并特别关注语文教学如何进行有效的提问。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还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并非所有的课堂提问都是有效的,无效的提问可能会浪费课堂时间,甚至阻碍学生的学习进程。
研究和应用有效的课堂提问评价标准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首先阐述有效课堂提问评价标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介绍几种常用的评价标准和模型。
接着,结合语文教学的特点,分析当前语文教学在提问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讨如何应用有效课堂提问评价标准来改进语文教学。
本文将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展示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运用这些评价标准,以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二、有效课堂提问评价标准的理论研究在教育心理学和教育评估学的理论框架下,有效课堂提问的评价标准构成了衡量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工具。
这些标准不仅仅是提问技术的体现,更是教育理念的反映。
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还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提升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问题的清晰度:问题应该明确、具体,不含糊其词,使学生能够迅速理解并作出回应。
问题的层次性:问题应有适当的难度梯度,既能满足基础学生的需求,又能挑战高水平学生的思维。
问题的开放性:有效的问题应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
问题的适时性:提问的时机应恰到好处,既能在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候提出问题,又能在关键知识点上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问题的互动性:提问应能引发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讨论,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
问题的反馈性:教师应及时、准确地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反馈,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调整学习策略。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效提问尤为重要。
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涉及语言文字的理解、运用、欣赏等多个层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第278期2017年11月课堂提问有效性评价量表的设计与使用初探*马成云 马小明摘 要:有效提问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良好手段,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催化剂”。
然而“什么样的课堂提问才是有效的?”目前还没有具体的评价标准。
依据有效提问的内涵和特征,设计了用以评价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量表,并进行了尝试性使用,结果显示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且能够反映出教师课堂提问的优点和不足,对教师成长和教学效果提升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关键词:有效提问;思维发展;评价标准;量表一、问题的提出新课程改革以来,高度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学生创造力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能否发现问题并设计精巧、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正因如此,创造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转化为学生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传统“填鸭式”的课堂,只能抹杀学生的新发现、禁锢学生的思维,已不能适应当前中学教育的新形势。
如今,教师作为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的导师,以“提问”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成为新趋势。
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成为很多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研究的重点[1]。
对于什么是“有效提问”,张迎春教授给出了较为全面的解释:有效提问就是教师清楚明了地、有目的地提出发人深省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积极回应,促使学生获得进步或发展。
并指出提问只有引起学生的回应和思考才是有效的 [2]。
一般认为“有效提问”具备以下几个特征:(1)能够引发学生共鸣,从而引起学生求知的欲望;(2)表述准确简洁,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师问什么;(3)具有导向性,能引导学生专心思考某一方向的问题;(4)具有可拓展性,即有效提问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当时当地的课堂,更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3]。
在教学中有效提问的价值和意义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课堂上教师的有效提问是学生思维发生的起点;(2)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一个对学习不感兴趣的人是白费力气,除非你首先使他渴求学习”,发问的本质正是“将教师要教授的学习内容转化为学生想学的东西”;(3)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做到真正理解、牢固记忆等[4]。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到目前还没有针对“课堂提问有效性”评价的标准[5],很多时候只能凭借个别专家或老教师的经验给予感性的评价。
本文就如何评价课堂教师的提问有效性设计了量表,并在我校教师中进行试评和分析。
二、评价量表的设计要评价课堂提问是否有效,首先要明确有效提问的特征,包括教师、学生以及问题本身等方面的特征。
教师方面需要考量提问的目的性、难度设计、学生思维的把握以及是否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等;学生方面关注其是否对问题给予积极回应;问题方面主要考量可拓展性、启发性以及描述是否简洁明确等。
依据这些特征进行量表题项的设计,要求评价者(评课教师)按照这些题项对被评价者(授课教师)进行评价(打分)。
在研究了有效提问的特征及征询学校有丰富经验的教师意见的基础上,经反复琢磨修改,最终量表(见表1)共设计了20个题项,其中1,2,4,8,9,12,13,16,17,20题为肯定句式,选择“是”记1分、课程改革与实践教学选择“否”记0分;3,5,6,7,10,11,14,15,18,19题为否定句式,选择“是”记0分、选择“否”记1分,满分为20分,打分越高说明评价者认为被评价者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越高。
有多名评价者参与时,以所有评价者记分的平均值为最终被评价者的得分。
得分在17~20区间说明提问非常有效、在13~16区间说明提问比较有效;在9~12区间说明提问一般;在5~8区间提问基本无效;在0~4区间说明提问完全无效。
表1 课堂提问有效性评价量表尊敬的评课老师:您好,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促进教师成长,特设计量表对授课教师提问有效性进行评价。
请您结合题项客观公正的填写该量表,在您认可的选项上划“√”。
您的评价只作为本课题组研究使用,不会对授课教师造成任何不利影响,请您不要顾虑!谢谢您的帮助。
序号题项选项1课堂提问有明确的目的□是□否2问题难度设计符合学情□是□否3表述不准确不简洁,学生很难理解教师问什么□是□否4启发性强,有助于学生思维发展□是□否5有些问题对学生而言太难,有些则太简单□是□否6不能够引导学生思考□是□否7问题的启发性较差,不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是□否8问题具有一定的延展性□是□否9具有导向型,能引导学生专心思考□是□否10不能与学生形成共鸣,不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是□否11问题的可拓展性差□是□否12给予学生比较充足的思考时间□是□否13能够引发学生共鸣,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是□否14学生对问题不能做出积极应答□是□否15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是□否16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的评价□是□否17学生积极参与,并能有效回答□是□否18提问的目的性不强□是□否19不能及时积极的评价学生的回答□是□否20问题的叙述简洁明确□是□否量表的效度采用对偶检验,其用途是检测评价者对相依题回答的相同性或类似性,即检测评价者是否认真地回答了问卷[6]。
本量表将20个题项设计成10对对偶检验题,分别为:1—18,2—5,3—20,4—7,6—9,8—11,10—13,12—15,14—17,16—19,其中将1,2,3,4,6,8,10,12,14,16视为A组;其余10题视为B组,每组满分为10分。
若评价者对某一对相依题的回答不相依,得1分,相依得0分。
评价者在这种检测中所得的分数称为相依性说谎分,其最大值为10分。
若某被试的相依性说谎分数大于5分,则视为该评价者没有认真如实评价,该评价者的答卷视为无效答卷[7]。
量表的信度利用复本信度检测,以避免再测信度两次施测的环境不同和评价者主观状态不同的影响。
本量表A组与B组互为复本。
三、评价量表的试用与分析该评价量表的试用在我校生物教研组内部进行。
2017年3月利用该评价量表对组内4位生物教师的课堂提问进行评价,评价者为组内18位生物学教师。
每堂课开始时为每位评价者分发评价量表,待授课结束收回量表,然后在已准备好的统计表中快速统计和处理,统计表及结果见表2(本文均以对教师A课堂提问的评价为例进行说明)。
通过数据发现评价者17的“相依性说谎分”等于6,说明评价者17说谎,其评价作无效处理。
故教师A的最终得分为总记分之和除以有效评价的人数(17人),最终得分13.52分,说明教师A课堂提问比较有效。
表2 对教师A课堂提问有效性评价的数据统计A组记分B组记分相依性说谎分评价是否有效总记分评价者1651是11评价者2972是16评价者3550是10评价者4891是17………………………………评价者176106否无效评价者18660是12被评价者得分(总记分之和/有效评价的人数)13.52将数据整理进行复本信度分析,A组标准差为1.3258,B组标准差为1.4504,信度系数rxx为7.06。
按照DeVellis的标准,信度系数在0.70~0.80之间,量表可信度“相当好”[8]。
所以,本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
为了进一步反映教师A课堂提问的优点与不足,总第278期2017年11月总第278期2017年11月还需要对每道题的得分予以分析,表3为教师A 每道题的平均得分情况。
表3 教师A 每道题平均得分情况统计序号12345678910均分0.820.880.710.590.820.820.590.530.820.47序号11121314151617181920均分0.530.590.470.820.590.530.880.820.530.71从表3可以看出,均分超过0.8的题项为1,2,5,6,9,14,17,18,说明教师A 课堂提问有明确的目的,并且问题的难度适合学生学情;能够有效引导学生思考,且学生能够对问题给予积极应答。
题项10,13均分小于0.5,说明教师提问过程中没有与学生形成共鸣,没有很好地激发学生探究欲。
教师A 应该就如何及时发现学生思绪变化,并做出积极引导方面多努力。
题项4,7,8,11,12,15,16,19得分在0.5~0.6之间,说明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该注重问题的启发性、可拓展性;提问过程中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思考问题;在学生做出回答后教师应该给予及时积极的评价,这些方面教师A 应当注意。
四、结语有效提问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良好手段,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催化剂。
对于如何评价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是否有效或有效程度的高低,本文依据有效提问的内涵和特征设计了评价量表,并在我校进行了尝试性使用,结果显示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且能够反映出教师的课堂提问的优点和不足,对教师成长和教学效果提升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受到教师的认可。
但是,因学识有限所设计量表亦有许多不足。
希望同行专家、学者给予批评指正,权当抛砖引玉,希望广大学者、教师集思广益设计出更加科学、严谨的提问有效性评价量表,以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教师成长服务。
参考文献[1] 洪松舟,卢正芝.我国有效课堂提问研究十余年回顾与反思[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0(12).34-38.[2] 张迎春,牛文苗,沈善良.教学有效提问:从理解到行动[J].当代教师教育,2011,4(1):67-72.[3] 温小川.论有效提问及如何实现有效提问[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3,14(1):33-37.[4] 王雪梅.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及其策略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6.[5] 鲁志鲲.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J].高等农业教育,2005(8):69-72.[6] 高光珍,胡象岭,刘生庆.中学生物理学习兴趣量表的修订与检验[J].物理教学探讨,2004 (12):16-18.[7] 曹学亮,蒋一斌.对偶式效度量表的编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2,21(1):85-88.[8] 郑日昌.心理测量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30-32.作者简介马成云,本科,中教一级。
通讯作者:马小明,硕士,中教二级。
甘肃省临夏中学,731100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基于有效提问构建智慧型中学生物课堂的研究” (编号:GS 〔2016〕GHB0627)。